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叫暗战2,但个人觉得这片子有着和1不同的立意。
暗战1是很久之前看的,情节不大记得了,但感觉2比1轻松很多,最起码主角没患绝症。。。
关于郑伊健的角色,很多人说无聊、无谓,不知在干什么,但我觉得正如结尾呼应,郑扮演了一个圣诞老人的角色:他将林雪带出死胡同,他撕下了一票假洋鬼子的虚荣面具(只用了三个字---朱丽花),他唤回了刘青云的童心(虽说很不情愿,但这次他确实“玩”的很爽)并给他带来了暧昧的爱情(三个人三句“保重”,好搞笑),当然还有最后1亿元为小朋友买糖。
正如郑自己说的:“我是个魔术师,我的工作是娱乐别人。
”看到很多评论说2比1差很多,深度不够,情节拖拉,动作简单,等等。
但大家试着放下1,只看2的话,这确实是个好片子,搞笑又温馨,看过之后很放松。
港片嘛,娱乐大众而已。
2001年,港片还没变味,再怎么也比现如今的那些明明骨子里是阿斗的料却非要装出屈原的愁的合拍片要好很多。
最后想说,以前一直看别人说某某导演的风格是啥,一直搞不清楚,看了自行车追逐那段忽然悟了,这就叫杜琪峰风格,这是别的导演拍不出的,就像枪火的踢纸团,这就是写着“杜琪峰电影”的标签。
老杜很有自行车情结嘛,文雀那段拍的也很温馨。
最最后想说:郑伊健好帅!
他笑的时候,很纯。
无论他演好人坏人,只要一笑,就会让人觉得:嗯,这人骨子里肯定是好人,就算是坏人也是另有隐情的。。。
当郑伊健踩着钢丝走到刘青云面前,当备受期待的暗战续集演成了名侦探柯南大战怪盗基德,我不知道当时在电影院的观众是什么感受,我只知道看到那一幕后,几千只草泥马在我心里狂奔如果说暗战是缓缓而下的涓涓流水,那么暗战2就是不受约束的野马,混乱的剧情和诡异的逻辑实在让人无语。
故事一开头,郑伊健耍着一只鹰在公园装13的设定,就比前作刘德华得知自己命不久矣的设定差了一截。
这样的设定也体现了暗战2定位的模糊,郑伊健为什么要跟警察作对?
这个问题到了片尾才用一个"为了小盆友"糊弄过去。
暗战2在逻辑上跟前作有很大的差距。
刘青云装出租车司机的这一情节,是最容易作出比较的地方。
首先我不知道为什么还会重复一个这样的情节,这个情节看过第一部的人会觉得没新意,没看过的人觉得扯谈。
唯一的作用大概是为了向看过暗战1的观众证明:”我跟第一部是有关系的!
“。
在第一部中,刘德华面对这个”出租车困境“用恐吓解决了问题,而在第二部中,郑伊健用:”我是魔术师“解决了问题。
在出租车里,郑伊健使出喷烟绝技,于是他逃掉了,为什么逃掉了?
因为他变了个魔术。
怎么变的?
没交代。
而“没交代”这个问题也贯穿了整部电影。
郑伊健魔术师的身份,是编剧对剧情处理不自信的证明。
这个身份设置导致之后很多情节显得很不负责任。
回到开头那一幕,如果这样一幕发生在现实中,那么达瓦孜传人料必会跪地哭求传艺。
在这个电影最后的高潮中,编剧给郑伊健设定了一条死路,而这条死路连他们也不知道该怎么走。
于是为了能够扯圆,郑伊健被编剧推上了“天路”。
这条路是怎么搭起来的?
郑伊健何来如此惊人的平衡能力?
郑伊健由B楼来,那么他又怎么按下A楼的电梯按钮呢?
通通没有交代。
哦,不对,因为郑伊健是魔术师嘛。
”鹰“是这部电影一个十分重要的道具,一开始我很疑惑为什么硬要把这么恶心的合成图案粘合到画面上,后来我才得知原来是为了让刘青云找到郑伊健。
而鹰把刘青云带到了郑伊健面前,也把观众带进了本片最恶心的一部分。
看到刘青云和郑伊健狂奔九条街,雨中踩单车,你吃雪糕我喝水,我不禁想,这样情节难道不是只会在爱情片中出现吗?
而回想起许绍雄的同性恋形象,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编剧好这口啊。
当然,这片子不是没有亮点了。
让我记住的亮点有俩,一是郑伊健设计从警察局拿钱二是林熙蕾和刘青云胸胸相应,喜气洋洋。
不管多烂的片子,总有人用我看不懂的语言来描述它的好!
上帝啊,拯救我吧......................
《暗战2》:熟悉的背景音乐,轻松的剧情设计;花哨的故弄玄虚,智慧的“不了了之”。
人头,输,再来;人头,输,再来;人头,再来;人头,再来;再来,再来,再来...372次的执着与反复之后,胖子在一餐丰盛的意大利面和红酒后,选择了对那枚硬币的“不了了之”......从“女强人”到“朱丽花”,整个退化过程只需一步,就是那句“钱不重要,小心点”。
朱丽花和刘青云一起经历了“瘸子指路瞎子开车”,被大盗戏耍,吃路边摊。
最终她通过主动关心刘青云的方式,默认了对一亿元港币的“不了了之”......而面对郑伊健这个像怪盗基德一般的bug存在,刘青云则通过“我饿了”的二逼方式,选择了对郑伊健的“不了了之”。
“不了了之”不是真相,不是残局,不是偷懒,更不是放弃。
“不了了之”是为了让生命能够重新鲜活起来,而给自己的惯性挫败和持续焦灼划上的一个休止符。
贪、嗔、痴为三毒,此三毒残害身心,为恶之根源。
这个电影反映的是大城市里人们普遍的生活状态,而不是所谓的第一部狗尾续貂之作。
我觉得影片的名字应该改成类似惊天魔盗团之类的,正是因为电影的名字《暗战2》running out of time 2,老让人联想跟第一部的联系,哪里没时间了?
为什么要“暗”战?
看完了也想不通,吊偏了观众胃口。
名字没取好,我扣一星,因此为四星。
影片一开始伊面第一个出场,带着南美白头鹰。
这鹰是南美土著的神兽,象征自由。
而且白头鹰的羽毛是土著与神沟通的信物。
这个头暗示伊面是接近神的角色,来拯救众生。
1、嗔嗔是由于逆境或对众生或事物的厌恶而产生的愤恨、恼怒的心理和情绪。
表现出来就是没称心如意就发脾气,不理智,意气用事。
朱丽娜(安吉丽娜)是第二个出场人物,代表影片的第一个故事主线。
她是保险公司高管,一出场就坐在奔驰高级轿车里,处理公司事务,一副日理万机的样子。
在公司开会,她杀伐决断,全是一个人说了算。
让下属给银行打电话取钱,选择不报警等,反映出这个人掌控欲很强。
直到伊面打电话来叫了她的真名:朱丽花。
我们才明白,她为了适应现在自己的身份,把名字改成了朱丽娜。
一字之差,但感觉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
我们可以脑补一下朱丽花的生平:取XX花为名的肯定为普通小老百姓,没什么背景,靠自己的努力和运气,打拼到现在的职位。
实际上在内心里还是自卑的,遇到下属的提议(报警),不同意,还发脾气(Call now!
)。
以上行事风格反映出,朱丽花是个对自己出身现实不满,但意图在工作上挽回损失的那种人。
姑且称凤凰女吧。
她的嗔,很多都是表现在工作方式上,以及对待下属的态度上。
一把年纪还没成家,下属“假洋鬼子”约她,约了九次都没成功。
何尚生还因此判断保险公司有内奸。
朱丽花代表了一类人,出身不好,但是通过打拼,有了很好的社会地位;但对于自己的过去,不想人提起,耻于让人知道。
这种扭曲的心理,导致她在工作上强势,易怒。
由于得不到而把愤恨转移到别处,此谓“嗔”。
2、贪贪是由于顺境引起的贪爱,或许贪恋某一事物。
表现出来就是非得到不可,否则心不甘、情不愿。
陈劲威(林雪)是第三出场的重要人物。
代表着第二个故事线。
他是警方的谈判专家,有很好的职业,跟主角何尚生是同事。
劲威沉溺赌博,而还因此债台高筑,但是他丝毫没有悔改的意思。
一出场还给债主推荐好马,想通过赌马来赢钱来还债。
后面伊面跟他玩抛硬币的游戏,他一共输了372次。
而且他每次都选择“人头”。
按道理,一个硬币连续372都是同一面的概率很低。
他每次都选人头,可见他对赢一次有多么渴望。
劲威心理或许会想,这次是数字,连着好几次数字,下一次一定是人头,于是就一直猜人头。
结果输的一塌糊涂,正是这种赌徒心理害了他,让他在苦海里沉浮。
陈劲威代表了一类人,他们有稳定的工作,可是不满足,还放纵自己的欲望,于是慢慢被欲望吞噬。
有了还想要更多,谓之“贪”。
3、痴痴是不明事理,善恶不分,颠倒妄取。
表现出来就是过于执着某件事情,不达目的不罢休。
何尚生是警方的谈判专家,能力超强,反应超快,是个典型的工作狂。
在剧中展开和伊面的较量,两人斗智斗勇。
他每次出警都要跟上司黄启法说,你不要说话!
但是他的不礼貌并没有换来上司的打击报复,反而大家都很罩着他。
警局交手那次,他输了。
女上司强制批准他休假,但是他并没有休息,还拉着黄启法再次去找朱丽花。
并告知白头鹰的来历,后来就有了都市追鹰的剧情。
前文说了,鹰是自由的象征,追鹰就是追自由。
里面有个小细节:尚生发现朱丽花左右不分,两人换座位时亲密接触。
朱丽花没有发怒,反而表现出很不好意思的样子。
可见,第一,大龄单身已久,对男人还比较好奇;第二,人很笨,左右不分。
工作上常以发脾气掩饰,再次印证其“嗔”。
再后来就是全片最基情满满的剧情,自行车追逐,慢慢的情怀啊。
后来伊面归还了偷的艺术品,尚生依旧执着于将其捉拿归案。
从这里看出,伊面不是坏人。
那尚生为什么穷追不舍?
因为他的痴。
仔细回味一下,伊面的每一个计划能够实施,都是尚生在推动的。
所以伊面对尚生说,我是魔术师,而你是我的助手,每个魔术师都有自己的助手。
总结一下,何尚生对上司默默地关心不闻不问,是为不明事理;伊面不坏,却要执着将其捉拿,是为善恶不分,颠倒妄取。
所以,何尚生是“痴”的代表。
4、渡劫伊面通过设计一系列事件,让朱丽花明白了“钱不重要,人没事就好”,让陈劲威明白了“我输了372次,为什么还要猜下去”,让何尚生不在执着抓人,一句“我饿了”,说明内心已经放下。
故事的最后,圣诞前夜,劲威扮作圣诞老人给孩子们发糖果,开始了新的生活。
朱丽花和何尚生互道节日快了,此时朱丽花已经放下了面具,开始接受自己的过去。
而尚生看到报纸后,嘴上说“饭都没得吃,还吃糖不怕蛀牙”,其实心里早已放下案子,享受圣诞。
他看到白头鹰后,掏出伊面给他的最后一个道具,哨子,吹响…仿若明白了伊面的用意。
整个故事在一片祥和中结束。
大家都享受生活,很温馨。
或许导演想说,人生很短,要尽情享受,不要为任何事情所困。
我们每个人都会死,每一天都是倒计时,所以running out of time也是对的吧。
5、其它国际歌配乐,是粤语音轨才有的,伊面第一次从天台跳下响起。
普通话配音没有。
国际歌是歌唱自由精神的,与白头鹰对应。
白头鹰及其羽毛的解读来自百度百科。
本文灵感来自电影《无间道》和《风云》最后,本人是先看暗战2,再看的暗战1。
看完2,再看1,竟然感觉1没2好,1太灰暗了。
不过1中的华仔很棒。
转载引用观点请注明出处,豆瓣,搬砖的知识棍子。
如果就是一部普通烂片,看完删了就完了。
但看得这么不爽,快赶上当时看全职杀手了。
装逼装的从头到脚,以为自己是怪盗基德啊?
完全就是上当受骗的感觉。
我想以后豆瓣不应该在友邻页面写同样的爱好,应该写同样的怨恨。
找都喜欢的太容易也太没意义了,总能找到那么几部大俗片,什么阿甘正传肖申克救赎啥的,说好听是雅俗共赏,说实在是没有意义的无区分度。
如果都讨厌阿甘正传,那才是他乡遇知音呢。
当然,无极这种极品就不要来凑热闹了。
不爽,太不爽了,尤其是和暗战一比起来。
杜琪峰,你太有才了,能拍出这么天差地别的片子来,而且最喜欢的自己的作品竟然是全职杀手!
服了你了,真应该找你去拍少年包青天。
我看的暗战2 与 IMDB 上的介绍很不同。
不知道为什么???????
http://www.imdb.cn/title/tt0295578
看上去是警察抓小偷的故事,实际上那只是一个幌子,《暗战2》不过是用警匪片的形式讲述了一个爱情故事。
片中的追逐完全是游戏性质的,这从郑伊健的笑脸上就能看出来。
尽管刘青云追得一脸认真,也并没有增加影片的严肃成分,反倒是和郑的嬉笑一起加深了那种游戏感。
与其说这是一场警匪之间的较量,毋宁说是情人之间的追逐。
不过,把郑伊健说成一个被追逐的情人还是不够确切的,从某种程度上,他就是爱情的化身。
他身上超乎寻常的特质正符合了爱情的神秘,而且自始至终我们都摸不透他的性格,正像爱情通常也是让人难以琢磨的。
相比较而言,刘青云身上就充满了人间的气味,他是个一心一意只想抓住小偷的警察,全身上下没有任何神奇之处。
视角和他一致的我们几乎从一开始就明白了在这场角逐中他不会获胜,有时甚至会对他抱有一丝同情。
但他如此投入;可以说正是因为他的投入,郑的神奇才得以存在。
在这部片子里女人是次要的,因为它不牵涉男女之间的爱情。
所以林熙蕾的出现也仅仅是为了满足剧情的需要。
倒是黄警司时常对刘表现出的夸张而暧昧的态度起到了一个辅助说明的作用:以同性之爱来暗示刘郑之间非同一般的关系。
爱情不是那么容易让人如愿以偿的,片子结束时又和《暗战》一样是圣诞节的场景,刘青云孤零零的一个人,抱着一筒爆米花走在张灯结彩的街上,有一种温馨中夹杂着忧伤的极强烈的现实感。
不过当他看到报纸上郑把拿走的钱以他的名义买了糖果捐给贫困儿童后,我们仿佛又和他一起脱离了眼前的现实,去回味那爱情带来的滋味了。
与此同时,这场较量的游戏性质再度显露无遗。
郑伊健是导演造的“神”,一个虚幻角色也不是刘青云自导自演,这是导演故意设置的为了教导其他人不要执着功利,要关注更有意义的事,追求欢乐!
刘青云执着于抓贼和抓郑,忽略了身边人的关心;女主心里只有工作,可能就是为了摆脱身为“朱丽花”的那个时期;林雪因为赌博欠债,陷在赌博里出不来;假老外和朋友因为平时工作丢掉了观鸟和帆船的爱好这就是当时香港的现象,市场不景气,市民为了生活失了很多乐趣。
可以看到这几个人在追逐郑的过程中都有了变化,刘青云在最后一次没抓到郑后能坦然一笑,去吃晚饭;朱丽花能够跟刘青云说“钱不重要,小心点”;林雪输了272次后明白了“为什么还要赌下去”;假老外和朋友在天台上再次一起观鸟,兴奋地忘了本来的目的是找鹰所以可以理解为郑是为了救赎众人,是导演安排的“神”,理解了这层就不会执着于郑怎么逃掉的问题,这也是导演告诉观众的,不要钻牛角尖了,不要在意也不需去想郑的问题了,好好体会电影,去关注生活中更有意义的事吧!
看完《暗战1》以后,还是没忍住连同第二部也找出来看一遍,这个是真没看过,第一次看。
槽点太满了。
很能想象这是同一个主创团队时隔两年后推出的正版续集作品。
1,最大的槽点在于反派的动机不明。
第一部里不到30分钟,反派的动机就是复仇,需要一个人打配合,所以选中了青云叔,接下来就是好看的猫鼠游戏,一局比一局精彩。
青云叔也渐渐从全面被动变到占据上风。
这部戏里,伊面除了笑,真的什么都没做。
一开始偷艺术品引青云入局,后来又要搞一把大的,骗一亿。
就是一个完完全全的侠盗人设吗,劫富济贫,写到这里我终于明白了少许。
但这样戏剧冲突,几乎一整个就没有了。
2,伊面的演技完败刘华。
上一篇影评里我写到刘华的演技在老杜的调教下第一次有了质感。
之前是浮于表面,那部戏里终于有了一种“沉静”的气质。
起初我自己都觉得这个描述太虚了,直到我看到了《暗战2》里的伊面,发现“沉静”的反义词,直接跃然纸上。
那几年伊面声势直追刘华,但演技这个东西,真的拉胯。
另一方面,伊面的造型也很吃亏。
明明还小刘华六岁,《暗战2》里的伊面比《暗战1》里的刘华也小四岁,但真的不是刘华那种石破天惊的帅,平平无奇四个字正常用法。
3,猫鼠斗智变成了猫玩老鼠。
第一部两个人虽然整体看下来刘占上风,但青云还是有很多亮点,甚至有不少场口是押过刘的。
这部直接放飞了。
青云全程被遛狗,完全搞不懂伊面的用途。
最后的天台戏之前的游花园,尤其让人失望。
这不是我第一部认识的智勇双全,人见人爱的何sir。
4,黄启发和林熙蕾黄启发,我眼中第一部的最佳配角,这部戏里的表现也差很多,我不喜欢一场戏是,黄启发以为青云叔是要跟他约会,走之前也想两位女生让他小心点,恶趣味满满。
第一部里不点破,尺度在那刚刚好,高级不知道多少。
第一部里蒙嘉慧(伊面太太)跟刘华巴士情缘不知道是多少人心中的经典,这部里林熙蕾真的比不过,我觉得最大的锅还是在编剧,演员其实很被动。
林跟青云叔追鹰那场戏就表现很好,换位置身体接触,看得人嘴角上扬。
5,林雪抛硬币。
300多次猜公,最后终于自己放下了。
这一次又一次,伊面的耐心绝了!
实话讲,最后一场猜硬币的戏,看到起了生理反应,当然也有可能是晕车了。
我不很明白韦家辉的用意,莫非是伊面其实是用极端方式开导他,搭救他?
编剧,演员,造型全方面不如第一部,这种真的是自己砸自己牌子,杜sir+韦sir。
又气又恨!
第二部总是没有第一部那样完美
比第一部多了调皮和文艺,却少了逻辑和悬疑。人物性格及意图安排不均匀以及编剧意图过重是最大的问题,即使拥有精美的广角画面也无法避免的。
shit!
太刻意的感觉,基本的逻辑都不通。
如果没有第一部,这还算是不错的电影,问题是先有了第一部的存在,导演编剧你们不能新甁装旧酒忽悠观众呀
雨中二男飙车追逐记
不如前作 还是好
不如第一部拍的有火花
真的没有一好
真难看,剧本不好,再加上郑伊健演技差
总体纯粹延续暗1而感觉很山寨,伊面完全没有刘德华的那种悲壮感觉,这部还原轻松自由。林雪一开场的那段扇耳光,印象深刻。
男人间的情谊~
几乎以乱力怪神的「超能力」来掩盖更加不合理的故事剧情,连首部勉强的动机都弃之不顾,沦为纯所谓「斗智」却实为发癔症般的胡编乱造。
比一差远了啊!!还是华仔赞啊~
警察小偷躲猫猫的游戏,还有不经意间才出的爱情火花……彻底不知道期间的逻辑……原来这就是魔术的秘密
好悶,比1差太遠了
2008-比第一部好
真是狗尾续貂,如果没有第一部我会加一星。那只白头海雕出现的不知何谓,对它的追逐也没什么太大必要,那么大一只雕出现的好突兀。也就有走钢丝和骑自行车那段有点看头。逻辑和悬疑都远差于前作。
剧情不紧凑
生儿当如岳飞,做贼当如豪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