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的故事

光陰的故事,Time Story

主演:陈怡蓉,赖雅妍,杨一展,黄腾浩,马念先,樊光耀,黄嘉千,黄仲昆,夏祎,纪文蕙,涂台凤,王静莹,吴玟萱,桑妮,寇家瑞,小甜甜,陈幼芳,柯叔元,林雨宣

类型:电视地区:中国台湾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08

《光阴的故事》剧照

光阴的故事 剧照 NO.1光阴的故事 剧照 NO.2光阴的故事 剧照 NO.3光阴的故事 剧照 NO.4光阴的故事 剧照 NO.5光阴的故事 剧照 NO.6光阴的故事 剧照 NO.13光阴的故事 剧照 NO.14光阴的故事 剧照 NO.15光阴的故事 剧照 NO.16光阴的故事 剧照 NO.17光阴的故事 剧照 NO.18光阴的故事 剧照 NO.19光阴的故事 剧照 NO.20

《光阴的故事》剧情介绍

光阴的故事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这部描写上世纪1960年代至1990年代发生在台湾眷村里的故事,围绕孙家、陶家,再到张家、冯家、郝家、朱家几个家庭中几代人的悲欢离合,讲述了台湾文化的转变与当时人们的生活缩影。 孙家夫妇孙玉章(樊光耀饰)与陈秀好(黄嘉千饰)育有两女一男。长女孙一美(陈怡蓉饰)个性耿直单纯,从小单恋陶家长子陶复邦(杨一展饰),而陶复邦却心仪张家次女汪茜茜(赖雅妍饰)。许家独子许毅源(黄腾浩饰)也喜欢汪茜茜,后来渐渐爱上美丽善良的孙一美。几代人之间的亲情、友情与爱情,都在几十年的光景里慢慢沉淀成昨日的记忆,光阴的故事。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情归陶然亭填词L迷雾我的老师会吃人玉美人我的美女室友致命酒店女作家的游戏将军在上之芙蓉密案恋爱初歌我的少女时代米尔克天桥星梦惊涛飓浪无止境的爱恋爱地图上海篇吉祥寺losers出包王女DarknessOAD5铁血武魂暴劫青春我们无法阻挡2朝我心脏开枪再生缘死人的复仇金太狼的幸福生活维多利亚的秘密2012时装秀水印街夜行法医狗仔杜宾双凤奇缘生命因你而美丽

《光阴的故事》长篇影评

 1 ) 从前慢

很少看到一半真的想写点东西,那就写在看吧!

我看评论区很多人那1988和光阴的故事比较,细想好有道理,但是我从来没有把这俩联想到一起去过,哦我以为似乎是家有儿女或者我爱我家,我感觉跟1988就不是一个层次的作品,1988好像是温暖的、高分话剧,光阴的故事就像传奇,一部搭载着我们穿越时代的超级时光机,带我们回去那个车马很慢的年代!

小村子的场景相当少,几户人家、几庄庭院,小村子的人物相当少,孙家陶家张家,还有朱家冯家和一元、许太、郝老板。

要是真的比起1988,我觉得1988真的好平面,一个活泼可爱的成德善和她的小伙伴们,还有一群大人,并不那么突出的普通而善良的大人,也许换个时代换个社区都可以,而光阴的村落,每个人都那么立体那么特殊,真的!

把任何一个人物拿出来我都像跟他过完了一个童年一样,我们看着孙爸孙妈恋爱,看着一美富邦茜茜长大,知道只有在友爱却又天真的孙家才有可爱的一美,在本性善良却又无数劣根性的陶家才有陶爸陶妈的复杂,他们既能说出人生哲理开导他人也能自私自利自欺欺人,飞速成长的富邦和压抑到变态的富华,每一个结果都能找得到原因。

只有张家,有那么立体的张妈、睿智的张奶奶,才有执拗的娟娟茜茜姐妹,还有冯家,出了活宝拍雄也出了点睛之笔冯妈,看似疯傻之人实则一直说着全剧的点睛之语!

我真的很喜欢看孙爸教导他的四个“孩子”,很喜欢一元成熟却又可爱样子,喜欢张奶奶看透人生,也能撑起家庭的豁达,喜欢见证富邦从傻小子到家庭的顶梁柱;真的会因为许太的老公而恼火,会生气于孙妈的天真和陶家的自私,会担心甚至恐惧于富华的变化,会烦恼于外公和俩舅舅的烂泥扶不上墙。

他们的每个人、每个故事都好像发生在我们自己生活中过一样,真的是太好的一个村子,太鲜活的一堆故事了!

演技什么的都不用说了,全部拉满,一部不需要什么特效的电视剧里,我可以说,全部拉满!

也许看完我会想来再写一些,真的感谢光阴的故事,在大四的毕设时光,一直感受这光阴的传奇!

还有令我没想到的最后小演员们的回归,小多美小永安,他们又回到了村子里,这真是很理想的梦,一代接一代,光阴的影子和光阴的故事!

 2 ) 小小的眷村,暖暖的故事

和许多人一样,当初看这部剧是因为听闻了《请回答1988》抄袭本片的传闻,当时还有些小激动,因为华语片也能写出这样的故事了而且还是十多年前,于是找来资源,将106集的电视剧一口气看完,也算得上是我目前看过的最长的电视剧了先来说一说 《请回答1988》 是否抄袭本片的问题,我认为谈不上抄袭,人设固然有些重合,但情节方面并没有太多相似之处,只能说徐誉庭王伟忠和《请回答1988》的编剧想法差不多吧,或者说韩国人受了本片的启发。

《光阴的故事》编剧谈《请回答1988》再来谈一谈这部剧的本身,我认为106集每集45分钟的长度未免有些太长了,剧情难免有些水的成分,以至于孙一美生母来相认与陶复华犯精神病的情节占据的篇幅太长,但所幸随着近几年netflix进入台湾,台剧的篇幅开始向十余集的日剧看齐。

故事情节编排方面,本片真是一部大杂烩,有怀旧童年,有校园恋爱,有家庭伦理,有甜甜的美元恋,还有虐心的复邦与茜茜,不出意外的话,你总会找出你喜欢的情节

美元结婚照

一美、一元、复邦、茜茜和拍雄

童年打棒球时更能触动人心的是自强一村的邻居情谊,小小的眷村里居民成分还挺复杂,家家情况各不相同,每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但相同的,是这些人中的善心,当张叔出事时,当陶妈住院时,当冯爸出车祸时,总会看到这些居民们极尽所能的互帮互助,就连常常把“我一定要搬离这个烂地方”挂在嘴边的朱妈,也会在冯爸出事时慷慨解囊,也会帮助孙家严守一美身世的秘密,也会在脑子中风后从美国千里迢迢回到眷村来看一看老街坊。

朱夫人回家小小的自强一村,是30年台湾时代的缩影,是属于光阴的故事

 3 ) 你是故事,亦是光阴

当大姐决定要写下我们的故事的时候,她一定没有想过,最终,它被拍成一部被那么多人赞誉的电视剧,属于我们的那段故事,终于如她当初的设想——让许多美,许多美的孩子,许多美的孩子的孩子,记住父辈曾有过的这一段时光——大姐,你做到了,做得那么好,让我们,都觉得骄傲和兴奋。

大姐,你有没有看到阿公给他的朋友打电话里那喜悦的神情,有没有听到他的声音里无与伦比的快乐?

爸爸妈妈也在不停的拨着电话,告诉那帮我们的亲爱的乡邻们,这部关于我们的光阴的故事要开播了。

每个人,似乎都满怀期待,可似乎,更多的时候,我们代入了彼此,眼泪盈眶的接受着你所描述的那个乡村,又回到了那些我们相依为命互帮互助的岁月里。

已不仅仅是“一场感动”所能概括和形容的了。

我所能记得的那一段光阴又是怎么样的呢?

我问我自己。

大姐,用她的视角写出了她的“孙家”、“张家”、“陶家”、“冯家”和“朱家”的故事。

那么我的呢?

我所能记得的他们又是怎样的呢?

我记得的是冯妈。

记得她在大姐离家出走时我们大伙聚在一起想办法该怎么才能找到她时的那个早上,她跑来跟我们讲,大姐在防空洞。

她讲得那么认真,讲得那么肯定,可是竟然除了拍雄哥(冯妈的儿子)没有一个人相信她。

拍雄哥说,妈,我相信你。

真的,我妈今天不一样。

真的找到大姐了。

那时天真的大姐怎么也没有想到是冯妈找到她的吧?

每个人,都以为冯妈是因思乡而犯了精神病的女人。

但却忘了冯妈,其实一直很理智。

只是除了当她想念家里的时候脑袋是一片空白之外。

换句话说,冯妈,只有在想念家人的时候,才会犯病。

所以,当冯妈跟茜茜姐说“我跟你说个小秘密,他心里一直有你”时,我真的相信,只有冯妈才知道茜茜姐心里最想知道的那个答案。

冯妈觉得对不起的,该是拍雄哥吧。

因为她的病,拍雄哥没能好好的谈一场恋爱。

可是,这也促成了他和娟娟姐的爱情。

冯妈也觉得对不起冯爸吧。

可是,你看,当冯爸准备寻短见时,又是谁在他的身边对他说着那些贴心的话儿呢?

究竟是谁放不下谁呢?

当要回乡探亲时,走得最快的是冯妈。

拍雄哥在后面喊“妈,等等我”,冯爸拖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在更后面的路上赶着,只有冯妈,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遇到乡亲时,她甜甜的不断的重复着说“我要回家看娘了”。

朝思暮想的回乡梦终于实现,幸福快乐的又何尝只是冯妈一人?

我记得的是张妈。

记得她在张叔出事去世后变得嗜赌成疾。

在祸不单行的又经受了张家姑姑盗取了张叔的保险金之后,茜茜姐艰难的撑着这个濒临破败的家。

而张妈却难受的只想被麻碎到不理世事。

她抽烟、嗜赌,却仍旧是我们认识的那个张妈。

她不过,只是想找个地儿来发泄一下思念张叔的痛苦。

她一而再再而三的提起她在张叔最后一次离她而去时她来不及说的“我爱你”和“对不起”。

她或许有点自私,可是她何尝不只是被痛苦冲晕了头?

她根本来不及去思索她之后的人生。

根本来不及去接受在这之后她和她的孩子们,她和她的张奶、汪奶将要过的生活。

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如果我们,也遇到了她的情况,我们,会怎样?

或许正如拍雄哥得出的结论:有谁能比我更理解茜茜的痛苦呢?

他发出的这一声叹息的前提,是冯爸出了车祸,而受伤的对方却要求要赔偿15万(台币吧?

)。

我们那个年代的15万台币,可是天文数字啊!

我体谅张妈。

我理解张妈。

但我知道,我不能像张妈一样,只顾自己的想法,而不是顾全大局的考虑一家子的生计。

我喜欢后来的张妈,回复最初的幸福模样的张妈。

茜茜姐准备去加拿大的时候我们所看到的那个样子的张妈。

原来的温顺柔和善良的张妈。

我记得的是张奶。

记得她的坚强、明事理。

记得她对茜茜姐他们这帮没有血缘关系却能照顾备至的爱。

有谁能像她一样呢?

允许自己的惟一的儿子,娶了一个带了4个孩子和一个岳母的妻子。

劳苦的是自己的儿子,出事了,回不来了,却仍旧想着让茜茜姐去上大学。

只是茜茜姐像是张奶的翻版,两个人,都是外表刚强,内里柔软。

汪奶的软弱、自卑,或许正应了张奶的坚定和高傲吧?

幸好张家还有坚强的张奶和茜茜姐,幸好那个时候的娟娟姐早已不再是原来那个心胸狭隘、自怜自艾的她,幸好那个时候是PAUL来到茜茜姐的身边,而不是别的人。

失去了家庭支柱的张叔,以及因他的事故而获取的继而被盗失的保险金,都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直面悲惨现实的勇气啊。

我记得的是陶妈。

印象里的复华,总是与世隔绝,是因为陶妈吗?

印象里的复邦哥,总是个孩子王到处捣蛋,是因为陶爸吗?

我不知道。

可而今我长大,明白陶妈不该隐瞒复华的病情,因为即便被隐藏终有一日也水落石出一目了然。

明白陶妈一开始不该棒打鸳鸯阻挠复邦哥和茜茜姐的爱情,因为两个真正相爱的人在分开之后并没有过上幸福的日子,最后还不是各自离了婚又走到了一起?

明白陶妈不该总是偏爱复华,偏疼复华,灌输给他和复邦哥强制性造成沉重压力的信息,以至于最后弄巧成拙,闹出了精神病。

——这些都只不过是把直走的路都给扭拐了一个弯,于是,所以原本以为该有的甜美的果子,最后都只是酿出了无法下咽的苦果。

而另一方面,陶妈却是真诚的,实在的,可亲的一个人。

她的离去,突然也让我醒觉,有些时光,早已不再。

多年之后,看到陶爸孤身一人,才发现,他的迅即的苍老、憔悴,并非只与岁月的流失有关。

我记得的当然还有妈妈(孙妈)、爸爸(孙爸)和阿公。

据说阿公对爸爸一开始是不太认可的。

可是自从阿公患病后,爸爸的贴身照料,让我们这个家,更加的温馨可人了。

谁说不是呢?

虽然我们总是吵吵闹闹的顶嘴、打架、互相推诿不愿多干家务活,可是这些事儿,不正是而今想起时最甜蜜的事儿吗?

我最记得的,是那次大姐要打包行李,准备离开我们的家,大家都哭到不行。

她分明不舍得,却还硬撑着。

大姐,这个家,怎么可以少了你?

家柱(孙一美、孙再美的弟弟)说得对,少了你,我们这个家怎么还会好玩呢?

妈妈也哭得很凶。

其实大姐是真不知道。

在她回来之前,她哭得更凶,老怕找不着的话,怎么办?

还记得有一回一大清早,我跑去敲妈妈房间的门,蹦出一句“妈,姐又通宵没回来”,话刚说完,却看见她正挤在爸和妈之间,睡得那么甜。

妈妈、爸爸、阿公那么那么的疼爱我们。

我怎么可能忘记家柱向我描述的大姐和毅源哥结婚的那个时候,妈妈、爸爸、阿公的不舍与幸福感——可惜我不在场,跑去买了扇子。

我怎么可能忘记去茜茜姐家去拍雄哥家去复邦哥家找大姐回家的那些夜晚——结果有一回她却是因为不放心醉酒的毅源哥,而跟着他去了海边。

我怎么可能忘记妈妈担心我们学坏而偷偷的看大姐的日记结果闹翻被阿爸骂了一通但仍心动的想看我的日记。

我怎么可能忘记那次可爱的阿公的公文包往餐桌上一摆就弄没了留给大姐的惟一的那块生日蛋糕。

我怎么可能忘记我们一同经历过的那些生活中的小细节?

而我更记得你们,陪我一同长大的大姐、家柱、毅源哥、复邦哥、茜茜姐、复华、拍雄哥、娟娟姐,还有如今是我BF的朱磊。

我记得大姐经常给别人说少根筋。

考试经常不及格,还老是容易被骗。

经常跟着孩子王复邦哥的后面跑,却每每都拖了他的后腿,两个人都被挨打。

终于考上了私立大学的戏剧系,最后却被编入道具组,每每有任务,总是全村的伙伴一起协力完成。

而毅源哥找各种各样的理由来我们家蹭饭吃,却也不过是因为大姐,却被她的后知后觉闹到最后不得不冒出一句“我在等你对我有感觉,你难道不知道吗”。

幸好有情人终成眷属。

我记得复邦哥的一夜长大。

因为陶妈,因为复华,也因为陶爸。

他说过的感谢茜茜姐的那句话,我也印象深刻。

他说:感谢你,成全了一个儿子。

那个时候的复邦哥,担子很重吧。

幸好那个时候有拍雄哥,在他们家的面摊上帮忙做事,还能帮忙照顾家里,也少了一些牵挂。

总是经常看到他放假归来。

却也能从他的脸上看出对茜茜姐的不舍和想念。

一段爱情,如果不经历麿难,是否不能成其完美定义?

而我,却只看见,伤痛和伤痕。

我记得的,当然还有毅源哥。

那次他在我们面前对妈妈说的“我可以做一美的男朋友吗”。

其实,在那之前,我们早就认定了他是我们的姐夫。

家柱说不明白毅源哥为什么会比大姐爱他还要更爱大姐呢?

家柱没有想明白的这个问题,我想,只是因为他还不懂什么是真正的爱。

他们相爱,他们互相吸引,更多的时候是因为他们知道对方,是自己希望陪在身边的那一位。

他为了不让大姐知道自己还有另外一个妈妈的真相,跑去阻拦她们的见面,被大姐误会至吵架也不道明真相。

他为了找到大姐,高雄、台北两头来回的跑,却看见大姐和朱磊在一起而没有告诉大姐其实他也很焦急。

他陪着大姐撮合复邦哥和茜茜姐,帮他们安排见面,难道只是因为他也是他们的朋友?

即便只是在我们家里,他对大姐的爱,只有大姐,才被蒙在鼓里那么那么久。

我当然也会记得和朱磊的故事。

如果他没有喜欢过大姐,如果不是我多此一举的来告诉他“第三者之行为很不齿”,如果我不是写了长篇大论强硬让大姐硬生生背下并让生性文雅的朱磊打了退堂鼓,我想,我和他,大抵也不会有除了乡民之外的其他交情。

而他从美国回来,对我说“因为等不到你,所以回来了”时,他们——大姐、姐夫(毅源)、家柱、复邦哥等等人坐了一长排,突然,我感觉到我想要的原来是,与他的幸福。

我怎么可能只会记得上述所提及的他们?

我怎么可能终其一生只会记得那些小片段?

那么多美好的名字我无法一一详述,那么多欢快的故事我来不及一一述说,而我也知道,我们,将面对更久远更源长的光阴,在这之后的故事,与它们一样,都值得我们慢慢品尝,逐一回味。

感谢,与我们携手走过这段资源紧缺相互扶持的属于眷村的光阴的你们,以及在这段幸福的光阴里你们和我们所共同拥有的小小故事。

——以“孙再美”的名义,写就的《光阴的故事》篇 《你是故事,亦是光阴》。

PS:我无意再次提及许毅源、孙一美、陶复邦和汪茜茜。

因为太多的影评里,有他们的名字和故事。

我更多的读到了他们父辈的讯息,更多的只是懂得如何去读懂自己的父母,以及他们的所行所为,其实都出自有因,只是,因为不理解,因为不讨喜,或者,其他的原因,慢慢的形成了所谓“代沟”吧。

所幸,在孙家的幸福里,我一直没怎么感受到“代沟”两字。

谢谢编剧赋予了“孙家”这么好的家庭底基,这么开明的父母,这么顽劣的三姐弟,以及值得不断回味的小故事。

—— Lucchi Young 2010.06.09

 4 ) 自残系当然要娶(嫁)治愈系

看完《光阴的故事》有两个感想,第一,王伟忠真是帅哥+才子,又有黑道大哥范儿,真是偶像。

第二,自残系最好的对象永远是治愈系,而治愈系永远向自残系敞开怀抱。

《光阴的故事》四大主角,双旦双生,孙一美、汪茜茜、陶复邦、许毅源,两自残两治愈,两两配对,真是再合理不过了。

乙一有一篇小说,也改编成电影了,说一个男孩可以随时治愈别人的伤口,故事很精彩的是后半部分,不,他不能治愈,他只能将伤口转移到自己身上。

陶复邦是那样一个功力不够的治愈系,汪茜茜是那样一个段数极高的自残系。

两人水准不一样,因此,复邦只能不断不断把伤口嫁接到自己身上,却不能痊愈这些伤口。

汪茜茜的伤口越生约多,陶复邦也越转越多,最后自己也是体无完肤。

有些观众感慨说不是陶妈作祟,不是命运捉弄,或许他们会比较顺利。

不会的,段数不够的治愈系,虽然也是治愈系,可以遭遇段数高的自残系,简直像遭遇吸星大法的普通武者,顷刻间,一身武艺被吸得精光光。

这一点,陶妈早就看出来了,汪茜茜并不是理想的儿媳妇,“现在我儿子都对她言听计从了,这往后还怎么办啊?

”。

“我可是见过她对张叔的态度,我不想我后半辈子还受媳妇儿的气”。

在自残系还是凶狠的自残系,没有被岁月磨砺地圆滑,在治愈系还是蠢笨的治愈系,还没被岁月磨砺地宽厚,两强相遇,只能是勇者胜出。

而自残系的胜出,结果就是两个人都伤痕累累。

治愈系只有遭遇过挫折痛苦(陶妈的病,复华的病),自残系唯有经过更恶的人的打磨(茜茜嫁的那个保罗哥啊),再加上一点点运气(那个莫名其妙的儿子),才有可能最后走到一起。

孙一美是一个超级治愈系,她最治愈的地方就在于,她都不知道自己可以治愈。

她可以治愈别人的伤口,却永远不会在自己身上留下太多疤痕,你说她笨也好,迟钝也好,总之,自残系所有的伤痛,打在她老人家身上,永远是石沉大海。

所以许毅源那种超级大自残派,会在她这里慢慢疗好伤。

会深陷不可拔,没办法,人家段数高,又或者是,段数实在太低。

就算自残系有再大功率的吸星大法,可人家莫有武功,你奈她何?!

大部分情节离奇的连续剧,都是一帮自残系在那边闹腾,你死了妈,我就没了娘,你有第三者插足,我就正室闹翻天。

总之,你拿一个伤口出来,我就弄一个更大的出来比。

而治愈系总是被糟践得多,要不然,哪有那么多惊心动魄,一波三折。

但是生活中,治愈系永远追着自残系跑,自恋自嗟自叹的豆瓣女,非得要遇见一个文字只看说明书的理科男才会幸福。

而单纯无知的多情少女,也总是喜欢追着血海深仇的孤身男子。

最幸福的当然是治愈系找到了治愈系,就像孙妈孙爸的那种幸福。

可是哪那么容易,大部分的人都不安分,不能享受到手的普通生活。

治愈系之所以成为治愈系,也就是因为他的治愈功能,一身治愈武艺,无从施展,简直是明珠暗投啊-- - - - 所以治愈系追逐自残系,又通过自残系把自己也变得伤痕累累,等到自己转变成自残系了,再去毒害下一个治愈系。

正如你前男友被他前女友伤害再来伤害你,而你从他那里学到的招数又去伤害另一个。

冤冤相报,直到遇见势均力敌的一个,又或者,有一日,恍然大悟,再不跟天斗了。

一辈子糊涂涂的孙妈有一段话让我动容,幸福是什么?

幸福既不是扁的,也不是圆的。

如果你手里是圆的,心里想着扁的,那就是不幸福。

但如果你手里拿到是扁的,就越看越欢喜,那就是真正的幸福。

嫁人要嫁治愈系,这句是经典名言。

治愈系怎么看,看对方家庭就知道了。

他(她)爹妈是治愈系,生出来的只能是治愈系。

而我写这篇东西的原因只是在于,我曾经是个差劲的治愈系,看到别人伤口就扑上去,然后自己伤痕累累。

就在我即将蜕变为自残系的那些个关键阶段,我就遇见了我自己的治愈系,超级无敌治愈系暖手同学,会装笨,会装蠢,会把你的伤口转移到五万八千万里外的爪哇国去。

 5 ) 光阴啊,就是眼眶中充盈的泪

刚看第一集的时候,王伟忠字正腔圆的OS伴着光阴的故事钢琴主旋律流了出来,不知不觉就温暖了起来,甚至含泪了。。。

 6 ) 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

不知道怎么放 什么都忘不了

倔强的茜—— 要拉长音

全家帮忙谈恋爱 阿公出马

她们光阴的故事

惊觉夏天是阿好和坏蛋夏克立的女儿我的天哪

你可以帮我解穴吗 无论我在多远的地方

海是澄澈透明的蓝色

51集里 今天不等船的冯妈终于有了丝丝白发 回不去的对岸100集小君终于要回家了 绑了麻花辫 还是女学生模样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那蝴蝶停在上面晴朗的一天就这样结束了

 7 ) 《光阴的故事》的亲情、友情、爱情、邻里情、两岸情并不矫情

似乎每篇经典的影评都会有这样的经典论断:该篇电影/电视剧情节紧凑严谨、人物形象丰满生动感人,立意鲜明、主旨明确之类云云。

但似乎这些并不能够在光阴的故事适用:有些情节不经推敲,有些衔接交代不是那么清楚,让人看得一头雾水,那逻辑白得有点孙一美的思维,那布景有点像要努力挑逗观众想象力的话剧舞台。

唉,布景就是这样啦,但您得充分跟我们的思路走哦!

来,发挥你的想象力,把这儿想象成一个大的露天布景,还有那假得很假的小型连体房,道具假得令人发指!

跟鸿篇巨制的央视的大手笔来说,简直有点相形见绌的台湾电影颇有点上不得台面。

但就是在这个狭小的眷村里,在这个发生点屁点大的事都会很轰动的地方才能演绎如此动情的故事。

亲情蒋介石败退台湾后外省人融入本省人的生活的刚开始。

操一口浓重河南腔普通话的孙爸巧遇讲着没有去入平仄的地瓜腔的普通话的孙妈。

二十岁的年龄差距由于语言不通再稍加贿赂很快就混过了有着严重本土观念、且被一直介怀被小五岁的女婿占便宜的阿公,孙爸顺理成章地迎娶小于他二十岁的小新娘,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也就顺理成章得诞生了,历史的变迁浓缩留在他家的印记都一一印载载他们家每个温馨甜蜜的瞬间,孩子一一诞生,而身旁的街坊邻里街坊也越来越多,一个外省人和本省人在同一块土地上同一时间互相交集的生活场景随之铺展开来。

陶宅,这家纯外省人。

陶妈,随京剧团到香港,随着逃难败退的小唱角,在这里安家落户,与陶爸的对话架势十足,在旁人看来,趣味十足,秉持棍棒地底下出孝子且只有16岁父亲印象对儿子的教育是棍棒相加,虽然也仅是对乖戾到处惹祸的儿子而言,品学兼优的自然是例外,小儿子自然得到长辈的特别优待,以致复邦以为自己都不是陶爸陶妈亲生儿子,当然这样的观点是缘起于当时台湾首部电视剧《孤女晶晶》的孤女形象,其实怀有同样心理也不乏其人,孙一美,拜陶复邦爸妈所赐,完全毫无为人母经验且母亲早逝的孙妈依样画葫芦的教育起了她收养的孙一美,但幸运的是:一、孙一美很乖,虽然很傻这样品行很惹麻烦,但毕竟这样的麻烦不会令人对其大动肝火;其二、她还有一个对其疼爱有加的父亲。

但生在福中不知福却因沉迷于电影情节而希望她可以以楚楚可怜的身世引得身边人的关注,这样的想法却因汪茜茜的出现被狠狠的击碎了,汪妈改嫁成了张妈,还带着一大群的拖油瓶,有小儿麻痹的娟娟,性情倔强的茜茜,有小偷小摸嗜好的蕊蕊,还有体弱多病的前夫的妈妈,最重要的嗜好带进了一家子的哀怨,好在现在的丈夫很爱自己,常年跑船,一年到头不在家。

现在的婆婆有经历战争逃难,历经坎坷,虽嘴上刻薄,但心胸很是宽广,待人很是宽厚,一家子里的磕磕碰碰颇多,但一家子的感情也在日滋夜长,默契与品性夜颇有相似,聊胜于无,虽说是拼凑但总比破碎来得完整。

打扮得体,着装入流的冯妈每天都准时自爱村头迎着海风等船。

她要回家。

正值青春豆蔻的冯妈随着军队败退到台湾,父母将她交给了信任的下人冯爸,在归家无期的等待中,复旦出身的冯妈下嫁对其呵护有加的冯爸,生儿育女,但终究还是因为思亲之切而得失心疯,每天都在盼望归家船的出现,,这种对亲情的怀念是这部电视剧里最催人泪下的情节。

每个家庭的幸福都相似,每个家庭的不幸却各不相同。

在这部电视剧中最完整最温馨莫过于是孙家,这是最轻松幽默的剧幕,大有四两拨千斤的架势,串起这幕剧沉甸甸的悲伤与辛酸泪。

父母对儿女的拳拳之情,儿女对父母的孝顺之情在这出剧幕种是如此的顺理成章。

“友好”是这部电视剧出现的最平常希拉的字眼,也是最有分量的字眼。

相差五岁,语言不通的孙伯作为女婿对阿爸的打心眼里的“友好”,复邦因为“友好”没有坚持住对茜的感情,许毅源对许妈的“友好”是人尽是皆知,但深深困扰在他心中对父亲的“友好”确是心中永远的痛。

家是最诱惑的字眼,孙一美的家庭美满在美元的爱情功不可没。

许毅源也在家的力量的蛊惑下迈进了爱情的坟墓,亲情是家最好的黏合剂。

嬉笑怒骂皆有情。

友情 爱情友情是他们这代人的全部,友情让他们很闹腾。

严格区分是不是朋友是因为我们很重视朋友。

从小玩游戏,没有伙伴是闹腾不起,孙一美,总是被别人欺负的对象,而陶复邦是最大的杀手,孙一美总是被调皮捣蛋的陶复邦杀得团团转。

但是关键的时刻,陶复邦总是最坚实的后盾。

直至茜的出现,茜是以一美的死敌的身份出现的,茜身上的一切优点都是以一美为反面教材,两人简直是天壤之别。

复邦对她耍威风,但是在茜面前,他永远是最乖的小猫咪,小女生的友情多少会含着点较劲的成份在里面,但由于实力悬殊,再加上孙一美的心地善良无心恋战,就成就一个公认的胜犬与一只傻乎乎的败犬,这是小女生的友情。

男生的友情,冯拍雄打小是陶复邦这个小太保的小跟班,虽说凡事都是复邦罩着,但实际上每次都是冯拍雄在复邦最困难的时候挺身相助,出谋划策,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的那款,复邦的故事里总有拍雄与一美这两个角,因为是男生的缘故,冯拍雄得到复邦的青睐相对于一美而言有点得天独厚,毅源与复邦,这对不打不相识的好兄弟。

因打架打出打出“抓贼英雄少年”的美誉,,一个因父爱而大打出手被劝阻了,一个因怒父不争不会刀砍父,两个铮铮男儿对父爱的感受成为他们彼此惺惺相惜的催化剂,对朋友的义气让他们有共同的话题,共同的认知。

男女之情在妙龄男女间的关系本事除了爱情之外,或许不会有别的杂质,可是上帝这种关系资源是稀缺的,只在一对人儿间发上化学反应,所以其他人只能是友情了。

孙一美对复邦的感情因茜而胎死腹中,孙一美与冯拍雄的那种索然无味的感情止步于纯洁的友情,茜与一元之间的惺惺相惜因姊妹之情眷顾而幡然醒悟,朱磊对孙一美的君子之恋而显出君子风度,而显示出祝福也是一种爱的风度。

爱情,不同的人演绎不同的爱情魅力。

但显然有人成功有人失败。

邦茜 爱情悲剧。

莽撞的年少与桀骜的青春,在这样基调下,聪明伶俐的茜在大人里看不到希望的爱情败下阵。

海誓山盟的爱情因为对长辈的同样体恤与共同默契,痛苦而平静地掰了。

两个人的感情从露出水面的那刻起就注定到处都是暗礁。

得不到应有的祝福。

美元 爱情轻喜剧,一个曾锋芒毕露,误入歧途的回头浪子。

一个为了友情埋葬爱情的傻妞,在纠缠于各自倾心对象的旅程纠结在一块,一路误会一路歌,每个女生心目种都有痞子帅哥的爱恋故事,其实是孙一美赚到了。

虽然有时候看一元有些许的矫情,到看着他的疼与泪终究是感觉有来自心里的酸,所以郑重地告诉自己,别再以一种剖析的心理去看一部电视剧,那很累人,。

也就这么着了。

当自己懂得只有埋在自己心里的心酸只有自己懂。。

其实那一点儿也不矫情,忍着等待着某天自己可以扬眉吐气。

可以摆脱命运套给的枷锁。

跟那些畸形的亲情说再见,可以骄傲的跟他们说,我一点也不需要你们的恩赐。

嬉笑怒骂是别人的,一元对自己的放逐,对自己的羡慕何尝不是出于对命运的屈服。

邻里之情最初被吸引住是因为很有小时候的味道。

就走街串巷,登门造访。

将一碗碗自己看得都使劲咽口水的美味端给七大姑八大姨的,孙一美生日送蛋糕的那段桥段让我泛起浓浓的想念。

眷村的故事,光阴的故事,这个不大不小的眷村。

寒流预报过后,寒流之前必然是一股暖流。

这是外省人来到台湾的第一代及他们在这里落叶生根的第一代。

总是妄加揣测地说,他们是孙家这家当地人的幽默串出来陶冯张汪四家的悲伤。

孙佰,对说满口的河南梆子,但自从他那憋足的闽南话叫阿爸开始,他已经正式被纳入土生土长的台湾人了,舍长说,待她嫁老公那会,第一件事情就是让他看光阴里的孙伯,看他怎么疼老婆的。

足见孙伯的魅力不是盖的,已经将里里外外的人都给征服了,包括那一向排外的阿公。

老一辈人经历了战争,所以他们更加珍惜眼下呃生活,也特别疼惜眼前的人。

月下榕下,三五聚首,薄扇轻启,感叹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未曾经历的孙妈,“为什么要战争”这个问题,又有谁能说得清楚呢?

孙伯对一元这个假女婿讲述着战争“补一枪”的战争。

谁曾想在那个总是恢宏巨制的大战争硝烟里,一个未经世事的年少面对至今未解的悖于人性的命题,只有胜寇的大义凛然与败兵的仓皇退败里,我们何曾看得见。

陶伯对儿子军人式的教育,顶天立地,敢作敢为,又能伸能屈,稀松平常的生活里无不见一个退伍且被遗忘的老军人的粗犷。

孙伯陶伯,一个慈祥可爱但不失做父亲的威严,用生命的全部在捍卫一个做孝子,做老公,做父亲的原则:一个铁汉柔肠,硬朗的骨子里是对祖国对妻儿的深深的眷顾。

共同的历史命运将他们安排左邻右舍,称兄道弟在所难免。

最重要是真正赢得人心,赢得彼此毫无隙缝的关切。

张家,这个极度的畸形形象,一家有两姓,很少见(当然排除正常的,譬如夫妻异姓,而是父子之间)。

一家有两奶,也很少见(当然排除外婆奶奶同住的状况)一家有六个娃,一个不论体貌与才智性情都极为长得出类拔萃的茜,一个天生小儿麻痹。

但当然也颇有姿色,其他暂且忽略,那也稀罕吧!

你不稀罕,在眷村是稀罕物,就像常年漂泊的在外的张伯父,每次回来都会有新奇的时下最新潮的玩意儿给小朋友抓狂。

汪妈变张妈,四个孩子一个妈(前夫的妈)一并改嫁,现在夫家一个妈,刀子嘴豆腐心,茜的性子绝不是完全说是娘胎里带着,更有部分绝对是受张奶的影响,这个经历战争磨难眼看自己丈夫被锯掉双腿活生生地疼痛而死坚强女人。

两岸情在他们老一辈的记忆里,战争里没有敌人,没有仇恨,只有磨难,每个人都是战争里的受害者。

而他们只是战争的述说者。

这部电视剧不着台湾海峡一个半句,但骨子里的一家亲让统一成为一种希望,并不是为了升华,只是为了平常的平凡人的情感。

 8 ) 陶复邦:爱很简单

《光阴的故事》这部台剧的主体故事非常温暖,最打动我的当属高大帅气又心思单纯的陶复邦。

从小时候开始,陶复邦就倾尽所能保护茜茜。

当其他同村不懂事的同伴们嘲笑茜茜是拖油瓶,当她在游戏中被点穴,当被朱妈妈冤枉,陶复邦都会第一时间站出来为汪茜茜解围。

就算遇见也很漂亮的妮妮,陶复邦依旧只把心留给茜茜。

在这部剧结尾他们终于复合了,这份凄美的爱情拥有了个童话故事般完美的结局。

爱一个人也许就不需要过多的思考和算计,一心一意喜欢着她/他就好。

如果对方也正巧喜欢你,那就快快在一起,别犹豫。

人这一辈子短短数十载,烦心的事太多太多,只有爱能治愈悲伤,也只有爱用心就能感知到。

很喜欢周杰伦的那首《简单爱》:“我想带你回我的外婆家,一起看着日落,一直到我们都睡着;我想就这样牵着你的手不放开,像这样没担忧,我爱你,你爱我。

”爱也许就不需要过多考虑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一辈子都能牵着手,一起看日落到睡着就足够美好了。

*对了,陶复邦对孙一美和陶复华的哥哥式爱也很感人!

他对一美的对象说:“这是我妹,你不能欺负她,要不我饶不了你”(真的超man);复邦居然会愿意帮弟弟复华坐牢,太有牺牲精神了。

**也特别特别喜欢演一美小时候的演员傅珮慈,她长得也太可爱了吧!

***虽然这部剧某些情节价值观不太正确,有时候有些狗血剧情,但大体来说还是一部非常值得看的暖剧。

 9 ) 宝藏剧

一周二刷完80小时的剧。

剧虽长,主角们都在成长。

即使是棚内拍摄,却以真情打动观众。

没看过1988,同是炎黄子孙,看这部剧更有共鸣。

透过本剧了解了眷村文化,离家40年的思乡之情,给孙爸母亲烧纸钱和带酱油回家,陶爸带陶妈骨灰回家,冯妈等船,少小离家老大回,在时代中每个人都很渺小,只能随波逐流。

亲情-张家情况复杂,担子重,张叔张奶对孩子们视如己出,茜茜最终不再和自己打仗,理解张妈的苦衷。

一美并非亲生但和孙妈最像,二刷发现血型等伏笔。

孙家是理想家庭,家庭氛围好,脑洞大。

大家说一元是流氓也会去了解他,全家人助攻美元恋。

陶家最真实,不相信孩子精神出问题,对邦茜阻挠,不能接受陶妈利用茜让复邦考军校。

朱夫人不是纯坏人,和孙家关系还好,一美生母要相认那一段朱夫人太有义气了!

朱磊两个哥哥去世对她的打击很大,最后那句回家了让我破防了。

剧中邻里情-谁家有风吹草动隔壁马上就知道了。

日常太太们互相送菜,一边一起干活一边聊天。

有困难一起面对,众人给陶太捐血,张奶借孙太钱,给冯爸凑钱赔偿等。

友情方面,复邦一元不打不相识,朱虹和娟娟谈心,一美的祝福也是一种爱。

爱情-一开始看也站错cp,转变并不突兀,每个人物有血有肉。

朱磊小天使,朱妈刻薄,但朱磊光明磊落有正义感,暗恋孙一美多年,好在和再美在一起了!

拍熊搞笑担当,朱虹当笔友时鼓励他,帮冯妈画她母亲,也是个好女孩,可惜没成。

和娟在一起多花点篇幅就好了,多年小弟成为姐夫也不错!

邦茜太虐,分开后放不下彼此,每一次都错过,现实中多半be,有孩子蛮狗血的,保罗妮妮工具人。

美元cp流氓配傻妹太好磕了。

一美教会一元祝福,许爸去世时安慰他,让一元感受到幸福的家庭氛围,治愈一元的自卑。

一元遇到不按常理出牌的一美用真心打动她。

认同撞球理论,他终于找到了闪闪发亮的沙滩。

一美的求婚是我心中的天花板!

 10 ) 时代下苦的就先是女性

2023年开年,不到两周看完这107集,是一个很重要的记忆,给自己写点大白话,很难不再脑子里循环几句《光阴的故事》旋律。

最有感触的、就是情节非常催泪的小君(冯妈),她们又能有什么名字,被装疯而等待一辈子,唯一一个长辈中读过书的,在老冯出事后她也竟然可以说出她可以不做小君,她是冯太太冯妈这种被规训后认命的话。

美元恋要是小时候看确实甜 ,这厚重的刘海很有时代潮流感,但孙一美这个大善人塑造的意义难道就是去治愈一个痞子吗?

救赎之爱?

付出得到幸福?

属实很难理解一个算是女主角的角色如此单薄,这当然不是时代的问题!

要说全剧凑集数的狗血:陶家,方萍女士何必呢?

伺候3个男的,分别是巨婴和妈宝。

不能说是陶家害了谁,但陶复邦对不起妮妮,女生向下找男的会倒霉的。

没那么多感慨,最重要的是汪茜茜这个承担剧情走向的女性,如果一个很有想法、非常优秀的女生在向上走的道路那么艰难,很明显两条障碍:男的和家庭;如果她能够在18岁大学注册前去报道了,那么她一定会被当年的观众骂,那么她“就不是汪茜茜了”,而那么她就摆脱“命运”了。

以今天的眼光看,好剧,但是每个女性都很惨,不是每个家庭都是孙家,“孙家”如果你是阿好找个大20岁的每天做家务伺候老小,或许也行一辈子过去了。

但时间就是过得这么快,避免自己成为陶太吧,女性悲剧的重担放下吧,不再自我感动。

《光阴的故事》短评

凤凰开播

10分钟前
  • cos
  • 推荐

前面30集5星,后面剧情崩了,什么乱七八糟的,三倍速观,看到第50集弃剧了,看不下去了

13分钟前
  • Sunrise
  • 还行

看到了第13集,感受最深的还是冯妈这个角色。1949年,国民党全面撤退到台湾;1993年,两岸开始通邮;1997年,海上才开始通航。至此,时间已过去四十八年矣。冯妈妈一直穿着妈妈给她做的旗袍,一直等着船,一直念着再不回去,妈妈就老了。可能因为我自己年龄大了,看不得这种“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情节,心里特别难受。四十八年啊,多少回忆已成往事,多少思念化成飞灰,多少亲情友爱在时间里湮灭。战争实在太可怕了,无论胜负如何,遭受痛苦的始终是那些普通人。愿世界没有战争,愿中国永远和平。

15分钟前
  • 留白
  • 推荐

时间倒退几十年,大家都是屌丝,生活无忧无虑,各种欢声笑语。

20分钟前
  • 林豆瓣V
  • 力荐

我一集都没看完,剧情完全就是在扯淡,台湾的电视剧真的是不能看,全部都是坑。

22分钟前
  • 苏州环保小陈
  • 较差

前面不错,后面封建啰嗦又狗血

25分钟前
  • Raven
  • 还行

真的是太狗血,啥都说抄袭,没看出来

26分钟前
  • 雷诺阿高司令
  • 还行

抄袭剧,恶心,不建议有高分。

29分钟前
  • Mrscc ᥬ😂᭄
  • 很差

我一定不是最后一个知道1988抄袭的人…不只是说类型或某些设定,而是细节,非常多的细节。太长了所以中间难免狗血…虽然很多观念现在看其实是有问题的,但是确实也挺符合时代背景吧。能感受到制作方的诚意。

31分钟前
  • 沙拉豆腐
  • 还行

1988确实有抄袭光阴的故事的嫌疑,光阴也让更有代入感,巷子间家长里短,邻居互帮互助,小孩打打闹闹,爸妈爱打骂小孩,不过,打骂小孩也是家暴。台湾也是根深蒂固的男权社会,里面的已婚妇女没有自己的名字,陶太,孙太,冯太,甚至连那个一元他妈也从头到尾被叫许太 ,跟古代嫁给男人之后改姓有啥区别。一美阿公重男轻女,给一美弟弟红包比较多。一美妈妈没敢想过自己可以继承她爸那块地,给自己60岁的老爹找对象还期待对方温柔贤惠,刻苦耐劳,好好照顾他,怎么不找个保姆干脆呢?还有整部剧一直被提到的孝顺,烦死掉,反正看华语剧就是这样被喂屎小君(冯妈)说过最有道理的一句话:误入歧途需要人拉他一把,粉饰太平只会越演越烈。复华从小被压抑天性,为了爸妈的开心,只能好好读书,考高分,光耀门楣,不辜负爸妈的希望。

32分钟前
  • momomomo
  • 还行

人设不错,但篇幅太长了,后面都崩了

35分钟前
  • 陈大琛
  • 还行

的确是台湾能拍出来的片子。怀旧的味道,很好。

40分钟前
  • ❤DearDeer
  • 推荐

可以说和《请回答1988》毫不相关,只是人物家庭差不多而已,咱电视剧拍不过人家就认,为啥说人家抄袭😅

41分钟前
  • 请回答Leslie
  • 较差

小茉莉原来来自这里。

43分钟前
  • 小茶
  • 还行

如果请回答1988没借鉴这个剧我是不信的

45分钟前
  • Whjalndksljdj
  • 力荐

虽然制作简陋,但是内核太深情了。极其现实,极其朴实,看的时候无数次想起在白先勇那看来的大陆遗民这个称呼。

50分钟前
  • 宝莲
  • 力荐

八十年代的台湾眷村爱情故事。

51分钟前
  • 麓栀岚
  • 力荐

太粗糙了,白瞎了那么好的故事和演员

56分钟前
  • 小脚印
  • 较差

王伟忠,神一样的存在。。。

58分钟前
  • jesse吉舍
  • 力荐

看到中间很烦躁,其实可以不用拉这么长

1小时前
  • Zhjwjeheuje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