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 让雷诺只要一演警察或杀手一类的角色 身边都会跟个小女孩真是可爱啊 这么一个喜剧看到最后居然内流 真是受不鸟 最后告别的那个场面 其实有这么个杀手警察老爸也很帅气啊
好容易挨到了周末,于是花时间看了部早下好的电影。
《绿芥刑警》,看这部电影是因为之前先看了同一人主演的《这个杀手不太冷》,抱歉演员名字我不知道。
想的是看看电影还能培养语感,听了半天知道原来是法语电影(还夹杂着日语)。
片子不如《这个杀手不太冷》给力,但也是很不错的,干脆利落的剧情,鲜明的人物形象,星罗棋布的矛盾冲突。
但商业片成功与否是要靠票房判断的,我没查票房但猜是不错的。
开始让我奇怪的是影片的名字,不知什么叫“绿箭”(其实是绿芥),看到最后才发现原来身手敏捷的主人公原来是一个可以光吃芥末的变态。
我看的也极不舒服,想想是导演开观众的玩笑了。
影片中大都必须是这样,但凡一个成功人物总是要具备点常人所没有的特质吧。
影片源于现实,现实中当然不会存在一个又帅又酷又能吃芥末的变态。
但也同影片差不多的是不少成功人身上是具备了常人所不具备或无法具备的特质的。
当然不会想吃芥末这么简单,而是眼见,判断力,魄力,等这些不容易培养,却又十分重要的特质。
如是则不是像成功学书中说的那样,即使是个矮子也能在NBA里当个小前锋?
显然这只是个小概率事件,同时也是高回报事件,可这些一般的电影和成功学著作中是不会说的。
他们需要读者将注意力集中于高回报上,也许做这样的阅读时会兴奋一阵子的,可长久沉溺其中就是读者的不对了,而将其示若娱乐,就有意思的多,娱乐至死,谁都拦不住你。
再回到电影里,这个十九年都逃不出一段已逝的感情的男人,现实中也是不会有的,即使真有也是一个杯具。
还容易被认为是一种刻意,刻意执着于那块贞洁牌坊?
想想也该累了。
再者两亿钞票也是令人垂涎欲滴,不过钱总有花光的一天,不说是两亿即使是二十亿也容易划过。
而且伴随着花钱的过程,可能留下更多的是空虚。
执着于喜欢做的事情,偶尔娱个乐,相信日子就显得好过的多了吧。
看看电影,扯扯淡,发发牢骚,不需要特质,不过也挺享受的。
2021.05.31
用芥末来比喻法国巴黎十五区警察分局局长埃布尔·费提尼简直太贴切了,辛辣刺激,又美味温馨。
对罪犯简单粗暴,直拳出击;对亲朋好友温柔体贴,关怀备至;对弃他而去的女友真挚怀旧,十九年始终如一;对上天赐予的女儿拘谨手足无措,疼爱有佳。
铁血男儿又侠骨柔情。
故事情节简单的像动画片,但是男女主角的演技爆棚,就连配角那个情报局的旧部下阿毛也非常出彩。
去日本刚落地就把处处找茬的日本海关关员暴打一顿,幸亏有前情报局下属阿毛出面担保,才摆脱麻烦。
在律所知道自己的亲生女儿就在隔壁房间,紧张的语无伦次,无法自制,得知女儿恨警察,吓的改称自己是医生,得知女儿要一刀砍死那个先勾引后强暴母亲的亲生杂种父亲,吓的不敢相认。
遗物原本以为只有一张旧照片、一个旧折纸,还有一把钥匙,再就是一个大麻烦。
都有一只高鼻梁的大鼻子,远隔万里,素未谋面,擤鼻涕的声音和动作却一摸一样,不是爷俩谁会信?看见女儿的大姨吓的埃布尔扭脸避之,还好,姨妈说她好像看过你,但不记得了,虚惊一场,连说“太好了。
”
女儿由美那双转瞬之间就能飙出泪来的眼睛像极了她妈妈蜜子,埃布尔一下子喜欢上了她,但是转瞬就把忧伤抛到九霄云外而欢快无比的性格让他又哭笑不得,可惜女儿还有两天就二十周岁成年了,这让埃布尔有点悲伤和遗憾,另外,女儿是个大手大脚的花钱货,一个星期就能花掉一千法郎,让埃布尔大惊失色“完了,这下我的户头真要没钱了”。
不想天上掉下了个大馅饼,查账户,蜜子竟给他们留下了2亿美金的遗产。
这下埃布尔可以高枕无忧放宽心了。
且慢,这2亿美金早有人惦记,于是特工出身的埃布尔在旧部的帮助下一路厮杀终于把黑社会全杀光。
离别时父女俩约定一个月后相见,一个欢喜大结局。
《WASABI》2001年的老片,颇有趣味。
看到让雷诺老当益壮的身影穿梭在京都古色古香的楼宇间,才明白他为何会去演多拉A梦,果然有渊源。
全盛时期的广末凉子,被惊为天人,连同她的小虎牙一起,活泼可爱。
法国刑警爸爸+日本特工妈妈+2亿美元,法式幽默和日式古板巧妙结合,笑点连篇。
值得一看的轻松喜剧!
吕克·贝松的电影,从清新文艺的《碧海蓝天》到华丽浮糜的《第五元素》,统统有着令人惊异的ALTERNATIVE式的感觉(虽然《第五元素》着实流行至极)。
初识让·雷诺,是因为《这个杀手不太冷》,那时候对让·雷诺感觉复杂:这样一个粗犷的男人却如此细腻知性的演戏……而在吕克·贝松监制,杰哈德·柯罗多兹克导演的《WASABI绿芥刑警》中,让·雷诺又一次饰演了一个如此这般的角色。
一个19年难以忘记旧日恋情、并且以不相信感情的态度来肯定自己对感情之认同的男子,隔开19年获知当年恋人死去的消息,并得知自己有一个女儿以及二亿美元遗产……参加完葬礼之后,让·雷诺演的警察和女儿一起卷入了黑帮纷争(当然,日本黑帮无能至极)。
影片作为一部商业肥皂电影,拍摄的四平八稳,不像我国国内某些道貌岸然的“巨作”让人昏昏欲睡而或愤怒已极。
广末凉子在片中本色出言一个其实毫无问题可言的问题少女(窃以为青春期的所有人都有问题,所以不应该称之为问题)。
漂漂亮亮的完成了角色的需要,那时候的她青春已极,笑容里面都绽开有少女的芳华。
与让·雷诺站在一起,说不出的妙趣。
而让·雷诺……如前所述,就这般在细腻知性的演技路上渐行且远,渐远切精,一派强悍的模样对应一腔感性的柔情。
如果说演员有所谓的气质,这就是让·雷诺的气质,刚正之外是知性,柔情旁边是雄性。
有的导演,一生只拍一部电影;有的演员,一生只演一种角色。
让·雷诺就是这样的演员。
这种气质贯穿了他的生活,让他每一个不同的角色,都是有着宽宽肩膀的忧郁背影。
警察埃布尔(让·雷诺 Jean Reno饰)一贯以英勇无畏、雷厉风行的形象呈于人前,他对待犯人的手段几近残忍,从不手软。
可是硬汉的内心却隐藏了一段尘封已久的情伤——19年前,他的日本女友蜜子不告而别,埃布尔整整思念女友19年,不曾移情。
某天,蜜子已逝的消息传来,而埃布尔成为爱人全部遗产的继承人,遗嘱的唯一要求是照顾女儿由美至成年。
还没等埃布尔从震惊中回过神来,眼前已跳出一个吵吵闹闹、衣着怪异且出言不逊的十足“小太妹”,她就是由美(広末涼子饰)。
埃布尔无意中发现蜜子的死因有蹊跷,而由美的银行账户上竟有2亿美元的巨额存款,由美也被黑道暗中盯梢,重重疑窦中,埃布尔开始探索真相。
©豆瓣
与贝尔弗朗蒂尼 momo 小林米口,片中熟悉的人名,已经看过10遍以上值得一提的就是片中的配乐超级无敌了,太漂亮个比样了。
农村人当然看不懂了。
农村人只认识泡菜,忘记自己存在
给三星完全是冲着让·雷诺的面子。
我得说,如果没有这个老男人这电影完全不值三星,哪怕有一万个广末凉子也不值。
我想,每个女孩都有一个老男人情结。
于是我们总是用无比艳羡的眼光看着那些与让·雷诺或者马兰·白兰度或者凯奇演对手戏的女主角,然后偷偷YY自己有一个像让·雷诺那样的父亲或者男友。
那些铁板似的男人,沉默锋利却充满温情,我们无比的期望并且想象这样的男人的怀抱应该是怎样的温暖和让人安心。
看《The Weather Man》的时候我就想,或许每个出色的男人都应该有一个不怎么出色但是乖巧的女儿,而老男人作为父亲的作用则是让自己女儿慢慢蜕变成一个迷人的大姑娘,让这块隐隐中光华流转的璞玉最后放出夺目的光彩。
看《Wasabi》的时候我又想,或许有一个乖戾而美丽的女儿也不错。
她的跳脱来化解老男人的沉默,于是这个铁板似的男人不得不温情泛滥,虽然看起来略显生硬,可就是这些许的生硬让老男人更添可爱。
冬日午后,蜷在密闭的玻璃阳台,点燃一枝雪茄。
窗外寒风凛冽,而阳光依然。
20岁太浅薄,60岁太沧桑。
让雷诺和吕克·贝松,《绿芥刑警》、《碧海蓝天》、《杀手里昂》。。。
不可多得的绝版搭配。
这部片是几年前看的了,细节忘了但很清楚的知道这是部烂片,吕克.贝松完全把自己的脚砸了三星是为了让.雷诺
#76th Cannes 导演双周# 8.5/10 极其强大的情感洪流,萧瑟荒芜的广袤土地孕生若即若离的依连关系,在每一次凝视下冲发,刻印在孤独的内外隔阂间。@14th BJIFF
视听语言很棒,但总觉得没能和故事形成特别有机的互动(虽然故事本来就比较弱)
没看太懂,但是摄影很不错💦💦
BJIFF 荒芜贫瘠的土地上依然跳动的心脏和暗流涌动的情绪 阳光雨雪 绿林海洋 只要活着就会感受就会爱恨 //很喜欢镜头语言 很美很梦核感
在凛冽荒芜的土地上流浪 如风车旋转 没有终点 巨大的扇叶将阴影遮蔽在女孩身上 占据着画面 向远处排开 孤独没有尽头的生活绑架着这个青春期女孩 压抑和对父亲的仇恨日益升温 导演通过大篇幅的流浪生活和土地环境描写用平缓的长镜头 将这股绝望压抑的气氛向观众释放出来 最终女孩砸车出走 用自己的方式实现了青春期的冲动与成长
14thBJIFF丨十分克制的叙事,十分不克制的视听。在寒冷的北地寻找一片海,风车巨大的风叶挡住太阳吞噬阳光,萧瑟与肃杀的环境中默然的人物,孤独的个体离群索居,缓慢的移动长镜骤变为疾速的林间掠影,转折由此诞生。露天放映的巡回影院不失为一种元电影的小小嵌入。俄罗斯电影真是自成一派。
文艺少女和她爹的流浪之旅俄罗斯滤镜八米,我已经开始看个老毛子就觉得帅了
每一次摇移和zoom都有一个精心设计的落点,未免太功利。
【C+】一脉相承的俄罗斯电影,这里有空落的地貌观察与萧瑟的寒意,有沉稳的全景镜头与推进节奏,也有在特写中近乎一言不发而渗透出的情感,像是新导演对大师衣钵的承继,虽不能称得上十分的“言之有物”,但依然饱含引而不发的“冲动”。
荒芜之地上失去母亲的青春期少女 面对的困境与成长 全片对女孩困境的描写非常隐忍克制 以此呼应着她无处抒发的隐秘的内心状态 只在不经意间的几处笔墨交代了情况 发现来月经的不知所措 独自去商场选择内衣犹豫不决最终放弃 面对身体发育和母亲角色的缺失 无法同麻木独断的父亲敞开心扉 也无法摆脱终日在逼仄车内的二人生活 在凛冽荒芜的土地上流浪 如风车旋转 没有终点 巨大的扇叶将阴影遮蔽在女孩身上 占据着画面 向远处排开 孤独没有尽头的生活绑架着这个青春期女孩 压抑和对父亲的仇恨日益升温 导演通过大篇幅的流浪生活和土地环境描写用平缓的长镜头 将这股绝望压抑的气氛向观众释放出来 最终女孩砸车出走 用自己的方式实现了青春期的冲动与成长
好的意境只是一部好电影的一半,一定还需要有好的故事。2024北影节看了2/3逃跑打卡。
昏昏欲睡,场景萧瑟,和寒冷潮湿的、无处投放的情感。故事性实在是没有,运镜手法也有点复古,所以会有点晕,睡了半小时……
太喜欢了。用致敬大师的迷影场景编织出颇具作者性的故事,“海”的意象在荧幕-话语-现实中交错,宝丽来相纸又让现实重回画框。在群山之间,在群星之间,唯一得到宽慰的是消逝的灵魂。谢谢世界上有电影谢谢电影界有俄罗斯人——
北影又踩雷的一部。现在很多导演动不动学史上名导慢镜头空镜头长镜头固定镜头,但内核有吗?什么时候用什么时候不用懂取舍吗?在你还没拥有优秀的叙事能力和强大的节奏把控之前,麻烦不要玩大师的风格表象和皮毛。保利地下室观影,哎电影沉闷乏味剧中人全程哭丧脸,空气又是稀薄不流通,昏昏欲睡昏昏欲睡昏昏欲睡,很不愉快的一晚!
3.5
这个就很难评奔着看风景的心态选了这部不过中间确实是一度要睡着
很久没看大师电影,感觉很好。三十年后的沙丹力荐,资料馆场场满座。
-
BIFF14。感觉导演在安哲、塔可夫斯基和特吕弗里腌了七天七夜。虽然只呈现了一种凝滞的状态,但胜在动作完整情绪饱满,还是很好看的。
一路北上就像成长(问答环节有人问导演Is Lolita one of the inspirations? 导演火速接no no,笑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