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观点,片子的讽刺方式:以电影的制作、观看模式来讽刺社会某些现象。
望远镜客:说的就是大部分观众,或者只会盲从不动脑子的人们-我想大多数人都有些这样吧,不然中国的各种有毒食品怎么这么风行呢?
各个年龄段的都有,为了看电影而看电影,什么追求都没有。
就会听别人的忽悠。
眼睛男:就好像是推销商,发行者,影院的一些相关产业者,比如出爆米花和可乐的。
想尽办法让观众看电影并消费。
尽量多捞观众的钱。
警长:电影或电视剧制造商。
只要有人看,就得继续脚本,不管情节多烂。
因为要赚钱。
美女:电影或电视剧里都有。
老套路。
特异功能轮胎:大多数男一号都这样,从天而降,固执,孤独,没人理解,并且身怀绝技。
还是老套路。
下面说说情节:美女+有NB能力的英雄,这是太老套的情节了,是一种讽刺。
观众里有一些比较特殊的,比如那个坐轮椅的老人,他拒绝别人忽悠,坚持用自己的想法看电影,他又老又残疾,静下心来好好欣赏每一部电影也许是个好主意,但是最后他的结局炸了。
这是暗讽每个想仔细看电影的人最后都得被烂片子整崩溃。
那个眼镜男,就是出售附属商品的人,这些人不惜一切办法牟利,最后结局--自己吃自己的食品,毒死了。
暗示如果观众们不买那些骗人的东西,这些行业就得自己把自己拖垮。
警长打烂轮胎,暗示如果实在是没有情节可以演了,就弄个主角死了之类的结局糊弄观众,反正钱也赚够了。
轮胎又复活了:一部烂片接着一部,想看好电影的人只有等死。
眼镜男对警长唯命是从:因为他们是附属产业,都得看制造电影的人的眼色。
轮胎做男一号:其实什么都行,每个男一号都这样,把男一号设计成一个丑陋的轮胎,讽刺。
其实除了电影,我们国家许多事都这样,比如现在很火的毒奶粉,毒生姜,毒馒头,地沟油,瘦肉精,致命化妆品,超标玩具,超标漆料。。。。
等等,大多数人们总是容易被忽悠,不去自己想想,如果每个人都能有自己的想法,接近事实,那些骗子们也就无从遁形了。
说多了,呵呵,仅此而已。
开场还好心的出来说明了下电影中很多毫无意义,然后就真的将一些毫无意义的镜头组合成了一部电影,让评论家和观众去发挥吧。
于是有人看成了是人生哲理,映射人生的意义;有人看成是黑色幽默,拼命将电影中的角色对照现实中人物;侦探迷们开始进行推理;阴谋论者看到了各种奇怪的细节;高科技迷们开始分析技术上的可行性;灵异迷们觉得是不是灵魂附体;评论家们开始骂导演;观众们开始扎耳挠腮.....而这本身就是导演想说的,我们成为了最廉洁的观众演员,连盒饭都不用给,而这原本都毫无意义啊
从导演另一部《真实》过来的,喜欢这种荒诞猎奇,重要的是完全不按常理出牌,又不那么无厘头,也没有违和感。
这部轮胎公路片从头到尾都讽刺,连最后演职员表出现时还在调皮。
先试答一个问题,为什么有那么多人看不懂?
不喜欢好莱坞式大片,更爱看小众独立电影的观众更容易看懂些。
就好像那个没吃火鸡的老头,坚持到后面还投入其中。
开头警察对看客说的那一连串的“no reason”就表达了三个信息。
1.直接告诉观众这片子是荒诞离奇的。
有了那么强烈的暗示,后面发生了什么都在自动脑补那句“no reason”。
2.有代入感的让观众体会到这是mise-en-scene,一旦这样想就更容易懂后面的种种比喻。
比如轮胎刚走动时看客就在吐槽,感觉是心声啊。
3.讽刺了电影制作中常见的现象,即为了故事主线的合理而无故避开一些不合常理的东西,并刻意灌输“正确”的三观。
看到此就有种“不详的预感”,不会真的看轮胎杀人吧?
没错还真是。
我是剧透分割线君--很明显拿望远镜的看客就是观众。
从火鸡开始分为两类(火鸡暗指大片中的无脑元素,很可口但没营养)。
一类是吃了火鸡中毒的大众观众,另一类是没吃火鸡的另类观众,就是对影片比较有追求的影迷。
好了开始讽刺观众了,比如暴力情色之类的刺激元素就很符合当今的电影市场和观众口味。
那个主角,就是轮胎,到处碾压、爆头、看美女洗澡等等,每当出现这些镜头,看客就会评头论足。
关于为何最后老头也死?
我认为老头并不是专业的影迷,而是暗指一些只会吐槽的电影评论家,这种也会找到轮胎的厌烦。
那位警察,可以理解为追求商业模式的导演。
对他们而言电影像套路,只要该抛出点的地方抖包袱,像完成任务一样差不多能糊弄观众就行,于是他派人送去了火鸡使之具象化,于是大部分观众真的中招了。
当警察以为所有人都被催眠时立马要收尾(好现实!
),完全不顾故事走向是否合理,但后来又得知有一位影迷没中招就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套路。
最后用美女引诱爆头那段,那个老头去现场说干嘛不直接爆了他,警察说要让轮胎自作自受那个梗,完全就是平时看大片时的即视感,呼应了以上“no reason”的第三条。
暴走的轮胎,觉得是编剧或者有追求的电影工作者(包括导演)。
前半段“一个脾气不好的轮胎”公路片是按照普通模式,即是按照大片导演的思路来演戏,之后轮胎慢慢开始觉醒,注意他在motel里面看电视看的是赛车!
作为一只轮胎很热血啊,暗示不要压抑自己,被勾起斗志,然后就“黑化”了。
搞笑的是即便被枪毙也附身到自行车上,这代表一种力量的衍生,然后老大率领众轮胎走上大街,看着好莱坞颇有挑衅的感觉,背景乐还那么嗨,像之前的编剧罢工,虽然镜头拍的像僵尸复活。
为啥不杀那美妞?
觉得只是一个梗,那妞也没招惹他,导演的小调皮讽刺还没有结束。
片尾演职表又出现片头“no reason”,但此时观众席空无一人,暗示又是一个开始,但那些观众“已死”,表达导演对这种小众片的担忧,是啊普通观众被大片喂死了,如果“另类观众”再不保持清醒头脑就真的没有好电影的出路了。
另外也可以当做导演调侃观众在看到演职表之前就已离场,怎样都是讽刺(调戏)。
而昆汀,没看完他的片子,不敢随便说他是个多么有追求的导演,但至少他是清醒的,虽然形式有点荒诞,好歹算是个觉悟之后的轮胎,总比行尸走肉好。
为什么橡胶轮胎要杀人?
没理由。
为什么要在沙漠里看电影?
没理由。
天空为什么是蓝的?
没理由。
Quentin Dupieux的"rubber"(橡胶轮胎杀手)就是一部告诉你万事都没理由的电影。
一群观众在沙漠里看一部关于轮胎杀人的电影,就是这么回事儿,就别追求为什么了。
说玄一点,存在大于本质,纠结因果才违背混沌世界的规则。
橡胶轮胎杀手是一部奇妙的电影,它有着美国70、80年代的B级片儿的元素,那随便拿个番茄就能拍袭击灾难片,随便造个雪人就是连环杀手的B片儿黄金年代。
然而随着时境变迁,追求这种尽全力做无聊事的可贵精神越见衰退,进入21世纪后更是少之又少,橡皮轮胎杀手的出现足以让B片儿粉丝眼前一亮。
电影的主角:一个轮胎,堂而皇之,英姿飒爽的出现,不得不让B片儿粉给导演Quentin Dupieux的"无聊"创意喝个采。
然而把橡皮轮胎杀手看作一部21世纪的B级片却又仅仅是一种片面的概括。
除了让人怀念的B片儿精神之外,它奇妙的与超现实主义融合在了一起。
无理由是它的根基,不断的丢弃常识才能推动橡胶轮胎杀手的剧情。
它甚至还有着形而上学的元素,沙漠中围观轮胎杀人的观众即是电影的一部分,也可以穿越戏剧的墙壁干扰轮胎杀手的世界。
整部电影就像是自己对自己的挑战,到底一个以轮胎为主角的故事可以持续到哪里?
简直就是导演给自己开的最大的玩笑,还是一个秉着超现实主义者前提的挑战。
主角轮胎,由一开始拥有独自行动能力卖个萌踩个玻璃瓶,到突如其来的超能力隔空爆头,随着电影的继续,都在不停的让人跌眼镜。
认真严肃的把一个看似无聊的点子扩展到最大,尤其在拍摄手法和悬疑的张力上,都是动真格的,甚至不乏经典惊悚片的风貌,让人一瞬间以为轮胎杀手可与开膛杰克媲美。
被抛弃进游泳池的轮胎悲怆的身影,隔着水底向上望去的视线,就像日落大道的开场一般隆重。
偷窥心宜美女入浴的惊魂记轮胎,被卡车辗过也有不死之躯的异形橡胶,都是一个垂名影史的怪物所有的基本素质。
至于剧情编不下去只好对观众下手的会计,色诱轮胎的模特人偶什么的,则都是不可追求理由的感性了。
终究最后,复活变异的三轮车还是会奔向好莱坞的怀抱的,纠结格局,还不如今朝有片今朝看。
导演Quentin Dupieux其实有个更广为人知一点的名字,Mr.Oizo,一个法国实验性电子音乐人,整个电影的有些叛逆的电音配乐,节奏性鲜明且给整部片子加了一些属于自己的独特质感,也让Dupieux电影树立出个人的风格,视+听的融合性很高。
对B级电影的致敬与超现实主义风格的手法奇妙的结合在一起,成为了一种独特的电影,虽然这个挑战极限的"橡胶杀手"课题过程中也有不完美的回答,但是谁又在乎呢,反正一切都是没理由的。
In the Steven Spielberg movie “E.T.”, why’s the alien brown? No reason.In “Love Story”, why did the two characters fall madly in love with each other? No reason.In Oliver Stone’s “JFK”, why the President suddenly assassinated by some stranger? No reason.In the excellent “Chainsaw Massacre”by Tobe Hooper, why don’t we ever see the characters go to the bathroom or wash their hands,like people doing in real life? Absolutely no reason.Worse, in “The Pianist”by Polanski, how come this guy has to hide and live like a bomb when he plays the piano so well? Once again the answer is “no reason”.I can go on for hours with more examples. The list is endless. You probably never gave it a thought. But all great films,without exception,contain an important element--a “no reason”. And you know why? Because life itself is filled with “no reason”. Why can’t we see the air all around us? No reason. Why’re we always thinking? No reason. Why do some people love sausages and other people hate sausages? No fuckin’reason.
Along with Quentin Dupieux’s works, we can easily found out he’s an imaginable director. His films are full of ironic plot and unnatural things. Most importantly, he always mix the reality and unreality into one scenery, it is so amazing. To be honest, this kind of style is unusual to see. He can use a normal thing like TV to transfer the time and the space. Also, the relationship among characters have not been totally logical but you still feel conventional. That’s awesome.
昨天我看了《橡皮轮胎杀手》,看似荒诞,但是却意味十足,值得我们谈一谈。
首先我必须告诉观众,不能看电影本身,因为电影本身,真的毫无原因,也毫无结果!
正如电影开头,一辆警车开来,睡在后备箱里的男人出来将的一堆话,他的意思就说“嗨 别问我为什么!
”,然后一个呆如木鸡的人,将手里的望远镜发给了各色人等,说了一句好好享受吧!
就急匆匆的走了。
那么影片就开始了它的荒诞不经了,一群人拿着望远镜,看的远处一个垃圾场,突然一个橡皮轮胎有生命一样,站了起来,滚动着,并杀死它遇到的任何物品,它可以杀死一切,用一种无法解释的能力,总之它就是可以杀死。
然后轮胎就这样滚动着,类似一个人类一样,洗澡、看电视、游泳,然后把阻碍它的人杀死,死的人都是脑袋被炸的血肉横飞。
那些拿这望远镜的人,也莫名其妙的待在那里,没有原因,像旁观者一样看着轮胎杀人,等到他们饿了,弱弱的男人送来了火鸡,众人疯抢着,唯有坐轮椅的人说了一句类似真理的话——“都是一群野兽!
”。
然后吃了火鸡的人,都死掉了。
当轮胎杀人被警方知道后,开场里的警长出现了,他貌似调查一样,询问了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看了一下手表,就终止了提问,说结束了,并告诉自己的下属放弃调查,并让同事开枪打自己,来正面都是假的,只不过是演戏,但是得知还有一个坐轮椅的在观看的时候,他有开始了调查,就像演戏。
最后,他们得出结论杀人的就是一个轮胎,一定要杀死这个轮胎,他们制作了一个假人来引诱轮胎引爆炸弹,然后把轮胎炸死,这个时候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那个做轮椅的残疾人走到警长面前说,你为什么不换个方式。
警长一气之下,走进房间,把轮胎打烂了。
很诡异的是,似乎轮胎的灵魂转移了,出来了一辆童车,坐轮椅的男人,说自己只不过是旁观者,但是童车发怒,依然把坐轮椅的人炸死了。
影片最后,童车似乎唤醒了很多的轮胎,追随它一轮的滚动,最后一幕定格在了一座山上。
似乎写的“好莱坞”的字眼。
影片就此结束。
我为了怕其他言论影响我自己的体会,没有第一时间查阅其他影评,所以我现在把我自己的理解分析一下。
第一、这个电影其实映射了很多事务,比如社会、制度等等,但是我这里重点分析一下导演的意图,我个人理解导演映射的其实是电影本身,但是也不妨碍他映射的更为广泛。
为什么这样说呢? 1、警长说了一堆话,其中都是分析电影,按照警长的解释,其实电影都是没有原因的,然后由一个呆如木鸡的人发给每个人一个望远镜,难道不正是意味着“导演拍什么,观众就看什么”。
2、弱弱的男人走时说了一句“你们好好享受吧!
”,一个通过望远镜的看,如何是享受呢?
当然是享受啊,普通电影无非是通过电影院,人们想通过3D、音响效果来满足心理上的享受,而这些人利用望远镜,观看着真实世界的表演,看着那些没有刻意安排的剧情,看的一个个人被杀死,难道不正是一种所谓的享受么?
3、导演为何用轮胎来杀人呢?
其实导演最后已经告诉观众了,是不是轮胎根本不重要,它可以是任何物品,这难道不是暗指电影中,中各类表现形式么?
而所有的电影共同点大概就是寻找一个莫名其妙的理由,然后有一个莫名其妙的人,杀死其他莫名其妙的人所构成的么?
人们在观看电影的时候,其实就是反复看的同一个故事,只不过是人物、道具、杀人的方式不一样。
4、轮胎杀人把人的脑袋炸开,人们在观看电影的时候,就是一种大脑思维的碰撞,电影中的演员疯了,观看电影的人也疯了。
5、那些所谓的旁观者,为了所谓的享受挨饿,等终于饿的不行了,别人送来了一只火鸡,吃了火鸡以后所有人都死了,唯有坐轮椅的人没吃,但是都以为他是一个智者,但是不幸的是,最后这个所谓的智者只不过是更疯狂的人而已,他亲自去质问这个警长,警长其实就是映射“导演”,他质问警长为何不换一种形式?
难道不正式一个影评人说的话么?
结果这所谓的旁观者也进入到剧情里,随后奇怪的是,他没有被炸掉脑袋,而是浑身都炸没了。
很讽刺的吧!
6、最后这个轮胎变换了形式出现,成了一辆童车,这童车带领着一对轮胎滚动着,知道最后看到了“好莱坞”。
难道这不是意味着,这电影就是一个电影而已,这个看似无聊的电影里,没有原因,也没有结果,作为“导演”的警长,扬长而去,那个“配音”的女人,也活了下来,但是在剧中,警长曾经让人向自己开枪,告诉所有人,告诉演员、观众、正在观看电影的观众这是假的,都结束了。
但是只要有一个观众,就得演下去,不管多么无聊都得演下去。
7、别问为什么,荒诞的影片,但是真的很有味道,好多地方值得回味。
第二、还映射的社会现实,这个我就不多解释了,你懂的!
1.呵呵,短小精悍,令人深省……小叶说你们凡人基本看不懂,就跟世面上没有真正的影评人一样,都是自认为做了最好的选择跟正确的事的人类,无论为自己还是为他人……这也算是认知差距麽?
2.爆头效果做的真不错1.呵呵,短小精悍,令人深省……小叶说你们凡人基本看不懂,就跟世面上没有真正的影评人一样,都是自认为做了最好的选择跟正确的事的人类,无论为自己还是为他人……这也算是认知差距麽?
2.爆头效果做的真不错
如果我说的不够明白的话,大家可以把以下角色代入剧情就可以理解了!
警长=导演发望远镜的人=电影院老板火鸡=爆米花等垃圾食物用望远镜看的人=电影院里的观众轮胎=莫名其妙的主角坐轮椅的人=影评人 首先我必须告诉观众,不能看电影本身,因为电影本身,真的毫无原因,也毫无结果!
正如电影开头,一辆警车开来,睡在后备箱里的男人出来将的一堆话,他的意思就说“嗨 别问我为什么!
”,然后一个呆如木鸡的人,将手里的望远镜发给了各色人等,说了一句好好享受吧!
就急匆匆的走了。
那么影片就开始了它的荒诞不经了,一群人拿着望远镜,看的远处一个垃圾场,突然一个橡皮轮胎有生命一样,站了起来,滚动着,并杀死它遇到的任何物品,它可以杀死一切,用一种无法解释的能力,总之它就是可以杀死。
然后轮胎就这样滚动着,类似一个人类一样,洗澡、看电视、游泳,然后把阻碍它的人杀死,死的人都是脑袋被炸的血肉横飞。
那些拿这望远镜的人,也莫名其妙的待在那里,没有原因,像旁观者一样看着轮胎杀人,等到他们饿了,弱弱的男人送来了火鸡,众人疯抢着,唯有坐轮椅的人说了一句类似真理的话——“都是一群野兽!
”。
然后吃了火鸡的人,都死掉了。
当轮胎杀人被警方知道后,开场里的警长出现了,他貌似调查一样,询问了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看了一下手表,就终止了提问,说结束了,并告诉自己的下属放弃调查,并让同事开枪打自己,来正面都是假的,只不过是演戏,但是得知还有一个坐轮椅的在观看的时候,他有开始了调查,就像演戏。
最后,他们得出结论杀人的就是一个轮胎,一定要杀死这个轮胎,他们制作了一个假人来引诱轮胎引爆炸弹,然后把轮胎炸死,这个时候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那个做轮椅的残疾人走到警长面前说,你为什么不换个方式。
警长一气之下,走进房间,把轮胎打烂了。
很诡异的是,似乎轮胎的灵魂转移了,出来了一辆童车,坐轮椅的男人,说自己只不过是旁观者,但是童车发怒,依然把坐轮椅的人炸死了。
影片最后,童车似乎唤醒了很多的轮胎,追随它一轮的滚动,最后一幕定格在了一座山上。
似乎写的“好莱坞”的字眼。
影片就此结束。
我为了怕其他言论影响我自己的体会,没有第一时间查阅其他影评,所以我现在把我自己的理解分析一下。
第一、这个电影其实映射了很多事务,比如社会、制度等等,但是我这里重点分析一下导演的意图,我个人理解导演映射的其实是电影本身,但是也不妨碍他映射的更为广泛。
为什么这样说呢? 1、警长说了一堆话,其中都是分析电影,按照警长的解释,其实电影都是没有原因的,然后由一个呆如木鸡的人发给每个人一个望远镜,难道不正是意味着“导演拍什么,观众就看什么”。
2、弱弱的男人走时说了一句“你们好好享受吧!
”,一个通过望远镜的看,如何是享受呢?
当然是享受啊,普通电影无非是通过电影院,人们想通过3D、音响效果来满足心理上的享受,而这些人利用望远镜,观看着真实世界的表演,看着那些没有刻意安排的剧情,看的一个个人被杀死,难道不正是一种所谓的享受么?
3、导演为何用轮胎来杀人呢?
其实导演最后已经告诉观众了,是不是轮胎根本不重要,它可以是任何物品,这难道不是暗指电影中,中各类表现形式么?
而所有的电影共同点大概就是寻找一个莫名其妙的理由,然后有一个莫名其妙的人,杀死其他莫名其妙的人所构成的么?
人们在观看电影的时候,其实就是反复看的同一个故事,只不过是人物、道具、杀人的方式不一样。
4、轮胎杀人把人的脑袋炸开,人们在观看电影的时候,就是一种大脑思维的碰撞,电影中的演员疯了,观看电影的人也疯了。
5、那些所谓的旁观者,为了所谓的享受挨饿,等终于饿的不行了,别人送来了一只火鸡,吃了火鸡以后所有人都死了,唯有坐轮椅的人没吃,但是都以为他是一个智者,但是不幸的是,最后这个所谓的智者只不过是更疯狂的人而已,他亲自去质问这个警长,警长其实就是映射“导演”,他质问警长为何不换一种形式?
难道不正式一个影评人说的话么?
结果这所谓的旁观者也进入到剧情里,随后奇怪的是,他没有被炸掉脑袋,而是浑身都炸没了。
很讽刺的吧!
6、最后这个轮胎变换了形式出现,成了一辆童车,这童车带领着一对轮胎滚动着,知道最后看到了“好莱坞”。
难道这不是意味着,这电影就是一个电影而已,这个看似无聊的电影里,没有原因,也没有结果,作为“导演”的警长,扬长而去,那个“配音”的女人,也活了下来,但是在剧中,警长曾经让人向自己开枪,告诉所有人,告诉演员、观众、正在观看电影的观众这是假的,都结束了。
但是只要有一个观众,就得演下去,不管多么无聊都得演下去。
7、别问为什么,荒诞的影片,但是真的很有味道,好多地方值得回味。
第二、还映射的社会现实,这个我就不多解释了,你懂的!
一只调皮的小轮胎,从沉睡中醒来。
它挣扎着从沙坑里站起来,抖掉满身的沙土。
它尝试着往前滚,跌跌撞撞,摔倒又爬起来。
一只塑料瓶挡住了它的去路,它慢慢的尝试,啪,瓶子被压扁了。
墙面爬过来一只蝎子,啪,又被压扁了。
有一只啤酒瓶,玻璃的,它使了使劲,压过去了,可是瓶子完好无损。
小轮胎停住了,思考了一会儿,“小样,我治不了你。
”小轮胎发怒了,哇呀呀,它晃动着身子,嗙,瓶子炸了。
天黑了,小轮胎的初次探险也累了……天亮了,小轮胎醒了。
它愉快的迎接新的一天。
哦,前面有个水坑,探出身子试了试,还是不要冒险吧。
嗯,有只兔子盯着它看,哇呀呀,嗙,兔子炸了。
哈哈,小轮胎好开心。
前面是一条公路,有位美女开车经过。
哇呀呀,美女的车开不动了,哈哈,小轮胎过来了。
怎么回事,后面突然冒出个讨厌的大叔,把小轮胎撞倒了。
美女也跑了,哇呀呀,旁边有只倒霉的乌鸦,爆了它,给爷出出气。
哈哈,小轮胎终于在加油站追上了大叔。
哇呀呀,大叔的头爆掉了。
小轮胎继续上路,一辆警车擦肩而过。
前面有间汽车旅馆,美女的车停在外面。
一扇门虚掩着,小轮胎凑过去,果然是那位美女。
她在干什么,她把靴子脱了,哦,衣服也脱了。
不会吧,美女洗澡,门也不关。
小轮胎在门口看得很过瘾。
洗完澡的美女发现了没关好的门,啪,门关上了。
天色渐暗,小轮胎在隔壁开了个房间。
电视节目还不错,有个美女在做踏板操,还有草裙舞,小轮胎坐在床上看得很高兴。
天又亮了。
打扫房间的女服务员进来了,把正在洗澡的小轮胎扔了出去。
小轮胎怒了,人家刚洗得又黑又亮,又被弄脏了。
女服务员被爆掉了,小轮胎回到床上继续看电视。
美女从窗前经过,小轮胎跟了过去。
美女游玩泳,从小轮胎身边走过,根本没有注意到它的存在。
小轮胎盯着一汪池水,滚了进去。
完了,它沉了下去。
旅馆老板的儿子发现了小轮胎的秘密。
警察来了,小轮胎被从泳池里捞出来。
但是没有人相信小男孩。
在警察队长的面前,小轮胎爆掉了旅馆老板的头。
警察开始追捕小轮胎。
爆掉一个警察的头后,小轮胎摆脱了追捕。
它来到一处垃圾场,那里火光冲天,人们在焚烧一大推旧轮胎。
小轮胎盯着这一切,眼睛湿了(如果它有眼睛的话)。
三天后,到处是被小轮胎爆掉头的尸体。
警察发现了躲在一间屋子里看赛车节目的小轮胎。
警察找来美女,企图色诱逮捕小轮胎,没有成功。
愤怒的警察队长冲进房间,崩掉了小轮胎。
但是此时的小轮胎已经托身到一辆儿童三轮车上。
现在它应该叫小三轮了。
小三轮不再眷恋美女,它继续上路,路边被废弃的轮胎先后跟上。
一帮轮胎浩浩荡荡,最终来到了好莱坞,它们停了下来……这只是部分情节哦。
No Reason是这部电影的主题。
观众参与是影片的亮点。
小轮胎则是片中最可爱的成分。
所以最后的演员表上,也有它的名字,它叫Robert。
电影从开头就透露出了淡淡的无聊 随着影片的进程。
无聊 随意 就越发深刻 当电影进行到一半时我才发现被耍了 怎么说呢 这部电影就是你看完证明你是个无聊的有心观众 不看完就是没看完 这他吗说的白痴到极点啊 但电影就是这样的 this is it 全片无flag 无广告 但有大量槽点 可以说是对现实电影界风气的宣战 通过一只轮胎的诡异行动暗示许许多多的电影套路一样 并且在电影中的观众表现看 好好的恐怖片在无聊的编剧下可以说观众完全免疫 不停的观众演员场景切换使得全篇对比强烈 如果认真的观众仔细想想 这部电影包含了基本上所有的电影元素 恐怖 搞笑 爱情 伦理 科幻 灾难 战争 ...这也是该片能代表大部分烂片的原因 而其中的小细节比如商家先捞钱就下毒 不管毒没毒死 后面剧情毫无心意了 再加上面对观众真实的想法 导演仍旧玩着破洞百出的梗 拉长剧情 (光这一点就打倒一批啊)最后镜头里出现一堆复活的轮胎也代表了还会有烂片继续下去 总结一句 该片以烂片讽刺烂片 所以请选择观看 这导演屌 能看完的更屌
愤怒的轮胎……
这个。。。创意虽然新,但真心不是很好看,昆丁叔,咱别这么玩行不?
电影开始结束都在用一长串没有为神马的诡辨给观众洗脑,影片以平行蒙太奇的手法展开,看客和橡胶轮胎杀手,手法颇有库里肖夫实验的意思,看客线超级莫名其妙,而见什么都喜欢爆头的轮胎杀手线即无逻辑又无聊。倒是本片的无厘头新鲜创意注定会受到一些邪典恐怖片影迷的追捧!★★
轮胎提喻法
有惊喜
NO FUCKING REASON...... 它在嘲讽好莱坞.
7.1 no fucking reason!
恶趣味
非常轻口味的B级片
多少让我想起宋飞S4乔治推销剧集那段经典对白:"It's about nothing" "then why will anybody watch this?" "because it's on TV"
挺2B的还知道洗澡
讽刺电影业的现状
QUNTIN
WTF,冷笑话,荒诞恶趣味,存在主义式的小玩笑,这种谐趣的喜感还真是够可怕的。
在喝的烂醉的时候看得这部电影,看完之后一直以为是我脑内的酒精让我幻想出来的诡异的梦境,因为看的时候一直在感慨,这样也能成为一部电影啊?!
真心恶心。再也不看这种了。构思立意还是不错的。
完全没看懂
没有原因啊没有原因
我...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獻給荷理活的CULT片,集丁點色丁點血,和所有的無里頭(NO REA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