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地战警:疾速追击

Bad Boys for Life,绝地战警3,重案梦幻再重组(港),绝地战警FOR LIFE(台),Bad Boys 3

主演:威尔·史密斯,马丁·劳伦斯,凡妮莎·哈金斯,亚历山大·路德韦格,查尔斯·梅尔顿,葆拉·努涅斯,凯特·德尔·卡斯蒂洛,乔·潘托里亚诺,雅各布·西皮奥,特里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墨西哥语言:英语,西班牙语年份:2020

《绝地战警:疾速追击》剧照

绝地战警:疾速追击 剧照 NO.1绝地战警:疾速追击 剧照 NO.2绝地战警:疾速追击 剧照 NO.3绝地战警:疾速追击 剧照 NO.4绝地战警:疾速追击 剧照 NO.5绝地战警:疾速追击 剧照 NO.6绝地战警:疾速追击 剧照 NO.13绝地战警:疾速追击 剧照 NO.14绝地战警:疾速追击 剧照 NO.15绝地战警:疾速追击 剧照 NO.16绝地战警:疾速追击 剧照 NO.17绝地战警:疾速追击 剧照 NO.18绝地战警:疾速追击 剧照 NO.19绝地战警:疾速追击 剧照 NO.20

《绝地战警:疾速追击》剧情介绍

绝地战警:疾速追击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迈阿密警员麦克(威尔·史密斯 饰)遭遇神秘黑帮势力的暗杀伏击,为了迎战势力庞大火力惊人的黑帮分子,解决隐藏在暗处的危机,麦克找回曾经的搭档马库斯(马丁·劳伦斯 饰),“嘴炮二人组”再度集结开启沙雕模式,不仅时刻上演逗比互怼,更在迈阿密街头与黑帮展开空前绝后的飙车枪战大戏。这对最佳搭档究竟能否在枪林弹雨下突出重围,找出幕后黑手完成绝地反杀?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辣妈辣妹我以为我丈夫的妻子死了袁天罡之夺命天敌圣诞之魂欢喜县令我的存在九门八甲巴黎警局1900第一季军情五处第十季猎神:冬日之战超时空恋人龙先生404宿灵速速逃金色琴弦空拳赤手梯田姐妹绝杀招式无主之战蒙上你的眼龙之魂海岛巨蟒异类侵袭赞鸟历险记物归原主妖医死亡寿司美少女战士Cosmos剧场版后篇意能之下克鲁兹夫人明天请你喜欢我

《绝地战警:疾速追击》长篇影评

 1 ) 把男人衰老做成故事增长点《绝地战警:极速追击》电影日记

在职场体系中,那些资历颇深、甚至在某些刻板印象中略显老练而应变能力稍弱的年长警察,当置身于一个全新的环境,面对一群年轻的同仁、全新的体系架构与问题挑战时,往往难以适应,从而引发了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的尴尬事件。

在此情境下,这位老探员不得不召集众人回归,既需发挥老年人的沉稳与经验,又需保持年轻人的活力与冲劲,最终,团队齐心协力,共克时艰,圆满解决了问题。

把男人衰老做成故事增长点《绝地战警:极速追击》电影日记_哔哩哔哩_bilibili我所描述的剧情梗概并非今日所要讲述的电影,而是我国的一部名为《三叉戟》的影片。

该片汇聚了众多中年实力派演员,如郭涛、姜武等,他们生动演绎了警员体系中老年与青年如何协作、各自特点与缺陷,以及和解的过程。

观影时,我深感其佳,甚至专门撰写了电影日记,记录下对《三叉戟》的喜爱之情。

该片通过警察办案的故事,深刻揭示了职场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有趣的是,昨日我观看了电影《绝地战警:极速追击》,发现其剧情竟与我前述梗概惊人相似。

因此,这里更正,前述梗概实则描述的是《绝地战警:极速追击》,而非《三叉戟》。

1. 男人的心理衰老探讨今日为2024年10月20日,我电影日记中记录的电影正是《绝地战警:极速追击》。

观影顺序上,我颇感奇特。

若按系列排序,此片为该系列的第三部。

然而,我最初接触的是第四部《绝地战警:生死与共》,当时便觉得其老派、经典且传统的喜剧模式颇为有趣,仿佛今年这类风格又重回了荧幕。

以往,如成龙主演的打斗片,他每出一招都伴随着夸张的表现,而非写实描述,这种风格深得我心。

因此,我对《绝地战警》系列也颇为喜爱。

该系列的第一部由年轻时的《变形金刚》导演执导,塑造了两个男人间微妙而复杂的情感关系,这种关系虽未明说,却成为喜剧的笑点。

第二部则带来了更大的爆炸场面与视觉震撼,这正是导演迈克尔·贝的强项。

最终,我按照4、1、2的顺序观看了这一系列,而第三部则成为了我补全系列的最后一部。

观看完第三部后,我惊讶地发现,第四部中的一些剧情结尾与第二部中老版本的人物设定在第三部中得到了巧妙的融合。

这种感觉颇为奇妙,仿佛第四部的内容是第三部的伏笔,如同先看到了闪回的结局,再去看中间的过程。

因此,在我看来,《绝地战警:极速追击》不仅在剧情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内容上也同样如此。

任何一个经典IP都会面临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即主演的老去。

这一现实情况确实无法回避。

今日用餐时,由于剃须时间充裕,我多花了几分钟打理,竟发现剃须后的面容仿佛回到了二十多岁的状态。

然而,事实上,我已年届三十五岁。

随后,我拿起手机自拍,仔细审视自己的皮肤状态。

家人在一旁吃完晚餐,电视中播放着《红楼梦》,这不禁让我思考起皮肤与体质的问题。

近期,我的颈椎病又发作了,医生指出,这是由于骨骼衰老速度与肌肉衰老速度不一致所致,导致身体出现麻木感,而并非完全由颈椎病引起。

除了这些生理上的衰老,更为严重的是心理上的衰老。

这种衰老体现在说话方式上,当我回顾自己的视频时,发现语气显得过于老气。

我说话开始注重逻辑与严谨,甚至在视频开篇时,都想要列出十个关键词和一篇概述,这种过于严谨的态度使我显得老气横秋。

对于影视IP而言,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

2. 一个硬撑一个觉醒《绝地战警》IP最初所传达的是两个黑人警察作为优秀警察的故事,这在当时或许具有新意。

而两个男性朋友之间惺惺相惜,甚至愿意共享家庭,成为对方孩子的教父等情节,也充满了火花。

然而,这些在当时看来超前甚至地下的观念,如今已被大众广泛接受。

因此,当这个IP再次被开发时,如何寻找新的故事增长点成为关键。

在观看《绝地战警:极速追击》时,我发现该片的故事点设定在这些角色的衰老上。

它并没有刻意培养新的接班人,而是将新角色的设定作为辅佐老角色变老的一部分,没有扶植年轻人版本续集的计划。

在观看《绝地战警:极速追击》系列第三部时,我感受到了它巧妙地找到了当下社会的共鸣点。

那些曾经年轻、时尚、帅气的角色,突然有一天也会面临两种状态:一种是不承认自己老去,硬撑着,就像片中的威尔·史密斯一样; 另一种是逐渐体会到生活的真谛,不再仅仅追求物质层面的积累,而是开始注重心理层面的积累。

马丁·劳伦斯的角色设定就体现了这一点,他开始变得有些神秘,相信内心的力量,通过言语感化他人。

这两个方向也是很多人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历的,包括我自己和我的朋友们。

有些人拒绝承认自己的老去,永远保持年轻的心态;而有些人则开始追求精神层面的东西,如逛潘家园、佩戴串珠等,这确实也是现实存在的。

这部电影将这个过程作为故事的核心,同时,在动作场面和笑点设置上,也都在进行一种变老的传承。

我认为这是非常不易的。

3. 题材撞车是巧合还是宿命我并不清楚我国的《三叉戟》是否借鉴了《绝地战警》系列,或是两者在不同国家的同时出现是一种偶然还是必然。

然而,在现代传媒发展的这个阶段,此类作品的出现似乎是一种必然。

从某种程度上讲,我认为《绝地战警》系列具有一种文艺的内核。

但若去除其中的打斗和追杀戏份,尤其是第三部相较于前两部,缺少了那种精巧且命悬一线的紧张时刻,这一点不得不提。

该系列在动作戏的视听语言设计上,相较于迈克尔·贝的作品,可能略显粗糙,这或许是一个令人尴尬的问题。

观众在观看了众多经典香港功夫片所影响的好莱坞作品后,已难以通过原有的设定再次获得那种酣畅淋漓的感觉。

现在的动作戏似乎变得有些敷衍,匆匆走过场,而我们需要回归到人物本身。

但如果能够精心设定和选择打戏,仍然可以重现前两部那种令人热血沸腾的场景。

通过慢镜头的运用、情绪的累积以及动作场面的铺陈,完全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当然,这是《绝地战警》系列第三部和第四部共有的问题,也是当前动作电影难以摆脱的困境。

然而,《九龙城寨之围城》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

它采用了传统动作片非常写意化、夸张而不写实的套路,这种做法是可行的。

因为我们心中的那个世界是写意的、美好的,那么就将这种美好呈现出来,而无需刻意追求写实。

以上便是我对《绝地战警:极速追击》的电影日记。

 2 ) 25年前的炸街兄弟,为什么能火到现在?

因为够“黑”。

2020年最“火”的电影,当然这个“火”也是相对的,《绝地战警:疾速追击》,拿下了系列最好的成绩,北美票房2.02亿,全球截至目前4.25亿,暂列2020年度电影票房榜第一位,在全球电影业还未恢复的情况下,他这个冠军宝座要坐一阵了。

由于本文并非单纯的影评,所以小弟日志条目下也发了,看哪个都一样:25年前的炸街兄弟,为什么能火到现在?

相反的是,自从该片上线流媒体到内地公映以来,中国观众对这部电影兴趣一般,捧场的主要是为了情怀的老观众。

毕竟也是个IP,新观众一看也就那么回事,豆瓣评分从开分的6.9一直跌到了截至目前5.7分,直接不及格了。

说白了,我们对于这部黑人警察搭档的警匪片,除去文化差异方面的问题,整体实则一般,因为故事太老套了。

一度很多观众觉得该片是《双子杀手》的副产品,毕竟主要线索太像了,且二者都是同一个制片人杰瑞·布鲁克海默,不排除制片人借着拍《双子杀手》的机会,顺便捞了一下这个老大难的项目,类似《东邪西毒》之于《东成西就》之间的关系,只不过不是演员班底而是剧本班底。

虽然《绝地战警》内部有着黑人文化等我们不太了解的地方,但作为动作警匪片这种全球通用的娱乐视听语言,且文化差异方面的内容相对还是次要的,前两部《绝地战警》在豆瓣的分别是7.5分和7.4分,就足以说明问题。

《绝地战警3》就是不如前两集好看。

那么话又回来,这部电影为什么在北美能够如此火爆?

一般而言老IP的续集成功的并不多,前不久《终结者:黑暗命运》《霹雳娇娃》就是鲜活的例子。

但《绝地战警3》作为一部拥有25年历史的项目,距离上一部也有17年,而且还是最没有内涵的老派警匪片,在2020年,还能如此卖座?

既然这么火,为什么17年之后才拍续集?

很简单,电影占了时代的“红利”,成气候了。

《绝地战警3》本身没什么可讲的,这里要说说这个系列电影,比如第一部为什么火,第二部火爆之后,正值史皇巅峰期,但为什么突然不拍了,当你了解这些内容后,你就明白这套系列走过25年的风云故事了。

黑小子异军突起1995年的《绝地战警》,用现在的话来说,叫做“黑马”。

当时默默无闻的迈克尔·贝,名气仅限于电视和音乐领域的威尔史密斯与马丁劳伦斯,耗资1900万美元的中小成本,在当年4月7日这种不咸不淡的春季档期公映,结果在美国本土收进了6580万美元,在全球拿下了1亿4千万美元的票房,真的很“黑”,就像两位主演的肤色一样。

当然这并不是贬义,因为很多人没有料到,一部黑人主演的警匪片,竟然有如此大的能量。

如今我们返回头再看该片,或许注重到其商业价值,但忽略了该片隐藏的“里程碑”属性。

我们就从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方面来说。

★天时:90年代动作片大行其道,尤其是“双雄搭档”的动作电影。

在史泰龙《探戈与金钱》(怒虎狂龙)、梅尔吉布森的《致命武器》带了一波节奏后,很多动作明星纷纷加入其行列,而“黑白配”一时间成为主流,包括同期的《虎胆龙威3》,尚格云顿与罗德曼的《反击王》(徐克导演),就连库布里克晚年最喜欢的电影《黑白游龙》,虽然是一部街头篮球电影,但也是采用了“搭档完成任务”的模式。

★地利:90年代初期,是“MTV”与“好莱坞”刚刚擦出火花。

始作俑者就是80年代的《壮志凌云》,一曲《Take My Breath Away》,开创了将电影画面融入音乐录影带中的做法,而且MV导演出身的托尼·斯科特也将MV手法融入电影中,动人的歌曲加上动感的电影画面,总是让人回味不已且百听(看)不厌。

而开创这一流派的,正是王牌制片人搭档唐·辛普森与杰瑞·布鲁克海默,也是《绝地战警》的制片人,几乎是同一套班底,所以他们才找来了同样也是拍MV和广告的迈克尔·贝来执导该片。

★人和:也是最重要的一环了,就是黑人电影在90年代崭露头角的格局。

别看如今势头正猛,但90年代黑人电影乃是完完全全的小众片,并不是好莱坞不注重黑人,而是当时的大环境是,往往会把黑人放置在一个白人的语境之下,去追求所谓的“平等”。

比如让摩根弗里曼拿奥斯卡奖的《为黛西小姐开车》,让丹泽尔·华盛顿名声鹊起的《光荣战役》都是如此。

更不要说上述提到过的“黑白配”了,让黑人担任白人的搭档/助手,并适当吐槽搭档,说白了就是一个逗哏一个捧哏,语境还是白人为主,黑人只是与对方共享一个舞台而已。

而同期约翰·辛格顿的《街区男孩》、斯派克·李的《黑潮》(马尔科姆 X)等这样完全反映黑人文化和运动的黑人电影,虽然口碑极佳但票房惨淡,且被认为是先锋电影。

PS,有个鲜活的例子,黑人动作明星韦斯利·斯奈普斯在出演《刀锋战士》之前,就想演《黑豹》,而且是自己攒局,与当时的索尼哥伦比亚(黑豹当时版权在索尼手里)洽谈了拍摄事宜,一切就绪之后,却被漫威本部叫停了,当时还是漫威老大的斯坦·李为拍这部电影的时机不成熟:“黑人英雄非常小众,很多人不了解漫画,会觉得这是描写黑豹党的故事”。

老爷子真是一针见血,看看现在的《黑豹》,就明白了什么叫时过境迁了。

炸街的小伙谁不爱到了《绝地战警》,制片人的初衷就是打造一部警匪喜剧,黑人主演但不是黑人电影,他们之前有过成功的先河,就是艾迪·墨菲的《比佛利山超级警探》。

《比弗利山警探》的成功也是无心插柳,因为这片原定主演是米基·洛克,完完全全的白人电影。

中途演员换人,肤色变了但剧本没改,角色代表的是汽车城底特律的(角色出身)工人阶层,是美国老百姓文化的象征,而不是代表黑人。

所以这片除了演员黑人元素很少,而艾迪·墨菲的即兴发挥带来的喜剧效果则是意外收获。

所以,《绝地战警》中两位制片人打算依样画葫芦,把场景搬到了纽约,借助“双雄搭档”的东风,成本也没超过2000万,依靠MV风格和纽约黑人的号召力,去搏一把。

结果项目开拍,就一路跑偏了。

首先是换演员,原定主演是当时与艾迪·墨菲齐名的脱口秀演员阿瑟尼奥·豪尔,但因故退出,威尔·史密斯是导演迈克尔·贝选的,当时史皇仅是hipop歌手,刚刚涉足影视剧,仅有一部情景喜剧《新鲜王子妙事多》,恰好导演是该剧的粉丝,于是。。。

然后就是导演迈克尔·贝和演员都不满意剧本,跟制片人布鲁克海默他们在一起协调了半天,最终也不知道是谁拍得板,反正《绝地战警》成片有两处方向性的改动:★其一场景从纽约换到了迈阿密,后者是美国少数裔居民的聚集区,更能代表黑人文化。

★其二就是让两位主演多多自由发挥,一定要突出黑人特色,尤其是黑人兄弟,这是迈克尔·贝坚持的,据说史密斯的角色对劳伦斯的角色说了“我爱你”。

拍摄当天,史密斯并不愿意说这句台词,为此和导演打了一架,但最终还是妥协了。

所以我们如今再看《绝地战警》,整体就是一个常规的警匪片,并点缀着一些俚语和黑人笑话,以及“老铁友情”,并且与白人上司开着种族玩笑,与如今的黑人电影相比其实算不上什么,但在当时该片已然是很“超前”了。

而且当时的评论界也是很给面子,影评人对该片的态度五五开,大部分媒体认为这部电影陈词滥调,就是《致命武器》和《比佛利山超级警探》的融合体,但两位主演的人设还是新鲜的一批,已故影评人罗杰·艾伯特对该片的评价是:“每当故事进行不下去的时候,就靠飙车、爆炸以及笑料来解决。

不愧是著名影评人,人家25年就把“爆炸贝”看透了。

几乎可以这样说,90年代黑人文化逐渐从美国大众潮流中产生了“自我意识”,这边迈克尔杰克逊、乔丹这样的黑人明星,更多代表了美式主流文化,那边2pac、N.W.A等饶舌乐、匪帮说唱异军突起,以及“纯正”黑人电影的出炉,才是真正黑人文化的代表。

《绝地战警》当年黑人电影商业化最成功一部,毕竟让黑人小伙开车超跑保时捷911在迈阿密街头横冲直撞,轰鸣的马达配饶舌音乐,即便不是引领潮流,也算是风向标式的作品。

PS,《绝地战警》的火爆,直接催生了另一个系列电影——《尖峰时刻》,1995年,成龙的《红番区》也在美国火爆,编剧正是看了这两部电影之后才写得剧本,且原定成龙的黑人搭档就是马丁·劳伦斯,而《尖峰时刻》之所以能拿到3500的投资,也得益于《绝地战警》《红番区》等电影的火爆之后,片商发现了少数族裔的号召力。

令人纠结的第二部2003年,《绝地战警》第二部公映,以制片人杰瑞·布鲁克海默为首的原班人马全部回归。

届时迈克尔·贝已经是一线大导,威尔史密斯不但商业号召力一流,还刚刚拿了奥斯卡提名,“史皇”的身份已经初见端倪;就连马丁劳伦斯也有了《卧底肥妈》这样的过亿代表作,所以第二部不可同日而语。

杰瑞·布鲁克海默操盘,铁三角回归,《绝地战警2》北美拿下了1.3亿,全球累计2.73亿美元,位列当年第10位,可见这样的成绩非常抢眼,但让人不解的是,按理说这么火爆的作品,为什么不像其他系列电影那样趁热打铁推出第三部,反而这个系列就此沉寂下去呢?

原因很简单,这部电影对于业内来说,是失败之作。

★首先,该片成本足足1.33亿,相比之下,全球2.7亿的票房就不那么好看了,要不是后续DVD等音像和周边,估计连成本都收不回。

★其次,也是最致命的,就是评论界对该片的致命抨击。

倒不是电影水准,而是内涵问题。

评论界对该片的评价空前一致:太多的暴力和粗口,不合时宜的同性笑话、过度的种族词语(nigger)、且不尊重女性和儿童。

第一部尝试了黑人文化和笑料,没想到歪打正着,第二部《绝地战警2》从台前到幕后再接再厉,且放开手脚,没想到出问题就是这里,因为对于当时的大环境,电影玩过头了。

别看《绝地战警2》在观众群体中呼声不错,烂番茄爆米花指数78%,国内豆瓣评分也给出了7.4的高分。

小弟不才,当年买该片的DVD,结果买成了枪版,片子是盗录北美某影院的画面,连影院声音都录了进去。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影院内此起彼伏的笑声不断,我当时也不明白有些桥段为什么观众笑得那么开心,但后来懂了。

片子不怕烂,但就怕zz不正确,要说《绝地战警2》在当时的环境下正是如此,过于放飞自我导致“越界”了。

一时间导致争议不断,受到了来自白人精英阶层乃至女性群体的抨击,并且波及到了主创。

说白了,这片太“黑”了。

回想起第一部的境遇,真是成也萧何败萧何。

PS,本片是迈克尔·贝作为导演与制片人杰瑞·布鲁克海默合作的最后一部作品,二位黄金搭档自从《绝地战警》到《勇闯夺命岛》《绝世天劫》一路飘红,结果《珍珠港》未达到预期,而《绝地战警2》在场外又遭遇这样的事情,两位至此分道扬镳(但并没有撕逼,只是不合作了而已)。

杰瑞·布鲁克海默随后又在《加勒比海盗》系列里开启了另一段辉煌,而迈克尔·贝单飞后的《逃出克隆岛》惨遭滑铁卢,索性一头扎进《变形金刚》的世界里去了。

在《绝地战警3》中,迈克尔·贝与杰瑞·布鲁克海默再度相遇,只不过这次爆炸贝是友情客串了一个角色。

难产的第三部别看是大IP,但《绝地战警2》却触及到了某些“红线”,再加上几位主演片酬过高导致成本压不下来,所以当杰瑞·布鲁克海默宣布要再接再厉拍第三部的时候,一时间这个烫手山芋无人接手,直到2006年,迈克尔·贝表示有可能继续执导这个系列,结果话音刚落,这位就投奔了《变形金刚》的怀抱。

2008年,出品方索尼哥伦比亚将《绝地战警3》从未来新片规划表里删除,几乎宣判了这个系列的“死刑”。

时间到了2014年,从《加勒比海盗4》中抽身的杰瑞·布鲁克海默宣布,《绝地战警3》开始筹备,《藏身之所》的编剧大卫·古根海姆(David Guggenheim)编剧,导演选了《天龙特攻队》《人狼大战》的乔·卡纳汉。

这个项目也得到了从主创到出品方的积极回应。

毕竟包括史皇和索尼在内,当时是最倒霉的时候,威尔·史密斯扶持儿子的《重返地球》没想到把自己也拉下神坛,而索尼的《超凡蜘蛛侠2》刚刚遭遇滑铁卢,马丁·劳伦斯都好几年没作品了,他们急需新项目充门面。

索尼甚至高调宣称《绝地战警》未来还有第四部。

但就这个你情我愿的第三部,也是迟迟未有动静,因为中途经历了太多波折。

首先是索尼影业高层变动,新任老总认为这片太老土,直接将其从档期表里给删了。

好不容易说服了出品方,原定档期又与《神奇女侠》撞车,这种老式动作片碰上超级英雄自然胆怯了,再度推迟。

随后就是导演乔·卡纳汉耗不起,直接退出。

2018年,马丁·劳伦斯接受采访时沮丧的表示,这部电影已经不存在了。。。

好在杰瑞·布鲁克海默手段高明,他找来了来自比利时菜鸟导演搭档阿迪尔·埃尔·阿比和比拉勒·法拉赫,把预算削减到了7000万,重新调整了剧本,这个项目才起死回生。

因为这位金牌制片人明白,这个电影,在这个时代和大环境下,是有“红利”的。

果不其然,又让他赌对了。

您觉得怎么样?

《绝地战警3》放弃了第二部那大开大合的猛料路线,回归到了第一部黑人兄弟“嘴炮”的主线中,迈阿密风情、跑车炸街,再加上拉丁裔+黑人文化,是这几年最为吃香的少数裔元素。

更不要忘了该系列一直是R级电影,也不由自主的紧跟这几年好莱坞动作片的R级化大潮,爆头+飙血的画面不胜枚举。

风格回归90年代,连动作戏水准也回到了90年代了,从侧面证明,爆炸贝的动作片手法真的很不一般。

同样是玩炸药,这俩导演明显差着一截。

果然,在这个ZZ正确的环境下,本片在评论界的待遇达到了系列高峰,烂番茄新鲜度77%,爆米花更是达到了指数96%,评论界认为:“该片用最擅长的方式,并成功挽救了这个系列。

什么是“最擅长的方式”?

不言而喻,那就是黑人兄弟情,所以这片的看点就在于此,小弟在烂番茄网站上翻了一堆评论,无论是媒体还是影评人,几乎全都说情怀加分、情感深刻、笑料有趣,但作为动作片,几乎没人提动作戏是否好看。

您大概懂其中的缘由了。

zz正确伤不起。

随着《绝地战警3》内地公映,估计不少观众也都看过了,具体如何,是否对您胃口,就要留给各位看官评判了。

不过个人观点,这个片子值得肯定的是:别看两位主演都是50多岁的人了,但呈现出来的效果是“富有朝气”的,没把这俩搭档拍成“老头乐”就不错了。

彩蛋1:布式音乐《绝地战警》系列,个人影响最深刻的元素,就是音乐了。

前文说过,杰瑞·布鲁克海默在《壮志凌云》中将电影和音乐进行融合开创了潮流,所以他制片的作品,无论是《勇闯夺命岛》还是《加里比海盗》,电影音乐都玩很溜,他很注重音乐这块,开创了电影与原声音乐并举的时代。

《绝地战警》第一部的原声音乐,是我听过最早的原声带,也是我收集OST的起点。

我真的忘了为啥当年上小学的我,会接触这样一盘磁带,可能是因为封面的原因。

磁带听了无数遍,而且别看是黑人电影,但OST却很主流,流行乐为主,说唱+舞曲为辅,曲而原声带里2Pac那首《Me Against the World》,几乎是我听过的第一首饶舌,当时小儿童的我还在琢磨,怎么会有这种歌曲存在?

而且电影是迈阿密为场景,OST里也有一些拉丁风情的音乐,来自牙买加的雷鬼乐队Inner Circle的主题歌《Bad Boys》几乎成了系列标志。

作曲家Mark Mancina的Theme至今记忆犹新。

所以,《绝地战警3》的OST,也绝对值得一收。

杰瑞·布鲁克海默制片的电影,OST没有差的。

彩蛋2:王牌制片人的故事《绝地战警:疾速追击》的片头,终于又看到了好久不见的金色闪电logo,以及“唐辛普森/杰瑞布鲁克海默 电影”(Don Simpson/Jerry Bruckheimer Films)的字样。

这算是一种情怀+致敬吧,这二位黄金搭档从上世纪80年代起,一同制作了《比佛利山超级警探》《壮志凌云》《红潮风暴》《勇闯夺命岛》等片,捧红了无数明星,这个标志一度是顶级大片的象征。

只不过唐辛普森私生活糜烂,瘾君子,在制作《勇闯夺命岛》的后期时,因为心力衰竭而去世,从《空中监狱》开始,杰瑞布鲁克海默独挑大梁,金色闪电也换成了如今著名的“雷劈树”。

这个标志下,诞生了《绝世天劫》《加勒比海盗》《国家宝藏》《双子杀手》、剧集《CSI》等作品,且是他影坛少见的以制片人为主题出过“杰瑞布鲁克海默影碟套装“的电影人,他留名星光大道,汤姆克鲁斯和约翰尼德普也前来捧场。

而1995年的《绝地战警》是布鲁克海默与唐辛普森一同制作的,所以logo又换回了这个金色闪电,因为他们不算严格意义上的电影公司,而是制片人品牌,这算是怀旧+致敬。

而且未来的《壮志凌云2》 片头同样也会是这个logo,以致敬昔日一起走过的辉煌。

 3 ) 题材不错

这种类型的本来就挺吸引我的,看着也很不错。

有些地方很搞笑,心情不好的时候也可以看看,真的挺不错的,题材啊,剧情啊等等都很好,比我之前看的那些好了不知道多少倍。

虽然我也没有看很多,但真的真的真的真的挺不错的,有时间了还会过来重刷的,毕竟也值得的这部电影。

以前看这种跟谍战有关的剧,就不是很感兴趣,但没想到电影的话会合我胃口。

 4 ) 关于《绝地战警》系列中的各类隐藏彩蛋

《绝地战警》(Bad Boys)系列(1995-2020)《绝地战警》是好莱坞导演迈克尔·贝( Michael Bay)于拍摄的于1995年上映的动作喜剧电影,这也是迈克尔·贝的处女作,本作由威尔·史密斯( Will Smith)和马丁·劳伦斯( Martin Lawrence)联袂主演,尽管上映后媒体口碑好坏参半,但凭借着两人的化学反应和迈克尔·贝标志性的爆炸美学,该作在票房和影迷口碑上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也后续带来了两部续集以及一部衍生美剧。

本文将盘点《绝地战警》系列中的各类隐藏彩蛋,以供交流和兴趣讨论,如有遗漏,欢迎补充。

1. 在《绝地战警》的片头,马库斯(Marcus)说道不喜欢吃丹尼连锁餐厅(Denny's),因为他不喜欢丹尼连锁餐厅对待他们的方式,这里指的是丹尼连锁餐厅九十年代曾涉及关于种族歧视的丑闻和司法诉讼风波。

《绝地战警》(1995)

Florida Denny's Refused Black Churchgoers Service2. 弗莱彻(Fletcher)是由前美国职业篮球运动员约翰·塞利(John Salley)扮演的,而约翰·塞利曾是底特律活塞队的大前锋,该球队的外号就是坏孩子军团(Bad Boys)。

《绝地战警》(1995)

John Salley at LA Direct Magazine's "Remember to Give" Holiday Party3. 福切特(Fouchet)在片尾追车戏中所驾驶的车为老款的AC Superblower,实际上就是眼镜蛇(Shelby Cobra)加新增压V8发动机,该车在当时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快的肌肉车。

《绝地战警》(1995)

AC Superblower4. 洛瑞(Lowry)所驾驶的是1993年款的保时捷991(1993 Porsche 911 Turbo II 3.6),是一款非常稀有的限量车型,该车牌号为447 DB 75,其数字和样式显示为这是个法国车牌,在巴黎注册(75分区)。

《绝地战警》(1995)

1993 Porsche 911 America Roadster Convertible5. 洛瑞的手枪型号是一款由瑞士SIG公司研发、德国SAUER公司生产的手枪Sig-Sauer P226,他也还有一把Sig-Sauer P230作为备用。

Lowrey lowers his P226 and puts his P230 away after getting the information he needed from Jojo (Michael Imperioli).

West German SIG-Sauer P226 - 9x19mm6. 马库斯的手枪型号是史密斯威森公司的4506(Smith & Wesson model 4506)。

Marcus Burnett (Martin Lawrence) aims his Smith & Wesson 4506.

Older-model Smith & Wesson 4506 - .45 ACP7. 福切特在垂死挣扎前掏出的四孔手枪是绝版的COP357德林加手枪。

Fouchet draws a COP 357 Derringer.

COP 357 Derringer - .357 Magnum8. 在《绝地战警》中,当马库斯把警徽给朱莉(Julie)看的时候,警徽上标着的是中士(Sergeant),而到了《绝地战警2》后,马库斯再次亮出其警徽时,上面已经变成了中尉(Lieutenant),所以可以推断出马库斯在两部电影间隔的八年期间升职了。

《绝地战警》(1995)

《绝地战警2》(Bad Boys II)(2003)9.在影片中,塔皮亚(Hector Juan Carlos 'Johnny' Tapia)曾说道“现在听我说,你这俄国佬,我强尼·塔皮亚会把你的头切下来(Listen here you Russian punk, I, me, Johnny Tapia will sever your head off.)”,事实上这段台词来自于真实人物美国黑帮老大约翰·高蒂(John Gotti)的话语,原话为“你告诉这个混蛋,我约翰·高蒂会把他的头切下来(You tell this punk, I, me, John Gotti will sever your motherfucking head off.)”

《绝地战警2》(2003)

Gotti's 1990 mugshots10. 洛瑞在两部电影的结尾中都说了类似的话,只是有些许改动。

《绝地战警》(1995)

《绝地战警2》(2003)11. 《绝地战警2》中洛瑞和马库斯逃出停尸房后驾驶的车是2003年版的别克黑鹰概念车(2003 Buick Blackhawk concept car)。

《绝地战警2》(2003)

2003 Buick Blackhawk concept car12. 在《绝地战警2》中一现而过的高中年鉴是迈阿密棕榈高级中学(Miami Palmetto Senior High School),这是一所真实的学校,位于迈阿密的郊区。

《绝地战警2》(2003)13. 从年鉴中可以看到洛瑞的中间名是尤金(Eugene),他参加的社团有象棋俱乐部、几何学会和长笛俱乐部。

《绝地战警2》(2003)14. 洛瑞用的手枪是格洛克17型手枪(Glock 17),而马库斯用的则是Sig-Sauer P226,与第一部中洛瑞用的枪型一致。

Lowrey fires his Glock 17 into a hole in the wall, putting a 9x19mm hollow point in a Haitian's eye.

Burnett with his hands up in the mine-field with his P226 (this appears to change to Glock later).15. 和马库斯聊到治疗时,洛瑞谈到自己因为对机场的人开枪而被要求参加强制治疗,这里指的是第一部中在机场发生的高潮动作戏。

《绝地战警2》(2003)16. 塔皮亚第一次出场时所在的别墅其实是维兹卡亚花园博物馆(Vizcaya Museum & Gardens),这个景点是一年四季都向民众开放的,除了圣诞节期间。

《绝地战警2》(2003)

Vizcaya, February 201117. 马丁·劳伦斯(Martin Lawrence)的女儿茉莉·劳伦斯(Jasmine Lawrence)客串了一名夜店门口负责签到的女生。

绝地战警:疾速追击(Bad Boys for Life)(2020)

Martin taking a group photo with his daughters.18. 洛瑞手机上的马库斯的头像是来自《绝地战警2》的海报。

绝地战警:疾速追击(Bad Boys for Life)(2020)

《绝地战警2》海报19. 洛瑞曾把地下小分队(AMMO)形容为带枪的高校音乐剧乐团“High School Musical boy band with guns”,而地下小分队中的凯莉(Kelly)的扮演者凡妮莎·哈金斯(Vanessa Hudgens)正是《歌舞青春》(High School Musical)的女主角。

绝地战警:疾速追击(Bad Boys for Life)(2020)

《歌舞青春》(2006)20. 前两部的导演迈克尔·贝在第三部中客串了婚礼的主持人。

Michael Bay in Bad Boys for Life (2020)21. 在马库斯的客厅里挂着一件德维恩·韦德(Dwyane Wade)的热火队球衣,有趣的是在第二部《绝地战警2》中的女主角加布里埃尔·尤尼恩(Gabrielle Union)是韦德的妻子。

绝地战警:疾速追击(Bad Boys for Life)(2020)

加布里埃尔·尤尼恩与维恩·韦德的婚礼尽管部分影评人认为《绝地战警》系列只不过又是类似《致命武器》或《比佛利山超级警探》这样的双人搭档警匪电影题材的翻版,但不得否认的是威尔·史密斯和马丁·劳伦斯之间的令观感愉悦的化学反应以及导演迈克尔·贝对整体基调的建立,特别是爆炸美学与迈克尔·贝式镜头的运用,正如罗杰·伊伯特(Roger Ebert)所说的,“这样的电影一旦开始出现质量问题时,有一个百试百灵的方法,那就是激烈的飙车戏和疯狂地轰炸一切(Whenever a movie like this starts to drag, there's always one infallible solution; have a car-chase and then blow something up real good.)。

 5 ) 绝地战警3|那匹乱窜的马(获取方法请查看文末)

故事拍到第三部,马丁劳伦斯已经荣升为爷爷。

从关照妻子,到关照妹妹,到关照孙子,马丁劳伦斯一直秉承“居家好男人”的人设,如今,他只想颐养天年,含饴弄孙。

可惜的是,富二代史皇心里还是惦记着“永远的坏男孩”。

马丁劳伦斯也是苦口婆心的劝史皇啊,都一把年纪了,该找个老婆完成人生大事,享受退休生活了。

没事儿别仗着有几个臭钱瞎折腾。

史皇最受不了这个,回怼是必须的。

这个可是马丁劳伦斯这三部曲里头永远的痛,这捅人腰眼的事儿,多少有点“缺德”不是。

很快,史皇就“遭报应”了。

话说当年的黑风双煞破案无数,结下的仇家估计也数不过来,难免有两个惦记的。

如今,人家“华丽归来”,准备算旧账了。

这次,“爷爷版”史皇上线,多少有点憋屈。

但史皇还是那个史皇,中了那么多枪没死,回头想着“报复”。

是不是顺带宣传了一下《我是传奇》不说,马丁劳伦斯的观点,其实在常规思路里头,都是对的。

可是,如此“常规”的观点,如何能创造传奇人生呢。

所以,史皇还在“寻找凶手”的路上一路疯狂。

一如既往的上司,这次没有癫狂,反而给史皇说了一个颇有禅意的故事。

其实一开始也和史皇一样,听得满头雾水。

直到上司把那匹马解释成为思维,多少有点触动,这给一贯插科打诨的“坏男孩”增添了不少深度。

可惜的是,这上司难得正经一次,结果正经完了,也就挂了。

故事主打情怀吧,当年那个爽翻天的“坏男孩”已经成为传说。

马丁劳伦斯也已经肥到不行。

照顾前期剧情的,只是一带而过,毕竟当时,史皇很大概率会成为马丁劳伦斯的妹夫,如今戛然而止,总得有个说法。

当然了,当年被黑风双煞差点玩坏的少年,以坚强的方式“折服”了黑风双煞。

挑衅?

没有用的,该乖乖把女儿交出来还得交。

故事最后,史皇也有了自己的儿子了。

在老外的故事里头,老子和儿子之间的矛盾是永远的话题。

坏男孩的风格已经悄然转变,不知道第四部如何继续。

但是,马丁劳伦斯是说了句大实话的。

最后的最后,看看,黑风双煞的觉悟,经过进二十年的断代,好大的提升。

封面图片上的“白色代码”,一定要注意是大写+数字,全匹配。

最近发现微信后台有时会删除设定的自动回复,如有后台消息后未自动回复的,烦请告知,谢谢!

 6 ) 豆瓣5.7分,上映半个月票房仅3500万,《绝地战警3》真这么烂吗?

因为疫情的缓和,逐渐复工的影院迎来了不少定档的电影,《绝地战警3》就是其中一部。

顾名思义,《绝地战警3》就是《绝地战警》系列电影的第三部,而说起它的祖辈,当年也是十里八村响当当的名声。

在1995年的时候,《绝地战警》横空出世,这部由两个三流演员主演、二流导演执导,投资仅2300万美元的影片,在美国本土斩获了6580万美元,在全球拿下了1.4亿美元的票房,堪称好莱坞的奇迹之一。

威尔·史密斯凭借此片敲开了好莱坞的大门,此后片约不断:《独立日》《黑衣人》《拳王阿里》等等。

而本来就小有名气的马丁·劳伦斯也因此一鸣惊人,拓展了不少业务。

迈克尔·贝因为这部银幕处女作踏出了自己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广告导演和MV导演转变成好莱坞顶级动作商业片导演的关键一步。

他籍此开创自己标志性的爆炸美学风格,为之后风靡全球的《变形金刚》系列奠定了基础。

8年后,《绝地战警2》发布了英雄令,多年没有合作过的三位伙伴再次聚到了一起,彼时的三个业界新人此时已各自成长为了业界独当一面的大佬。

当然,成本更高昂,制作更精美的《绝地战警2》也不负众望,上映便拿下北美票房周冠军,口碑票房双丰收,交出了张不错的答卷。

在《绝地战警2》的17年后,《绝地战警3》被再次搬上了银幕。

不过和此前两部电影不同的是,原本坚实的铁三角少去了其中的关键一位,导演迈克尔·贝。

第三部的剧情承接第二部发生的故事过去十几年后。

第二部中的墨西哥毒王的妻子毒后越狱,接着派她的儿子找上门来,两枪给麦克(威尔·史密斯 饰)送进了医院。

然后毒贩的妻子开始了复仇秀,她要儿子杀死与多年前一个案件相关的所有警员,并且要他们一个个死在史皇前面。

这时最狗血的剧情来了。

麦克在马库斯(马丁·劳伦斯 饰)的帮助下,和毒后儿子经过几次交锋后,赫然发现毒后是自己二十几年前的老情人。

二十多年前年刚从警校出来的史皇被选中成为毒枭团伙的卧底,进入了毒窝的麦克成了毒后的司机。

毒后教会了麦克怎么交谈、打扮、走路,可以说是毒后造就了如今的麦克劳里,最后两人越走越近,甚至有了爱情的结晶。

最终史皇选择了正义,把自己心爱的女人送进了监狱,之后便恢复了警察了身份,如此数十年。

而多年后找上门来要复仇的这位毒子,其实就是史皇的私生子。

(这段剧情和李安《双子杀手》的故事颇为相似,看过的朋友应该挺熟悉的。

在最后的决战中,最终知道了真相的私生子舍生取义,替父亲挡下了母亲射出来的一枪。

毒后被随后赶到的后浪队员射杀,私生子也得到救治,完美结局达成。

最早看到豆瓣5.7分,内地上映18天票房仅3500万,老灰下意识的认为这就是一部卖情怀恰饭的烂片。

并且脑海中已自动脑补出史皇马丁壮士暮年打算联手炒冷饭,迈克尔贝爱惜羽毛义正言辞的拒绝了他们的画面。

等我看了电影才发现,这部电影在豆瓣2W+人的评论下达到了5.7分的原因。

1.难敌岁月的哼哈二将当年整天嘻嘻哈哈,永远势均力敌的二人组这次变啦。

在前作中,史皇通常负责大部分的动作戏,而马丁则承担大部分的搞笑任务,两人总有说不完的废话,无限的活力,加在一起组成动作+喜+剧。

而这次胖成球的马库斯打不动了,他有了个新的身份,一个信仰耶稣的爷爷。

同样的还是容易吐的习惯,熟悉的喋喋不休,以及一如既往的搞笑。

麦克白了胡子,他用染黑胡子的方式来掩盖岁月从他身上掠过的痕迹。

不过他依然暴躁,依然魅力十足,依然战斗力爆表。

52岁的史皇还是很拼,跳楼追人,跳直升飞机都亲身上阵。

不可否认的是,史皇和马丁都老了。

马丁在影片中的打戏基本为0,主要的戏份都是插科打诨。

史皇虽然还是很拼,但无论是肌肉状态还是力量速度都难与二十多年前同日而语。

2.中规中矩的后浪配角团除了年率岁暮的主角二人组,影片的人员配比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

《绝地战警3》不再是两个孤胆英雄的独角戏,在片中多出了不少后浪配角的戏份

(我发现这版的翻译人士绝对来自台湾,遣词造句不要太机车)警方这边后浪们的出现的好处是解决了两个老家伙战力不足的问题,提供了强力的火力支援。

另外一边的后浪就是麦克的私生子了。

私生子出场就点满了所有的战斗技巧,影片中的大部分动作戏和名场面都是他和史皇展现的。

虽然这位私生子的人设是“另一位麦克·劳里”,但他在影片中没能呈现出他爹在两部前作中的五成功力,狙击枪倒是玩得很溜。

看结尾的话,影片似乎还有拍续集的计划,如果真有第四部的话,有望达成阵上父子兵,阵下马丁叔叔远程技术支援的图景。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不是谁都有年轻时的史皇和马丁那样的魅力。

平庸后浪们的出现并没有给影片带来多少新鲜的活力,反而把坏男孩的暮年映照得更加凄清。

3.一直很安静的迈克尔·贝明明是三个人的电影,我却始终不能有姓名。

因为迈克尔·贝档期的冲突,前两部中的铁三角如今只剩下两个主演。

当然严格来说迈克尔贝也不是完全消失,他在电影里还客串了下司仪。

消失的不止是迈克尔·贝,还有他的爆炸美学风格。

从《绝地战警》第一、二部到第三部,观众可以明显的感觉到,车站追逐,枪战,爆炸场面的风格变换。

很多人可能觉得,迈克尔·贝的电影就是无脑的爆炸,爆炸,再爆炸。

但其实同个爆炸场面,不同的镜头呈现出来的效果有着云泥之别。

迈克尔·贝的爆炸场面有个显著特点,先放大细节近景描写然后再拉远景。

他的爆炸极力追求视觉的效果,有质感,由近及远,犹如烟花的徇烂。

而比起两部前作,《绝地战警3》差别最大的就是明显缺失的大爆炸场面。

然而影片中的小爆炸场面也炸得没有什么章法,看起来就是烧空气生成的一个巨大的火团而已。

此外《绝地战警3》和前作的车战戏也有些差距。

在《绝地战警2》这场长达近五分钟的车战中,说肾上腺素飙升那绝对不是虚的,连《速度与激情》在它面前都要黯然失色。

而到了《绝地战警3》这里,虽然能感觉到剧组请来了不少特技演员玩了些花里胡哨的。

但看来看去总生不出什么激荡,倒是让老灰想起来当初玩GTA5的时光了。

此外,你要问电影中有没有情怀元素呢,它其实也有。

为了弥补动作戏上的不足,电影给史皇和马丁加了不少感情戏。

因此电影的基调从名字就可见一斑,从《Bad Boys 》《Bad Boys 2》变成了《Bad Boys for Life 》。

“Bad Boys for Life” ,坏男孩们的生活。

意味着影片的故事不再绝对聚焦于坏男孩,他们也会变老,也会成为长辈。

片子没怎么刻意卖情怀,但看到马丁在医院给史皇染胡子的这一幕,还是有些百感交集。

不可否认的是,失去了迈克尔·贝的爆炸美学,《绝地战警》呈现出来的视觉效果没有它的两部前作那般震撼以及酣畅淋漓。

但影片整体呈现出来轻快的节奏,紧迫又轻松的气氛,以及史皇和马丁那熟悉的插科打诨喋喋不休,已经展示出了充分的活力和娱乐性,大概这也是影片在烂番茄爆米花指数能长时间保持在96%以上的缘由。

所以总的来说,《绝地战警3》这部电影虽然不能称得上有多好,但也绝对称不上烂,在老灰心中它应该还是有6.5-7.0分的。

青石电影编辑部 | 老灰本文系青石电影原创内容,未经授权请勿以任何形式转载

 7 ) 好莱坞电影也开始催婚了

被剧透的记忆可不会像年轻时的风流债一样轻易忘掉。

请谨慎选择是否继续阅读。

开场是两位主角驾驶保时捷在路上戏耍他们的同袍。

两人正在执行一项紧急任务——去产房见证婴儿诞生。

马库斯当上了外公,萌生退休的念头;而迈克还是单身,无妻无儿,打算把全部生命都奉献给打击犯罪的事业。

两个人都觉得自己选择了理想的生活方式,但是接下来的冒险旅程会让他们对此进行反思。

二人组要用赛跑的方式决定马库斯的去留,如果迈克赢了,搭档就取消退休的计划。

赛跑过程中,迈克遭到一个神秘枪手袭击,命悬一线。

这是故事的催化剂。

接下来的六个月里,神秘枪手到处作案,除了迈克以外,其他的受害者都当场毙命。

马库斯向上帝祈祷搭档能苏醒,承诺自己今后不再伤人性命。

迈克奇迹般地复活并出席了马库斯女儿的婚礼,在这里还遇见了某个似曾相识且跟他有同名之谊的导演,好在婚礼现场并没有炮火连天、炸弹横飞,每一个宾客都不由松了一口气。

迈克一心想要抓住神秘枪手,但是马库斯却已经下定决心要退休,二人进行了一番激烈争吵,就此分道扬镳。

迈克独自进行调查,搞得鸡飞狗跳,老领导看不过去,终于破例让他以顾问的身份加入了特别行动队AMMO,一同追查制造连环杀人案的神秘枪手。

故事由此进入第二幕。

AMMO的美女领队莉塔跟迈克互有好感,但是两人性格又都十分倔强,不肯吐露真情。

第二幕的游戏娱乐部分,主要是展示AMMO的高科技设备,以及利用迈克和AMMO年轻成员们格格不入的行事风格来制造喜感。

同时,退休在家的马库斯因为笨手笨脚而闹的一大堆笑话也穿插其间。

电影的B故事主要围绕反派神秘枪手。

第二幕开始之后大约十分钟,迈克第一次以顾问的身份随同AMMO成员们执行监视任务。

凭借多年一线工作培养出的直觉,迈克发现犯罪团伙之间的军火交易有诈,于是不顾同事的劝阻闯进仓库。

这时他还不知道自己一心要追查的仇敌就在眼前。

迈克和神秘枪手有了短暂的交锋,之后他们还会数次遭遇彼此,并且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发现他们之间的渊源。

原本应该悄悄咪咪的监视任务,最后搞得血肉横飞,迈克好不容易找到的军火贩证人也被叉车叉死。

其实这种死法算不错的了,起码留了个全尸,总好过《南方车站的聚会》胡歌的小弟被叉车叉飞了脑袋。

本以为线索就此断掉,没想到老搭档马库斯却突然打电话来约迈克一起去追凶。

马库斯非常向往退休生活,可是他在家里只会添乱。

另一方面,他也不愿意老搭档孤身犯险。

因此尽管不情愿,他还是开着老婆的车,载着迈克去追查神秘枪手的下落。

结果由于马库斯完全习惯了以一个退休长者的节奏开车,导致两人迟到一步,证人已被杀害,尸体还刚好砸到马库斯老婆的车上。

迈克试图抓住神秘枪手,结果遭到一顿海扁,老搭档马库斯也替他挨了几脚。

两人只能眼睁睁看着凶犯扬长而去。

不过这起事件真正棘手之处还在于车被砸坏了马库斯无法向老婆交代。

中点处赌注提高,迈克的老领导遭到神秘枪手杀害,马库斯放弃退休计划,与迈克一起加入AMMO,势要抓住神秘枪手来告慰老领导在天之灵。

中点也是A、B故事的交汇处,神秘枪手在杀死老领导之后,本来有机会立刻杀死迈克,但他因为顾虑到挡在迈克前面的无辜路人而错失机会。

由此观众能感受到这个角色似乎良心未泯。

AMMO集体出动,潜入夜店追查敌方干部。

此时临近中点过后约十分钟的发糖时刻。

片中的迈克与打扮美艳的莉塔并没有直接的亲密互动,不过当他看到莉塔遭人搭讪时,还是明显地醋意大发了。

经过一番追逐,迈克和马库斯抓住了目标人物,可是对方的同伙却迅速赶来将他们包围。

此时进入第二幕后半段的坏人逼近阶段。

迈克和马库斯在队友们的掩护下,杀出一条血路,抢了敌方的摩托车和武器,继续追捕企图逃走的目标人物。

马库斯在迈克的鼓励之下,解开了心中的顾虑,相信手中的凶器也是上帝的安排,于是不顾一切地将子弹射向负隅顽抗的敌人。

至此马库斯的人物弧光完成。

迈克和马库斯遭到搭乘直升飞机的神秘枪手居高临下的袭击。

紧跟着那名从夜店一路追过来的敌方干部,迈克攀上了绳梯。

没想到神秘枪手为了解决他,居然可以对碍事的同伙痛下杀手。

迈克为了躲避敌人的子弹而跳海,又一个原本有机会生擒的重要证人死在自己面前,故事被死亡的气息笼罩。

AMMO因为办事不力遭到取缔。

不过这次抓捕行动也并非全无收获,迈克拿到敌方干部的手机,经过同事解密,他终于知道了敌人的真正身份。

原来在幕后操纵这一切的是一个被称为女巫的墨西哥毒枭遗孀。

迈克当年卧底到该毒枭身边当司机,作为一名专搞人妻的老司机,他与这位毒枭的妻子有了私情,而那个一直追杀他的神秘枪手,就是两人的私生子。

至此,主角陷入了一切尽失的境地。

迈克当年曾经想过要带着大佬的女人远走高飞,但是后来得知这位“女巫”似乎有着超自然的力量,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女魔头,于是狠下心来将她送进监狱。

如今昔日老情人成功越狱,清算了当年捣毁其毒帮的一连串执法人员。

对于迈克这个负心人,她特意留到最后慢慢折磨,因此最一开始的枪击事件中,迈克才没有被射中要害。

迈克向搭档坦白了这一段往事,马库斯从中只抓到“你无套中出了一个人妻巫女”这一关键信息——怎么听都像是那种会印在日本[哔]V封面上的推荐语。

在灵魂黑夜中挣扎的迈克决定独自面对女巫,不牵连其他伙伴。

结果马库斯却跟他坐上了同一班飞机,还说出了“we fly together, we die together”这样令整个机舱都感到恐慌的深情告白。

飞行中,马库斯试图开导迈克,但是说来说去,话题总是会绕回“你无套中出了一个人妻巫女”。

迈克不胜其烦,只好尽量坐得离老搭档远一些。

来到墨西哥之后,迈克才发现马库斯还召唤了AMMO的其他伙伴们。

迈克去赴约,结果女巫迅速发现了他身上的监视设备,而前去支援的马库斯也被神秘枪手擒获。

主角搭档与反派母子对峙,A、B故事再次交汇,第三幕开启。

正邪双方的决战开始,AMMO小队的年轻成员们在迈克的鼓励之下各展所长,就连一向文质彬彬的大块头技术员也放飞自我,大开杀戒。

交战现场燃起大火,绝地战警二人组与其他伙伴们隔绝,形成了与反派母子2V2的局面。

迈克在来之前信誓旦旦要亲手解决自己的“孽种”,但是关键时刻终于还是父爱爆发,下不去手,反而险些被儿子杀死。

他告知了儿子其身世真相,后者一时不知所措。

一直操纵儿子行凶的女巫老妈这时亲自出马,打算枪杀迈克,幸亏莉塔及时赶到将其击毙。

火势不断蔓延,马库斯眼看着要葬身火海。

危急时刻,迈克的儿子良心发现,与父亲联手救人。

事件平息之后,莉塔众望所归,升职成为警监。

同事们一起出钱请马库斯夫妇去度假,而照顾马库斯外孙的重任则交到了迈克的肩上。

这个不愿受家庭牵绊的男人也开始学着做一个父亲了。

故事的开头,他拒绝将新生儿抱在怀里,到故事结束时,他终于愿意尝试享受这份天伦之乐,开场与终场画面形成完美的重叠。

正片结束之后有两个彩蛋,一个是回溯飞机上马库斯与无辜乘客的尬聊,还有一个是迈克去探监,并给儿子提供了戴罪立功的机会。

可以预见到,未来这个系列会越拍越像《速度与激情》,一群执法者与被招安的前罪犯混在一起当超级英雄,这里炸一炸,那里撞一撞,顺便搞搞对象。

不过本片的选角比《速激》系列更合我心意。

《速激》系列的女演员我最喜欢的就是盖尔加朵,结果第六部还给弄死了。

这一部从正派到反派都很养眼,女领队莉塔长得像硬朗版的詹妮弗康纳利,反派女巫则像是《碟中谍》现任一姐伊尔莎与蜘蛛侠现任婶婶的混合体。

就连年轻时看上去没什么感觉的凡妮莎·哈金斯这次也让我Get到她的颜值了。

话说威尔史密斯最一开始吐槽AMMO就是中学音乐剧社团的时候,不知道她有没有打喷嚏。

《绝地战警》系列的故事属于典型的伙伴之情,这种类型的故事主要有三个元素:第一,一个“不完整”的主人公,在本片当中自然是威尔史密斯饰演的迈克,他对于家庭责任的刻意逃避在主流观众看来,大概属于“没活明白”,而且他总是习惯以暴力解决问题,这似乎也不是正确的处世态度;第二,一个使主角变“完整”的伙伴,毫无疑问,是马丁劳伦斯饰演的马库斯,他拥有迈克欠缺的品质——对家庭的记挂和忠贞、对“以德服人”这一理想执法手段的向往;第三,一个迫使伙伴分离的“复杂情况”,在本片里我认为这个复杂情况是“衰老”,因为年岁渐增,曾经亲密无间的搭档渐行渐远,由生活态度的差异导致的分歧逐渐不可调和,结果就是迈克用搏命追凶的方式拒绝承认衰老,而马库斯用退休的方式向衰老妥协。

当然,在故事的最后,这种复杂情况被战胜了,两位伙伴从彼此的人生态度中汲取对自己有益的部分,重新恢复成一个富有生命力又不可分割的整体。

伙伴之情类故事的若干子类型中,《绝地战警》系列又可以被细分为“同事之爱”,其他像是《尖峰时刻》《龙虎少年队》这种关于警察搭档的影片也都属于这个子类型。

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是1987年梅尔·吉布森和丹尼·格洛弗主演的《致命武器》。

当年迈克尔贝拍《绝地战警1》的时候,目标就是要打造一部“搞笑版《致命武器》”。

后来的结果我们都知道了,这次模仿不但大获成功,而且还开启了导演和主演们辉煌的职业生涯,迈克尔贝和威尔史密斯在随后的十几年间,都成了备受追捧的票房灵药。

只不过经历了五部《变形金刚》之后,贝导已经油腻到不用给他片中的外星和地球车辆加机油的程度了,所以在这个时候把《绝地战警3》的导演换掉,可谓明智之极。

两位年轻导演给这部系列最新作注入了远胜前两部的生猛活力。

本片的中文副标题被吐槽为尬蹭《疾速追杀》系列热度,不过就影片实际质量而言,似乎确实有意要往《疾速追杀》路子上靠。

至少在尺度上,本片就很自觉地紧跟这几年好莱坞动作片的R级化大潮,大量爆头、飙血画面,确实是像《疾速追杀》多过像本系列的两部前作,比起上面拿来类比的软科幻《速激》系列,更是不知高到哪里去。

我在去年写的几篇东西里面多次向年轻时的两位偶像基努里维斯和威尔史密斯表白,如今看到两人都走在R级动作片这条正确道路上,甚感欣慰。

希望本片能有好成绩,这样威尔史密斯就可以一直在大银幕上演我们的Bad Boy,没时间去碰外面那些来路不明的可疑项目。

当然,这里“来路不明的可疑项目”主要指商业片,如果威尔史密斯不抱着挣钱的目的想再去参与点艺术片角逐一下奖项,也是值得鼓励的。

去年威尔史密斯就有一部让人不好说它到底是艺术片还是来路不明的可疑商业片的主演作品。

没错,就是那部让人一言难尽的《双子杀手》。

明明是爆米花大片的配置,偏偏又不肯屈尊往迎合大众的爽片路子上再多走几步。

如今有这部真正意义上的爽片出现,倒也不必再对去年的失利耿耿于怀。

不过任何一个先后看过这两部电影的人,恐怕都很难忽视他们在故事上的相似性:一个迟暮英雄遭受到来自“儿子”的压力。

我相信电影总会在某种程度上反应主创潜意识里的焦虑。

威尔史密斯既然先后两部电影都涉及到儿子坑爹的问题,那他心底深处大概也是有点介意自己前几年因为受到儿子拖累而事业滑坡吧。

类似地,最近看了徐峥的《囧妈》,结合之前的“囧系列”也让人不免猜测:一个总是拍主角人到中年身陷婚姻危机的导演,大概也是真的一直在承受婚姻引发的焦虑吧。

 8 ) 啊,这?

我看了个啥?

威尔史密斯威水史?

比起剧情这阖家欢乐的结局我更想看看编剧们是怎么撕逼的?

前半部分铺垫了那么久的墨西哥小哥复仇计,怎么就在后半程变成了父子认亲了?编剧还假模假式的给墨西哥小哥留了个不杀无辜的人设?

有原则,我,我也不知道该说啥我的脑海???

所以这个剧的唯一大坏蛋就是和卧底发生关系有了孩子被送进监狱的墨西哥大嫂?

亲妈蹲监狱20载,谁养大的不知道,谁训练的不知道,出场就技能拉满杀戮全场本以为是个武力值爆表为父寻仇的反派,突然间被一句我是你爹制服了?

你知道在我们中国大街上随随便便和年轻小伙子说这话会被打成猪头不?

史皇表情很到位

生死关头说出口

小伙子中了迷魂咒很是迷茫,不过一般生死关头有人这么说还是应该一拳打上去,你说你M呢?

我是你爹差不多 影片前半场一直铺垫史密斯和美女组长的感情,美女组长还有史密斯家的钥匙看来两人也是往事不断,谁能想你个浓眉大眼的坏小子在最后爆出个卧底黑帮爱上大嫂的剧情,要不是编剧把剧本给史密斯,他能相信那个骑摩托当街射自己又射老上司的人是自己孩子,这得多窝心哪?

前期当街被杀脸面丢尽一心找回绝地战警的场子,中期和老上司唠家常聊着聊着老上司被打穿脖子人没了

场外谈心,真情流露

堪比亲爹的上司,谆谆教导史密斯

陪老上司看孙女球赛约好去他家里吃外卖,下一秒老上司脖子中枪

知道结局的观众再看这个画面,情何以堪?

眼含泪花送别上司,重新振作解决案件,把观众情绪调动的很好,然后因为开枪的是你儿子这事就过去了?

,于是绝地战警兄弟为了老上司准备重回巅峰,挺好的啊,一定要晃一下观众的腰吗?

大哥你孩子有点狠啊,近战远程无所不能不知师从何处,看这意思想说虎父无犬子,武力值是基因带出来的?

成年人了杀人枪枪爆头最后还跨越底线自己人都杀,你跟我说他是主角儿子,这事就这么过去吧?

关进去没几年呢还想给个父子搭档还债的剧情,歪日,你们美国警察路子够野的,裙带关系有点离谱

亲爹探望儿子

不是小朋友的我也有很多问号???

慈父眼神,代表在天上的检察官老上司等人原谅了自己的亲生儿子,感动

爸爸,我朝你开过枪杀过好多人但是你还愿意相信我让我赎罪真是太好了,冬兵:史塔克你看看人家,我只是被洗脑而已,你就要打出一部美队3 看到最后,啊?

这?

就这?

这TM是8岁?

枪枪爆头杀了个遍最后甩锅给蹲了20年监狱的老妈?

我不是女性都觉得过了吧?

本文主旨并不在于讨论男女性权利问题,但是你们一整场杀来杀去好像没有造成什么社会影响?

还有美女组长这史密斯是哪好啊舍命相陪?

当爹的不知道自己有个儿子,当儿子的不知道自己有个爹,当拍档的不知道自己搭档比自己先有孩子,当组长的不知道自己下属卧底爱上大嫂,当观众的不知道前面的剧情为什么要强行嫁接个父子结局?

编剧是不是就想听观众说卧槽啊?

墨西哥黑帮大嫂和儿子20年狱里狱外相依为命,到最后儿子不听话,还失手射伤儿子,然后被新情人(预定)突突了?

我只能说属实有点惨,女人间的争风吃醋怪可怕的,本以为至此会有个翻转,比如儿子又不是史密斯的崽了,右胸中枪之后马上就能帮亲爹救搭档让我断了这个念想,绝对是亲生的,当爹的大街上被冲锋枪扫射半年后勇者归来,当儿子的右胸中枪一分钟之后就能给亲爹搭把手,还有什么比这更亲的证明呢?

中枪时间1:51:04

搭档失足

01:52:27儿子右胸中枪右手救人惊为天人

一切尽在不言中,啥也不说了老铁,都过去了史密斯就是全剧的风暴中心啊,是他20年前卧底黑帮爱上大嫂相约逃命却转手把人送进监狱,也是他埋藏心事20年化身绝地战警纵横迈阿密,是他在前半段被当了爷爷的老搭档调侃胡子白了还没归宿,是他查了查资料发现自己卧底过程中没有带安全套导致自己当街被射杀 如果说我看完这部电影学到了什么的话,那就是如果卧底过于深入情不自禁搞大哥的女人,一定要带安全套,带了安全套,就不会有这些狗血的事情发生了,你说是不是?

emmmmm

 9 ) For Life

01.绝美的天空色调是系列风格(刚好踩到了我的审美点),音乐风格跟前两部不太一样,但是也不错,更大气一点,看完结尾,我会想要把四再重过一遍。

02.最近跟墨西哥有一种妙不可言的缘分,也让我再度想起了神秘领域和现实社会之间的关联,有时候女巫的作用不一定能强大到直接杀死一个人,但是或许能通过某种形式来加强或促进事件的产生,换句好听的话来说,也就类似于我们现在所谓的显化,这部片让我再度陷入了思考,还有我最近特别想吃的塔可和他们国家的辣酱等(启迪点:孤独的美食家特辑)。

不过影片也告诉我们,有时候显化就是会失败的,神秘风还是比较喜欢,会想起来《寻梦环游记》(上映那段期间的美食也被网红们无限复刻蹭了不少热度)。

03.一往情深套路多,儿子总抵不过老妈的恨。

04.在想大众分数比较低是不是因为反派和男主的关系设定或者是在情感纠葛落幕之后秒切回轻松风,观众一下子没有适应过来(就像在消灭毫无相关的对手一样)。

05.最后机场那个大彩蛋是不是还有我不理解的意思?

还是只是在循环中间那个片段让大家乐一乐?

06.儿子和大块头的演员很喜欢。

绝地战警:疾速追击 (2020)5.62020 / 美国 墨西哥 / 喜剧 动作 犯罪 / 阿迪尔·埃尔·阿比 比拉勒·法拉赫 / 威尔·史密斯 马丁·劳伦斯

 10 ) 从创作心态到表演状态全都暮气沉沉

这是一部如此“老态龙钟”的警匪电影。

如果不是影院里空调太冷,我真的几度要昏睡过去。

很难相信在2020年的电影院,还会看到这样一部完全是上世纪90年代风格的警匪动作电影,飙车、爆破、重武器对轰,高饱和度的调色,吵闹的电子音乐,无处不在的慢镜头,以及自诩幽默却毫不好笑的絮叨对白。

导演自以为往电影里加了点黑客和无人机元素就算是与时俱进,但整部电影完全还在套用迈克尔贝赖以成名的动作电影三板斧,乏味得如同没有调味的流水线罐头,处处透着疲惫与倦怠,全然不顾新时代动作电影已经被“速度与激情”“碟中谍”“王牌特工”系列创新到了什么程度。

疲惫的不止创作,还有电影里的人物状态,通篇都是“老年人”笑话,“退休”成了贯穿整部电影最大的话题。

相比胖了好几圈,在电影里越发没有存在感的马丁劳伦斯,威尔史密斯尚且还算保持得不错,但这距离第一部“绝地战警”已经过去了25年,马丁劳伦斯当了外公,史皇也免不了得当爹了。

虽然他还努力在维持着青春无敌的状态,可他的确也不再年轻了。

鉴于电影的剧情如此之无聊,其实完全不用担心剧透了。

这部电影编剧上最大的噱头,除了完全不好笑的插科打诨,还埋了一个终极反转,嗯,就当是一个低配版的《双子杀手》吧。

看完这部电影,必须得承认,那些对李安没讲好故事的评价,实在有失公允,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可怜的威尔史密斯,戏里戏外也逃不脱被儿子坑的待遇。

从1995年,凭借第一部《绝地战警》横空出世,到成为好莱坞票房最高的男明星之一,再到如今江河日下,风头不再,三部《绝地战警》见证了他上升与下滑的曲线。

白云苍狗,世事无情。

总地来说,电影近2个小时的片长注水严重,大量无趣剧情和对白充斥其间,砍去一半,剪到70分钟应该更好。

不过电影整体算是渐入佳境,娱乐性随着剧情的推进逐步提升,追逐夜戏和最后的大决战算是捍卫了整个系列的水准,可看性很强,有着浓郁的90年代肾上腺刺激感,也算值回半张电影票。

当然最后出来的认亲戏还是毁了一切,狗血、老套、啰嗦,极度破坏情绪,一部卖弄爆炸的警匪片就踏踏实实地大杀四方,少扯些故友亲朋前程过往。

眼看着最后还是要为续集做铺垫,上阵父子兵,就像曾经的“虎胆龙威”一样,这大概是所有经典的动作片必然的宿命。

真正要服老的,其实不是马丁劳伦斯和威尔史密斯,而是躲在幕后,几十年都不思进取的杰克布鲁海默和迈克尔贝。

《绝地战警:疾速追击》短评

英雄不配有家庭

6分钟前
  • 闵思嘉
  • 较差

岁月啊,多少年后的重聚,都老了,该换代了。。。

7分钟前
  • 一郁知秋
  • 推荐

很久没看这么过瘾的电影了

9分钟前
  • FY7
  • 力荐

及格以上

12分钟前
  • 一代片哥
  • 推荐

情节太狗血了,动作场面也了无新意。不如卖拷贝拍的2

17分钟前
  • 拔刀诀
  • 较差

No @PC

21分钟前
  • 朝阳区妻夫木聪
  • 很差

葆拉·努涅斯好美!

26分钟前
  • 王子
  • 推荐

还甭说,这片子比李安那部《双子杀手》拍得好,父母子三方关系处理较好,留着现在的结局感觉应该是会有续的。威尔-史密斯与马丁-劳伦斯的搭档还是挺默契的,该搞笑就搞笑,该打就打,导演手法上也比较平实,没有玩多少花哨的东西,保持了前面两部的基本风格。当然,估计不少人也就觉得是一部爆米花的爽片,不过片中男主麦克的两次反转:中枪受伤、发现儿子,还是挺出人意料的。

29分钟前
  • 天D行者
  • 推荐

标准的好莱坞爆米花大片,轻松愉快也不费脑。老骥伏枥的情怀挺动人的,尤其是不服老的史密斯和享受退休生活的马丁劳伦斯两人的对切实在太好笑了~

31分钟前
  • 秩秩斯干
  • 推荐

我山寨我自己!

33分钟前
  • 榕十三
  • 还行

I’m your father! That’s not true! That’s impossible!~~~

34分钟前
  • Sally?imdb9?9
  • 还行

无脑的《绝地战警》系列在2020年迎来了一部更无脑的续集。值得一提的是,受新冠疫情的影响,本片意外地成为了当年的北美票房冠军以及全球票房季军。

37分钟前
  • 人生如戏
  • 较差

威尔·史密斯演着演着就成了双子杀手,看到最后的父子梗,真的是好莱坞大片里最常见的大招啊。这个孩子被感化的过程,不管我们观众信不信,反正整个剧组的人都信了。好莱坞类型电影就是这样,节奏哐哐哐,一直往前推,不管情感和叙事能不能达到那个点,导演都会用各种方法推到那个点,只要是导演努力了,该走的过程走了,自己就信了,其他都不重要。马丁爷爷退休去水疗了,续集的话就看父子俩折腾了,突然想到了布鲁斯·威利斯的虎胆龙威。

39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较差

轻松搞笑版双子杀手

40分钟前
  • 城中日月
  • 推荐

莫名其妙之我是你爸爸。

41分钟前
  • 懦弱者的托词。
  • 较差

绝地大叔还是绝地大爷?

46分钟前
  • 大号煎饼
  • 推荐

好爱威尔斯密斯哈哈哈

49分钟前
  • 七海
  • 较差

😄,全片从头到尾浓浓的卖拷贝风,木想到还客串了进来,亲自成为本片唯一的惊喜。One last time - 是卖拷贝永远的梗。这些年,渐渐理解那些年我大呼变形金刚系列好看的时候,为什么那么多人狂喷卖拷贝~这部理应火爆、劲爆的枪战动作大片,却枯燥乏味得让我连抖机灵的嘴炮都觉得聒噪,唯一令人的欣慰的,是两位新导演没学卖拷贝《以暴制暴》里那过分夸张的慢镜,否则…这不就是俩小卖拷贝吗?

50分钟前
  • 旺仔流奶
  • 还行

AMC IMAX笑死了哈哈哈哈哈这才是Gemini Man的正确打开方式啊!像东成西就之于东邪西毒。好久没看这么无脑从头笑到尾各种浮夸根本不去想剧情漏洞的片子了。R级一定是因为脏话太多了,大多数笑话都听懂了甚至有种英语听力提高了的错觉。

54分钟前
  • 竹淡刻骨
  • 推荐

没有迈克尔贝之后,那些神烦的无聊台词少了很多,更好看了

59分钟前
  • SolidSnake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