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抖音上看了片段。
终于可以在人人上看完全部。
怎么说呢,这个全部看完以后 有点意料之中,又有点意料之外。
意料中诗琳一直没办法拒绝婆婆的要求/请求,意料之外的是结局依旧平平就收尾了,没有一般剧情有的反转,马上就反转打脸什么的整部剧里,最清醒的就是大哥和大嫂了。
大嫂强势,雷厉风行,生孩子前对于婆婆不喜欢的地方直接糊弄学,是么?
那我听到了 我会好好商量的。
诗琳老公的糊弄 觉得自己妈妈很重要,在他心里媳妇儿是一个用来讨好 让母亲开心的人 ,自己变相的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转移到诗琳身上,没有责任心,妈宝,影片在后续有试着让他更理解诗琳但是 微乎其微的效果 更加让人恐婚。
已婚后看这个剧,真的蛮有感触的,不过我一开始就不讨好婆婆和公公,因为开始结婚的时候我就说了,你家的事你负责,我家的事我负责。
因为家人的吵架我看多了,我也不想成为那样的一员。
我记得我婆婆和公公,在最初交代我的话,就是希望我做个什么样的儿媳,生孩子、管他们家的事、照顾他们的儿子。
我至今没生孩子,也没管他们家的事,照顾他们儿子我倒是做到了,但是基本也是他们儿子照顾我比较多。
而且他们开始很喜欢给我打电话,可能是希望我能融入他们的家庭,但是我觉得距离感,可以成就客气。
所以我觉得有一定的距离,想开口提要求也变得很难以启齿,所以我基本都处于一种局外人的状态,只是不知道这种状态可以持续多久,感觉做儿媳挺难的,我公婆还是很好的,只是每个人家都有自己的难处和不适应。
相比这个剧里的儿媳,我觉得我可能在天堂,女主有个妈宝男的老公,还有一个重男轻女的婆婆,如果是真实的事情,最后一定是离婚收场,怎么可能一个多年妈宝男,为了给妈娶个听话媳妇的男人,突然就转变了?
这是非常不合理的,所以,我觉得结局是强行的美好,最后一个隐喻是儿媳依然没有去做自己想做的,反而是婆婆为她好了,人不可能转变的这么快的,一个人的性格就是这样定下来了,我奶奶重男轻女这么多年,她从未有天觉得自己儿媳妇好过,所以我相信剧里的婆婆,也不会有那一天。
如果真的要有,那么一开始她就不会是那样的,她们就是时代的悲剧,想把自己的悲剧延续,才能找到平衡,否则,儿媳舒服过日子,她却经历过很多磨难。
剧中最重要的一句话:“我难道是姓武,所以做了30年的祭祀饭吗?
”其实她早就不满自己的遭遇,可是因为大家都是如此,而且没有人反抗,所以成了理所当然,女主妈也说过:“忍就过去了,然后就看到了幸福。
”其实她们的幸福都源于孩子,而不是源于丈夫,源于家庭。
我觉得这就违背了成家的意义,特别是现代,不需要男性也能生育的年代,国家已经承认非婚子女与已婚子女有同等福利待遇的条件下,已婚这件事如果不幸福,女性可以选择未婚生子。
而男性需要选择代孕才能获得后代,相比女性,其实男性目前在生育上,才是比较无助的。
毕竟代孕是属于犯法的。
我并不觉得男女有什么差别,在以前确实差别很大,毕竟农耕时代,女性做家务,男性耕田,这就是一个身体结构,劳动能力的合理分配,但是现在是脑力时代,女性可以成为主力,男性却还活在男耕女织的时代,那么女性就必然选择反抗。
记得剧中最明显的一个情况,就是主管吐槽:“我最烦和女人共事。
”本来很自然的这样吐槽,结果一抬头,3个女的,2个男的。
女的比男的在职场还要多。
所以他才尴尬的说开玩笑,但是不可否认,大部分男性始终认为女性比他们更低一等,因为创造财富这件事,他们比女性要强。
事实证明,确实如此,男女的差别在生育重心上开始,男性从业者比女性从业者工作年限长,所以一般做到最后的男性居多,可以看到高层领导,干部,男女与女性的比率男性居多,但是底层的工作者,女性又普遍居多,目前很多女性喊着不婚不育保平安,一心只想搞钱的趋势,女性的上层工作者开始逐渐增多趋势。
所以未来女性会一如既往回归家庭,还是在职场有所作为,都很难说,毕竟现在的女性观念不再像曾经,认为结婚生子是幸福。
我觉得女性一辈子都在被压迫,从小就被教育要结婚才是女人的价值,读书无用论,大行其道。
工作后又被教导要结婚生孩子才能不枉此生,当女人真的回到家庭,又要被说没有志向不挣钱,当出来工作,又要被说当妈妈的不要孩子,不配当妈。
太多的压迫声音对女性从未友好,或许这些声音正是身为女性的群体。
女人何必为难女人。
不仅对婆媳,还对网络上对女性颇有攻击的女性。
女性的团结才能创造更好的生活,三八妇女节的由来,就是女性团结得到的重视,企图分裂女性群体的声音,我不希望是女性自己。
男女和平共处的唯一法则,就是彼此认同彼此的价值。
现在男性的价值被过度认可,可女性则不被认可,这就是难以男女平等的根本。
真正的男女平等,不是女性压倒男性,也不是男性压倒女性,而是彼此欣赏,彼此认可。
题目:有女儿的罪人帮着女儿给婆婆做东做西,女儿还在婆家受罪,还被老公打,明明是最聪明最优秀的孩子,但是却因为结婚成了三个孩子里最惨的一个,过得最辛苦的一个,其他两个男孩即便不够聪明,也过得相当舒服。
母亲心疼的的要命,母亲听女儿哭诉的那一段真的太令人难过了。
父亲在门外听完母女的对话,出来竟然还在要求母亲去做饭,真的看的我气得要死。
母亲这时候开始反省自己对媳妇儿的态度。
哎总而言之,这个母亲才是最惨的。
年轻人们好歹还能抱怨还有机会从困境中脱离,可是这样生活了几十年的母亲却很难脱离苦海。
还有一个点真的太实际了,作为岳父岳母的人们对女婿就是毕恭毕敬,作为公公婆婆的人们对媳妇儿就是呼来喝去,我再想想自己的生活,有女儿的罪人这六个字简直活生生的放在我面前了。
我心里极度不平衡极度气愤,恐男恐婚恐育又上一层楼。
真的恨这些不公平,愤怒极了。
《儿媳记》EP01老公不对,起不来让儿媳妇一个人准备婆婆生日早餐婆婆不对,让她一个人洗碗,让她把剩下的水果吃吃完EP02婆婆不对,唠叨干涉大儿媳要顺产、不要让老公陪产儿媳妇不对,没界限感主动提公婆结婚纪念日两人会回家婆婆不对,让儿媳妇和自己吃剩饭婆婆不对,“已婚妇女怎么可以离家那么久”不让她出差EP04老公不对,安排自己去周岁宴,送儿媳妇先回家帮忙准备他家祭祀老公不对“我会帮你的”(像儿媳妇说的“我连你爷爷脸都没见过,是我帮你吧”)(认错了)EP07商定约定事项的时候 没有孩子 夫妻一个月一次二人世界???
双方自己OK我也没话说 我不可妹妹不对 老娘加你ins就是为了被你出卖的??
八婆(不是无心说漏嘴而是主动泄密)(儿媳妇自己不屏蔽也是傻)老公不对 被婆婆发现后不断念叨“太可惜了 本来可以吃大餐的” 一起约会不是两个人一起做的决定吗?
(虽然儿媳妇一个人完成了“骗婆婆”)妹妹不对 虚伪道歉 别跟我绿茶哈 “下次一定不忘记屏蔽你 sb”婆婆不对 对儿媳说“孩子应该妈妈来看呀”公公不对 “还是要有个儿子的”老公不对 自己起不来出来后还顺嘴抱怨“怎么没有叫醒我 不是说好一起出来的吗”婆婆不对 不让儿子参与帮忙厨房的事公公不对 说婆婆“辛苦什么 (祭祀)每年都要做的事情”(自己从不帮忙)婆婆不对 “男的怎么能进厨房”不让侄子自己盛饭 然后说到女的也要出去工作“现在男女平等的时代了”家人不对 说5岁小女孩“在帮你妈妈吗”(擦桌子)“肯定能嫁个好人家”EP09?
婆婆不对 让儿媳妇节日“提前一周回自己娘家”
家务婚前写好保证书,男人只会讲好听的话,无法确认婚后能保持心意ep8里讽刺赚钱时男女平等做家务时女性做太到位了,以及这集最后女主老公不再敷衍哄着女主而是连哄都懒得哄直接留女主在家自己去妈妈家吃饭的态度太真实了,看的好压抑ep9男主发现自己亲妹妹也不想去婆家才能带入自己老婆这里编剧写的很不错ep11只有恋爱是甜的,婚后男人的承诺会抛诸脑后最后一集男主在女主生气离开独自旅游散心后看到冰箱上贴的曾经的家务均摊保证书反省自己一条都没有做到(优点是会反省,缺点是健忘:/)向父母提出今年过节在自家过了,明年过节先去岳母家第二天再来自己家依旧被父母所不理解,其父亲:过节家里连个儿媳都没有怎么行?!
(看得我拳头硬了),因为是夫妻,节日要公平地分一半,其母亲“那工资也分一半,家也分一半,不能谦让一些吗?
”男主:但每次都是她谦让啊!
其母:啥?
她这么说的吗?
总是她在谦让所以委屈吗?
其父怒:你们怎么一个个都都这样!
(结合男主妹妹被丈夫扇耳光离婚)母亲此处的吵架的收尾非常细微写实,说既然你们这样想,那我和你爸商量,只要你们过得好,我们就别无所求了。
好话都让你说了,做起来又是另一回事,儿子内疚的心瞬间又复燃,这种情绪勒索话术变相逼儿子回家一起过节。
男主妹妹感叹妈妈这辈子只活成母亲,妻子,儿媳,在成为这些之前,应该首先成为自己。
为什么不想要不立刻说,碍于情理禁锢自己,因为有教养?
(顶嘴可能会被说没家教)为了给足老公面子,爱自己老公不想让他难堪?
最坏的结局是当下说了(向大嫂学习)就开吵,而不说,做完后再抱怨其实并不是更为明智的选择。
每个人性格不一样,所以处理方式也不一样,但总有爆发的一天。
结尾男主反思后去找女主回家,然而大部分真实的家庭生活能等到对方反思么?
不乏如男主父亲一样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还发出我到底做错什么了的抱怨?
是什么都不做还长了嘴啊西八!
相爱容易相守难诚不我欺。
结局女主虽然第一次嘴上因要去米兰看家具博览会拒绝了被婆婆要求参加公公70大寿的要求,但行动上还是没有去,拿着婆婆给的机票补偿金默默告诉自己下次一定拒绝到底,属实讽刺。
被朋友M安利了个好剧,好久没看韩剧了,在人人打开看了几集,就被剧情吸引,继续看了下去。
本来看到人人的题目“儿媳过渡期”还是“媳妇过渡期”,再加上封面海报,对我毫无吸引力,但好在,朋友安利的时候,给了个视频小片段,正是里面“大嫂”的理智发言片段,有了“大嫂”这个人物,就有了点开它的足够理由。
这部剧的手法很像日剧,剧集节奏不拖沓,每集一个主题。
看了十集,还安利给了更多的朋友,甚至也陪妈妈看了,想听听她的看法。
才想起来要来豆瓣看看,信息栏一望——啊是个女导演拍的,一点不意外。
这部剧里很多的‘呼吸’时刻,都需要相当敏感的切身观察和体会才能理解,如果哪位观众在看的时候没有发现那些仿佛瞬间清醒的时刻,那其实也许是很幸运的一件事,因为没有经历过类似的‘漫长的苦役’。
不同于《82年的金智英》的压抑,它用很浪漫戏剧性的手法指出问题的时候,也设置了几种出路和解决办法。
里面“大嫂”是个方向,然后这个主角小两口的慢慢转变,也是个方向,包括帮忙来干活的那个别人家的儿媳,看到自己女儿被“规训”成下一个‘媳妇儿’的时候,立刻做出了决断。
依然是个方向,——无论如何,它的本质是在告诉你,发现,然后遵从你的真实感受,理性的思考,然后去行动,做出改变。
表现女性的觉醒,也可以用如此礼貌的,克制温柔的笔触。
它有一种温柔的力量,在这里面,不断指出了,能够人人生而平等,大家和谐共处,不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牺牲上,家庭才能和谐。
作为既得利益者的一方(在东亚,大多数是家庭和亲密关系中男性的一方,但也不乏女性)无论男女,都需要反思,而且这种反思是有意义的,是双方的成长和更长久和睦的关系。
人与人相处还是要靠共情、互相帮助和爱与责任才能走的长远,之前不是有研究说人类幸福的关键是有良好和谐的社交关系么,亲密关系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人的幸福指数。
如果一方一直在痛苦忍受,所谓的“既得利益者”又不是反社会人格,也不会真的开心幸福。
这剧真的值得一看,对想要进入婚恋啊家庭关系的现代人来说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它甚至可以帮助那些借口“女生就是无理取闹”的男性,更懂女人,当然,前提是如果你想要改变。
看了10集, 1.选择要清醒,生活需智慧。
大儿子和儿媳是生活中婚姻的理想版,大儿媳能清醒的认识到问题根源,能够用正确的三观影响大儿子,我觉得之所以幸福大概是他们价值观一致,同时也有大儿子的担当,大儿媳的睿智,她的智慧、眼光和理性,正是二儿媳所缺的。
2.底线原则退了也就没了。
生活中大多数人就像二儿媳,一面忍受一面妥协,可底线一旦开了,就没有底线了。
不懂得拒绝,一味的委屈并不是解决办法。
3.女人的罪女人们像上不了台面的陪衬,男人们坐享其成。
过年过节,客厅餐桌永远是男性的活动场,而女人们都是厨房,角落,不上桌子的吃饭。
在乡镇地区很少见到一桌子男女比例适中的家庭会餐。
正月在厨房忙碌的总是女人们,坐在客厅聊天的则是男人们。
4并不是所有家庭都是如此。
至少我的爸爸做的一手好菜,准备年夜饭也是棒棒哒!
虽然平时忙,但不忙的时候也会做饭洗碗,家务活虽然干得不如妈妈好,却也是尽力去奉献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生活,其中百味,自品自味,我们都应活出自己的色彩,不要让生活给你赋彩。
父权制+资本主义=东亚三国的低生育率长期生活在父权制中的女性会把压迫结构自我内化,这也就形成了媳妇熬成婆的恶性循环。
再生产劳动得不到社会的重视,家务劳动仿佛是专属于女性的享受。
如果说作为“一家之长”的父亲在职场上受了委屈还可以把情绪带到家里发泄,那么母亲的愤怒和委屈都去了哪里?
这也就是退休了的中老年男性在家庭中地位不高的原因吧,他们失去了社会价值之后在家庭中又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呢?
从上一代的“男主外女主内”到这一代的“双职工家庭”,当国家和社会在福利领域退场,个体需要承担养育的全部成本,只能依靠家庭(或者说婆婆和妈妈)作为最后的支撑,矛盾和冲突就被压缩在了婆媳之间,作为结构性原因的男性却悄然消失了。
女性共同体是多么难啊,婆婆和小姑压迫媳妇(嫂子),而自己换一个场景也是被压迫的人。
朋友们组成家庭后连聚起来吃饭都很难。
女性变成了私有家庭的所属物,广阔的公共空间就被男性占领了。
公公在儿媳妇面前奚落婆婆没有工作过,婆婆担心儿媳妇挣的多,儿子会抬不起头,公公说在韩国女性怎么可能挣的比男性多,更何况儿子在银行上班,这几个场景连起来看真是太有意思了,婆婆(象征着许许多多的女性)就是一个典型的被父权制荼毒而不自知的女性。
剧情十分真实,堪当五星好评。
尤其第十集《只因生的是女儿》,女性在性别和社会身份方面被禁锢被偏见,在家庭劳动中的付出被视为理所当然,对女性施加枷锁的,除了男性还有同性,甚至还有自身。
配合《82年生的金智英》和《坡道上的家》观看,感触更深。
作为儿媳,虽然自家公婆没有剧中公婆那般缺乏边界感、从自身经验出发去各种要求儿媳、不加掩饰地表示儿子离了女人便生活不能自理等等,加上婚后我们远离老家,公婆的存在感并不强,是有了孩子后才开始爆发矛盾,因为二人世界和双方两个原生家庭突然交集无限,最初真的是令人窒息的感觉。
其实细想婆婆并没有做什么过分之事,但不满总是时不时滋生。
婆媳关系天然就不会像亲生母女,也不会像朋友同事,这种关系独一无二,难以形容。
可能最好的状态就是保持距离,甚少往来,加上丈夫在中间称职的斡旋吧。
剧中婆婆有儿子有女儿,女儿极力在婆家表现时她熬夜做泡菜帮忙,女儿在婚姻关系中受伤向她哭诉时她联想到类似的话自己也对儿媳说过,这段真的令人心酸,母亲和婆婆都难做呵。
所以母亲经常提醒我:别忘了三十年后你也是婆婆,你想让未来儿媳怎么对你,不妨现在就怎么对待你的婆婆。
说到底同是女性,女性该最懂女性,女性何苦为难女性。
本以为该剧大结局会是男女主角达成共识,选择了大哥大嫂那种与男方家庭半决裂的方式,结果女主为了参加公公七十大寿放弃了梦寐以求看展的机会,实在遗憾。
但是相比之前各种委曲求全,她这次起码说出了拒绝的话,即使没有成行,也算是为找回自我前进了一小步吧。
反观自己,我一直以来保护自我的方式是激烈的、自私的,我认为无法接受的就会当场表达出来,加之表达方式总是不管措辞不虑后果,实在是把他人感受置之不理甚至贬低践踏。
其实我何尝不懂,这是多么伤人的处理方式,针对他人一点不足(有时这个不足还是以我主观标准评判的),不依不饶口吐利剑,恨不得将对方置于死地才解气,换我我如何受得了。
所以最近我总在考虑“和解”,与我自身性格缺陷和解,也与他人的相处过程和所得感受和解,剧中女主的做法从我主观来讲有诸多不赞同,但她的大局观和对他人的温柔包容,是我值得借鉴和学习的。
本电视剧的宣传和收视都是小规模,以至于今时今日才无意中发现了这部电视剧。
朴河宣无缝衔接《产后护理院》,人妻这个角色算是玩明白了。
韩国,日本,都属于全职主妇比例较高的国家,且女性的社会地位都很低。
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剧里许多魔幻现实一般的情节就不奇怪了。
家里桌子不够大,大桌坐了男丁,小桌坐了女性。
祭祀准备食物的是老母亲,儿媳。
家里的男人,女儿都不用管。
但是祭祀的是男人和女儿的祖先,为什么要外姓的妻子们准备呢?
老人帮忙照顾小孩子,可是给女孩子灌输大男子主义的思想。
说是帮忙,可是越俎代庖,到底是帮忙还是添堵?
已婚已育的女性太能感到共鸣了,可能就像大嫂说的那样。
心里有些不舒服才是好的状态,人与人之间要有一些距离。
立意没拔高,啥时候为男的把枷锁扔掉就好了
只配得到比第二部多一星的分
再次印证:婆婆不可能是亲妈
最后一集强行喂屎……太窒息了……好吧ヽ(  ̄д ̄;)ノ可能这才是普通人的选择吧~还是三星吧~
结尾实在~唉,如果只有前十集想给4星,现在一星半都感觉多了
最后是…妥协了?
中国女性地位还是比🌽高不少的……
最让人受不了的就是那个揣着明白装糊涂的老公了
那些你没守护好我的瞬间
真实的让人痛心
小爱妈妈找了快递小哥结婚初期的日子……(毕竟快递小哥笑的好看归好看,但按基数来看打不过大环境啊。整挺好,比无脑甜剧可看性强多了,女性视角在电视剧市场上位,也不失是女权起到的“姐姐”作用。
好写实啊,男权社会下男生应该看看这样的片子
这部+产后调理院,日常恐婚恐育
其实婆婆也很惨,男性其实也有点惨而不自知(当然他们比女性好太多了)这就是男女不平等带来的双方的不理解和矛盾,谁都会陷在里面得不到幸福,不能如愿。可是结局什么都没改变啊什么鬼啊!!!前面挺好看,结局垃圾
2021-02-24
累心又累身……
挺好
婚姻幸福的首要条件,先守好你自己
恐婚
很有意义的剧,但是看得气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