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剧透。
不过无妨,我的表述肯定比不上导演的表述。
它们好喜欢唱歌跳舞啊。
时不时起舞额的音乐让我很愉悦,人物们也和着旋律就摆动起身体了。
富有活力的音乐与时兴而起的舞蹈具象了影片中的爱情。
这是一部爱情片,讲了一种富有想象力的浪漫爱情。
科斯塔是动物的好朋友,他的毛驴会叫他起床,天空的游隼常给他侦探敌情,用牛奶喂养的蛇在关键时刻救了他的命,莫名出现的蝴蝶引开了敌军,树洞里的蜜蜂让追赶的大兵哇哇惨叫,成群的羊在最后掩护着他们,后来每天都见的熊在他嘴唇上抢橘子。
而对应的,人总是与残忍相伴。
开始是战争,然后古怪的钟把人弄伤,接着是突然的射击打下了科斯塔的耳朵,新娘用缝衣服的针边唱歌边给他缝耳朵,后来战争暂停,人们唱歌企望和平,疯狂而显得暴力,就小酒馆里对话的一两分钟,不知道多少杯子碎了(他们在正常的交谈)。
后边出现枪,内斗,流血,二号女主发烧,被钟割伤的手肿成馒头,新娘也被钟割伤,手肿成馒头。
再往后,突来的屠杀烧死了小村上所有人,死人燃烧的皮肤在那时经常有特写,科斯塔的毛驴中枪死了,他和新娘逃亡。
最后在地雷区,炸死了好多羊……凡有额外之人出现的场景,一切都带着人类肆意的恶。
导演是不是在控诉人们对待自然与领地时的恶劣态度呢?
影片本身是很舒适的,画面饱和度高,明暗对比强烈,场景暗喻也多(并非隐喻,我觉得导演并不想在这部爱情片中沾染太政治性的东西;不了解塞尔维亚的文化,好几个特写镜头没懂啥意思),好多镜头都给我温暖的感觉,色调上的温暖逃亡途中在一片芦苇荡里的木屋里做爱,刚要开始窗户板就堵住了镜头,导演挺幽默的,我会心一笑,为此幽默。
然后突然就房子塌了,四面墙和屋顶都倒在一旁,留下两人在一片雾气里,挺迷幻的。
想说的太多。
开始的鹅,关于蝴蝶,还有最后的场景都想写好多的,不过就此为止吧,已经剧透了很多。
导演是库斯图里卡,从没有听过他(我看的电影太少了),是不是塞尔维亚导演?
莫妮卡·贝鲁奇也年纪大了,眼角纹入侵了她,但依然风韵萦绕,女神啊。
You have never made me down, dear Emir Kusturica! Every single scene is an unpredictable and meaningful sign, which is beyond imagination and beyond mediocrity! The highest technique mingles in the harmony of the nature, the animal,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emotion, with such an unusual aesthetic aspect. This is what should be called genius!
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善良的男人和漂亮的女人的故事。
女人说,美丽没有给她带来好运,就像你和你的善良。
如果没有战争,女人会嫁给一个意大利人,生几个孩子,然后男人出轨。
这种人生在两个人逃离的路上说起来俗套而开心。
前半部分,这个山村的人们习惯了枪炮,只看见军人们躲在战壕里打枪,敌人是谁?
为什么而战?
不清楚。
这种稀里糊涂的战争就是战争的常态。
等到停火后,英雄回家结婚。
人们载歌载舞,南斯拉夫体操冠军迫切地要结婚。
她早在战争中已经精神异常了。
然而一队特种兵从天而降血洗了这个村庄。
幸存的女人和男人开始了逃亡。
他们计划着今后的生活,历经千辛万苦马上要脱离险境,女人却炸死了。
结尾有着上古时代的浪漫。
男人为了记住这个女人和她的故事活了下来,做了修士,余生都在怀念女人。
这样的结尾是我们的年代的浪漫。
我们要用一生爱一个人。
如果只有爱情,就辱没了此剧,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一定不只是讲一个爱情故事。
这里面肯定有对人性的反思:有颂扬有批判。
把这些放在哪个背景之下,取决于作者的考量。
而这部剧是这近代“战争”这个背景下。
普通人因为战争改变了原有的生活轨迹,遭受了巨大的伤害。
这是比较容易的写法。
所以我给它的评价不是很高。
因为库斯图里卡,想要更多的去了解斯拉夫这个神奇的民族。
虽然在很多人眼里,库斯图里卡被归为用电影进行政治隐喻的导演,但了解他作品的人都知道,这绝没有一点功力心,不存在如同政治本身一样的虚伪与沉闷。
他的作品充满了孩子般的天真,诗人般的浪漫,恋人般的热情,探险家一样的勇敢,喜欢库斯图里卡,就像喜欢小波一样,像亡命徒一样的活着,骨髓里的骑士精神,真正精神上的游吟诗人!
库斯图里卡与小波的浪漫纯粹得排斥一些形而上,是对灵与肉的深刻解读后,最简单纯粹的表达,绝对淋漓尽致。
他们描写大的政治事件背景下的民族、人们、亲情、爱情与悲剧,但他们从不刻薄嘲讽,亦不高高在上的怜悯。
他们的作品都充满了对人性的深刻理解,与感同身受的触觉。
有人看了milky way觉得他重复自己以前的手法与桥段,这就像要求一个诗人必须要写出清奇的句子,要求小波写出离奇的情节,对不起,他们不是那样的精致的描述美的诗人,他们是自由的灵魂,精神的勇士,如果你和他们在同一个频道,请感激电影和文学这些媒介,让我们有机会与这些美妙与伟大的的灵魂共同颤抖。
看到黏大人评价库斯图里卡是狄俄尼索斯转世!
太精准了,完全是,他和小波都是!
伟大的酒神,戏剧与文学创作之神,他出生在荒蛮的小岛,却是伟大的众神之神宙斯的儿子,带有蛊惑人心的浪漫与激情,永恒的青年的外貌给他永不磨灭的天真,特殊的出生让他摒弃了一切形式上的精致,这正是对于电影性与文学性的讨论,到底是形式为内容服务,还是反之?
最终都是要进行精神表达交流与沟通,到了这一层,内容与形式都不再是原本的用途,一都不再是强调的对象。
再说回,对库斯图里卡拍所谓有新意的作品的诉求,就像要求罗斯克除了画色块,也画画风景一样
《牛奶配送员的奇幻人生》看完只想说一句: 妈的神经病啊 还两个多小时前半部分讲述送奶工的男主每天冒着枪林弹雨送牛奶 他养了一只鸟,一只驴,每天用牛奶喂一只蛇 后来蛇长大了还救了他一命 再后来 男主爱上了一个女的 但是女的却被三个人男人追杀 男主就带着女的逃命 好家伙将近一个小时都在看他们逃命 可怜的驴兄也被乱枪打死 追着追着就来到一个羊群了 女主被炸死了 跟着死的也有好几百号羊 妈的爱羊……肉人士表示强烈谴责!
😂男主的爱人死了也不觉得人生有什么趣味了 就出家做了僧人 他每天都往女主死的那片草场背石头 一直背到他成了白发苍苍整日以泪洗面的老头 且草场全被石头覆盖 可是我想说 所以这有什么意义呢?
😲 你用石头把草场盖了很容易加速土地荒漠化啊 对环境很不好啊喂!
😨
(芷宁写于2017年7月10日)这些年来都忙着和无烟地带乐队做巡演的导演埃米尔·库斯图里卡终于又拍片了,作为拍片数量不多却能成为欧洲各电影奖项常客的他,此番执导的《牛奶配送员的奇幻人生(On the Milky Road)》有着其影片的显著特点,动物,狂欢,歌舞,战争,婚礼,血色,还有对爱、死亡和重生的注解,残酷又浪漫,真实而魔幻……影片开始不久,一只只呆愣的白鹅扑腾进倒满鲜红猪血的浴缸的画面,就令很多影迷难抑激动之情地呼出——那个“癫狂”的老库又回来了。
在村里或山野的动物次序出场之后,观众期待的真正的“大马戏”要开演了——骑着毛驴打着伞,穿梭于不长眼炮火中的送奶工开始了一段百味杂陈的奇幻人生,此过程不乏因感性因素而导致的情绪失控的场面,于是,哭哭笑笑,打打闹闹,甚至伤及健康或生命……而熟悉老库的影迷都知道,他其实是一个骨子里充满悲剧气息的人,他的影片虽然多给人夸张闹腾的表象,但事实上,混乱笑闹讽刺所包裹的,是一种极致的悲恸怜惜和哀伤,甚至是无处安放的乡愁。
一个导演骨头缝里的东西,和他的出处无不关系,1954 年出生于前南斯拉夫著名的萨拉热窝的库斯图里卡曾说过:“我在这样一个国家出生,希望、欢笑和生活之乐在那里比在世上其他任何地方都更强有力——邪恶也是如此。
”所生长、生活的国度总是风云多变,分裂又内战,加之东欧人突出的性格特点和精神气质,令心中堆积着无数诉求的库斯图里卡,将电影变成了他想要抒发内心“咆哮”和头脑风暴的工具,他总将视角集中在民族的生存状态和深重苦难之上,大约因其痛苦过于深沉,过于沉重,他影片的表现手法反而有些肆意,有些诡谲,有些妄为,有些乖张到任性,同时那些看似荒唐到无语的表象又包涵着深意和寓意,颇有人文气息。
在一幕幕犹如“鸡飞狗跳”、“人仰马翻”的疯癫“闹剧”中,库斯图里卡的电影被贴上“魔幻现实主义”的标签,其中的荒诞不经、揶揄嘲讽乃至那要命的看上去生不逢时的浪漫,都被抖落得洋洋洒洒,酣畅淋漓,喜好这一口的观众往往看得大呼过瘾,继而陷入沉默或沉思。
埃米尔·库斯图里卡大约是那种善于把人生经历和深切感悟融进光影世界的导演,他说:“我的整个人生都活在自己的电影里。
这部分来自我的情感,部分来自我的思维,希望能远离一段可能是非常罪恶的历史进程,并且尽可能地浪漫,尽可能地未来主义。
”片中战火中的送奶工和落难的意大利女人之间的爱,有着异乎寻常的“浪漫”,在躲避追捕的闲暇里,竟然能给人短暂的忘记危险的可能性,给观众以他们可以躲过去的假象。
不过,平心而论,由一把年纪的埃米尔·库斯图里卡和莫妮卡·贝鲁奇饰演的这对浪漫的苦命鸳鸯,多少显得有些老,这令片中的很多设定显得更为“离奇”,或许在库斯图里卡迷和贝鲁奇迷们来看,这些设定又都是合情合理的。
影片的第三部分,永失我爱后的男主人公,带着要有人来记忆爱人、记忆他们之间的爱的使命活了下去,但他“出家为僧”。
耗费15年时间,他日复一日地背着沉重的石头一步步爬上高山,走到爱人香消玉殒的地方,用那一块块坚硬的无生命的固体,来堆砌他心中最美好最柔软最充满生机的爱。
而那决然的神情,义无反顾的行动,令人想起了尼采的话:“极度的痛苦才是精神的最后解放者,惟有此种痛苦,才强迫我们大彻大悟。
”如果有人看到影片前半部分,就认定老库只是在复制他的前作模式的话,那么在看到最后的这部分时,或许会觉得那个结论下得有点草率。
据说,影片所架构的男主人公三个生命阶段的第二段来自威廉.福克纳的小说,而背负石头的注解又有暗示民族沉痛命运的意思,将故事的启发和自己的构想看似随性实则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貌似是埃米尔·库斯图里卡的专长,他似乎偏爱用非现实主义的手法来描绘现实世界的残酷,命运的多舛,普通人生活的颠沛不易和无以为继。
老库说:“我非常享受拍电影的过程,那种从沉重的现实逃离到超现实世界的感觉。
拍电影正是构造超现实世界的工作,非常接近纯粹的精神世界。
所以我又回到了拍摄中。
”就这一点而言,导演真是个令人艳羡的工作,只是这世间也只有少数人可以获得。
片中人设为“红颜祸水”般的被追捕的意大利女人,对爱情有着自己的见解,当她执意背着腿受伤的男主人公继续逃命时,她有句台词:“这是唯一有意义的事,竭尽你的所能,去爱一个人。
”结合影片的结尾,回想这句话,一时间十分伤感。
(杂志约稿)
还是很喜欢库斯图里卡,当然这一部的奇幻风格都不如<地下>。
爱唱歌的南斯拉夫人民一如既往,兄妹婚礼前的疯狂单身派对几乎在我看过的库斯图里卡的电影里都有,感觉音乐都差不多。
疯狂的聚会,疯狂的恨嫁女配角和新娘落跑男配角。
穿过火车隧道的戏份之前的电影也有。
水下的婚纱随着水流飘动也是其他电影有的元素,仍然很奇幻很美。
逃亡的戏份的户外风光真是太美了。
长满水草芦苇的水荡,尤其是芦苇荡的追逐和之前水边小屋嬉戏,水下戏都太美了,色彩明媚,摄影很棒。
不过女主角为啥不听男主角的话,非要滚过来被炸死,害死好心的蛇?
1- 奥匈帝国时代留下来的咬人的大钟(奥匈帝国土耳其人在塞殖民四百年)2- 辗转难民营,维和部队将军,最后希望在山谷里安度的女一,一部巴尔干半岛血泪史3- 84-87体操冠军女二(那么战争一定是八十年代及以后的事情,难道是95年结束的波斯尼亚战争)4- 炸羊场面,地雷与无辜羊。
5- 男主的符号大约是正义或自由,永远虽迟但到。
只能抛思路,并不能解答。
蹲答案。
只看了一遍,有些背景没经过考察就开始猜测,这里更新纠正一下!
Sorry!
故事背景是在波黑战争,女主就是一个落难新娘,作为污点证人正被一个英国将军追杀中,没有什么传奇的背景,不过据说三段剧情都是基于真实故事和一些传奇改编。
割-割-看之前还以为是六七八十年代的老电影,去的时候已经迟到十分钟了,不过似乎没错过多少。
从机械大笨钟开始就发现这是个诙谐幽默的电影,还加入了各种有意思的动物互动,实打实的民风淳朴,全篇也没什么累赘。
主角则是为前线配送牛奶,牛奶提供方是一个挤奶工 Milena (女二)的农场,女二很开朗,再加上她照顾的老奶奶。
女一则是在某一天从一个难民营被救回来的,女二哥哥(是个光荣的军人,我估计等级不低)的未来媳妇。
但这个为平凡的生活埋下一颗地雷!
精彩的故事往往就这么开始了。
首先就是男主和女一的一见钟情。
Oh, NO!
男主是谁?
学音乐毕业的好学生,一搞艺术的,却很不幸碰上了战争年代,干的是冒着生命危险送牛奶的活。
也是动物的好朋友,喜欢拿着望远镜观察周围,蛇喝牛奶奇观就是这么被发现的,好奇心驱使他开始用牛奶喂蛇(这种细腻的性格怎么归类?
哪位专业的解惑一下)。
女一作为一个落难新娘一直在逃亡中,被救回来后过上了做挤奶工的桃园生活。
不仅能帮助男主缝上掉落的耳朵。。。
还能在屠村清剿下独自躲过一劫,也算非常幸运了。
当然剧情发展不会那么迅速,主要还是靠女二这个催化剂。
这里要提一下开头的那个能伤人的机械大笨钟,维护修理这个大笨钟是必备工作之一,女二因为这个手背受了伤,这是背景。
女二哥哥是个军人,所以在当地地位也不低,和当地人很是其乐融融,晚上就着音乐和酒玩的非常开心,其中,有两个手下来要求赶走女一,女二则站在哥哥这边坚决反对,两个手下还准备和女二谈判,呵呵了,居然想和女人谈判。
喝到深夜,下起大雨,女二雨中醉酒起舞,然后就倒下了,手背肿成了一座山,并得到了男主的关心。
女二本来就喜欢男主,这下正好,主动提出和男主结婚,趁着和哥哥一起,两对儿啊!
女一这个时候突然也受伤了。。。
有时候人生就是这么奇幻不久战争签订了和平协议,大家都非常高兴,哥哥 Zaga 也回家了,正是办喜事的时候。
但是女一已经不对劲了,主动拉男主进入小房间,可惜还是被女二发现。
此时将军还在大喜的气氛之中处于蒙蔽状态,看着二女撕逼估计还想着以后怎么协调家庭关系。
男主碍于身份则配合着女二,虽然对女二完全没兴趣。
和平协议是签了,但是英国将军是不会放过污点证人的,该来的迟早会来。
然后特种部队趁着男主送牛奶回家结婚之前屠村了。
最重要的是将军和女二居然都挂了!
女一则躲在井底,真正的奇幻正式开始!
剧情花了很大的篇幅来描述二人逃亡过程,逃亡历程没有表现的那么艰辛,尾随的三个特种兵表现则有点二,毕竟喜剧片嘛,而且也不是办什么正事儿。
爱情也是在这个时候升华到了最高峰,堪称魔幻。
飘过长河,跳过瀑布,翻过高山,途中也见识了当地的风土人情。
不过女主的命运似乎是注定的,最后也开启了男主的第三阶段。
电影描述的很奇幻,借用了很多动物的互动,也有不少隐喻。
我也查到有介绍说,影片就是来源于真实故事。
但也有不少疑问,里面男主演员就是导演,所以是不是对角色的把握可以非常到位?
女一曾经是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女主,是不是也算角色也非常适合?
最大问题是他们年龄太大了,难道是年轻演员不能达到要求,演不出效果么?
看过其他影评,想说明一下:我看全片后关注点根本就没在什么战争与和平上,因为剧情也没有特别的去描述战争,反而特意去淡化战争的伤害了,连耳朵掉了都玩一样。
那影片是歌颂爱情吗?
我倒是感觉仅仅就是男主馋女主,女主则期待平凡和爱情,看到可爱的男主最开始就想调戏一下吧。
后来逃亡时,女主反正就是逃亡,男主完全就是处在痴迷状态。
没有躲到其他人家里捣乱,倒是有点赞赏两位主角的良心了。
今天算头一回写影评吧,我这个外行居然能闲下来写影评了!
写的不对的,做了一些修正。
如果都能看到这里了,那辛苦点个赞呗!
莫妮卡已老,但自然老去的痕迹使得她与其他仍在与自由基作斗争的女神相比有了一丝超脱的气质,眼角的鱼尾纹、稍显臃肿的身形,以及举手投足间流露出的对世俗功利的疲惫感大大削弱了她早年的惊艳形象给人带来的视觉冲击力。
她唤醒雄性荷尔蒙的能力或许大不如前了,但是留下了更多的感性空间给人去慢慢欣赏她的美。
老库捕捉到了这种美,并把这种美作为主题之一写进了他的剧本。
这次,老库或许就是想和自己的缪斯来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
谁不想和莫妮卡·贝鲁奇谈恋爱呢?
江小鱼要拍《寻找莫妮卡》,看剧情简介就知道这片有多烂了,但是圈内的一众高级屌丝都按捺不住激动喜悦的心情,说是圆梦了。
嗯,电影造梦,也能圆梦。
彭浩翔的青春期里有邵音音,圆梦了;艾利·罗斯的青春期里有艾德薇姬·芬尼奇,圆梦了。
就算当年的女神已经人老珠黄,脸因为注射肉毒杆菌令人不敢直视,也还是要让她在自己的镜头下风情万种一回。
情怀这东西,于人无益,于己却价值连城。
男性大概一向把全世界的女性都当做潜在的求欢对象,这是一种被文明掩盖、钳制、约束起来的动物本能。
进化心理学给出的正大理由是写在基因里的族群繁衍需求,后来逐渐沾染权力的色彩,以可支配资源的多少来决定本能释放空间的大小。
到了现代社会,这本能仍残留在白日梦中,由半创作半意淫的特权撑腰,重整并放大日常生活的有限资源的威力,行其无所不能之能事。
然而,人是拒绝与动物为伍的,人与动物相区别的重要标志便是爱情的盛大出场。
爱情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信仰,它站在动物本能彼岸召唤人向人生成。
它既不是本能的遮羞布,也不是本能的催化剂,而仅仅是本能的参照物。
因此,当一个白日梦只有本能的内容时,它就是毛片儿;一旦有了爱情的参与,它就是文艺片儿了。
但是,人们总是很难分辨动物本能和爱情的界限,这正是有人搞不懂为什么老库又老又丑却能赢得两个大美人芳心的原因。
老库的精神世界十分驳杂,自然主义、神秘主义、存在主义都有。
他充分相信人的动物本能,相信人与动物之间存在某种微妙的联系,又相信人应当具有某些超越动物本能的东西。
他镜头下的动物不见得都有深刻的隐喻,而只是一种大地情结的转化,一个对大地充满深情的人对大地的间接抒情。
当生存成为人和动物共同的生命主题时,人和动物的界限便模糊了,尤其是在战争背景之下,人变得更像动物,动物变得更像人。
世界很吵,爱情场域中的恋人们却很安静。
老库颠覆了所有世俗的爱情观,那些给爱情赋予了诸多附加条件的爱情观,受权力支配的爱情观,为经济学所支配的爱情观等等,让爱情以它的本来面貌裸体逃亡。
尖吻蝮是本片中最具象征意义的一个意象,它很有可能是来自伊甸园的神话,通过拯救亚当和夏娃完成自身的救赎或者其他什么。
我无法得出所有的动物在老库那里具体明确的所指,但是我知道,连动物都在为爱情保驾护航,可见爱情是多么神圣。
片尾让人联想到金基德的《春夏秋冬又一春》,但意旨却大不相同。
老库用尽余生,铺就的是一条通往爱情的天路。
这条天路,我们叫它奇迹。
海子曾经问道:“除了爱你,在这个平静漆黑的世界上,难道还有别的奇迹?
”我姑且把它当做单纯的爱情之问吧,答案一定是没有!
因为爱情,才有了本片中那些所谓的魔幻现实主义的元素。
但是为什么一定把它们当做魔幻呢,当做奇迹不是更好吗?
除了爱你,别无奇迹啊!
库斯图里卡说:评价我电影唯独不会/不能有boring这个词。
@balmes
魔幻,没什么台词但行动一直吸引人,这才叫电影
导演的自嗨,脱节得厉害……音乐还行7181
4.5 疑似不知名糊咖导演为了泡球花水出来的伯爵旅拍哈🙄💅🏻
到第二个故事的中段还是好的,魔幻疯狂又极尽浪漫。后一个小时就跑偏了,感觉像是库斯图里卡为了和莫妮卡贝鲁奇缠绵一番而编造出来的故事。
超现实主义爱情故事,库斯图里卡片中总是不乏婚礼、战争、动物这类元素,表达也是死亡、重生、离去这些主题,具有很强的反战意味。莫妮卡·贝鲁奇美人迟暮,依旧风韵犹存。
如片名一样奇幻,音乐与故事共同构成了一场大的人生狂欢
牛奶变成羊奶的宗教故事。
一只会跳舞的隼,一只会咬人的奥匈帝国的钟,一条喝牛奶的蛇,一只照镜子的鸡,一场没有尽头的战争。再加上莫妮卡贝鲁奇。我喜欢这个调调。
电影最大的敌人是完全的自然主义。看似炮火连天,实则心如止水。姜文只学了个皮毛,差得还远。
第一部老库,感觉像看了两小时动物世界。
第一次看到美女侧着往前走,还要眼睛面对镜头的,导演真的宠贝鲁奇啊。肩膀上倒立有点搞笑了,库版神奇动物在哪里
自我意淫
另一个女演员很赞
真对不起我找黄牛票还带姑娘去
整个一“地下2.0”,依然很热闹,依然一大堆象征隐喻,依然看得人一头雾水……里面的动物都成精了,蛇的内心OS“我是好人!你们为什么都要掐我!?”……埃米尔好有趣“因为是我拍得所以这片不可能无聊”,大实话,的确不无聊,就是外国人看不大懂……
大白鹅跳进猪血浴缸里沾了一身的血,为了引来成群的苍蝇大餐一顿。游隼跟着音乐节奏摇头晃脑。蛇潜在牛奶坑里喝牛奶。母鸡整天在镜子前又跳又叫。看是看不懂的,骨子里就不是文艺青年。
啥也没看懂
动物种类最多也是戏份最重要的一部了吧,可是太残酷了。老库自导自演狠狠过了一把女神瘾,但觉得贝鲁奇这种风华绝代的气质不符合他的片子。库斯图里卡补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