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着阿Sa和诡异的宣传看了这部电影。
因为之前没看过彭氏兄弟的片子,也充满了好奇。
回想自己看《蔷花·红莲》时的紧张,一直提醒自己要好好的认真的看懂这部电影。
故事发生的居民楼跟阿Sa颇有些格格不入,好在化妆师的手够巧,能稍稍弥补这样的缺憾。
本来还想感叹阿Sa够胆尝试这样题材的片子,但看片不到十分钟便开始质疑导演的眼光,梁洛施似乎更能胜任这个角色。
电影的叙述方式看似直叙实际上则是倒叙,彩色和黑白的交替,让我在屏幕前少不了“哦、哦、哦”。
但是这些“哦”却不是“原来如此”的意思,而是“怎么原来现在才交代”。
阿Sa和梁洛施的对话格局,看多了此类片子的人都能知道某一个必定是人格分裂的假象。
不过导演很奇怪,偏偏把两个人掉换过来拍。
不知道是不是想表达自己被甩就很想那个第三者也被甩呢?
搞不懂。
故事本来是很讲述一个无辜女人的辛酸爱情,却在繁杂的镜头场面过渡中少了感情色彩。
回头想想,倒有点像是一部非正常拍摄的记录片。
咏娜的男朋友跟自己的女同学好了,导致她成为妄想症患者。
她每天都看新闻,于是她认为新闻播报员是对她有意思才天天为她报新闻。
她约那个男人回家,然后软禁了他。
咏娜有写日记的习惯,但她的日记并不记录发生过的事情,而是记录她幻想的事情。
当她无法理直气壮的时候就会拿出日记,但日记上却写着她杀了人。
她是受害者,却也在那个男人面前面目狰狞的差点杀了他。
她很可怜,跟自己说很失败。
她很可悲,因为当旧男朋友和情敌出现的时候她已经不能再恨他们。
她把自己锁在自己的幻想世界,以为这样能够抵抗别人对自己的伤害。
可惜她还不懂,那个幻想世界就是她对自己最大的伤害。
电影背景音和话外音一直干扰着我,以致于很难分清楚电影的进程。
曾经有段时间很排斥角色的心理活动通过话外音表现出来,觉得这样拍出的电影明显是因为缺乏镜头叙述的能力和演员诠释角色的张力。
看在三个年轻演员的面上,我已经很容忍这个问题了却还是相当的不适应。
三个演员来讲,余文乐比较适合拍此类型的电影,动作神情虽然跟有年资的演员比还有差距,但在港台的同年龄演员比较起来算是不错了。
街上被阿Sa叫住回头的那个镜头,让人恍惚以为是看到了《无间道》。
梁洛施本来也应该是有发挥的,但她本身的个人气质太强烈,导致她的戏路和感染力都有局限性。
而我非常想表扬的阿Sa却找不到形容词去表扬,只有希望她在多次出演电影后会有发展。
最后说说导演。
结尾的时候看到字幕上“剪辑 彭顺”的字样便暗暗的坏笑了一小下子。
心想要不是这一刀一刀的功力,怎么能达到导演想要表达的效果。
果然,是他自己亲手剪辑。
故事不错,好就好在剪辑得果断又不失神秘感,而坏也坏在剪辑上,硬是生生的把个感人的故事剪得破破烂烂,最后还留些参差不齐的穗子。
电影完全不像宣传的那样恐怖,气氛的制造上音乐是最出彩的,特效的运用是最失败的。
“妄想”这个名字直觉上还没有英文名“dairy”好。
看了这部电影,想去看看《见鬼》,看看李心洁到底是怎么被人捧为鬼后的!
也许因为小时候有个修电器的亲戚,经常能弄来些洋片(我也不知道这两者间有什么联系……),于是从小就开始大量涉及好莱坞垃圾,一对比,便有一种偏见,觉得香港商业片都是临摹都是垃圾,无聊无谓低级趣味。
后来发现自己的趣味似乎也不是多高级,才逐渐忘了这种偏见。
谁知为了解一下香港近年的恐怖片水准,看了部彭氏兄弟的《妄想》,却又唤起了这种感觉。
说实话,虽然这种题材俗烂透顶,可这部片的情节到最后还是能让人挺开心的。
最大的问题是,一个正常的观众似乎不是那么容易能熬到最后。
诚然,只选靓女靓仔来演这片说明导演可能已考虑过这点了。
若只是一般的沉闷,便也算了。
可是,愚蠢啊愚蠢!!
电影的前三分之二时间内都在以各种方式不停暗示,坚持坐在屏幕前的你正在证明着自己缺乏人类年龄六岁以上的正常心智——我并非有意在用这部电影诋毁儿童或任何智障人士。
首先是演技。
小伙、姑娘你们长得靓仔靓女很好,但不能用这种演技折磨观众啊!
精神病人也是人啊!
说远点,看一下《闪灵》里的杰克尼尔松,说近点,看一下《星际迷航之骷髅怪人》里的小白AKA吴斯东,哪怕精神世界是与正常人稍有差异,无论这种差异是要杀人全家还是回到地球,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们是绝对正常的,不正常的反倒应该是我们习惯的世界。
我们也知道你们演的角色很高难度,演得很难受,但不要让我们看出你们这种在全宇宙哪个世界里都属于不正常的憋闷窝囊难受劲才好啊!
然后是配乐和音效。
导演叔叔啊,这已经不是六七十年代的恐怖片了,要向大烂片导演ED WOOD致敬是可以,但应该用Tim Burton那种喜剧片来致敬才好啊。
我们也理解这些演员不会演戏,可真有必要把所有的情绪波动场景氛围都用白花花的音符表现出来吗?
用不明不白的音乐去掩饰剧本的拖沓,只仿佛是穿插着恐怖音效的公益广告。
最后是导演。
这类型的悬疑恐怖片热潮,恐怕是从《THE SIXTH SENSE》(第六感/鬼眼)开始吧,后来繁衍出一系列的类型片《THE OTHERS》(小岛惊魂)之流,成功的经验无非一条:想方设法构造一个角色眼中正常的世界,让观众与角色一同经历正常中零星的异常线索,到最后恍然大悟,那些异常线索才是现实世界正常的一切,而自己的正常世界才是非正常的臆想/异空间。
如此而然,这片名叫《妄想》已经够蠢的了,再让演员们演成那白痴样,明摆着告诉观众别把看到的当真,还要来一段医学院科教片的独白来给大家介绍什么是妄想症,一边用画面对比着主角看到的幻觉和实际经历的现实一边讲解,完全标准的科教片。
看这种九流的恐怖片,观众本来就要靠自己努力去想象才能寻找到些须乐趣,所谓自己骗自己。
连这个权利都要剥夺,还算什么导演呢彭氏兄弟啊……但是!
没错,但是,奇迹出现在临近结尾的三分之一(或许比这更少的时间)。
如果不是我下载的版本有问题的话,情节快要(终于)高潮的时候,居然突然不停恍惚起片头的蒙太奇和导演XXX的字幕(果然很可能是网络版本的问题?
……),各种剪辑也逐渐实验电影起来。
情节,虽然已经毫不期待了,却因为叙事手法突然来一下一百八十度的变化——与三池崇史《切肤之爱》中那段经典的多世界回忆相仿?
——异常丰满起来,与前面那些无聊要命的所谓“悬疑点”衔接得十分完美,甚至在一定层度上弥补了之前的愚蠢。
结尾和较成功的类型片一样,多少让人惊喜了一下。
但冷静下来细想一下,若不是整部电影前三分之二有多的垃圾时间带来的折磨,似乎也很难达到这种惊喜效果,难不成是导演故意的?
最恐怖的是,结局音乐响起时,还让我在一刹那感觉其实这几个年轻人演技还可以嘛的严重妄想错觉。
若导演真是有此居心不惜砸自己招牌达到这种效果,也不简单啊。
不过本来招牌就不算大,也许多砸砸也真无所谓?
值得一提的是摄影构图色调,虽然也被音效和剪辑毁得差不多了,但所营造的日常家居灵异氛围还是让人挺舒服的。
还有所谓的特效:卧室(还是厨房?
)的飘雪,渗入客厅的浮云,还有在起居室游荡的巨大木偶,本都是挺好的点子挺好的画面,却只浪费在科教片的段落中了,让我等低成本制作人看了心痛不已啊……总之,虽然是俗套的悬疑片,但剧本故事其实是不错的,无奈整部片几乎完全被导演全毁了。
此乃有实际无姿势是也。
要推荐这部片似乎太对不起街坊大众了,倒是可以推荐给同是喜欢拍电影的亲朋好友在情绪低落时看看,给自己找回点拍电影的信心。
这样的电影都能卖钱,还有什么不能拍的呢?
结果又回到我辈拍独立非主流电影所遇到的最严峻的问题了:找不着靓女演员啊靓女!
妄想吧妄想。
如果没有什么耐心的千万不要去看如果认为是鬼片也不要如果你存心想被吓,你也会大失所望这不是鬼片。
( 透露戏份 )到我来说说我的想法了...首先,我不知道那些日记是作什么用的,我也不明白它其中的意思。
因为这是一部以妄想为主题的电影,所以你要如何解释都可以。
以我的了解,isabela 只杀了一人就是阿豪,而是在二年前的事。
电影里的前半部的剧情应该是发生在二年前的事情来得。
而余文乐和阿sa也在二年前就没有和isabela联络了。
在二年前当isabela杀了阿豪后,阿sa和余文乐就来帮她毁死灭迹,他家还记不记得影片开始的时候有一些黑白片断...有一段是阿sa正在洗地板然后阿伸跑来跑很紧张的样子,忘了车锁匙放在那里了?
这一段应该是Isabela 刚刚杀了人然后阿sa正在帮她清洗地上的血迹...还有最后,余文乐和阿sa 被警察问话的时候,余文乐说了一句话...“都已经两年了。
”所以前面的2/3都是两年前的事。
Isabela一直在重复着一样的生活,甚至是到巴沙买菜的过程,买鱼给一百元但一直想起两年前他是给500元的,就一直和鱼贩抄。
把所有的东西东西都买完后又来到鱼贩那里要两尾鱼。
这不是在搞笑,这也是因为两年前的次序就是这样的。
导源也是很好认了,特的在中间是加了“妄想症”解说可见的他又多照顾观众,和那个2/3影片后的字幕(如果没有错的话有些人会在那时候离场)及前半部的解说...我想如果把那段删掉会更加的过瘾。
有些不喜欢的一方就是配乐非常的刺耳和不愉快,可能就是他要给观众的效果吧。
忽然大大声音效就是吓人的绝招,要吓人不是难事。
要在排除了音效下,观众可以感到恐惧那才是杰作。
还有这套虽然是“U”级别,但在我国(马来西亚)应该把它放到international screen 那里去会好点,欺骗了很多来看戏的人以为是一部“鬼”戏。
这也是宣传造成的结果,以鬼片之名来宣传就是这样咯..毕竟这不是鬼片,它也不是为了要吓你才拍得片子,而是一部悲情作品,很沉重。
每段恋情结束,大家大多想到的都是自己。
不爱了就打包带走自己的感情。
潇洒地来,潇洒地走。
至于忘没忘记,整理没整理好感情那是个人的事情。
谁先走出从前,谁就先得到幸福。
爱里最残忍的事情,不是分手,而是始终无法从过去走出来,面对自己的新生活。
她一直记得她那天煲好了汤等他回来吃晚饭。
可是,他一直没有回来。
打他的电话是留言,再打还是留言。
她打开衣柜,发现他的衣服和鞋子都不见了。
他离开她了,已经和她分手了。
可她还是着了魔般地想他、等他,爱他。
夜里,躺在床上,她对女友说,男人追你的时候就很好,可是很快就会变。
女友说,再找一个就会忘记上一个。
所以说,那天当她在茫茫人海中发现一个和男友阿坤长得很像的男子阿豪时,爱让她再度失控。
她大胆而直白地告诉他,说他长得很像她以前的男朋友阿坤,她的男朋友半年前出车祸死亡,可她觉得他一直没离开过她。
他对她由怜生爱,搬到她那里住。
她温柔地对他,他的脾气却日益暴躁。
他讨厌她一直把他当做阿坤。
他们吵架,她向他哭诉,说阿坤其实两年前因癌症死了。
阿豪听后很奇怪,觉得她前后说法不一。
她拿出日记向他证明。
阿豪却在她的日记上面,看见她用凌乱的字写着,今天我们分手了,我杀死了他。
阿豪惊恐地看着她对自己目露凶光……几天后,邻居闻见她家有恶臭味,报了警。
她说这一切都是她女友策划的。
警方找到她的女友。
女友说,很多年都没有见过她了。
她曾是丈夫阿坤的前女友,他们结婚后就再也没有联系过。
原来,自从分手后,她就一直生活在自己的妄想世界中,每天把自己想象成女友的模样继续自己未完的爱情。
妄想症表面上看非常正常,但是常常会出现一些妄想和幻觉,并且经常听见以及看见一些不存在的人和事,他们会说服自己相信一些不真实和不存在的事情,所以病者很多时候都处于一个虚构和紧张的状态。
一些内向不合群,孤独的青年比较容易患上。
朋友和家人的关心是非常重要的。
爱情结束后,真正要做好的应该是善后和收尾工作。
不要只是一味地想着自己如何获得追寻新爱情的自由。
无论何时,要记得放爱一条生路。
關於彭氏兄弟的《妄想》,導演彭順今次回到自己拿手的驚悚類型上,不像前作《鬼域》那般的眼高首低,向妄想的心理鑽,反而有不俗的效果。
《妄想》的故事本身當然沒什了了,跟韓片《姊魅情深》相差不遠,卻一早把主角心理有病的事實點破,可謂畫蛇添足。
不過,《妄想》在整體色彩處理與剪接上頗具心思﹕上承《鬼域》,《妄想》把整齣電影的色調刻意保持在一種褪色的狀態,作為妄想心理狀態的外顯,可謂鬼氣森森。
至於片中不時閃現的黑畫面,對主角的記憶缺失狀態有頗形象的表現,簡潔有力。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主角蔡卓妍的演出,她在落案室的表現,可謂準確到位﹕蔡卓妍利用眼睛的高速眨動與左右轉動,充分表達出主角的精神異樣狀況,最後她那眼睛突然定下來的動作,更以細微的身體節奏,締造出驚心動魄的效果。
没看过多少惊悚或恐怖片,所以是不应该对此免疫的,但这部电影还是让我觉得相当的无聊。
觉得中文的心理片拍的都不咋样(别砸哦,欢迎推荐好的)。
除了最后割人的脖子有那么点惊悚的感觉之外,前面一直让人感觉是在莫名其妙的没事硬创造紧张气氛而已,整个一神神叨叨故弄玄虚。
一个国家的心理学水平不仅仅是心理医生的普及和心理学研究的发展,也应该包括心理惊悚片的水平。
被爱人背叛过的人看了这部片子,会哭的吧.原来骗人的伎俩是那么的相似."阿坤,你还在开会啊,今晚回来吃饭吧,我为你煲了汤.""阿坤,你怎么整天不开手机?你是不是在外面有了女人?"他不说有,她就相信他没有.只是一个人吃完一桌子的菜很寂寞.遇到阿豪.咏娜问他有没有女朋友.当阿豪说没有的时候,我的眼泪都笑出来了.真他妈的太像了.永远的伪单身.我只是她隐形的爱人.因为爱,所以衍生出了恨.不要说我太狠,是妳的背叛让我学会了报复.
我不知道是不是对的,但人和人的看法不一样。
当你被打击得很惨,你是否也会失常,也会需要一个依托或倾诉的对象,就算你只把他(她)当“东西”。
她是多重人格还是精神分裂已经不重要,当你被人伤害得破的不能在碎。
你就只是一个即将倾灭的容器,承载着最后的欲与恨,不知什么时候会土崩瓦解。
爱,就尽量别伤得太深。
对你也是对他(她)。
配乐不错。
这是心理学还是超心理学的片子请自己理解。
笑。
或许我该把它写成《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影片很好,是我很乐意看的“恐怖片”之一。
想象一下她的生活,住在封闭里,活在枷锁中,仇恨交织着悲哀。
人是很脆弱的动物,何况这是个女人,演过《伊莎贝拉》的小女人。
多少有些神经质,就跟我们的大学生一样。
只是她太爱那个男人了,爱到精神崩溃,恍惚到了另一个世界。
错。
太爱。
阿莎的演技又进步了,恭喜恭喜。
她的电影我几乎都看过,很喜欢这个清新的阿莎。
这个夏天有异性,我愿是她的电影陪伴。
未免太好笑了,偶看的时候简直四大笑连连呐当然在则方面则个电影还四要输给无极很多...配乐也很温情很小白领,每每到了"恐怖桥段"么就又突然换成"恐怖桥段典型派"音乐,实在叫人很想死
很不咋嘀。不能理解为什么完全一样的镜头要重复再重复的,难道是为了凑片长吗?
赶脚应该是主打惊悚和悬疑的一部影片,可惜,影片从一开始就已经把底牌打的已经七七八八,斑驳的墙壁、造型诡异的木偶、神神叨叨的女主加上剧透的片名以后,基本上也就断绝了观众的念想,就算最后有个反转,也不能让人有出人意料之感😓余文乐在本片中的表现和花瓶差距不大,倒是蔡卓妍非常努力的在表演,只是演技上的不成熟一目了然,剧情的总体平淡也让蔡的表现缺乏爆发感!
嗯……
没毁在摄影与剪辑上,但毁在了剧本上
蔡卓妍的演技勉强值得一看,彭氏兄弟在大陆上映这几部电影我着实是没看出来有什么特别的水平来~
无惊无喜...
虽然有点乱,最后还是看明白了
导演构思很好,阿SA很努力了,梁洛施点睛,余文乐颜值不错,总体三星半
因为彭顺买的盗版光盘看的,同事三人办公室观看,因为质量原因,差点没看到结局~因为出彩的就是结局部分Diary
初中那些恋爱的回忆,和宇子在电影院里坐到最后,好多东西已经模糊了,只有一些恋爱的酸涩味道,再见了,那年的妄想,那年的你我。
前两年看的??忘了,现在来评评, 老娘看不懂!!
在妹妹家看了前半段,可能阴沉的气氛让她害怕,于是陪她看了香港动作片,隔了半个月才补看此片,坚信原音一定比配音好,但电视上只有国语,嫌麻烦也没去找粤语,导致观影效果下降,再加上剪辑的太散,后三分之二看得不知所云,好在我喜欢演员,不然不知以后会不会打开它。
妄想症真是最好拍的国产恐怖题材。
看的昏昏的,出彩的地方只在最后!bella在最后的出场实在是美!
其实这片很不错,相比现在国产的所谓非鬼怪恐怖片要好很多倍,心理刻画描写很细致,结局比较出人意表,很不错,sasa的演技非常棒
找到了传说中的港版结局,被阿sa绑架的男的最后只剩下尸骨了
确实没什么看头。
我觉得我看了两遍也还是没看懂。==
结局有点出乎意料
期望这个片子好看也是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