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次

Le quattro volte,灵魂的四段旅程(台),四时之乐: 人.羊.树.煤 (港),第四次,The Four Times

主演:Giuseppe Fuda,Bruno Timpano,Nazareno Timpano,Artemio Vallone,Domenico Cavallo,Santo Cavallo,Peppe Cavallo,Isidoro Chiera,Iolanda Manno,Cesare Ritorito

类型:电影地区:意大利,德国,瑞士语言:无对白年份:2010

《四次》剧照

四次 剧照 NO.1四次 剧照 NO.2四次 剧照 NO.3四次 剧照 NO.4四次 剧照 NO.5四次 剧照 NO.6四次 剧照 NO.13四次 剧照 NO.14四次 剧照 NO.15四次 剧照 NO.16四次 剧照 NO.17四次 剧照 NO.18四次 剧照 NO.19四次 剧照 NO.20

《四次》剧情介绍

四次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这是一个卡拉布里亚岛的小村子,依山傍海,从山麓间,你可以看到远处的伊奥尼亚海。这是一个好似时间停止的地方,这里的石头有权改变事件的发生,而山羊们则会停下来思考天空的由来。 这里住着一个已经时日不多的老牧羊人,他病了,他坚信他找到了续命的良药,他从教堂的地板上收集灰尘,每晚就水喝下。 在一个羊圈里的一小片黑土地上,一只山羊生下了一只小白山羊,生命最初的不适只持续了一小段时间,它的眼睛立刻便睁开了,它的蹄子已经可以支撑身体的重量。整个村子的生活都被这个新生命的到来而充满了希望。小羊在逐渐成长,它变得强壮起来,开始玩耍。 一次疏忽,它独自离开了在休息的羊群抛开,它在厚厚的植被中迷失了方向,直到精疲力尽,在一株雄伟的杉树下歇脚。 这棵巨大的树随着山间的微风摇摆。时间流逝,季节快速地更替,这棵巨大的杉树失去了枝叶摇摆的声音,取而代之的,是机械的轰鸣。 杉树倒在...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定格恶魔妮波自由式奔向大海杀死琼从历史迷宫逃脱~真实逃脱游戏×东京电视台~真命天妃复仇者现场清理人第一季不安感第一季男友变形记狩猎岛游戏黑暗法师R-page龙门驿站之狼武士宁安如梦羊入壶口狗腿我女朋友的男朋友2风暴之土旅馆恋曲真实之泪高兴遇见你老爸老妈的浪漫史第七季纸年当C遇上G7请别相信她花舞少女林登·约翰逊魔法少女奈叶StrikerS檀香迷案新编宝莲灯

《四次》长篇影评

 1 ) 《四時之樂》的「生成自然」

意大利電影《四時之樂》(Le Quattro Volte)由米切朗基羅.法爾瑪提諾(Michelangelo Frammartino)執導,四段故事組成,中文的副題「人.羊.樹.煤」給予觀眾明確的指示,這電影包含四段故事,而主角分別就是人、羊、樹和煤(其實是木炭)。

人、羊、樹和木炭驟眼看來不相干,導演卻以別具一格的電影手法把他/牠/它們串連起來。

當然,羊、樹和炭的串連比較有跡可尋,可以看作是物質的轉換︰羊在山野中迷路,最後無聲無息在雪地中消失(大概是在大樹旁死了);冬去春來,小羊大概腐化,成為養份,變成樹的一部份。

這時小鎮中的人到山野把樹砍去,用以慶祝他們的節期;最後樹被鋸成小塊,送往工地燒製木炭,而炭又再次運回小鎮,供鎮民使用。

我們完全可以以物質的轉換去理解羊、樹和炭的關係,然而人與羊的關連就顯得比較特異。

故事是以「人」開首,老人在小鎮中以牧羊維生,每天帶羊到山上吃草,以羊奶到教堂換取灰粉,晚上把粉沖水喝了,以解救他不停咳嗽之苦。

一天他不慎把粉留在山野中,那天晚上就在自己的床上死去。

鏡頭一轉是母羊產子,這轉折像是告訴觀眾,小羊就是老人的「轉世」(reincarnation)。

當然,我們可以以生態學的角度去思考,說老人被埋在土裡成為養份,滋養小草,羊媽又把草吃掉變成養份,供養肚裡的小羊。

但電影中的教堂和基督宗教儀式,牧羊人與羊的設定,實在很難不叫人去得出這形而上的抽象關連。

然而,基督教裡是沒有「轉世」這觀念的,有的只有「道成肉身」的「入世」(incarnation)。

導演巧妙的轉換揭示出他生態意識所在。

無可置疑,電影的後三部份導演表達出人與自然在物質層面上是如何相互聯繫(interconnected)和相互依存(interdependent)。

人固然也是物質,我們也可以以上述觀點去理解人與自然的關係;但我們很難把人單單約化為物質,而忽略在西方文明中發展出來關於人類「超物質」(如靈魂)的思想傳統。

面對基督教神學的傳統,導演以「人轉世成羊」與「神道成人」作類比,折射出生態神學的思想︰人可能是高於自然,但同是也是自然,正如基督耶穌是高於人的神,但同時也是人。

觀眾看到主要角色人、羊、樹和炭,除了是因為導演分場所致,也因為中文副題的引導。

其實還有另外一個「主角」貫穿整部電影,那就是水。

電影在訴說牧羊人的故事前,有一段空鏡頭拍燒製木炭的過程──也是片末製炭的過程──而最後一組鏡頭就停在製炭的小丘上氣孔噴出來的水蒸氣。

這水氣不單只是在炭丘上出現,也瀰漫在整部電影和整個自然界中。

這水氣,彷彿就成了「人的靈魂」的轉喻,同時成為生態神學中「上帝的靈」的隱喻︰上帝的靈運行在水面上,啟動創世的程序,並且一直瀰漫在地球的自然歷史中,保有世界,推動歷史。

另一值得注意的特色是全片沒有對白,就是說,影片只有聲音,沒有構成對人類有意義的「語言」。

這當然是導演在手法上的實驗,接回默片的表意系統,單讓畫面「說話」,讓觀眾更聚焦在畫面上。

另一方面,這手法在電影的主題上,達到了另外兩層的效果。

先是讓觀眾感受,自然界的聲音是可以跳過語言表意系統,直接震盪人的情感的。

就像小羊剛出生掙扎著要站起來的片段,畫面是小羊不斷的嘗試站起來,而聲音則是小羊一聲又一聲高音調的叫聲。

觀眾從此就能體會到自然界痛苦求存的實在。

其次,語言向來是人禽之別其中之一分界,因為人類有語言,所以人有歷史和文化,而西方哲學也以此來區別人與動物。

但電影把人的語言拿走,老牧人只有一把發出咳聲的聲線,與羊發出羊叫沒兩樣,導演以此把人化為萬物中的一種物種。

而在電影最初和最後出現的炭,就成為人的語言的代替品。

炭與羊和樹之不同在於,炭是人以「技術」從樹木(並草和其他物料)中把它「生」出來的,這恰恰可以成為電影的隱喻︰導演以技術從小鎮與自然中把電影「生」出來。

若然這是導演認為電影該佔的位置,那麼這戲最後的鏡頭就顯得耐人尋味。

貨車把木炭運到鎮裡,工人把它們分發到鎮民家中,然後我們看到,屋頂的煙囪冒出一縷白煙︰木炭化成了水氣,回到大自然裡去。

若然木炭是電影的隱喻,那麼導演期待,觀眾在消費(consume)電影後,能「生」出「靈性」來,回到大自然裡去;這「靈性」,不屬於觀眾(鎮民),也不屬於電影(木炭),而是在他們相互接觸的消費(焚燒)中「生」出來。

 2 ) 四种形态,一次轮回

这部由意大利导演米开朗基罗·弗兰马汀诺执导的影片没有对白,没有剧情,大多用固定机位和长镜头来呈现事物本真的状态,但却讲了个及其生动而有趣的故事,天地万物的存在与消亡宛如结尾烟筒里飘散的袅袅炊烟一般,残酷而温存。

在意大利南部的一个依山而建的村子里,有一位牧羊的老人,他的羊每天都会被他带着爬上山坡的草地去吃草,那群羊大概二十余只,黑的,白的;有犄角的,没犄角的,有几只羊已经老得毛发失去了光泽,乳房无精打采地下垂着。

而在这段散漫的时间里老人则会倚在树皮都已经脱落的泛白的树干上闭上一会眼,时不时发出一声咳嗽声,睡没睡着也无关紧要了。

到了傍晚,他带着羊穿过林木茂盛的幽长小径回到家。

他知道自己已时日不长,却不甘心就此死去,于是他去教堂以求得生命的延长,古老的教堂在阳光的照射下漂浮的尘土都显现出来,而这些尘土被他当做了灵丹妙药。

他将一瓶刚刚挤出来的羊奶作为回报,便回去了。

生活在这个老人身上仍然一如往常地继续着,放羊,行走,在田地里拉屎,吃药,睡觉。

连地上的石头,远处的山峰,天上的云彩都没有变化。

岂不知岁月是把杀猪刀,悄无声息地便消解了生命。

老人还是在一个午后死去了,无力地挣扎了那么几下。

那一天的光线尤其敞亮,羊们从被撞破的羊圈里鱼贯而出,有的爬入老人的房间,带着新奇感,他们永远不会意识到躺在床上的老人已经长眠了。

而小镇的人们则聚在一起,将老人送葬。

但也仅此而已,太阳西落,夜幕降临,人们在葬礼之后散去,羊群也回到了羊圈里,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

在老人死去之后,一只幼羊出生了,幼羊是白色的,落地时身上还残留着纷杂的羊水和长长的脐带。

幼羊一如其他同类一般成长着,羊群自然也换了主人。

除了有常的生老病死的自然法则之外,无论人还是动物,都还得面对着命运无常的作弄。

小白羊在一次外出吃草是被羊群拉下,它悲伤地嚎叫了几声,随后来到一个树下,那棵树如鹤立鸡群一般,比其他树高出来一大截,在一块空旷的草地中遗世独立。

而羊则蹲在了树下的凹陷的坑里,大小正好,仿佛上天给它准备好了的葬身之处。

天空依然澄澈,羊望着它,最后一次思考这世界。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至少羊的尸骸都还已无影无踪了。

人们成群结伴地来到这个大树下,电锯一响,大树应声倒下。

大树被拖回小镇“参加”古老的祭祀仪式,它再次立了起来,即使只剩下光秃秃的躯干,甚至还被一个男人攀爬至顶。

仪式结束后,大树被大卸八块,白色的枝干犹如白骨,好的“骨头”作了木材,成了家具或者房屋的栋梁,而细小的“骨头”作为木炭的材料,用作燃烧。

木炭厂里,从小镇拉来的木块被堆了起来,接着外面撒了厚厚一层煤灰,宛如巨大的坟墓,当炭火放进去少顷后,灰黑的木炭就完成了。

紧接着小镇的居民会开着车买上一车木炭。

木炭被扔入了壁炉,屋顶的烟筒里冒出来袅袅炊烟。

影片结束。

我尝试着复述了影片的内容,但毕竟文字过于枯燥而抽象,相对于影像的丰富性力有不逮。

所以接下来我就电影本身而言分析一下。

一:在主题和情节上虽然说电影并不具有普遍意义上的情节,但正如我上文所说,用看似散漫的镜语诉说了一个动人的故事。

而导演借四个消亡的故事其实是在说世界的永恒与生命的轮回。

《四次》这个标题即来自于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的理论。

毕氏认为灵魂不朽,在四种生命形态——动物、植物、矿物和人中循环重生。

也就是说,所有的生灵之间有内在灵魂上的平等。

而导演正是基于这样一个理论来讲述小镇的故事。

从人到羊到树再到木炭,正好对应人、动物、植物、矿物四种,而且影片开头既是结尾时工人制造木炭的镜头,于是整个影片形成一个闭环,预示着万物的循环和生命的轮回。

在我看来,影片之所以打动我,很大的原因来自于其不加修饰的生活化内容,没有刻意地去讲述什么,也没有去人为地制造冲突,一切自然而然地发生了。

而且缓慢随意的节奏也让观众和影片中的人物一样去思考人生与世界。

而有些生活化的动作也能够引起共鸣,比如在影片中间一个孩子在追赶大人的时候被一只狗挡落了去路,于是和狗对峙着不敢前行,抓住机会才冲了过去,而此时大人们早已不见了踪影,于是小孩哭着跑了。

这些小小的细节让我想起了儿时的生活。

电影不正是如此吗?

艺术不正是如此吗?

那些共通的情结最能打动人。

二:在镜头语言上首先,这部电影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对白,而且全程自然音响,不仅是对原始电影默片时代的致敬,而且对于中国观众来说减少了制作字幕和找字幕的麻烦。

要知道,在电影诞生伊始,是纯粹的光影的艺术,而且是以写实性和长镜头为主,而本片中静默的远景、全景以及长镜头的使用,让荧幕变成了一扇窗户,观众在窗户里边,故事在窗户外的远方。

这样做使影片从生活和艺术两个层面上做到了返璞归真。

虽然时隔半个世纪,但作为意大利电影,本片依然能够看到新现实主义的影子,而且导演在写实主义美学的基础上也进行了对电影叙事技法和运镜上的探索和创新,无疑这种创新是有价值的。

 3 ) 山在大地上……

这是一种疗愈,这样的电影是超脱而隽永的。

有一种电影,用最“去人化”的镜头在呈现世界的一种可能是之前完全陌生的流淌和运动形态,不诉诸于讲故事,道理或者表达一些观点,那些无论如何太过于人性了,而关于人,并没有那么多好说,关于意义,也说的太多,太过剩,太泛滥。

人关于意义的焦虑是一种疾病,疗愈在重新审视意义与世界的关系是发生。

停止言说和追问!

沉默,退回去,只是重新观看这个世界!

只是重新观看这个世界!

这是比马利克,侯孝贤,塔可夫斯基更克制的镜头,甚至都没有对话,只有场景,记录和运动,尽可能把“人”,把导演意志的在场感削弱到最低,而是通过镜头的角度运动和场面调度呈现一种新的或者至少是生疏的观看世界的感觉以及世界中的不同的生命运动的交汇,树,羊群,人,碳,羔羊,老者,小镇与山与林,一切看似并无分别,也正因为如此,每一次的流转与运动中那些最细微朴实的瞬间才最为生动地记录着意义,结尾,一切仿佛如烟,随风而去,但千万别进去这种修辞的陷阱,因为烟从来不凭空产生,烟从烟囱漂出,烟囱在房子里,房子在镇里,镇子在大山里,山在大地上……再说一次,最好的导演只需要用镜头说话,只有镜头的流动才能向世界本身的流动最不被限制得敞开与交融……

 4 ) 230919:四次

老人衰死,群羊出圈,这是第一次。

小羊迷路,卧死于树,这是第二次。

巨树被伐,装点成仪,这是第三次。

木炭源木,入囱化烟,这是第四次。

唯二的趣味来自第一次的狗取石、车破栅,和第二次的人攀树、众喧腾,两次都是仪式。

第二次或许也是,毕竟羊戴上辔头,有约束的意味。

最后一次,算是最为静而隐晦的仪式了,所有生命都变为焦黑。

所以,以“仪式”的端庄耗尽“生灵”,四次。

 5 ) 自然与生命

这是一部记录片式的电影,全片无对白无字幕,无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也无美轮美奂的视觉冲击,展现给我们的是一幅生命与自然的美丽画卷,让我们不由得思索生命存在与消忘的意义。

这一切就发生地球任何一个角落,就发生在你我身边。

 6 ) 圈

尘归尘,土归土,所有事物绕一圈最终又回到原点。

迟暮的牧羊人靠着用羊奶换来的教堂的灰尘过着日复一日的生活。

撞破的栅栏是巧合也是注定。

新出生的小羊羔还没来及好好看这个世界,就在荒野中死去。

树在漫漫时光后,在庆典中轰然倒下,烤的漆黑的木炭在火中燃烧,谁家的烟筒冒着浓浓的烟。

一切物质都在轮回,在那个宁静的村庄里体现生命最简单的秘密。

 7 ) 是来处,也是去处

尘:是信仰的良药,是未被原谅的过往,是被舐犊的爱,是盘根下混杂的泥,是被切割时的木屑,也是那燃烧殆尽后的尘土。

黑白:是黑蚁在白须间的游历,待归盼来的忠犬,是教堂门前的黑影,是与生俱来的斑点,是白雪皑皑中的屹立,是布袋里的黑体,也是交替的昼夜。

自由:是被羊顶翻的铁锅,是被汽车撞坏的栅栏,是不再出声的挣扎,是被套牢的龙头,是水渠前的怯懦,是四天般的四季,是被剥光的茂密,是被熏烤的土窑,也是那一缕屋顶上飘出的青烟。

水:是混入了浑浊前的清澈,是哺育生命的奶水,是干枯后的陷阱,是长青的痕迹,是被火焰带走的氧气,也是那环绕着山头的云雾。

森林:是喂食羊群的草地,是途间小憩的拱廊,是炎热之处的树影,是装着离别的木棺,是历练成长的木桩,是迷亡林间的枯枝,是安心依靠的大树,是周而复始的寂静,是祭奠之时的欢愉,是家家户户的温暖,也是那密林间的众相。

我迷失于衰老,迷失于路途,迷失于岁月,迷失于思变也重生于清澈,重生于雪白,重生于赤裸,重生于光明我既不是火光,又仍为火光我即茫然无知,又为生命引导我是那千万之中的一个,也是千千与万万是来处,也是去处。

 8 ) 生命的轮回

老人、狗、羊群、村落,简单的四元素延续着老人普通而平淡的日子。

日复一日的重复,平衡而有序。

仿佛在这个偏远而人烟稀少的小村落里,不会再有任何意外。

人与动物与自然,各有各的生存法则,都在属于自己的时空中继续再继续。

一块不起眼的石头打破了平衡。

电影展示了生命的另一种方式。

看似多余被老头丢下不起眼的石头,被士兵捡了去,再然后,一个小男孩为了躲避一条狗的吠叫,随手那么一指。

车滑下来了,羊群放出来了,狗跑了。

这个普通的桥段在其他影片中可能并不起眼,但在这个播放了四十分钟却没有一句对白的电影中却显得如此的设计巧妙。

平衡和有序也不过是生命的一个阶段,无论你怎么的墨守陈规,生活总是会给你一些意外,未必是惊喜,未必是惊吓,但一定会以一种新的形式出现。

随后,有人离世,小羊出生进一步印证了关于生命轮回的命题。

生命如画圆,从一个点开始,中间不论你走了多远,也不管你画的够不够圆,最后得以另一个点处结束。

人离开了,小羊出生了。

整个世界不会因为一个人的离开而停止运转,生命一样的开始、结束。

小羊和老头一样重复着作为羊的生活。

然后这种平衡又一次被打破,小羊离开了羊群,走入了森林中。

夜幕再一次的降临,如同老头闭了四次眼睛一般,随后我们不知道小羊的命运如何,是逃离还是解脱,是在森林中饿死或是继续更好的生活。

冬天来了,春天又来了,四季遵循着固有的自然规律按部就班的来着。

影片进行到一个小时,这种四季的平衡又一次被打破。

人,更多的人。

抬着砍伐的树木,,在人们的欢呼中,这棵走过春夏秋冬的树完成了它的使命。

树的生命到此本该结束,可当地人用它烧成了炭,那围起来的高高的烧痰的窑像极了坟墓,只是这埋葬的可以是一切生命。

当工人用一铲子铲子的土盖到窑上时,尘归尘,土归土,生命的终结也无外乎如此了。

但影片让最后这棵树完成了另一次转化,它成了炭,以另一种形式继续存在。

炭最后又被送到村庄里的各个村民家中,生命在这里仿佛又完成了一种循环。

从人到动物到植物再到没有生命的矿物,达尔文的自然规则在从高等到低等。

神说众生平等大概正是如此,人的离世,动物的出生,再到树的转化。

影片的最后又回到开头的那个场景,那条通往村庄的路继续延续人类的文明,可路边住的老人不在了,养羊的地方已经成了草地。

整部电影时间、地点不详,人物不详,甚至连一句对白都没有,从主流电影的观赏角度看,算是一部地地道道的闷片。

可看完整部电影,你不得不相信,这不仅是一部电影,还是一部关于生命的哲学。

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灵魂不朽,在四种生命形态——动物、植物、矿物和人中循环重生。

老人、山羊、大树乃至到最后的炭,生命便在这四种物质形态中转换、反复。

生死之间如若只是时间万物的存在形式,那么我们便很好理解故事中关于这四者之间的联系。

此片没有完整的叙事情节,也没有以往电影的各种戏剧冲突,有的只是静静的描述,以纪录片般的方式中立的讲诉老人、山羊、树的生死轮回。

当你静下心来观赏之后,你得到的不仅仅是对一段电影的感官,更多的是对生命轮回的敬仰以及对生命本质的尊重。

 9 ) Quatre souffles d'une vie

A travers quatre éléments principaux successifs (humain, animal, végétal, minéral), ce film, en permanente transformation, tisse, par ses plans observateurs, un cycle qui relie l'homme et la nature, l'antiquité et la modernité ainsi que l'image et le son dans leur pure durée continuelle et état d'être pour affirmer une communication entre les êtres par-delà leur existence. Précieux et unique.

 10 ) 镜头的四次聚焦:一部关于静物摄影的动态短篇

灵魂的四段旅程不如说是镜头的四次聚焦:老人、山羊、树、炭火,这是一部关于静物的小说。

在老人的篇章中,日常性,也就是非戏剧性,如同老人的咳嗽声似地被咳了出来,粗糙、纯洁、犹如在耳。

几个固定机位的镜头切换构造了老人日常生活的时空,在这些时空构图中特别“刺眼”的一幕是——左边的一半是围栏里的羊,右边的一半是马路上的人,羊和人都处在一个上帝视角的摄像机下面,在这种中远距离下,同等大小的人和羊、人和羊的动作、人之间和羊之间发生的关系都变得惊人的同质化,也就是人生和羊生、人事和羊事、人和羊都处于平等的位置,无甚区别,在镜头中人并不比羊更重要,人并非叙事的主体,而仅仅沦为参与者,是众多的物中之一。

(甚至于,在一个长镜头中狗担当了真正的主角,狗的行为和动作推动了电影叙事的发展。

)在老人丢失了作为安慰剂的那包教堂里的灰尘之后,是夜里急敲教堂之门,是无人回应的空旷,是被山羊首先发现的死亡。

随后,房间的“失序”是山羊的占领,是非人的物的回归。

羊的篇章,紧接着老人的葬礼。

棺材被推进黑暗中的下一幕就是小羊的诞生,十足的圣经味。

但羊抬头看天上的云和大树顶端的时候,这就是真实的、单纯的羊了;镜头给天上的云、给树顶端被风摇摆的画面时间给人以心理时空中的长而醒目。

羊在树林里走失,与一棵树发生了联系,在羊和树的互动关系中,作为人的我好像也能体验到羊感受到与它羊生中与众不同的时刻,那是羊的诗意。

在树的篇章,爬过老人和羊的脸的蚂蚁又爬上树的皮肤,这使得这三者沦为同质。

但拍树的镜头不如拍羊的多,拍羊是纯粹的拍羊,羊在镜头特写中变得陌生,但又变得熟悉,羊的体态、动作、羊和羊之间的关系如同动态的静物画那样被直接展现出来,是关于羊的一个短篇。

但树的片段不是这样,是拍树和人的关系形成的一个事件,拍一个城镇关于树的典礼仪式的事件。

最后木炭的篇章,是展现文化功能使用完毕后的树被制作成物质功能的木炭的整个过程,也就是电影中老人部分叙事中点到的木炭,给了它特写的正在燃烧的炭火盆中的木炭。

镜头的克制与整体疏远,使得整个叙事格外地物化,也就是不动感情、不煽情、纯粹地叙事。

《四次》短评

对不起艺术我睡着了

6分钟前
  • AseaDOG
  • 还行

这样的科幻片少拍点比较好.

8分钟前
  • 丢失的两小时
  • 还行

静默中有自持的脉络与节奏,还是万物有灵且美生命循转倏忽,却不同流于万花筒式的自然哲学人生哲学纪录片,这是最难得之处。不俯视,不妄嗟。

11分钟前
  • bloom
  • 力荐

生而为人,很幸福。

12分钟前
  • hmmux
  • 推荐

把意大利农村的八卦闲聊视觉化了,东家的老头,西家的羊,老王家的孩子结婚啦,山里有棵高高的树,后来当柴火烧了……要是用来烤全羊这事就圆满了。

15分钟前
  • 24帧一秒钟
  • 较差

那些偏广角的镜头非常有意思:在固定的一片不变的场景下带有一些不惹人注目的流动性的元素,需要观看者特别去凝视它们才能了解这些人或物的行为。

17分钟前
  • 还行

用鏡頭說故事的典範。前緣方盡,後緣初起,生生不息,無斷無續。

22分钟前
  • l.m.
  • 推荐

虽然摄影剪辑都很好,但不得不承认,是鄙人境界低了。

27分钟前
  • Echookaku
  • 还行

吓尿了,还以为是哈内克拍的

28分钟前
  • 火山边缘
  • 很差

四次黑屏,生成-动物-非人(机器),进而生成-无法感知(烟、尘埃)。泯灭掉对话,是通往非人的最简单途径。没有变焦,以静默来叙事(保留环境声),带有巨大装质感的布景(冒烟的土丘),当代影像艺术应多于此学习。(对勘杨福东的《雀村往东》)

33分钟前
  • Eco
  • 力荐

学生愚钝,如果不看剧情介绍的话,真心看不懂。。。

36分钟前
  • mario
  • 较差

#岛展#好梦。

41分钟前
  • 大象姐姐KK
  • 还行

看不懂...

45分钟前
  • Rage
  • 较差

细腻而无声的感动。生命在不断交替,不断呈现又不断消失,宇宙中一切皆无常。

47分钟前
  • 洋洋|山雨莎
  • 力荐

死和重生,生命的旅程是没有尽头的

48分钟前
  • 泽楷
  • 还行

没有对白,拍的是乡村,所以必然会拿它跟匈牙利的《打嗝》比较。相对而言后者在漫不经心中透露的悬疑更能针对观众心理。这部显然重在导演个人的内心表达

50分钟前
  • 只抓住6个
  • 推荐

我和这种电影无缘了…

51分钟前
  • 一个无情的杀手
  • 还行

不能困的时候看

52分钟前
  • 晚安,好运
  • 还行

轮回

54分钟前
  • 了花
  • 推荐

卡拉布里亚岛,这个小山村风景真美,但是这样的没对白又静止电影看不进去,快进看的 @2015-07-05 17:24:07

58分钟前
  • RabbitG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