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科诺戈夫上尉逃亡记
Капитан Волконогов бежал,沃尔科诺戈夫上尉在逃,赎罪狂奔(港),大尉叛逃记(台),Kapitan Volkonogov bezhal,Captain Volkonogov Escaped
导演:娜塔莉亚·梅尔库洛娃,阿列克谢·楚波夫
主演:尤拉·鲍里索夫,蒂莫菲·特里布纳采夫,亚历山大·亚森科,尼基塔·库库什金,Vladimir Epifantsev,Anastasiya Ukolova,Natalya Kudryashova,德米特里·珀德诺佐夫,维柯托里
类型:电影地区:俄罗斯,法国,爱沙尼亚语言:俄语年份:2021
简介:费多尔·沃尔科诺戈夫上尉是执法系统的一员。他受到指挥官的赏识和同事们的尊敬。但是上尉的生活突然发生了转折——他受到了刑事指控。上尉在被捕前成功逃脱,一瞬间他变成了被前同事追捕的猎物。晚上,费多尔收到来自来世的警告,他注定要下地狱并遭受永恒的折磨。虽然上尉仍然有机会改变命 运,并被天堂接受,条件却是他需要忏悔,并至..详细 >
这种电影是直击灵魂的,也是统治阶级不能够容忍的,因此一定早早看,保存。
同志,你上不了天堂
上尉逃亡记,在同事被扯肠子的痛苦之后,变成对98个被屈打成招含冤而死的犯人的家属的认错记、忏悔记,希望得到一个人的原谅。
这种冲击力……所以才有【免于恐惧的自由】
他们的衣服必须是鲜红色的
#HKIFF# 突然决定离开原星球,在1号星球遇见麻木的人,在2号星球遇见疯子,在3号星球遇见怯懦的老者,在4号星球遇见酒鬼,在5号星球遇见早熟的智者,对不同人讲同一番话,直来直去地提同一个问题。最后遇见不能听不能讲的,竟然获得答案。如果不是事情太糟糕,我简直要称之为童话。谁不希望极权代理人突然长出良心/饱受病痛折磨呢
俄大清洗时代的残酷物语。
2025.01.05电影很不含蓄,所有的一切都异常直白,仿佛给小孩子看的连环画,还附赠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令人称道的一点是,它没有回避这种忏悔的浅薄和功利。
C+补
反苏题材的苏联全盛时代风景,1938年的红色在黄色的涅瓦河畔折射出一抹数据库的蓝色。开篇是迷人的法西斯,结尾是逆写的圣母怜子。马雅可夫斯基面容加体操运动员形象的秘密警察,因逃避审查而突然觉悟为圣徒的“罪与罚”,通过忏悔之旅勾勒的圣彼得堡(列宁格勒)社会地形图(地下停尸间、富裕寡妇家、机关档案室、造飞艇的工厂、冰冻军港的沉船、拥挤或荒废的公寓楼...),以及红色飞艇1938所显影的帝国幽灵,不断用肌肉与血浆描绘出第四罗马的巴洛克景观。深夜电车的辐射主义光效,和无处不在的涂鸦等前卫色彩,使得一个俗套的故事显得不落俗套,可比《巴比伦柏林》的同时代影像。90后的鲍里索夫几乎成为了现代俄罗斯的历史形象代言人
题材敏感但是处处暴露“人为”痕迹,戏剧化好重,令人怀疑作者是否真诚。
我不敢说,我说一个字儿我号就霉了
应该叫沃尔克诺戈夫上尉的歉意。
高开低走。上尉开启走访以后故事就变得愈发扁平套路,一组组人物走访的排比罗列真看着看着就让人丧失起初的趣味。一来,人物高度理想化,赎罪之旅的设定实在太悬浮,导演自己都未必相信;二来,穿插暴虐审讯戏实在有点考验剪辑功底,但是这个片子的叙事节奏有点被这样的双线交织设定牵绊住(对比《灌篮高手》的回忆mix当下的交织,我觉得就没有那种强烈的因果并置感,反而像呼吸一样调和了节奏);三来,奇观感太强,观感有些靠近好莱坞模式,和《亲爱的同志》一样清澈见底、缺乏回味,迷恋于一些“场景”的塑造,而在人物刻画、情感刻画方面掉了链子。比较值得夸的就是丝滑的运镜和漂亮的美术质感,感觉经费很充足。
亮点不多,尤其是赎罪之途太普通,缺乏一个记忆深刻的高潮。
「大尉,你知道他們為何都堅稱自己是無辜的嗎?因為他們就是無辜的」出乎意料的好看與觸動;商業節奏、大片技術、藝術內涵、時代悲歌、信仰辯證,完虐《人類之子》(不知為何嘴這部)。政治背景似《返校》,皆以寓言,只是本片更高明地搖擺於寫實與魔幻之間(而另部…),但母題也因此過於直白平板;且設定使情節難逃重複性,只好煞費苦心設計不同類型NPC與其意象,情節不免些微套路化與小BUG,但這些毛邊還不至扎手,因有主至臨演入勝的細膩,壓迫到位的聲設、絕美有力的鏡頭、俐落靈巧的剪輯、奇觀的情節,都將觀眾摁進高張的壓抑感中。男配開槍那場戲,我淚險墜,纖細如涓,轉眼已然山洪心裂,要比安藤櫻遠扯。片名與人員字卡意象讚透,完美體現高水準的誠懇與用心。「不是相信,我只是覺得,我不屬於那個地方」雖非經典,但不枉此行;極好評。
【D+】有表演真实但没有戏剧真实,但虚构内容里也有些耐人寻味之处。
这会是一条将要消失的短评吗?巨型红色飞艇投下黑色的阴影笼罩城市,正因无处可逃,逃亡才显得如此不易与伟大。电影毫不克制,因此看来动魄惊心。48小时之内,从东窗事发到救赎的完成,每一个环节都处理得十分精致。这或许可以是个进行时的故事,不该又不能的联想,才是余韵之所在。
超现实的文本见仁见智,但38年的苏联背景放在当下则无疑是相当有代入感,在绝对的POWER下无论是施加者还是承受着皆面对着不可避免的内在扭曲,而在这种现实下片刻的良心反而是最格格不入的存在,本来想说鲍里索夫的面容不太属于上世纪三十年代,但看完才发现他确实非常适合这个故事
鹅文化部资助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