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熟》这部电影可以说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少男少女对于爱情价值的一个缩影。
现在再看20年前的这部电影,男主角已经变得不知所踪,女主人也从清纯少女,变成了一个成熟有韵味的女人。
但电影带来的震撼和怀念却增加了。
就像那句“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否?
旧江山浑是新愁。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 虽然,还未经历过生离死别,但也明白,过去的已经过去了,再也回不去了。
一、新颖 在那个手机还不普及,电影、电视、电台、电脑就是知识的来源。
那个年代的电影、电视剧,无一例外都与情情爱爱有关,少男少女情窦初开,加上外界的推广,谁也躲不过这样一场轰轰烈烈的早恋。
电影中,家富和若男就是这样的一对情侣,就像那个年代独有的事物一样,电影中的男主角要不就是富二代;要不就是社团“话事人”,女主角身边的男一号和男二号都是有钱的帅哥,贫穷小子爱上富家千金的故事,可以说是既新颖,又特别的情节。
二、诱惑 初恋的魅力或许就在这里,拿着父母的钱,干着父母年轻时候都不敢干的事情。
年轻时候的情侣,电影中的情侣,都是和自己的另一半成为终身伴侣,总以为愿得一人心,牵手到白头。
但现实中,有几多对初恋情人是白头偕老的呢?
三、责任 《早熟》中,当得知若男有喜的事情后,家富一开始也是想放弃,但到最后,他还是承担起一个丈夫的责任,他主动去干活,而他的父母也为了儿子的错误行为而负责,就像那句老话“老豆养儿子,负责养到底。
” 若男的父母也因这件,做出了很大的改变,原来,是自己的疏忽,是自己的自以为是,改变了女儿。
原来,还是会有年轻人会负责任的。
《早熟》拍出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少年时代对爱情的美好的幻想。
也许,对于这代人来说,青春时期的爱情,就是理想中爱情的模样吧!
昨晚闲着无聊看到SITV放了这个电影,就看了。
似乎是部为房祖名度身定做的电影,但在几位老前辈面前,他的演技还是显的相当稚嫩。
或许是因为这样的初衷,在情节方面,很多处都显的有些过于操作的痕迹。
关于主题,其实还是非常现实的,而且最终结果也是非常有意义。
婚姻是爱情、生活、责任缺一不可的,特别是责任。
有了责任感或许能度过任何困难,没了责任感一切都只是为了一时的痛快。
尔东升是出于什么选择房祖名演底层人家儿子家富这个角色?
他自己的生活应该更像若男才是。
不过年轻人,无论生活在什么环境,就视作可以很快地理解到另一种生活吧,暂且这么想了。
总体来说是一部很教条的影片,加一些喜剧的料子。
演技更只有黄秋生我是比较看得过去的,其他不是太做作夸张就是索然无味,不过也许导演追求的就是这个效果?
我也只能善良地这么想。
其实当初,我是一直以为早熟是与兰色大门之类相当的影片,所以怀着很大的兴趣的,开头也似乎有那么点意思。
但是基本上看到后来就发展成公益广告了。
只是看在影片宣扬健康生活态度和社会态度的面子上,我不要那么刻薄。
情节发展的太快,我们还来不及反应,两个年轻人就面临着孩子的问题.情节结构把这个环境富裕的女孩塑造成一个十分理想化的形象,尤其是对男孩子来说我猜更是理想.性格爽朗而单纯善良,顽强的责任心.她的反叛不过是她真正感情的流露和另一种同父母沟通的方式,跟着男孩私奔后过着与从前天差地别的生活时也从没有过一句怨言,懂事而执着地坚守感情。
其实,感情的真与假又能拿什么衡量呢?
尤其是对于两人之外的人来说.电影自然来得远比现实美好得多。
那么当现实中的确实存在着欺骗与不可逾越的压力时,你究竟该怎样要求像黄秋生扮演的爸爸在女儿这样一份突然的爱情面前的态度?唯一可以说得通的途径也许就是家长该付出更多的心与孩子沟通,说到底也就是一个责任的问题.可是有时,责任并不是如此明朗,人也并不是完美的动物.什么是早熟呢?早熟是合理的,并不是某个大人或是孩子的错误.
前两天看快乐大本营的时候,海涛说对尔冬升导演最深刻的是这部《早熟》,我也是。
因为很喜欢房祖名 所以偷偷看了,在大学的时候吧,没想到时隔几年在看这部片子,却把原先的印象给抹去。
原来电影里的他,是这么的担当,这么的勇敢。
不像现在的80后,这么的世俗。
已模糊了心中衡量的杠杆的80后,左右摇摆着。
不再为了真爱而结合。
兴许这也是这个年代的悲哀吧《早熟》说的是初恋吧,说的是责任,说的是天真,说的是父母的爱,说的是纯真。
总之,再被现实摧残的一无是处的时候,会再次回顾下,兴许可以重拾原先的单纯想法和幻想。
以下是2005年6月5日我高考前夕看《早熟》写下的文字。
【因为爱】决定打开电脑写点东西,是因为觉得如果不把感情宣泄出来,我是不可能集中精神去看那些枯燥的历史的。
昨晚看了在家里的投影上看了电影《早熟》,感动得乱七八糟的。
昨晚整个晚上,我都深深地感觉到被一股暖流笼罩着。
我很少有这样的感觉,特别是对于港产片。
我很难在这么复杂的感情里找一个起点来述说。
因为昨天我的思想世界凿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若男和家富的爱情很简单。
他们相互依偎相互扶持的画面让我第一次感到泪腺饱满。
我想到了她。
我们曾经也那样抱在一起。
那种感觉我很难忘怀。
男主人公的角色正是和我相同的年龄。
虽然我没有他的那份憨厚,没有他的那份单纯。
但我想,我们都初次体会到爱的感觉,暖暖的,缠缠的。
他们接吻,那么轻柔,那么美妙,带我回味着那时候舌尖的感动......我一直在憧憬着高考过后我和她可以开开心心的在一起。
我会对她很好很好,享受着欣赏她幸福的表情。
虽然我不止一次对她的忽冷忽热感到无法理解,但是我还是很爱她,享受她身上的味道,享受她身上散发出来的气质。
我也难以自拔地对自己说,我要把我的整颗心都给她。
昨天我没有复习。
我上午央求爸爸开车送我去天河,说要去看书散散心。
其实我是去买材料。
我打算给她做一件礼物。
下午我把一条牛仔裤剪得粉碎,性能超群的万能胶不只一次地粘住了我的手。
最后终于大功告成。
我挺为我的创意而感到骄傲的,因为出来的效果实在是很帅气。
我抱着成品沾沾自喜,想象着她看到以后惊奇和感动的模样。
我想,我对她好。
给她这么多,她一定会感到幸福的。
我们很久没有联络,高考成为了不联络的最充分的理由。
她的生活很精彩,很可能忘了我。
而我除了对这课本就只想到她。
这虽然是种不公平,但我也无能为力。
若男怀孕了。
两个年轻人无奈之下只好被这父母偷偷地生活在一个远离城市的小村子里。
家富为了赚钱,出去打散工。
虽然他并不是温室里的孩子,但也没有受过工地里工人们受的苦。
搬砖头、扛水泥,一天下来他整个人都软了。
晚上狼吞虎咽地吃着若男做的也许根本不好吃的面。
若男摸着家富颤抖的手,万分心痛,而我的泪腺再一次充满......也许是家富掩饰说“当是跳霹雳舞,过两天就习惯了”的话,也许是若男心酸的表情,也许是两个孩子过早地受到现实生活的残酷折磨,我突然觉得家富真的很伟大。
他是真正爱着若男,他是真正的负责任的男人。
那时候两人之间的幸福从屏幕里溢了出来,弥漫着整个客厅,一次又一次地融化着我的心。
真正爱一个人不必给予太多。
我一味幼稚地认为,只要我给她得更多,她一定会开心,一定为更加爱我。
她总对我说,要我不要买那么多东西给她。
我猛然觉得为她做的这份礼物,还有过往给她的一切一切,和家富那双颤抖的双手相比,显得那么的渺小。
也许爱不是在于送给她多少礼物。
想想看到也是,她没给我过什么,仅仅是抱一抱我,我就已经心满意足,已经觉得无比幸福。
当然,我不可能真的去为她运水泥,因为没有这个必要。
我也许应该想办法换一种方式去对她好,或者只需要简简单单地去爱她。
我想影片想要表现的不仅仅是两个年轻人的相濡以沫,还有作为父母的一片真情。
家富的父母终于找到了两个孩子藏身的村子。
他们发现了家富和若男在田里挖不知道埋了多久的白薯。
两个孩子见了家长,没命似地跑。
若男的肚子已经很大了,跑得踉跄;父亲母亲年龄也大了,追得狼狈。
这么一场并不好看的追逐戏,让人实在不是滋味。
大家都跑得没力气了。
父亲落泪了,对着儿子大声哭骂,其实他是在骂自己,骂自己没本事,让孩子他妈跟着苦了一辈子,生了个那么不肖的儿子又让若男跟着受苦。
后来,母亲抱着少不经世的若男,家富和父亲也在彼此的肩上落泪。
我分明感到泪腺承受不了更多。
但我还是没有流出来。
性格问题,但不代表我感受不到。
母亲这时候端来一碗黑乎乎的汤,很长的名字,我叫不上来,只记得她说是冲刺阶段补这个补那个的。
我什么也没多说,亲了妈妈的脸颊一下。
片中两个年轻人的父母都只是寻常人,因此我看来很亲切。
我理解若男的父亲的暴燥。
其实他也是对女儿给予了过分的爱。
影片中父母对孩子们的爱总是最直接的。
这让我想到我的父母。
谈起他们我有数不清的内疚。
我虽然善于言辞,但是我不懂得表达对父母的爱。
我知道他们很爱我。
特别是高三这一年,从去武汉考试开始,他们就忙前忙后。
也许有更多的他们做了我还不知道。
他们为我做了那么多,我连一句谢谢也没有。
我无法开口,也知道千万句谢谢也根本无法与他们无尽的爱相抵。
父亲也对我发过火,母亲也为我落过泪。
影片里家庭的一幕幕都能是我的家庭的影子。
虽然我没有犯下什么弥天之过,然而面对正走向社会的我,他们会怎样?
我想,我也许只能在高考完以后,无论成绩如何,我才能有勇气表达我的所思所想。
这是部好片子。
不管是新人还是老演员,给我清新亮丽的感觉。
特别是那股至今还在心里的温暖和感动,是最值得回味的。
我问母亲觉得怎样,她说一般般。
我想,这也许是因为我接触这类真情细腻的电影比较少吧,又也许我是我有着和主人公几乎一样的感觉吧......最后,为两个新人的突出表现喝彩!
为四位举足轻重的老演员喝彩!
为尔东升喝彩!
为《早熟》喝彩!
为爱喝彩!
3rd June 2005 回北京的飞机上,狭小的机舱屏幕放了这个电影。
我没有领耳机,干看。
还是那个画面,那个揪心的追逐戏,确确实实地哭了。
后来法庭上的说教式的情节,再哭一次。
一滴泪,代表千言万语吧。
说实话有些小失望,现在渐渐觉得一部电影的长度有时候很难肩负一个完整的故事这当然是错误的想法,能让我产生这种错误想法,大概就是这部电影失败的原因吧。
虎头蛇尾?
也不够贴切。
就是有点欠火候的不满足。
题材很深刻,青少年问题,高中生家富和若男,家境悬殊但是相恋了,很棘手的是若男怀孕了,接下来故事渐渐进入高潮,也是我极喜欢的部分。
之所以喜欢这部分是因为它的描写很真实,或者更残酷地说“很现实”,比如:1.之前当他们发生关系后的第二天,若男问家富“你爱我吗?
”家富迟疑了一下,这个那个,,然后说“但是,我是真的喜欢你”(男孩子一般很怕说“爱”,他知道这个字的重量。
这时的家富很真诚坦率,他不轻易回答“爱”是因为他对自己和若男都有责任感)2.得知若男有了自己的孩子,家富的第一动作是找来最要好的哥们儿出主意想办法而没有最先求助于家长。
(这是很正常的做法)3.在医院准备堕胎时,若男因为害怕逃了出来,家富抱着哭着的若男说“我们走,再想办法吧。
”4.他们私奔后,住在朋友介绍的破旧平房中,几个人快乐的吃烧烤,没有考虑到接下来的日子会是何等的艰辛。
5.家富为了两人的生计和即将诞生的孩子跑到建筑工地干苦劳,一天下来腰酸背痛,回到家拿筷子的手一直在抖;可是第二天他就睡过头错过了建筑工地的班车。
6.在工地老板的介绍下,家富取得一份新工作:骑自行车送煤气罐,几天下来赚了一些钱,立刻带着若男请朋友吃饭。
7.若男挺着大肚子洗衣服做饭,甚至自己爬上高梯给漏雨的房子屋顶盖油布。
8.工作很累,身心俱疲,家富若男二人的话题越来越少,几乎到了没话可说的地步,若男说“我们是不是就要分手了?
”9.家富骑车送煤气罐时和人家飚车,最终因车闸失灵撞到树上,煤气罐滚下山自行车被撞坏,被老板威胁并解雇了以后赌气把老板的自行车揣倒。
(看到这我笑了,果然还是孩子啊)本来很期待黄秋生的演技可是似乎发挥的空间不大,相反后来对薛凯琪(若男)的演技有小惊喜,尤其是她挺着大肚子和家富赌气搓衣服时的样子,很可爱很到位。
最难过的是看他们没有钱买食物一起在地里挖红薯的情景。
最感动的是家富被第二次解雇后想擦车赚钱却被小太保打,然后跑到市场上去偷了一盒类似藕粉的东西,回家后拿给若男说“这是我今天赚钱给你买的补品,你不能总吃那些没营养的,对孩子不好。
”amanda说这是她不想再看第二遍的片子,因为太惨了。
若男对家富说“我们不是说过一定能扛过去,不能认输么?
”
反映社会问题:青少年早恋及早孕,与其说讲一个故事,不如说是个问题剧。
我越看越怀疑尔东升的这部作品有现实案例的依据这样的电影我个人看的不多,觉得新鲜而有内容。
尽管男女主角的表演明显稚嫩,但扮演父母的曾志伟、毛舜筠、黄秋生等都饱满生动,很合真实的情况桥段不多,没有追求什么常见的喜剧或戏剧效果,开头男女主角的相遇相识也很容易从讲故事不够充分流畅方面给人批评的机会,看的过程中甚至替尔东升导演担心会否对情节失控;结果还好,开放的结尾,正是平凡生活的真相如果你只想休闲娱乐,甚至冲着情色的包装而来,抱歉可能会失望了。
它让人有所思考,尽管不是很深刻,也没有给出最好的答案,但很明白的揭示了早恋的社会问题,并给了房祖名锻炼演技和了解一些生活艰辛的机会,不是《双雄》《三岔口》那样的样板戏
很早就知道有这么一部电影,在小猪的强烈推荐下,终于在这个午夜看完了这个故事。
其实每个不论怎样的故事都可以发挥很多的东西,大则宇宙,小则人生。
而关于这个故事,也可以有很多的感慨,关于爱情,关于责任,关于家庭,还可以关于很多。
一点点来说吧。
我把题目叫做“男孩和女孩”,因为觉得这不是一个关于一个成人的故事,尽管里边到处是成人世界的投影,但是我还是觉得更多的只是男孩和女孩之间的简单的单纯的爱以及冲动和难以抗击而带来的果子——不全是苦果。
“我们在自己年轻的时候,其实和现在的年轻人没什么区别,都是充满激情,追求浪漫,不顾现实。
所以或多或少的都犯过错,所以当我们为人父母,当然不希望自己的儿女重蹈覆辙,于是我们就想尽办法为他们安排一切,心想这要他们按照我们的安排去做以后就一定能获得幸福。
”这是电影中女孩的父亲为男孩辩护说的话,就像学历史的总喜欢说的话,以史为鉴,认为人们可以通过对历史的学习来趋利避害而躲过一些曾经的灾难,但无奈的是,历史告诉我们,尽管人们不断地的学习历史甚至在汲取所谓的历史经验,但是无疑相同的灾难在历史上一次次的重现,让人们不断地唏嘘感慨。
小则人生,每个父母都有自己的弯路,并一定都想着让自己的孩子不要重复自己的路,但是,最后的结果往往是,他们总要无能为力地看着孩子走上自己的路,其实他们曾经和自己的孩子一样不顾他们的父母的规劝。
整个人类好像就是这样不断的循环,循环着一幕幕悲喜剧,这或许也是为什么人们喜欢去看文学作品,因为文学里边的人生或多或少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人们的经历竟是那么的相似。
没有人愿意按着别人为自己设计好的路走,只要一个人有着独立的思想,就一定会有关于自己的路的规划,而这规划一定是和父母设计给自己不完全相同甚至是完全不同的。
自己的路,在没有真正的走之前,一定以为是最美好的。
这就是理想。
当一个人逐渐产生了自己的思想和观念时,就一定会产生出关于自己周围世界的构想,最早是关于自己然后会关于自己和别人甚至最后是关于自己和世界,而这些理想无一例外不是美好的。
但是随着不断地成长,就不得不给自己的理想加上更多的负担,会发现理想和现实的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于是理想越来越薄,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或许是对其最好的写照。
爱情也是这样,永远都只是一个理想。
真正的爱情,一定只是两个人之间的难以名状的感觉,和别的没有任何关系。
不关乎地位,不牵涉金钱,不在乎世俗,只是两个人之间的情感的联系而已。
有人高呼在现在这样的社会中,爱情已经没有安身之地了,在物质以及被物质异化的社会和人面前,爱情已经只是一个传说了,甚至或遭到不屑一顾。
没有•••还谈什么爱情,似乎已经是一个惯用句式了,看来爱情是否存在真的成为了一个问题。
还是存在吧,否则怎么让人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呢,最幸福的生活就是知识和爱结合的生活,没了爱,没了爱情,这个世界真的会变成地狱。
男孩和女孩之间,应该就是单纯的爱,两个人相互喜欢,而后在一起,而后做了一件正常但无法容于正常社会的事情,然后就由爱情进入了准婚姻状态。
在准婚姻状态了,生计的辛苦代替了甜蜜的浪漫,相互的甜言蜜语变成了相互埋怨,一切只因为理想的爱情变成了现实的婚姻。
没有了一个可以支持起罗曼蒂克的基础,一切都只能让位与柴米油盐。
这里似乎看到更多的是现实的残酷,但是同时更是看到理想的可贵。
人无思想,无异于随风漂移的芦苇,人无理想,亦然。
结局看起来不错,有了一定的物质作为其基础,似乎爱情又出现在他们之间,我不敢肯定她有没有消失过,但如果没有父母的出面,那就一定会消失。
所以,尽管是一件看起来很是奢侈的事情,只要有一定的平台,还是有爱情的容身之所的,这个平台不一定要很大但一定是不可缺少的。
关于责任。
就像法官所说,男孩是需要去学着如何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的。
做了错事没什么可怕,最可怕的是不敢去承担起自己做错事的后果而去逃避自己的责任。
责任真是一个分量很重的词,一旦有了责任,就必须去尽力践行,不论要经历多少难以忍受的事情都不能有丝毫的懈怠,不可想象一个失去责任心的人能做出什么事情。
就像里边的男孩,为了自己的老婆孩子,哪怕是伤筋动骨,哪怕是低三下四,都得去做,都必须去做。
或者也可以说这是爱已经蕴含在了责任的背后。
关于家庭。
家庭可以像女孩那样,豪宅跑车,但是却没有一起抢厕所和电视的快乐;也可以像男孩那样,斯是陋室,但唯其情馨。
超过了一定的限度以外,幸福的家庭就和物质生活没有正比例关系了,而需要情感来填充。
暂时到此,杂乱无章。
于夜。
本是为完成任务,结果确实看得欲罢不能,已经好久没有看到这样舒服、流畅地讲述一个故事,而且是一个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
男女主人公年少无知,在激情和冲动面前,不仅有了关系,而且怀孕后居然打算生下孩子,并与家里闹翻,两人结伴离家出走,来到一个废村自力更生,尝尽了酸甜苦辣,最终得到双方父母的谅解,生下孩子,不过男主人公也被教养三个月。
当男主人公结束教养出来后,女主人公抱着婴儿走向他,而他笨拙地抱起婴儿时,我想任何观者看到的都不是完美的结局,而是无法预知的前途。
片中两位新人房祖名和薛凯琪表演非常出色,清新,自然,尤其是薛凯琪,从一开始的并不起眼到后来越看越可爱,比较可信地展示了一个女孩变母亲的前后,房祖名也让我对他一改初观。
当然,就不用提黄秋生和曾志伟两大影帝的表演了。
要说美中不足,就是最后法院审判男主人公时,审判成了儿戏,法官最后发言成了说教,似乎成了以前我们写作文中最后的总结。
刚刚看完了【早熟】,不好意思貌似是05年的作品,可是我到现在才来看,又是一部尔冬升的作品,看过他的旺角黑夜、门徒、千杯不醉、忘不了,其实对于他的爱情片,我还是很喜欢的,喜欢他影片里的张柏芝,被他拍的很好看。
言归正状,还是来说说这部电影。
很久没有看完电影后写影评了,这次却让我有了些的冲动,或许是对这个题材,这个故事的感慨吧青涩时期的爱情总是很单纯的,很不顾一切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我们逐渐在变的越来越成熟,我们就会少了年轻时的那股冲动,我们会考虑很多,会去想事情的结果,会左思右盼。
诚然,思考的多,做事情会更全面,结果可能会是你想象中所要的那种好。
可是当爱情来的时候,这个还会适合吗?
很多人都会有种感觉,平时都很理智,可是一旦触及爱情,就会变成笨蛋。
很会做一些以后觉得幼稚的事情,特别是年少的时候。
因为年轻,所以不怕后果,即使这个后果要用一生去承担。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如果父母,家人把路铺好,你永远不会了解那种自己开辟一切的快感,喜悦感。
家富和若兰,他们都很年轻,有了宝宝,可是当他们从象牙塔走上社会,脱离了父母的时候,一开始是开心的,因为爱情,自由。
可是当他们发现生活开始变得拮据,开始负担很重,开始激情退却的时候,他们开始害怕了,怕他们一直坚守的爱情会消失,怕爱情没了以后,会是怎样的一个结局。
当然,最后还是个很好的结局,他们的爱情还在、心还在一起。
若兰应该庆幸家富一直都是个有责任的男人,或许是从小家庭就不富裕,他并没有娇生惯养的恶习,而是拼尽一切力气去努力,去赚钱,或许有抱怨,但是最后还是坚持下来。
生活中并不是每个男人都像他那么有责任心的。
所以女孩子们,还是睁开你们的双眼,去看清楚吧。
喜欢这部影片或许是喜欢他们的勇气,为爱承担的勇气。
换作是我,未必有为爱而抛弃一切的勇气。
年轻,就是要敢去闯,即使错了,又怎样,我有一辈子时间去承担。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生活,无法复制。
ps:里面几个老演员演技都还不错、房祖名蛮帅、羡慕foina的身材、
早熟是美好的,晚熟也是。成熟是美好的,幼稚也是。成功是美好的,失败也是。
黄秋生呀黄秋生~好帅(¯﹃¯)值得一看 好辛酸TAT
我还记得名字,叫家富的家里没钱,叫若男的明明是个女生。真是讽刺
做作、无聊~~
总觉得不是现在会发生的事情...另:黄秋生是用此片来捞钱的么..- -
还是很多思考的。虽然幼稚了点。怀了孕,尤其是未婚先孕,把孩子打掉应该是普遍的选择吧。性不可怕,可是一旦有了受精卵就变成了洪水猛兽,这样的观念是不是应该改一改呢。独自闯荡真的是很艰难的事情,可是男孩子尽了全力,不只是年少轻狂,还有这强大的责任心。
很好的青春期性教育电影……
因为本身对尔冬升的期待值很高,所以要对他要求高点。叙事手法像流水线上的电视剧,还是没走心啊。小房子挺可爱的。
when u have nothing at all
看了两回,都只看一半就全然看不下去了,我觉得房祖名演戏根本没神,当初在电影花木兰首映典礼上看到他,说话也贱贱的,唱歌唱得我要睡着。
爱情来的太快,现实被刻画的太过轻微。两个年轻人之间的稳重反而显得过于刻意。十八岁的时候两个人太过年轻,怀孕后所面对的一切却没有磨去爱情。反而让我觉得,令人深思之处反而被遮遮掩掩。何不让一切惨淡点,这样才能把现实看得再真实一点。
结局很烂!为什么不狠一点呢,不要甜蜜结局。宁愿青春残酷物语。
很早看的,剧情已经记不清了。
一个现实故事的真实呈现加上善意的结局。每个层面和年龄的人都有很多特定需要关注的题材
早熟 其实这算是现实主义中的浪漫主义了 不过只有这样拍才会让人觉得现实也并非那么残酷 真爱还是很重要的
应该远离的烂片之一。。
演技上双方父母狠碾子女。俗套的一团和气,台词写得好,符合角色的身份,句句到肉,吵架也不会滥抻,只是大爆发吵到耳痛。富家女仔“若男”,平民男仔“家富”。有钱人的朋友“假惺惺”,亲子关系不和谐,没机会吃平民美食,穷人就得道多助,不知道是尔导的阶级道德观还是讨好大众。男孩子有讲义气的朋友,可以卖苦力,女生早孕如果家里没钱就是受制于人的人生,电影展现了试图承担。父母要顾及子女的感受,子女也应以认识自己的感受为己任,才好争取独立。姜大卫那番说话倒是中肯,感情真假和年龄无关,其实长短也不一定有关。即使这对小男女认识自己后分手,只要有善待之意,承担对子女的责任,也未必不是人间喜剧。15年前有个同学要给报纸写影评,让我帮忙下载这片。后来发现对方不看片也能写出影评来,令我大开眼界
fiona finona fiona is mature!?wahahaha!that's funny!
崩溃了,他为什么要碰青春题材
尔冬升有时候匠气太强,虽然在细节上可以做得不错,但是情感核心每次都显得很浅薄,结局都商业到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