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蠢电影的方式讲一个本来非常严肃的话题;用令人大笑的方式吸引你思考的一个悲剧。
恐怖主义和反恐题材电影很多,大多是用直面的叙述说教一些道理,可以分很多层次,也知道不再单一分出正义或者非正义那么粗暴。
一部电影能不能与众不俗,除了故事饱满题材新奇之外,还要看手法和角度是不是够刁。
这其实是个很难入手和讲明的题材,因为不光关乎与正义和人性那么拎得清;不如采取一个很柔和看似很轻松爆笑乃至愚蠢的角度来入手,你大笑、嘲笑、讽刺到最后难过、同情、哀伤的时候忍不住评判。
这样看来,一个故事很容易讲清楚。
振臂一呼固然血性但空洞,怎比得上用一场闹剧结构这个世界来得震撼。
4个英籍穆斯林青年和一个信仰穆斯林的白人,为了心中那团不灭的信仰,去巴基斯坦的基地参加恐怖主义培训,阿呆与阿瓜般的闹了无数笑话和祸头之后,打扮成蠢到家的卡通人物就要去马拉松比赛搞点事业……基本上这几个傻瓜什么笑话都会闹出来的,不但没心眼,还年轻,正是喜欢Hiphop的热血青年,为了那种莫名的信仰和追求,满世界上蹿下跳。
每个过程都很爆笑,唯一不同是那炸弹是会爆炸的。
比《Happy Tree's Friends》还黑的一个故事啊。
就好像欧美那种喜欢在路边搞人的那种恶作剧视频一样,或是博人大笑的“跌倒集锦”。
灰太郎和汤姆猫被恶整的时候我们都笑到畅快,但是偶尔也会觉得它们好可怜也会痛哈?
若说之前的乌鸦、非穆斯林羊还有一些皮笑肉不笑的冷漠的话,越到后面越是笑与泪的矛盾混杂。
我倒不觉得是通过他们的傻讽刺了穆斯林。
他们和欧美青春题材电影里那些傻兮兮只喜欢摇滚、hiphop、哥们义气的小青年一样。
信仰本来就是亦正亦邪的东西,让你坚定信念都好让你疯狂失了理智都好。
但穆斯林毕竟不是咱国内的愤青,人家是真的上暗杀追杀啊可不是在帖子里骂娘街上砸车。
拉什迪当年可是够惨,那本《午夜之子》还是台湾才买到。
反恐没被讽刺么?
淡淡一笔,狙击手们蜜糖怪物、熊、雪人的混杂不清就足够说明在这个意识形态和政治之争里,信仰和自我所带来的极端后果是什么了。
蠢电影或是无厘头固然都是夸张顽皮到讨人厌,但绝得是无法让你忽视或忘记的就在于那上蹿下跳的肢体言语夸张之中尽力表现的那一种写实和真相。
振臂一呼固然血性但空洞,怎比得上用一场闹剧结构这个世界来得震撼。
看完之后只想去看据说它“难以比肩”的《通灵人士》。
刚巧写评论之前看了美国征兵广告歌《勇士之歌》,赞叹美国人这歌词写的还真是露骨到肉麻啊。
有人评论——也许是我歪曲了意思,看到没这才是美国人,不是你想象的动画片里的狮子,是真实世界的狮子。
奥马儿在儿子睡觉前给他讲了一个故事:一只秃鹫寻找到辛巴和他父亲木法沙,它是坏蛋刀疤派来追杀它们的。
这只又大又坏的秃鹫朝它们直扑过来。
辛巴捡起了石头,向大鸟扔去。
但它用力太猛了,抡圆了胳膊扔去,石头落在身后一英里处,击中了木法沙,聪明、强壮的木法沙,辛巴的爸爸。
石头意外砸到它的脑袋,它死了。
辛巴就得做选择了:要么告诉朋友们真相,引起混乱;要么保守秘密,带领大家同刀疤作斗争。
他会怎么选择?
这个问题可以窥见英国这个在本土享受了几百年和平的国家对待战争、暴力、革命的态度:那些给别人带来灾难的大事件都是无谓的。
也许仅仅是因为打麻将被截胡,也许战争发起仅仅因为赶上一个领导人物牙疼,或者在图书馆看书时遭受的一次嘲笑,再或者,需要一些谎言掩盖一次意外。
这片电影说的是:一部不与时俱进、世俗生活封闭的教规在面对纷繁杂乱的现代生活时会陷入混乱和不清晰,圣战可能是一群头脑糊涂、生活不得志者利用这一点来试图摆脱混乱的对策。
亮点:1.哈桑:这是精神圣战,是一种姿态。
巴里:先知穆罕默德摆姿态了吗?
他打碎了异教徒的偶像。
(启动车子朝墙开去)这是一种姿态吗?
砰!
2.(费萨尔拎着双氧水跨越羊圈围墙时被炸飞了)他去天堂了。
他永生了。
他炸断了基础设施建设。
他炸死了一只羊。
精彩地炸死了那只羊。
——羊,尤其是头生羔羊是犹太教献祭的祭品。
在犹太教里,献祭既可以向上帝表示人时刻不忘上帝,也表示自己的罪过通过燔祭品的流血牺牲被带走了,自己在纯洁中更接近上帝了。
羊成为接近上帝的一种中介。
故才有“他炸断了基础设施建设”之说。
也许在奥马尔他们看来:这个世界上没有无辜的人,也不存在另外的方式接近永恒天堂。
这是恐怖主义克服针对平民暴力袭击难题、摆脱愧疚感的说辞!
这些伊斯兰极端主义傻逼真是笑死人了,以为说自己是圣战战士就很屌,火箭筒都拿反了还炸了大本营本拉登,当然是假的。
哈哈。
这些警察也是饭桶,这样的傻逼也没发现没抓.费萨尔被羊绊倒炸的稀烂。
哈森在行动前向警察投降自己是人体炸弹的被同伴巴里按键炸死。
狙击手警察射穿成雪人的奥马尔却射成另外穿熊装的无辜人,因为他分不清哪个是熊哪个是雪人。
巴里吃了奥马尔的电话卡,踢了他下体但却被电话卡卡住喉咙,一个好心者想从背后用力一顶把卡顶出来,于是好心者和巴里一起爆炸了。
警察冲进烤肉店却乱枪打死瓦伊对面的店工作人员,饭桶。
正好奥马尔要瓦伊自首但瓦伊手机掉了不敢接于是引爆炸弹,这些饭桶警察和店里人都被炸了。
于是奥马尔进了一个药妆店,正好是当时自己反对炸的,引爆。
傻逼生傻逼,世界傻逼比
这片子确实堪称史上最搞笑的恐怖袭击。
你不能说影片嘲笑了谁,因为影片里出现的几乎所有的人都是白痴。
在这部影片面前,我们不需要思考什么信仰、宗教、战争之类的东西,只需要开怀大笑就行了,虽然渐渐地有些笑不出来了。
因为玩笑都是建立在死亡的基础上的。
典型的英国式的幽默,怪诞、突兀、冷。
影片可能要表达这样一个意思,恐怖袭击什么的最讨厌了,那都是些疯子和脑残才干得出来的事儿。
看来,我的基础阿拉伯语对于理解一些,比较基本的对白,还是很有帮助的,毕竟,那一口标准的海湾口音,听起来还是那样的悦耳。
当电影以非常典型的“半岛电视台”的新闻片段,引入正题的时候,那正襟危坐,看似凶悍的恐怖分子,可谓是吊足了胃口,而那句标准到不能再标准的‘Bullock’,突然让这几个所谓的恐怖分子,活灵活现了起来。
三个生于英国的阿拉伯后裔,加上一个虔诚的伊斯兰教白人信徒,还有一个颇具说唱功底的大学生,组成了,令人“生畏”的人弹,目标直至“伦敦马拉松”。
如果说《三角猫部队》是对于美国反恐战争的一次强而有力的反恐的话,那么这部《四个狮子》则完全是站在一个“恐怖分子”的角度,来诠释恐怖主义。
影片中,有两个段落值得回味,一个是在大学演讲之时,一个所谓的白人学者,道貌岸然的宣称这西方已经烂熟于心的所谓“普世价值”,倡导所谓的“平等,民主,自由,博爱“而我们的五号恐怖分子,站起来,用一段混杂着阿拉伯语和英语的说唱并拉响身上的”礼花“时,这位宣称学者,可谓是,”花容失色“,藏到了桌子底下,刚才,还口口声声说,看到阿拉伯人不会联想起”人弹“的评论,可谓,早已变成,过眼云烟,是落在漫天飞舞的纸屑之中。
如果,所谓的,平等博爱,仅仅是建立在肤色和外表的立场上时,这所谓的平等博爱,不就是彻头彻尾的谎言吗?
第二个值得玩味的桥段,就是男主角Omar(非常西方化的阿拉伯语名字)的弟弟,来哥哥家串门时,表现出来的态度和举止,一看便知是严格遵守《古兰经》教义虔诚的穆斯林,而这位传统意义上的”人弹”“恐怖分子”所表现出的却是“平和,谦逊”,反之,受过西方文化教育,一周只去一次清真寺的男主角,却表现出了对于“祖国”种种的憎恨和“消费主义”的厌恶。
而莫里斯先生在《灵通人士》之后,又一次的向全世界展示了他的犀利和锋锐,所谓,宗教都是宣扬平等和博爱的,其最终教义都是人与自然的互利互存。
无论是《古兰经》也好,《圣经》也罢,到头来,都是说一件事情,我爱你,你爱我,主爱人,人爱主。
不过,到最后,圣贤之书,并没有为我们这些庸人所用,想想,现在愈演愈烈的9.11烧《古兰经》一事,就觉得好笑,一个所谓,服务上帝的牧师,都能做出如此离经叛道之事,想必,那些信仰没那么坚定的芸芸众生了。
不怪原教旨主义的苛刻,只是基督教太不懂什么叫做”平等博爱“,也对,当主教忙着娈童的时候,那里还记得什么,人人爱我,我爱人人。
说句题外话:那支吟诵《古兰经》的泰迪熊真可爱.......不愧是”祈祷熊“
有关“反恐”题材的影片看的不多,就最近而言,无论是前几天看的《活埋》,还是刚看完的这部《四头狮子》,都在本身的选材框架内发挥到了极致。
就前者有限的演员数量和拍摄空间,和后者的略带轻蔑的,近乎无底线的调侃与嘲讽来说,在同类型坐标体系内,恐无人可刷新两者所创下的记录。
不得不承认,《四头狮子》在拍摄视角上有了新意,摒弃了人们以往思维定式中,冠以恐怖分子的血腥暴力形象,以五个低智无知的平民为主角,上演了一场洗具中的杯具。
该片以喜剧为主打买点,几个人的表演及故事的推进都围绕搞笑开展,并试图通过驴唇不对马嘴话痨似的对白,和低幼弱智的表现来取悦观众,殊不知,正是这种挑战观众忍耐力和智商的刻意迎逢故意为之的喜剧效果,恰是本片最大的败笔。
显然,该片的野心远不止把观众逗笑那么简单,还企图在圣战和价值等问题上引发思考,且在故事结束时,以几个人的悲惨结局作为批判和发问的筹码,博取观众的认可和共鸣。
影片有意淡化了个体和现实的冲突,使他们不具备任何参与“恐怖”的理由,只是为了圣战而战,毫无深层面的思考,甚至不是为了获取他人的认可和赞美,而现实中每个恐怖袭击背后,大多却有着不为人知的悲情内幕。
此片这种一味抹杀现实环境因素,把人性的愚昧和无知放大,为悲剧而悲剧的表现手法,除了唤起观众出于本能的一丝怜悯之心以外,实难再有更深广的领悟。
影片中所有的人物,上至警官下至普通平民,没有一个是“健全的”,全部处于盲从和无知的状态,这种一概否定的黑色幽默或许是导演另类的表现手法,可对于影片本身的可看性却有着致命的打击,只有片中奥马尔和本拉登的名字出现时,会让人灵犀一动会心一笑,大部分毫无人性亮点和弱智幽默的镜头只能让人昏昏欲睡。
本片的片名和海报很有意思,貌似狮子强悍的人,有的只是乌鸦的呆鸟德行,真正的恐怖更与他们无关。
不否认恐怖分子中无知弱智的激进分子大有人在,而很多现实中的例子却表明,巨大杀伤力的恐怖袭击往往都是精心策划所为,断不是几个蹩脚小丑仅凭下意识的冲动所能做到的。
片中这种无意识的盲从是可悲的,假使有理由(国仇家恨),有梦想(维护权益),有能力(别像片中那样弱智),又干嘛不去做呢?
我尊敬那些敢于挑战强权集权的人,但前提是不要伤及无辜,当然,这对“恐怖分子”来说,等于唐僧对妖魔讲善布道,鸡同鸭讲,完全行不通。
所以,不动一刀一枪没有硝烟的战争才最牛叉,这也是阿桑奇得到越来越多人声援的原因之一。
希望有敢于吃螃蟹的导演,拍一下阿桑奇,这哥们应该比片中这几位更有趣,可挖据的价值意义也更深远。
这些伊斯兰极端主义傻逼真是笑死人了,以为说自己是圣战战士就很屌,火箭筒都拿反了还炸了大本营本拉登,当然是假的。
哈哈。
这些警察也是饭桶,这样的傻逼也没发现没抓.费萨尔被羊绊倒炸的稀烂。
哈森在行动前向警察投降自己是人体炸弹的被同伴巴里按键炸死。
狙击手警察射穿成雪人的奥马尔却射成另外穿熊装的无辜人,因为他分不清哪个是熊哪个是雪人。
巴里吃了奥马尔的电话卡,踢了他下体但却被电话卡卡住喉咙,一个好心者想从背后用力一顶把卡顶出来,于是好心者和巴里一起爆炸了。
警察冲进烤肉店却乱枪打死瓦伊对面的店工作人员,饭桶。
正好奥马尔要瓦伊自首但瓦伊手机掉了不敢接于是引爆炸弹,这些饭桶警察和店里人都被炸了。
于是奥马尔进了一个药妆店,正好是当时自己反对炸的,引爆。
傻逼生傻逼,世界傻逼比
两个月前看完了这部电影。
昨天在微博看到豆瓣网友制作的电影特辑里有一个画面是源自这里,才想到要贴一篇影评上来。
本意是为BC一分半的戏份看这部电影,可在观看途中不可抑制地联想到约翰·肯尼迪·图尔的那部小说,《笨蛋联盟》。
书中的主人公赖利,那个活在自己世界中的大胖子,他的言行举止、思维方式都与常人不一样。
他活在自己的世界,蔑视所有人,不愿与周遭为伍。
他看上去那么笨拙,神神叨叨得厉害,但他是一个有思想的人。
他领导黑人工人闹革命,组织一群“乌合之众”政党,这和电影里五个荒诞的年轻人多相似。
策划圣战的青年不是让人生畏的恐怖分子,而是五个笨拙得可笑的模仿者。
信仰多伟大,可它同时也带来毁灭。
全片充满荒诞和毫无意义的争论,以黑色幽默的方式将激进分子与”极权国家“的矛盾讽刺得淋漓尽致。
巴里说的好,伊斯兰已经崩溃了。
这是时代的结束。
有时候嘲笑比哭喊更显无情和残酷。
这几个愚蠢的“恐怖分子”,唯一聪明点的奥马尔却只会鼓吹和盲目说服。
他们没有明确的行动目标,也没有计划,反侦察手段居然是拼命摇头,这样敌人“拍出来的照片就是模糊的了”。
他们只是为了“圣战”而“圣战”,这是他们所认为的正义之战,为自己所受的歧视和屈辱而战。
可谁能说他们是傻子?
他们的荒诞是源自社会的荒诞,所有的一切都是出自对现实的不满。
他们对社会不公有充分的体验,对变革有炽热而真诚的信仰。
当马里在会议上愤怒地高喊“极权国家”,质问道“你认为我们都是人体炸弹,就因为我们是穆斯林?
”时,我突然对这群人心生怜悯。
他们的战争是场闹剧,可是片中英国民众对穆斯林的猜疑和歧视从未停止,现实中也是如此。
他们期待的平等与公正,要过多少年才能实现,才能不靠那些自杀式爆炸求得一点点关注。
(当然我并非是为恐怖行动开脱。
只是电影中这五个人,确实是让人同情又觉得悲哀。
)悲剧意味从费舍尔莫名其妙炸死自己后开始蔓延。
那三个男孩子嬉笑着冲他喊,嘿,费舍尔兄弟,跑快点儿。
然后眼睁睁看着他摔倒,手中拎着的易爆品轰然炸响。
随后一个接一个。
每个人死亡的方式都极具讽刺。
这是部喜剧片,可是在笑容尽头潜藏着浓郁的哀伤和眼泪。
疯子的视角往往最能刺穿现实的迷雾一语中的,就像赖利,就像堂吉诃德,就像这五个年轻的穆斯林。
导演莫利斯真是别出心裁。
他花费一年多时间,决定拍摄这样一部处女作。
他想通过电影呈现的,看过电影的我们一定体会得到。
片中奥马尔给儿子讲狮子王,却违背真相编造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
但正如他所说的,狮子辛巴虽误杀了自己的父亲穆法沙,却还是要带领其余的伙伴们勇往直前。
他得同刀疤抗争,说出真相就意味着放弃。
辛巴不会放弃,就算被炸成碎片,他也会微笑着死去,因为......“橡皮艇激流勇进”!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评价这部电影,最好的莫过于《笨蛋联盟》里作者的那句话了:荒诞的底色从来都是残忍,就好象笑容的尽头从来都是眼泪一样。
一部黑色幽默的电影,其实是一部悲剧。
只有小人物才会有这样的举动,或是对现实不满,或是受到了什么偏激言论的蛊惑,他们其实是受害者。
片中提到说,很多英国民众对穆斯林有种排斥感,或者至少是不亲近,这应该是事实。。。
只来说一些感兴趣的细节。
英国式的幽默应该是dry humor,比较冷的幽默,不会让人看到或听到后就立刻捧腹。
其想要追求的效果,是让人似笑非笑的,无可奈何的,黑色幽默。
当他们商量说要去把Boots炸掉的时候,奥马尔说不想在一堆棉球上被炸死,却最终在Drugs&Beauty结束。。。
让我笑喷了的情节,是瓦伊和马里为了不被“反监视”,出门一直在不停摇头,说这样被拍到的画面就是模糊的了。
两个人的脑袋像拨浪鼓一样,很锻炼颈椎吧。。。
我是绝对的无神论者,没有对宗教信仰有任何不尊敬的念头,只是想说,他们对真主的膜拜已经有些变型了。
于是做事情的时候动不动就是follow your heart,不用大脑。
夸张的是,当瓦伊说,他的heart告诉他“it's wrong, dont do it”, 奥马尔便告诉他,他的脑袋和心换位置了。
他便开始follow his brain了,因为那是真主的指示。
两个特警在制高点狙击,两个人还有指挥台的争论,让人想笑还笑不出来,只能严肃得喊一声SB。
到底是熊啊,还是雪人啊,还是什么怪兽啊,还是什么乱七八糟。。。
可怜的无辜的受害者,就这么不明不白当了替罪羊。
在烤肉店,警方要制服鸵鸟瓦伊,闯入后开枪,倒地的是烤肉店的waiter,真是可怜。
然后在影片的结尾,一个什么发言人之类的吧,严肃地说到“The police shot the right man... the wrong man exploded.” 还加一句 is that clear...看着那张讽刺的脸,就想上去抽。。
是不是该考虑一下大不列颠的human rights问题。。
奥马尔与瓦伊在训练营时发现飞机,想用火箭筒给轰下来,结果可能是操作不当之类的吧,给自己摔了不说,还不小心炸到了一个临近的基地,本来没多大点儿事,结果影片结尾的时候,一个非常American accent的声音,配合着航拍的画面说俩SB向训练营开火,还意外炸死了拉登。。。。
美国人就爱这样抽自己的嘴巴。
在烤肉店,警官跟瓦伊谈判的时候,那段什么orange和O2的谈话真让人乳酸,接着的画面就是奥马尔跑进了phones 4u,之后跟店员的那段对话更让人崩溃。。。
SB英国人,一直都这么低效率低智商,都火烧眉毛了,还什么contacts, call plan, 1800 free text, bla bla bla...跟英国人打交道一般都能让人崩溃很久。。
没体验过的不知道,体验过的肯定就是那种皮笑肉不笑的无奈。
第一遍看的时候,觉得挺无聊,毕竟不是自己喜欢的题材,但是看完之后,又把很多情节重新看了一遍。
有些偏爱,是因为找到了很多英国的味道,体会到了英式幽默的无奈。
也感慨题材的大胆与手法的新颖。
影片的绝大部分画面,都是'dogma 95'的风格,晃过来晃过去的,但因为有室内爆炸的场面和一些远景,做不到音画同期,做不到现场拍摄的效果,所以并不是严格的dogma 95影片,但是很真实,也很documentary.电影讽刺了很多方面,最终突出的,其实是小人物的悲剧。
在生命即将结束的时候,他们穿着卡通服,笨拙地跑在英国大街上,很滑稽的画面,却最终在走向死亡。
让人啼笑皆非。
这个颠倒的世间,无边的寂寞,空虚日夜啮心。。。
一朝撞见幻亮,怎不甘愿陷落,乃至虽脑已破障,但举身心而轻赴。。。
如果人世苍凉,裹挟着你杀死理想的同伴是否是最后的安详居所?
如果光焰无非光焰,如果现实终究现实,你能泰然说出:“I quit!”?
也许他们疯了?
显然和我一样你知道他们并没有疯,一切都是真的,伪善的教授、精于掩盖的条子、真武士、假丈夫,一切都是真的,一直都在身边和心底。
这个时代的黑色幽默,你我都不脱罪责。
PS:注意四大猫之外角色的画面语言,讽喻到底:英国佬的得意技。
无聊
主题不喜 表演不喜 10分钟弃 我笑点高
911能是这种sb干的?
五个穆斯林小男孩,为了圣战去奔走,被羊绊倒没法救,五个只剩四四个穆斯林小男孩,暴走玩偶马拉松,莫名其妙引自爆,一个也不剩
反追踪的唯一方法是生吃电话卡,你想煮了再吃都不行。
哈哈哈就完事了,算英式无厘头,滑稽轻松的批判电影
丑化别人就是丑化自己,傻逼英国佬
当Toploader《Dancing in the Moonlight》响起时我还挺惊讶的。
整体的风格就像美国那种蠢电影,愚蠢的人物,以及因愚蠢而引发的笑料,但每次的爆炸声又会把你拉回现实,告诉你这并不是一场玩笑,不是太喜欢这种表达方式,这个态度太让人别捏了
质感超好,但是仅影像上透露的立场很扭捏,或者说形式太聪明?
剑走偏锋,既讽刺又娱乐,幽默中又带有新意,很有趣的一部片子。3.5星。
没觉得好笑。。只是觉得很杯具
啊哈哈哈 好傻啊><
2011.06.25 @ Home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只怕猪一样的队友..
全是陈年老梗,典型的想教育观众的喜剧片(那还能看了吗),而且选的这些个演员都不是能演得来喜剧的人
闲的蛋疼的穆(敏感)斯(敏感)林(敏感)愤青,不咬人恶心人,看到他们被炸得粉碎,真开心。自作孽不可恕,每年拍几部电影消费一下穆(敏感)斯(敏感)林,精神胜利法也很有必要。
一群废柴,包括警察。
偶尔会有一些好笑的地方但它仍然是一部无聊的蠢电影
我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老把人物设计得那么蠢。所有力量都蠢。这里的讽刺很敏感。
挺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