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http://qfmeng.blogbus.com/logs/127070238.htmlThe Other Woman(另一个女人)2009这部的电影去年我就想看,因为当时觉得Natalie Portman是一个美女。
不过在看多了她的电影后,发现她并没有我想象中那么漂亮,所以她的电影我看得也不怎么积极了。
今年Natalie Portman夺得了奥斯卡影后,她的电影又火起来了。
借着奥斯卡的东风,制片商也把以前难得一见的非商业电影拿出来再发行一下,本片就是其中一部。
如果Natalie Portman没有得奖,这部电影可能要许久以后才能在网上看到。
影片中,一个女人,失去了孩子,很痛苦。
同时她的家庭还很复杂,有继子,有老公的前妻,还有好色的不忠的爸爸。
这些杂七杂八的因素混杂在一起,构成了这个女人的生活。
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使得女人痛苦的生活着,按照影片中角色的讲述,她在伤害每一个人。
可是在经过一番独自的生活后,在影片的结尾,依然是皆大欢喜的结局,与老公和好,与继子更加亲密,连与老公的前妻都没有了战争,一个圆满结局。
整个影片故事给我的感觉琐碎、松散,很多事情的缘由都没交待清楚。
我对于片中角色的各种行为,总是搞不清楚,说白了,我是想知道“为什么”!
这是一部不知所云的电影,总之我是没有看明白。
片中的角色说女主角在伤害每一个人,可是我并没有感觉到,至少她没有伤害继子,她努力的在与她相处;她也没有伤害老公,她做的事情都是正确的;她也没有伤害母亲,只不过是发了一次飙而已。
这些情节明明是编剧硬生生的往“伤害”两个字去靠,根本就不合乎情理。
或者说,编导的拍摄方式并没有体现到“伤害”的程度。
其他角色行为,也是奇奇怪怪,比如老公的伤心,老公前妻态度的转变,男孩子对于女主角时近时远的感觉,让我摸不着一点头脑。
这样的故事情节,我都不知道作何评价了,总之这是一部逻辑混乱的电影。
编导讲述的这个故事是美国人总喜欢探讨的——失去孩子之后的痛苦,以及如何走出痛苦。
这样的类型的电影,算这部最近我已经看过三部了,它们分别是《欢迎来到利雷家》《兔子洞》和本片。
美国人对于家庭非常看重,而且也乐于探讨这种失去孩子的痛苦。
可是这样的电影总是一个套路:先讲述如何如何痛苦,再穿插进失去孩子的原因,最后再走出痛苦。
好莱坞里这样的电影都已经模式化了,我已经感觉不到影片所要传达的主题,何况这还是一部逻辑混乱的电影,就更困难了。
本片的演员在表演方面也没有出彩之处,中规中矩的表演。
唯一的亮点,是小男孩的扮演者,很可爱,很纯真。
不过美国有很多这样的天才少年,看得多了,也就不觉得惊讶了。
这部电影真的不应该再发行,我也可以错过。
我宁愿错过它,也想看了之后失望。
可惜的是,我没有错过,它已经让我失望。
总之,一部看完就后悔的电影,不看也罢。
序列:0341The.Other.Woman.2009.720p.BluRay.x264.DTS-HDChina2011-05-09
今天无聊之际,看到这部电影,觉得题目看来就蛮有意思的,在没看故事简介的情况下就看了起来。
电影很平淡,女主角的情绪让人感觉很压抑,自己都有种想要哭出来的冲动。
看了一半多,本以为,大概这个电影将是我看的无数没意思的电影中的一部,然后我听到了那句话,让我突然很受感触。
娜塔丽·波曼饰演的女主角阿西利亚的女儿在出生9天后死亡,阿西利亚给她喂奶的时候睡着了,然后第二天起来,孩子已经走了。
她一直以为是自己睡着了,孩子的脸贴在她的手上,然后窒息而死。
但是后来她丈夫的前妻卡洛琳(是个医生)告诉她,孩子这样窒息而死的可能性几乎没有,所以孩子是自然死。
然后我最喜欢的演员丽莎库卓饰演的卡洛琳说:“你没有杀死你的孩子,反而你是很幸运的在她死的那一刻把她抱在怀里,明白了么?
”这就是让我感触的那句话,人生一直相信的是,自己害死了自己的孩子,结果事实却是,自己在孩子最后的一刻是抱着她的,给她温暖的。
很多时候,我们可能一直相信自己的一些缺点,或者是一些不好的经历久久纠缠自己,你是否试着想过,或许,这并不是你所相信的那样。
或许,你认为的不好恰恰是最坏情况下的最好。
不要抱怨生活,不要为过去纠结,换个角度,换个想法,会让你的人生更加轻松。
希望每个人都能走出自己的阴影。
忘记不好的过去,改变未来。
亮点1 Phoebe亮点2 不完美的人物个性亮点3 平淡而不乏味的真实生活亮点4 william是个惹人爱的孩纸PS:看了几篇影评,还是不明白为什么叫the other woman= =PPS:插曲用了adele的hometown glory太开心了=V=
《另一个女人》原名《爱以及其他不可能的诉求》(Love and Other Impossible Pursuits),根据阿耶莱-沃尔德曼(Ayelet Waldman)的同名小说改编。
导演唐-罗斯(Don Roos)曾执导《性的对立面》(The Opposite of Sex) 、《皆大欢喜》(Happy Endings)等影片,同时参演影片的还有斯科特-科恩(Scott Cohen)、丽莎-库卓(Lisa Kudrow)等。
波特曼在片中扮演的女主角艾米丽(Emilia)是一位哈佛大学法律系毕业生,来到斯科特-科恩扮演的纽约王牌律师杰克(Jack)的公司工作。
艾米丽很快爱上了这位已婚老板,二人最终组件了家庭。
不幸的是,在痛失初生的女儿后,两人的关系陷入僵局。
艾米丽不仅要克服丧女之痛,还要努力协调与继子威廉(William)的关系。
最难过的是,她发现自己最大的敌人,是丽莎-库卓扮演的杰克愤怒嫉妒的前妻卡洛琳(Carolyn)。
对越亲近的人越是苛刻,是因为内心的痛苦无处排遣,无处可说。
每一次对外界的暴戾与苛责本身是我们内心世界对自己不满的映射。
Natalie很适合这样的角色,冰雪聪明却作茧自缚,脆弱,单薄,矛盾,冷漠,任何人都是自己的敌人,或是自己将失去的人,所以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敌意,拼命想回到正轨,却只能让敌意越来越浓。
身边就有这样心防甚重的人,你永远不知道该跟她说什么,因为你的赞美会被当做刻意逢迎,你的委婉会被当做暗藏心机,你的直接又会不小心成为压倒她的最后一根稻草。
起初觉得不可理喻,可后来才发觉其实这样的人转身一个人的时候,对自己恐怕更苛刻,更愤恨。
自残也好,伤人也罢,伤害已经成为了一种生命存在的方式,当一个女人通过伤害来表达自我,来呼唤关注,如果有幸,身边正有这样一个人能看得见重重心牢里关着的那个灵魂,而那个灵魂也愿意伸出臂膀来寻求这样一种救赎——这就是电影。
现实里,没有人愿意守着一把锋利的刀刃过活,或许,别人会为那颗心里破碎的疼痛流露出怜悯和爱意,但如果在生活的废墟上长不出什么新鲜的东西,而是慢慢结痂,慢慢老去,无论在内里对自己怎么喊叫怎么残忍,OK,那最终会是你自己的牢狱。
走出来,就只要承认,只要看见,世界对每个人都是一样不公,我们能依赖的只有彼此扶持彼此救赎。
btw,正太是亮点,小孩子的认真和灵气什么的。
从那场追思会上人们开始绕行开始,我便止不住眼泪。。。
最痛楚的场景,不是相拥家人缅怀早夭的天使,而是看到置身事外的父亲完全不在状况里。
勾起多年来的孤单和怨恨,是必然的。
在死者面前,什么都渺小。
有人说。
其实不然,在漠然和欺骗面前,死也只是一剂导火索而已。
我看着她凶狠而受伤的眼神,那胸中的失望呼喊都化为了段段口不择言。
没有亲身体会的人,只会说,你太不懂事,太自私。
但被伤害过的人,都明白,亲人的欺骗可以在最深处颠覆生活,操控灵魂。
生活是残忍的,不是因为死亡,而是因为冰冷。
于是,后面的结局,对我来说,如童话般不真实。
Your smell lingersWhen you are not aroundUntil youI have never breathed so deepIt is a zero-sum affair Before we take these kind yet sobering wordsHave all the kisses as you canAnd just one more她和jack间的吸引真实而脆弱。
年轻冲动的她拆散了一个不和美的家庭。
片子充满了各种emelia隐忍感情、努力做好妻子好继母的细节。
但她永远做得不够。
因为她是所有人生活里的“另一个女人”。
时间,耐心,伤心,愈合。
劇中emilia是個善良的女孩,因為愛與孩子進入一個家庭,身為繼母與二任妻子,即使是美國,仍須面對不同的價值觀,種種壓力使得他被視為冷淡,衝突性強,心病,易怒,防人,....最後,姻緣善念拯救了她.再生家庭醫治了原生家庭給她的傷害;繼子取代了失去的女兒,先生的前妻解了心中的秘密,連只存活了三天的女兒都有了意義,一如電影想要傳達的境界,也是佛教的境界,一切都是因緣,結果誰登記成為誰的貴人,是無法解釋也不可得知,因此隨順因緣,心存善念得化惡緣而福慧雙修.
看此片時香港的戲院仍用"Love and Other Impossible Pursuits"這個片名, 不過美國已改用"The Other Woman"了. "The Other Woman"很能表達女主角在故事中的角色. 香港用的那個長一點的片名或許更能賣座吧. 不過相信上畫日子很短.揀此片去看其實也真的不是因為很期待看它, 只是那個星期五心情壞透要透啖氣, 於是吃過晚飯便跑去看了. 臨看前還見到Rotten Tomatoes只有37%, 心裡只想: 唉, 當做睇吓故仔睇下Natalie Portman啦..."The Other Woman"就是"另外那個女人"吧. 即是所謂的"second wives"了. Natalie Portman飾演的女主角Emilia Greenleaf不是女友, 她是名正言順的第二任妻子, 而丈夫還有個兒子, 即是她也要兼任繼母的角色.Emilia每天的生活就是照顧繼子, 等候丈夫工作回家. 二人朝夕相對當然產生不少磨擦. 反叛兒子更懂怎樣出言傷害她. Emilia和丈夫本來有一個女兒, 可惜卻死於SIDS. 喪女之痛加上和兒子的關係, 還有丈夫前妻的冷言冷語, 日子真的不好過.雖然電影評語一般, 個人則覺得還可以. 沒有冷場, 不過女觀眾會較易投入. 以看故事的心態來看是不錯的.看時哭了數片, 不過應該是個人情緒多於因為故事情節.值得一看. 喜歡片中的Natalie Portman多於"Black Swan"中的她.
劇中emilia是個善良的女孩,因為愛與孩子進入一個家庭,身為繼母與二任妻子,即使是美國,仍須面對不同的價值觀,種種壓力使得他被視為冷淡,衝突性強,心病,易怒,防人,....最後,姻緣善念拯救了她.再生家庭醫治了原生家庭給她的傷害;繼子取代了失去的女兒,先生的前妻解了心中的秘密,連只存活了三天的女兒都有了意義,一如電影想要傳達的境界,也是佛教的境界,一切都是因緣,結果誰登記成為誰的貴人,是無法解釋也不可得知,因此隨順因緣,心存善念得化惡緣而福慧雙修.
哈佛学霸影后在制片方面还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种中产阶级无病呻吟片真是考验耐性。
为什么09年的电影要放到11年才上映?难道能预测到娜塔莉今年在奥斯卡有强大的气势,而借着她的东风?几个人物都刻画得很不错,不矫揉做作。
你明白你心里面有多想要解放或者多想要原谅自己的一些东西,但那个东西其实是不能跟别人说的,也不是到处跟别人说你想要原谅自己别人就会觉得你很诚实很纯真。所以有些东西是要留给自己,陪自己走很长很长的一段人生路的。
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为了推动故事发展而让人物行动,结果就是里面人都不像“人”,像符号。娜塔莉波特曼除了《杀手里昂》时期,完全不对我胃口
这海报倒是挺好看的,这片说白了就是小三辛酸史,再怎么扶正也不过就是个夹心饼干,猪八戒照镜子两边不是人,黑天鹅演什么都是那么有气势,什么角色都能驾御的那么轻松!
人性之複雜,沒有絕對的好人和壞人。看的時候我不止一次的不耐煩,資本主義國家的人就是嘰歪嘰歪,咱們房還住不上,飯還吃不好呢~~那種時間那麼痛苦~
其实看不太懂,因为字幕突然没了
hate that william
角色们都是一副受内伤的样子
2011.10.02 @ Home平淡但真实
阴郁版的stepmother,挺没劲得
菲比都那么老了
淡淡如流水,这就是平常过日子。PS:这个男人是个绅士,拒绝艾米利亚重归于好的时候也那么绅士,温柔的残忍可怕。
小三成功上位记~
感觉兔子洞好像
整个感觉还不错,看的高清版本画面质量比较好。
菲比好老
很无聊,好吗。
生活就是不停的解构重组
无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