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啊啊啊,为什么都在说蓝色星球2⃣️,为什么没人说冰冻星球,是都看过了觉得不好看吗?
还是没看过?
我真的好喜欢冰冻星球,它真的好好看!
冰冻数千年的体积巨大的冰川,正在融化,他人说,很多时候自然景观是无法拍摄出它的壮观,而bbc是没有做不到的画面,冰川崩塌的场景,都能身临其境,心脏猛然一紧跟随倾斜而来的冰块扑面而来,好的拍摄者就是能把让人恐怖的画面拍摄得让观者感到惊叹而不是惊吓!
看完后只会感到大自然威猛的力量,人类在整个宇宙之中是多么的渺小~我断断续续看过第一遍,认认真真看了第二遍,又在断断续续看了第三遍,完全无懈可击,堪称完美,不管是拍摄(不要说我不懂拍摄,我有眼睛,有美感),还是配乐,那欢脱的配乐~简直身临其境。
比如北极熊公熊寻找配偶时,老爷子的配音也是轻快的,音乐随着雌性北极熊的出现从欢脱变得温馨,两熊谈恋爱时的配乐你听着都想和自己的小鲜肉一起到老,直到竞争者的出现,老爷子的配音开始有速度起伏带点凶狠,配乐也更着“噔”的开始显示出打架的氛围,让你的心跟着随之变化。
北极熊肉肉的脚掌我好想当枕头,肯定好柔软。
据说北极熊的毛发极其粗糙,别看着好似软绵绵,我不管,我还是想要和北极熊来个熊抱~柴静在采访其中一个拍摄北极熊的导演时的对话:“你感到恐惧吗”?
“当然,你必须非常小心,我的意思是你必须非常小心,在拍摄北极熊的时候,它们处在食物链顶端,所以它们是很好奇的动物,并且凶猛无比,在记忆中,他们没有恐惧过,除了那些被围捕的。
”而神奇的是,在片子中,摄制组就拍摄到了北极熊一年一度的体检,导演近距离接触到了北极熊,闻到了它身上的味道,带有海水的腥味以及海豹的味道,因为它们只吃海豹,多么多么的神奇。
当北极熊被远程射中了麻醉剂躺在冰层上时,北极地区食物链顶端的肉食动物终于“任人摆布”。
“愚蠢的人类,你们又要对熊哥我做啥”~记得几年前我曾在泰国被当地动物园的训练人员选上台与大象表演,真的很尴尬,虽然当时我是拒绝的,现在想到也是很后悔,怎么没有好好与大象接触呢,为什么抵触这种行为,说不定训练员看出了我的真生是小猴子呢~哎~年少无知。
当时不知道训练员说了什么,大象一骨碌用鼻子就把我抱起来要抛向天空,我简直当场吓尿,反手抓着大象鼻子不放,“美女与野兽”上演,大象的皮肤真粗糙,硌得我好痛,粗糙得仿佛身上都是小刺刺,当时我是“心生怨念”的。
而看到纪录片中摄制组能与动物那么近距离的接触,让我好羡慕,你不理解的,不代表这个事情就是不好的,你应该选择去相信,相信人,相信动物。
极地是最不适宜生存的,而人类总会在不得不这样的时候,因地制宜想出生存下去的办法,千百年来都是如此。
所以才会吸引好奇的记录者去拍摄这些常人难以想象的生活方式。
记得以前去满洲里游玩时,当地人说满洲里就是俄罗斯人每年来过冬的地方,深不以为然,遍地都是俄罗斯的餐馆,俄罗斯的店铺,还有各种大肚子,高个子,高鼻梁的俄罗斯人,最记得夜景是非常美丽的,马路不宽,两边都是俄罗斯风格建筑,夜景实在太美,我们忍不住在马路上拍照,完全忘记了我们是在马路中,现在想想真的很不礼貌,但是,当我们在马路上玩得不亦乐乎时,身后一直有位俄罗斯的小哥哥很有礼貌停着车等我们拍完照才一轰油门走人,没有按喇叭轰我们走,当时我们被小哥哥帅翻,至今想起来都觉得:“我的天啊,怎么可以那么帅”!
为什么我没有敲开车窗要合照!
(无比委屈脸)。
俄罗斯的好感就是那一次深深印刻在心里。
北极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和矿物,在俄罗斯的北极西伯利亚,因为矿物质所以当地发展了一所小城镇,前人以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一座城市都是因为大自然的馈赠而成型,以河流两岸聚居,而大自然的宝藏却告诉我们,在财富面前,再艰难的生存环境也能克服。
而在那座城镇每年有三个月的时间是暗无天日,三个月暗无天日!!!
我简直黑妹问号脸!
我们没有生活过这种地方,所以无法体会全年寒冷外加三个月的黑夜。
以前在纪录片中看到,在藏区送货的货车翻山越岭行走在几千米海拔的高原地区时,油箱结冰时,会烧火把融化汽油,继续启动前行。
在西伯利亚的矿物小镇上依旧如此,看似疯狂的举动,实则是适应大自然的结果。
即使在零下五十摄氏度的地区,人们还是会想出对抗它的娱乐方式,比如冬泳,看似玩命的娱乐活动,却可以提高自身免疫系统,可这种刺骨的寒冷来提高身体素质,应该我们常人不会去做吧,战斗名族还是战斗民族,看到他们跃入水中那挣扎的面孔,我真的不信他们内心如音乐般欢乐~啊哈哈哈哈~(纯属腹黑他们)。
其中一个女性导演,当时拍摄时已怀有五个月的身孕,而为了防止在零下四十多度冻伤,必须穿上十几层专业防冻衣服。
她展示她的防冻鞋子给我的感觉就是变声的浩克,非常厚重又大。
可能我们平时穿的三合一冲锋衣很轻巧,可以承受我们在零下十几度高原地带的活动。
但要用几个月的时间拍摄一组十几分钟的片子,北极那种疾风冰雪天气,世界上顶级冲锋衣也会让人感到寒冷吧,况且还是一位身怀六甲的女性,简直要致敬!
她说:“她在一次户外上厕所时,发现不远处正有只饥饿的母北极熊正盯着她,她发了疯似的跑向营地,如果当时稍有迟疑,那她现在就不会这么轻松的坐在这讲着当时发生的事情。
多么神奇的经历,述说的多么淡然。
在北极地区,昆虫想要活下去,就必须适应极寒气候,并且在春天到来之时,赶紧追着阳光,不停地吃,因为北极地区的春季稍纵即逝,就算你是第一个从冬眠中苏醒过来的小昆虫,当你还没反应过来时,严寒马上再次降临,措手不及,你完全没有准备好过冬的食物,就开始被冰雪覆盖。
幸好独特的体质让你能够适应这种冰雪天气不会死亡,只是如果你想从一条小毛虫蜕变成一只小蛾子,那可是要经历千辛万苦,重复历经十三次苏醒、追太阳、吃的循环往复中一次又一次的重生,并且不能变成可以飞的蝴蝶,而只是一只小蛾子,你看着都觉得它们的虫生太艰难,恶略的环境,飞不走,改变不了,只能适应。
bbc为了拍摄这条毛毛虫变成小蛾子,足足拍了三年,三年啊,十几分钟的三年啊!!!
这就是专业!
我自从看了重返狼群的纪录片后,对狼改观很多,虽然狼图腾让我佩服狼,但现在我却有迷恋狼的倾向。
在北极地区的北极狼,长得实在太像二哈,又像狼外婆里面的大灰狼,感觉傻萌傻萌的。
摄制组拍摄的北极狼捕猎完全没有让人感到血腥,反而配乐给人一种小孩子顽皮淘气之感,看得我都好像给它们捕捉食物~可是,不代表别的极地地区的狼就这么给人傻乎乎的印象。
在加拿大极圈附近的狼,就比较凶狠一些。
首先会看到一对夫妻狼攻击野牛,这我不得不吐槽公狼,看着野牛身形庞大,随便战战几回就在一旁观戏了,任由母狼和野牛厮杀。
据说母狼是那种看到目标必须拿下的类型,因为她要养小狼崽子,简直让我那一刻“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病发,好希望母狼能赢,瘦弱的母狼完全被野牛的牛角尖顶得白毛变成血迹斑斑的红毛了,好心痛,不管是动物界还是人界,母性的光辉真是自始自终自带发光体。
还好大战几个小时后,野牛实在扛不动,投降,这只野牛够这对狼家庭吃上好几天,可以撑个把月。
还有一对狼族追赶野牛族,那可是跟着音乐,心跳到嗓子眼的那种紧凑感,看着狼发现了野牛的踪迹,看着隔着好远的距离,看着狼族群体顺着野牛部队靠近。
其实,野牛团结协作时,狼是没有办法吃到野牛的,毕竟体型还是占优势,可是偏偏就是有“猪一样的队友”,狡猾的狼随便做个假动作,就把野牛如惊弓之鸟一般四处散开,有时候不得不佩服狼的作战攻略,真的就是在围猎捕杀上自有一套狼子兵法。
每集接近58分钟到60分钟,还会在最后预留十几分钟给人们展现拍摄这次纪录片的花絮。
最记得有一集,是拍摄企鹅,摄制组已经大半年在南极企鹅聚集地了,从开始的正常人到最后实在在冰天雪地中没有人只能对着机器碎碎念,完全就像“精神病院患者”一般,我想任何一个人如果一直在广阔的地域生活,那种空无一人,寂静之感是会让人神经衰弱的。
据说,杀人鲸群体会用高度智慧的方式,通过制造不同的海浪来围猎海豹,看到摄制组拍摄出来的镜头,真的好佩服动物的智慧,谁说人类就是最聪明的?
群体攻之,制造出不同的海浪,利用团体优势,把猎物围入事先的猎场。
太多让人惊喜又起鸡皮疙瘩的场景。
还有一个印象深刻的“死亡手指”,总以为是迪斯尼动物王国,原来这个世界是真是存在,是真的有一种奇怪的自然现象,能在一瞬间让海底某个区域的生物触碰到它立刻死亡,我看到哑口无言,惊呆!
采访中,科学家说,在浮冰之下,当一股极端寒冷的盐水遇到海水,流动的盐水会迅速让周围的海水凝结,形成海底类似冰柱或者冰石钟乳的东西,这种现象在十九世界六十年代曾经被人们发现过,凡这是第一次被影响记录,再次表白BBC,致敬!
bbc耗时五年多在南、北极地地区拍摄完成,2011年上线,主持人老爷爷2011年之前以87岁高龄飞往南、北极报道。
在那之前,老爷子在八十年代第一次去往极地地区时,冰川面积还是很广泛,而现在,面积缩小了一倍,好想哭!
很难想象,如果极地地区的冰川全都融化,地球海平面会上升六十米,那会是一种什么概念?
在上学时,就听说百年后,马尔代夫就会被淹没,以为只是说说而已,我不知道的,不代表不存在。
我也很难想象在极地地区工作二十五年,那是一种什么概念,或许我看纪录片,觉得这门职业很有意思,可如果真的让我没日没夜面对这些除了冰川还是冰川以外的环境的话,我是否会疯掉,我很敬佩这些科学家,原来小时候我们说的长大后的愿望想当一位科学家,真的有人在做着这份神圣的职业。
即使这些动物很可爱,可欢乐是短暂的,等待是漫长的,没有家人,没有娱乐,哪怕有再多的激情,还是会疯掉,如果天气恶劣,只能呆在帐篷内,一呆就是好几天,这种对意志的考验真不是常人可以做到,这就是一种专业,一种真的热爱,因为只要拍到你梦寐以求的镜头,那些从来没有人看到过的场景,亲眼所见与你在视频上所看到的完全是两种不同的经验,所有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好羡慕摄制组。
上个世纪,海平面一直在上升,从未间断,而纪录片拍摄之时,上升的更快,我想此刻的速度应该超乎我们的想象,看似我们平平静静的生活,而平行世界中正在经历冰川爆破,河流淹没村庄... ...企鹅蛋是由公企鹅孵化的,而企鹅爸爸在冬天会抱团取暖直至下个春天的到来,等待企鹅妈妈整个冬天在水中带来的食物。
1911年就可以在冰雪覆盖的地底设置电话线,不得不佩服科学家们。
世界上没有两片雪花是相同的,你敢相信吗?
简直打开我新世界的大门。
两极地区储藏着地球上百分之八十的淡水,还敢破坏环境吗?
如果全部融化该怎么办?
格林兰岛,冰层有三千米厚,完全碾压我的想象,世界何其大!
在极地地区生存的人们,因为不能种植食物,只能捕杀海水中的生物,完全生吃海象,OMG!
... ...还有好多好多好多的小细节,真的赞叹不已!
这么多年过去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可以从南美坐船到南极,不知道现在那边会不会因为年复一年人类的观赏者的增多而加剧变化。
所有的艰辛在成片那一刻是让人欣慰的,总会让人看到人之极限,也会让人开拓人类的无知。
BBC冰冻星球,可能是人类地球产生剧烈变化之前最后一次的欣赏机会了。
华丽丽的分割线拍摄很美,文案很美,强烈推荐,整个就是美,极赞欲何词可以在B站看,有资源,并且字幕君很调皮噢,看了就知道好像还有很多要说,但是又不知道怎么说,感觉会说不完好想拿个广播,快去看,真的很好看~共八集:1⃣️ 世界尽头2⃣️ 极地之春3⃣️ 极地之夏4⃣️ 极地之秋5⃣️ 极地之冬6⃣️ 最后边疆7⃣️ 履于薄冰 8⃣️ 极地科学
北极熊是地球上现存最大的肉食动物,它们强大的掠食者并主宰着整个北极领土。
北极熊是独居的,每年3月到5月的交配季节才会聚集到一起。
在交配季节, 公熊要争夺配偶,在交配后,公熊独立生活,母熊来照顾幼崽。
北极熊是属于雌雄二性态的,什么是北极熊的二性态?
简而言之,雄性的体积是雌性的两倍。
它们前腿上的毛也比雌性长。
这些毛到底有什么作用还在研究中。
科学家们觉得雄性的长毛让雄性更有魅力,在竞争中更占据优势。
但是为了能够跟雌性进行交配仅仅是个头大腿毛长是远远不够的,它们还要参与激烈的争斗,这会让它们得到新伤口甚至永久的伤疤,通常斗争最后的胜利者会驱逐所有雄性对手。
在春天里,雄性北极熊只是到处闲逛并挑选雌性。
这些动物有着异常灵敏的嗅觉可以用来追踪异性的气味,所以给雌性定位很方便。
雄性一般不会对雌性进行长达几英里的追踪,而是试图将雌性逼迫到偏远地区罕无熊迹的岛屿、海湾或者高崖,以减少竞争对手。
但实际上无论怎么做,要取得雌性的交配权都会处于激烈的竞争中。
在茫茫北极,一只熊要在对的时间遇上一只对的熊,谈何容易!
母熊的发情期只有半个月,过了发情期它们就拒绝交配,留给公北极熊的时间显然不多。
北极地广熊稀,而且呈现越来越稀的局面。
小北极熊要到3岁才能离开母熊独立生活,在此期间母熊拒绝一切交配活动。
也就是说,母熊4年才交配一次,公熊遇到的75%的成年母熊都是拒绝交配的状态。
一旦雌性进入发情状态,雄性会爬上它的后背与其进行交配。
研究表明北极熊的交配时间长达半小时以上。
《Polar Research》杂志记载一对雌雄北极熊的交配时间多达65分钟。
接下来的10天里雄性会保持高度警惕,并与雌性反复交配以确保受精成功,幼崽在适宜的时间出生。
雌性北极熊将会接受胚胎延迟植入,这就是说它们的受精卵直到秋天都不会植入,当它们变成准妈妈的时候体重会大幅增加。
无论过程多久雄性都会坚持到底,因为保护雌性在北极熊的眼中是义不容辞的。
大约两个月后的一月初,幼崽会降临。
在幼崽断奶后的两年半到三年之内雌性不会再交配。
如果幼崽过早夭折,无论是自然环境因素还是成年雄性所致,它们都会提前进入发情期,如果错过了春天的繁殖季节,它们甚至在整个夏天都会交配。
动物生存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繁殖,北极熊显然不会放过到手的繁殖的机会,使用暴力也是可以预料的。
有人拍摄到公北极熊吃未成年北极熊的画面,推测:北极熊饿了,找不到食物,才食用同类。
其实,每年死亡的小北极熊,很大一部分是出自公北极熊之手。
至于原因?
为了交配!
带娃期间的母北极熊是不会发情的,处于“拒绝交配”的状态。
而公北极熊好不容易遇到了一只成年母熊,竟然告诉自己:因为要带娃,没时间交配!
公北极熊一看反正不是自己的娃,再次使用暴力,趁母熊不注意杀了小熊一了百了。
北极熊很暴力公北极熊杀了小熊,既能快速让母熊进入发情期,方便和自己交配,还能为自己未来的后代减少竞争对手,最后自己还能得到一顿食物。
当一对配偶分开后,它们会继续寻找其它的异性北极熊。
在一个繁殖季内,北极熊会有多个伴侣,北极熊的社会关系极其复杂。
北极熊是哺乳动物吗?
区分哺乳与非哺乳动物的一大标志就是是否为蛋生动物,例如鸡鸭鹅等这些动物都是生蛋的,不是哺乳动物,而像猪狗牛等这些,直接生育幼崽的,则为哺乳动物。
北极熊是哺乳动物吗?
是。
雌性北极熊不会在其婴儿年幼时离开其居住的洞穴,它们会留在洞穴里以转换其身体内储存的皮下脂肪来分泌乳液来喂哺其婴儿及为自己提供需要的营养。
雄性和雌性均为5-6岁性成熟。
寿命为25-30年。
北极熊为一夫多妻制,在春天交配,即每年的35月,发情期约为3天,雄性和雌性的北极熊会短暂配对,其目的只是传宗接代而非永久结合。
妊娠期为195-265天,每胎通常为两只,偶有1、3或4只,幼崽的死亡率约为10%30%。
刚出生的北极熊大约长30厘米,重700克,在出生时无人协助,双目紧闭,不过全身已经覆盖着柔软的毛发;1-2个月时,可以行走;出生3-4个月后,母熊便携子离开洞口,让其外出见世面,长见识,晚上领着它们回洞过夜;出生4-5个月后断奶,2-3岁后独立,在此期间,幼崽要学习捕食和如何在北极严酷的环境中求得生存。
一旦长成,它们很少找同类做伴,整天风里来,雪里去,辗转于浮冰和陆地间,由于其特殊的摄食方式和相当大的食量(北极熊的胃可容纳50~70公斤的食物),因此它总是独来独往。
一般说来,北极熊在每年的35月非常活跃,为了觅食辗转奔波于浮冰区,过着水陆两栖的生活。
在严冬,北极熊外出活动大大减少,几乎可以长时间不吃东西,此时它们寻找避风的地方卧地而睡。
呼吸频率降低进入局部冬眠。
此片极为震撼,这里给出推荐理由。
1、拍摄、制作极佳,画面精美、场面宏大,还有力求完美的配乐。
2、大卫·爱登堡亲自主持和解说,主持风格自然幽默,解说纯正,建议学英语的可以拿此片来磨耳朵,个人认为英国英语远胜美国英语。
3、每集的最后十几分钟是拍摄花絮。
4、整个片子的文稿写得相当出色,完全不是我朝那种纪录片的语言风格。
唯一可惜的是目前只下有720P的版本。
过年时和家人追着看的,连一向只爱看文艺片的老妈也喜欢上了看这部片子,老妈本来是不喜欢动物的,可是也爱上了里面的各种可爱动物。
从这部片子里,也了解和知道了很多不知道的事情,感觉自然界真的是好博大,好神秘。
看完这部片子,你会不由自主地赞叹造物主,赞叹生命。
在冰雪覆盖的极地,每一个物种的生存都是极其艰难的,可它们依然顽强地活着。
不管寿命是长是短,它们都以它们的毅力与智慧生活在这个星球。
看完片子,也不得不赞叹拍摄工作者们所付出的努力和艰辛。
他们真的是在博命工作,因为有了他们的付出,我们才能看到这么一部精彩的片子。
请你,一定不要错过,这么好的一部片子。
它无关政治,无关名利,它会带你去到一个全新的世界,而这个世界,就在你我共同生活的星球。
伟大的纪录片!
拍摄难度在看的过程中稍微一想就可以感受得到。
而且看到后面的拍摄人员亲密接触那个冰冻世界的一切时,我想,人生的其中一种存在意义便在于此。
非常佩服那些外国佬,总是能拍出那么匪夷所思,震撼人心的纪录片。
特别是第五集,我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做飞翔的企鹅,还有在拍摄野牛与狼的战斗时,拍摄人员距离它们的战斗场只有50米!
这种场面实在是震撼人心。
我觉得那个拍摄者能那么近距离看到这样的场面算得上不虚此生了。
突然间我想到了《微观世界》那部纪录片,里面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屎壳郎搬运屎球那个片段,拍摄者能拍到这样有趣的场景,太好玩了。
EP01哈哈哈哈哈哈哈动物们超级可爱好吗虽然狩猎和生存一直发生,但人间值得
兴奋的公熊.jpg
愉快的踩脚印的熊说母熊的体重只有公熊的一半
海狮捕猎企鹅这一段,它们在岸上的追逐好有趣
海狮捕食企鹅第一次知道虎鲸是合作捕猎景色很美
冰层之下的美景
喵呜,因为正文得140字才让发,之后会更新剩下的集中我喜欢的图片所以要用点别的凑字数了--
在地球的尽头,有这样一片美轮美奂的极地景致,让人目不暇接,我一个定睛就瞬间入了神,尽情神游在大自然的美妙馈赠之间不愿归返。
动物的角逐与厮杀让我血脉贲张,很想伸出手来挽救一条濒临死亡的生命。
看见历经岁月更迭的冰山此起彼伏,也很想置身于冰天雪地之间,深切感受在时间的长河之中旅行的错觉。
或搭一帐篷,天被地席,看那美丽的北极光和南极光的奇妙景观,它像是海市蜃楼,我一定会叹为观止。
去海底世界游弋一番定也不错,万千曼妙的水底植物随着水流摇曳身姿,不知名的鱼儿会对着你吐着泡泡,水底的静谧让人心平气和,不再记得俗世间的纷扰。
这里,比水面之外的那个萧瑟荒凉,狂风凛冽的时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企鹅是这个冰冻星球的精灵,它光滑圆润的身体时常占据着无数的镜头,憨态可掬,无端地让人捧腹大笑。
那里住着一些多尔甘人,他们继承了古老的生活方式,用驯鹿搬家。
而在天地的另一尽头,爱斯基摩犬也已同样的方式拉着雪橇在漫天的桔色霞光之中,冰天雪地里,载着自己的主人在这里兼程赶路。
一幕又一幕,让人在脑海里不断的重现着。
宝蓝色的湖泊,嗷嗷待哺的小企鹅,打败十个情敌逐渐消失在暮霭沉沉中的北极熊,变幻莫测的冰山都让人记忆犹新。
结尾处的警醒之语让人反省,如果人类一再这样破坏大自然,想必那一天不仅仅是那一片令人魂牵梦萦的白与蓝会消逝,我们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也将消逝·····怎么感觉像写作文似的·····
南北极的环境很恶劣,动物捕食也很凶猛,而这部作品绝不仅仅是一次简简单单的烧钱游戏,其在细节的处理上证明了BBC在纪录片领域的领先地位,其在细节镜头的选取上以及音乐和旁白的配合上同样十分出色,使整部作品在大气的基础上又不失严谨与缜密,比如说在雌性北极熊刚出场时,背景音乐瞬间变得轻快,给人以轻松之感,而此时在雄性北极熊的镜头的选取上也体现出了其可爱的一面,整体感觉轻松而又愉悦,当两者相遇时,音乐开始放缓,表现得十分温馨,但两者最终别离时,镜头选择的是雄北极熊独自行走的背影,对于细节的拿捏极为出色。
另外在企鹅与海狮的场景中,音乐一直非常轻快,并且镜头的处理上选择了慢放的效果,将两者的行动时的笨笨的感觉展现得淋漓尽致,没有让人们感受到这是一种残酷的捕杀的行为,表现得十分轻松,另外个人认为在企鹅第一次跑掉的时候的那句“猎手与猎物的技术都如此拙劣很罕见”的很有英式幽默的调侃的旁白可以说是点睛之笔,再看当时的两者的样子,确实感觉十分有趣。
另外在一些展现大自然的磅礴气势的镜头中的背景音乐的选取都十分精准,在表现它的气势的方面可以说是锦上添花。
这些对于细节的出色的把握不是随便砸钱就能砸出来的,它展现了BBC在纪录片领域的深厚的功力。
1、过程灯蛾毛虫一种生活在南极的毛毛虫,它的一生可以经过数十年的休眠,在生命的第十四年完成化茧成蝶,成为史上最长寿的蛾子。
我们常说夏中不可语冰,说的就是毛毛虫,它们的寿命极短,很难活到冬天。
普通的蛾子从毛毛虫到花蝶,整个生命时间短的几个星期,长的也不到一年,灯蛾毛虫的一生却能贯穿14年,这活了同类型生物的十几、二十倍,如果与人类类比,那就是活了800年的彭祖。
每年春天,灯蛾毛虫从冰冻状态中苏醒过来,它们开始采集食物,拼命的进食积攒能量,为铸茧化蝶做准备,可是南极的春天太短,灯蛾毛虫并不能储存好化蝶所需要的能量,于是当冬天来临之时,它们会躲到岩石下面,可是南极的冬天太冷了,岩石只能让它们遮风挡雨,但寒气会深入地下。
很快,灯蛾毛虫的心脏会停止跳动,血液连同内脏都会彻底被冰冻,在四个月的黑暗过后,南极的冰雪才会慢慢的消融,等到来年的春天,灯蛾毛虫会在冬眠中醒过来,它继续上一次未完成的事业,拼命的吃、拼命的长大,可是即便如此它的储备依旧不够,当冬天来临时,它又一次被冰冻。
如此循环往复,在它长到14岁的时候,它终于完成了积累,在这个春天它会吐出细丝给自己编织一个茧,在里面完成变态发育,它终于变成了有翅膀的蛾子,但是它剩下来的时间却只有几天,这几天它会拼命找寻伴侣,完成终身大事,这就是灯蛾毛虫的一生。
它们是世界上最耐寒的生物,可以在零下70度的环境中生存,尽管它们的生命跨越14年之久,但大部分时间,它们在冰冻中度过,如果将它们可以活动的时间算在一起,它们并不比其它毛毛虫活的长多久。
对于灯蛾毛虫而言,到底是一只毛毛虫活了14年,还是算作毛毛虫的14次人生更合适,毛毛虫大概是没有长时间记忆能力的,也许它们根本记不得上一世发生了什么,它们只是靠本能行动,每一次解冻,它都变成了一只全新的灯蛾毛虫,以同一身躯历经14次的轮回。
2、原因学过生物的朋友应该都还能记得,组成动物身体的基本单元是细胞,细胞的最外边是细胞膜,里边包裹着细胞核和细胞质。
细胞质是以水为主要成分的液体,它负责与外界交换氧气和营养物质,维持细胞的生存。
如果环境温度达到冰点以下,细胞里的水也会结冰,冰晶刺破细胞膜,细胞就废掉了。
绝大多数的动物不能暴露在冰点以下,除非它的细胞里有些特别的东西,可以防止结冰。
北极毛毛虫有一个“绝招”可以捱过严冬,并且在它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处于冰冻的状态。
北极毛虫的血液里含有糖类,糖的作用类似于防冻剂,可以在低于零度的环境下保护细胞。
3、拓展(1)北美洲木蛙能在70%冰冻下复苏生活在北美洲森林里的木蛙也能耐严寒。
木蛙体内有一种成核蛋白,当感到凛冬将至,它的肝脏会产生葡萄糖填充细胞。
木蛙会在土壤洞穴或厚厚的枯叶底下度过严冬,它体内的尿素和细胞组织中浓浓的葡萄糖浆充当着防冻剂,即便被冻得梆硬,木蛙体内的冰量也不至于损伤细胞。
(2)蛇和金鱼不具备这种能力在冬天来临前,蛇会进入洞穴冬眠,它的心跳和呼吸频率会下降,以满足身体最低限度的代谢需求。
蛇的身体不能长时间处于冰点以下,它不具备木蛙那种产生大量葡萄糖的能力,一旦被冻透,蛇就不可能再醒来。
我们有时候能在春天发现池塘里的小金鱼居然还活着,原因是它像蛇那样在冰面以下处于类似于蛇的冬眠状态,事实上金鱼的身体并没有被冻住。
第一集:爷爷的BBC腔………………北极熊。
猫头鹰!!!
(原来猫头鹰的腿好粗的)世界上木有两片雪发是相同的哟。
天然呆海狮追天然呆企鹅的那段真是………………在南极用直升机翻越山脉再进入冰盖的那段真是…………十星第二集:闹起来的那对小北极熊………………北极罂粟,死而复生13次变成了蛾子还是丑丑的北极蛾子……捉鸭子的北极狼爸爸尼玛为什么会长得像韩少…………猫头鹰!!!!!
……当企鹅走路的时候表去打扰他!
他会摔倒!
然后脑袋撞个包………………白企鹅不是企鹅…………风向始终是正确的,有的信天鸥飞不起来是因为太笨………彩虹…………鲜艳的发光的变色的水母…………
bbc出品必属精品哇
无敌好看。CCTV记录频道我爱你。BBC我是你的脑残粉。还有我想去北极看极光。
bbc靠谱
一望无际的白。小朋友一直在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最爱和小朋友看记录片时他不断问这是什么
摄影实在是太完美了~
看了野牛和狼打架那集之后就梦到中日开战了。电视里没有789集了?
壮观美丽。看哭。感谢导演和摄影师。
接近梦想
好看
真是好看的不想再说什么。 从早晨8点开始看了一整天~ 别人耗时5年的制作我一天就看完了,总觉得不太好。 献给我们这么好看的纪录片的你们,谢谢了! 每集演完时片尾10分钟的拍摄花絮一定要认真地看!
绝好的纪录片,不解释!
3.9. 大冬天看这个就是自找的。还是蛾子的故事最吓人。
这类叙事风格和画面呈现的纪录片看腻了,审美疲劳看不下去。
Awesome!
好想在电影院看这个纪录片,画面美到要哭出来了!
企鹅真乃萌物也
有趣的世界,生存不易。
CCTV 终于有了一个有价值的频道,CCTV9.
BBC的纪录片从来不会令人失望。P.S.那只偷同伴石子的企鹅猥琐得太太太可爱了!!!
拍假纪录片的都去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