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刷用餐2,发现喜欢男二不仅因为他是个高富帅,更是因为心疼他。
男二出场的画面中,有一幕跟我实在太像,回到空荡荡的家后,立刻打开电视机,把音量调到最大,再去做自己的事情。
独自生活已经7年的我,也有这样的习惯,打开电视不看它,只要听到它的声音就觉得莫名的舒服。
甚至晚上入睡之前,也要靠嘈杂的背景音来催眠,否则无法入睡。
这并不算一篇剧评,仅仅是我作为一个胖子,而且是减肥屡减屡败的一个胖子的碎碎念。
身为一个胖子,瘦子是不能理解我们的辛酸。
看到美食,心里斗争要不要吃,吃了之后还要担心会不会变得更胖,减肥的时候,每吃一口都要记着,总共吃了几种食物,每种吃了多少,吃东西不是享受而是罪恶。
精神上受不了的时候,就暴饮暴食,不停地吃,吃到自己想哭,却还是无法弥补心里的空虚。
减肥反弹,反弹减肥,越来越肥,终有一天,自己想开了,不想再减肥的时候,想随心所欲快乐地吃自己喜欢的食物享受美食的时候,消化系统却因以往减肥被折腾得紊乱而不能好好消化吸收,体重继续飕飕地涨。
看着自己一天天肥下去,越来越没有自信,更糟糕的是,周围的人包括同学,同事,家人,不停地以善意的理由劝说自己,要减肥啊,要运动啊,要少吃啊,减一二十斤肉抵得上读个研究生啊Blabla...仿佛身为胖子,就不应该存活于世上,身为胖子,是一件可耻的事情,身为胖子,就没有资格得到别人的尊重。
似乎因为我胖,所以我就看起来蠢,笨,我就无法胜任工作,跟别的女孩子站在一起的时候也是陪衬。
身边的人嫌弃自己胖,于是自己就开始陷入无止境的自卑之中,在路上走的时候,都在害怕别人的眼光,担心别人是不是在嘲笑自己胖。
然后又开始一轮新的减肥计划,节食,运动,不停地折腾自己,折磨自己,因为我是个胖子...作为一个胖子,连我的父母都嫌弃我,BF也劝说我减肥,甚至以金钱为诱饵(这个还算良心),看剧的妹子们,不要相信电视剧里那种无论你多胖我都爱你,我爱的不是你的外在,而是你的内心那种鬼话了。
当然,并不是因为我们胖就做错了什么,而是因为我们不符合这个世界的审美观,但是目前又无力改变。
那能怎么办呢,哎,我只能说,我又开始了新的一轮减肥计划。
只是,在自己努力有了点儿收获时,抱抱自己,夸夸自己,干的不错,在自己懈怠时,也抱抱自己,不要责备自己,安慰下自己,没关系,累了就歇歇吧,不要内疚。
学会接纳自己,才能继续下去。
影片的一开端就点明具大英和李室长分手了,有的小伙伴们不明白。
其实编剧在第二季里还是有很多暗示的。
比如具大英和便利店女孩慧琳谈话时说道自己不想谈恋爱,因为女人谈恋爱就会期望结婚,但是自己的条件不好,不希望两人结婚后一起受苦。
李室长年龄大了又离过婚,肯定是希望结婚给自己多带来一些安全感嘛。
再比如影片中多次提到具大英是刚服完兵役,长时间和空间的间隔肯定也为他俩的感情带来一些不确定因素吧。
还有就是具大英和李室长属于姐弟恋,李室长显然更加理性,很多事情是她觉得自己没有精力再去做的,这一点是我看到白秀智和具大英一起骑自行车的时候想到的。
虽然和李室长分手了,但是具大英这个热爱生活的小青年还是振作起来,离开了生活十年之久的首尔市,来到了世宗市打拼事业。
也许是来到他乡的敏感和孤独,也许是得知对面就亲切地住着自己的小学同学,也许是对造成白秀智自卑和忧郁的愧疚,具大英这次很快就摘下了保险王的面具,充分地表达着自己的喜恶。
这使得他和“白猪”的关系迅速发展,也更加增添了影片生活性。
说到生活性,这部剧的生活气息真的是浓郁得扑面而来,楼下的独居老奶奶,锱铢必较的房东阿姨,这两位演员演得真实到直逼现实生活。
大概是本色演出吧。
还有白秀智对身材近乎执念的保养也让人觉得她真实可爱,她温馨的小居及其中的摆设也让我时常想起《天使爱美丽》,这也算是本剧比较出色的亮点之一。
不过第二季相较于第一季,对于吃的描述还是淡化了许多,大概每集一次,但是食物的内容应该是更精致了,从印度咖喱到泰式料理再到墨西哥鸡肉卷,是跨越国际的节奏啊。
这部剧集主要还是围绕女主角的感情线展开的,还出现了恶俗的三角恋,所以商业剧的标签还是要给它的。
没办法三角恋再恶俗,广大女性观众还不是喜欢看?
这部剧还有最大的一个亮点就是“孤独”。
生活在快节奏的现代里,每个人都有孤独的时候,不过是量多量少的问题。
影片前半部分最孤独的应该是男二号,因为是公务员,所以言行举止方面都非常克制,看到他一个人孤零零地回到宽敞的家,打开电视,迎接他的只有机器狗这一刻确实蛮打动人心的。
因此面对具大英的亲近,他几乎是立刻就接受了。
对于白秀智的暗恋,他也是因为她使自己不再感到那么寂寞而接受了。
而男女主消遣孤独最重要的方式还是和美食打交道(这点大家还是慎重选择)以及和彼此共同与美食打交道。
男女主角感情培养起来很重要的一个地方就是——餐桌。
不过也合乎情理,不是说和一个人吃饭的时候就是和她(他)分享彼此灵魂的时候嘛,当然酒局除外。
所以生活中,大家在自己孤独的时候,不妨挑选一个令自己舒心的朋友,和TA一起吃顿饭,说不定你们俩在吐露心声时,彼此就对上眼了呢?
一起吃饭,是生活中最重要的小事儿,对吧?
这句被说滥的话,在本片中彰显出真理一般的存在。
白作家和事务官的爱情虽然充满遗憾,但的确是不般配的两个人。
至少从最基本的一日三餐来讲,两个人吃不到一块儿。
白作家是美食家、大胃王、小馋猫,事务官却有那么点儿不食人间烟火,约会大半天也不会觉得饿,吃饭几乎只是为了生存。
而白作家为了给事务官留下美好印象,总是掩饰自己真实的欲望,饿着肚子约会。
后来,事务官虽然知道了白作家热爱美食,但他给的美食并不是白作家想要的,分子料理、龙虾料理、牛排,虽然都很高级、很昂贵,但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它们还是比不过白作家和具大英一起享用的炒米肠、炒年糕、烤牛肠,这些再平常不过的食物,象征着白作家和具大英平凡而充满烟火气的爱情。
而食物只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两人之间的契合程度,几乎测试出他们从小的生长环境、收入水平、口味偏好。
也折射出了两个人的相处模式,尽管事务官是一个真诚善良又照顾人的男友,但白作家的自卑导致她不敢在事务官面前展示真实的自己,一两次约会还好,如果要结婚并生活在一起,几乎是不可能的。
食物如此,其他事物也一样,两个人只有轻松自然坦诚地相处,才可能愉快地相伴一生。
所以,爱ta就是跟ta一起吃好多好多饭,其实不止关于吃饭,它代表你融入对方的生活,彼此投契,多美好的事情。
虽然里面吃饭的篇幅很小 ,但是隔着屏幕都能闻到香气 ,美食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好喜欢这种甜甜的美食 轻松剧 !!!
一解封我就要去韩国玩耍!!!
剧里的女主虽然有点纠结得让人心烦,但是瑕不掩瑜。
韩国人拍的这种小确幸剧 真的还不错。
不看韩剧的我也开始要好好刷别的剧了还有一点想说的是,有了字数限制,我还要继续啰嗦几句 ,我喜欢男1的性格!!!
“你肯定不能理解我这个样子,因为你有天生的亲和力,朋友也多。
只要愿意,随时能谈恋爱。
”“不过,我一直是一个人,不想再一个人生活了,想跟别人一起生活。
”第二集结尾,女主在空旷的夜半操场上这样对大英说。
这一集的内容很有意思,以海鲜味做题,却串出一个个角色的独居生活。
摆脱家庭的老奶奶嘲笑着老板娘为丈夫儿子奔波而不由自主的生活,而自己终于功德圆满过上“想什么时候吃饭就什么时候吃饭,想去哪里吃就去哪里吃”的自由日子。
大英的同事为了家庭独自在外工作,讨厌回到独自一人的出租屋,每日以寻找有漂亮女生的“美味屋”为乐。
从小肥胖自卑的女主就算减肥成功还是整日惴惴不安,不能随性享受自己热爱的美食,满脑袋都是卡路里换算表,只要热量摄入超标就疯狂运动;渴望通过婚姻摆脱忧郁的单身生活,而梦想嫁给的高富帅公务员,对方却连自己的名字都不知道。
一个人的生活,自由着,孤独着,忧郁着。
我想找到另一个人,对他说“一起吃饭吧”,而他会开心地说“好”。
即使是一个人的生活,也需要能一起开开心心热热闹闹吃饭的伙伴。
看过第一部,没剧看的时候看到这一部,看的时候跳过了很多情节,比如具大英大叔同事,房东,顶楼小哥,还有超市美少女的戏份。
第一次感觉剧里的感情戏特别的别扭。
女主特别自卑,以至于和事务官谈恋爱小心翼翼,打肿脸充胖子。
看着特别心酸,事务官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秀智时发现大英也喜欢秀智。
开始耍些小心机。
大英帮助秀智的同时喜欢上秀智,却决定放手。
秀智发现喜欢大英和事务官分手,却因为大英说有女友而没有告诉大英。
太多的阴差阳错了。
受不了。
有几个疑点,首先,秀智喝醉找的是大英,为什么只有事务官去找秀智呢!
如果当时大英也在恐怕故事就不会继续了。
其次,事务官应该是知道秀智和自己经济上很悬殊的!
可为什么当秀智提出要AA,他也同意而且从没考虑过秀智是否能负担的起。
尤其是扫地机器人,家里明明买了一个还是收下了秀智买的。
最后,约会老是想不起来吃饭,这是什么习惯。
话太多,竟然短评写不下,只好另开了影评。
当时看这部剧的契机是徐玄振欧尼,《又是吴海英》直接让我入了欧尼的坑,演技太真实了,也很可爱。
回到这部剧,怎么说呢,这部剧的女主真是很真实啊,真实的有点讨厌的那种。
男二的长相相比男主真是我喜欢的类型,当然男主也不错啦,但很能感觉女主在与男二相处时的迎合与尴尬,虽然有很甜很心动的情节,但实际想想女主与男二并不适合生活在一起。
而和男主则是典型挚友变爱人的模式,这种反而是最适合生活,但目前为止女主还没意识到。
唉,有点不想看了,明知道女主更适合男主,但因为当时的心动,即使明知不合适,也要在一起,固执的女主,真是太像身边的你我,就像不定时炸弹,明知会爆炸,但还是祈求那百分之一的可能。
这种傻事我一定要引以为鉴,如果一开始就知道不合适,一定不要开始,在萌芽阶段就要掐掉。
(hhhhh几个月前写的短评,总有种莫名傻气。
)PS:女主减肥那里真是太有同感了,欧尼的演技一如既往的棒啊,扮相也和吴海英时期很像,超级可爱。
没有继续看,就让剧情停在感情最好的那一刻吧,即使之后是一地鸡毛。
从第一部,断断续续的追,到第二部,埋下了平民小白追王子,以及奇怪的柱胜的不同的线,让第二部拥有更多的可看性,不再只是流着口水拉进度条了。
但是到第15集、16集就很奇怪,编剧为了让不同的人回到各自该有的世界,生生的又让女主抽风了。
如果说之前女主是因为自信不足技巧不足释放魅力不足而去追逐男二,为什么在同修恋爱之美时又生生的切断这样的联系吗?
拥有王子的心就是恋爱成功了吗,拥有了王子的心便觉得玩玩了吗,不再有乐趣了 吗,在我看来男二可比一开始有趣的多多了,抛开外在条件不谈,男二是个很向往有趣平凡生活的人,从他能和巨大音做朋友,从他能屏蔽掉外在的声音,我觉得他不只是个很好的结婚对象,真的是个很好的男朋友。
因为他对平凡的你经历的平凡世界不了解,因为你终于装不下去了,就一切到此为止了,这不是很自私的吗,这真的是爱,这真的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吗,我呵呵,难怪嫁不出去。
貌似这剧有18集,还剩下2集,没有那么多的观剧兴趣了,好的爱情,是知道你我都有不足,但是我们努力的向对方的世界迈出一步又一步,直到我们可以长长久久的拥抱在一起,你我都需要学习,你我都需要走出心理的舒适区。
白猪啊,就让脏话男试着走进你的世界看看,那里并不是你嫌弃的样子,那里是美好热血的回忆啊。
自《舌尖上的中国》后,我们知道了面食要吃老张家的空心挂面,锅贴首选南京七家湾的清真牛肉锅贴,云南诺邓的火腿滋味绝不亚于更出名的金华火腿,总之,被舌尖一熏陶,国人在日常饮食上的逼格和民族自豪感显然提升了。
不过一味沉浸于所谓高超的厨艺中,并用一种旁白语言走到黑,也可能令人达到反效果。
如今年年初“仿舌尖系”的美食纪实电影《味道中国》,几乎要给肉燕和刀鱼丸馋出口水的笔者,硬生生被解说关于爱的矫情注解给倒了胃。
而《舌尖2》更是只管生硬地做加法,以及达到营销目的,而全然不顾如何体现美食背后的文化意境。
不过意境已是更高层次的要求了,但国内美食类电视节目数量和种类都相当有限,跟风之作更不用说,很难评出高下。
相较而言,日韩不少电视/电影常常会将美食作为故事的主要线索和脉络,在故事的烘托下美食也更令人印象深刻。
近期,美食系韩剧《一起吃饭吧》第二季和日本电影《小森林》没有展示本国的满汉全席,就拍出了截然不同于“舌尖系”却同样令人向往的感官体验。
《小森林》:本味之中有禅意手造的暖意 任何工业化商品都比不过女主角市子因为无法适应城市里快节奏的生活而回到东北乡村小森,在大自然的四季交替中体验自给自足的生活,她做的食物也透出不加修饰的淳朴气息:用面粉和酵母揉出面团,在200度的火炉烘烤,切片涂上自制果酱就是充满活力的早餐;将大米熬成粥加入酒曲,倒进密闭瓶中冷藏过夜,干完农活后大口喝下,全是满足;将夏季成熟的西红柿烫去表皮,煮熟冷却并腌制在盐水中,这样在冬天想吃意大利面的时候只要取出一些拌在面上即可。
有了自然的恩赐,市子一点都不娇气,仿佛什么都能做。
手造的食物究竟有多好吃,笔者不禁想到近日一则趣闻,一位外国友人在16个月里吃遍魔都的小笼包,依据(汁的重量+馅的重量)/皮的厚度这一公式,给小笼做出了科学的评分报告。
对不熟悉小笼的人来说,确实有了比某点评还可信的参考,而对土生土长的老吃客来说:旁友,侬老有空哦!
就像寿司之神要通过手的触感去和食材进行深度交流,手造的味道必须要通过时间的累积来增加其厚重感,个中的微妙差异用科学来解释实在有违造物主的一番美意,而对老吃客来说,吃了十几年的老店就算地板油腻就是比鼎泰丰好。
对于市子,她可能只是在复刻自己小时候的味道,面包不加炼乳可能不够香甜,意大利面只用番茄口感过于单一,但你一定会感叹于她采摘、制作和品尝食物时候,从表情到动作无一不透露出的对于季节赐予和食材本味的感恩,这真是身处都市的我们久违的一种原始情感。
在美食里接近禅意的生活日本料理在很多地方都透出禅意,比如怀石料理的“怀石”指的是僧人打坐时于腹上放置暖石以对抗饥饿,而日本料理普遍要求料理师要成为食用者与大自然之间的桥梁,这种天人合一的理念也使得日料区别于其它任何一种口味和烹饪手法至上的亚洲菜系。
在《小森林》中,市子用极简的生活方式和随处可得的朴素材料,比如大米、核桃、地瓜,追求食物的本色与本味,却营造出一个心静如水、悠然自得的境界。
与最近一直被倡导的“断舍离”精神相似,市子放弃了大城市的利欲熏心,回到山野里沉静而坚强地独自完成了一场人生修炼。
并非所有人都能接受这样背靠大地、物欲节制的生活,因为无论是生活还是戏剧我们都已习惯于不期而遇的冲突和兴奋点,但观赏《小森林》会让人不觉时光流逝而达到心境平和,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妙的电视还有《深夜食堂》,晚归的人们只消简单的食物和老板几句问候就能暂时打开心防。
与“舌尖”野心勃勃希望成为华人饮食的百科全书、却少了一股精气神不同,《小森林》和《深夜食堂》不用日本人引以为傲的昂贵鱼生和精致刀功摆盘做噱头,也不用大段故弄玄虚的台本,淡淡地就传达出了日本饮食文化中最精髓的哲学和美学理念。
《一起吃饭吧2》:用人情味炖一锅汤和偶吧一起用美食消灭孤独,有没有打动你?
如果说《小森林》是一杯清淡的米酿,那《一起吃饭吧2》就是一缸火辣的泡菜。
在大城市打拼的独居男女数额庞大,如何说一个关于他们的故事,还要足够轻松愉快,韩剧编剧脑洞大开,设计了一位八面玲珑的保险销售王兼知名美食博主具大英和几位单身租客,由他用个人魅力和美食来消灭公寓内外大伙儿的孤独感。
从第一季来看,具大英解说美食的功力相对写实加鸡汤的“舌尖”别有一功,牛肉烤到什么程度是最好吃的,吃火锅放涮菜该是什么顺序,跌宕起伏的解说配合美食当前的颜技表现,具大英可以瞬间把深夜看剧的人们看饿了。
第二季里,具大英延续了这样亲和力十足的饭桌风格,将热心肠的李奶奶、性格古怪的单身女作家、爱钱的房东太太、矜持的高富帅公务员和爱打扮的便利店小妹这些原本没有任何交集的独居人群联系到了一起。
帮年近三十的作家制造机会接近心仪对象,和婆婆奶奶辈的邻居打成一片,让紧绷的双面人格公务员打开心扉……做到这些靠的不光是寻找美味屋的能力,更是考验对人心的洞察力。
朋友易找,饭友难寻,能在饭桌上让你眼界大开,在生活里对你有求必应,独自生活的吃货们一定会很向往有大英这样的“饭友”。
人与人的互动到位了,美食水到渠成在独门独户的当下,大家往往闭门不及,但李奶奶做菜一定会敞开大门热情地邀请闻香而来的左邻右舍。
她做的参鸡汤、炒杂菜、大酱汤其实只是韩国家常菜肴,但炒菜时食材与热油碰撞的嗞啦响声不由得会让人想起读大学时周末回到家里,爸妈准备饭菜时候热火朝天的气氛,鸡汤里一根普通的人参被谦让而传来传去的场面也让人不禁怀念起一家老小吃饭时看似“没事找事”的融融温情。
世宗市是韩国近年来为了迁都而新造的年轻城市,至今也只有八年时间,其饭店品类自然无法与首尔、釜山相比,不过这对于朋友和点子都很多的具大英来说并不成问题。
第六集中,具大英甚至为便利店小妹做起了豪华的速食食品大餐:通心薯条浇上芝士加热后兼具酥脆和柔滑的口感,饭团掰开后淋了酱汁摆上年糕和芝士,就是可口的韩式年糕焗饭……魔术般的观感逗得妹子笑逐颜开。
其实韩式美食相对于绝大多数中华料理实在寒碜,不管是蛤蜊刀面螃蟹年糕,抑或烤肉拌饭生鱼片,离开了泡菜辣酱就索然无味,你一定会说我们的兰州拉面就能甩开韩料好多条马路。
但是对于三餐依靠公司食堂的上班族和经常烹饪失败而只能用外卖打发饥饿感的料理新鲜人来说,“舌尖”固然有诱惑,但食材可能远在天边,做法可能难上青天,但《一起吃饭吧》所营造的人情感和家常味对他们来说会更有共鸣,当然也更容易实现。
撇开韩料的火辣饱含人情味,以及日料的本味而极富智慧,其实中华美食对于每个热爱食物和生活的国人而言,都有自己一套专属的哲学。
所以,想要成就好看的美食节目,或是希冀观众能和创作者产生有关美食的共鸣,还是像它们那样让人和食物自己说话吧。
文:solarocean[百视通总编室i评出品]声明:文章版权归百视通所有,转载及收看更多精彩评论,请联系百视通微信号:ibestv。
两季女主怎么都不行啊
对女主演技慕名而来,但是对韩国人吃饭叭唧嘴啊啊啊的实在忍受不住,两三集放弃。
不如第一季...首先接受不了女主换掉啦...这季的女主吃相明显没有第一季的那位来的开胃...支持我看下去的就是巨大婴和男二之间的基情戏码了...ep5笑裂嘴了~~澡堂捡肥皂的戏码也出现了~~男二唇红齿白大眼男饰演工作日常性格反差男实在太有爱了...10集后弃
勉强可给三星半,故意讨吃货欢心痕迹明显,连巨大婴吃饭吃的都没一季香啦!
到后面,我居然接受了僵硬的整容脸,浮夸的演技,拖着看完了……可能第一季只是没有足够的耐心忍耐下去
拍的吃的没第一部丰富,但故事来说更喜欢这一部,顺便吐槽第一部女主粉真烦人,这一部在哪里都能看见他们拉踩的身影
女主人设两集看下来严重不讨喜可能是我个人原因 三星观望着 尹斗俊吃得一如既往很香很下饭 【我看到第三集觉得女主很逗比怎么破hhhh简直就是自打脸专业户
没有第一部好
1,没有第一部的剧情好看。2,斗俊为什么老搬家?
第二季为啥要换女主啊,第一季那个女主真的挺招人喜欢的 无语。
女主又作又胖又穷酸 讨厌讨厌 不爱看
之前周末看完的补标。第二季明显本土菜不够吃了,歪国餐馆居多,最吸引我的竟然是草莓甜点餐哈哈哈。女主角不比第一季的差,但是感情线没有花心思,基线更有味道一些。另,女配身材真是太好了!!
除了男一号全都变了 看了第一集就看不下去 第二部人设太差了 怀念第一部阿
完全是女主角的愛情故事。
呵呵 谁都救不了这个剧情
相比较第一部,这个女主是不是太差了点?
女主角比起女二简直讨厌,以及这一部女主吃饭没有第一部女主吃得香。
女主接受无能
我好喜欢具大英啊啊啊啊啊 啊啊啊啊啊啊,赐我一个具大英!!!
感觉下来还是第一部好看。导演喜欢把悬疑的镜头插到温馨处的恶趣味实在是受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