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年轻,我们强大
Wir sind jung. Wir sind stark.,骚动年代(台),We Are Young. We Are Strong.
导演:布尔汗·奎巴尼
主演:约纳斯·奈伊,Trang Le Hong,大卫·史崔梭德,乔尔·巴斯曼,莎斯琪亚·罗森道尔,Paul Gäbler,David Schütter,雅各布·比伯,葛赫·斯旺耶·科尔霍夫,乔梅杨,Aaron Le,Lari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语言:德语,越南语年份:2015
简介:东西两德合并后,东部瞬间没落。失去工作的青年也失去了生活的目标。随着外籍移民的不断涌入,矛盾日益扩大,仇恨在蔓延。九十年代初期,多个城市爆发了新纳粹主导的排外骚乱活动。本片的背景正是那个时候的罗斯托克。 这部近期的德语高分影片获今年的德国电影奖多项提名,并获得最佳男配角奖。详细 >
向日葵大楼面向黑暗,有点怒火青春的味道
来看看在移民这个问题上,示威游行是如何变成恐怖行动的。。。
太爷爷是法西斯,爷爷是共产主义者,爸爸是民主主义者,自己是新纳粹,代际之间身份差异如此之大,但也只不过是时代洪流中的一粒微尘,可是聚到一起却也力大到足以在史书中记上一笔。时代与个体,究竟是谁影响了谁? “没人让我不开心,也没人能够救我,愤怒逐渐侵占着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留不住时光。记忆日渐模糊,记不清容貌,记不清历史。” 另外,最后一个镜头是全片最明亮的,也让我心中一凉。 PS影片讲述的是92年反移民暴乱,拍摄应该在在2014年,即15年德国卷入难民危机前夕,但在2023年来看此片,更觉得人类不过是在重复历史的覆辙罢了。
小哥完全是我的菜。看完整晚都没有忘记他……当然我对于历史故事而言更喜欢电影对青春无知无畏的描写。每个人物都很细腻。
纳粹的子女成了共产主义者,共产主义者的子女成了民主主义者,民主主义者的子女成了新纳粹。正如男主背后那条衔尾的龙,德国混乱的二十世纪也陷入了无尽的循环,七十年代出生的东部年轻人经历了东德的倒台,出身于颓势渐显的共 产主义,又在资本主义的冲击下成长,自我定位比起左或右更像是一片混沌,充斥着没有理想,没有未来的迷茫,而这种迷茫除了导致自毁,也转移到了外来者身上,化为了毁灭一切的愤怒,点燃了避难营下那场火光四射的“狂欢”。很喜欢通过采访转换到彩色的片段,关于民粹主义,电影没有给出答案,结局也预示着冲突仍在继续。
德国拍这种极端主义的片子有一套
纳粹和新纳粹 德国电影永恒的主题 想起我有个越南裔德籍朋友 二代移民 几乎不会说越南语了 而他身边好些德国白人朋友老是拿她“越南背景”开玩笑 她觉得一点也不好笑很受冒犯 fick dich我是土生土长的德国人好吗!
我们年轻,我们喧嚣国家兴亡革命万岁,我们不知道life is life
我们年轻,我们爱折腾
3.5。我们年轻,我们没什么害怕。#新纳粹主义。犹如片后交流会主演所说,新纳粹主义会把所有的想法都表现出来,反倒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那些隐藏了自己纳粹思想的政治家,在有了权力之后再实施出来。德国电影一贯的风格;导演对拍摄非常讲究
情绪表达严丝合缝嵌套进电影技巧里,前半段的黑白,长镜头,主观视角,配乐,后半段的配色等等。
剧中人物的行动合理,这是最让人难过的。
黑白屏变成彩色让人心痛:这些浑浑噩噩度日,两德刚解体后东德的失业青年,你们的梦想就是幻想成为领袖,泄愤于这些移民或难民么?
那种年轻人的状态捕捉得非常好,加上音乐,真的令人感觉有什么东西在蠢蠢欲动
「今晚過後就不會再有外國人了」 / 「你的夢想是什麼?」「我沒有夢想」 / 「我總是那麼憤怒著,我不知道要去哪裡?」 / 「你知道嗎?我的父親是個法西斯主義者,所以我成了個忠貞的共產黨員,也是如此,身為我兒子的你成了民主人士,而現在你的兒子是個新納粹主義者」
青春是什么,是肆意但不是放纵,否则你将找不到自己
2016.11.25看過
Joel小哥演街头混子活灵活现
多彩与黑白的碰撞 民主与纳粹的交战
一边是束手无策的消极等待,另一头则是盲目冲动的激情宣泄。两股力量看似势不两立,实则都困在了历史的责难与前路的缥缈里,同样无所适从。他们从里面和我们对望着,感觉用尽了全力又仿佛有力无处使。历史本是惊人地重复,如果东西交融注定是如此结局。片尾有加分,跟狩猎如出一辙。导演很耐心也很有想法,不过终究还是拖沓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