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奇怪的,我看这片子的时候一直在笑,一直在花痴,不知道是因为我心情好呢还是心情好呢。
看完之后,立刻爱上张雨绮,觉得这个疯疯癫癫的女子就是我最爱的那一朵。
故事内容照旧的老套死板,可是背后确支持了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的宏大主题。
我太需要励志了,我也太需要鼓舞我自己去追求自己的理想了,我就是一做作的小青年,你能拿我怎样。
肥楼道阿姨,其实是个好人,她告诉彩凤,这个社会上有理想没机会的人多了;舞蹈学院的学生告诉她,这个社会就是这么现实,看得我酸楚楚的,我悲情了,我就是个悲情小白菜,你又能拿我怎样。
白马王子立威廉,花心大萝卜,我就不相信最后他爱上彩凤,如果不爱上,剧本可以这样写,彩凤终于走出了初恋的伤痛,她继续背负着自己的舞蹈梦在通往梦想的道路上一路前行,她相信有钱人的快乐可以用钱买到,她自己的快乐确实什么也买不到的,男人可以没有,理想万万不能没有。
最后同样可以是HAPPY ENDING。
这样的收尾总该靠谱些。
只是没想到冯德伦导演一路奔童话故事方向去了,连头都没有回一下下。
话说回来,斗舞那一节镜头和音乐的配合,看得我大呼:冯导,您太牛了,您绝对不是一个花瓶男演员,您是一个有才华的帅哥。
我就是爱看这种青春励志偶像童话电影,就是爱看!
偶然看了《跳出去》这部影片,中途几次忍住换台的冲动,只为了看看狗血的编剧究竟能给我们留个什么样的结尾。
曲终人散了,于是我的吐槽大会也拉开了帷幕。
首先《跳出去》是部什么类型的影片?
看介绍说是剧情/喜剧,可是我一没有看到跌宕起伏的剧情,二也没有看到令人捧腹大笑的包袱。
这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挂羊头卖狗肉,货不对版呢。
如果说是歌舞片,那这歌舞元素也太拙劣了些,街舞的Hip-hop\poping\jazz\Breaking四大看家招牌,哪样也没跳出精髓来,Hip-hop倒是从头晃到尾了,可是女主自身条件在那里摆着呢,骨架大看得虎背熊腰的,舞者应该有的健美感不强,舞蹈的爆发力,律动性也一般,勉强看在女主不是舞蹈演员出身的份上,给她精神上一个鼓励吧,只能算是跳下来了,但不能算是跳的有多好,这样说应该算是客观的吧。
再说说故事吧,这么年轻漂亮的女主在大城市里就当个小保洁员,这个人物设定太牵强了些吧(随便安插个职业都比保洁员强吧),更狗血的是还让高富帅的男主慧眼相中,一下子飞上枝头当凤凰。
又是一个现代版的灰姑娘再现,狗血的不能再狗血的剧情,真是让我看得膈应。
如果是想表达小人物不惧磨难,通过自身的努力成功完成人生的华丽转变我都认了,可非要安插进来一段假得不能再假的恋情,那感觉就像吃咸了真齁得慌。
再说说俗套结尾吧,女主真是人生大赢家了,不光收获了爱情更收获了事业,就这种舞蹈技艺还获得了舞蹈比赛胜利,灰姑娘的故事也太好编了吧,真是白白浪费了立威廉、张雨绮的演技、还搭进去一个吴彦祖的名气,真是要多烂有多烂,还好我是在家里看的电影频道,要是真走进影院,我会心疼死自己花钱买的电影票。
自从我表示过对张雨绮小姐的欣赏之情后,她的电影我倒真是看了不少。
《跳出去》我打五分,三分给张小姐,一分给立威廉,一分给众多牺牲色相的配角。
周星驰自从不拍搞笑片后,香港喜剧电影一直青黄不接。
但让我相当纳闷的是他为什么好好地放着超高票房的搞笑片不做,而是与励志型的通常最后要强制中小学生包场观看的温情片争个你死我活。
星爷还是重操旧业吧,文艺范让你像暴发户。
估计是受《长江七号》口碑一般的影响,《跳》的确加进了一部分喜剧元素,但放到这样的故事里有些牵强,像一堆小丑聚在一起讨论政治事件一样无厘头。
我觉得一个演员表现得好不好,与角色是否适合有很大关系。
虽然说作为演员,应该具备诠释各种身份的能力。
但人就长一个模样,总是会特别适合某种角色,也会特别不搭配某种场景,总不能让本山演白马王子,小沈阳扮公安局长吧。
而村姑彩凤的确不适合张雨绮,你能想象唐露那样高贵大方的女人换上深蓝麻布无袖大褂唱着山歌下田插秧么,你能忍受张雨绮抹掉烟熏梳着两条麻花辫脸上带着高原红么张小姐在《跳》里面干净纯朴的裸妆确实让她流露出年纪尚小的稚气,但我还是喜欢她成熟美艳的时候,她本身就长大风情万种,何苦让她收起雍容去当丫鬟。
可能星爷有让美女扮丑的癖好,比如食神里面的莫文蔚,比如功夫里面的张柏芝。
并不是张雨绮的演技不好,而是刻意地扮傻装纯使她无法发出动人心弦的力量。
而立威廉一贯扮演着贵公子的形象,只是不知道为什么在《跳》里面变得很呆滞,只会轮流换着两辆audi开过来开过去,身边还坐着一个奇丑无比的女秘书。
剧本是一个非常大的败笔,情节老套脱离现实。
什么貌美如花的村姑通过自身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执着的追求成为一个舞蹈明星,并且在过程中遇到了年轻有为帅气多金的最有影响力的一百个企业家之一的董事长,还让董事长为她倾倒,一改花心大萝卜的习惯,最后王子和灰姑娘牵手走向幸福生活。
我以为这只是一些脑残台剧和思密达剧才会出现的狗血情节,没想到星爷江郎才尽到这个份上。
这连幼儿园小孩看了都不相信的情节,难道还指望让观众通过它产生对未来的美好期盼么。
现实中张雨绮是有一个为她倾倒的帅哥董事长汪小菲,而且也变成了大明星。
但是人家不是村姑,不带乡土气息,更不是执着地跳成星女郎的。
现代明星是潜出来而不是跳出来,这是大家都懂得的知识,跳出来的是青蛙,潜出来的才是super star,你看人家范bb,被潜多了,人家就出来了,而且是国家哀悼日的时候带着东风雨的首映仪式出来了。
坚持不懈地被潜倒有可能遇到大富翁,而不是在电梯里吃着糖葫芦掉个硬币就能邂逅的。
如果换一换贴合实际的剧情,改成潜出来,或许这部电影能获得相当大的成功。
看到最后,我只能无奈地说,电影导向有问题,造就了许多白日梦,让人还是会相信,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也太令人觉得不踏实了,那段爱情,是爱情么?
感觉发展的速度太快,中间没有太多的过渡,我接受不了这点,但是也像童话故事那样给人很多美好的想象,毕竟这是喜剧。
《跳出去》:一个情感复杂的涅槃故事总的感觉不错,适合闲暇之余,打发时间。
而且主题也很催人奋进,又是冯德伦和星爷主编,所以还是蛮有意义的片子。
故事主要讲述一个农村女孩为了自己跳舞的梦想在城市里奋斗的故事。
1, 不要让上海变成一个五光十色的“文化荒漠”我比较喜欢它的主要原因是,它是一个发生在“大上海”的小人物奋斗史。
外滩和东方明珠塔时常出现在背景画面里,而且作品本身承认了这是个发生在上海的故事,比如男主人公说“一个村姑都能跳上舞台,上海还不是一个梦想之都?
”这点是很不容易。
因为我们终于有勇气把中国的城市融入到文化里去,终于敢用电影去记录一个城市的时代模样,这是一种进步。
我们的文化人始终害怕触碰行政的雷区,尤其搞文艺创作的时候,总喜欢把故事架构在虚幻的发生地,就比如《蜗居》,死都不敢承认是上海,起个名字,叫什么“江州市”。
没有办法,一些批判性的东西是会惹麻烦的,尤其在我们这个工农阶级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里,有发生地的故事自然会让人去思考现状,一去思考就得出问题,这是必然。
仔细想想,关于上海的经典传奇故事,你,我,大家能想起来多少?
以前有的现在也几乎绝迹,还有人知道鲁迅公墓,张爱玲故居之类的地方吗,几乎没有人知道……我们只会宣传——金融中心,贸易中心,文化中心。
但事实是,上海真正可以称为文化的文化实在少的可怜,你去上海美术馆看看稀稀拉拉少的可怜的几个人就知道,咱们的“文化中心”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文化不是橱窗文化时尚文化,没有电影没有美术没有文学戏剧没有故事发生的地方,是没有文化的,只适合做生意,不适合养孩子,否则孩子一样会很没有文化,不要以为自己是城里人……所以上海越来越像个文化的荒漠……当然现在已经有很多人开始努力了,就比如这部电影,人们在通过自己的方式树立城市的文化地位……所以是需要赞一个的……2,不是长了翅膀的动物都可以涅槃“一个村姑都能跳上舞台,上海还不是一个梦想之都?
”这是里面的一句台词,讲的确实蛮催人奋进的,或许有些人会看的心潮澎湃。
但是如果静下来思考现实的问题,就会觉得这句话说的非常不靠谱……因为不是长了两对可爱的翅膀的动物都可以涅槃的,只有凤凰才行的,是鸡的话,你永远都涅不了槃。
“彩凤”就是前者,“小雪”就是后者……“小雪”,这个名字听起来蛮素雅的,但其实是个恐龙(心地也不能称得上善良,但是还是要伪善地关注一下人格魅力,所以我们都一样)……虽然彩凤是个农村姑娘,但是她长的很漂亮,(如果她真的跟凤姐一样的话,结果可想而知)关键是她不仅仅长的漂亮,她还有跳舞的天赋,关键是不仅仅有天赋,她还有理想。
城市里奋斗的年轻人啊,如果各个都像彩凤一样,那这些都市的色情行业就不会那么发达了。
现实是这样子的:好看的都是不愿意去劳动的,劳动是因为自己长得还不够好看……美女都去嫁有钱人了,我们不要把那么拜金主义的地方想象的那么神圣就好了……韩寒,说,上海是有钱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是梦想家的乐园,不是一般老百姓可以安居乐业的地方……3, 星爷永远会用自己的方式批判现实(星爷是编剧,导演是冯德伦,但是我就是比较盲目崇拜)“脱贫致富,共走小康路”——星爷永远会用自己的方式批判现实,但是开始的那10分钟,我还是被雷到了,因为太夸张,太脱离现实了。
比如在村里选举村民进城的一幕,我以为这个故事是发生在朝鲜或者柬埔寨的,因为在到处都是“民工荒”的中国,怎么会出现那种为了去城里的机会而撕破脸打成那样的情景呢?
何况,我们中国人的竞争方式也不是那样子的。
我们喜欢暗斗,表明上都是和和气气的,暗地里使坏的那种。
电影的那幕情节实在太不含蓄了,不够儒雅,O(∩_∩)O……“上班时间谢绝探访,下班时间谢绝探访”——我觉得这句话讲的非常有道理,让我想到我们的信访办,和**局**长信箱,24小时便民热线,呵呵,其实都差不多,那些所谓的24小时服务的便民部门,你一般都是寄不到,打不通的……比如我们凤阳24小时的招商热线,据说就没通过,呵呵,所以,我们的领导都很忙啊……4,一些圈子兜的好啊爸爸说,“初吻以后,还有什么事情发生吗?
”彩凤说,“什么都没了……”呵呵,这句话很有意思,因为会产生歧义,我比较赞赏这种诙谐,因为比较有智慧,可见编剧是个聪明人。
不会笨的像《越光宝盒》样,只会使用夸张的肢体语言弥补智商的不足,而且1分钟的时候就知道最后1分钟有什么了,中间那88分钟是在跟你捣蛋,填补你在电影院里寂寞空虚的时间……这个故事的节奏把握的很好,情节比较扣人,我一直在猜情节,但是还是跟着导演误入了几次陷阱。
好故事都是这样子的,会吸引你去猜,虽然最后猜错了,但是会有峰回路转的感觉……开始我想,就是一个“花花公子为了灰姑娘放弃风流的故事”。
结果我猜错了,朗先生还是依然不改本性,彩凤只是炒作的卖点!
结果我又错了,原来还真的是“花花公子为了灰姑娘放弃风流的故事。
”其实电影,都是这样子的,就是导演带着你兜圈子。
兜来兜去结果都是一样的!
无非就那两个,要么在一起,要么不在一起!
或者就要么死了,要么没死!
但是你得兜啊,要不是20分钟演完了,谁去电影院看呢?
所以那90分钟的电影怎么兜地扣人心弦就是考验一个导演,一个编剧,或者一个团队智力的事情,好电影大多是让人猜不透的……5,复杂的感情线索导演对于这个城市的感情是复杂的,从那个肥管工,那个红衣服的跳舞女孩的态度变化就可以看出来了。
他排斥你,打击你,看不起你,但是他却需要你,需要你去建设,又需要你去适合。
肥管工说,“追寻理想的年轻人,我见得多了,做人需要认命,做梦也要看条件的,你又没钱,又不肯牺牲色相,也不是特别漂亮,工厂做事又做得马马虎虎,你这种乡下妹,满脚牛屎,有机会让你出来做事,你就脚踏实地吧,理想不能当饭吃的。
事实就是这么难听,你自己好好想想吧”这种讽刺在电影里太多了,可见城市是如何压迫城市底层的移民。
但是最后的结果是,她成功了,人们又接纳了她……所以导演的感情很很复杂,并不是一味评判,也是对它充满希望充满期待的。
当然从这里,我们便看出了,整个时代对于城市的感情,也是如此复杂。
因为它的生存成本实在太昂贵了,所以让一代年轻人幻灭理想,价值失落。
房价,交通,污染,加班,拜金主义,功利主义,数不甚数的罪恶渊薮。
但是它繁华,但是它璀璨,它物质丰富,它适合娱乐,它适合消费……所以即使它冷漠,它没有归属感,它的日新月异不属于你,它压迫你,折磨你,但你却不得不依附着它生存,因为我们大多人都不愿抛去物质的享受去过安静的乡村生活……任何一座城市都是这样子的,人们说,“城市是在叫骂声中成长起来的。
”想安居乐业并不是一个短暂的过程……所以,感情复杂……
看完这部电影,仍痴痴醉在彩凤学舞的情节中……我相信,导演一定是一位理想主义者和完美主义者的天然合一,不然不会有那么扣人心弦的细节,不会有结尾很乌龙的真正只会在电影中出现的谢幕场景……通过这部电影,更加喜欢张雨绮这个演员,也喜欢她扮演的彩凤傻里傻气的大嗓门的独特笑声,看了她对舞蹈的追寻和痴迷,才明白:什么才叫勤奋,什么才叫努力;一场玄幻一般的舞之梦,告白众生:谁说理想不能当饭吃!
……印象最深刻的有这么几句台词:“等一下,你看着我的眼睛。
”“开心的事情是不花钱的。
”“不是每个人都有天分跳舞,你有天分的,不要放弃呦!
”
爱上一个人,不是爱上她的外表,而是你的所长、才气,这才是迷人的所在。
即使你是一个村姑,也可以被富家英俊公子爱上。
就像,老板爱上彩凤。
学东西不一定非得有完善的外界条件,没条件,一样可以!
爱,没有什么不可以,爱街舞,即使你是一个打扫厕所的,也可以学,可以创造完美,即使没条件学,创造条件也能学;不能光明正大地学,偷着也能学;被城市人耻笑,那咱舞台上见分晓!
“最近发生了一些不开心的事情。
差点令我放弃了我的理想。
原来要放弃很容易,有勇气去坚持,才是最困难的,不过,我现在想通了,只要相信自己,没有事情是做不到的”。
说话声音甜美,外表大方漂亮对于女孩子来说也是很重要的,但是不要忘了,美丽的外表还需要气质和内涵的支撑。
“至于我曾有的热烈奔放,逐日敛息,犹未销尽,如一蓬火,燎烧之后,焦黑边缘镶上灿亮的鲜红丝络,寂静、缓慢、忍受痛苦却又全然无怨地辗转翻腾,竟似一种美绝的牺牲,化为冷灰以前,每每摄人心魄。
” 彩凤的执着让我想起张曼娟关于理想的这段话,自己心中的那一蓬火也迅速升腾,然而哗的一声,橙红的火光照亮的是彩凤那张幸福满足的笑脸。
细细思索为何自己的面孔没有出现,恍然觉悟,原来彩凤是一个在用快乐坚持的理想主义者。
这是很多追寻理想的人包括我在内不太容易做到的,我们习惯看到的追梦人,是《海角七号》里面阿嘉那样的满腔愤怒,无法在大城市圆梦时骂一句“去你妈的台北”的愤青;是包法利夫人那样的活在幻象中不能自拔,不可一世的市井妇人;是《律政俏佳人》里,为了爱勇往直前,最后却活出自己的人生,对曾经的爱人潇洒说“NO” 的Elle Woods……欲望愈强烈的人,他感到的痛苦也就更深,不是吗?
彩凤身上却看不到这一点,即便有一小段的放弃,可快乐才是她的主旋律。
于是,小人物的形象立刻变得纯粹和高大起来,平时很爱说不相信这个世界上有纯粹的人或事,很多都介于黑白的中间地带,那是一片灰色地带,可是彩凤这样的小人物就强大在这一点上——纯粹所以容易快乐。
快乐的活着,对很多都市人来说已经有些困难了。
影片一开场村姑们大唱山歌的场面着实很傻,这与传统的山妹子唱山歌的场面就是天上人间之分,可也一下子就让人找到了周星驰的痕迹,生活在香港的周星驰、冯德伦想表现的就是最底层的原生态的小人物,所以傻、粗俗、丑陋就生硬、唐突地出现在荧幕上,这种周氏风格由来已久,《唐伯虎点秋香》里的经典桥段,秋香为什么那么美,对比出来的效果嘛。
《跳出去》里的彩凤也有这种痕迹,但与秋香有一点不同,她还有过灰姑娘的一夜。
虽然导演不免俗套的迎合观众让女主角是一位漂亮的村姑,并拿周围的人来衬托她的美,和她的胸怀大志,但有一点是不可质疑的,不管是这些冒着傻气,长相不那么好看的,还是彩凤这样长的漂亮的并且最终飞上枝头变凤凰的,都活得很快乐,并且积极向上,生活得很踏实、努力。
彩凤不是梦想主义者,她是理想主义者。
蔡康永在博客中写过一篇名为《人生不是拿来用的》文章,家境富裕的他从小会被家人问“喜欢不喜欢?
”而很多孩子都会被家长问:“这个有什么用?
”所以蔡康永在博客中感慨:人生不是拿来用的。
而大多数博友在给他博客留言时强调了一点:蔡康永家境富裕,所以可以选择喜欢不喜欢,一般家庭经济能力有限,只能用现实来替孩子选择。
毕业两年的我,现实生活已经让梦想做出妥协,天地人的和谐也被拉出来为自己勇敢的接地气而打气叫好。
然而,彩凤的出现就让一切变成借口,钱不是问题,彩凤一无所有;现实很残酷,机遇总是不垂青我,不练就一身真本事,机遇为什么要垂青你;为梦想做出妥协了,可并没有继续坚持,你也许变成了现实主义者。
要是还在抱怨的话,只能说你不是真正热爱,彩凤是因为热爱跳舞才去坚持。
看着影片中彩凤在工厂做工的身影、在舞蹈学校刷厕所的身影、在马路上忘我的跳舞的身影,一个快乐的理想主义者就诞生了。
胶片的魅力就在这里,那段很长的为理想在现实生活中奔波的路几段胶片就完整展现,换了时空,恍如隔世,对于一个励志影片来说上升效果更是明显。
又不得不说说周星驰的坚持,他一如既往对小人物的关注让我惊讶,一个久经沙场的老江湖还能这么激情澎湃的谈理想,佩服至极。
理想和爱情,被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追求、崇拜。
就像已经进入后青春期的五月天依然在唱响理想和爱情的旋律,感动着前赴后继的青春期年少。
冯德伦是懂得年轻人的,当五月天的音乐响起在片中时我会心一笑,“脱下长日的假面,奔向梦幻的疆界,南瓜马车的午夜,换上童话的玻璃鞋……”的旋律立刻萦绕脑际…… “我觉得灰色最漂亮,你们只问谁最漂亮,清洁工难道不能是漂亮的吗?
”朗的这段话很是惊艳,快乐的彩凤本不属于灰色地带,但在爱情世界里,灰色才最具杀伤力。
灰姑娘的故事不免又有落入俗套的嫌疑,我知道朗会爱上彩凤,看到那王子和灰姑娘的一夜也会激动兴奋,但朗和彩凤好朋友小雪的第一次见面立刻让阶级身份的距离隔在我的脑海之中,于是落入俗套的那个人好像是我了。
小沈阳有一句经典的话:有身份证的人就是有身份的人。
大家初听到这句话都是哄堂大笑,可笑过之后呢,有点儿黑色幽默的意味了。
几年前新周刊做的《中国睡不着》的选题让我印象深刻,时至今日,中国仍然处在睡不着的阶段,物质至上的社会俗套显得多么弥足珍贵。
我很喜欢彩凤在和朗第一次约会时偷偷借影子挽着朗手臂的可爱模样,朗发现了她的“阴谋”头也没回只甜蜜的拉住了她的手,相信这个桥段会让很多女孩子心醉。
影子是幻象,是彩凤心中的愿景,而朗给了她实实在在的回应。
和谈理想一样,导演在处理爱情上也不是只给美好不顾现实,朗能说出灰色也可以是漂亮的这样的话,就看得出他讨厌拿身份分人,他是爱彩凤的,但朗是生意人,在商业上他还是用村姑也能跳街舞的话题来炒作,和彩凤一样是个纯粹的人。
但是误会还是产生了,很喜欢冯德伦对影片最后一个镜头的处理,朗抱起彩凤,彩凤低头和朗拥吻,弥补了我这个世俗观众心中彩凤低朗一头的现实观念。
影片中爱好跳舞给彩凤鼓励的上班族,是有理想但没天份的小人物代表,他比彩凤在工厂的同乡有理想,但他没有彩凤那样有天份,这个衔接很巧妙,有芝麻开花节节高的意味。
但无论如何,只要喜欢就尽情的跳,穷开心是小人物永远的主题曲。
没钱的彩凤活得很快乐,没身份的彩凤赢得了王子的爱情,没机会的彩凤硬是靠着自学得到了对手的尊重。
三无人员彩凤的幸福生活,让我决心,从明天起,做一个快乐的理想主义者。
备注:此文写于2009年底。
关于这本电影可能八卦多于正面关于这本电影很多人都还在想念被删掉的Edison关于这本电影很多人等的太累关于这本电影导演依然执着如果你在做一个重要的文件,花了一天时间做,突然断电了你怎么办说实话大部分人会满腹抱怨,或者就不做了。。。。
冯德伦在这样的逆境下还可以拾起当时power来重新拍这本电影国内很多电影都被因为很多说不清的原因被搁浅或者雪藏或者封杀但是很多导演就选择其他途径,或者就磨时间,公关但是这本JUMP可以找立威廉来重新拍说实话就冲这个我一定会去看的大家不要再对这本电影去怀念Edison了因为这本片子现在和他无关
想想我曾经的梦想就会觉得现在的我是偏离太多了。
一直以来都想做一个可以凭借自己的才华就拥有很好的生活的人。
每天宅在家里,写写画画。
不一定要面对电脑,纸笔才是永远丢不掉的武器。
应该是小时候看的故事吧,赵树理在接受盘查时说的一句“靠笔杆子维生”一直都存在我的记忆里,并且把它当作是这世上最最潇洒的工作简介。
也许是那个时候埋下的根吧,我的梦想便是有一天也可以说出“我是靠笔杆子过活的”。
只是现在这个梦想已然渐行渐远。
因为我自知不具备足够养活自己的才华。
是的,我长大了,所以明白了向现实妥协。
这是多么悲哀。
想想一年还是两年前的自己,还有着无限的创作精力。
生活中没什么可烦恼的。
看到什么都想写下来。
博客一两天便更新。
这与现在的状态是多么鲜明的对比。
害怕习惯慵懒的生活,又放不开脚步去奋斗和拼搏。
也许是因为我还不是一无所有,所以会如此地惧怕失败。
看着彩凤偷偷学习舞蹈,我便觉得那个曾经的自己又回来了。
久违的感觉居然觉得新鲜。
豆瓣上看大胡子很努力很努力地做音乐并且做的小有成就,才开始真正觉得羞愧。
大一的时候跟他聊天提起过我的烦恼和迷茫。
他的建议很现实,但是也并没有妥协的意思。
看到现在的他,我才觉得现在的自己很幼稚,找不到现实和梦想的界线,在两边徘徊无法前进。
那个时候的我听从了他的建议,但也只采纳了一半。
我亲手放纵着现实把我的梦想一点一点全都吞噬了。
在豆瓣音乐人看到他的时候,才突然意识到我一步一步的走得多么愚蠢。
不过还好。
最近看到了这么多可以叫醒我的东西。
大胡子的乐队成就。
以及一部题材和内容都很没有新意的电影。
于是我安慰自己说我还年轻,还有机会可以把那些激情重新拾起,还有能力继续向着那个叫做梦想的庞然大物的毛茸茸的脚踝慢慢靠近。
现在每天早上跑步。
仅十分钟。
目标是达到标准体重。
可是每天关掉闹钟的时候还是想要睡下去。
闭上眼睛的瞬间便想到彩凤寄回家的录音带里放出的话。
“想要放弃很容易,但是坚持下去很难。
”这句叫醒了消沉的她的话,终于也惊醒了犹疑和不确定的我。
至少这一次的目标我不想再放弃了。
也许很难,但我会说服自己坚持。
有点励志的味道,野鸡变凤凰
吴彦祖在里面太惊艳了 哈哈 其他的,没多大意思
有些烂片,我还挺喜欢的。比如这个
冯德伦显然不了解中国的农村,农民和进城的农民工,一味的想制造一个小人物的大梦想和如何山鸡变凤凰的故事,整部戏不论是演员和风格都不伦不类
前半段把雷人做得很浑然天成。开头那段歌舞就把人震住了。故事虽老套,不少细节仍有小情趣。
哈哈,云南彝族山歌,云南方言,山歌教教主以及胖婆娘,是天大的亮点。
年轻的理想,跳舞的快乐
夹杂着周星驰超现实主义风格,情感路线部分风格不统一。街舞比赛的镜头节奏感还差点,可能是中景用得太多,镜头切换的跨度太小。开场有些镜头用得还蛮有头脑的。吴彦祖竟然是打酱油的!!还有人看到了陈冠希的身影,神眼!故事:小人物的成长史。
怎么看都觉得立威廉那角色只能陈冠希演才好。。。。
挺棒的片啊,为什么豆瓣的分这么低呢。。。故事结构很完整,张雨绮演的也不错。而且这种题材,最重要的就是观众相信,看这片的时候我是进去的,等看那个最近的 《热血街头》就完全是出去的,想进也进不去。这就立刻见分晓了。PS:结尾的歌是 欧阳靖的!!
山歌教是亮点!
是我老了还是星爷老了?这种小人物励志风格有点腻味了。剧情发展的眼球都跟不上了。。
没啥亮点,精神值得表扬
部分太雷人,不过好歹有爱情有动作,2星够了
女版<精舞门>,比陈晓春版好看些,仅此而已.
没那个范儿......
自从吴彦祖出现了那么一下 我就一直把立威廉当做吴彦祖在看.......罪过
一样米养百样人。。我特别一点不行啊·
在这个贺岁档里经历了几番不咸不淡和电闪雷鸣之后,这片看得我真是开心~~~
为了理想而活,尽管一路上多么坎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