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聊电影《纪子的餐桌》。
片名紀子の食卓/ Noriko No Shokutaku / Noriko's Dinner Table (2005),别名纪子,出租中。
园子温导演最为著名的一点就是他总能想出点儿劲爆的画面来,原本平平无奇的电影在他突发奇想创造的吸睛镜头下,立马显得耐人寻味。
近几年的《我们都是超能力者》(2013)、《真实魔鬼游戏》(2015)等影片都是玩的这种路数,将极为猎奇的画面安插在荒诞的故事中,隐隐约约又讲了一个大道理。
《纪子的餐桌》同样有一个十分吸引眼球的点:54名来自日本全国各地的女高中生,手拉手面带笑容地在东京的地铁上集体suicide。
地铁疾驰而来,前一秒还笑面如魇的花季少年,下一秒就变成满屏血污。
全片最为关键的一幕就此完成。
《纪子的餐桌》这个关键一幕在园子温前作《循环自杀》(2001)中也出现过。
两部电影的确有着联系。
《纪子的餐桌》中的故事发生在《循环自杀》事件之前、期间和之后,目的就是帮助展示发生在那部电影中每件事的背后故事。
别看《纪子的餐桌》的标签贴的是“恐怖”,其实故事是一部探讨亲情的文艺片,配上了一些园子温最为擅长的吸睛镜头。
除了部分镜头血浆太多,剩下的内容都是无尽的独白和反思。
《纪子的餐桌》荣获了2005年捷克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特别提携FICC奖、2007年横滨电影节最佳新人奖(吉高由里子)。
《纪子的餐桌》的故事看似荒诞,其实和现实生活结合很紧密。
日本经济躺平20年多年,所有人都感到无比空虚。
工作、学习、生活,都充满了令人乏味的味道。
在这个背景下,假扮亲人出租自己的家庭出租服务诞生了。
他们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寄生,又可以逃避真实世界。
一个青春叛逆期离家出走的女孩纪子,通过网络聊天遇到了从事家庭出租的久美子。
就这样纪子跟着久美子进入到形形色色的家庭中。
没多久纪子的妹妹由佳也跟随姐姐步伐,来到东京,加入家庭出租。
他们的父亲彻三为了找回女儿,开始了痛苦地寻女之旅。
一群离家出走的问题青少年,在没有接触过社会的情况下,开始为有情感需求的人提供心理安慰。
只要钱到位,家庭可以出租、亲情也可以买卖,最讽刺的是,提供服务的人都是抛弃原生家庭的人。
指望这些缺爱的人提供爱,真是莫大的讽刺。
家庭出租的服务者十分偏执,不知道该说她们入戏太深还是太过敬业。
她们通过假扮他人的家人,逃避自己的原有身份。
有时候甚至可以为此去死,像极了青春期喜欢走极端的少年们。
正值花季的少女们只是因为苦闷就走上绝路,整个过程还自我感动得不行,可见磨灭年轻人斗志的后果就是两败俱伤。
纪子、由佳的父母总是喜欢按照自己的意愿,代替孩子做选择。
毋庸置疑的是,做父母的都会为了孩子好,只是方式方法上存在一些欠缺。
父母直接给结果,却不解释过程。
彻三与女儿们的交流并不多,仅限于吃饭时的几句对白。
在替孩子们选择未来路的时候,他们也只是简单粗暴地给出结论,却没有耐心地做好解释。
如果彻三当初能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做好思想疏导,我相信纪子、由佳不会做出这种令所有人都伤心的结果。
《纪子的餐桌》最大的意义就是引以为戒,对照自己所在家庭查找问题,强化沟通和心理疏导。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如果能在餐桌上解决小孩子的思想问题,也就不会有这么多悲剧了。
猎奇画面蕴含现实意义,情感诉求缺位引以为戒。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公众号:妙看影视
关于自我的追溯和指认,牵涉到生命伊始相生相携的依托和旨归的议题。
不是利令智昏的负能量抗拒,而是伦常萧索——亲情圣杯下凌乱的伪和谐命理。
秉烛问苍天,招魂楚些何嗟及,却是山鬼暗啼阴雨。
纪子和优香是彻三和妙子的女儿。
纪子像是精神上的负隅顽抗者,昭示着小城上不甘困顿于斯的精神命脉,她的叛逆浑然天成,其向往东京大都市的情衷必定和父亲产生倾向性的磨合困难。
困境的滋生让她固执地在灵魂的拳打脚踢中过活,心神躁厉如她在东京的颠簸辗转中遇到了网友久美子,结伴江湖行又对自己的不安于室的灵魂进行着无情冷酷的解剖。
园子温的女主角往往不是沿着才学的路径,抑或是天赋异禀的昭示蜿蜒盘旋着向上行走,而更多是在交叉小径中寻觅归宿的边缘人。
纪子的生存权利被父权社会的伪道德所压制,她的自我命令的行使带有天然亢奋的特征。
纪子和久美子成为朋友之后来到久美子的家中。
家长制酷烈的质疑着她们的生存方式和生存愿景,纪子喊久美子的父亲为爸爸,也许是想从新的父亲指认中确认自我的人格归宿,这种都市亲情归属感的冲击波将纪子作为一种凌乱式懵懂的静守抑或浮夸捆缚。
纪子的妹妹优香也来到大都市东京。
并且和姐姐一并目睹了54个女学生携手跳轨自杀的行为,这种人生的腥味逻辑带有集体无意识的茫然性,而碾冰为土玉为尘的血溅当场又给姐妹的生命带来趋向性的怪异逻辑,纪子和优香偕同久美子饰演女儿和母亲,便是为了演戏而演戏的行为。
每个人都想做香槟而非酒杯,都想做花朵而非花瓶,然而总要有人来饰演酒杯和花瓶,在一个泥沙俱下的滑坡社会能做的只是惺惺作态而已。
每个人既然没有饰演自己的权利,那便只有以他者的生命来指认自己。
情愫是日本小家庭社会的归化和衍生,恰似颠覆了潮涌潮生的蓄妄脉搏。
纪子和优香的父亲躲在衣橱里,两年来第一次看见自己的两个女儿,而她们竟然在扮演别人的女儿,久美子则扮演她们的母亲。
而彻三的妻子妙子早在临摹的图画上看不到女儿时而自杀了。
最终纪子回归了家庭,由光子回归成为了纪子,这种回归无疑是社会性沮丧力量导致的个体压抑——告别青涩茫然的少女时代朝向脐带复归的路径。
而优香则继续漂移,流动性的生命在喑哑失常中继续体现一种抗拒性的力道。
优香认为他们都是狮子,而没有意识到正是自我的生命才是丰沛和力度的象征。
作为幽柔的表象和充满无限解释性的实体,优香若有还无的叛逆个体思维也是构建影片另类性的一个维度。
而久美子和彻三的终极旅程影片却没有解释,因为对于人类思维角度的解读本身就是开放性的意旨。
54个少女的电车卧轨自杀和彻三杀人后和久美子、光子、优子继续“扮演”家人生活的两段无疑是电影中最为震撼的片段,电影中探讨的部分很多,例如家庭关系中父母对孩子缺乏理解与重视,将孩子塑造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却与他们的内心渐行渐远;憧憬大城市想要独立生活的光子在找寻自我中的喜悦、迷失、悲伤;被人遗弃后想要填补内心空缺、沉浸在扮演角色中的久美子等等。
狮子与兔子的追逐,凶手与被害者,不同于动物,人可以转换这些身份,狮子吃兔子,兔子吃草,便形成了社会的”圆”。
我们想成为花,而不是花瓶;我们想成为香槟,而不是杯子。
但不论任何角色,都是被人所需要的。
说到底我还是不太清楚几句台词背后的含义究竟想传达一种怎样的思想,但是却有隐约的感觉,原谅我的词不达意。
喜欢光子在结尾说的一段台词:心是一个小杯子,如果感情倒得太满,眼泪就会流下来。
有些情绪我们可能要消化很久,所以只能扼杀一部分感觉,好让眼泪不要流下。
最后光子也变回了纪子,优子成为了一个无名少女,不知要去向何方,没有交代彻三和久美子的后续,结局比较暧昧,但是电影带来的整体感受还是很紧凑的。
猎奇看了【花之恋】,惊喜发现电影化的【庸人】,【冰冷热带鱼】的不俗表现,于是觉得园子温这个导演有点意思。
然后看了这部电影。
不得不提的是,虽尚未察觉他人口中园子温影像的血腥,但看过的每部电影都在两小时以上,但神奇的在于,我从来无法预料接下来的事情,电影的节奏很舒缓,却不令人觉得无聊难耐,不会看的人血沸腾或神经紧张,却不由自主的已经投入了剧情。
说回本片,影片夹杂了许多东西。
家庭出租的构想,虽非首创但却在片中有不错铺垫的登场、也很好的融合在影片的内涵之中。
而某种程度来看,每个人每天都在扮演着各自的角色,从角色的扮演中虽没有得到交易的金钱报酬,回报却以其他的形式存在着。
54人的地铁自杀依旧无法理解,好像仅仅是这个网站的噱头。
咖啡厅中奇怪发型男的一番话,有些故弄玄虚的感觉,但又让人觉得似懂非懂、有些道理而自己还没有参透。
近来愈发觉得,电影对于我并不是艺术,而只是简单的消费,从中得到娱乐。
观影当天的心情影响着我给电影的评分,我更是以个人主观在理解每部电影。
但很赞同有句话,“如果我可以几句话说明心中的想法,何必要拍成一部电影”少女的迷茫从来都觉得很难理解,也有些瞧不起的认定“少年不知愁滋味”。
整部电影,我看到的是每个人对于一个愿意聆听相互支持的家庭的渴望与需求。
爸爸在女儿相继出走时,依旧若无其事的回到工作,他说喜欢这个小镇,所以喜欢想他人介绍小镇的一点一滴。
他不是一个称职的父亲,硬生生的行使着父亲的权威管教女儿,但并非人有所长,父母这项工作,从来都不容易也不轻松。
但当妻子去世时,他真正意识到家对于他的重要。
之前妻子打理好一切,当美好的生活变的理所当然,他也再也察觉不到其中的幸福。
刚看完电影,思路乱的很,还有些想说的却一时想不起来,本片还是很值得重温的。
重温之后再补完这篇日志吧。
生活是一场大型的角色扮演,有人是花,有人是花瓶,有人演狮子,有人演兔子,有人不知道自己在演以为这就是幸福,有人知道自己在演所以痛苦,也有人将这种扮演当作快乐。
可笑的是,自然中的狮子兔子不会角色互换,而人类中,日常扮演的兔子却在付费扮演中成为了狮子,看似弱小的一方确是掌控者、悲悯者,虽然被杀死,但在这场心的博弈上我是胜者。
一些奇怪的倒错,一点斯德哥尔摩情节,爱上成为弱者,爱上被屠戮,爱上一些自私的满足。
关于优香,关于草。
兔子认为自己是受害者,所以离开追求自我,优香追随兔子离开追求爱,起初优香是懵懂的,能从角色扮演中感到幸福的。
在优香与纪子的关系中,纪子成为狮子,优香成为兔子,又一种角色的轮转。
后来经历了晚餐之后,她发现姐姐不过是别人的兔子,所以决定离开去寻找自己、连接自己,成为别人的狮子。
生活就是这样,家庭中的狮子是职场上的兔子,家庭中的兔子却在扮演中成为别人的狮子。
被屠戮的人知道自己也同样在屠戮他人。
自此,光子成为纪子,成为自己,感受自己。
不在餐桌上,也不在餐桌旁。
首先让我们来说园子温。
首先我们应该庆幸这个时代允许园子温在电影里发泄,否则他可能会是个连环变态杀人狂魔。
《冰冷热带鱼》是园子温的代表作品,但《爱的曝光》和《纪子的餐桌》也非常不错。
4个小时的《爱的曝光》2个半小时的《纪子的餐桌》体现了浓浓的cult像被施了魔法一样,就算是4个小时也能一口气很轻松地看下来看cult片的人常常看的是感官上的刺激园子温的电影并不缺乏日式血腥、暴力、色情的镜头不过我认为情怀其实是大于视觉上的刺激的而园子温式的情怀充斥着邪教、信仰、暴力、荒诞、扭曲的爱情观与畸形的亲情。
当这些因素不断扩展到极致,那就是园子温。
也许一开始你会觉得这很难以接受,没关系,长长的进度条会让你慢慢被园子温俘虏。
所以到最后你被信服,开始回味,并发觉出其中的奥妙。
曾经有朋友问我什么是好电影我说看完会让人想些什么的电影就是好电影《爱的曝光》让我回味了一年多。
我更愿意叫它纯爱片,本是因为满岛光和安藤樱这强大的卡司看的,结果却被西岛隆弘的演技折服。
4小时的时长渐渐会被园先生洗脑,仿佛置身在电影之中,随着情节发展感受主人公那扭曲的纯爱并附上眼泪与欢笑。
变态中带着“纯爱”让你又爱又恨。
为什么我愿意为看下很久的《爱的曝光》动笔。
还是因为《纪子的餐桌》再一次震撼到了我。
同样出自园子温,这次与亲情有关。
纪子与优香是彻三和妙子的女儿。
生活在日本的一个不起眼的小镇,丰田。
因为缺少与家人的沟通又向往大城市。
纪子趁着家中的一次停电离家出走,去找在网络上认识的久美子,久美子是“出身在储物柜里的婴儿”在开一家家人出租公司,纪子便跟随久美子进入公司并化身光子。
光子是纪子最爱的昵称。
随着纪子的离开,新宿出现了54名上学的少女集体卧轨的离奇案件,没多久,纪子的妹妹优香便步了纪子的后尘,加入了家人出租公司。
但优香见到纪子时,纪子已经变成了光子,眼中再无光芒。
优香也变成了优子,优子是优香最爱的昵称。
两个女儿的相继离开使得彻三和妙子慌乱了起来,在努力寻找女儿下落的同时,妙子因为承受不住巨大的压力而自杀。
彻三没有放弃,坚持一人寻找,坚信女儿与新宿54人集体自杀的团队有关,并称之为“自杀俱乐部”。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艰难的摸索,彻三终于见到自己女儿被洗脑工作的公司社长久美子。
为了不暴露自己又能见到纪子和优香,彻三拜托自己的朋友来向久美子的公司发出订单。
最后终于见到了自己的女儿时。
纪子和优香却只称呼彻三叔叔。
悲痛的彻三没有压住心中的悲痛杀了久美子的公司保镖,没有完全被洗脑的优香提出延长订单多陪伴彻三一晚,这一晚过去之后优香又一次选择了出走,这次她不是优香也不是优子,而是无名氏。
而纪子放弃了光子的身份,回到了纪子。
久美子和彻三这晚之后的去向导演并没有交代,未来本来就是未知的,我们都被融进了电影里,谁对未来也没说法。
中出现了两次纪子的同学橘子,一次出现在纪子还在丰田时,看到同学橘子做妓女,仿佛橘子在正在主导着自己的人生做着真正的自己,于是去东京找真正的自己的纪子经历了这么多后在影片的的最后一章节出现幻觉时又看到了橘子,发觉其实一直以来纪子才是真正的自我,光子并不是。
人类都想做狮子,没有人想要做兔子,都想要做香槟,没有人想要做酒杯,都想要做花朵,没有人想要做花瓶。
所以生命的圆从来不完整,而久美子的家人出租公司正是出租可以当兔子的人,出租愿意忘记自己的回忆心甘情愿扮演他人的人,即使这其中需要死也没有怨言,久美子让纪子现场观看了54人卧轨自杀的场景,希望纪子能够担此重任。
牺牲者的血液喷到纪子与久美子的身上,但是纪子终究没能“摆脱”过去。
所以世界上没有“自杀俱乐部”,不管怎样,试想下,太阳女神出生在储物柜里,文明的倒塌从储物柜开始,所以,你是谁,你连上自己了吗?
于是我们开始在电影中找自己。
这就是园子温,阴暗又变态,温暖又纯情。
关注【瘾态电影】获取更多资讯
我知道你的所有事,但你自己知道吗?
我们无法彻底的扮演自己,于是出走,成为一个无名者,按照顾客的要求,扮演妻子,女儿,妈妈……最终忘记自己,在另一个身份中倾注悲喜,感情满溢,眼泪就流了出来,感动了自己,但是,我是谁?
<图片6><图片7><图片9>我编造我的过去,伪装我的生活,那么我身边的你呢,是真是假?
一切都是编造的,这不是很好吗?
有人杀人,有人就要被杀,有花,就要有花瓶,有狮子,就要有兔子……每一个角色都需要有人去扮演,所以,我们要不停的转换,去感受彼此,这就是生命的圆。
<图片10><图片11>好吧,你们都不想当兔子,那么我来。
想起《丹麦女孩》中的那句“我穿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做的都是莉莉的梦”,我的姓名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的内心,我会努力扮演好每一个角色,哪怕你要我演绎死亡。
<图片12>
但是,你,找到自己了吗?
虽然最近看电影就像囫囵吞枣一样,看下来之后对整部片子没什么具体的感受,但是在片子里体会到的感觉会留下来。
喜欢园子温的片子里主人公大段大段的独白,听起来很有感觉,很难忘掉。
这些“演员”在有偿表演家庭时,每个人身上的那副样子都忘不了,这到底是什么呢?
在沾满鲜血的屋子里,对周围情况视而不见,继续认真表演的那种样子,总觉得在对观众诉说着什么。
青春期少女的实体到底是怎样的?
为什么人们都会在青春期迷茫呢?
虚情假意扮成一家很变态,优香的校服短裙,穿无袖躺着的纪子和久美子的双雄以及粉嫩皮肤和嘴唇,黑丝美腿让人好激动,可是竟然不露出!
在咖啡厅和彻三见面的那个男人在《爱的曝光》里演0教会首脑,小眼鸡蛋脸,一脸欠扁的样子,那些骗子真可恶害人家破人亡,多亏了优香的请求最后纪子恢复了自己的身份,铁石心肠的久美子成了她死去的妈妈妙子,假的家庭变成了真的新家庭,可是优香又穿上纪子的衣服走了,又走上冒险的道路或许之前的灾难又重复发生,人啊身在福中不知福,太不知足了。
【3星】1、这两个女主刷完牙睡在一起的时候,感觉既有青春感,又有很油的感觉。
说的话是文艺的,但又觉得道理不强2、日本人的家庭观念比我们更强,这又是一个不顾家的丈夫带来的悲剧的故事,两个女儿离家出走,妻子自杀,他自己就是一个小镇上的记者,天天报道小镇上的一些小事、看起来温馨的破事3、①纪子,又叫光子,穿着很土、戴着椭圆形塑料外框眼镜的姐姐。
②彻三:那个失败的丈夫,小镇记者。
③优子,优香,纪子的妹妹,也去了或许是邪教的自杀小圈子,或许不是?
因为毕竟纪子没自杀、没死④妙子,久美子:带领着纪子和优子揽业务的女头头,从小被母亲抛弃在54号储物柜,才生下来3天4、“我们只是想要避免痛苦😣”。
日本人活得很痛苦吗?
家庭在一起互相摩擦,血脉让他们太紧,只能互相伤害5、“我想重新开始。
”这父亲说了几次,男人都喜欢重置重启吗?
划过的痕迹永远都在,不会消失6、唉,整体来说就是节奏太慢了,有一点文艺和诡异的感觉,2h40min太长了,两倍速都无聊,而且这气氛还催眠,然后剧情也没啥很大吸引力,两个女主虽然不错,但是这种丧丧的,随时都可能自杀的感觉比较压抑,还有日本人表面上的太过客气
这是《爱的曝光》前园子温最好的作品吧。。。
生存在于呼吸,但是呼吸并不是为了生存,我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这让我感觉存在。【纪子】
没看完。。。
日本真是一个自杀的国啊,PS女主角有点像小拉面
= -
故事还是太散了,在凝聚一点就好了~
虽然冗长,但还是看完了。。54少女手牵手跳下去和父亲发狂时候的背景音很好听……男人轻轻地咏叹
没有惊悚的感觉,时间好长。 看完不知所云。
情绪get到了
最喜欢的园子温电影。诡异而浪漫的氛围,冷漠至极的“亲情租赁”。几个印象:停电之夜离家出走;在电脑教室里连接上了;储物柜里拿出的一根线;久美子说“我们就像城市里的猫”?;久美子精彩绝伦的示范,伴着音乐《盛开的红玫瑰》的杀戮;父亲在超现实隧道里呼喊、看见橱窗里的女儿;大开杀戒和再次出走;橘子,橘子。
2009/11/03 @ bc
欣赏不来,从头发尾都很平缓的碎碎念,剧情一点都不吸引人。。有点故作高深的感觉。其实一星也不想给,浪费时间,别看。
在充满阳光的盛夏,打开路边渗着血迹的黑色塑料袋,伴随着苍蝇的嗡嗡声,捧出又腥又粘的肝脏,艰难地嚼碎送进胃里。这就是我看完这部影片的感受。
停止这种愚蠢的行为
看着觉得这很园子温 结果看完一标真是他
抛开《自杀俱乐部》的片段,该片恐怖属性实在是微乎其微,所以现在补起来就有些不对味。整体是部挺松散写意的电影,梦境般的镜头与大量台词构建起一个简单却充满寓意的现代故事。离家出走的女孩和奇特的出租家庭公司,人们逃离自己的同时却又在寻找自己。最恐怖的地方可能是园子温在电影最后达成的世界是又一个没有真情实意的家庭。扯下线头,开始另一场逃离。
纪子一家和园子温围着餐桌,共同腐烂
1.32到0.97的分数,无头无尾纯叙述,学谁不好学我最讨厌的情书,首先我抱着看园子温的心态点进这部电影,接着耐了两个小时的性子以为会在结尾彻底爆发,把他的血暴镜头都展现一遍,结果却是大失所望,我只看到了几个精神病和毫无内容的口嚼叙述,大量的自白和人格扭曲,真的给我听麻了根本不想听,别学人家了硬学。
中二病的终极病症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