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兵张嘎]之所以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在于其建立起高大全主题的同时,把张嘎子同学塑造得鲜活生动,相比而言,[闪闪的红星]中的潘冬子同学虽然虎头虎脑,但未免早熟得有点过分。
[囧男孩]中的一号和二号黑黑瘦瘦,自然没法与潘冬子比卖相,跟嘎子倒是一路货,于是不靠脸蛋吃饭的[囧男孩]也就摆出了一部正常儿童电影应该有的嬉皮笑脸,渗出了一部优秀儿童电影应该有的人生况味。
[囧男孩]并没有一个一以贯之的完整故事,只是记述了一号和二号两个小骗子的无数童年蠢事。
虽然装火星人骗钱这样的天才创意我们想不出来,女老师的烈焰红唇我们也无福消受,但满嘴“屎尿屁”的连篇蠢话,被臆想中的鬼怪吓得尿了裤子,对着风扇说话以制造颤音,对选择卡达哥哥还是卡达弟弟左右为难,在只有一个芒果的关键时刻大义灭亲,热心给阿嬷捶背赚零花……这种蠢事我们都做过吧,在成人都用成人逻辑来叙述儿童的时候,杨雅喆却用起了如假包换的小学生逻辑,加上潘亲御、李冠毅、梅芳极度生活化的精彩表演,让每处细节都真实到恍若被揭了自己的老底,都可笑到好似看见了愚蠢的曾经。
然而,在屎尿屁的调性之上,[囧男孩]的格局却丝毫不见小。
二号叔叔把女儿抱来给阿嬷抚养时,阿嬷的絮叨中带出了二号自幼被父母遗弃的事实,影片行至一半,我们又看到了一号精神不正常的爸爸和缺失的妈妈。
如此的身世背景在杨雅喆手中,却只是不经意间随意点出,而且未多做渲染。
但看似轻描淡写的身份背景,在导演的叙事框架中,其实无时无刻不在掌控着一号二号的人生,从顽劣脾性,到妹妹事件,再到“卡达天王”、“异次元”事件,无不是其延伸物。
尤其在玩具店主给出三千块还是卡达天王的选择时,在一号举起石头冲向玩具柜台时,现实的残酷和少年的无力让人实在禁不住潸然泪下。
“卡达天王”?
还是“异次元”?
其实是杨雅喆给一号二号设置的一道关于“童年”还是“成长”的选择题。
一号从最初就坚定不移地选择了“异次元”,舞台上一个鞠躬完成了对童年的告别。
二号则一直在两者间徘徊不定,直到见识了同学的离别、大人的无赖、友情的失落、现实的残酷后,二号才念完了一号没有念完的《快乐王子》,拉上了图书馆的窗帘,完成了如一号之前在舞台上般的谢幕,攀登起传说中通往异次元的滑道。
影片结尾,长大了的二号终于与一号重逢,二号守着通往异次元的入口,对讲机上挂着一号当年送的卡达天王,一号也把关于异次元的梦传给了下一代。
看到一号和二号不管用什么方式,终于带着卡达天王来到了异次元,那种感觉真的很美好,为此,不仅想要感谢杨雅喆。
原文刊于《看电影》
以下不是评论,只是对屏幕上那光影带我穿梭时空拾回的一些零碎的抄录——那三个男孩被数学老师分别冠以的“大胖”、“二胖”、“三胖”之号一路尾随他们度过了小学最后几年,甚至还跟着进了初中。
另一个男孩得的是个苏联名儿——“达德洛夫”。
也即“大个萝卜”。
老师解释道。
“如果你们不好好学习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将来的出路就只一条——去读日本农学院的苞谷系,当‘日脓包’!
”这是恨铁不成钢的殷切,还是恶毒的诅咒加摧残?
来自我的小学的班主任。
后排的男女生上课时你一言我一语抱怨学校小卖部卖的面包硬得完全可以当海牌踢,他们嚅动的唇型很快被数学老师发现,遂宣布要买两张公园的门票供二人去湖心岛谈心。
“不知趣”的家长因“有贵州人在街上拐小孩”的传说而理直气壮地加入了我和同桌星期天到工人文化宫坐电梯上顶楼看高倍望远镜的活动,一路上,大人们兴高采烈地议论着时政要闻和小道消息,声音洪亮,破坏了我们人生中的第一次“约会”。
自然老师惯于边扣文明扣边徐徐步出男厕,我们都很不是滋味地相信他继而用那只手举起办公桌上的茶杯,接着再翻开我们的作业簿,一页页,批改。
本班两个女生的妈妈的工作单位比邻于学校对面那栋红砖大楼第一层,东边的化工店和西头的肉铺。
此点,提供了班主任一把锐利的攻人之矛,她会问:“你是不是在××家妈的店里抓了什么当早点吃坏了脑细胞?
‘六八四十二’都背得出来!
”,“你上辈子是被×××家妈摆在案板上割的吧?!
”我们家没被关进渣滓洞办《挺进报》多么可惜!
我的爹、妈都曾模仿我的笔迹与我在深夜里共同完成那数量众多的家庭作业,并且,于次日安然过关。
小学高年级时收到的贺卡,上面写的祝辞基本批发自汪国真。
“什么蓉儿靖哥哥,拍这种电视的人——黄蛋!
”班主任哪曾想到这句话泄漏了她比任何人都更带劲儿地收看香港武侠剧。
“有的人,用冬天里生冻疮的左脚都比有的人夏天里好端端的右手画得好!
”美术老师这般大落差“抑扬”的夸奖,怎能叫我接受得自在?
本校居然宁可连续组织我们看三遍《三宝闹深圳》,也不似隔壁的我妹子她们学校“少而精”地去同一家影院观看宫崎骏的《天空之城》。
一入小学就成了班里宣传委员负责出黑板报,对班主任居然能识出自己爱好“涂抹”很觉“知遇”。
事实是:那无非一项旨在充分调动学生家长参与子女班级建设的“举措”。
眼见自机场恭迎伊丽莎白二世归来的“礼仪队”成员们个个彩妆浓艳,只能暗自庆幸因病躲过了也让脸蛋沦为猴子某个部位的一劫。
……让粗鄙、漠视、启蒙、滋助归大人,让快活、尴尬、蹒跚、自愈归儿时的我等。
幻想、诨名、疯狂、不屑、捉弄、暗恋、报复、私心、裂隙、悔恨、……狠狠挑动观众的笑神经之余,电影《囧男孩》也惹人惘然。
“假如没有真纯,就没有童年。
假如没有童年,就不会有成熟丰满的今天。
”少女迟子建《北极村童话》的题记太理想了。
“‘长大’是‘长大’了,而没有‘好’。
”萧红在《永久的憧憬与追求》里,写过这样的句子。
“冰冷和憎恶”总与“温暖和爱”相交织,“无忧无虑”的传说背后,大多数人的少儿时期,都躲不过或这或那的“失意”。
而他们中的很一部分,纵使经历一次次“失意”,却从未真正orz下去,或许很出乎长者的意料,在“呵护”匮乏的年代里,孩子也可以强大得心存ots,起码,全心全意做一个满怀美好憧憬“私奔”到火星寻找乐土的梦。
而我,在顺利成年后,已必要地丧失了多少?
还将丧失哪些?
影片戛然止于“2号”与“1号”两个前“囧男孩”可能的重逢。
胶片上时光流转,看到他终究以把守“火星通道大门”为业,看到另一个他当了家长也不忘向儿子口授如何去往火星,我,很不争气地湿了眼。
我很失望我没有这样的童年。
我没有捉弄过同学,没有对小女生有过什么想法,没有转过几个扭蛋,没有在图书馆里黏过书,没有用十个风扇制造龙卷风,没有跟奶奶对骂,没有为水上乐园门票卖瓶子攒钱。
囧所以我一直说我有一个比较没有什么颜色的童年,现在再拿出来想一想,也找不出什么值得炫耀的光辉灿烂来。
甚至我记不起什么时候我向它说了再见。
比如在羽毛纷飞的时候说拜拜,比如想起了自己是哥哥,比如一个人着想自己的目的地,比如让疯老爸不要担心,比如为了友情的石头。
你看,那个表情是不是很熟悉。
对了,和那些为了朋友和亲人上阵厮杀的人们一模一样。
然后,一号长大了,二号也长大了。
可是,在渴望老爸摸摸自己的头和想念自己喜欢的卡达天王的时候,一号和二号,他们仍然是两个小男孩。
这是多么的悲伤。
我小的时候,也想过拥有一只什么什么的变形金刚,就好象卡达天王一样,要很大,要是限量的,最好要我在的城市里只有这么一只,这样我应该就会是所有孩子中最臭屁的。
但是我没有,我也没有为了这个愿望或者说是梦想去奋斗什么。
每个男孩小的时候,也想过拥有一只什么什么的变形金刚,就好象卡达天王一样,要很大,要是限量的,最好要他在的城市里只有这么一只,这样他应该就会是所有孩子中最臭屁的不知道有多少的孩子得到了它,不知道他们得到他们的愿望或者说是梦想的方式是不是幸福。
但是我却记不起什么时候我向它说了再见。
这是多么的悲伤。
2009-03-30 一直有看到囧男孩这部电影 一看名字就觉得是部很低俗的无聊电影 一次无意在豆瓣看到一篇影评。
立马去下了囧男孩来看 我想知道 它究竟有什么魔力能让人哭了九次 在听说课上 把上课的耳麦声音调到无声 开始了这部电影 一号是个很会骗人的男孩 二号是个喜欢卡达天王的男孩 一号的妈妈不知去向 爸爸患有精神病 二号的爸妈抛弃了他 奶奶一个人养活他 他们的身世很可怜 却有着很愉快的童年 因为他们有彼此 但是童年总会有烦恼 他们想去异次元 将拳头握成望远镜状 窥视异次元 异次元的空间是大人的世界 成为大人就变不回小孩 就不会有烦恼 没有作业 以为启动十台大风扇制造超大龙卷风 就可以飞到异次元 以为在游乐场的恐怖滑道滑一百次就可以飞到异次元 我们这样的拒绝长大 他们却如此向往长大 大人很赖皮 大人说话经常不算话 可是只有一号患精神病的爸爸会和他们说真话 他告诉二号 那个叫心的地方会痛 小孩的世界是最美好的 二号拿手电照鸡蛋找小鸡 女老师涂红红的口红亲满他们的脸美名其曰爱的教育 他们编一个火星人的故事来欺骗同学 被大群同学漫骂 却表现出接受着英雄般的贺礼 一号就像快乐王子一样 给了二号一个完美的童年 用尽了他身上最后的金片 沦落成崩塌的雕塑 二号就一直待在异次元空间的入口 等待着一号来参一下 其实用手做成望远镜 就能看到一号就在前方 PS.电影的独白是蔡康永的声音 二号的大人版是阮经天 PPS.这是我看过的最好的台湾电影
一下午连看两部台湾片,然后猛然想起今天是台湾“三合一”选举,蛮巧的。
也是好久已经下的,豆瓣新片榜,名字挺好玩,以为是喜剧片,就下了。
今天一看,原来是部标准是文艺片。
我觉得“爱看不看”,主要是很多风俗习惯什么的,看不太懂。
但是羽毛乱飞跟两人决裂的两场戏,打动到我了,哈。
9.12.5写于外公家
这两个纯粹的囧男孩虽然没有乏乐意,但都面对了怙恃脚色的缺席,台湾社会便是如许,年轻人都是外出工作而把孩子甩给了白叟,隔代抚育的气象也愈来愈遍及。
而阿谁被他们暗恋着的女孩,虽然没有了妈妈,却一直记得妈妈说过的话,“只需有含笑,就甚么都没有会害怕了”。
我想发展便是如许,有欢乐,也有失踪;有幸运,也有悲恸;有笑貌,也有泪水;有真实,也有幻灭。
陈升说:没有人可以中断发展。
然则发展没有即是对于童年说再会,守着心底的异次元和卡达天王,我们的芳华和回忆就没有会枯萎。
阮经天正在影片的最后躺正在一个泳圈上看着阿谁一次次的玩着传说中可以通往异次元的玩滑梯的孩子的时分,我们好像看到了一种循环。
当然,童年是回没有去的,叫醒那些酣睡正在盒子里的事务,一切的美好回忆仍然很值得去臆想和回味。
以是我能够想象《天使爱摩登》中的阿谁老先生收到阿谁童年铁盒的时分是一种甚么模样的感动。
如果你曾在『海角七号』里,找到长大遗失的勇气,也许你也会在『冏男孩』里,看见发光的童年自我。
朋友问我『冏男孩』和『海角七号』哪个比较好看?
其实都很好看,两部电影也分别拍出了我们记忆中的台湾;电影中熟悉的氛围,像是许多人从童年到长大的缩影。
不同的是『冏男孩』以孩子单纯的眼光看待对他们而言太过巨大的世界;『海角七号』则以大人的角度面对所谓现实社会的生存之道。
而最微妙的地方在于两者呈现出的内在心境恰巧相反,前者从简单走向复杂,后者从复杂回归单纯,感觉像是一体两面,从不同角度看见真实世界的面貌:『海角七号』给了无可奈何的成人世界一道不可思议的「彩虹」,相信坚持到底,奇迹就会无所不在,彷佛回到童年世界的单纯与专一。
善良心性带着美好希望,让人不再茫然无措,困惑难安。
于是,从海角七号走到天涯海角都能看见光。
【冏男孩的感伤:回不去的童年世界】相形之下,『冏男孩』看似嬉闹的孩童世界,却潜伏着一个又一个残酷的事实,那是用尽全力微笑也难以抹去的感伤情怀:每个小孩都梦想着赶紧长大,长大以后,就能为自己做主,不必再受大人控制,然而,偏偏大人的世界又不是那么美好,大人很会赖皮,可以有一百种借口,说到却不做到。
大人世界充斥着令小孩讨厌的谎言与背叛,大人们对自己的错误总是视而不见,只会一味地互相责怪,推卸责任,而当小孩指出大人的错误时,反倒模糊焦点,变成了大人眼中的「问题小孩」。
不对等的关系,产生不公平的结果,有能力的人说了就算,没有所谓的黑白分明,只有白变成黑,黑越来越黑的世界,想来真令人感到哀伤。
懂得是非对错却没有权力的小孩,终究无法一直在地上「耍赖」(虽然耍赖的明明是看起来理智的大人)只能孤单的闭上眼睛,从地上站起来,远离他们无能为力改变的童年世界。
可是,走进大人的世界,真的就能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吗?
答案未必是肯定,但走进去的人都知道,那是一个你只要进去,就再也出不来的世界。
小孩变成了大人,当童年的想象力逐渐被现实磨平,两个小男孩梦想中的「卡达天王」与「异次元」成为遗落在童年的光影,带不走也忘不了,只能成为回忆。
电影中唯一「不赖皮」的大人是一号男孩的父亲,但他却是常人眼中的精神病患,不言不语的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他和孩子一样单纯,却无法保护一号男孩不受现实的侵害,最后他也只能和二号男孩抱头痛哭,沉默许久,终于真情流露,心痛,却仍无继于事。
像是许多社会新闻的缩影,社会眼中的坏小孩其实也是受害者,如果大人能为自己的所做所为负起责任,言而有信,就不会有这么多无辜受害的小孩。
当我看到一号男孩离去前,像大人一样,要父亲记得吃药照顾自己时,不禁感到一阵心酸,那隐藏在极度搞笑与极端愤怒背后的灵魂,竟是如此纯洁美丽。
我在想,当他带着孩子般纯真的心性走向大人之路时,会不会记得那曾经不顾一切热烈活着,单纯喜欢的感受?
【笑着流泪:就这样面对悲伤】我喜欢『冏男孩』中的童话元素,像是与童年爱看童话故事的自己重逢。
虽然王尔德的〈快乐王子〉明明是一个感伤至极的寓言:快乐王子看尽都市的不快乐,宁愿舍弃自己拥有的一切造福他人,最后王子一无所有,连帮助他的燕子也死了,还遭受到遗弃的命运。
小时候看完故事,只觉得王子好伟大,那些被他救助的人一定得到很大的温暖,那时候想得不多,却很容易受到感动,得到快乐。
现在会想,王子真的快乐吗?
还是他也被迫接受了意想不到的结果?
微笑王子,内心其实在流泪,快乐王子,不过是人们合理化自己行为的借口。
原来,快乐与悲伤竟是如此相似的感觉,就像电影中可爱的小女生林艾莉,面对母亲骤逝的巨变,她仍一如往常带着微笑去面对生活,二号男孩不解,甚至直接戳破她已失去母亲的残酷事实,林艾莉的笑容瞬间冻结,取而代之的是藏在心底的眼泪。
小女孩不知道怎么面对失去母亲的恐惧?
但她永远记得母亲告诉她:『只要微笑,就不会感到害怕。
』有时候面对残酷的世界,我们所能做的好像也只有尽量让自己好过一点,保持一点曾拥有过的温度,让微笑和快乐不再只是飞扬时感觉,它们也可以是一种保护自己的姿态。
【回忆之光:人生唯一不变的风景】看了『冏男孩』,我不禁想起最近重温的卡通『小甜甜』,从小到大,一直记得主题曲的最后几句:『每一个孩子都勇敢,每一个孩子都乐观,自立自强有信心,前途光明又灿烂。
』这是我们从小学到大的向上信念,然而,现在仔细看小甜甜的故事,发现它其实并非纯真浪漫的童话,反而比较接近真实的成人寓言,命运多舛的甜甜:从小是孤儿,心爱的初恋情人安东尼坠马而死,后来钟情的陶斯也无法与她厮守,要好的朋友也战死,接二连三的打击,皆诉说着长大必然面对的忧伤,唯一不变的是甜甜始终相信幸福的笑容。
或许,不断「改变」就是世上唯一的「不变」,环境会变,心会变,但回忆不会变,我们在人生中与他人共谱的回忆,将留在那个永远回不去,且不会改变的世界里,继续发光。
所以,长大以后的二号男孩仍在心里保留着关于「异次元」的梦,它不会被实现,只是静静待着,不妨碍任何人。
然后有一天,另一个执着的小男孩,开始来回反复的溜着水上滑梯,宛如他和一号男孩的童年翻版。
于是,他终于明白,异次元的世界其实早已存在,那里不止一号二号两个小男孩,还有无数带着「卡达天王」,相信梦想的小孩,在那里来追逐奔跑,即使不小心跌倒了,他们也会笑一笑,勇敢的再站起来。
冏男孩最终还是要长大,尽管成人世界比童年的想象丑陋许多,尽管忧伤与分离是人生必然的结果,然而,只要安然无恙的活着,总会有许多单纯美好的小幸福在发生,就像最近看到的一句歌词:『珍惜一切,就算没有拥有。
』在珍惜的过程中,其实已经拥有许多无形却实质存在的美好。
希望长大以后的我们,都能带着冏男孩的勇气,朝着海角七号的光亮走去…………
开开心心地去看此片,越往后情绪越不对、每次1号爸爸在海边出现的镜头,总会让眼睛湿乎乎的,直到1号被抓去,煽到极致!
~ 坏人,这片是一个人推荐的,明明说是励志! 结果把人看哭了~~~我要学2号和他啊麽,地上翻滚~~~这片是每个仍怀有童心的大人对于逝去童年的一场纪念。
是心底一块暖呼呼、湿漉漉的沙滩,将成人世界拒之门外——这块沙滩就叫异次元!
它就是1、2号的那个桥洞!
是1号爸爸靡乱却诗意的海边之家!
是2号沉浸去的那个玻璃钢!
是阿拉巴斯幻想的动画世界。
虽然本片的小演员和一众演员们演的都很好,好到可以说是不着痕迹的程度。
但导演的每个场景过渡和对具体剧情的设置,有明显的痕迹——是能看出精心选取的——在这点上,符合处女作。
长大了的阮经天,身材是那么好。
黝黑的肌肤,透过手指圈望向的远方,结合Fly Away摇滚气息的音乐一上来,还是让人从低谷走了出来。
很明显,里面的3个小主角,都是家庭不幸的人!
1号没有妈妈,爸爸是个精神病患者;2号被爸妈遗弃,跟着奶奶一起生活,还有一个爸妈虽在却也常被丢到奶奶家的妹妹。
还有他们2人共同的“梦中情人”林艾莉,是妈妈死掉的。
然后导演很理想化地把他们都描绘成是坚强、勇敢,笑对生活的人。
1号是讲故事和撒谎大王;2号是聪明调皮耍性子大仙;至于林艾利,少年老成,被塑造为许多台湾文艺片里那种清清爽爽、话不多,却吸引人的角色。
她的一个"名言"是:妈妈教我的,只要微笑就不会害怕。
所以当1号终于与林艾莉在10台风扇造成的异次元里看对眼的时候,2号一个劲的笑。。
镜头马上切换为林艾莉写给这2个人的一张带有微笑的贺卡:上面就是那句名言。
电影里有很多精心设置的这样明显是导演富有用心的“交代”:比如把妹妹搞丢这段,特地让2号在第一次去找的时候心不在焉,等发现是他和1号为了报复不守信用的妹妹的爸爸时,会恍悟:怪不得他会有之前的表现。
奶奶也是电影的一个闪光点:错综复杂但终归性情。
看似凶悍却满腹爱心。
对社会时有讥讽。
幸好此片的大多角色都趋向“彪悍”,也不会让1、2过于纯熟的心智显得突兀和扭捏。
表演上,大家绝对都5颗星!
要说比较不自在的,就是1号跟爸爸间的了。
1号过于俊俏的相貌和善良义气懂事在一起,只会减分——虽养眼。
其实他是为2号这个角色服务的。
这是一个故事本来有轻重的属性,但还是可以塑造得更潇洒些。
(特别是被抓走那段,我不太喜欢他对远处角落里的2号微笑挥手——有点伟大,没有1号的使性子来着真实)电影的配乐也是经过精选的。
无论是口琴还是钢琴,很合拍。
还有很多向一些电影致敬的嫌疑:比如图书馆里2人在黏书,2号一连窜的问题很像麦兜在买鱼丸面。
还有卡达天王的动画想象,这种插播有很多艺术电影里迷幻的质素,就像《对他说》里经典的进入女性生殖器的那个长达8分钟的镜头。
总之,这是蛮认真的一本电影。
前面很可爱,中间有点阴沉,结尾还是光明的。
很好看。
囧男孩,真的很囧。
外婆和他一样的耍赖方式,神经质般的爱的小手,一个不断用涂满口红的嘴来亲那些犯了错的小朋友的老师,以此让他们囧到不行(当初我不明白为什么一号是笑着的,原来是妈妈远在夏威夷的原因)还有不断穿插的动画片,快乐王子~不断的恐惧与怀疑,怀疑铜像学长,怀疑异次元,怀疑别人的微笑……他们不想到的只是一个大人都 世界,那里不用写作业,有火星人给他们生钱,不会有人向他们举起爱的小手,他们可以轻而易举的得到很多的 咔哒天王骗子一号与骗子二号。
“我要变大人”的梦想只是因为不想当娘屁~大人会嘲笑,真假仙会离开,叔叔的承诺会落空,咔哒天王也会终究得不到小孩子的惯用谎言:我真的没有办法啊,是阿麼多给我小费,我真的没有骗你啊,是她硬要塞给我的啊换三千块钱还是两个星期后来换咔哒天王。
这个选择对于孩子来说,我以为大家都会选择那个限量版的咔哒天王,但是一方选择了公园,善良的孩子只是想圆二号的失落的梦,所以甚至连选择的机会以没有留给另一个。
男孩之间的友谊,该怎么样才能继续。
高墙上下的两个男孩,一堵心强让两人势不两立,即使心中已经作出了原谅恋恋不忘的咔哒天王,街头对面少年的等待,当你原谅,另一方却已经无法原谅爸爸,我要走了,要乖啊,要记得吃药啊,知道吗,我会回来看你的。
一个永远无法照顾他给他爱的爸爸,一个不会离开的朋友。。。
只要记得微笑,就永远不会害怕变成大人,真的这样可怕吗,是啊,我一遍一遍的觉得二号从大滑梯上滑下去之后就会发现自己长大了。
或者是一遍一遍的发现自己长大永远是一场梦,长大只不过是儿时的一场美梦罢了。
但是结果呢,可是呢然后呢,我们都会无可奈何的长大,无可奈何的学会妥协,无可奈何的知道自己的那些相信其实都是不值得相信的东西,开始嘲笑自己想当年的幼稚,开始后悔自己错过的曾经。
我们都已经到了异次元,没有作业可以写,没有再多的限制,却在时时刻刻的做着梦,想着自己醒来发现老师的粉笔头正中眉心的日子。。。
看过08年台湾最热最火的影片《海角七号》后,我曾一度对台湾电影失去了兴趣。
在我看来很多台湾电影都具有相似的气质,那种淡淡散发的人文精神是很令人着迷。
很多优秀的台湾电影都会用一种平实的视角和手段关注和描刻社会中普通小人物的命运。
这些随处可见的,与我们每天都要擦肩而过的普通人,他们及他们命运中悲喜交合的平凡和伟大,总是真实得令我们感同深受,简简单单即被打动。
《囧男孩》讲的是两个台湾小男孩的普通生活,他们梦想去一个童话国度,当小孩总有这样或那样的无奈,找到异次元就找到了成人的“快乐”。
《海角七号》讲的是一群年轻人的“励志”之路,一封封从遥远岁月漂洋过海而来的情书影响并激励着他们寻找到信念和爱情。
这样两部08年最热门的台湾电影,在我看来,一个是生活,一个只是故事而已。
没有深刻的内涵,没有励志的负担,《囧男孩》反倒是轻松简单打动人心,试问问那样无忧无虑的童年和措手不及的成长,你我她谁又没有经历过呢?
当然,亲爱的小玲姐和大名鼎鼎的baby老师,这对老搭档的配乐也很为影片加分。
还有,小碧推荐的痞克四,挺好的!
实在超过了我对这部片子的预想~~~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童年时光~
爱的小手...阿罵教2号乘法表怎么背那个...好狠...果然我还是喜欢忧郁气质一点的1号...2号有时候太小孩太任性,好欠扁喏!
童年的欢乐与悲伤有谁知道?
好看~~
这是谁的童年?
总是看不完这个
主要是不对路,总给人一种小孩看不明白,大人昏昏欲睡的感觉,好像是导演构建的一个世界,是导演的童年而不是我的
動畫太多啦小孩太吵啦
去了异次元就变成大人,再也回不来了,你还要去吗?
先决定了用热门词来赚钱,再命题作文式地编剧本,再由大人指挥小孩来取悦大人。只有结尾一段像个电影。(色调饱合度高得吓人,配上太刻意的情节,看下来真累人)
我真的看不下去
其实成长也没那么可怕
谁都有过
即使是想拍的小清新一些也表现的太刻意了
想到小時候的很多事耶
有点做作不可爱。
年少的友情和梦想总是那样美好
很感人的一个故事。
没有关于童年的共鸣。
那个童年 我终于说了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