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中的事都发生过吗?
会不会只是KEN的吹牛,影片开头与结尾都是几个男生在围着聊天吹牛,也许这故事与KEN说的色情故事一样吧。
真是假亦真来真亦假。
难保这个出于纯洁爱情的革命行为不是出自KEN的头脑。
表现上故事内容非常荒诞,为了讨女生的欢心,男生们决定举办一个嘉年华会,拍电影。
而为了拍电影需要一个主题,于是想到了“革命”,并且在晚上进行了一次“革命”行动。
没想到被学校和警察们“镇压”。
而这种镇压激发了进一步的行动,直至高三的学生们一起示威。
虽然提出的条件只是不跳集体舞,但毕竟已经行动起来。
也许这就是革命吧,革命并不一定出于崇高的目的,也不一定要实现什么伟大的目标。
就是1968年的法国起因似乎也是因为某位部长让大学生去做爱而不是思考社会,而学生们也借此起来革命了。
一次荒诞但又真实的革命,一次颓废而又激情澎湃的青春。
“如果引发革命的话,说不定你们会是好汉,在和平时代的话,你们是犯了错误,就是这么一回事。
”这是KEN在学校受到处分,回家后怕爸妈失望,跪在饭桌上,没脸见人,气馁等被父亲挨批评时,父亲对KEN说的话。
日本的家庭教育有这么特殊么?
父亲教育孩子不要轻易放弃孩子想要做的事情,及时那件事在老师等别人眼里,甚至是父母的眼里看起来微不足道,毫无挣钱之用,也要坚强地为你自己内心想要的东西去争取,知道你可以给你自己一个满意的答案为止。
“而且就算被我挨打,也不要再可怜自己”
很美的青春片,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了青春电影的本质——青春。
我这句话写得好啰嗦像废话,但看过这个电影以后我相信你会懂。
人人都说夏天与青春绝配——色调上,夏天与青春都像相册里尘封的老照片,高饱和,泛黄,边缘有些发脆;女孩儿的裙子是深紫色,校服有着世间最纯净的白,牛奶雪糕甜成了鹅黄色,嘉年华是五彩斑斓的调色板。
温度上,青春和夏天一样滚烫,和太阳一样耀眼;那时候谁都觉得自己还有个未来,谁都觉得这个世界无可救药,自己是一把熊熊燃烧的火,正发出救世的光。
1960s的霓虹国的少年们差不多就是电影里表现的那样,有很多人深受共产主义影响,再加上西方自由思想的盛行,很多学生纷纷成立了自己的小组织,参与一些运动。
他们与学校抗争,寻找意义,争取自由。
就像电影里小剑说的那样,开心不就是最重要的吗?
我们要笑给这个世界去听。
在现实生活里,小剑这样的学生可能也不怎么招同龄人喜欢,因为他能搞事但不太能承担责任,和阿达马比起来要差得远。
但这是电影,并且有个事实——很多学生的“站起来和站出来”,都是因为有人先把ta的勇气拿上台面,当做火种,点燃了沉默的大多数心中那堆积攒已久的薪柴。
但最后寥寥几句独白也点出了一些心酸,让这个电影顿时更令人回味了些。
毕业后,一直自责没有小剑和阿达马这么出色的岩濑去追逐自己的爱好,却失败后回到原点;阿达马是个有志青年,但局势的转变让现实给予他重挫,最终过上了普通且戏剧性的生活。
小剑的生活则成了编剧留给观众的悬念。
怎么说呢,生活还是残酷的。
但这样的青春,值得用一生去承载。
很多人都说“意义”这东西虚无缥缈,而我则认为“一生”不是时间单位,它是意义的衡量单位。
写完这些后,感觉自己又看到了矢崎和山田在天台吃午饭,白衬衫在晴空下闪闪发亮,像波光粼粼,太阳溶化在大海——那就是永恒。
故事的背景是日本1969年,那是个意识流萌发的激情年代。
初看片头那段动画还有配乐就挺带劲,谁说过,不管小说还是电影,开头精彩十分必要!
这十足的美国劲儿的开场,有点象007《黄金眼》的片花;妻夫木聪阳光洒脱的笑容,充满了《美国派》的无厘头喜感,和安藤政信郁郁寡欢的神情可谓相映成趣,拍这部片子时,他们都如此青涩却又充满激情。
三个高三死党,相间是思考者、健是行动派、岩濑典型就是一跟班;他们是校园里懒散叛逆的不良代表,老师们的“眼中钉”;天天向往美国的自由精神,看着杂志上的“艺术、电影、摇滚”,想过自己的节日,充满自由精神的节日。
为了证明勇敢,他们聚集美军基地,翻越带刺的围栏,明知道14秒就可能被追上;为了寻找心中的女主角,他们闯入音乐教室,在心怡女生面前跟老师耍酷谈论越南战争;他们在墙上留下革命的口号,贴着格瓦拉、毛泽东、斯大林的大头照;这劲头就象林塞电影《如果》里那帮反思潮的英格兰少年,拍摄于巴黎轰轰烈烈学生运动爆发的1968年。
“学校里充满了街垒”,这句潜台词激发了健的革命荷尔蒙,扬言要拍独立电影的他,成立了跋折罗团,秘密行动拉开了序幕。
这个晚上,他们在学校里到处涂鸦标语,挂起社团的横幅,用铁丝网封锁了教室,还在校长办公桌上拉了泡大便……“我们是反权利组织跋折罗团,为了反对现在的教育制度,为了追求自由,我们越过了街垒。
”——多理想气质的口号!!
“想像力夺取了权利”次日高高飘扬在学校主教楼的屋顶,让我想起了昨天刚看的《天堂失格》,难不成后者是续集?
花里胡哨的鸡冠头小田切让是成熟的社会版妻夫木聪?
校园里开始了一片热火朝天的“毁尸灭迹”的清理活动,训导老师发狠话说要杀人,警察很快找上了门,污点证人们急速成了明匪,于是,战斗刚刚打响,矢先健就成了孤军奋战的光杆兵,勒令退学、无法毕业的危机扑面而来。
毫无预料的是,玩着烟火的老爸背靠门廊头也不回地跟儿子说:小健,要坚强起来,不管被老师说多少次,还是要坚持看着脚下,不要移开自己的目光,也没有什么可威风的,堂堂正正地和大家一起去吧。
如果引发革命,说不定你们是好汉,在和平时代的话,你们是犯了错误,就是这么一回事。
”我靠,这老爸太牛B!
后来才知道,一向百无聊赖的老头子其实十分滴强悍,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不折不扣的“革命前辈”。
于是,这才有了之后的小健学校里激情作别的一幕;大义凛然离开的健自由自在地缀学了,跋折罗团其他成员岩濑、相间,沉沦的沉沦,专研的专研,各自走上了不同的路。
个中镜头十分有趣,看着相间埋首案头里赫然的一本《毛泽东语录》,我不禁笑喷。
这场青春革命最后在大面积反抗胜利之后完美谢幕,英雄赢得了美人芳心;告密者也重拾了勇气和自信。
想来,如此理想主义的结尾,也是因为那是1969年,那个时期的日本,战后寻找回归的觉醒年代,人们向往自由的激情高涨,少年们对改变未来充满了希望。
相比较而言,我们的青春经典好象十分缺失,《十六岁的花季》里那点小叛逆多不过早恋和暧昧;《阳光灿烂的日子》尽是些青春期生理反应、《十七岁的单车》全是胡同记忆;《青红》的小器劲儿让从三线厂出来的我都觉得不真实;再看看这两年那些畅销肾衰的小鸡文学、痛经小说、粉嫩双性的超女快男、雷人的“流星雨”……台湾的某些作品其实是日系的一枝;且算上彭浩翔的《AV》吧,就算有点超龄,那也只能代表四千万香港同胞,这边几亿人民的激情和表现力都哪儿去了?
相间说:“把生活的原味都弄没了。
”矢先健摔了瓶子说:“好!
解放她们!
”
其實電影只能打個四星啦。
妻夫木•聰一副紅牛喝多了的樣子... ...用力過猛。
還和書裡的對不上號。
安藤政信則就是山田正啊!
那種土帥哥的FEEL,他把握得太到位!
雖然老是老了點,畢竟人家已經三十多歲,停一停就能看出跟妻夫木•聰十幾歲的年齡差。
但,那種礦區村鎮感,標準的偏遠地區來者。
我是真正礦區村鎮人,我明白的。
電影最後的水庫景簡直就是在我的家鄉拍的啊... ...電影里刪去了太多有關山田正的片段,白狗(山羊倒是保存了)、蘇打水、他媽... ...不可原諒的是把他放雞的片段也删了!!!
盛會的靈魂就是那些雞好麼!!!
操!
山田正的靈魂之舉好麼!
我都被買雞那一段感動得要哭了。
再操。
想一想書,電影真是一包渣,要不是有這麼活靈活現的山田正,我推薦都不想推薦了。
ANDO就是把被電影閹割后的角色演活了啊!
也不是說他演技怎麼好,因為他本人實在太像書中那個角色了... ...迷死人。
村上龍寫的那篇後記啊... ...反正我是一字不動抄下來了。
世界上有我這樣的陰鬱少女,就有他那樣的元氣大叔啊!
世界就是這麼保持平衡的。
好吧,無論怎樣,我還是愛《69》,想想就心動,愛得要死。
PS:有說ANDO太憂鬱的,操,看書沒有!
山田正本來就是個“悲觀的務實主義者。
”書裡人物都有原型。
真想看山田正本人!
到哪裡去捉來啊!
PPS:嗎的,透露一下編劇現在的下場!
那個鬼編劇當了戰地記者,娶個了遊擊隊老婆,生了兩個長得像遊擊隊的女兒!
但我對妻夫木•聰還是有一顆溫柔的心的。
加濑亮 桐谷健太 水川あさみ 新井浩文 小日向文世 岸部一德 还有bloody Monday里的沙皮狗脸教主松田龙平的太太美翻了,少女啊少女
今天也来回顾一下小妻同学曾经的片子。
当时第一次看,觉得很兴奋。
现在再看,完了,又老泪纵横了。
这种记录青春的影片,实在是让人又爱又恨。
一个日本朋友跟我说,她家大哥看一次哭一次。
这种跨越种族的情感共识,就是人类对时间流逝的感悟啊。
(我好像又说远了)
这部电影我看了两遍,非常喜欢。
青春是无敌的,即使我没有过那样的疯狂,却也挡不住的怀念和向往。
这是一部怀旧的电影,讲得是1969年几个无敌的日本高中生。
传说是根据村上龙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据说小说是作者青年时期的自传。
看过电影的人就知道了,我只能说这个作家很强,感觉貌似日本有点才华的作家都姓村上……因为很喜欢,反倒很难用文字来表达那种感觉,那是一种青春时橙色的梦想、红色的疯狂、黑色的反叛和纯白的悸动。
虽然出现了性幻想和变态的排泄镜头不过并不让我感到反感,反而感受到一种所向无敌的叛逆。
那就是青春无敌的活力啊!
加上简直是经典的60年代摇滚音乐和那个革命年代的背景,以及赏心悦目的男女猪角(好像是男一号是日本的影帝,我不认识,不过真的很帅,非常帅,男二号在《坏孩子的天空》里看到过,很帅,和我一个类型),我只能说这部电影真的非常非常青春。
先看电影 没看完 又看书 回头又来看电影电影。。
不说了。。
因为音乐不错。
忍耐着看完了原著还是不错地
相对于小说来讲,我觉得这片子拍得的确不咋的。
片子太商业化了,把小说里的小文艺气质都搞丢了,尽是黄色的低级趣味……虽然片里对人物的定位还算比较清晰的,但是个人很不喜欢将第三男主角定位成一个没什么思想看法,只会跟风随流的人。
不知道是不是看到的是被剪过的版本,情节极度断节,若不是看了小说,根本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被追杀。
这是很多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都无法避免的通病。
说了这么多,但归根结底我还是比较喜欢这部片子的,看了之后莫名地心情不错,莫名地觉得美好,当然也会羡慕他们肆无忌惮的勇敢。
这里的青春充满了黄颜色
他硬了
宫藤叔 你让我失望死了
夏日青春片最优。
喷屎一段是亮点。
青春就是用不完的荷尔蒙
为何如此平
剪辑好快
除了妻夫木聪的颜百看不腻,看过小说后立马看这个,实在有点吃亏
改編的過於簡略,導致劇情在銜接上讓人產生混亂感
我上了一个星期班之后终于累计看完……好像夸张了点
那个关于69年的动荡的青春。
当时对这种乡村题材真是手足无措。
我是来看安藤政信的
革命少年的迭宕青春,妻夫木聪饰演了一个乐天大胆敢于向体制高墙进攻的鸡蛋。其实有这笔浓末重彩也不枉为青春一场,但大多数人也只能有意淫的份儿了。涉及到特定年代和作者创作方面,又得研究村上龙了。原著的信息应该更多。
没杂看懂,斗晓得ando帅了
糟蹋了原著
第四星打给最后15分钟。
回头听说开场White Room,不过看了那么久已经忘记了。
可恶 又是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