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二〇二五年的欧陆

Kontinental '25,二零二五年的欧陆,Continental 25,欧陆慈航2025(港)

主演:埃斯特·通帕,Annamária Biluska,Marius Damian,伊林卡·马诺拉切,瓦娜·马尔达雷,谢尔班·帕夫卢,阿德里安·希塔鲁,加布里埃尔·斯帕休,阿多尼斯·坦察

类型:电影地区:罗马尼亚语言:罗马尼亚语,匈牙利语,德语年份:2025

《二〇二五年的欧陆》剧照

《二〇二五年的欧陆》剧情介绍

《二〇二五年的欧陆》长篇影评

《二〇二五年的欧陆》短评

年度十佳预定。无论标题还是结尾一连串空镜都和五六十年代的现代主义欧洲电影形成呼应,拉杜·裘德也通过民族主义历史与当下中的特兰西瓦尼亚给出了整个柏林最生动的人物和文本结构,他拒绝屈从于任何意识形态,拥抱这个世界的混沌,与陈词滥调战斗,与虚假光鲜战斗,与平滑沉溺战斗。自动对焦中也可以诞生伟大!那个完全不知道焦点要去到哪里的世界,不才是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吗?

7分钟前
  • 圆首的秘书
  • 力荐

借女主和各种人的倾诉交谈罗列特兰西瓦尼亚以及欧陆的种种问题和困境,一遍又一遍,无论以远近亲疏、精神肉体还是灵魂的方式,她的道德焦虑无解,罗列出的问题也像是牢骚。可能是我不明奥义,觉得真寡淡啊。

12分钟前
  • 开门见猫
  • 还行

8.2 有一些残忍的笑话,但道德的困境只是幌子,本质上还是对当今社会现状的嘲弄,尽可能将视野望向所有内在与外在的矛盾,毫不偏倚地抨击任何犬儒/民族的个体;手机摄影的自动对焦无疑是本片的重中之重,它让太多人以为自己看清了一切,实际上任何程度的动作都会产生残影,混乱已然是这世界的底色。

14分钟前
  • KID Y
  • 推荐

没太大意思。参与驱逐流浪汉的女主,在流浪汉自杀后内心极其内疚。虽然这件事被报道了,但她其实并没有遭受太多网暴,主要是自我的道德困境。于是她开始跟每一个见到的人说这件事,表明她确实错了但法律上无责的态度,但又表达了悔不当初要是能给流浪汉更多的帮助,他就不会死的内心折磨。在此过程中带出罗马尼亚的民族问题啥的,可惜我没有兴趣。最好奇的是,罗马尼亚普通人真的那么喜欢佛教?

16分钟前
  • 蒙奇D
  • 还行

牛逼!讽刺欧洲圣母的效果拉满!摘抄一条热评:一个为了流浪汉自杀而深陷自责的女大善人,在流浪汉因自己遵守法律执行任务而自杀后反而走不出自己的道德困境,用罗马尼亚语、德语、法语、匈牙利语跟闺蜜、母亲、丈夫、学生、神父轮番述说「我错了」「我好内疚」「我为什么不给他工作」让自己成为欧盟祥林嫂。她可以因为内疚慷慨捐款,取消家庭假期,拒绝和丈夫fuck,却又可以在愧疚刺激下和自己学生野战。神父说得真好「夸大自己的愧疚也是一种犯罪」。2025欧陆圣母们还在抨击着战争,一边同情弱者悲悯众生,一边又巴不得他们赶紧死掉别再加深负担,太讽刺了!

17分钟前
  • 肉酱
  • 还行

政治议题散文电影,全程iPhone15拍摄的粗粝纪实感,但如此直白的社会政治讨论对拉杜裘德来说还不算全部功力,虽然保留了轻盈讽刺的优点,但很多时候更像是欧洲白左的自怨自艾与无病呻吟,至少在这部电影对真正宏大的世界议题(加沙、俄乌)以及地域问题(罗马尼亚与匈牙利的种族矛盾)的涉及都显得浮皮潦草

22分钟前
  • 胡安和约翰
  • 还行

4.5,远方罗马尼亚homie一出来就把主竞赛的金熊标准放在那里,也用极其扎实高能的编剧功力,针砭时弊紧跟时代的犀利思考和良好的电影节奏直接教年轻导演们做人了。早场看拉杜真的提神醒脑而清爽,能get到他谈话每个点产生共振大约代表可能也真的进入到了某种欧洲左翼的思考构境,文本的结构性依然稳如泰山,一个简单的事件在带着城市漫游和被长空镜头交织的城市奏鸣曲的节奏中持续发酵,不断解域再结域,解码再编码。虽然说相比他前作少了一些爆点,也稳当地延续了他事件电影独特的结构性,但绝对不是没有新的东西,不管更丰富的影像语言还是他从罗马尼亚性中出走更多思考欧洲性和当下的生存普遍性的问题,都代表了拉杜扎实,有生命力和持续精进的思考,可能金熊有难度,但是拉杜拿个奖应该是轻松的。中国什么时候能有自己的拉杜?

25分钟前
  • Voll-Los
  • 推荐

49th HKIFF,PE。强文本对话电影,当今欧洲政治新视界。

28分钟前
  • 小小的你
  • 还行

-,眼睛是用来识别的,运动是不被允许的。自动对焦抽象到已经融入了情境的演绎,充满了后现代欧洲知识分子的自信,从自证到辩驳,每一次被iPhone 捕捉的"斗争"过后都是随手街景拍摄,最好的音乐是对话选择场域的播放,有一点想到滨口龙介的《欢乐时光》,很简单的cinema

32分钟前
  • fw郑静仁
  • 推荐

#HKIFF 幽默和嚴肅相互橫跳的現代主義創作,支持。

33分钟前
  • 當下
  • 推荐

看到Revolut还特意查了下,原来是欧盟常见支付手段...整片有点碎碎念,开头还以为又是网暴题材...看到后面邀请美团学生出来,就在想该不会是最后又要...吧...还真是...总的来说,不是一部值得花时间去看的片...

36分钟前
  • Zizon
  • 较差

脱口秀电影,社会问题批判,道德困境,新闻舆论,一锅乱炖,讽刺欧美白左,不管咋说,不是我的菜。

39分钟前
  • 随风而行
  • 还行

HKIFF49 @ PREMIERE ELEMENTS,被骂爽了我是拉杜裘德的狗

44分钟前
  • 翰林院
  • 推荐

法警 流浪汉 驱逐 自杀 自责 酗酒 脏话 野战 出轨 宗教 烂尾楼 活着

48分钟前
  • 玩玩儿
  • 还行

一些对政治哲学的刻薄反讽

53分钟前
  • Fabian
  • 还行

从片名到大结构都能看出灵感来源于罗西里尼那部,甚至还藏了海报在片中。不论是一九五一的欧洲,还是二零二五年的欧洲,很多东西好像改变了,但绝望和无力感又是一样的。女主说完要去墓地,最后几分钟拉杜裘德恨不得把整个城市都拍一遍。//任谁看了拉杜裘德都会想死吧。

58分钟前
  • 陆机
  • 推荐

#Berlinale 一个正直勇敢有阅读量的当代人“美丽的”精神状态

60分钟前
  • Lady Midnight
  • 力荐

#HKIFF 49th# (好吧我承认我欣赏不来拉杜·裘德的电影,看了三部都没有被特别打动到。)与罗西里尼《欧洲51年》的一次拙劣互文,如果说流浪老人在自杀之前的情节多少还能吸引观众注意的话,那么在其自杀后,叙事便开始走下坡路,同时沦为女主的“个人秀”。而这种“个人秀”是完全基于重提流浪老人自杀情节的,这便使流浪老人自杀情节完成了一次又一次台词层面的重演,无新意更无趣味。深焦镜头成为一种消磨观众耐心的存在,结尾的空镜头也成为一种缺乏表意的存在

1小时前
  • 朝觐电影
  • 较差

杜拉裘德如果一直是这样的路数,那看的太煎熬了,不断地重复议题,不断掉书袋的方式,加上一些政治的调侃,已经看的乏了。

1小时前
  • Kraven
  • 还行

罗马尼亚City walk/ 祥林嫂本人/ 南泉斩猫,大为震撼

1小时前
  • 手欠不是两三天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