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时候就看过灰姑娘的故事,简单而美好,相信善恶有报,平凡善良的女孩一夜间变成公主,最终和王子过着幸福而美好的生活。
许多年过去后,曾经的小姑娘已成为人母,带着女儿一起去感受这个梦幻的国度,温馨而美妙。
美丽的城堡、善良清秀的瑞拉、邪恶势利的后母、又傻又闹腾的姐妹、古灵精挂的仙女教母、英俊优雅的王子、美轮美奂的公主裙和玻璃鞋、金碧辉煌的南瓜车……当看到昔日的文字跃出纸面,变得立体而充满想象力,一瞬间我也像回到了童年,陶醉在童话世界中,眼睛里闪烁着星星,和女儿一样。
或许平民无法承担起那份惊艳与优雅,于是瑞拉被塑造为一个家境殷实的富家小姐,端庄乐观,在饱受不公正待遇时依然生机勃勃。
或许为了表达出瑞拉与王子是真爱,于是瑞拉与王子的初次邂逅发生在舞会前,正是这次相遇让王子感受到瑞拉的善良,瑞拉也悄悄喜欢上这个没有背景的王宫小学徒,爱情在没有显赫的地位、没有世俗的欲念的环境下滋生蔓延,最后在我们熟识的舞会、逃跑、寻觅、重逢中画上完美的句号。
我喜欢这样的改编,爱情纯净而美好,瑞拉跟王子离开时宽恕了不怀好意屡次破坏自己的后母,让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了瑞拉的善良。
值得一提的是,凯特布兰切特实在太有气场,把美艳傲娇的蛇蝎女人塑造得很到位,让我实在恨不起来,非常抢戏,给她点个赞!
本来没想写这一篇,但实在看不过眼,不吐不快。
update: 这篇修了下,首发在与书(http://yushuclub.com/)了,地址是http://yushuclub.com/?p=467经典童话灰姑娘以真人版电影的形式再现江湖,忠于原作的故事看起来似乎老掉了牙还非常的政治不正确,一时间又引来许多非议。
前有后妈联盟嫌弃女主演员颜丑气场弱逼格低,后有人直斥灰姑娘是男权社会的玩物。
评论人周冲质问:“五十度灰姑娘,你们的生命意义在哪儿?
” 把灰姑娘与五十度灰相提并论,认为两部电影讲的都是女屌丝逆袭,“无知无能无个性”的女主因“年轻貌美单纯善良”而被男权宠爱得登高位,两部电影都是对女性的物化。
作者进而担忧“这种影像的繁衍,必然形成物化女性的主流价值观”。
这是一篇乍看十分女权、十分独立的评论。
从女权的角度看灰姑娘,我却另有感想,在此一谈。
这流传甚广的童话版本繁多,中国唐代的志怪笔记亦有类似故事记载。
总体来说,基本情节是一位出身不低的年轻善良的女孩在生母亡故后,被继母当做佣人苛待,后来获得神力的帮助,被一位有权势的男子娶为妻子,从而得以脱离原有家庭的迫害。
好人有好报,天不绝人之路,这个故事本身是根据朴素的果报观展开的。
周冲眼里的辛德瑞拉无知无能靠脸上位。
这一断语乍听很符合刻板印象,但却经不起推敲。
因为新版电影里的灰姑娘是个自尊自爱三观明确的女孩,把母亲的遗训“要勇敢善良”铭记在心,她受过良好的教育,也热爱劳动和自然。
撇开新版电影在设定细节上的改动不说,原版灰姑娘们除了年轻美貌,也个个勤劳聪明。
看看中国版本的灰姑娘原文是怎么说的:“有女名叶限,少慧,善淘金,父爱之。
末岁,父卒,为后母所苦,常令樵险汲深。
时尝得一鳞,二寸余,赪鳍金目,遂潜养于盆水”——不知从何能推断出她是没有自我意识的花瓶。
我们再来看王子的拯救这个争议点。
灰姑娘的上位确实看脸,也确实是靠有钱男性的拯救,但且慢大笑“这下我看你还有什么话好说”,一方面,靠脸好被拯救推不出女方必然缺乏自我意识不懂生命意义的结论,另一方面我们也该看看灰姑娘的具体处境。
很显然,没有后母的打压触发剧情,也就不会有后来神仙和王子的拯救。
我们不应该忘记的是,如果没有继母,灰姑娘根本不会成为“灰头土脸的”姑娘,也就根本不需要王子的拯救。
作为一名继承人,她原本自己就可以过得很好。
可现在呢,这个一无所有的年轻女孩,人身受长辈的控制,在家中受欺侮,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既不可能通过升学改变自己人生,又不可能出社会工作,她是无路可走。
这样的情节如果单独拿出来看,我想绝大多数人都会指责继母对这女孩的虐待不合人情。
读者若能设身处地想一想,大概也会承认,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容我再强调一遍),嫁个如意郎君是最快最彻底地帮助这女孩摆脱困境的方式。
事实上,现实中这样的故事也仍然以不同的版本反复上演。
即使有国家和诸多社会机构的存在,一个十七八岁没上过大学的女孩子要想彻底脱离原有的家庭,她能有的选择依旧不太多。
而结婚的意义除了经济利益之外,也在于使年轻女性不再被原有的家庭约束。
由此,我们得以窥见灰姑娘这个故事里涉及的真正的性别问题。
从女权主义的角度来看,把这样一位有手有脚有才有貌的年轻女孩逼到别无他法只有靠刷脸等待王子拯救这么一条路上,确确实实是男权社会的过错。
请设想一下如果主角性别为男这故事会如何发展,也许这男孩子就跑出家门闯天地去了,而在简奥斯丁那个时代,继母和继姐还要反过来看这唯一合法继承人的脸色——理智与情感这个故事不就是这样开始的吗?
在夫权接管了父权的“结婚之后”,灰姑娘的幸福生活是否能地久天长也甚是可疑。
她的中国姊妹叶限只能说是才出虎穴,又入狼窝:“王贪求,祈于鱼骨,宝玉無限。
逾年,不复应。
王乃葬鱼骨于海岸,用珠百斛藏之,以金为际。
至征卒叛时,将发以赡军。
一夕,为海潮所沦。
”这身世飘零远嫁他国的女子,对着这样一位贪婪刻毒的丈夫,不知是何结局。
在这苛刻的大时代里,女孩,年轻的、只能待在家里当仆人的女孩,被束缚了双脚坐困愁城的女孩,却有所谓的“女权主义者”来质问她:你这没有个性的玩物,你生命的意义在哪里?
多么可怕。
而再进一步,我也想说,把年轻貌美单纯善良指定为唯一的女性评价标准确实很糟糕,但因此就干脆否定这些品质,岂非一样大错特错。
在灰姑娘这个故事里,读者可以质疑王子,可以质疑继母,可以质疑这糟糕的社会制度,却绝不应该质疑灰姑娘本人。
她不应该被任何人逼问“你的生命意义在哪里”,她有权成为年轻貌美单纯善良穿漂亮裙子泡帅哥的女人。
而因此看轻她的人,固然看到了男权狰狞的一面,却并未撼动强权的根基,因为他们都默认人生正确的打开方式只有一种,那就是弱肉强食。
真正的女权主义者,是能够看到弱者的苦痛和温柔的力量的人,是为此去迎战不公的世道的人,而绝不是推崇丛林法则的人。
她们既勇敢,又善良。
论文需要,暂时空白。
论文需要,暂时空白。
论文需要,暂时空白。
论文需要,暂时空白。
论文需要,暂时空白。
论文需要,暂时空白。
论文需要,暂时空白。
现在的院线片真的很有引发我吐槽的特质。
所以,去电影院,要拉一个吐友,找一个非黄金上映时间,坐在空旷院厅的最后几排,看着大荧幕,舒舒服服的轻声细语吐槽。
小脚梗就不说了,去看过的朋友们一定也会在心里嘀咕,这姑娘若不是脚小到30码,怎么会举国上下找不出第二个同码的少女?
若是这样,这姑娘脚小得如此畸形,难不成是小时候被父母缠了足?
幸福快乐的童年生活“底下”却有这样的阴影,让人不敢细想。
王子的白色紧身裤梗也不用多说了。
其实除了王子之外,公爵,队长都有类似的现象。
难道是因为这是看脸的世界,所以这两人就被自动忽略了吗?
真替他们打抱不平。
其实,整片看完,是有点失望的。
因为王子的紧身裤并未让我分心,很多时候,摄影的各种只拍上身及字幕的阻挡使王子躲过了好多原本可以无阻拦凸显的角度。
后妈的事例告诉我们,克夫算什么,只要你长得惊艳,长得流泪,就不断有男人为你鞠躬尽瘁。
灰姑娘也曾是大家闺秀,也有公主的欲望,可能,也有点神经不正常。
不和后妈继姐妹交流反而和4只老鼠称姐道妹,各取名字之外,熟悉的连变身之后的谁是谁都一清二楚;直接冲入舞场,对着下面惊呆了的各路名流,旁若无人地优雅行礼,乱摆pose;跳舞时如此熟练的宫廷舞步默契指数百分百,不知道她以前在哪里学的;和王子跳完舞之后居然还是不知道王子就是王子,要等王子拉她到边上的房间才开始惊呼“原来你是王子”,也许心里的OS是“老娘撞了大彩”;当王子拿着水晶鞋走向她时,毫无羞涩并自信的对他说“如果我的脚和鞋子合衬,你能接受这样的我吗”颇具新时代独立自主女性的风范。
看的时候我问三姐“为什么ella有时表现的这么奇怪呢”三姐不假思索地回答“大概灰吃多了”啊...我竟无法反驳吐槽归吐槽,看过魔法黑森林之后,我发现原原本本按着童话剧情来拍真人电影也没什么不好。
如果我有侄女而不是侄子,我还是愿意带着她去电影院对她说“这是小姨小时候读过的故事,从前有一个美丽的王国...”。
只是如油画般美丽的景色,富贵的室内摆设和女王大人精致的容颜也拯救不了我已丢失十多年的少女心。
漂亮的裙摆,blingbling的水晶鞋,都是少女怀春的梦。
曾经有过,就足够了。
今天去看了《灰姑娘》,画面非常的不错,回味了童年的时光记忆,不知道电影是不是改变了原著,看完后感觉对小时候的看法有了完全的改变。
继母似乎并不是那么纯粹邪恶的坏人,她也只是一个失去爱,需要爱的可怜女人而已,虽然她还是有很多的缺点的。
但是她曾经是一个非常好的妻子,更一直都是一个好的母亲。
可以说灰姑娘的不幸基本都是她软弱的父亲造成的,他父亲口口声声说爱着她的母亲,可以依旧迎娶了她的继母,这不过是为他的懦弱找借口而已,为失去妻子的悲伤找借口,男人连痛都不能承受,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吗?
这方面王子的父亲国王就做的非常好(他也是失去了最爱的妻子,可是他依旧将他们的孩子养育的非常之好)。
男人除了爱情还有事业的。
当你失去了你的爱情,可是你的生命中还剩下很多东西,你爱人留给你的美好回忆;你爱人留给你的宝贝,你可爱的孩子;还有你一生都热爱的事业,这些都是你非常好的支柱,别用你的无德找借口。
如果灰姑娘的父亲不迎娶继母,好好的和孩子一起生活,那么灰姑娘依旧是幸福的。
但是,她的父亲又再婚了,抛弃了他对以前妻子的誓言,他将他的承诺和双手又交给了另一个女人。
可是这个男人并不如此干脆,他一方面为自己懦弱的性格找台阶,口口声声的对灰姑娘说他多么的怀念她的母亲,多么的爱着他们的家,那你娶别人干什么?
你和灰姑娘母亲的卧室现在睡的是另一个女人。
一方面又放纵继母行为,让她在他们的庄园开聚会,却又不陪着她。
给了一个女人物质却又不给她一点点的爱,你让她怎么过?
在这个陌生的地方怎么安存?
你没有给她一点点的安全感和爱,你让她怎么把这里当成家,把你的女儿当成她的。
继母难道没有想过好好的过日子吗?
并不是;她没有想过和灰姑娘好好相处吗?
也不尽然。
可是这个娶了他的男人,根本就没有给她这个机会,他口口声声说的是:"这里是灰姑娘和她父母的家,他永远的爱着灰姑娘的母亲"。
于是,这个女人就只剩下冷漠了,你都不对我好,我干嘛要好好的对你的女儿,我犯贱么。
爱恨一念之间,更何况是这一个刚刚经历过悲痛的女人,一个男人,什么是最重要的?
是责任,当你成为一个女人的丈夫,那么你就要为这个女人负责,要不,你娶他干嘛?
当你成为孩子的父亲,那么你就要为孩子的将来负责,你要知道,你的任何一个决定都将影响到他的未来。
没有力量承担那么请你结婚生子前考虑考虑清楚;如果事件已经发生,请你努力的学会承担,你的爱人和你的孩子,我相信他们都非常的愿意跟着你一起学习,因为他们都是爱你的。
我仅仅是万千哈姆雷特中的一人,愿大家幸福安康。
给这部片子刷一个五分好评。
我要称赞的首先就是配乐。
lz对片子配乐还是蛮重视的(即使配的恰当,但不是原创也会稍稍鄙视一下)整部片子背景音乐非常连贯,以至于美丽的画面让我眼睛没有闲下来的同时,耳朵也被喂得饱饱的。
印象很深的是,她在继母那里受到了委屈,愤然骑马去森林散心那里的配乐衔接。
真的是心情一直被背景音乐带着的感觉啊!
爽到不行啊!
真的感觉自己就是灰姑娘啊!
她受委屈我竟然也委屈的不行,她遇到了王子我竟然也激动的不行。
好的配乐真的是能直入人的心田,甚至带动观众的喜怒哀乐。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那个段子——问:江湖上是怎么辨别杀气的。
答:靠背景音乐。
再次赞一下配乐!
让我有看3D的feel!
然后就是画面啦。
很精致的画面,和小时候童话书里的一模一样。
小老鼠,南瓜车,水晶鞋,漂亮的裙子。
真的感觉很幸福,就像躲在妈妈的怀里听故事一样。
太好了,不会担心被改编,突然蹦出一个意想不到的结局,什么一句话毁掉小清新毁童年之类的。
对,灰姑娘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女孩出生-超级美丽-幸福成长-妈妈离世-爸取后妈-爸爸离世-后妈虐待-遇见王子-被阻赴宴-仙女帮忙-惊艳全场-匆忙离开-遗留鞋子-全城寻找-终成眷属但即使这整个故事我都已经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你还是会去看,还是会期待,还是会有很多女孩愿意相信。
为什么?
就是因为在这个心好累的时代我们被太多的东西左右,我们被训练得甚至已经不会直线思考。
如果一个故事的结尾被提前猜到,那么这一定是一个烂故事。
好的故事要离奇,要出乎意料,要百转千回。
所以,你说我们累么?
直到,新闻,这个本来就以事件真实再现为主的产品被要求必须加上猎奇性、色情等内容才能夺人眼球时,我真的觉得好累。
记得以前看过一个新闻,说女孩不抛弃身患癌症的男友,在病房举行了婚礼。
然后下面的评论说,男医生好帅,是不是等男友去世了女孩就和男医生好了。
还有的说,男孩一定很有钱,这样他死后财产都归女孩了。
我真的很不能理解,为什么人们的脑洞越来越大?
是看不得别人幸福,还是压根就不相信幸福?
难道我们连接受一个最简单的幸福结局的能力都丧失了么?
我慢慢发现,随着年龄的长大,心上面加的砝码也越来越多,当然这其中也有很多身不由己。
小的时候我喜欢把糖给喜欢的小男孩,我就会去给,我不在乎他家境好不好,不在乎他会不会还给我一颗糖,也不在乎是否别的小朋友会不高兴。
简单粗暴的表达方式,直截了当的思想,真的只有我们的童年和童话里才有。
所以,我们爱上了《灰姑娘》这样纯粹的美好和简单。
去相信爱和真,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善良和美好的。
如果因为偶然的一次伤害而关上了相信美的窗子,真的太可惜了。
哎呀,我的仙女教母在哪里呢?
p.s 我希望在我的婚礼上,也能穿着那样一条美丽的裙子,和心爱的人一起跳一支舞。
当我面临《灰姑娘》和《帕丁顿熊》的选择时,我没有犹豫就选择了《灰姑娘》。
一来我是Cate Blanchett的粉,二来近两年迪士尼同类电影的观念突破,让人不禁期待会有什么样的精彩改编。
意外的,不像《沉睡魔咒》那样神展开到飞起,《灰姑娘》基本上完全遵循了原作的设定和主线,一边看的时候一边回忆小时候看的书和动画片,心想:嗯,确实剧情就是这个样子的。
全片给我印象最好的地方就是南瓜车,变南瓜的时候,从不靠谱的感觉一下子上升到满屏的土豪金,棒呆了。
第二印象深的就是午夜十二点魔法失效的部分。
这些在原来的动画片里也是高潮点,依靠先进的电脑特技很容易就营造出幻想成真的感觉。
(另外我真的不太喜欢灰姑娘的裙子。
裙摆还挺漂亮的,但领口那个设计……上面还点缀着蝴蝶……让我想起巴啦啦小魔仙。
上身后显得比例不好,也有可能是Lily James自己的问题。
http://movie.douban.com/photos/photo/2231082331/。
相比之下Cate的几套衣服倒还不错,但两个姐姐的衣服就略土了,尤其是舞会那套。
)而其余的部分可以说毫无惊喜。
人物的诠释甚至相当糟糕。
因为后妈是Cate演的,我期待着看到一个摆脱脸谱化的角色。
开头一段,后妈party到一半出来找爸爸,看到爸爸和灰姑娘抱在一块,不大开心地站了一会儿又回去了。
看到这里我是有点小激动的,我的理解是后妈本身和灰姑娘她爸想法上差太多,但后妈最初是希望能有精神上的沟通而非纯物质上的依附的,但她感觉灰姑娘和他爸,还有死去的妈,总是固守在一个自我的小世界里,难以融入进去,以至于她放弃并逐渐开始对灰姑娘产生抵触,为后面铺垫使一切更顺理成章,而不是单纯塑造一个虐待成性的恶人。
但结果最后又说后妈虐待灰姑娘是因为自己嫉妒灰姑娘年轻貌美,我也是醉了。
还不如塑造一个虐待成性的恶人呢。
(顺便说下后妈的造型。
看预告片时觉得Cate不太适合红发,不过电影院里看初登场还是很惊艳的。
看她不时凹个造型,真是逗逼气十足,尤其是发出“吼吼吼哈哈哈”的笑声时,简直二哈即视感,不愧是我萌萌哒村花。
)而王子,则是一个毫无立体感的角色。
Richard Maddon颜值挺高,但就是感觉王子是个移动的微笑雕塑。
他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迷恋灰姑娘。
在《冰雪奇缘》将一见钟情式的王子公主爱情彻底打破之后,灰姑娘又倒退回了起点。
但爱情并不是《灰姑娘》的主题,王子的爱充其量不过是对灰姑娘的美丽和善良的嘉奖,准确来说是对美丽的嘉奖。
看脸的世界。
但Lily James真不符合我审美。
腮帮子太大了。
如果在看这部电影之前,问我印象中灰姑娘到底是想表达什么,我想我应该会回答:它并没有什么想要倡导的东西,只是一个漂亮姑娘,有点身世坎坷但足够幸运,于是就嫁给王子了。
其实也挺玛丽苏的,玛丽苏地满足了小女孩的所有幻想,所以也只是童话。
但在电影之中,却非要给这样一个故事定一个立意:Have courage and be kind. 这个立意没有在影片中有逻辑地体现出来。
Courage——一个被当作仆从使唤也从不反抗,最多默默哭会儿然后又回到自己小空间自得其乐的阿Q少女,我看不出和courage有半毛钱关系。
一个有喜欢的人了想结婚但后妈不让被关起来就啥也不干在阁楼上唱” You shall be king and I shall be queen”的意淫少女,我看不出和courage有半毛钱关系。
Kindness——这要分为两方面。
一方面是对动物的kindness,我对此没有什么好质疑的。
这点几乎是迪士尼公主的通性,而且这种kindness都会获得回报。
但灰姑娘遇见王子时不让他猎鹿这个情节设置就有些微妙了,虽然我想它应该是想表达灰姑娘热爱野生动物所以王子很感动正巧她长得很漂亮所以就喜欢上了她,但后面情节中对灰姑娘美貌的强调很难让人信服王子的爱是reward of kindness;另外阻止别人打猎这种事,夸张一点来说,就和我爱动物,我当素食主义者,所以你也不能吃肉差不多,有一点道德上的强加意味,我认为这不是一种公认的kindness,只是一种自以为的kindness。
另一方面是对人的kindness,最典型的就是最后灰姑娘终于能嫁出去了,转过头骄傲地对后妈说一句:I forgive you. 当时我就屮艸芔茻了:我做错什么了要你原谅我啊QAQ。
被欺负不反抗,不叫kind叫软弱;一朝得势,即将当上王后,嫁给高富帅,走上人生巅峰,想想还有点小激动呢,地位上碾压对方,道德上也得占据制高点啊,这一句我原谅你,既批评了你,又赞美了我,甩头而去,对方竟无言以对。
我从未见过有如此牵强之说教片。
首尾呼应一下,《帕丁顿熊》好看。
Kind and Brave,确实很好。
但在真实的世界里是不够的——即便是童话中,你也需要 magic,更别说现实世界了。
这是个悲观的感触。
朋友圈里烨烨(昨天刚认识的姑娘)说:世界上是有 magic 的,只有相信的人能得到。
看到的时候,又想到这个有毅力的姑娘,觉得这句话本身就是 magic,我被点亮了:对,有的,相信就会有。
回来的路上我充满了能量。
加上春天的温度和氛围。
我的脚步轻得能飞起来。
这个童话故事太美好了,我愿意一直被骗。
要踏进舞会的灰姑娘,很紧张。
蜥蜴先生亲吻了她的手,对她说:enjoy when it lasts。
是啊,担心什么呢?
去做,去享受这段时光。
这才是最对得起的方式。
最后辛德瑞拉终于迎来了王子,她必须得用真实面目去见他,一个乡下的仆人。
对,这就是我。
她看到镜子里的自己。
她也这样对王子说。
但没想到,王子的回应是:will you take me as I am?
你也得接受这样的我,一个还在做学徒的国王。
这句话好让人感动,这背后的心是有多大多空!
电影戳中泪点颇高的我多处泪点……最想哭的是魔法消失的那一幕:一切美好都土崩瓦解,灰姑娘又变回一身破衣服的样子。
但是她的笑好美啊,那么满足、那么幸福。
她那样满足地把那只水晶鞋收藏在盒子里、她的破阁楼里,充满感激,不奢望更多。
这晚的几个小时足以让她持续幸福一辈子吧!
对这样的心态,真是羡慕不已。
辛德瑞拉为什么要继续留在这个看似折磨人的地狱?
因为她的家族在这里快乐地生活了好几百年,她美好的童年在这里,这里曾有她爱的爸爸和妈妈。
这里的一切都在给她美好的暗示,让她记起妈妈的话和她答应妈妈的事:kind and brave。
这就是房子的力量、建筑的力量。
她向爸爸索要的礼物,是拂过他肩头的第一支树枝。
这是整个童话里最有诗意的部分啊,不是吗!
最后,王子和公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我想起那句话:life begins where movie ends。
童话到这里就结束了,一切都那么美好,很多恋爱故事也可以这样。
但,生活其实从这里才刚开始……希望一切都好。
对于某些狂黑灰姑娘是心机绿茶婊的,我只能说不管是身理还是心理,你都已经老到无法好好看童话了。
仁慈善良,坚强勇敢。
可以说在人格塑成期,这四点的确非常重要,教给人们善良有什么不对?
姑且,称见解到“真相”为成熟,但是实际上分明只是哗众取宠。
不过看到大家对这一类似评论大多觉得反感,我就放心了!
所以,让我们好好看电影,公正写评论,好吗🙃
《灰姑娘》:大奇迹世界,微现实逻辑"灰姑娘"是西方童话世界经典角色,其原型可在各时代流传故事里找到对应,最终完善基础的是《格林童话》和《佩罗童话》的分别表述,从此"水晶鞋"变成一个少女梦想中代表美好生活的图腾。
而有趣的是,灰姑娘与当代中国有一个文化现象上的奇特缘分。
简单说来,是七十年代英国根据故事又改编了一部真人歌舞片《水晶鞋与玫瑰花》。
1979年《大众电影》复刊后,在第五期封底登了王子与灰姑娘拥吻的剧照,如今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一个镜头,当年居然由一封读者来信引起轩然大波,其影响波及整个中国电影界,而从此也掀开文化思潮对于所谓"禁域"的一点点探索,最终在《庐山恋》上自行破冰。
相对于白雪莴苣睡美人等出身赫赫的皇二代,辛德蕾拉出身也就是个普通商人家庭,且在故事开始后不久便陷入人生低谷,沦为继母的女佣。
所有改变的契机无非来自于仙女教母的友情协助,以及在舞会迅速俘获王子眼球的成绩,当然还有成功"饥渴营销"所造就的绝杀。
但如此剧情不说放到如今,即便倒回一些年头,改编起来依然面对不少难度。
一方面它太轻太常规,傻白甜的女主越来越不讨喜;另一方面说某个女孩只靠嫁得好完成逆袭,多少涉嫌过时的三观。
但原著底子就在这儿摆着,难不成给灰姑娘再安排个落难公主身份?
把仙女教母的协助当做大棋盘中的一步棋?
后母莫非是黑魔法爱好者?
也未见得更好。
让笔者意外的便是,在如今黑暗童话潮大行其道的市场。
肯尼斯布拉纳的这版《灰姑娘》居然走的是非常严谨的保守风。
完全无视了之前白雪公主穿盔甲冲锋陷阵、汉赛尔格莱特变身女巫猎人这种流行玩法,也没有多深化魔法世界的各种元素。
仙女教母说来就来,干完活卖完萌就走,老鼠小鸟也不曾升格成聒噪的闺蜜。
大量原著中适合开枝散叶的奇幻点完全搁置,只在跟主情节息息相关的地方才应付般地拍一下。
这样做自然是很难让大部分观众满足,即便画面努力制造惊艳奇观,也容易显得寡淡。
可仔细看能发现,这不是失手,只是一种选择。
原来卡司宣传上最大看点--凯特布兰切特出演"更人性化"的后母,拓展戏份其实并不算很多,谈不上洗白了多少。
只是靠着凯特自行碾压级别的演技在撑。
一边可劲脸谱化一边舒展肢体。
后面在门前回头说"你这么善良,这么年轻"的那一瞬,还是看得出她心里相当明白所有事的道理。
只是她选择了做一个这样的人,就好像灰姑娘选择了像母亲教导的那样,坚持善良美德。
那编导在其他空间里做了什么工作呢?
细究倒也简单:给这个故事降维,得以悉心讲完的成长。
很多观众看完后必然吐槽王子长得过于抱歉(自然灰姑娘颜值也不算高,这倒不是问题),但除去使用美剧新晋演员控制成本的实际考虑,这对佳人在故事中的实际地位,本来也不像传统童话那么高。
传统都是力图让普通观众无限倾慕,想要成为其中之一的存在。
而这里就是两个正常年轻人,通过某些各自认可的美好,连为一体共同面对世界。
要知道在原著文本中,王子智商是硬伤。
舞会上一见如此靓色,立刻扑上去;女孩穿着高跟鞋,他居然追不上;姑娘跑了,就拿着鞋子满世界试,认脚不认人。
灰姑娘本身再出色,总好像显得只为攀高枝。
当然童话故事可以不负责,现在讲来总未免心虚。
所以这一版中看着并不明显的几处改编点,切切实实地影响着整部电影的气质,乃至主题。
二人初见不在舞会,而在野外猎场。
给王子留下深刻印象是灰姑娘的爱心与所说的话。
"正常和正确是两回事"甚至鼓励了王子的自信。
内心视自己是学徒,言必称父亲教训的男孩于是发生改变,老国王看在眼里。
这根本不算一见钟情,而是贵族心态的浅浅反思。
莎剧名宿德里克雅各比寥寥三四场戏,把一个忧心忡忡却不乏幽默的父亲演绎得很清楚。
灰姑娘在钟声催促下,还不忘回头跟国王打一声招呼的伏笔,才是让他放心的关键。
而声名远扬却又不甚合理的"试鞋"仪式,因为后母同伯爵的密谋,变成一次明摆着的过场游戏。
王子展现出的足够智慧,也将原著中极小几率的事件,提升为必然。
不妨这样理解,母亲死前遗留给灰姑娘的那段"正能量"的话,虽然听来普通。
解释了其后的委曲求全,解释了教母的倾心出手,更使得灰姑娘在如此逆境中并没有丧失美好品质,从而获得了在王子面前最"核心竞争力",根据结尾旁白,也变成了王子最好的帮助。
我们甚至可以假想,即便没有机会去舞会,即便没有白马侍从南瓜车那些包装,只要来日重逢,王子依然是会选择追求她的。
这当然还是相对童话,相对浪漫的演绎方式。
这个弱小的国家是否真的能靠"一个优秀的王后"而取代"一次成功的联姻"获得实际利益,不能再去细想。
要知道,理查德麦登在另外一个时空里扮演的北境之王,也同样执意选择了真爱之后……发生了一系列多么可怕的事。
这当然就是部童话电影,不傻气,不谄媚,也不惊喜,不深邃。
故事不做太多转折,所以也会存在一些刻意。
但在原本可以直接说教的地方,留有一点点思索的余地。
细究一下,辛德蕾拉其实不算一个真正的名字。
Cendrillon由cendre和souillon两个法文单词合成而来。
"cendre"在法文中是"灰";souillon含有"贱人"的意思,是两位姐姐的蔑称。
说白了这就是灰姑娘的字面翻译。
所以女孩到底叫什么,貌似无从得知。
但她靠着口口相传,漂洋过海,在时间中活了下来。
嫁给王子的女孩那么多,可会跟动物说话的, 并没几个。
不是吗?
===================================最后附一下当年那封信。
《大众电影》编辑部总编、编辑同志:我看了你们编辑出版的一九七九第五期的封底影照,非常愤慨!
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万没想到在毛主席缔造的社会主义国家,经过文化大革命的洗礼,还会出现这样的事情。
你们竟堕落到这种和资产阶级杂志没什么区别的程度,实在遗憾!
我不禁要问:你们在干什么???
英国音乐童话故事片《水晶鞋和玫瑰花》,我还没有看过,无法评价它是香花还是毒草。
但我想,这部影片既然能受到你们的如此鼓吹,一定有什么“进步”意义。
由此可以推断,这部影片一定会有许许多多的对九亿人民有教育意义的、对实现四个现代化有好处的镜头。
然而,你们没有选登,却偏偏以封底的显赫地位,选登了灰姑娘和王子拥抱接吻的镜头。
这是为什么呢?
毛主席生前多次教导我们:“洋为中用”。
难道我们的社会主义中国,当前最需要的是拥抱和接吻吗?
你们显赫地刊登这幅影照,是什么动机?
是在宣扬什么呢?
难道我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任务,党的政治路线,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你们这样宣传吗?
难道九亿人民大众在新长征途中需要你们给予这样的鼓舞吗?
你们吃着人民公社社员、农场工人种的粮油,穿着工人织的布,住着工人盖的房子,我们的战士保卫着你们的安全,难道是他们需要你们给予这样的精神刺激吗?
你们这样做,我看是居心不良,纯粹是为了毒害我们的青少年一代。
你们准备把我国的青少年们引向何方呢?
你们还有点中国人的良心吗?
还有点中华民族的气味吗?
同志们!
不要以为洋大人放个屁都是香的!
总编、编辑同志!
我说的话尖刻一点,我还亲耳听到工农兵群众骂你们无耻呢!
我认为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你们都是有知识的人,有学问的人,应该好好想一想,千万不要随波逐流,借“百花齐放”之名,行放毒害人之实。
那样,九亿人民不会答应的!
不管谁支持你们的这种罪行,我敢肯定,他总有一天会受到九亿人民的谴责或审判的。
毛主席刚刚逝世两年多,我们有的人就把毛主席的教导忘得一干二净,就不讲阶级和阶级斗争了,就想篡改社会主义方向,就不坚持毛主席的革命文艺路线了,就不要为人民大众、为工农兵服务的无产阶级文艺了,而热衷的竟是那些对“中”、对“今”都毫无用处的洋人、古人,甚至资本主义腐朽的东西,攻击党和毛主席的洋毒草、古毒草、今毒草,也陆陆续续搬上了我们的社会主义的舞台,充塞了我们党办的报刊,这是多么触目惊心,令人难以容忍的事情啊!
我决不反对学习外国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各国人民的先进思想(包括文化艺术),更不反对学习我国古代的对今天有用的先进的文化遗产,但我反对学习那些洋的、古的资本主义腐朽的东西。
比如资本主义腐朽的生活方式,我坚决反对学习。
因为拥抱、亲吻,留什么男不男、女不女的洋头,穿上什么这样那样的喇叭裤、超短裙、连衣裙、高跟鞋,跳什么“磨肚皮”舞等等。
这些,对完成我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战斗任务毫无用处。
我们九亿人民,在党和毛主席教育下几十年了,应当有中国人的气节,我们的报刊杂志,不能鼓吹这些污七八糟的东西,谁鼓吹这些东西,谁也同样会受到九亿人民的谴责和审判!
我也不反对爱情,我们应当提倡无产阶级的爱情,应当提倡中华民族风格的爱情,那些洋大人们腐朽的爱情,那些搂搂抱抱、亲亲吻吻的爱情,我看不宣传为好。
因为弊多利少。
你们可能认为这是艺术,不可没有。
我看这类xxxx不如的艺术,不适合中国现代的国情,应当休止!
我看你们的老毛病又犯了,也该及时治疗,否则,十分危险!
我在愤恨之下,一气写了此信。
出言不逊,对你们一定会有一点刺激,也可能你们会觉得好笑,或是咒骂什么“极左思潮”、“四人帮那一套”等等。
反正现在帽子工厂、棍子店尚未彻底关闭,我从来也不害怕什么帽子、棍子,敢做敢为,对了坚持,错了就改。
你们如有胆量,请在《大众电影》读者来信栏,原文照登一下我的信,让全国九亿人民鉴别一下,那才算是“百花齐放”,有点“民主”的气味。
否则,我只能认为你们做贼心虚。
欠人民的帐是一定要还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新疆奎屯农垦局一二九团政治处-中国共产党员 问英杰一九七九年六月十日再附一个来信人的后续“编辑部收到这封信后,认为应当全文刊发,我马上请示了袁文殊同志,他也同意刊发,并让我写一个编者按”,时任编辑部主任的马锐说,“当时大家认为这封来信不止对第五期的封底提出了意见,还对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文艺战线的形势,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攻击党和毛主席的洋毒草、古毒草、今毒草,也陆陆续续搬上了我们的社会主义舞台,充塞了我们党办的报刊’,这是‘不坚持毛主席的革命文艺路线’的问题。
我们认为,对于在这些重大原则问题上出现不同看法,有必要用说理的态度充分展开争鸣。
”于是,《大众电影》在1979年第8期第4-5页全文发表了问英杰的来信,同时配发了一篇署名叶嘉的《一张封底剧照引起的对话》,叶嘉虚设了一场对话,就封底剧照进行了讨论。
在接下来的第9、10期,编辑部继续在杂志上开展讨论,并开设“由一封读者来信展开的讨论”专栏,“自8月28日至10月15日期间,共收到来信和来稿11200多件,最多时,一天收到来信近七百封”。
据1979年第10期刊发的《寒流挡不住春天的脚步——读者来信综述》一文中称,“从已经收到的读者来信看,赞同他的观点还不到百分之三。
问英杰后来又写来两封信,除坚持原论点外,没有更具体的阐述,也没有举出一个‘毒草’例子,所以我们不发表了”,编辑部发表的这篇文章并无署名,文章还认为,“这次把读者提出的问题公之于众,让大家进行民主讨论,是一次收效良好的民意测验:测出了是非,测出了人心的向背。
”这样的测验结果,却让问英杰很气愤,他甚至扬言要持刀杀害《大众电影》的两位编辑。
后来成为问英杰朋友的钟扬回忆说,问英杰认为《大众电影》从第九期到第11期只发表了骂他的文章,没有发一篇支持他的文章,既然是展开公开的讨论,两方面的文章就应该都发表。
1983年9月底赴京参加全国农恳第二届摄影作品展览的问英杰,甚至还被农牧渔业部农恳局保卫处专门派人监视,钟扬就是接到任务、负责监视的工作人员。
钟扬说,在北京的5天,问英杰没有丝毫要杀人的迹象,临行前,问英杰甚至还向他友好地道别。
在后来和问英杰的交往中,钟扬说,问英杰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由一个厌恶跳舞变成了爱跳舞,每星期至少要跳两三场,并且没有固定的舞伴。
“有一年,我和他一起去云南参加全国农垦摄影协会会员代表大会,一到昆明,他就邀我当晚跳舞。
在舞场,他‘厚着脸皮’邀请那些素不相识的南方小姐,几乎没有空一场。
”这封信让问英杰成为了“名人”,据说有女性读者向他写信示爱,《大众电影》也自“吻照风波”之后,一纸风行,销量大增。
全靠王子的褲襠才看得完整部。
查了下王子果是演Bodyguard那个,某些角度果然很像384
这个电影就是给所有有少女心的人(不分男女)的一个很美的梦,服装和场景都太美了。后妈果然演技厉害
单论剧情真的改得一分都不想给,太误导小姑娘们的价值观了。是那种,“我要是有个女儿绝壁不会带她去看”的片子。但服装做得很细,给一星,继母和仙女教母太耀目了,各给一星。
迪士尼的女反派选的真是一个比一个惊艳。
「Time passed, and pain turned to memory.」「We must simply have courage, and be kind, musn't we?」「Just because it's what's done doesn't mean it's what should be done!」 「What is a bowl of milk? Nothing, but kindness makes it everything.」「Nothing is ever given. For everything, we must pay and pay. → That's not true. Kindness is free. Love is free.」
故事就是这么个故事 演艺的很好美工服装没有喧宾夺主都在烘托人物
不喜欢软弱无能只依靠天上掉馅饼的傻白甜。查理兹塞隆、茱莉亚罗伯茨、安吉丽娜朱莉、凯特布兰切特,好希望女王们将童话里的傻白甜绿茶一网打尽啊我是不是太恶毒了?
对于这种人人皆知的故事,为什么要拍的完全忠于原著?
后妈美美美 王子帅帅帅 少女心嘭嘭嘭 姑娘演得不错 美指服设大红花!肯尼爵开窍了哟!
It reflects everything wrong with this story perfectly… Guess this is one kind of achievement.
作为一名男生 看完想穿裙子怎么办 在线等 = =
三星半,肯叔绝壁是因为可以和一帮子老朋友聚会才答应导演这个片的!
Have courage, be kind. Cate Blanchett you are amazing! Union Sq Ruoshu
非常无聊
满足了一个女孩的全部幻想,然而,我并不是女孩
王子真是大写的吃藕啊。
“Where IS everybody?”
实在厉害,无师自通法语同时多年不使用还能依然流利 with arielle
“装完逼就跑,真TM刺激!” —— 朋友看完的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