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二刷了,十來年前看的時候只關注了兩男主的顏值,這次回溫才發現很多細節都值得好好思考。
在Shaun第一次吻了Zach之後,那個因為酒精而迷情的夜晚就變得特別了起來,第二天開車回家的路上就陷入了自我懷疑,為什麼自己沒有拒絕他的吻?
自己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喜歡同性的?
直到想通之後直接奔赴他家表示愛意,再次回家的路上臉上就滿是溢出來的幸福,連姐姐都懷疑他是否戀愛了,因為經常看見他望著窗外發呆傻笑,愛一個人是真的藏不住的。
輕快的背景音樂中,他度過了他人生中最幸福的一段時光。
然而姐姐發現了秘密,兩個人的關係也陷入了僵局,的確啊,沒有出櫃的人面對的壓力和已經公開的人是完全不一樣的。
看到Zach因為原生家庭的負擔和責任幾度放棄自己的未來還是蠻心疼的,他是家人們的shelter,可是他自己也需要被照顧呀。
心裏的委屈不敢和好朋友說,只能自己獨自承受,所幸他遇到了Shaun,幫他申請藝術學校,陪他一起衝浪散心,善良的他終於遇到了那個溫柔的他。
前女友曾問他這一切值得嗎?
Zach的回答是肯定的,他也值得這一切的美好。
影片的最後,兩個男人,一個孩子,一條狗,還有夏日的陽光,翻滾的浪花,這就是最幸福的日常呀。
好喜歡這部電影,我能給到10分10分10分!!!
这是一个有关责任、亲情、爱情和自我实现的故事,非常温馨。
下面我将结合罗兰•巴特的《恋人絮语——一个解构主义的文本》(下简称为《恋人絮语》)中关于符号的相关论述对shelter作具体的分析。
(一)冲浪场景是一种标引符号《Shelter》的中文名是《欲盖弄潮》,听着十分恶俗,与shelter想要表达的“庇护和被庇护”的意思相差甚远,一直为中国观众所诟病。
但实际上,中文名中的“弄潮”也突出了电影的一个重点:冲浪。
冲浪是Zack和Shaun的共同爱好。
电影中多次出现冲浪的镜头,冲浪成为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纽带。
冲浪不仅仅具有连贯故事的作用,它也是一个符号。
更准确的说,它是一种标引符号 。
正如罗兰•巴特在《恋人絮语》中所说,“标引不代表一个确定的含义,只有‘隐晦的所指’,如《李尔王》中对暴风雨的渲染即为一种标引,暗射李尔王内心疯狂的骚动和这个悲剧人物的命运”。
Shelter中对冲浪符号的运用也是如此。
电影中共出现了7次有关冲浪的场景,分别是:Zack为了摆脱乏味的工作和家庭的压力,一个人冲浪;Zack和Shaun初相识后第一次一起冲浪;两人相约第二次冲浪;Zack对自己的感情感到困惑,逃避Shaun,独自一人冲浪;Zack带着小侄子在海边玩耍,偶遇Shaun;Zack最终确定了和Shaun的感情,在不知情Gabe的邀请下,三人以朋友身份冲浪玩耍;在姐姐和女友的反对下,Zack和Shaun产生了矛盾,暂时分开,Zack心情郁闷,独自去海边排遣愁绪。
冲浪作为一种标引符号,具有丰富的所指。
大体上来说,它隐晦地暗射了主人公Zack内心的情感波动以及Zack和Shaun之间关系的走向(顺遂与否)。
其中,导演着重描写的是第一、二、四次冲浪的情景。
在第一次中,Zack独自一人,站在冲浪板上划上浪尖,享受他生活中仅有的乐趣。
整个画面一改之前压抑的氛围,变得明亮、欢快。
这里的冲浪暗指了Zack想要摆脱日常生活的压力、追寻梦想和乐趣的冲动。
在第二次中,Zack和Shaun相遇了,一道去冲浪。
此刻,海阔天空,色调明快,浪潮澎湃,两人都娴熟地驾驭海浪,在浪尖自由飞驰。
再加上轻松的背景音乐,画面给人以温馨和美好的感觉。
这里的冲浪可看作是Zack内心悸动和喜悦的一种外在表现,也是Zack和Shaun爱情萌芽的见证。
在第四次冲浪中,情节急转直下,Zack不敢面对自己的感情,怀疑、胆怯、徘徊。
画面的基调也完全改变:阴沉灰暗,波涛汹涌,好像到处隐藏着不可知的危险。
海浪以巨大的力量一次又一次将Zack从冲浪板上打落,他站在水中,不知所措。
背景音乐低沉、压抑、散发着令人不快的气息。
这里的冲浪场景,显然与Zack内心的踟躇不定、纠结挣扎相吻合,也暗示着Zack和Shaun的关系进入了低谷时期。
导演通过对冲浪场景这个标引符号的利用,使对人物内心情感和人物之间关系的刻画、描摹更加细腻、生动。
由此,Zack这个人物形象更为丰满:他是家中的庇护者,主动承担起过重的责任和压力。
但同时,他在内心深处抵触着碎琐的家庭生活、刻板无趣的工作。
他渴望进入艺术学院实现自己的梦想,得到来自另一个人爱的庇护。
冲浪场景的“阴晴转变”正是这种纠结心情的体现。
另一方面,观众通过对冲浪场景的解读,获得了进入情境的双重维度。
他们不仅仅可以从演员的表演中领会人物的思想、情感,也可以通过对符号的分析窥见人物内心的悸动,更好地理解人物在性格和态度上的成长变化。
(二)“逆动”的符号孕育爱情故事罗兰•巴特认为,恋人若不说“我—爱—你”以一吐胸中积蓄,而借助吞吞吐吐、欲言又止,或转弯抹角的语言来暗示爱情的话,势必陷入一种无法派遣胸中愁结的不能自拔的状态;语言的迷藏亦破坏了爱情的原始冲动和自然表达。
这个不健康的现象被巴特称为“逆动”,即与一吐为快的“我—爱—你”的抒发宣泄方式和过程相悖。
由此,巴特将写爱情的文学称为“逆动”文学,因为爱情作品正是在情人之间躲闪腾挪、心照不宣的捉迷藏上大做文章,如果男女主人公一出场就开宗明义地互相宣布“我爱你”,这部爱情小说恐怕也就索然无味了。
爱情电影也是“逆动”符号的产物。
在《Shelter》中,导演充分发挥了这种“逆动”的符号的作用。
Zack和Shaun第一次见面时就彼此互生好感,随着情节的深入愈加心心相印。
但电影中又为他们的爱情设置了重重的障碍。
首先,Zack和Shaun之间的感情被定位为同性的禁忌之爱,Zack对自我心理的突破是这份爱情的第一份障碍。
其次,他们还要承受来自家庭、朋友、社会舆论的压力。
种种因素使得他们迟迟不能直抒胸臆,向对方说出那句“我—爱—你”。
那些不愿说“我爱你”的人就只能作出种种闪烁其词,顾虑重重,而又急不可耐的爱情的符号迹象、标引和“明证”:如手抛,神态,长吁短叹,转弯抹角,吞吞吐吐。
他需要别人对;他进行破解诠释;他得受逆动性质的爱情符号的左右。
爱情的“符号”孕育了无数的逆动的文学作品:人们渲染爱情,在花哨的表象上大做文章。
然而正是对“逆动”符号的运用,《Shelter》等爱情电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它们将“反符号”的“我—爱—你”高高悬起,通过含蓄的符号迹象曲折地表达爱情,使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期待心理被延宕,既为人物之间欲说还休的情感着急,又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等到结尾时人物勇敢地喊出“我—爱—你”时,观众心满意足。
在《Shelter》中,Zack对爱情犹豫不决,几经“肯定—否定—肯定”的循环,可谓吊足观众胃口。
他从不对Shaun说“我爱你”,但却通过眼神、绘画隐晦地表达恋爱心情。
尤其是他在一面墙上的涂鸦,随着恋情发展从无到有,不断完善,色彩鲜明生动、充满活力,昭示着爱所带来的甜蜜和灵感。
这些都是“逆动”的符号。
直到最后,Zack得知Shaun帮他申请了艺术学院,才勇敢地面对自己的感情。
观众看到这里,这才舒了口气,为完美的结局欢欣鼓舞。
(三)不是事实,是符号对于恋人来说,所有让他不安的事都不是视作一桩事实,而是一个符号迹象的某个侧面,需要加以诠释。
从恋人角度来说,一桩事情之所以不能小觑,因为它很快地变成了一个符号:而符号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了,它可有后果(能引起反响)。
如果对方给了我这个新电话号码,那是个什么符号?
是要随即打电话图个乐趣?
还是要让我在有事时迫于需要打电话?
我做出的反应本身也是个符号,让对方不得不对其进行破解。
这样一来,两人之间便捉开了迷藏,要好一番折腾。
这一点在《Shelter》中体现得非常明显。
“热恋中的自我是一部热情的机器,拼命制造符号,然后供自己消费”。
Zack在恋爱过程中,常常为一些小事情苦思冥想:那晚Shaun的一吻到底代表了什么,有什么含义?
那次争吵是不是表示我们的关系已经结束了?
等等。
在Zack那里,事实不再是事实,而是变成了符号,需要自己不断去解读,不同的解读会带来不同的意义以及与之相伴的情绪。
同时,他做出的解读行为也会成为符号。
符号像一个皮球,在Zack和Shaun之间来回传递。
按照巴特的说法,“爱情不可能构成故事,它只能是一番感受,几段思绪,诸般情境,寄托在一片痴愚之上,剪不断,理还乱。
一个精心建构的首尾相顾,好事多磨的爱情故事是‘社会以一种异己的语言让恋人与社会妥协的方式。
” 《Shelter》正是这样一个爱情故事,发生在同性之间,充斥着恋人之间独特的符号。
这些符号被导演创造出来,为观众所解读,从而达成意义的理解。
很纯粹的片子 给人内心无比的满足滑板 涂鸦 打工 理想 责任 冲浪 困惑勇敢 理解 爱所有的一切都是一样的一样的爱 只是主角是两个男人安静的乡村音乐中夕阳下的那个身影终于是勇敢得和自己的爱人走在一起给文太多的感动写不出什么只是因为想写的太多有的时候什么都不重要只要有爱你的人在身边......
到底爱情是什么,他们会告诉你最美,最真挚的爱情.男人温暖, 宽厚, 包容一切的胸怀,男孩炙热, 善良, 楚楚动人的眼神.这样的爱情值得尊重,值得祝福.无论在白云飘飘的断背山上,还是在浪花朵朵的加州海岸边.世上有很多我们无法理解的感情和事物,宽容的对待吧,这样会得到很多的幸福.Zach and ShaunWherever they are, love goes with themTrevor WrightBrad RoweShelter
好吧,我诚实的承认是因为这个电影名的中译版听起来好像会有很Juicy才下载的(然而并没有),请不要叫我怪阿姨其实只是一个温暖的爱情故事。
男主1从对爱情错误的认知和做法中逐渐认识到了对爱人的伤害,主动求得谅解并最终幸福的生活在一起而结束的故事。
虽然情节简单,但是男主1的内心挣扎其实表现的很到位,尤其是在没有外人干涉时,二人世界的欢愉和享受。
然而一旦二人世界被打破,要面对世界的纷纷扰扰的时候,男主1还年轻并没有想好,此时的迷茫家人的质疑变成了主要阻碍力量的时候的彷徨就变成了主要影响因子。
最终仍然是甜蜜解决啦。
给怪阿姨发了一颗糖,心里满满的舒适古德奈特。
记得是在不久前在无意中搜到过这电影的名字?原谅我..这似乎又成了一部被那可恶的四字译名埋没掉的好片子..方才看完...耳边回荡着原声碟中的歌曲...突然想记下一些东西可不是...被乏味的高中生活干燥了的心竟是在这海边的故事中荡漾开来 顿时觉得不可思议..首先.是这故事的大的背景.在Z乘着滑板在街道中穿行时..我们看到了桥上的那句Welcome to san perdo.San Pedro..恕我后来去查阅了资料才知道这是洛杉矶附近的一个著名港口城市.由于有着极其舒适的环境 成为了度假的胜地..于是..感谢导演让我们看到了处处弥漫着现代化气息的LA一边还有这样一个舒适的地方...海浪翻滚..空气中氤氲着沁人的清新甜意...于是...呈现给我们的...也便成了这样一段好不腻人的爱情一直对电影的名字没有什么特殊感觉...当然 当看过一部好的电影 它的名字自然无足轻重.然而 这部片子的名字 Shelter...却实在让人有太多话可说以下纯属自己的理解与感受(鉴于本人看电影不论细节 所以都是宏观感受啦) 不赞同也没关系啦1.Shelter for Cody没错...片里这个金毛小正太的确为这部片子增色不少.或许导演将他放入片中并无它意.只是 但我们的故事将要以主人翁的家庭背景来展开时.有“父亲”(说实话开头那个病恹恹的老人的确令人生厌).有姐姐.有女友.那么..一个孩子便是不可缺少的了.很明显 片中..Cody这样一个小孩子拥有的是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庭...因而 真正能成为他的避风港的 只有两样东西第一 自然是Z...当一个5岁地孩子痴痴地叫着自己的舅舅“Daddy”时.我们足以见到这个人在他心目中的地位.的确.Z胜过女人多的细心 关怀..让C的童年生活得到了最好的保护...每次Z和C在一起 总有一股暖意流入心中...C在那伟岸的肩膀下露出的孩子应有的纯真笑容 实在令人心醉.这自然也从侧面烘托出了男主之一的善良.关怀 使其形象更为亲近起来第二 就纯属个人理解了...跟电影本身没有多大关系.是属于小孩子的童真.当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的事物时..外部世界虽然模糊却又无比清晰.置身在这样一个生活困难的家庭之中...小孩对父亲的离去 母亲的糜烂的生活..自然是懵懂 然而 小孩却能清晰看到谁对他好 谁对他不好 由于不懂 他回避了生活中的种种不洁..由于清楚 他选择了Z和S...让他们成为了自己生命中最棒的Shelter(承认最后三人在海边的嬉戏犹如幻梦 但C无疑做出了正确的选择)2.Shelter for Zach作为男主之一或者就是男主..Z呈现给我们的到底是男人的脆弱 无助 还是柔韧 刚强?
..或许是二者兼备是他自己强大的内心拯救了他自己 .艺术家有一种天生的敏感与脆弱.然而Z作为家中唯一的成年男人 身上的担子自是太重.有一句话说:你自己选择的担子永不觉得重".选择精心经营这残破的小家庭.时刻将笑容勉强挂在脸庞 .男人的隐忍 也自然呈现在了观者面前.是他对艺术的热爱给了他精神的栖息之地.拥有自己的露天画室.大小街道的墙壁皆成为他的画纸.一笔一笔晕开的 是他心目中的美好蓝图.对艺术的热爱 对梦想的追求 给了他生活的希望 .使他能够在生活的纷杂之外找到一片精神花园.虽然只有他独自一人 足矣是S最终给了他爱的港湾.剧情给S设置的身份还是十分到位的.其中 有几点确定让这个男人显得格外可靠 第一 殷实的家庭背景.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来源.第二.对情感的专一.第三.无比清楚内心的趋向——是男人.也才有了S与Z初吻时其大胆直接的亲吻.这对于内心饱受生活摧残.生活极不稳定的Z来说 实在是一个太值得停靠的港口了.另外 Gabe和Tori以朋友的身份 Cody以“孩子”的身份 .都成为了Z生活中重要的Shelter3.Shelter for Sean实片中对S的正面描写并不多 .但是.我们其实也不难看出S的生活其实并没有那样的光艳几个细节:第一次见面的朋友聚会时S无言的离去 .Jeena对Z说S是GAY需要避而远之时轻蔑的口气.Z提出S可向家中借钱时S的拒绝.是这个男人内心深藏的敏感 柔弱的写照 .最为一个已Come out的同志 无论身处地球何处都是没办法做到完全放开的吧Z到底在S生活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片中对S从前的生活几乎是一笔带过 我们只知道S曾有过男友 但已分手.亦或是这是个用来骗Z的善意的谎言?
Z让S深藏于内心的热情全部释放出来.似乎是让S的生活逐渐回到正轨.偌大的房子 却只有自己 身为Party Animal不常回家的弟弟.等于是独身一人.当Z轻轻叩开了S的心门.其内心恍若云雾之后的掩藏的花园在消散的朦胧间逐渐浮现.各色花朵竞相开放 .散发出来的氤氲让Z欲罢不能 让观者心中暗暗生喜.花园中不只有了整日忙于写作中的自己 还有了让自己魂牵梦萦的可人儿 好不自在Z的脆弱让他成为了一个惹人怜的孩子 在S给了他爱的避风港的同时.也用自己细腻的情感点亮了S的生活.成为了他独一无二的依靠.让S正式直面摆在自己眼前的感情4.Shelter for women片中真实出现的女人只有姐姐和前女友.Tori清纯可人的外表下善良包容坚强的心灵成为了她人生中天然的屏障.而Jeena看似颓废的负面形象却也让我们看到了她为生活所作出的努力 于是.T做回了自己 Jeena最终随新男友去了另一片天地.女人的韧性.成为保护自己最好的“工具”.5.Shelter for All 我不愿把这样一部简单的电影看做一部同志片.导演为我们展现的.是在我们身边随处都可能发生的最真实的情意.朴实亲切这里不得不回归主题:海边的故事. 海滨生长的人.内心或许就有如水清澈颜色的清丽.如海般广阔的包容胸怀.如海水般自由自在翻滚流淌.如海水般柔韧有余.也因此个人觉得片中那看似过于理想化的结局并非纯粹为电影而设置的臆想 乱造.反倒让电影更让人觉着亲切Z S C一家三口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其余的人也都让生活进入了新的美好的天地.在片中 我们看到了许多人内心最美好也是最本质的情感.热爱 关怀 坚持 隐忍 包容....爱 让相互吸引的人走到了一起关怀.让亲人朋友彼此之间成为了生活中最信赖的依靠坚持..让苦困的生活变得熠熠生辉包容...前女友 朋友对Z与S的包容...Z对家人的包容..成就了这最打动人的真情..这一切..共同组成了人生路途之边的Shelter..给予我们力量..诠释了生活的真谛哦 .别忘了 还有大海.海边总有最美好的故事.最动人的故事.海湾永远是所有在生活中喁喁前行的人儿的避风港.by:Yunny2011.6.3记在 一个十六岁女生第一篇正式的影评
很温暖的一部同志电影,很喜欢。
喜欢,可以与剧情无关。
场景、音乐、镜头、人物内心的铺垫、以及看电影的我感觉到的真实,都很自然。
在黑夜里,觉得不可能再往下走;但是在白天,才发现原来改变就是跨一步,之后海阔天空。
爱来得很迅速很真,但是又很脆弱,因为这是一段很难被社会和家人接受的感情。
男主内心的退缩与最终的转变,很真实。
太爱那句对白了:Sean惊讶于Zack回到他身边,问他"what changed?",Zack不假思索地回答:"I did!"只有自己内心的改变,才会是真正的改变。
其实,不管先前预想的任何困难,都会有figure out的方法,只要你跨出这一步,只要你改变你自己的想法,勇于接受它。
世俗其实没有那么认真地去追究。
和"蓝宇"不同,这部是圆满结局收尾,海滩、冲浪、暖暖的夕阳。
好应景。
憧憬和他们一样暖暖的心情。
第一天晚上看完Shelter,一直忍不住地微笑、微笑,然后心满意足地去睡觉。
第二天早上一睁开眼,眼前又是一片清清凉凉的海,白色的泡沫,干净的沙滩,漂亮的阳光。
穿梭的滑板,随性的涂鸦,眉眼弯弯,笑意动人——那些细细碎碎的情节和音乐一一浮现。
于是着魔似的打开电脑,又重温了一遍。
晚上,总想给它写点什么。
回忆着,再次无声地笑起来。
于是,第三遍。
于是另一边的文档,依然空白一片。。
斑斑点点的阳光打在镜头上,电影安静地开始。
一个看似无忧无虑的男孩,踩着滑板游刃地穿梭在大街小巷。
偶尔停下,举起相机拍下眼前的景,或是偷偷掏出喷漆,在墙上留下一道道恣意的斑斓。
轻快明亮的音乐中,镜头跟着滑板摇曳进退,那么流畅、干净。
就像一篇清凉又温暖的散文诗。
它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惊心动魄的大场面。
只是干干净净的画面和对白,恰到好处的光影和配乐。
阳光,沙滩,滑板,冲浪,空荡荡的街道,呜啦作响的无线对讲机,墙上随意挥洒的涂鸦,情人间一个含笑的眼神。
那么多温温暖暖的细节,化作一片柔情沉到心底,绽出无声的笑容浮上眉间。
(为了避免严重剧透,在此省略所有有关剧情的叙述,愿意看完整版的请点这里http://eiffel07.spaces.live.com/blog/cns!9C18BFB61FA79417!2334.entry )就像一场1小时29分的梦。
融进所有甜蜜与苦涩,最后一个完满收场——就像有着最好结局的梦想,阳光被云层遮蔽、被风雨驱逐,犹豫再三、执念再三、坚持再三,终还是遇见拨云见日的喜悦。
不需要光芒四射的威力,只消洒下一片柔情蜜意的满足。
于是想,其实最纯美的爱情也就是那么简简单单。
不需要轰轰烈烈的过程,不需要指天誓日的盟约,没有伤害与负疚的必然,更不用欠来欠去的折腾。
只是一次正好的遇见。
“你若是谁,必会遇见谁。
”求不来,也躲不掉。
若有着Zach的善良,必会遇见Shaun的温暖。
这是一个最简单最平凡的故事,就像所有的爱情那样。
每一个人都是孤单的,没有谁不需要被理解、被爱。
不管你是王子还是平民,不管你已经事业小有成就或者依然只是一个在街头涂鸦的艺术爱好者。
不管你的精神力量再强大、内心世界再丰富,心灵深处也是渴望着被认可、被理解、被欣赏、被包容。
都是期待着一次遇见。
感动于他们之间这样的默契。
Zach看着自己投入了无数心血的墙画依然避免不了被抹掉的结果,那一天阳光依然灿烂,却似乎没有了往常的温度。
对于梦想的选择和对于生活的挣扎,每个人都会遇到;对于孤单的排斥和对于默契的渴望,每个人都有体会。
也根本无关是同性还是异性。
正如此剧导演Jonah Markowitz说,''Shelter is a story about people – not gay people - just people. It's not a gay story, but a story about an ideal relationship born from a less than ideal situation.''看到这段话我才明白为什么我看完之后会想到春光乍泄。
尽管是完全不一样的风格、完全不一样的基调。
原来,它们都只是在讲述一个生活中人人会遇到的故事,表达一种人人都会有的心情。
幸福有多远,一分遇见,九分坚持。
但若没有那一次遇见,也不会有后面的所有坚持。
爱情如此,梦想也是一样。
所以电影最后一个完满的结局,让人相信,不管怎样,有可以等待的美好和遇见,总比浑浑噩噩虚度终日更值得坚持和期待。
最后一定要说的是,《Shelter》这个名字有多温暖它的中文译名就有多欠抽。
明明是一部散文诗一般清新流畅暖到心底的、有着奇迹般治愈效果的温情片啊。
“看一遍,想一遍,偷偷笑一遍,心里暖一遍。
”快乐时、忧伤时、幸福时、孤单时,都可以拿出来,再温暖一遍。
每次看完一些东西或者听过一些东西总想留下零零碎碎的话语,这次及时一点,免得拖延之后就是无限期的未完待续。
朋友推荐了这部片子的原声,不过他也是要我先看片子再听,哈哈,我先听了原声之后,恩,并无发现感觉好的地方。
这也充分证明了还真要先看电影再来听原声。
这部片子的画面,全然不按大片大制作那样营造十足的美感和细腻的画面。
从那副喷漆的都市夜景转换镜头到扎克居住的地方,附近只是一些简陋的民居,却看出是不平凡的地方,在嘈杂的地方能诞生的除了犯罪还有艺术。
再普通不过的美国底层人民的家居生活,被男人抛弃的姐姐、酗酒的老爸、可爱不懂事好奇心十足的小孩儿cody。
故事情节也只从重要男人出现后才转变才进入正题吧。
好吧,请原谅我,每次看这样的片子,唯一期待的就是那两个男人早点做该做的事。
最后他们当然还是做了。
哈哈哈!
胜利!
人总是因为相互交心才走进彼此。
肖恩在感情和工作都遇到瓶颈的时候回到老家消磨时光,遇上了自己多年前的“学生”(被老师掰弯的学生)“毕业后就一直没见到”多年前就拥有的熟悉可以一下子让彼此都变得轻松,而两个人经常在一起也变得理所当然。
老旧的对讲机,因为电力不足噪音干扰,年幼时候拍下的耍滑板和打闹的画面,在轻摇的音乐里,勾起所有关于童年关于年轻(肖恩已经老了的说)的画面。
扎克的懵懂,在和肖恩亲密地喝酒在床上打滚,难免引得肖恩不能自已。
周遭的人们开玩笑、警告、嘲弄,越发让扎克对这样的感觉捉摸不透“我就是一个fucking情绪化的同志”。
而肖恩只能通过语言的暗示或者试探,让扎克知道自己是一个“怪人”。
和女友纠缠不清处于冷处理时期的感情,回到家中面对姐姐再三把小侄子推给自己看管,甚至包括自己在创作作品方面的发挥处于烦躁枯竭的时候,总总一切只让扎克苦苦挣扎和自己的意识做强烈的对抗。
最后当然是自己心中真实的自己真实的情绪战胜一切,接下来敲开幸福的门@#¥@#%#……¥%再接下来,短暂的幸福生活,再再接下来,需要做成决定做成选择。
这当然是比较明显的套路,挣扎,醒悟,认可,幸福,苦恼,反省,最后决定。
即便在相当开放的欧美国家里头,对于身边的同志,还是会“另眼相待”的,只是这种区别对待不含鄙夷或者敌意。
当抵抗了所有的闲言碎语,抵抗住了自己心里感觉无法面对家人朋友时的矛盾心里,无法忘记曾经有过的幸福时光,学会被赞美,完成自己心仪的作品,与爱人的幸福缠绵。
这部简短的片子里主要以扎克的挣扎为主线,而少数表现肖恩的困惑和纠结,毕竟肖恩是老手啊。
也只有这样,把最青涩最困惑的时期的转变过程表现出来才有看点。
最后只能说是两个人的爱真正战胜了一切。
当看到他们俩从车里走下来,扎克主动牵起了肖恩的手,兄弟理解,前女友理解,姐姐也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接受,当然,小cody是最得志的最开心的人了,在他眼里肖恩是一个多么酷的人!
生活里面,能充当正面父亲角色的,当然不是allen那样连孩子都不喜欢的男人,也不仅是为了孩子能选择放弃自己向往的加州艺术学院,真正懂得关爱另一个人照顾另一个人的生活的人,那就该是好同志了!
责任!
在公众场合还是要“收敛”一点就是了。
既是兄长又是父亲,能给最亲密的爱也可以有最严肃的教诲。
所以才会有最后3人一狗最和谐最美好的画面。
滑板、涂鸦、男生••••••夏天异国小镇那一路的风景,陪伴着比《you are beautiful》还动人的吉他的弹唱(这首插曲求名字),冲撞着阳光般男孩的春心。
超唯美又阳光十足的画面,一开始就浪漫得无药可救!
一个为了家人放弃理想的艺术生男孩,踌躇着自己未来的人生。
就在这个美妙的夏天,一段新的爱情光临了他。
当然,纠结的感情斗争就此开始:旧女朋友、新男朋友、自私的姐姐、可爱的侄子••••••最后,在他的不断努力下,学业、爱情双丰收。
虽然有个自私的姐姐阻扰他的爱情发展,但很赞的是,在结尾时,男孩勇敢投奔新感情的时候,编剧又安排姐姐远走他乡,留下可爱的小儿子陪伴舅舅。
还有什么比这更完美的结局?
在这个世界上,包容可以让一切爱都爱得有理由。
结局表达了导演对所有美好爱情的祝愿,就算同志的感情也能开花结果:一对完美让人羡慕的恋人,美丽的海边别墅,加上一个可爱的小孩子。
不管你交的是男朋友还是女朋友,带着美好的心安静地去看这部电影吧。
我们都是这个世界上值得珍惜的好男孩好女孩,高呼爱情的美丽吧!
高呼夏天的快乐吧!
我亲爱的朋友们,2010的夏天已经不多了!
小感动
男主角人好好啊!对待亲人不离不弃。美好的结局最喜欢看啦~
没有力度
啊?这个结尾???
不同国家,不同年龄,不同性向,无感。
不怎么好看
最后一段 音乐不错。。。
剧本扎实 加上导演的情感灌注 成就了一部好电影 btw男主长了双周渝民的眼睛
不就是又一部暮光之城嘛?拍成GAY电影就能成经典了?
-
最近看得片子都好gay
快乐比别人多,眼泪也留的比别人多。风景真好,我也想玩儿那帆。
嗷呦!
没啥感觉
处理感情过于情绪化
Two Daddys One kid
男主挺美的,剧情一般,还算挺清新的。
没有宣传的那么出色,不过的确很有意思。
很清新的一部片,男主非常可爱,原声很棒
能面对自己是种无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