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丸子算是我很喜欢的一个的动漫人物,从小到大,我们这一代被这种这种日本动漫算是迷得不要不要的。
还记得以前每个星期二的时候电视就为了什么检查还是啥的就没台了。
有个台到点会放哆啦A梦,还有酷乐猫,不知道是不是这个,感觉很多人都不知道那只小黑猫。
片头一看到小丸子早上起不来的鬼叫我就想,啊,我的童年又回来了,哈哈哈。
长大之后,有次搜情侣头像,搜到了小丸子和花轮的照片,以前可从来没把他俩放一起想。
但是觉得花轮也不错,有钱多金,待人温和。
突然出现个意大利的少年,说实话我开始是不能接受的。
当然,我现在也不接受,感觉这丫应该就是个过客。
第一次写影评,写着写着就容易跳戏,我觉得我很有必要看看别人的影评是怎么写的。
友谊的传递,那个起瓶器。
过程我就不细说了,总之是个传递,是个上一辈的友谊交给孩子去实现的桥梁。
突然就想起当初那个小学的同学,刚上大学各种乱七八糟的活动忙的不可开交,之前看她发个说说,感觉是在暗指我没有去找她。
唉,可是终于闲下来,她却说没时间。
讲真,我们已经有六七年没有见面了吧,平时的聊天也少的可怜。
其实我知道,我们即使见面又能怎么样?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的交际圈,我们的生活早就没有什么重合的地方了。
在一起,难道无时无刻的憧憬那本来就遥远的童年时期?
所以,我真的很感慨最后那对夫妇的反应。
具体是什么,我也说不出来。
怎么说,友谊的传递本来是个俗套的主题。
这就和我们小时候总写自己帮助别人,妈妈给我热牛奶什么的。
以一个大学生的眼光去看小丸子,怎么说呢,感慨吧。
好了,就这样吧,写了一坨屎,还是赶紧把我的读书报告赶出来吧。
总有一些东西会留在记忆深处,即使很多年之后,它也能轻易撩拨起我们内心的感动。
这种情愫,就是情怀。
对于很多观众来说,去电影院看樱桃小丸子就是因为情怀,那个波波头、豆豆眼的可爱小女孩,是很多人心里童年时候的自己。
我没看过,所以对我来说,这是一部全新的动画电影,唯一熟悉的就是从别的渠道看到过的角色形象和开场旋律。
也是在看电影的时候我才知道,哎呀这首歌原来是小丸子的主题曲啊!
不过之前听的都是中文歌词版本了。
对我来说,电影的节奏实在是太慢了一些,因为情节太过简单,又延长到90分钟,在没有有力的剧情冲突来活跃气氛,挑动高潮的前提下,就像一个半小时里,被塞给一个巨大的装满白开水的杯子,要你在规定时间内喝完。
寡淡无味,你能喝多少?
前半个小时的角色轮流出场、串场,没有情怀支撑,回味曾经记忆里的快乐和温暖,真的是无聊到昏然欲睡。
不过,从出游后剧情开始慢慢丰满了,虽然还都是一派美好温暖的正能量宣讲,情节也平淡如真正的生活面目。
那个店主回忆爷爷的两个回忆镜,我忽然就感动了,泪水莫名流了满脸。
即使是卡通人物,但描绘出来的那种温暖友情,幸福回味,真实的不可质疑。
东宝的画风最适合这类情感的表达,不华美,就是素雅平淡。
小丸子和安德烈之间,明知道只是两个小学生,可还是猝不及防被塞了一口狗粮!
安德烈出场跟小丸子的对话,就满满都是苏到女孩子心跳加速的霸道总裁范儿。
“我喜欢小丸子”!
这么直接的表达和直接的对书呆子班长的拒绝,深情凝望,后面不产生点什么才是坏事。
所以,当后面他俩穿着浴衣去放河灯,在满天星光下温柔对望,深情而优美的配乐情歌,更是将这一幕渲染到极致。
比太多国产爱情还动人!
故事的结局是大团圆的,虽然小丸子和安德烈暂时分开了,可我们都知道,他们总有一天会再相见。
机场分别那场,我居然看得泪流满面!
煽情煽得那么自然,没有太多废话,几句平淡的离别话加上形象并不过人唯美的卡通人物,竟然就感动地不可自抑。
若说这是第一印象,那算不得一见钟情,但还是有些东西打动我,所以,即使它平淡琐碎,即使太像一张用色素雅温暖的生活画像,却因为有了这些可以打动我的细节,我还是比较喜欢的……我说的,是电影的后半部分。
我们完全可以将这部电影看做是“樱桃小丸子”委婉的一次提醒——“你们还记得我吗”?
记得曾经又二又天真又快乐又容易满足的那个自己吗?
记得也曾经满怀真诚相信着一切也承诺着一切的自己吗?
记得那个对未来充满期待充满向往的自己吗?
不知道是最近壓力太大還是年紀越大越「眼淺」,只是去看櫻桃小丸子都會有鼻頭一酸的感覺。
《櫻桃小丸子:來自義大利的少年》在做宣傳的時候是說小丸子有了新的「男朋友」,雖然電影裡的確是有一些曖昧不明的處理,但我始終覺得这是一部講述友情的電影。
從義大利來的安德烈,因為去世的爺爺叫馬可,所以初見時便對名字發音相似的小丸子有好感。
期間,他們一行人和其他來自不同國家地區的朋友一起上課、玩耍、出去旅遊,積累了深厚的友情。
而小丸子和爺爺還陪著安德烈一起去找安德烈爺爺以前在日本認識的朋友,過程很曲折(不然怎麼撐滿一個半小時),最後在安德烈離開日本之前終於見到了爺爺的朋友。
離開之前,安德烈把爺爺此前珍藏的「開瓶器」送給了小丸子,告訴小丸子,以後拿著這個開瓶器去找他,就算長大變了樣,他也能認出小丸子,就像他拿著這個開瓶器找到了爺爺的朋友一樣。
每位小夥伴都覺得以後會跟這些國際朋友再見面,正如我們覺得跟朋友能夠一輩子,跟那些在「旅途中」認識的朋友有再見的機會一樣。
但是,野口同學那句「巴西那麼遠,以後怕是沒有機會再見了」,道出了殘酷的事實。
別說是巴西和日本那麼遠的距離,有時即使是同在一個城市,如果不是有意約出來或者有意去維繫,讓友情保鮮都很難。
小丸子的情節讓我想起了高中時來到我們班短期交流的日本友人,彼此相處的時間很短,但是她離開時真的會很難過,因為內心清楚地知道,以後真的不會再見了。
大二在台灣交流了半年,期間認識的朋友不多,剛離開台灣的時候還會和台灣的老師朋友在FB互動一下,但到現在,保持聯繫的幾乎可以說沒有。
阿呆應該是個例外。
但是,儘管我們都在廣東,可自台灣分別過後,直到今年夏天我們才再一次見面。
之後她回到美國繼續念書,我則投入到新的工作中,時不時於深夜時分在微信上探討人生。
我們也曾討論過「永恆的友情」這個話題,但是很不幸地發現,即使現階段跟一個人能夠推心置腹,但是當你進入到另一個階段或者說時間和空間的距離發生改變,友情也會隨之改變。
失去的感覺很痛苦,也很難接受,我們都希望在變化的世界裡能有一些永恆不變的東西。
所以,我已經數不清到目前為止告別了多少朋友,送別了多少友情,開始也曾難過遺憾,不明白為什麼說好的「永遠」卻走不到結尾。
到後來,學著對這一切看淡,學會「let go」,同時也學會不要太用力對待一份友情,或許是怕告別的時候會太難過吧。
畢竟,對於現代人來說,「keep in touch」真的有點困難。
敬:那些消逝了卻又燦爛過的友情。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啪啪啪啦啪,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啪啪啪啦啪”这主题曲听的人热泪盈眶啊。
特别是,我上小学,她上小学,我工作了,她还上小学,忍不住羡慕。
小时候觉得小丸子可爱到不行,和花轮同学般配到不行,看这个电影版,谁说了一句,论长相也不会看上小丸子啊,果然,时代在变化。
看小丸子,才认识章鱼小丸子,才知道和服,才开始喜欢和服。
看电影版,才知道,原来小丸子的梦想是成为漫画家哈哈。
愿小丸子能永远上小学。
时隔二十三年,终于迎来了小丸子的第三部剧场版,于是这部电影也就理所应当地自带催泪光环。
且不说故事是否感人,光是听到“二十三年”这个词,就瞬间勾起了儿时的记忆,叫人不禁感叹岁月如梭。
无情的时光带走了我们的童年,而小丸子依然是那个天真烂漫的小姑娘。
或许我们会吐槽柯南是“万年小学生”,但没人会希望小丸子从小学毕业。
即使对她的未来充满遐想,但依然自私地希望她永远都不要长大。
这部动画,可能有些成年人觉得剧情很简单,即使这样简单的剧情,生活中的琐碎事,也让人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和关爱。
厌倦了成年人世界的虚情假意,忽然很想回到童年。
像小丸子这部动画里面体现的真正的爱和纯真的感情,在成年人世界里面同样需要。
这是人类共同的情感。
小时候以为,长大后的世界会和小时候一个样子,甚至比小时候更好。
但长大了发现,完全相反。
小丸子独有的温暖,阳光,给人带来快乐,惹人喜爱,看到她就像看到自己小时候的样子。
其实,人不必那么复杂,像小丸子那样总是能为他人带来快乐,热心助人,就已经足够。
小丸子永远不会过时,喜欢小丸子的人变老了,小丸子也不会老。
希望小丸子能一直拍下去,将这份情怀一代代传下去。
日本动画电影《樱桃小丸子 来自意大利的少年》宣布将于9月23日(周五)登陆中国内地各大院线,届时将与另一部动画《逗鸟外传》展开竞争。
《樱桃小丸子 来自意大利的少年》是继《火影忍者剧场版:博人传》、《圣斗士星矢》、《垫底辣妹》、《哆啦A梦:新大雄的日本诞生》和《寄生兽》之后第六部今年在中国上映的日本电影,也是第四部日本动画,更是中国第一次引进小丸子的剧场版。
是为了纪念樱桃小丸子TV动画播放25周年专门制作的剧场版,由《樱桃小丸子》的原作者樱桃子(本名三浦美纪)担任编剧,动画《樱桃小丸子》的导演高木淳担任导演,不过本片没有挤进暑期档,让本片的引进方爱奇艺影业多少有些失意。
之前,爱奇艺曾大量播放《樱桃小丸子 来自意大利的少年》的预告广告为影片造势。
台湾的档期是8月5日,相比来说大陆的9月23日也不是晚很多,毕竟香港和韩国还没上映消息呢。
今年可以说是日本动画的引进大年,到处是童年的影子,分别陪伴着70后、80后、90后的成长。
影响了几代人的“大脸萌”小丸子时隔23年再出剧场版,首度登陆中国大银幕,惹得小丸子的中国大小粉丝们惊呼“活久见”。
《来自意大利的少年》中最大的看点莫过于小丸子若有似无的初恋。
我们笑她蠢萌,笑她掉链子,笑她不解风情,但人家第一次恋爱就是“跨国恋”,比我们会玩多了。
而且很有可能小丸子对于欧洲小帅哥的等待也是未雨绸缪的,早在第一部剧场版《友情岁月》中她就表达了这个想法,虽然后来英语照样不及格。
选择和离别是小丸子剧场版永恒的主题,之所以这个主题用了二十多年,也许因为没有什么能更好地代表成长的开始。
另一方面,它也很契合大电影的受众群体,毕竟是要大人带着小孩,花真金白银买票去看的。
那就不能和TV动画一样,不能让小丸子卖萌,爷爷卖傻一个半小时。
巧妙的是,故事本身承载的挥别过去的主题,与观众对于这部动画的情怀意义不谋而合,在观影过程带来戏里戏外双倍的共鸣。
在这三部剧场版中,这部一定不是最出色的一部。
故事比较单薄,人物不够丰满,甚至有点像日本的旅游宣传片。
但是一定要比较的话,《来自意大利的少年》可能和《友情岁月》差不多水平,都不如《我喜欢的歌》。
但仔细一想,《友情岁月》里出场人物丰富,没有鸡肋角色,情感发展自然而合理,所以可能也比本片好一些。
是的,我们的确是不愿意承认这部可能是目前三部里最糟糕的一部,这样说也并不公平,因为一共才出了三部而已!
归根到底,这样的电影本身就很难被评价,也可能压根不需要被评价。
去电影院看这样一部电影,就像是去见一个阔别多年的儿时好友,一同回忆那段天真清浅的时光,一同享受那份平静温暖的美好。
青梅竹马无猜日,情窦初开终有时。
2015年12月23日,时隔23年之后再度推出剧场版,《樱桃小丸子:来自意大利的少年》。
动漫产业作为在日本市场经济中占比较重的产业,不仅仅是给国民经济带来了高速发展,同时也创造出了大量的优质IP,而至今仍在播出的《樱桃小丸子》便是其中的代表。
女孩子的心思,日式家庭的生活,关乎友谊与成长,都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加之故事的情节植根于人们真实的童年生活和经历,从而使其具备了庞大的情感共鸣点。
简单的叙事方式并不代表其内在的缺失,反而是一种童真的体现,而这种体现与丰富的内核融合在一起,更使其系列作品像一块白玉一般完美无瑕。
自上世纪90年代初在日本开播后,其一度登上电视台收视率的顶峰,而小丸子的形象更是深深扎根在了观众的心中,甚至可以被冠上日本动漫界的国民女儿之称。
相较于同是以天真的手法进行表达的《哆啦A梦》,后者更多的是营造一个天马行空的世界,虽有着那些童真的欢愉。
而对于《樱桃小丸子》来说,没有华丽的外表将其裹住,所传递的是一种理想状态的生活,且给予观众的也是一些美好的事物。
当制作动漫以盈利作为第一目的的时候,剧场化的作品便会司空见惯,无论是《哆啦A梦》也好,还是《名侦探柯南》也罢,都有着大量的剧场版电影,也更不必说其延伸出来的周边产品的市场情况。
然而总有些个别的存在,而仅仅有着三部剧场电影的《樱桃小丸子》便是,尽管其做派严重的不符合当今时代的需求,但是显然没有变成一个另类的存在,90年代的两部影片也都受到了观众极大的肯定。
而这部《来自意大利的少年》的上映,或许是打破了这一美好的局面的开端 。
就影片而言,镜头和画面的风格依然停留在九十年代的样子,对于看惯了三维动画的观众来说,偶尔的转换成二维不妨是一次很好的体验,而此表现方式也是在将观众多年前的记忆从脑海中拉回到现在,用情怀来带动观影体验。
不变的人设,没有一味的虚假鼓吹,没有脱离现实的故事,用淳朴的表达手法直切观众回忆和感情至深处,形成直接跨越年龄的共鸣。
影片强大的感情渲染能力并不意味着其整体优秀,对于剧情而言,虽然有着亲情与友情的支撑和表达,以及小女生的小心思,但俗套爱情片情节的设定和加入,使之似乎从根本上脱离了轨道。
或许制约于资本主义社会思维的作怪,但就一部以纯真作为主题的成长类电影来说,爱情桥段可以作为一种商业噱头,但将其搪塞进与之不适合的框架中时,只会给观众一种生硬和突兀的感觉,本可以从一贯的友情或是亲情作为出发点,而模糊不堪的爱情让影片变得愈加呆板。
除了令人尴尬的爱情之外,影片中的大阪和东京之旅,其随处可见的热心肠路人,似乎是在刻意的刻画日本的风土人情,其不受控制的表达方式显然差点将影片变成一部旅游宣传片。
无论是使人动容的当地饮食文化,还是别具一格的地域特点,都是直接左右其走向“不归路”的原由,以及影片结束时的大提灯节,其简单粗暴的手段,将日本捧上了一个美好的制高点,且不得不说这是一种完美的宣传手段,既省钱又省力。
对于电影《来自意大利的少年》来说,若不谈情怀,似乎观众无从对其进行“下手”,而依然如初的画风,以及带动情绪的配乐,都使其彰显出了满满的情怀与怀念。
时代在变,其内核不变,无论如何都是一种难能可贵的表现,虽然有着俗套的爱情元素加入,但依旧无法削减其魅力。
如同该系列定位在老少皆宜的层面,如同其打动观众的情感共鸣,一个跨世纪的动漫在此程度上已然做到了最好,借用丸尾同学的一句话:“总而言之”,小丸子永远都是那个小丸子。
素材来源于网络LBD蓝光补标
若不是朋友一语道破天机,我还在好奇:充满了家庭琐事、自我随性的日本动画《樱桃小丸子》,为何要拍一部国际范儿十足的剧场版电影。
不知是故意而为还是纯属巧合,4年后的东京奥运会预热,正需此类推广其自然风光与人文理念的影音作品。
故事肇始于中国香港、印度、巴西、意大利、美国和非洲小朋友初到日本交流一事,以小丸子和她的小伙伴与外国小朋友建立深厚友谊为止。
日本人巧妙地通过影片将自然与人文特色、友善与仁义理念推广全球。
曼妙的自然风光将观众带入这个舒适岛国一探究竟:富士山,从静冈县一座大桥上远远望去,雄伟而神圣。
五重塔,隐藏在京都东寺内的樱花与碧树背后,纤细而优美。
还有大阪的章鱼小丸子,东京的繁华气息,令观众神往。
影片中,温和、善良、忠孝的日本人,给人留下美好的想象。
初到大阪的小丸子一行虽有些不知所措,却能得到陌生人的主动指引,来到最可口的章鱼小丸子店;当他们随口说出想看演出的计划时,又有陌生阿姨主动送上门票优惠券……还有崇尚孝道的一幕:小丸子一家四世同堂,当他们还在犹豫是否接纳外国小朋友借宿时,小丸子爷爷作出决定,有人虽持不同意见,但依然尊重老人的意愿。
艺术虽然高于生活,但日本人热情、友善、重孝的形象已经潜移默化地透过观众的眼与耳,进入他们的脑与心。
单说孝道这一崇高伦的理法则,虽源起和兴盛于中国,但反观当下,保持四代人同住一个屋檐下的家庭结构实属不易,晚辈对长辈意愿毫无条件地尊重服从更是难上加难。
我知道,这部影片体现的不一定是日本的真实写照,但或多或少流露出他们信奉与坚守的生活处事原则。
搁置被右翼势力操纵的日本政治舞台不言,身边有着旅日经历的朋友说,不少普通的日本人和善、有礼貌,街头闹市环境整洁、秩序井然,就连在公交车和地铁上大声打电话的人都寥寥无几,因为那是很不礼貌的行为……那么,富起来的中国和它的民众,还传承着多少“孝悌忠信”与“礼义廉耻”呢?
“我”可以说,对父母善意的唠叨很不耐烦地回顶两句,并不是不孝,而是心情欠佳。
“我”也可以说,开车路上抢道、加塞,并不是无礼,只是不想让自己吃亏;“我”还可以说,步行时,人们无视红灯强行通过路口,“我”也跟了上去,这并不是不懂法规,而是因为遵守规则、等待红灯可能被人嘲笑为“傻瓜”,若是洞悉“潜规则”、与多数人“同流合污”,出了事儿还有这么多人扛……希望这样的“我”只是少数,这些行为也不会被视为理所当然。
诸如此类的意识与习惯若成为自然,一些源自中国的道义与文化也许会在它们的原生土壤里日渐式微,而在像隔海相望的日本等国弘扬与传承。
有些苗头值得注意了。
我不该把这部影片赋予太多“政治化”的解读,因为小丸子和她的小伙伴们那么天真无暇,那么风趣俏皮,还经常做出暖暖的小事,这足以让我们暂时忘记种种烦扰,去享受属于每个人不同的美好童年。
《樱桃小丸子》25周年纪念的剧场版,简单的不能再简单了,画风依然很淳朴细腻,小丸子这么多年仍然是这么矮,画外音好老套,告诉你“放学后”三个字,就是放学后,满满的70年代风格调调,坐在电影院里看这么古老的动画片剧场版,也有种穿越回最开始看小丸子动画片的时候。
初中一年级,早上早起5点,准时坐在电视剧旁看两集小丸子,然后去上学,我都忘记了,当时家长都干嘛去了,没有阻止我看电视,只记得电视机旁只有我自己,津津乐道的看着动画片,现在依然清晰记得好多小丸子的经典语录,什么晚安三秒,小丸子每次躺在床上,跟姐姐道晚安之后,三秒后必睡的死死的(我也是这样),还有爷爷问小丸子新年了,有什么新年愿望吗,小丸子认真的思考了之后回答,多睡懒觉,多吃点好吃的。
小丸子在看见美食的时候,总会默默的说,得跟妈妈一起吃,才会好吃......她就是这么简单,爱好只是吃好吃的,睡懒觉,与姐姐抢漫画书看,找朋友小玉一起玩,老是拒绝着花轮同学的礼物,对待相识的人很真诚。
在看剧场版时候,有些恍惚,好想回到小时候,看小丸子的日子,但也确实回不去了,只能伴着剧情笑一笑。
回到现实世界,朋友老告诫我,你是一个大人了,不能总是袒露着自己的真诚,会受伤的。
朋友们总是会说,自己是大人了,对待感情要克制,会受伤的。
自己是大人了,别老麻烦别人,会欠人情的。
自己是大人了,有人离开你,正常,都有自己的生活,谁都只会陪你走一段路。
小丸子总是会说,我们要做一辈子好朋友哦。
小丸子总是会说,花伦,你帮我值日好吗。
小丸子总是会说,做人最重要的是Relax。
小丸子总是会说,好想长大啊,长大了就没有烦恼了。
我们都长大了,也总是借着已经是大人了,拒绝很多事情,保护好自己,一层层的保护壳套上之后,话不能说全,留了好多后路,应酬了很多酒局,你真的开心吗 ?
©本文版权归 一米远的天堂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请关注“北二路”微信公众平台
熟悉的噼里啪啦的主题曲 熟悉的简洁温暖的画风 熟悉的平淡自然的剧情真的是非常简单的故事 没什么起伏波折 不需要动脑 只需要带着一颗心去感受就好了小朋友们跟外国小伙伴分别的场景看得真是很难受 尤其是小丸子跟安德烈的分别 小丸子很任性地说“我不要 我不要你走。
”只有小孩子心性 才能说出这么直白的不舍吧 在见惯了 熟悉了分别后 我们渐渐学会了克制 学会了若无其事 好像分别不再痛苦。
让小孩子去承受这种得到又失去的痛苦 真的有些残忍啊 如果所有喜欢的人 都能不分离就好了:)“说一声再见,就是死去一点.”“All of life is an act of letting go, but what hurts the most is not taking a moment to say goodbye."所以啊 如果分离在所难免 那么我们唯一能做的 就是好好告别。
新新版标准日本语初级上册 第一单元:来自意大利的少年第1课:外国的朋友基本课文:1、马克是美国人。
2、安德烈不是日本人。
3、丸尾同学是班长吗?
4、小丸子是小学生。
应用课文:花轮:我家来了六位外国的朋友。
马克:我是马克,我是美国人。
安德烈:我叫安德烈,我来自意大利。
孙怡:我是中国香港的孙怡。
花轮:欢迎你们来到日本,初次见面,请多关照。
大家一起:很高兴认识你们,初次见面请多关照。
安德烈:我叫安德烈,请问你叫什么名字?
小丸子:我叫小丸子。
丸尾:我叫丸尾,我是班长。
安德烈:你是小丸子,不是丸尾。
丸尾:欢迎你到我家玩。
安德烈:我不去。
生词表中国人 日本人 美国人 意大利人 学生 老师 留学生 班长 朋友 初次见面 请多关照语法重点A是B。
A不是B。
句型--啦啦啦我是分割线第2课 初到小丸子家基本课文:1、这是礼物。
2、那是炸天妇罗。
3、这里是小丸子的家。
4、这是小玉爸爸的照相机吗?
应用课文:秀大叔:这里就是小丸子的家。
小丸子:这是爷爷。
这是奶奶。
这是爸爸。
这是妈妈。
这是姐姐。
安德烈:打扰大家啦。
安德烈:小丸子,这个给你小丸子:这是什么?
安德烈:是礼物。
小丸子:哇!
是意大利的特产呀。
谢谢你。
妈妈:吃饭啦。
这是意大利面,那是炸天妇罗。
安德烈:真美味呀!
生词表:这个 那个 哪个 这是 那是 哪是 这位 那位 哪位 这的 那的 哪的礼物 特产 炸天妇罗 照相机爸爸 妈妈 爷爷 奶奶 姐姐语法重点这个/那个/哪个句型这是/那是/哪是句型这位/那位/哪位句型这的/那的/哪的句型(未完待续啦啦啦)
几乎快要忘了小孩子的友谊就是这么简单
明明没有什么剧情,可是就是看得很愉快~~
致敬我们已经逝去的青春
一如既往的温馨。只是,,,万万没想到,小丸子系列也拍了一部这么玛丽苏的电影,这算是小丸子的异国恋吗?是的话,编剧能用点心吗?给点篇幅两人相处好吗?现在的电影除了作死的拍少女心,能拍几部给我们男性观众看的吗?
太幼稚
诚然就剧情来说,《樱桃小丸子》的剧场版《来自意大利的少年》并没有太多能真正打动人心的情感共鸣,甚至其简直就是一部日本旅游的宣传片,但当这个画风与时代设定仍旧停留在九十年代的动画,却仍以一份质朴的情怀,勾起着观众对美好的回忆。
25周年,3部剧场版,1天之内观赏完毕,存在于脑海中的关于《樱桃小丸子》的童年回忆也随着观影浮现些许,喜欢的顺序依次是《友情岁月》>《我喜欢的歌》>《来自意大利的少年》。刚好对应上映年份而递减。最新的剧场版画风与前两部有些挺大出入,故事前半段比较有趣些许,后半段反倒看得越渐失去耐心。
熟悉的片头曲响起来好生感慨,曾经的少年们早已为人父母为生活打拼,只有小丸子还可以依旧这般无厘头地生活下去。但情怀毕竟不能滥用,这次的剧场版更像是一部日本旅行宣传的SP。
还不错
小丸子,好可爱。。。
日本旅游宣传片,不喜欢日本这个国家,唯一喜欢的made in Japan就只有小丸子。当《小丸子》都在文化输出,日本还有什么值得我喜欢的?
有的时候做一个平凡简单,给别人快乐的人也是不错的
国庆档最佳
总感觉电影里的善良热情的人不按套路出牌啊。不愧是拍给小孩子看的片。
小丸子的故事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 说是卖情怀也不为过 但是我觉得这种动画起码是真心讲好了故事 小事情小感动 不错。
賣的還是情懷,且此部作品角色過於聚焦於少數人,實在讓人失望,不再那麼繽紛有趣。但最讓人失望的還是通篇建立在刻板印象的世界觀上讓人難受。
闺女看的第一部没有国语配音的电影,上周日看的,虽然没什么意思
连小丸子都谈恋爱了。。。真是虐狗不分年龄
好难看啊。。。TAT
莫名其妙地觉得很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