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原本可以不用出现在故事里的,只因他换了个车位,故事也随之而来。
失去儿子的老夫妇带着孙女艰难度日,他们终日生活在期盼与等待着,他们的期盼与等待也因为他的不经意拜访而终结。
或许他的出现才是老妇人和小女孩真正企盼的,儿子的回归只是个不真实的梦。
理发店老板原本是个混社会的,因为伤了一只手才选择过安稳的生活,于是有了一间属于自己的理发店,而且一开就是15年,难道真的只有失去才懂得珍惜?
裁缝店老板则刚好相反。
他因为不想一直替他人做衣,想打破一沉不变的生活轨迹而选择下海经商,但结果并未让人如意,最终借高利贷让债主追杀。
从而也有了和他的一段经历。
李薇是个大陆妹,下岗为求生被骗至台北沦为妓女,她终日想逃跑,当她认识到台北生活并不像她想象的那样。
当然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她和他并没有直接的对话,但因为他的再次出现间接帮她成功出逃,义无反顾的。
她终于乐意逃离这没有尊严只有痛苦的城市,或许她会回到农村,但她再也回不到那个简单纯真的世界......他,陈莫,也是个有故事的人。
他之所以会停车在此是因为他与妻子的约定。
他们因为生育的事情闹僵、和解,再到约好一起吃晚餐。
但这餐饭来之不易,直至他遇到故事里的所有人物,直至所有人叙述完属于各自的故事,他才能与妻子共进晚餐。
让人感到安慰的是故事最后他收获的不只是晚餐,还有他和妻子最渴望的孩子——老夫妇的孙女。
这样的结局很完满,但过程很曲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任何一个出现在你身边的人都带着故事而来,每个人都撰写着自己的人生。
对了,不光是人,就连片子中的鱼头都有故事。
从洗手间到被盛在碗里,它也经历了一段有趣的经历......
很多时候,我们都在期待结尾。
但是因为过程太享受,结尾的顺理成章也就没有了惊喜。
这些都不是重点。
[ 你到底还记不记得啊我们当初结婚的时候我们是有多么爱对方 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做不完的事情 还想要生一个小孩子来跟我们一起分享你大概都忘了吧?
我没有忘。
我为了怀孕做了这么多尝试到底是为了什么?
就是因为我没有忘记我们当初的承诺我没有忘记我当初怎么爱你的。
]或许总是女人的记忆力比较好吧。
一段感情最算走到瓶颈女人也是在不停的挽救因为被过滤到她记忆里的只是美好的回忆而男人却一直在为感情的不顺所苦恼于是最后男人得出结论:我不爱你了只留下女人在一旁歇斯底里 不理解 生气 伤心 难过 怀念最后 归于平静只是有个伤疤一直在那里每次有相同的场景 相似的人出现时便隐隐作痛
《停车》的情节很简单,简单到只要一句话就可以概括:陈墨(张震饰)因为停车买蛋糕而遇到的一系列倒霉事情。
这个男人遇到的这些事情都不太常见,因此显得不太真实。
显然这是导演的故意安排。
这不是一部以情节取胜的电影,导演并不追求一种真实性,而是通过这一系列的事件告诉观众一些东西。
电影让人感受到,影片中的每一个人都有很多故事。
陈墨夫妇是电影的主角,但陈墨老婆(佳伦镁饰)却是很后才正面出现的。
电影并不是以他们的故事为主线。
他们的故事跟其他人的故事地位是同等的。
老年夫妇一家、黑帮老大、理发店老板、裁缝、妓女、皮条客、皮条客的小弟、的士司机、蛋糕店老板……如果在一般的电影中,这些人或许只是一个面目模糊的“路人甲”。
但是在这部电影中,我们却可以清晰地想象到他们的故事,而且这个过程是不由自主的。
看这电影就仿佛是听很多个人讲故事,每个观众都可以在电影里找到共鸣。
导演有意识地让电影包含大量的信息。
如讲述到妓女李薇,一般的电影中只要有这么一个人物就行了,但是影片却插入李薇在东北老家下岗的情节。
这样李薇的形象就鲜活起来。
我们知道她是一个从东北下岗后到台湾从事“服务业”的。
片中的士司机也是这样,在搭载陈墨时,他讲起他曾是一名飞行员。
这样这个司机就不仅仅是一名“路人甲”,而是成为了一个观众不能忽略的人物。
通过这些人物提供的信息,我们从一部电影中就几乎可以窥见到台湾这个社会的全部。
它的当下形态,它跟大陆、香港的关系等等。
而这一切是通过“停车”这一平常的行为触发,通过陈墨这一个平凡的小职员串联起来。
看完电影,我想到可以用“一叶一世界,一花一菩提”这句话来概括它。
尽管不太准确,却表达了我的感受。
这部片子到最后,奶奶要把孙子送走实在不合理,就算是好人,也不会随便送吧,为什么所有车子都在他旁边double parking,旁边也有很多车子,而且是一条很闲的街道。
电影《停车》里。
24岁的李薇从16岁开始在工厂里做工,到第八年,她下岗了。
遇见大宝,大宝带她去台湾。
逼良为娼。
那一段。
电影里明确地写着那是2006年。
电影里面的大陆,工业气息眼中,充满了破落的气息,搪瓷缸,老式热水瓶,斑驳的墙壁,濒临困境的工厂,下岗的职工。
和台北鲜明的现代化气息相差太大了。
不否认现在大陆没有这样的景象,但这看起来更像96年甚至更早的大陆吧。
而他们眼中的大陆人对台湾了解甚少,已经到了闭塞的地步。
火车上还很淳朴的李薇和大宝有一段谈话。
李薇问台湾是什么样子的。
大宝说:台湾是一个岛,中间有山。
.......云云。
都是一些很常识的话,可是李薇睁大了眼睛很向往的样子。
我当时很惊讶,这是台湾人眼中的大陆?
大陆人眼中的台湾?
2006年我每天都追看《康熙来了》《我猜》,我每天都可以从互联网上下载到最新的版本。
我自己并未觉得海峡两岸有多么闭塞,我以为两岸的民间文化交流通道早就被艺人商人和互联网打开,虽然我知道仅仅是看台湾人写的书演的戏做的综艺节目并不代表了解台湾——甚至连皮毛都没碰到。
但我想我们对台湾的了解还不至于到未知之境那样。
况且更早更多更广泛更全面接触和了解台湾的人实在太多了。
一个20多岁的人,放在96年,说她不知道台湾是什么样子,我相信。
但我不相信它会发生在2006年。
虽然我们常常回望过去总觉得过去落后一些,贫穷一些。
但我还真没感觉的09年和06年有啥区别。
开台湾综艺节目也是,很多到内地掘金的二三流艺人,来了一两次大陆,就觉得自己对大陆了若指掌,甚至为了那一点点的通告费,在节目上口沫飞溅的大讲大陆的坏话。
这不好那不好——其实你又对对岸了解多少呢?
大陆人民也根本不知道你是谁。
当然,我们看着台湾人自以为了解大陆而高谈阔论的时候,会觉得好笑。
可能他们也会。
也许他们一边想大陆人真是对台湾一点都没了解,一边冷笑说:还不懂装懂。
事情都是这个样子的。
you know。
I know。
我们总以为自己了解对方而对方不了解我。
人和人之间都是。
我再看了1/3的时候已经很不耐烦了,为了那么多人给这片子五星,我耐着性子看。。。
片子的节奏很慢很慢,追求情节类的观众可以直接回避此片了好多人说体现了台北生活的荒谬和困惑,我却没什么感觉,且整个片子充诉着男人那句口头禅“干”“我操你妈”“他妈的”,让人恶心透了,同样恶心的还有结尾时候的那条黑色虫子爬在天花板。
在我看来,(小马)张震活该倒霉!
“母亲节的那天下午,张震和老婆约好一起共进晚餐,在回家的路上因为要购买了一盒没什么精神但很好吃的蛋糕,把车停在了路边,等购完蛋糕回来时,却发现自己车子被其他车子挡着了开不出来,开始寻找挡车的车主。
先到了停车位旁的住宅楼三楼寻问,遇到了一对老夫妻和一小女孩,陪着一家三口吃了一顿晚餐,像一家人一样在同一张饭桌上寒喧,只是为了满足盲眼老妇思儿之苦。
”“离开理发室时遇到黑社会向街对面香港来的裁缝师追债,裁缝师被弄了一身的油漆,在理发师傅出面的解围下事情才算暂时解决了。
”“车依然被别人挡着,只再一次到住宅楼四楼寻问,四楼是一间淫窝,目睹了一位卖淫女子被羞辱,与淫头多言不合被打,被丢于郊外的河堤…… ”第一次被堵车 应该是戴笠忍的车卖完蛋糕发现车被并排停了,傻等,等了很久才问理发店,之后去了3楼,陪人家吃了一顿饭,饭后回来车没被堵了 一进车就一屁股坐到蛋糕上,再去理发店清洗屁股上的奶油,清洗完 喝理发师玩了一局 之后发现车再被堵第二次被堵车 黑社会的车 他和老婆解释第三次 并计程车不载他 他踢车(并排停的车)泄愤,黑社会找裁缝追债 他和裁缝被黑社会押住…………第三次被堵车 去4楼的嫖客的车 他找上门去 戴给他推销小姐,他看着戴一点一点更加猥亵的动手脚 才忍不住挥拳了,结果被打晕丢在荒野里事情发展成这样,完全是导演给了主角这样的鬼个性,好心的墨迹的犹豫的拖拉,原谅我找不出更精准的词吧!
就是看得我气不打一处儿来。
第一次被堵车,为了早点回去见老婆当然要拎这蛋糕打车啊,如果非要开车回去就该早点找出停车的人啊,为什么白等那么久才开始找停车人?为什么要到第二次被停车才叫拖车公司?为什么飞要清理牛仔裤奶油才回家,穿着四角裤就不能开车啦?
清理完奶油为什么还有空陪理发师玩一局鬼游戏?为什么不一开始搭出租车回家?为什么非要等戴笠忍的手放进小姐的腿才开始挥拳?.....简直是十万个为什么!!!
这些都是导演要表现的多样的荒谬的困惑的生活啊从河堤回来上来又上了的士想起买蛋糕,拿了三个蛋糕车还被堵着,去理发师那里再次清洗了一下伤口,出来蛋糕已经被吃了,理发师弄了碗鱼汤给他喝,当然鱼再张震清洗裤子奶油的时候掉在马桶里过。
好心的张震当然又载着裁缝走,再次遇见戴笠忍,狠揍一顿并丢到他自己车的后备厢,那个小姐自然识时务的逃走了好心的张震回去领走了那个小女孩妮妮,并再结尾的时候出现了一条恶心的黑虫子有很多细小的红色的脚,伴着张震的语白:“未来你会碰到很多很多的 挫折,也许你会哭,但是记得最后,你还是要不停的往前走。
”PS:中间在厕所里清洗牛仔裤,把鱼不小心掉在马桶那一段还小搞笑。
老流氓:我操你妈!
妓女:你别操我妈!
老流氓:那好,我不操你妈!还有张震一屁股坐在蛋糕上然后借洗手间换衣服那段那个鱼头。。。
说不出的感觉那个刮胡子的老头儿 把泡假牙的水都喝了 最后照了下镜子很满意的走了理发师说:真正的绅士啊!
“未来你会碰到很多很多的挫折,也许你会哭。
但是记得最后,你还是要不停的往前走。
”给妮妮的信最后一句落下,车驶入一条深深的隧道。
从夜,进入深夜。
妮妮,你坐在后排,抱着你的娃娃,好奇而开心。
开车的这位叔叔,他受伤的脸上,目光清亮。
你有没有从镜子里看到呢?
妮妮,也许等你长大,你才能明白这个夜晚,叔叔把你带走。
不光是你,连同他,也一起开始了新的生活。
《停车》又一次让我看到优秀的台湾电影。
每一个人都放在合适的位置上,演出了应有的、出彩的角色。
张震演陈莫,似乎是本色出演。
隐忍的维系与妻子的感情。
一次停车,他有意无意的磨蹭着不愿回家,从那天下午到夜里,他的生活跟那辆卡住的车子一样,卡在了陌生人的生活里。
遇到了从黑社会洗手不干的长寿仔,被逼债的胖子裁缝,大陆来的不幸妓女,可恶又可怜的皮条客。
最主要的是闯入了妮妮的家,他好心的扮演了死去的小马,最终带妮妮开始新的生活。
桂纶镁的戏份很少,拿捏的很到位。
她对着医生说:“我跟我先生在一起这么久,他的精子在我的卵子旁边打哈欠。
这不是笑话吗?
现在怎么样,你还要我做多少检查啊!
啊!
你要跟我说叫我放弃吗?!
”她的侧脸漂亮却哀伤,刘海挡着一只眼睛,露出来的那只充满了愤怒和泪水。
也许愤怒只是表象,更多的是一个无法做母亲的女人的绝望。
她的话句句有力,让我想起那个《蓝色大门》里的她,对着那个男生喊,一样倔强一样不服输。
只是女孩长大,演技日臻圆熟。
电影里,跟随张震,经历一次匪夷所思的探险。
生活中真实的多面一点点显露出来,不管是黑社会,还是皮条客,都有被生活折磨的苦衷。
每个人都像失去翅膀的飞虫,没有目的,却自以为朝着梦想,奋不顾身的冲撞着。
就算在没有人的夜里哭泣,也没有谁听到。
因为大家都一样无助。
有几个场景真实有质感,看的时候也许在笑,也许想哭,无一例外的觉得真的生活就是这样。
【壹】开始的时候陈莫在蛋糕店里挑蛋糕。
他与老板娘的对话“你们这个巧克力怎么长这个样子,看起来很没精神唉。
”“我的巧克力卖的是口感,不是卖精神的。
你如果觉得我的巧克力没有精神,我建议你到超市去买,那里的巧克力很有精神。
”“老板娘我只是要买个蛋糕。
”好像有很多次,我们无意的发问冒犯过别人,好像在挑衅他人的意志。
好像也有被冒犯过。
即使他不是有意的,我也要坚持维护我的意思,我要让他知道我不是他所误解的那样。
【贰】好容易车可以开出来了,不小心一屁股坐到了蛋糕上。
陈莫去长寿仔的洗手间里清理自己。
他想把洗手池里的鱼头放进水瓢里,可以一不小心掉进了马桶。
把鱼头捞上来,放在洗手池。
用牙刷把鱼头刷一刷。
再小心将它放进水瓢。
然后清洗自己。
完毕,再将鱼头放进洗手池,恢复成开始的样子。
诙谐的音乐,还有口哨做背景。
等到最后,陈莫被邀请喝一碗鱼汤,他差点呕吐。
生活中有那么多次,我们以为善良的沉默可以让事情正常发展,以为自己可以躲避真相的拷问。
可是往往到头,我们不得不面对,并且下咽那口苦水。
【叁】阿宝和土豆在车上的对话。
土豆看着被打的阿宝流着鼻血,一个劲儿说他爸爸的鼻咽癌是怎么回事。
阿宝觉得太晦气,一个劲儿的说自己这个跟他爸那个完全不是一回事儿。
结果到最后两个人都很郁闷,你一句“干!
”,他一句“干!
”来结束。
即使我们都是坏人,一起杀人放火,我们也有温情的生活。
我们的关怀显然很粗鲁,但是跟你们礼貌的询问一样,都是温热的。
在惊险的生活中,甚至比你们的更有温度。
【肆】结尾那只虫子。
妮妮的妈妈死前看到的,爸爸至死也没有看见,而妮妮要从这个叔叔的口中听到。
这只虫子的故事。
没有故事,只有一个道理,不管什么时候,都要向前走,不要停。
想过逃避妻子,想过不回家,想过干脆就不要孩子,这么在矛盾中过一辈子。
车子停下卡住走不了,自己却无法控制的遭遇那么多事情。
终于回归原本的生活,蛋糕带不回来,只带着这个像礼物一样的孩子,带着满身的伤痕回来。
让我们继续向前走,带领着一个不属于我们的孩子,哪怕还有更多的恐惧和未知。
没听过遗珠的说法,但是好几个评论都提到了,翻了几页评论,4、5星的居多,心想恐怕真的是遗珠了,于是找来看。
看完以后的想法是,金马评委还是有眼力的,遗得对。
看完以后还不服气,把所有评论全部翻了一遍,评论里只有5个人给了2星,并且批评的理由写得并不深刻,大多是不喜欢这类型啊,有点阴暗啊这样的理由。
后来想了想,对的,这种水准也不值得牛人花心思来批评它。
反正导演也没什么名气,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我对本片最大的意见是,导演老喜欢给演员突然拉近的镜头。
这种镜头一般在什么时候看到呢,一个是纪录片里,由于拍摄的对象突然开始说话,或突然有个什么动作,摄像机事先预料不到,于是突然拉近;一个是刑侦题材的影视剧里,表现案情有了重大突破,或者说到一句什么特别关键的话,往往配有突然升高的音乐,用这种镜头来表现紧张情绪,引起观众注意。
本片里,安安静静的演员,安安静静的台词,安安静静的情绪,配上突然拉近的镜头,我的妈呀导演想干嘛,好歹是个文艺片,您想玩镜头也玩点相符的,别老牛头不对马嘴的行不?
第二个让我不爽的是故事的设计。
后来发生这么一系列的事,最主要是因为张震一拖再拖,让观众急死。
让观众急是好事,可得是那种“天啊他该怎么办啊”的急,而不是那种“靠,他脑子有病吧”的急。
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的主人公身陷麻烦是因为之前的一系列情形下他不得不那么做,观众首先理解了他的“不得不”,所以才会善意的为他担惊受怕替他着急,后者的主人公则在一系列情形下,却一再的没有选择本可以更好的行为,违背了电影编剧理论上的“最小行为准则”,才让观众觉得他就是个傻逼。
虽然我明白导演在后面说明了张震和老婆的问题,让我们回顾起来可以作出“也许他一开始就不怎么想回家”的解释。
但这个解释对于前面那一系列婆婆妈妈让人干着急的行为仍然缺乏力度。
第三是风格。
本片各个段落风格差异很大,有时候是冷静、客观,有时候是抒情,有时候是黑色幽默,有时候是恐怖血腥。
导演还对自己这种包罗万象的风格感到满意,轮到什么风格,还不折不扣的配上了该有的音乐,其中无时无刻不点缀着“干”!
“干”!!
“干”!!
的有力的语言。
真是服了。
我从来就不看好MV或广告导演拍电影。
MV/广告导演思维方式和电影导演思维方式很不同,所以前者拍起长篇来是有点风格独特,但独特并不意味着好。
电影有自己特有的叙述要求。
不是玩一些平常电影里不会出现的镜头就说明这导演很有才华。
我说,为什么您不想想为什么那些平常的电影不用那些镜头呢?
不是因为那些导演和摄像不会像您那样摆弄摄像机,而是因为不合适。
这部电影总体很棒。
我从来就不懂得写影评,只想借这里对我最爱的你写几句话。
我刚看完关于奥黛丽赫本的故事,书里反复说着她始终知道什么最适合自己。
我当然是无从得知你诠释这里的“小镁”或者女人不坏的“铁菱”时的揣摩,但是你的年龄和眼神依旧无法与周迅相比。
就像本杰明那张扑满了粉的脸恰好出现在我刚看完的川流不息之后,他眼里忽闪的纯真就突然显得很不协调。
有新闻说你很欣赏林青霞,那么我想你也应该了解林青霞19岁出道后拍了50多部文艺片,30岁才真正跨入转型期。
她转型的成功不只是因为对自己角色设定单调性的厌倦,也是她人生历练的体现。
时间过去,我说支持你一切决定,也明白你想要挑战想要证明自己。
我看到你为了拓宽戏路的努力尝试,但我也承认我无法看到剧中人的灵魂。
我想你还是应该考虑清楚什么是真正适合你的,你必须把握自己的特质并且善用它,而不是为了证明自己去将这一切摒弃。
更何况你的特质本来就不是什么让人厌倦的东西,而是现实世界鲜有的美好。
有些事情急不得,有些机会也不一定对味。
在对的年龄,做对的事情,是蓝色大门五年后的我,所深刻了解到的。
否则30岁之后再想要假扮纯真少年,恐怕为时已晚。
因为爱你,与你共勉。
病态的善良和生活的迷惑.
脑残的一天
小女孩一直在缓解剧情的纠结。
戴立忍!
40分钟后,片子变疲软了。
高捷,瓦擦列
有些臺詞很怪=.=
看了介绍觉得很新颖,应该有突破~但是这真是一部杀人片,我看的都快吐血了,虽然最后实在受不了用了150%的快放。。。莫名其妙的故事,跟主角名一样,一帮子神经病,真想拿个菜刀去砍那个导演去。。。。又一次无法摆脱张震拍烂片的宿命。BULLSHIT!
形式上的改良给它加了分,黑色小品显出了台湾多少生态
创意不错,可惜故事讲的莫名其妙
台湾小调我好爱。
纠结啊纠结,我们的生活怎么这么纠结呢……
节奏比较慢
很有意思的电影,电影是会传达一种思想的,不得不佩服在这短短的几个小时发生的事情就能完整地表达出一种让人不吐不快的情绪。演戏就应该像这样,让人不觉得你是在演戏,流氓就是要流氓来演。
非常smart
没见过更来气的电影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张震杜汶泽。很舒服很好 最后被虫子恶心到了
钟孟宏的电影有一种散漫 似乎是以散文笔法写作小说 这种习惯性的创作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间离了观众和故事和人物之间的关系 他时刻在提醒观众影像的不可相信//陈莫作为主轴线延伸串联起其他支线 而这条主轴线是沉默的//画面还蛮不错
如果不是這么強大的casting,我如何給的下2顆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