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QDTV1新闻里看到了《大电影》里模仿《十面埋伏》的片断感觉很是诱人!
《疯狂的石头》里疯狂的黄渤依然满口纯正的青岛方言(本人并非青岛土著,但对每天都要听到的青岛方言还是颇有好感的),《武林外传》里刁蛮古怪的“郭女侠”,还有曾老鬼。
感觉很有料的样子,于是乎就打开电驴寻找片源开始Download。
整部电影能够坚持看完真的挺不容易的,可能是一直在纳闷为什么“十面埋伏”没有出现的缘故,我还是坚持看完了整部电影。
应该说电影想要反映的社会热点内容还是蛮吸引人的,但是一味的恶搞尤其是影片开始阶段对《雏菊》《花样年华》等影片的模仿,总让人再想下一个镜头又将是哪部影片被拼凑进来反尔失去了沉浸其中的快乐。
活像《食神》里的那道“锦绣多味鱼”!
哎哟,想起来就起鸡皮疙瘩!
个人感觉如果能将黄渤的角色再平民化一些,将其对白换之以青普,还原其在《石头》里的演出应该会使该片更精彩吧!
宁财神看来只会编不大复杂的戏,都说很好看很搞笑,看完之后感觉纯粹为了搞笑而搞笑。
就像当年的一石二鸟,看了预告片以为是一部很喜剧的片子,实际看起来完全不是一回事,整部片子充满了低级的滑稽,生硬而牵强,不像疯狂的石头散发的黑色幽默。
好几次都是在影院里勉强的嘿嘿几声,已显出我是在看一部喜剧片,而不是小学生的话剧。
这种感觉当年看一石二鸟、鬼子来了都有,中国这么多的人才,难道就只有这样的喜剧吗?
不明白!
不过最后十面埋伏那一段到还是比较搞笑,郭芙蓉把那永远也杀不死的章子怡学的是惟妙惟肖,在遭受了《黄金甲》折磨之后,也终于能在新年之夜轻轻松松的大笑一把。
主要两方面不足一是恶搞的模仿能力太差,没有模仿到精华,模仿的敬业水平和专业精神不足二是剧情苍白,既要控诉房产商的黑心,又弘扬好人有好报的道义,这两个方面真的是像剧里的台词,风马牛不相及。
这中片子,最适合春节放假时在家看,大家喝着茶磕着瓜子聊着家常在轻松喜悦的气氛中稀里糊涂没太在意地看看。
曾拍这样的片子,也说明他现在江河日下,沦为金钱的奴隶了。
我看电影后写东西一般都是图文并茂的,但这次免了,一是没有那么多时间,二是直接在土豆上看的,截图不便。
所以只能是纯文字了,想上baidu搜张代表性图片的,无奈,没个好的,不是“花样年华‘就是十面埋伏,可见这些所谓门户网站的小编们是丝毫没有了解到这部电影的妙处,恶搞电影只是辅助。
两天时间连着看了精灵鼠小弟解闷,无奈,一般,昨天看2的时候最后就看不下去了,尾没看,不过那个片子英语简单,全当练习英语了,唯一印象深的就是精灵鼠穿的那双红色converse,蛮帅,今天看到3被改成完全动画版,放弃。
我发现自己还是比较看米国喜剧片,类似美国派,时尚女魔头,或者录取通知之类的,准备找一找,找了个片子留级之王,02年的片子,惯例,先down着,网上逛逛,到了豆瓣到土豆,这年头注册个域名如果和豆沾上边,你就等着天天数钞票吧,100万买进,加个零转手卖掉,还是美元。
上了土豆,最近cctv8又开始演武林外传,前几次没看,最近下班后中午看一集,偶有同事上班的时候就在土豆看,汗,这网站还是我告诉她的,晚上我也搜搜,一搜不要紧,把这个电影搜出来了,大电影,也算是早有耳闻,不说了,都是枪版,所以也不用去下什么传说中的dvd转制rmvb了。
直接土豆看了。
枪版嘛,都一样。
看完之后随便溜了下豆瓣的评论,貌似对此电影评论一般,我该唱高调了。
07年迄今最好的电影了,我对此电影的评价是很值得到电影院去看,而且是一帮人,乐趣就是大家一起来找找此部电影恶搞了那些东西。
觉得会蛮有意思的。
当然,疯狂的石头也令我有进电影院的冲动。
创意,说到这,基本上看媒体对此电影的宣传。
什么恶搞十面埋伏,花样年华的,可能不由联想到惊声尖叫,因为惊声尖叫就是以恶搞米国大片闻名的,好歹我也算是惊声尖叫系列的粉丝了。
1-4一部不落,就如同看米国派,05年的时候还一直期待4的出现,可是看了后大失所望,可见已经黔驴技穷了。
告诉大家个秘密,惊声尖叫这四个字用紫光直接打不出来,这已经困扰我多年。。。
也许是咱不懂米国文化,惊声尖叫的恶搞过于单纯,仅仅是电影,在这一点上大电影继承的传统而又扩展了恶搞面,电影,音乐,广告,网络红人,无所不包我有大片恐惧症,了解我的人知道,我基本上不看大片,票房高的”文艺片“基本不看,除非喜剧,什么。
十面埋伏,七剑,魔戒,指环王,还有国内那些我已经忘了名字还在继续炒作的如同黄金甲(刚想起来,汗),所以电影方面他恶搞的那些我实在没有太多印象,而这部分又最容易被人发现,所以暂不说。
说说音乐,此片印象比较深的是前面,因为后面剧情有点煽情,先是来了个韩剧歌曲,因为本人不不看韩剧,除了一段时间脑子塞屎看了火化游戏,所以也不知道那是什么歌曲,不过我觉得那应该不是韩国人唱的,貌似国人在用普通话装,也只有这样才算恶搞,后面接着就来了个什么”脱掉脱掉“那个,最近流行吗?
恶趣味,不清楚,但重点不在歌曲,在那两个家伙的模仿,恩,对了,对口型,明显是在恶搞后舍男孩。
接着配乐换成了赤裸裸,我提这首歌是因为他足够出名,我宿舍一哥们大一时天天唱”我的爱,赤裸裸“。。。
荡气回肠的。
后面又到了黑棒出场了,导演不愧是在上海拍片,上海的过气hiphop歌手都拿来恶搞,增加点人气,为什么说黑棒过气,因为开始一听rap我先想到的是潘帅,后来想到了功夫,虽说功夫也很久没怎么出来了,后来才想到黑棒。
”黑皮“献上了一首rap,估计是黑棒配音的。
说到广告,不知道nike公司投了多少钱,难道如其名数百亿,玩笑话,可是nike 的广告可是被恶搞了相当多。
只是adidas也应该投资进来,因为最挤ad的广告那个"你被耍了,比赛是5个人的"是在够火,有相当的成分可以恶搞。
说回nike,开始两个小孩在胡同踢球那个镜头不容易看出来,如果你经常看cctv5的广告会有比较深的印象,后来又恶搞刘翔,刘翔不上沾了上海的光,而是沾了nike的光,nike的代言人嘛,你看,同是上海的姚明,丁俊灰咋没这待遇,最后还拍了雨中跳舞的广告,一群人那个,这到让我想起了前几天刚看的《疯狂店员2》,里面同样恶搞了这个广告。
不知道导演是不是也看了那个电影,如此的巧合。
说回网络红人,刚才提到后舍男孩就不再说了。
你说黄建翔算不算网络红人,这不好说也不必争执,他那段经典的解说也被用上了,不过却显得有点俗了。
呵呵不说了,这部电影我前面印象深后面印象潜,肯定总结的相当的不全。
能力时间有限,说到这了。
呵呵,闪
如果说大电影算一部电影的话,那么馒头和鸟笼也应该搬到电影院去演,也应该卖个几十的门票,当观众花了这些钱去看这样的“电影”后,他们是否有被骗的感觉呢?
昨天看了《大电影之数百亿》,一时间以为自己在看武林外传,姚晨真是个会演戏的演员,相比之下黄渤就有点没耍开了。
汗,我这么说名字估计没几个人看懂,这些演员的名字我也是刚查的。。。
人家从脸熟混起容易吗?
还是多提提名字的好。
剧情上中规中矩,结局皆大欢喜,小人物获胜让大家在笑声中暂时忘记了现实。
现实中在房地产商基本缺席的情况下,搞定这么多事儿完全就是扯淡。
当然了,娱乐大旗的号召下,我们是不会在乎扯不扯蛋的,每天都绷着脸思考人生累不累啊,别人看着也碍眼啊,所以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嘲笑一下+自嘲一把,过年的时候大家都愿意为此花钱。
让这片子赚的再多一点吧,让不搞笑的砸钱大片凉快去吧!
当然,这片子可进步的空间还很大,比如说效仿其他片子的情节插入得太生硬,我几次都觉得是胶片坏掉了多跳了几个镜头。
惊声尖笑的路数可以用,但得用的恰当而且不影响影片流畅性才行。
而且切换镜头的时候,颜色也太跳了,就不能用淡入或者叠画吗?
不管怎么说,这又是一部赚了钱的低成本电影,受众基数那么大,换一块抓抓不是也挺好的吗?
虽然我并不确定哪种电影承载了更多专业电影人的梦想?
可是我是观众,我才不在乎呢,只要不要让我在看到那些毫无掩饰的欲望就知足了。
抱着满怀期望看《大电影》,以为《疯狂的石头》跟《惊声尖笑》的完美结合横空出世了,结果不过如此。
开头融合了各种流行元素,买楼炒房,包括融合了潘石屹任志强的男主角的名字,外加hip-hop and rap;同时不忘了搞各大电影,带着宁财神和《武林外传》特有的贫,也算还行,有点无聊,能看出《惊声尖笑4》的痕迹。
结局如果定格在曾志伟和鸽子告别的瞬间,就会很闷,可是地底下莫名其妙的喷出泉水(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以为是下水管道爆了),进而导致几个小人物发家窜红成为大人物,这又有点太假了吧?
皆大欢喜并不是问题,问题是要给个理由先。
同样是荒诞,比起《疯狂的石头》,就太理想主义了。
故事很没看头,搞得也不够恶。
结尾搞《十面埋伏》的《四面楚歌》,分离出去做个短篇,上传到视频网站倒不错,但要标明匿名网友自作,以免观众如我抱太大希望。
不过个别的细节挺有意思,譬如看着看着银幕上方就滚过一行字,大意是某某论坛制作,仅供什么什么之用,版权归谁谁谁,出了事儿概不负责,有举报本论坛的,全家死光光。
经常网上down电影的,应该觉得很kuso吧,但是大多数人都没注意或者不明白。
全场唯一一次爆笑是接近尾声时,曾志伟演的Mr安德森演的德华(影射德华演的刘捕头)掷出了一把飞刀,那把刀在空中旋转,旋转前进,越来越近,一个特写镜头,原来是一把……瑞士军刀。
观众好不容易都笑了,还准备大笑特笑一番,电影却散场了。
P.S.这个世界上会欺骗的不只是人类,还有电影预告片。
曾志伟主演。
名气不小,真是烂片,就是恶搞。
战鸽快飞、雏菊、无间道、花样年华、头文字D、寻枪、后舍男孩、人鬼情未了、功夫、冰河世纪2、无极、黄健翔、野蛮女友、阿甘正传、断背山、谍中谍3、午夜凶铃、如果·爱、黑客帝国、十面埋伏。
以我的经验就看出这么多了,一一记下来了。
剧情嘛,恶搞片就不要深究了。
不过突出了当代中国人的生存困境,买房难,按揭负债累累等等现实。
微信公众号:肥嘟嘟看电影(feidudumovie)
少了冯氏喜剧的一鸟入林百鸟压音,近两年内地贺岁档期似乎发育得越发成熟了。
从2007年贺岁片的排期来看,在近三个月的时间里,观众们可以看到二十多部类型各异的影片,这的确是一件好事情。
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些片子多是些动作片、警匪片、惊悚片、悲喜剧和专门赚人眼泪的爱情片,贺岁大餐的口味除了苦辣就是酸咸,唯独少了诱人的甜,这个档期也就缺少了许多必要的喜庆气息。
因此,被称为“最具恶搞特质”的喜剧片《大电影之数百亿》(以下简称《大电影》)以其最为显著的贺岁色彩而引人关注。
2006年,“恶搞”一词伴随着《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和《武林外传》日渐深入人心,因而,“最具恶搞特质”的幌子无疑给《大电影》争取了不少人气。
但实际上,“恶搞”并不是什么新鲜手段。
对经典电影桥段的戏仿、拼贴、甚至是嘲弄,不仅是以周星驰为代表的香港“无厘头”电影的惯用伎俩,而且在国际影坛也并不少见,比如好莱坞的《惊声尖笑》系列。
因此,虽然《大电影》在内地可以算是开先河之作,但与上述成熟的作品比起来还是显得稚嫩了许多。
房价上涨成为了今年全国关注的经济现象,公务员考试中也有题目涉及此事,但纵观全年的影视作品,也只有《大电影》观照了此一题材。
影片以曾志伟抵押店铺投资炒房为发端,引发了与此相关的各色人等的一系列故事,并揭露了房地产市场的些许内幕。
从剧情看,该片本可以走到黑色幽默的路子上去,借助观众对所模仿的经典影片的喜爱而引起观众对本片的兴趣,进而在因戏仿经典而轻而易举引发的笑声中构造冲突,生发幽默,成为一部让观众在乐过笑过之后还能有点想法的电影。
但编导们对含蓄的幽默不感兴趣,他们看起来更乐于以“恶搞”为己任。
当然,影片的“恶搞”从某种意义上说还算是成功的,特别是影片一开始,对《战鸽总动员》、《阿甘正传》和《雏菊》等影片的经典桥段的戏仿让观众不禁眼前一亮。
其后的情节中,《花样年华》、《无间道》、《无极》、《功夫》、《断背山》、《黑客帝国》、《午夜凶铃》、《十面埋伏》等影片以及后舍男生、“黄健翔解说门”等社会热点事件,也被逐一拿来“恶搞”,一次次引发观众们的笑声。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种以“恶搞”为己任的思想并没有在影片中得到彻底的体现——换句话说就是影片“恶搞”还不够彻底,编导们依然逃不开大团圆结局的习惯思维,生硬地给故事安排了一个“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结局,致使影片出现了前后的割裂——前一半是戏仿密集的搞笑,后一半是点缀零星“恶搞”的说教。
正因为这一念之差,呈现在观众面前的《大电影》有些非驴非马。
一方面,编剧的习惯思维是剧情落入俗套,缺乏新意,缺乏足够的戏剧冲突和张力,使得一些原本用心巧妙的戏仿桥段也显得有些突兀;另一方面,影片又不时露出为“恶搞”而“恶搞”的马脚,很多戏仿桥段不是为了剧情服务,甚至有些根本就游离于剧情之外。
其实,对《大电影》横挑鼻子竖挑眼是不厚道的,毕竟它是内地第一部以“恶搞”自我标榜的无厘头电影,它又是这个充满伤痕、杀戮、乱伦、惊悚、泪水……的贺岁档期里唯一一部带给我们笑声的电影。
里面讽刺了任志强还有潘石逸太多了吧黄渤那个角色“潘志强”业余开发商专业演员就是潘石逸“业余演员专业开发商”的反串嘛
怎么说呢,拾人牙慧~
真够折腾的...
中国版的惊声尖笑。
有点恶搞 贞子那块儿最逗
大杂烩啊= =
鸡血、狗血。曾志伟大叔,您别故作搞笑了。
中国版的《史诗电影》,没有《史诗电影》那么狂,但是比它精致,也有点内涵
不错挖```
烂片
烂到无以复加……
各种电影穿插恶搞,到头来小人物终有好报。PS:不错嘛,为毛不给国产支持一下呢?
实在无聊看一下。
妈的,为啥这么多人给3
之前炒得有点儿过了。
黄渤的说唱加一星~
国产低成本喜剧 还不错。有几个场面很搞笑。
挺搞笑的
多一颗星给黄渤
据说是喜剧来着,看的我们姐妹几个想睡觉。
太喜欢姚晨,黄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