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赵德胤
主演:王福安,吴可熙,赵德富,郑梦兰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台湾,缅甸语言:年份:2013
简介:兴洪与妹妹从缅甸偷渡至泰国边境,妹妹却被人口贩子拐走。来到曼谷後当导游助理的兴洪,却遇上洪水成灾而生意惨淡,他决定重返边境贩卖毒品原料盼能赚钱赎回妹妹。缅甸女子三妹为了得到台湾身份证替人蛇集团工作,一心梦想着新生活的她,带走兴洪的妹妹完成了贩运人口的任务,但身份证却仍遥遥无期……详细 >
观感稍差,但赵德胤导演这样的视角实在难得
虽然还比较稚嫩 但却带着某种新鲜感。手持镜头在降低影像要求的同时也给这部半纪实的电影带来了参与性的运动感 尤其体现在边境田野的两段偷渡戏 一个穿梭在田间随着人物追赶逃跑的妹妹;导游一场的旅游大巴与景区树下闲聊都颇有直接电影的味道。片子的主干就是偷渡客的日常 最核心的一是互相之间的八卦 以及 吃:我们所见所闻就有至少榴莲干和鲜榴莲、米粉、燕窝、洽洽香瓜子、冰可乐、甜瓜味牛奶、三道看不清的家常菜配米饭、啤酒、偷渡前给妹妹吃的东西、以及最后一幕作为省略号的海南鸡饭,吃大概最能概括整部电影的意义了。那个够假的冒着烟的美军坠机让人想起三峡好人里飞天的移民纪念碑。黑帮老大演得太差了
制作简陋了一些,剧情刻意了一些,文艺青年用摄像机拍文艺片,农村辍学青年用手机拍段子,各得其乐,各有粉丝,不是吗,你们别骄傲,中国农村人口大着呢,早晚伟大领袖一声号召,他们要农村包围城市!
35南特电影节。上一部片子Midi Z讲述一个归来的故事,这一部讲述了一个离开的故事。虽然未在缅甸取景,但导演想要表现的是改革后的缅甸现状,偷渡、贩毒、贩卖人口……这些非法的交易在边境的光天化日下进行,但每个人却都着实是为生活所迫。影片有意地模糊纪录片和剧情片的界限,情节尚可,结构稍混乱
∞型的故事结构,在榴莲摊步入命运的回转。妙在对旅缅云南人的纪录片式刻画,扯着家常的夜话,仿佛能重温民国江湖的人情和险诈,差在做作和生涩,饭桌上非要扯点普希金,吴可熙的台湾腔云南话又太烂。当地方言听起来无事不可“干”:“干他一根烟”,“可以呢嘛车也干得一张!”“干给他一枪”,嗑药反而叫作“闷”。
故事结构玩的很巧妙,最后首尾呼应,穷人就是这么毫无机会,永远在自己的莫比乌斯环里
补标.归乡三部曲 之二
5/10.
3.5⭐还挺喜欢这种粗砺朴素的影像作品的,而且导演很擅长用非常日常的和近似纪录的形式,去讲述对我而言是非常有力也非常惊心动魄的故事……这部影片中,导演很巧妙的将三个空间叠加在了一起: 一个是人物活动的非原乡的泰国(或是说泰国边境);另一个是由人物身份带出的隐性空间——缅甸; 还有一个是符号化的空间——三妹一直等不到的台湾身份证。结构上,导演把时间线打乱,分成了四段,又用人物所从事的工作、非法活动的符号和人物关系将它们之间顺畅的关联。其实影片的背景信息(包括电影的标题)就已经很有话题性了,但是导演始终聚焦的是人,人一直被紧跟着,被放大,那些非法事项也只是聚集在泰国为生存而艰辛着的缅甸华人的无奈之选……
作为导演,赵德胤的聪明与灵活一百分,能将资源最大化,所以才能“拼凑”出这部影片。四个章节,各自独立又互相关联,构成了缅甸人在泰国的群像,他们的生活在外人看来充满“惊险”,在他们却不过是日常之一种。
缅甸贾樟柯…
無聊又平淡,卻是鄉愁最真實的樣子,深刻多情永遠是用在異鄉的主題
我真的接受不来这种形式作为电影了
看到一半发现都是中远景镜头,一颗特写镜头都没有。好像不看简介都没法懂人物关系
105分钟的篇幅就像冗长的巨大沉默物
拍的跟伪纪录片似得 没看出来想干啥
看几个非职业演员抽烟真是够了。
糙了一点,不过这种廉价纪录片的质感反而带来一点力量。(脸盲完全没认出吴可熙……)
赵德胤懂得隐藏。他为更放得开的人留出空间,让沉默者以侧面沉默或在隐藏中发挥。这个基调一直没有变;难道生活不是那样一直沉重地压下来的吗?他也懂得生活的压力。在第一部分“穷人”中的借钱女人萱萱,无疑是他化用非职业演员的片场压力为剧作服务的成功一例:他将这种压力转化成了虚构中的拮据。而如果你留意过节假日远离工作、在亲戚家中相聚的人们,你一定懂得赵德胤想用摄影机捕捉什么,以及他捕捉得多么准确!我所唯二不满的是:阿洪的讨钱场面还是太直视,我宁愿让保镖把镜头挡死——或挡住败笔老大即可;以及为那架飞机留下太多目光。七分。最美一镜在第四十四分钟。提到托翁的《穷人》和素万那普的语源(毒蛇化黄金)都挺有意思。
贾樟柯。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观感稍差,但赵德胤导演这样的视角实在难得
虽然还比较稚嫩 但却带着某种新鲜感。手持镜头在降低影像要求的同时也给这部半纪实的电影带来了参与性的运动感 尤其体现在边境田野的两段偷渡戏 一个穿梭在田间随着人物追赶逃跑的妹妹;导游一场的旅游大巴与景区树下闲聊都颇有直接电影的味道。片子的主干就是偷渡客的日常 最核心的一是互相之间的八卦 以及 吃:我们所见所闻就有至少榴莲干和鲜榴莲、米粉、燕窝、洽洽香瓜子、冰可乐、甜瓜味牛奶、三道看不清的家常菜配米饭、啤酒、偷渡前给妹妹吃的东西、以及最后一幕作为省略号的海南鸡饭,吃大概最能概括整部电影的意义了。那个够假的冒着烟的美军坠机让人想起三峡好人里飞天的移民纪念碑。黑帮老大演得太差了
制作简陋了一些,剧情刻意了一些,文艺青年用摄像机拍文艺片,农村辍学青年用手机拍段子,各得其乐,各有粉丝,不是吗,你们别骄傲,中国农村人口大着呢,早晚伟大领袖一声号召,他们要农村包围城市!
35南特电影节。上一部片子Midi Z讲述一个归来的故事,这一部讲述了一个离开的故事。虽然未在缅甸取景,但导演想要表现的是改革后的缅甸现状,偷渡、贩毒、贩卖人口……这些非法的交易在边境的光天化日下进行,但每个人却都着实是为生活所迫。影片有意地模糊纪录片和剧情片的界限,情节尚可,结构稍混乱
∞型的故事结构,在榴莲摊步入命运的回转。妙在对旅缅云南人的纪录片式刻画,扯着家常的夜话,仿佛能重温民国江湖的人情和险诈,差在做作和生涩,饭桌上非要扯点普希金,吴可熙的台湾腔云南话又太烂。当地方言听起来无事不可“干”:“干他一根烟”,“可以呢嘛车也干得一张!”“干给他一枪”,嗑药反而叫作“闷”。
故事结构玩的很巧妙,最后首尾呼应,穷人就是这么毫无机会,永远在自己的莫比乌斯环里
补标.归乡三部曲 之二
5/10.
3.5⭐还挺喜欢这种粗砺朴素的影像作品的,而且导演很擅长用非常日常的和近似纪录的形式,去讲述对我而言是非常有力也非常惊心动魄的故事……这部影片中,导演很巧妙的将三个空间叠加在了一起: 一个是人物活动的非原乡的泰国(或是说泰国边境);另一个是由人物身份带出的隐性空间——缅甸; 还有一个是符号化的空间——三妹一直等不到的台湾身份证。结构上,导演把时间线打乱,分成了四段,又用人物所从事的工作、非法活动的符号和人物关系将它们之间顺畅的关联。其实影片的背景信息(包括电影的标题)就已经很有话题性了,但是导演始终聚焦的是人,人一直被紧跟着,被放大,那些非法事项也只是聚集在泰国为生存而艰辛着的缅甸华人的无奈之选……
作为导演,赵德胤的聪明与灵活一百分,能将资源最大化,所以才能“拼凑”出这部影片。四个章节,各自独立又互相关联,构成了缅甸人在泰国的群像,他们的生活在外人看来充满“惊险”,在他们却不过是日常之一种。
缅甸贾樟柯…
無聊又平淡,卻是鄉愁最真實的樣子,深刻多情永遠是用在異鄉的主題
我真的接受不来这种形式作为电影了
看到一半发现都是中远景镜头,一颗特写镜头都没有。好像不看简介都没法懂人物关系
105分钟的篇幅就像冗长的巨大沉默物
拍的跟伪纪录片似得 没看出来想干啥
看几个非职业演员抽烟真是够了。
糙了一点,不过这种廉价纪录片的质感反而带来一点力量。(脸盲完全没认出吴可熙……)
赵德胤懂得隐藏。他为更放得开的人留出空间,让沉默者以侧面沉默或在隐藏中发挥。这个基调一直没有变;难道生活不是那样一直沉重地压下来的吗?他也懂得生活的压力。在第一部分“穷人”中的借钱女人萱萱,无疑是他化用非职业演员的片场压力为剧作服务的成功一例:他将这种压力转化成了虚构中的拮据。而如果你留意过节假日远离工作、在亲戚家中相聚的人们,你一定懂得赵德胤想用摄影机捕捉什么,以及他捕捉得多么准确!我所唯二不满的是:阿洪的讨钱场面还是太直视,我宁愿让保镖把镜头挡死——或挡住败笔老大即可;以及为那架飞机留下太多目光。七分。最美一镜在第四十四分钟。提到托翁的《穷人》和素万那普的语源(毒蛇化黄金)都挺有意思。
贾樟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