作为千纸鹤,看到剧照是惊艳的,看到剧的宣推文案是激动的,正剧范儿,新题材,历史学家指导,剧本潜心打造数年,教授制片,就这样苦苦等待这部剧的播出,结果片花一出来,当初惊艳的眼神多明亮,现在的亮瞎的眼神就有多彻底,心想着不要紧这只是片花而已,还有很长时间才播出,后期一定还没修好。
结果正片一放,制片麻烦告诉我,作为一个高逼格教授你的审美到底什么样?
算了画风不对剧情挽救啊,毕竟剧本可是下足了功夫的,但是!!!
说好的十年打磨呢!!!
算了不说了,我希望我千以后可以顺顺利利的不要再被叫兽欺骗了。
烂片害人,遗祸无穷。
对得起观众?
对得起投资者?
对得起合作方?
对得起谁?
对得起观众?
对得起投资者?
对得起合作方?
对得起谁?
对得起观众?
对得起投资者?
对得起合作方?
对得起谁?
对得起观众?
对得起投资者?
对得起合作方?
对得起谁?
对得起观众?
对得起投资者?
对得起合作方?
对得起谁?
思美人剧情拖沓,拍成言情剧,屈原整个傻白甜。
屈原和楚怀王成了情敌。
主角是屈原,却花大量篇幅讲后宫争斗。
服装花里胡哨,马可的造型非常不适合他。
张仪的迷之发型。
历史人物谈谈恋爱不是不可以,但是不能耽误正事。
思美人言情比重太大,本末倒置。
历史常识逻辑bug一大堆。
屈公子是神马称呼?
秦以前只有国君的儿子能叫公子,屈原叫公子,是要犯上作乱吗?
楚怀王不谷不谷自称,是布谷鸟成精吗?
芈八子跟她儿子抱怨被迫和亲,秦王听到第一反应竟然不是媳妇看不上他,而是爱妃对楚国如此深仇大恨,何仇灭楚大计不成。
果然是干大事的。
但是逻辑在哪?
芈八子不是王后,她的儿子不是太子,不是继承人。
他们恨不恨楚国有神马用?
张仪训练了一个妹子准备献给楚怀王。
这妹子想献身给张仪,张仪虽然喜欢她,但是为了计划不碰她。
张仪你碰了又怎样呢?
当时人没有处女情结,吕不韦就把自己的妾送给异人。
汉武帝的妈是二婚,还有孩子,汉武帝不以为耻,把他姐姐找回来封赏。
哈哈哈,开个玩笑。
不过还是请耐心看一看此剧评,不说多么精彩,权当长个见识。
对于该剧的优劣,已经不想多说,广大人民已经替我发声,虽然屈原被该剧黑得很惨,不过好歹看看弹幕、评论也能增长点历史知识。
昨天看到屈原围观吃瓜群众过端午节的剧情时,弹幕一片骂声:“我历史体育老师教的?
端午节不是屈原死后用来纪念他的吗?
”“屈原过端午节,听听就很诡异。
”“是我瞎了还是编剧脑残了,屈原在过端午节?
”于是抱着好奇的态度,我百度了一番。
一看吓一跳,编剧还真没有脑残。
百度告诉我: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演变成了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春秋之前?
这么说,在屈原死之前就真的已经有了端午节?
不仅如此,更有说法是,对于诸“屈原纪念说”,学术界大都认为是后世牵强附会之辞,难以置信。
闻一多认为把屈原和端午节捆绑在一起,是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中才出现的,而端午节很早以前便已存在。
这么说来,端午节并不是屈原死后为纪念他而创造出来的节日,而是早就存在只不过是在屈原死后多了一重纪念意义罢了。
好的,我承认我孤陋寡闻了。
惊吓不止一点,因为我们的学者胡适先生甚至还质疑过屈原存在这一说法的真实性。
“胡适一直怀疑是否真的有屈原这么一个人,因为在司马迁的《屈原列传》之前,史书上没有关于屈原的记载。
在司马迁之前至战国屈原所在时期这段时间里对屈原的记载是空白的,屈原是在司马迁的《屈原列传》才首次出现,如果历史上真的有屈原这么一个厉害的人物,史书上不该空缺的,司马迁有可能只是道听途说写了《屈原列传》。
同时,把屈原和端午节捆绑在一起是在南朝的文献,而南朝离屈原跳江自尽间隔了七百多年。
另外,在《荆楚岁时记》记述中,屈原抱石自投汨罗江的时间是公元前278年前后,爱国地点和目标是楚国,当时秦国负责扮演的是侵略者的角色。
且不讨论历史上是否真的有屈原这么一个人,如果屈原真爱国那可上前线英勇杀敌去,跑到江边去进行“爱国自杀”,这种爱国方法特另类。
假如屈原真的爱国,那他爱的只是他的楚国,此后东亚大陆的这块土地上出现了很多个国家,祖国也换了一次又一次。
属于当时楚国的后裔吃粽子纪念屈原是有道理的,但是当时的秦、齐、燕、赵、魏、韩这六个外国的后裔,吃粽子纪念屈原属于莫名其妙了。
而且据考,许多流传至今的端午习俗也与屈原毫无关系,比如粽子,最早文字记载出自许慎的《说文解字》,食粽子习俗早于屈原去世400多年。
”这样一来,有人跟我一样疑问了,如果不存在屈原这个人,那么《离骚》是谁写的?
别说,还真有人作出了解答:“离骚的作者据考证是淮南王刘安。
” 以下为其参考内容:受廖季平、胡适影响,上世纪30年代出现不少持“屈原否定论”观点的学者,如何天行、丁迪豪、卫聚贤等。
1938年,何天行的《楚辞新考》否认了《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否定屈原存在。
何认为:一,屈原是《楚辞》编者刘向或刘歆虚构出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作者是刘向或刘歆;二,贾谊《吊屈原赋》、淮南小山《招隐士》、东方朔《七谏》等涉及屈原的作品都是西汉末年的伪托;三,《离骚》作者是淮南王刘安。
丁迪豪主要围绕《离骚》作者展开论述,他认为《离骚》创作年代约在汉武帝太初元年或稍后,作者为汉代楚地人。
上世纪50年代初,著名文学史家朱东润连发四篇文章,再一次就屈原及其作品提出不同看法。
朱认为,《离骚》有两种文本,一为刘安创作,一为屈原所作。
现存《离骚》作者是淮南王刘安;《天问》很可能是战国时楚人的作品,但不是屈原的。
以上言论是否可信我们也无法深究,权当增长见识,屈原作为伟大爱国诗人、政治家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端午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也已经得到了全世界范围内的认可,成为中国文化象征之一,所以我们还是应该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毕竟,端午三天假不是白放的。
美人,在屈原的词里,是对楚王的赞称,他毕生都在求美人美政,思美人兮,路长漫漫不可及。
《思美人》这部剧巧妙的保留了这层含义,但并没有就此放弃美人直观的意思,美女如云,是我看这部剧的第一感观。
“幽兰花异芬芳,含风影自香,问君可有识得她芳踪。
”这里我不谈屈原的宏才大略、九死不悔,不谈服化演技,更不谈历史,只谈谈里面的几个女人,她们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段荡气回肠的故事,而这些故事,是明显带有浓重的悲剧色彩的。
1、莫愁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
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莫愁是楚国奇女子,前任大楚巫与庶民所生的女儿,亦是屈原诗中的山鬼,她痴情决绝,性情倔强,我行我素,从女奴变身大楚巫终生不得婚配,因其出身的特殊,她与屈原注定有缘无分,驾舟去远的结局,成为了她一生爱情的悲剧。
2、田姬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田姬是秦女,善歌舞,心思缜密,因受张仪的恩惠,倾心张仪,她被张仪安插到了楚宫,负责为秦国及齐国传递情报,并离间齐楚两国,伺机破坏齐楚联盟。
她尽心尽力,幻想着秦国一统天下之后和张仪双宿双飞,得来的却是张仪被驱逐的结局,她也才发现,自己不过是张仪手里的一枚棋子,楚王才是真正爱自己的人。
为了弥补愧疚,楚王被秦王囚禁之时,田姬前往陪同,并密谋带楚王逃跑,不料被秦军发现,逃跑失败,田姬成为了两国斗争的牺牲品。
“谁许尘缘命数难弃,谁分输赢天下如棋。
”可以说田姬是《思美人》里面结局最凄惨的女人了,被所爱之人利用,却一直在伤害真正爱自己的人,效命了一生的秦国,却视她如草芥,插曲《天问》响起的时候,只觉得惨烈至极。
3、昭碧霞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
驾飞龙兮北征,逭吾道兮洞庭。
薜荔柏兮蕙绸,荪桡兮兰旌。
横流涕兮潺浚,隐思君兮陫侧。
昭碧霞出身高贵,蕙质兰心,精通音律,曾真挚的爱过一个她唤为云哥的男人,却发现那人不思进取,品德有亏,并早已有了妻子,她心灰意冷,投水求死被屈原救下,从此暗生情愫,接受了与屈原的政治联姻,温婉娴静的她处处以夫君为重,也因此得到了屈原真正的爱。
然而幸福的日子白驹过隙,因屈原得罪了朝臣,昭碧霞被刺杀,红颜命陨。
4、郑袖她是亡国公主,有着骨子里的骄纵,楚王将她虏至楚宫,她与初恋藕断丝连,而后又和庄乔真心相爱,她将赌注压在了儿子子兰的身上,子兰在撞破她与庄乔的奸情之后,逼死了将军,并将她关在笼中,郑袖用簪子刺吼而死。
5、嬴盈她问:“你的心死过吗?
”她是秦国公主,嬴驷之妹。
出身高贵,容颜姣好。
为秦国的利益和睦被迫远嫁到楚国,她不争世俗,却深陷后宫争斗,为楚怀王生下一子“子秦”却遭郑袖妒忌,早早夭折。
丧子之后,嬴盈郁郁寡欢,又因秦楚交战,嬴盈备受冷落,她做梦都想回到故乡,最后独自承担下了与秦国通敌的罪名被赐死。
6、芈八子她是秦惠文王爱妾,却一直活在对楚国的痛恨之中,她以为楚王不念兄妹之情用她来联姻,一生都在算计楚国,心狠手辣,手腕强硬,在儿子囚禁楚王之后,才知道这辈子都错怪了自己兄长,却又无能为力,无法相救,只能由楚王客死秦国。
“问天,今夕复何夕,为何风吹红尘花落满地。
”直到结局,才知道《思美人》的“思”字有多么的沉重。
个人微信订阅号:恋上糖果甜
本来是期待了很久的电视剧,现在感觉挺失望的。
首先特效太渣。
前十分钟里的那只豹子凤凰和鹰依稀让我想起于正《云中歌》中的那个特效狼。
最后山鬼“骑”上那只豹子,整个人是以一种平移的姿态消失在屏幕尽头的……喂喂你真的是在骑豹子吗?
其次那五颜六色的衣服真是亮瞎我等双眼......即使楚国流行色彩鲜艳的衣服,色泽饱和度也不至于到美图秀秀的高度吧?
浓浓的廉价浮夸画风充斥着电视屏幕,《芈月传》都比不上你!
话说打扮成花鹦鹉真的好看么?
然后道具太差。
详情参见山鬼头上的那个塑料花环玉塑料长笛。
一个花环而已,就算是用真花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
难不成剧组已经缺钱到连一个不到二十元钱的花环都买不起了?
这种塑料质感扑鼻而来的感觉不仅拉低了整个剧的水准,而且是真的是很令人不爽啊……最后再让我吐槽一下张仪。
那个一脸妖娆gay里gay气的男同胞真的是张仪?
exm???
这些其实都还在可以忍受的范围之内。
令人不能忍受的有以下7点:1 关于《橘颂》。
屈原在观看莫愁女玩杂耍时,莫愁女唱《橘颂》是不合适的。
毕竟这个橘颂还是为了表达屈原个人高洁的志向。
在这种农民百姓喜气洋洋的氛围中,莫愁女不唱欢快明亮的“楚风”反而唱深沉的《橘颂》,就如同春节时商场里不放《恭喜发财》的背景乐,而是放《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一样违和……2 关于称呼。
屈原说:“你不过是一个江湖卖艺女子,如何能读懂屈原的诗?
”先不论这句话有多么阶级歧视。
原,是屈子的字。
屈原应该是谦称自己的名才对。
自称自己的字,放古代会被当神经病的。
不过这一点在剧里勉勉强强还可以说的过去,万一屈原想隐瞒自己的身份呢?
虽然我并没有觉得他想隐瞒自己......但屈原的哥哥称其为“原儿”简直就是天雷滚滚。
古人称对方的字本来就是为了表示尊重,哪有为了表达尊敬时,还要加上一个亲昵的儿化音的?
编剧在编剧本时就不会查查《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吗?
3 还是称呼。
在剧里,屈原被称作“屈公子”。
首先佩服那位历史顾问。
先秦时期,人们一般不会以“姬公子”“妫公子”来称呼某个人。
常见的如公子小白,公子虔等。
更何况,以屈原的身份,在当时根本不能被称为公子。
《仪礼·丧服》载:“诸侯之子称公子。
”屈原可不是诸侯之子吧!
4 关于莫愁女。
莫愁女以贫贱之身却穿丝绸衣服很可疑。
反正我是不相信楚国的生产力已经发展到全民穿绸缎的地步,更何况那时平民并没有穿丝和绸的权利。
而且莫愁女作为一个尚处于奴隶制与封建制交替阶段的普通女子,竟然具有男女平等等超越历史阶段的先进思想。
同志觉悟很高啊,穿越来的吧?
5 关于山鬼。
关于山鬼的身份,中国民间有多种传说,女神,精怪,山神等。
但没有一种说法是指屈原的梦中情人。
这是否有带坏青少年的危险呢?
6 关于张仪与范雎。
范雎是秦昭王时期的臣子,而张仪是秦惠王时期的臣子。
张仪于公元前309年逝去,而范雎前266年才被拜相。
难道这又是一个穿越来的?
7 关于头发。
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屈原不仅戴着发冠,而且还留着一头披肩长发。
这里请允许我引用《古装剧里的穿帮镜头,你看懂了多少》中的一段话:“自先秦至明代,没有一个正常汉人会在正常情况下披发的。
什么人会呢?
一是上古之人,如马麟所绘《伏羲图》;二是蛮夷,如《礼记》说东夷人不仅披发而且纹身;三是嵇康那样的非主流狂士“冬以被发自覆”。
孔子教导我们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说明他老人家把披头散发当成没开化的象征。
至于古装剧里常见的披发同时还戴冠或结髻的,你要是在古代能看见,可基本确定此人精神分裂。
”当然在这一点上我们是可以体谅一下剧组的,毕竟如果不让屈原披发的话,鼓风机还有什么用呢?
最后,我觉得剧组可能对思美人这三个字有什么误解。
从电视剧里看,剧组的想法大概就是网友说的“梦内梦美人,梦醒思美人”。
如果真是这样,我不得不说一句,美人借代的是楚怀王,不是什么莫愁女也不是什么山鬼。
思美人更不是对美人的相思,而是对君主的劝谏。
话说你们剧组这样对待屈原,良心真的不会痛吗?
好啦好啦我知道你们仙女不需要良心。
-我是可爱的分割线已经是第三次修改剧评了,心好累......这次修改依然是为了添加剧中部分历史错误。
欢迎大家继续补充本剧不和历史之处!
什么鬼电视剧,你们能不能尊重下历史?
什么莫愁女??
屈原和楚怀王又是什么鬼??
编剧智障了吗?
又或者是想要男主男二往搞基的方向走来吸粉吗??
拜托现在观众不吃这一套了,好歹你选角色选个颜值和演技都不错的吧,也看得下去,那个什么马可是什么鬼?
一直就get不到他的演技,披头散发的,没有一丝屈原的气质与风采!
真正的屈原看了都想跳出来了。
服化道又是什么鬼?
地摊货吗?
编剧你也赶快滚吧,垃圾,丢脸。
粉丝滤镜也好,审美捉急也罢,我就想问你们给五分的哪里来的勇气。
这么浮夸的服化简直不能忍,唐朝人估计都没这么艳俗。
楚国大王穿的花花点稍微能忍,结果秦国大王穿了件姨妈红,这是什么鬼,接着楚国一群大臣穿了清一色的黑袍,我就想问问,你们这些衣服是从隔壁剧组借的吧。
至于人物……他们每个人不论男女都在竭力地凹着表情,看的好痛苦,既然没有为君为臣的气质就别这么端着了,好累。
至于颜值,这群人的颜值都被柔光给遮住了,谢谢。
男主自从演了一个杀阡陌之后所有古装通通披肩发,我就想问问,你这个长相哪儿来的自信驾驭这个发型,即便你觉得好看请别哪里都是这个造型好伐,放过你自己吧。
至于女主,我已经无力吐槽了,面相太老了,下巴太尖了,去了几次韩国才弄成这个样子的,一出场就一副所有人都欠你钱的样子。
还有那个唱歌的小孩儿的粉丝,你们家那个小盆友凹的那副不可一世的尊荣,估计屈原得气的从鱼肚子里爬出来,谦谦君子也好胜气少年也罢,不是这么演的,OK?几分钟的剧情就别出来找存在感了。
ps,求放过张仪吧,他可以丑可以老,可他不是林平之啊😭,就这副妖艳贱货的尊荣连范雎这个老头子穿越一个朝代的bug都可以忽略不计了……秦王怎么看上他的,我记得秦王不好男色来着……武大頭,芈月传之流,人家虽说也花花绿绿的,起码看着没这么出戏啊😱。
那些个择天记的粉丝也不用过来踩了,因为择天记看着比这个还要出戏。
看完《人民的名义》就顺便看了这剧,实在是不好,本来想憋着就算了,毕竟很多水军、粉丝说的也对,烂剧有的是,为什么只盯这一部。
但是直到刚才,看了制片方公关了一篇大号文如下:这部古装版反腐大戏,细节都被史学家肯定了你还不追吗?
http://www.toutiao.com/i6416462509233930754/?tt_from=weixin&utm_campaign=client_share&from=timeline&app=news_article&utm_source=weixin&isappinstalled=0&iid=9920683658&utm_medium=toutiao_ios&wxshare_count=5&pbid=1491715163被恶心到了!
洗白洗得这么恶心,吃相也太难看了。
看的国产剧不少,见惯了营销,但是第一次看编剧这么用力的洗白,全篇在为剧情歌功颂德,试图说服观众这是一部好剧!
观众难道没有感知吗?
演员还可能演技好接了烂戏,比如梁朝伟《摆渡人》,编剧写得烂有什么好辩驳的?
前期功夫不做足,后期找专家、教授反驳,有意义吗?
就算历史有很多可能性,也不能整部剧都是在颠覆大众传统认知和历史观念的基础上、靠“有可能”“也有这种说法”来写一部本应该很有意义的剧吧?!
整篇文章行文毫无风范可言,语言压人,毫不夸张的说真的是“好大的口气”。
比如:“看不懂离骚的可以自行回高中向语文老师补补课了”不喜欢的就是看不懂《离骚》的吗?
那那些能理解《离骚》全文的人也说这部剧不好算什么?
又如:“是是是,小编也知道本剧服装瞎眼的就是饱和度太高,颜色异常鲜艳。
上图呈现的红毛鹦鹉对比小编也是无话可说……但良心讲,以前的《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这种老一代的影视作品都不能说还原真实历史服饰,只能是做到让人有那种时代感而已。
”还有你们不敢踩的么?
四大名著都不放过?
是是是,四大名著没还原,你们就可以胡来对吗?
以前没有关注过这部剧,看了标题搜了搜之前的通稿,一般的措辞都是“爱国”、“名族精神”、“屈原”……为了蹭热度,这篇洗白来了个反腐倡廉,这是来不及了么?
好,水军非说“爱国”、“正剧”都是其他人扣的帽子,这个“反腐大戏”总是剧方自己说的吧?
但是文章自己都打自己脸,文中说“爱情戏和基情戏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反腐还要高爱情和基情,说好的反腐呢????
既然是给编剧洗白,怎么不介绍一下编剧是怎么写反腐的呢?
还要脸吗?
说此剧不好的,就被说成黑,而且各种不允许说不好。
国家还要听证,给大家充分的话语权,让你说说好和不好,一部电视剧居然都不准说不好了?
再对比一下,这篇洗白才更像黑吧。
最后说一下我的个人观点,我觉得这部剧的好坏和问题,与演员关系不大,所以演员和演员粉丝不用跳脚。
但是演员选择接这样的戏也绝对不是一点责任没有,下一次可得长点心,有的时候太单纯,以为是什么弘扬名族精神的正剧,反而中了套路。
这部剧完全就是制片人和编剧的问题,所以编剧才这么卖力的洗白、反驳、删评论!
然后,编剧和制片人居然是同一个人!
意不意外?
惊不惊喜?
看了一下居然还是大学授课教授?
现在的教授和老师都这么闲了么?
一个随便的商业编剧、制片人做这种剧大家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但是一个大学教授做这种剧,心不亏吗?
你就算要做烂剧,也请放过还算是比较能达成一致的历史正面人物好吗?
你要另类解读、讨论历史可能性,可以写论文啊!
拍什么电视剧?
虽然烂剧不可避免,但是这种一边教书育人一边在外黑心赚钱的老师编剧,是不是可以少一点?
首先我从不客观甚至超级主观的立场上来说明我的态度:苍了天了!
我真的好期待这部剧啊,作为一个湖南人我对于屈原、楚辞都是有更多感情的,我希望看见那个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屈原呐,不是一开头就奇奇怪怪一门心思只思美人,作为老乔颜值下的迷妹,怀王还是棒的,衣服是艳丽的,有些胖友说什么战国能染这么艳丽的颜色我只能说时代在进步历史是昨天,你总不能逼着剧组灰衣土布地就上吧,说我审美堪忧也罢,反正道具服装什么的还挺好的,人家西门庆还头戴一枝花呢但是这是当时的时尚啊还原了也要说这些。
但是,能不能不要怀王也喜欢什么山鬼还要和屈原抢上一抢这个套路真的烂到爆好嘛!
反正到现在为止言情线还是很糟心的,哎。
对于女主,不吹不黑吧,但是有点受不了这什么“那你们贵族怎么不上阵杀敌”之类社会不公命运不公你我不是同一个世界云云。
纵然当时社会下层有不满情绪但是都买了这么多年鱼了尚存赤子之心也值得钦佩,二话不说直接上演欢喜冤家大打出手男主还痴心不改九死不悔我还是有点抗拒。
哎,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谁说这不是我单身多年的原因呢。
不是针对演员或者演技,就是对于女主人设吐个槽吧。
男主真的不能爱上一个要啥有啥头脑发达门当户对的世家女子携手天下吗?
哦至于什么搞基之言,开玩笑说说就算了。
淫秽之人所见金瓶梅都是淫秽,荒唐之人所见红楼梦都是荒唐嘛。
君臣之义同袍之谊兄弟之情朋友之爱都能看出点基腐之意我还是服气的,这脑补能力我打满分。
若是怀王屈原之间的故事放主线来讲加上和秦王张仪之类斗智斗勇放在家国遗梦里还有点宏大悲壮的意思哈,别一门心思谈恋爱,不,别什么事情都要和爱情挂上钩就好了嗯看到第四集给大家的建议是,跳着看吧,反正男女主对戏的我是没看的最后一句,老乔你什么时候挑大梁演男主啊欧阳明日太好看了苍了天了!
千玺的硬照好看 杂志封面还是剧照都这么帅
看过几集没有打一星所说的那么差吧
两分给我们馨予,两分给乔
我觉得还挺好的,除了颜色确实亮了点,自从看见三生三世那个恶心剧都那么多人说好,我就不信大众审美了
屈原的棺材板快压不住了……这部剧真是可惜了乔振宇的颜
为了看人民大结局看见了这个,被辣到了。马可真太丑了
哄哄小朋友够用了!
梁振華有辱師門,請母校領導清理門戶!
老乔还是不错的
人家姓芈不姓屈!你们这样~人家真的很委屈!!!人家让你年年有假放,有粽子吃,你改了人家的姓,让人家披头散发,你神经病啊你!!!!
其实也没评论那么不堪,给国产片打一星似乎能突出逼格之高。想看历史正剧移步大秦帝国,本来就是一部偶像剧而已。
屈原后人对思美人的评价http://www.cankaoxiaoxi.com/ent/ylgd/20170508/1971472.shtml
男主嘴歪的,女主李莫愁更丑。特效只值一毛,屈原啥也不干光思美人!?
大君怎么越来越猥琐了,乔美人下次不要接这种剧了都要脱粉了……
1分
好吧,为了老乔看的 。
屈原被黑的最惨的一次!
男主表演太尬,太多情节与主线关系太浅,注水明显。
三星给四字弟弟?
思美人兮心若香,思美人兮月苍凉。三星给乔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