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9、10、11三集《三八线》三三制进攻队型,掩护射击+单兵手榴弹爆破,班排包抄……当年拿手的战术终于重现了……简直六得没话说了!
更重要的是,美国人又开始说英语了,机枪也开始形成交叉火力了…几个细节:手榴弹拉弦后,停两三秒才丢向敌火力点,落地就炸;栓动步枪射速低,就轮流射击,保持火力持续性;冲锋被敌机枪火力压制后,就地隐蔽精确射击,诱敌连续开火,等敌人换枪管时再冲锋!
还有战前动员、战后战术讲解、新兵克服恐惧、战斗小组老带新……这些细节真的是太棒太棒了!
这特么的才是当年的虎狼之师,这特么的才是当年的中国人民志愿军!
——————by 被遗忘的老班长http://www.haohanfw.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6466
非常崇拜当时奔赴朝鲜的志愿军先辈们,看了很多讲述抗美援朝的纪录片,说实话刚开始很期待这部剧,但看第一集都是快进着看完的,完全乡村爱情即视感,剧情拖沓,对白像乡村喜剧但又get不到笑点。
这种正剧在前几集没有一点严肃的感觉,对我而言很难接受,也许是纪录片看多了吧。
真的很希望多一点描写这段历史剧,但这部确实欣赏不了。
这部剧选了一个很好的题材,内容也有很多感人至深的桥段,这绝对不是一部雷剧,可惜美中不足,这部剧也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在我心目中最多是良,不能算优秀首先剧情过于拖沓,故事线过多使得主题不突出,前面几集本来叙事节奏还不错,后面越来越拖沓,战场上的爱情不是不能表达,可爱情篇幅太大,难免喧宾夺主。
第二有些台词没注意口语化,让人看得很尴尬。
比如剧中张金旺在最后几集的一些台词就像念课文,这不是演员的问题,是台词太书面的问题。
第三叙事技巧和镜头语言还有待提高,慢镜头用得过多过滥,有些战斗细节有硬伤,比如最后一场阻击战,美军步坦协同进攻已经到了志愿军阵地前大约50米以内的位置了,可美军还是一步一步走着向前进攻,明明一个冲刺就冲到眼前了,可人家还是一步一步慢慢的走。
如果说表现美军怕死不敢冲,他们也该躲在坦克后面,可是这些美军就大大方方的慢慢溜达当活靶子。
第四对于战争的残酷过于轻描淡写,战士被步枪子弹击中,他还能不丧失战斗力,实际中这种情况是非常少见的,老班长肩胛骨被狙击步枪击穿,手臂还能抬起来,这在实际中也是基本不可能的,就是看多了这种浪漫有余残酷不足的战争剧,网络上总有一些声音叫嚣战争,真要打起来这些人跑的比谁都快。
第五剧情收尾不够有力,尤其是李长顺,死的不明不白,他已经不是新兵,是一个有丰富经验的老兵了,在敌人炮击时不是就地卧倒,而是在炮火中奔跑,这实在让人匪夷所思,如果说他要救那个小战士,完全可以喊一声卧倒,没有必要跑过去,那个小战士也不是刚上战场的新兵了,不可能连卧倒都不会吧?
现在网络上有一种声音,说抗美援朝是战略误判,没必要打,打的没意义,我想说的是,这种想法是对历史不负责任的。
从大处说,当时欧洲刚刚结束二战亟待重建,美国利益重心也在欧洲,作为苏联,希望转移美国的注意力,缓解自己在欧洲方向的压力,让朝鲜发动战争,后来美军大举登陆,战线都快打到鸭绿江了,在当时的形势下中国必须要参战,如果不参战,中国就成了东西方争霸的最前线,失去了朝鲜这个战略屏障,这对创造和平安定的经济建设环境是十分不利的,中国建设起步很多都有赖于苏联的援助,也不能不考虑苏联的意见。
从小处说,每一个志愿军战士的心中,他们都是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千千万万人的幸福平安而战,说这场战争没意义也对不起牺牲在异国他乡的英烈忠魂。
所以,我想请求我们的编剧导演们,在这类题材作品的制作过程中能不能认真再认真,你可以做不到出乎意料,至少也要做到合情合理吧,如果你们不能做到精益求精,那又对得起志愿军的烈士们吗?
既然赞赏的声音很多也不缺我这一个,那就来说说自己感觉的一些不足吧。
导演应该是计划了李长顺的主线张金旺的副线以及常芳的爱情戏,以小人物的视角反映整个朝鲜战争也算是一个不错的想法,可惜的是以小见大,小是小了,见大却不见得,宏观的战役描写不够,主人公的过多戏份有拖累剧情的嫌疑。
歌词战役的描写当然是有原型的,可是为啥非得用化名呢?
战争场面的描写犹嫌不足,说媲美《拯救大兵瑞恩》和《兄弟连》的可以歇歇了,毕竟资金投入摆在这边。
本来还期待对美军优势火力装备碾压的刻画,反复出镜的那两辆谢尔曼总是感觉怪怪的,不过志愿军战术细节的表现相当不错。
另外,还有一些像没有朝鲜话配音,米国大兵一会儿英语一会儿普通话这种问题也很出戏的说。
但是 说实话 这部剧的人物塑造有特点感情戏真实不造作,虽然还有一些明显不足,但比之过去的抗日神剧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我发现这部剧,是在搜狐新闻里的一片文章里,说由于怕刺激美国,朝鲜战争题材的影视作品很少,最近好不容易出了这么一部,非常值得一看,于是我便耐着性子看完了这三十八集的剧。
本人一向对战争题材的电影电视剧很感兴趣,尤其是,从很早以前的决战斯大林格勒,拯救大兵,风语者到后来的集结号,狂怒,登陆之日;甚至连棒子拍的太极旗高飘扬都看过,里面对中国军队的印象只有一个镜头,漫山遍野的人扛着红旗往前冲...我想说,是该有人站出来还原一个真实的中国人民志愿军。
鉴于本人对战争场景有限的了解,我十分想客观的评价一下这部剧的优点与欠缺。
用一句话来说,“想要全方位还原一个宏大的时代,却在每一处都略显虎头蛇尾。
”下面请听我细细道来。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这部剧从前线作战部队,后勤运输补给部队,医务工作者,朝鲜当地居民,美,韩军队,特务等多方位的角度,较为真实地还原了这场战争。
凸显了美军在占有制空权的优势下,志愿军补给,行动和作战都显得极为困难的客观事实;同时也就此展现了志愿军战士的顽强不屈和吃苦耐劳。
在服装和武器上面剧组也是下了一些功夫,起码所有的枪支,载具都是当时那个年代的。
接下来基本都是我想要吐槽的地方和许多我认为很荒谬的地方。
在美韩军队向志愿军阵地进攻的时候我就十分纳闷,为什么执行炮击的不是榴弹炮而是谢尔曼坦克,为什么步兵冲锋的时候坦克不跟着上,为什么美韩军队会以笔挺的身姿阔步向前推进。
只有在最后几集中,谢尔曼坦克跟随步兵一起发动了进攻,然而该剧没有对志愿军战士如何击毁敌方坦克做出一点描述,是携带炸药包去同归于尽?
还是用缴获的反坦克火箭筒击毁的?
还是用后方的炮击击毁的?
直接就用一句一连在阵地已经坚守了6天带过。
要知道,对于当时及其匮乏反坦克武器的志愿军来说,没干掉一辆都需要付出不少的伤亡,从集结号中国军的谢尔曼坦克片段就可以看出。
我可以理解可能某些断肢短腿,肠子打的流出来的片段对于大妈或者儿童观众显得过于血腥,但真实的战争就是这个样子,只有让人们明白什么是真正的战争才会更好的促进和平。
故在战争场面的描写做的实在有些欠佳。
其次在很多很多的剧情设定上我都感觉略显或者十分荒谬,一下我列举一些,仅代表个人观点。
1.对于主角李长顺的丧父丧弟之痛描写的太过草率,参军之后完全跟没发生过一样,偶尔用我要报仇这种台词来衬托。
2.对于长顺妹妹这种晕血的还硬要去当护士的我只能表示带上这种人就是在坑害自己的战友,妨碍同行工作不说,还可能祸害伤病性命,见到黑人战俘还得吓的大叫,可能我太理性或者太看不惯这些矫情的东西,我觉得她就是个拖后腿的,为什么志愿军会要这种人?
3.对于战俘营中的人种歧视现象描写的太过浮夸,歧视是有但也不至于表演成这样吧,当时演那个白人头头的演员内心难道就没有纠结过..并且此处也显出虎头蛇尾,后来怎么样了?
移交给战俘营这个启示问题就不存在了吗?
黑人一只对此三缄其口表示这种问题的根深蒂固,后来的分区管理和策反(不知道是不是该用策反)黑人战俘也应该有所描写。
4. 也是最大的不满,结局太过草率,2/3的主角在大结局了全死了?!
把他们在战争结束的前夕写死到底有什么特殊意义?
悲壮?
大有其他地方可以表达啊!
李长顺,死于去叫小李子别乱跑时的炮击;指导员陈平(有没有栓子忘了)死于冷枪冷炮运动中敌方狙击手(啥呀一个连连长指导员都去狙击了谁来领导?
);张金旺,死于保护乱玩手雷的朝鲜儿童;连长,出了坑道直接被炸死...好吧可以说牺牲这事儿摊上谁就是谁,不过在最后一集里面让几乎虽有主角这样草率地死去我实在不知道什么用意(还包括前几集中阵亡的老班长和机枪手杨家喜)。
以上大致是我对这部剧的看法,想要还原一个宏大的时代,却又显得力不从心,草草收场。
最后,向为祖国奋战站第一线的全体官兵们致以崇高的敬意,是你们让中国人民站了起来!
多少英烈换回一句,山河已无恙。
当我们安安静静生活的时候,是否会有人忆起当初创造这种安静生活的义士。
此片我只是看了前5集,感觉无论是剧情还是演员的表现都把感情演绎的很到位,无论是男女之间、个人与国家之间。
是难得一见的好剧。
因此我也不相信国产剧已死。
此片只是给我一个反思,如今无恙的山河,是当初义士拿命换来的。
如果今天山河再次动摇,是否还是有义士挺身而出,拿命去换。
我想会有的,但不会是全部。
我们的山河只能期望义士挺身而出么?
只要有这种想法,就是危险的。
义士不是部分人,而是所有人。
我们的山河,我们的领土,我们的海洋,都值得我们所有人挺身而出,都值得我们用命去承担,这样才能有资格去享受先辈留下的安静的山河。
而现在有多少人能够想起挺身而出拿命换和平的义士?
我想心中常思先辈,才能保持清醒。
此剧编剧经过大量历史资料的搜集推敲,80%以上的剧情源于史实,但愿此剧能够触动一些麻木的人,一些无知的人,一些迷失的人。
昨晚实在熬不住,法国比赛没看躺着估计打鼾了,早上醒来把该剧结局追到了。
交个观后感:好像是1979之后第一部朝战题材片。
大场景与局镜都没有刻画出战争的真正残酷。
审核的结尾更敷衍潦草。
道具、烟火、布景、枪械、演技都可以逐步提升。
但不能正视历史、不能堂堂正正还原历史,为了迎合某些媚外思想,所谓大局所谓友好亲善所谓韬光养晦的意识形态及行为,是对那些为国英勇捐躯的生命及其长期痛苦之家属们的不尊重和伤害。
这种状围,也不会有兄弟连、硫磺岛来信这样好片产生。
真爱的相濡以沫,是一年年一月月点滴积成的。
对一切以物资准绳的人来说,他/她们唯一的爱,就是金钱。
在它面前,友情、亲情皆为量具。
首先,好的方面:看完还是挺感动的,连长、指导员、线才臣等几个角色很鲜活,服装道具也很认真,在国内战争题材电视剧中也算大制作了。
还有就是本剧的题材应该说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上面的一些禁忌,值得鼓励,四星。
但是,缺点不少:1、剪辑过度,简单粗暴。
过度到情节都不连贯了,粗暴到连导演恐怕都不认得了。
当然了如果是为了过审的原因,也可以理解。
刚才看了评论区,说是还有个50集的“国际版”,长顺也没有牺牲,希望以后能看到完整的。
2、支线太多,剧情松散。
什么战俘啊,反特啊,鱼水情深啊,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想拍得太多,结果什么都没拍好,反而影响了主线剧情。
真要想方方面面都展现到,最少还得20集。
3、结局草率,莫名其妙。
好几个主要角色竟然全在最后一集里面牺牲了,不是说不能牺牲,你好歹铺垫一下行不行?
退二线了吧,突然成立了个三人冷枪小组,俩领导竟然都去了,指导员牺牲了;停战了吧,喊小李子回家吃饭,突然一阵排炮,连长牺牲了;要回国了吧,突然遇见熊孩子玩手雷,为救熊孩子,队长牺牲了……你们不能因为片名叫38线就非拍成38集啊。
4、战争场面,效果不佳。
表面看起来像模像样,其实很多细节经不起推敲,比如阻击战的时候,美国大兵向高地进攻,一个个慢悠悠的,走几步放一枪,知道的是突围,不知道的还以为在搜山呢,我都替他们捉急。
5、几处人物的转变跳跃太大,比如栓子,前面还是胆小鬼畏缩不前,怎么突然得到了班长的赞许,怎么又成了战斗英雄;又比如长顺,前面还是个愣头青,打一仗下来连长也夸指导员也夸,说要重点培养,但剧里面表现出来的只是长顺枪法还不错,脑瓜灵活没看出来,作战勇敢也不比别的战士更突出,所以他三次提拔就显得有点突兀。
另外还有,对战局的发展交代不清等,暂时先想到这么多,其实好多毛病估计都和剪辑过度有关。
缺点说得比较多,批评是为了国产剧明天会更好,希望喜欢这部剧的朋友不要喷我。
我现在看到了11集,2016年拍出这样的剧集佳品是我们现在活着的人的福气。
战争是会死人的,这个道理是知道的,但是看着这样的真实场面,事实无法接受,有热血沸腾的冲动,自己改做些什么。
每个人做点什么,中国就会强大这也是祖国现在强大的原因。
我现在买的东西,全部为国产品牌,国产商品,我可以做到。
三八线也算是话题作了,最近终于上映,但是因为很多原因大陆找不到网络片源,我是在youtube看的,今天上传到31集还是32集。
下面讲一下自己的一些看法,夹杂着一些背景知识,不喜勿喷。
1,全片三个中心任务三条线,战士长顺,汽车兵金旺,医疗兵常芳,其中长顺戏份最多,金旺算副线,常芳算爱情戏,也有部分背景夹杂。
2,长顺和常芳的爱情戏在朝鲜战争的背景下显得有点突兀,幸好篇幅不算太大,算是加强人物形象。
另外和爱情戏也挺有意思,栓子喜欢长顺的妹妹长青,长青喜欢指导员,指导员和护士长两情相悦,拍得很有节奏,丰富了人物形象,也不至于太过抢戏。
3,张国强的形象演一个东北出身的渔猎户新战士很形象,就是形象“太好了”,简直一眼看去就是妥妥的有前途的大好青年,像基层军官干部而不像新兵,不过主角嘛。。。
4,前12集讲的是长顺的成长,战役原形应该是长津湖追击战和松骨峰战役,这两场战役在朝鲜战争前期都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剧情中内容有所简略,可以理解。
5,剧中对当时志愿军的描写,一点都不夸张,甚至可以说是收敛了很多,当时战况之惨烈远比剧中描写的严重,可以参考两部纪录片,B站有。
血与雪——长津湖战役全纪录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2169816/铁在烧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3454042/6,因为天气恶劣,装备落后,志愿军在执行任务中成建制,保持战斗队形冻死在阵地上,这不仅仅是长津湖才有,几次战役一直都有。
志愿军英烈千古。
7,剧中对志愿军步兵战术有所还原,首先人海战术这种污蔑志愿军的说法可以歇歇了,剧中对三三制,小队穿插夜袭,步羌轮流射击保持火力等等细节描写都有还原。
武器还原也不错,比一些胡乱使用道具的抗日神剧强多了。
8,常芳的戏份里有一段对美军战俘黑人白人等级差异的描写,事实上当时美军等级差异很严重,黑人受歧视是社会现象,甚至在志愿军战俘营里都有表现,比如白人士兵拒绝和黑人士兵一起住,还有一个真实的案例是,一个黑人士兵战俘把同房的白人给活活掐死,把一个成年人掐死是很难的,可以想象当年这个问题的严重。
9,美军的空袭很厉害,对志愿军后勤补给影响很大,间接影响了前线的战斗。
汽车兵损失是很惨重的,从东北出发的志愿军后勤汽车部队存活率甚至只有两成。
10,长顺是主角,但是全剧的灵魂绝对是指导员,甚至比连长更重要。
有文化,形象好,战术素养好,思想水平高,关心士兵,指导员绝对是好男人中的好男人。
至于连长和指导员表现的太基,这个就是编剧的问题了。。。
11,南韩军的朴少校好帅,形象也很丰满,算是比较正面的反派人物了,知道为什么而战,关心下属,有头脑有能力,可惜在当时大环境下注定悲剧。
12,萨苏采访志愿军老兵的文章中有一个细节,签署停战协定后未生效前,志愿军在停战时间前半小时(还是十几分钟内),蓄意攻击对面美军阵地,把之前几个月囤积的炮弹全部打了过去,美军猝不及防,根本没还手,因为有的老兵回忆当时直接出来站在外面看我军的炮火攻击。
攻击停止时,停战时间也到了。
结合中国自1848年以来的百年颓势,这次炮战的意义非凡。
我是很希望电视剧结局能拍这段的。
--5.6更新--13,很多人一直在讨论朝鲜战争,为什么要打云云,我觉得答案几十年前就很明确了,参见魏巍那篇《谁是最可爱的人》即可。
“拿吃雪来说吧。
我在这里吃雪,正是为了我们祖国的人民不吃雪。
他们可以坐在挺豁亮的屋子里,泡上一壶茶,守住个小火炉子,想吃点什么,就做点什么。
”志愿军英烈千古。
14,朝鲜孤儿我党我军的纪律很严格,有老战士回忆当年收养了一个朝鲜孤儿,战后回国却不能带回去,留在朝鲜,几十年回朝鲜也找不到,成为老人心中的最大遗憾。
这位老人当年还是一级战斗英雄,七几年回朝鲜受到金日成接见的。
15,志愿军战士和朝鲜姑娘当年朝鲜北部很多地方全村没有一个男丁,要么死了要么上前线了,整个村子的寡妇和小姑娘,驻扎的志愿军战士,大国战士气质好,有文化,思想觉悟高,整天帮着村民干活,嘘寒问暖,就有了不少整村的寡妇小姑娘强迫志愿军战士做羞羞的事情的案例……基本上就是现在韩粉小姑娘见到欧巴的感觉。
但这个是我军纪律严格禁止的,很多战士干部都受到了严格的处分。
有一个排长和一个当地姑娘基本是两情相悦,本来是可以成为佳话的,但是严格处理,被枪毙了。
二十年后解放军去北越支援,碰到北越人民军军官炫耀自己的老婆,二老婆,小老婆,三老婆,大惊失色,“共产党的干部有这作风的?
”其实当时北越也是类似,长年战乱导致女多男少,类似事情不少见。
所以说军队和军队之间战斗力和素质有差异是有原因的……16,“祖国需要你的胃”林虎将军在朝鲜战争时期是战斗机飞行员,他是中俄混血,白皮肤蓝眼睛。
苏联顾问第一次见到他,看见一个苏联人在和场兵打闹,过去严厉呵斥,结果发现对方根本听不懂俄语,才发现是个中国人。
苏联人为了表达歉意,请林虎去吃了一餐家乡风味,结果林虎对大列巴和俄罗斯红菜汤很不感冒,反而请苏联人吃了一次山东凉粉(林虎是山东人),令苏联顾问们印象深刻,从此林虎将军有了一个“凉粉斯基-凉粉诺维奇”的外号,一直叫了几十年。
一次出击,林虎的飞机被击落,本人被朝鲜村民发现。
因为语言不通,被当作美国飞行员捆了起来。
后来被赶到的苏联人解救,然后发现抓他的朝鲜人发现自己抓了个苏联飞行员,冰天雪地跪在地上赤裸上身,在负荆请罪。
有一个细节,处于一些理由,苏联人并没有透露他的中国身份。
苏联解体后,林虎将军任空军副司令员,主管和俄罗斯的苏-27战斗机交易。
苏联有一个习惯,在外交场合,正式会议前习惯现在酒场上压倒对方,增加自己的气势,这方面三哥深受其害。。。
林虎将军派了一个“瘦的跟竹竿似的”(俄罗斯人原话)的穿大校制服的军人去拼酒,喝的是伏特加和啤酒混合的“约尔什”,把对方一堆将军全部喝翻,气势自然就没了。
后来发现这位“约尔什”并不是空军军官,而是后勤的,以千杯不醉出名。
几年后中俄交易现代级,俄罗斯人惊讶的发现此公换了一身海军制服又来了。。。
先写这一些,有兴趣继续写。
朝…鲜…人民…感谢你…(八辈祖宗的)…
各种矮化敌人 ,对得起志愿军烈士吗?
CP设置太多太爱回忆太拖延 一打起仗就开始俗套 但还是表白杨排长!
老美和韩国人都会说国语...
主演不行
平衡下一些看到一点点美国爹写的历史就当做宝贝的,傻狗给的1分。送你们一个词,naive.
题材是好的,但是剧本实在不敢恭维!
试听技法,虎头蛇尾,高开低走。片子质感却意外地好。活在荣誉感和真情意里的一代人。荣誉感提供了奉献的动因,真情意带动了奉献的动力。加上一群单纯的人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单一目标环境里。心态不容易受到外力干扰。天时地利人和都具备,才能塑造出大比例的超越人性的奉献群体。宁认崇敬神往。
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
三星全给六班吧
可以给半星吗?这个故事编圆的不够。
抗美援朝时期的历史,比一般抗战剧要好。
比抗日神剧强点,但是还是有很多槽点,比如一连歼灭了那么多棒子军霉菌,缴获的武器为什么不用?后边战斗还是用单发步枪,就指导员用的是自动步枪。别说弹药不够什么的,缴获的弹药肯定要比我们带的多。还有飞机轰炸医疗队那集,一群人下了车不往两边树林跑,顺着路跑不是找挨吗!
为了志愿军
国产战争片里这已经算是能看的了…但还是…
不对剧情评价,因为没看全。感觉张国强的演技也就这样了,还是士兵突击和我的团长我的团演得好。
有煽情,但很多看点
有优点也有不足
看到豆瓣er说,好的战争片是要反战。没错啊,战争是我们挑起的吗?东北是被谁轰炸?是谁要把我国的工业基地变成战争前线?反思战争,你去跟战争贩子说啊?要我们反战,我反你个鬼哟!伟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
立国之战,不是党的战争,是中国人民的战争。给三三制和M4A3E8点个赞,挺认真。缺陷倒也不少,但是我给五星。更新,降一星。好尴尬,再降一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