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虎藏龙

臥虎藏龍,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

主演:周润发,杨紫琼,章子怡,张震,郎雄,郑佩佩,李法曾,高西安,海燕,王德明,李黎,黄素影,张金庭,杨蕊,李凯,冯建华,杜振西,徐成林,林峰,王文升,宋东,马中轩,李保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美国,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00

《卧虎藏龙》剧照

卧虎藏龙 剧照 NO.1卧虎藏龙 剧照 NO.2卧虎藏龙 剧照 NO.3卧虎藏龙 剧照 NO.4卧虎藏龙 剧照 NO.5卧虎藏龙 剧照 NO.6卧虎藏龙 剧照 NO.13卧虎藏龙 剧照 NO.14卧虎藏龙 剧照 NO.15卧虎藏龙 剧照 NO.16卧虎藏龙 剧照 NO.17卧虎藏龙 剧照 NO.18卧虎藏龙 剧照 NO.19卧虎藏龙 剧照 NO.20

《卧虎藏龙》剧情介绍

卧虎藏龙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一代大侠李慕白(周润发饰)有退出江湖之意,托付红颜知己俞秀莲(杨紫琼饰)将青冥剑转交给贝勒爷(郎雄饰)收藏,不料当夜遭玉娇龙(章子怡)窃取。俞秀莲暗中查访也大约知道是玉府小姐玉蛟龙所为,她想办法迫使玉蛟龙归还宝剑,免伤和气。但李慕白发现了害死师傅的碧眼狐狸(郑佩佩饰)的踪迹,她隐匿于玉府并收玉蛟龙为弟子。而玉蛟龙欲以青冥剑来斩断阻碍罗小虎(张震饰)的枷锁,他们私定终身。关系变得错综复杂,俞秀莲和李慕白爱惜玉蛟龙人才难得,苦心引导,但玉蛟龙却使性任气不听劝阻……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X!又是星期一柯明斯基理论第三季京城学校:消失的少女们奥菲斯恋歌上载新生第一季宝可梦:皮卡丘和可可的冒险灵魂摆渡2天黑请闭眼势不两立钢铁侠2我的ID是江南美人识骨寻踪第七季好戏一出灵瞳恋爱先生对岸的家务事~这就是我的生存之道!~黄沙战神藏身之所黑鸦3弑父之殇邀请函惩腐女人洛杉矶之战通灵妃第一季我在麻理体内希布鬼影实录:东京之夜白云飘飘的年代超级特工窗台上的男人

《卧虎藏龙》长篇影评

 1 ) 得道须大雅,幸福本大俗 ——《卧虎藏龙》的人物研究与价值取向分析

试图去理解《卧虎藏龙》这部影片的内核和价值取向,从分析人物的角度切入是比较合适的。

一、人物李慕白和俞秀莲李慕白和俞秀莲可以放在一起分析。

影片的头五分钟里,通过此二人的对话,我们已经了解了人物的背景和需求。

贝勒爷有云:“当今天下,论剑法,论武德,只有慕白配使用这把青冥剑。

”这就定义了李慕白作为天下第一高手的身份地位。

李慕白刚出场时,怀有三个层次的需求:一是报师仇,二是得道,三是他不知如何处置的与俞秀莲的爱情。

在影片开头两人的对话直接揭示了前两个需求,但第三层关于爱的需求却只是暧昧地浮现。

李慕白表示自己一度接近得道的境界。

他说:“这次闭关静坐的时候,我一度进入了一种很深的寂静,我的周围只有光,时间、空间都不存在了。

”但他认为自己没有得道,“因为我并没有得道的喜悦,相反的,却被一种寂灭的悲哀环绕。

这悲哀超过了我所能承受的极限。

我出了定,没法再继续。

”于是李慕白破戒提早出关,因为他“需要想想一些心里放不下的事”,其实他心中无非有两大放不下:师仇和对俞秀莲的爱。

也就是说李慕白的三重需求彼此间是相互矛盾的,这使他挣扎不已,内心不得平静。

于是这次闭关修炼宣告失败。

李慕白下山后,先是把青冥剑交给俞秀莲掌管的雄远镖局,让她带去给贝勒爷,以示退出江湖,离开恩怨。

俞提议两人一同进京,并说“记得我们以前一直结伴去北京吗?

”俞的脸上不经意间流露出幸福的微笑。

李慕白却拒绝了,他说“这趟下山想先去给恩师扫墓:这么多年师仇未报,竟然萌生了退出江湖的念头,该去求他的原谅。

”李俞相约在北京会和,俞说:“你来,我就等你。

”面对这句小心翼翼的暧昧承诺,李慕白的回答同样暧昧:“也许吧。

”此时的李慕白并无法逾越师仇,无法摆脱对师父的愧疚,这时他对“父”的情结比他的爱情拥有更强大的力量,阻挡着他面对现实的感情。

俞秀莲把青冥剑护送到北京,影片借路人的一句话交待了俞秀莲的背景:“雄远镖局的招牌,打俞师父起就从来没有砸过。

您押了这几趟,您父亲在天之灵应该放心了。

”俞秀莲继承父业,她的需求是好好工作无愧亡父,回归平静的生活,以及和李慕白的感情。

李慕白和俞秀莲二人都有一个沉重的“父”字压在头顶,这个“父”不仅是父亲,师父,更是以“父”为象征的伦理纲常。

李慕白后来遇到玉娇龙以后欲罢不能,想把玄牝剑法传下去,也是出于对“父”的责任。

当玉娇龙问俞秀莲在江湖上走来走去的是不是很好玩,秀莲的回答是:“走江湖,靠的是人熟,讲信,讲义,应下来的,就要做到,不讲信义,可就玩不长了。

”俞秀莲的信义既是江湖人一诺千金的侠气,同时也是与道德和礼教挂钩的沉重枷锁,其实并不那么潇洒。

当玉娇龙阐述了她追求自由的爱情观后,俞秀莲讲了孟思昭和他们的故事,并说:“我们都是坚持要对得起思昭和那一纸婚约,你说的自由自在,我也渴望,但我从来也没有尝过……我虽然不是出身在官宦人家,但是一个女人一生该服从的道德和礼教并不少于你们。

”说得残酷点,李俞就是为了一个死人,一张纸,和这些东西代表的沉重伦理而浪费了自己的爱情。

他们完全自愿地接受了伦理的束缚,长期对真实的爱情持逃避态度。

贝勒爷一句话道出了他们的感情状态:“你们太小心翼翼,总是不敢向对方承认这份感情,白白地浪费了多年的光阴。

”这份对自我的不真诚,这份浪费,就是影片最后李俞二人得出的教训。

当李慕白给师傅扫完墓遵守约定回北京和俞秀莲相会时,俞秀莲起初还以为李慕白是在意青冥剑,而慕白尴尬地说:“我以为我们……已经讲好了嘛。

”慕白这时试图用比原先稍微明朗一些,但依旧缺乏勇气的做法来试探秀莲的感情,但短暂的私人对话立刻受到贝勒府上一位下人的打扰。

相比于李慕白和玉娇龙数次单独在山水竹林间进行天人合一的舞蹈,丝毫不受打扰,慕白和秀莲却极少有两人的私人空间,这正像他们本身,总是活在别人的看法下,总是无法跳脱外界和心灵的双重枷锁来面对自己的感情与人生。

后来,俞秀莲和李慕白好不容易有了一次“私人空间”,李慕白在院子里练剑,无人打扰的安静的夜里,俞秀莲穿着睡衣,头发蓬乱,倚在廊柱旁向慕白说话。

只可惜,在这样私人的环境下,他们的对话还是不甜蜜。

因为这时的李慕白是遇到玉娇龙后的李慕白。

他们的想法和追求有了出入。

俞秀莲以为李慕白想让碧眼狐狸死在青冥剑下,李慕白却满嘴的“那女孩”,他的心已经完全在收玉娇龙为徒上了。

至此李慕白的需求发生了变化,他重新拾起了青冥剑,收徒弟的愿望等于放弃了之前退出江湖的想法。

他的心已经被玉娇龙扰乱。

俞秀莲说:“她不是我们这种人。

你会杀掉碧眼狐狸,她也会安安分分地去嫁人。

”李慕白回答:“她不是那种人。

”俞秀莲问:“武当山收女弟子吗?

”李慕白说:“为她……也许破一次例。

”不管李和俞有多么深厚的感情,但由于长期的遮掩逃避,他们已经失去了默契,而相反李慕白和玉娇龙竟心有灵犀。

俞秀莲显然很失望,她对李慕白说:“我也想过平静的日子,真不知道该怎么帮你。

”李慕白和俞秀莲都是“静不下来”的人。

但他们追求的“静”不一样。

李慕白要的“静”是修道层面的,内心的静。

而俞秀莲要的是平静的现实生活。

一开始俞秀莲就说了:“山上清净。

有时候我真羡慕你。

我光忙着镖局的生意,静不下来。

”包括她之后对慕白说“想过平静的日子”,责怪玉娇龙“我们祈求的一点平静,就这样被你毁了”,其实她要的都是现实的平静生活。

李慕白和俞秀莲喝茶的一场戏集中体现了这两个人对“静”的理解是多么不同,李慕白握着俞秀莲的手,说:“我们能触摸的东西,没有永远,师父一再说,把手握紧,里面什么也没有。

把手松开,你拥有的是一切。

”俞秀莲说:“这世间,不是每一件事都是虚幻的。

你握着我的手,难道感觉不到它的真实存在吗?

”李慕白却说:“你的手冰冰凉凉的,那练刀练出来的硬茧,每次我看见都不敢触摸。

”这份“不敢”触摸,也许也是追求神仙境界的李慕白对现实柴米油盐,对平凡生活的不敢触摸。

他握着她的手,却不把她的手当做手,也不把她当做一个有吸引力的女人。

他说:“我想跟你在一起,就像这样坐着,反而能感受到一种平静。

”这时候的李慕白比一开始诚实一点了,他似乎也发现直面感情反而容易平静,而起初的逃避策略反而会堕入内心的纷扰。

最可惜的是,俞秀莲要的是务实的“静”,李慕白要的是形而上的“静”,俞秀莲对李慕白的“静”缺乏理解,李慕白对俞秀莲的“静”缺乏勇气,这是此二人之间最大的分歧,也是为什么他们在生离死别前反而能直面感情的原因。

因为死亡逼迫俞秀莲去了解道家修练的追求,而即将告别人世的李慕白面再也不会有庸俗尘世的纷扰,所以他们能够达到最后那短暂的坦诚相对。

相比之下,李慕白和玉娇龙都是活在梦里的人。

俞秀莲和李慕白最大的分歧竟是李慕白与玉娇龙最大的默契,这不得不说是俞秀莲的悲哀。

李俞的结局,其实是他们终于承认了自己的失败,不仅是爱情的失败,也是人生的失败。

当李慕白还剩最后一口气时,俞秀莲说:“用这口气,练神还虚吧,解脱得到,圆寂永恒,一直是武当修练的愿望。

提升这一口气,到达你这一生追求的境地,别放下,浪费在我身上。

”李慕白说:“我已经浪费了这一生,我要用这一口气对你说,我一直深爱着你。

”李慕白放下了这口气,也是放下了大半生施加在自己心头的沉重枷锁。

随后李慕白立即被雪莱或海涅灵魂附体,说了“游荡七天”“孤魂野鬼”之类的情话,两人深情相吻。

如果李慕白在人生中早一些释放他的温柔,俞秀莲将会幸福很多。

尽管他们最终承认自己的人生是一场愚蠢而并不绚烂的浪费,但值得安慰的是,到最后的时刻,他们终于真正抵达了对方的内心,俞秀莲愿意让位给得道境界,李慕白愿意放弃得道而向俞秀莲表白,他们最终消除了彼此间的隔膜。

玉娇龙故事的一号主角其实是玉娇龙。

她是故事矛盾的起点和终点,她激化了一切矛盾,扰乱了一切,毁灭了一切,也成就了一切。

相比于李俞二人复杂而沉重的需求,玉娇龙的需求非常简单粗暴,就是两个字:好玩。

这也是她唯一的真正的需求。

玉娇龙有一个江湖的梦。

这个梦最初是师娘碧眼狐狸给她的,但她和碧眼狐狸的关系并不融洽,任凭师娘再怎么以她为豪,再怎么疼爱她,她都对师娘态度冷淡。

其实原因很简单,玉娇龙发现师娘不能满足她的江湖梦。

她对师娘说:“我不会跟你去做江洋大盗!

”因为她想做的是大侠。

所以她后来拿着偷来的青冥剑,在酒馆里扮演了一位“沙漠飞来一条龙,神来无影去无踪”的大侠。

而青冥剑、俞秀莲和李慕白的出现,对玉娇龙是巨大的刺激,激发了她无边的欲望和想象,她仿佛看到了一个更精彩,更“好玩”的梦。

所以她看到青冥剑和李俞时都两眼放光。

所以她故作清纯地问“在江湖上走来走去的,是不是很好玩?

”所以她在酒馆门口对找她麻烦的小喽啰说:“哪好玩去哪。

”她就想轰轰烈烈地玩一场,轰轰烈烈地玩掉这一生。

但是在玉娇龙的成长环境里,江湖梦是禁忌,是绝对受抑制的。

贝勒爷和玉大人谈话的那场夜间戏其实有两个目的,一个是详细介绍青冥剑和剑法思想,另一个就是借贝勒爷的话展示玉大人的处事特点。

贝勒爷对玉大人说:“江湖上也要有所联络,九门提督才做得稳。

”玉大人明显表现出不以为然。

可见玉大人是正统的人,对江湖嗤之以鼻,更不会容许自己的女儿去闯江湖。

而师娘也说过:“俞秀莲是道上的人,夫人不会让你跟那路人混。

”可见玉娇龙的江湖梦受到父辈的严重压制,但环境的压抑只是激发了她的叛逆。

相比于李慕白和俞秀莲把“父”供在头顶,她几乎丝毫不为“父”着想。

父母为她挑选婚事的原因是“鲁老太爷是朝内的大官,又是三代翰林,如果能在鲁家联姻,对爹在北京大有好处。

”但玉娇龙绝不会为了爹的前途而牺牲自己的幸福。

最后她离家出走弃父母不顾的做法也完全显示出父母在她眼中如无物。

她遵循的不是道德伦理而是自由伦理。

其实追求自由还不是玉娇龙的本质,她的本质是完全自我本位主义,把“我”看得最高,把“我要的”看得最高。

人生是一场游戏,顺我者生逆我者死,没有信义,没有束缚,只有喜欢和不喜欢,好玩和不好玩。

为了贯彻这样的逻辑,唯一的出路当然只有追求自由。

所以她的说法是“我爱跟谁混就跟谁混”,“爱就爱了呗。

”她向俞秀莲说起自己的感情观:“自由自在地生活,选择自己心爱的人,用自己的方式去爱他,才是真正的幸福。

”这句话里的重点其实不是爱,而是“自己”。

她的爱是自私的,她爱的其实是自己,而只把恋爱对象当作一个客体,这从她对罗小虎的态度上可以完全看出来。

酒馆虐群雄的那场戏,玉娇龙虚幻的江湖梦达到了辉煌的顶点。

此时的她手握青冥剑,娇纵任性像个爷,吃好喝好,以一敌众,吹牛吹到天上。

还“任凭李俞江南鹤,都要低头求我怜”呢。

她要当的不仅是大侠,还是天下第一的大侠,只是她要的是大侠的虚名,而不是真正的侠义。

龙少侠享受着胜利带来的无限虚荣。

我惊异于这个故事对玉娇龙的青睐和偏袒。

她是恶,却也最真。

她搅乱了一切。

本来青冥剑将被束之高阁,李慕白和俞秀莲有机会过上平静的生活,却因为她的出现,惹来了江湖上新的血雨腥风,她欺骗了俞秀莲的友情,又搅乱了李慕白的内心。

李慕白本打算退出江湖,玉娇龙的出现却激发了他内心最隐秘的欲望——收一个徒弟,把武当的玄牝剑法传下去。

显然李慕白也为玉娇龙的天分和炽烈而感到惊艳与疼惜,很难说清楚他是对“传剑法”兴趣比较大还是对玉娇龙这个人兴趣比较大。

他显然还是把玉娇龙想象成清纯无知少女,对她太过松懈,还说“我相信碧眼狐狸未能泯灭你的良心。

”他不知道玉娇龙比碧眼狐狸厉害多了。

从这个意义上看,江南鹤和李慕白师徒都是死于小看女人:江南鹤是性别歧视,是女权主义的敌人,出于规矩不把功夫传给碧眼狐狸,招来杀身之祸。

李慕白是一厢情愿地跟玉娇龙性命相见,走上了拯救迷途少女的大叔路线,最后间接被拖累死,其实与其说是低估了玉娇龙,倒不如说是对玉娇龙的美好期待吧。

也正是为了收玉娇龙为徒的这个危险的新愿望,李慕白以夺回青冥剑为契机,四处纠缠玉娇龙。

我也知道不能把武侠片的故事平移到现实空间,但还是忍不住想翻译一下:设想一个大学老师就因为一个女同学偷了他一根教鞭,他就到食堂、寝室、教学楼等各个地方堵那个女学生,死气白赖地说,你来读我的研究生吧!

来读我的研究生吧!

我不认为是我过度敏感,影片确实在隐蔽处着力刻画玉娇龙与李慕白之间的性联系(当然只是在意识层面)。

第一次这种信号的出现是李慕白初次向玉娇龙表白收徒心迹,玉娇龙说:“武当山是酒馆娼窑,我不稀罕!

”她还在竹林打斗里说过“你们这些老江湖,怎么看得到本心?

”这其实就暗示了多年来碧眼狐狸一直向玉娇龙灌输江南鹤是多么猥琐的挫大叔,不是诚心诚意传功夫,还要骗女人入房闱。

于是在玉娇龙心里,老江湖,尤其是男老江湖就自动和潜规则挂钩了(她对俞秀莲还是有憧憬的,本来还一直姐姐长姐姐短)。

这样李慕白提出要收徒的时候,玉娇龙自然很反感,自动想到江南鹤和碧眼狐狸的故事,自动想到房闱,所以才会说酒馆娼窑的话。

这时候性的议题就悄悄地在意识层面浮现出来了。

玉娇龙在潜意识里可能还觉得自己对李慕白有性吸引力,对慕白产生敌意的同时,更产生了征服欲,所以后来中了迷香后会说出“你要剑还是要我”这样的话。

她还记得剑的事就说明脑子没有全晕。

试想如果出现的不是李慕白而是贝勒府的刘师傅,娇龙大概不会撩开衣裳的吧……最可疑的还是这个迷香,碧眼狐狸想用迷香放倒玉娇龙,可是一个老妇给一个少女下迷香,不晓得下一个正常点的迷香啊?

干吗下一个“你要剑还是要我”的迷香?

这个编排只是为了展示玉娇龙的性吸引力,从而让玉娇龙有一次湿身激凸与李慕白坦诚相对的机会,并用牵强的方式在玉娇龙和李慕白之间提出性的议题。

遥想李慕白看到俞秀莲手上的老茧都不想触碰,结果玉娇龙一说“你要剑还是要我”并倒向他时,李慕白哗的一下就抱住了。

真心替俞秀莲女士感到不值,俞秀莲要是后来不出场问“怎么了”我还想问怎么了。

这样精心刻画玉娇龙对男人的性吸引力和俞秀莲的黄脸婆,是为哪般……(顺便提一下,另一个细节处的问题同样出在碧眼狐狸身上。

玉娇龙之前说:徒弟十岁起随师娘秘密习武……碧眼狐狸临死前又说:一个八岁的孩子就有这种心机,这就是毒……怎么一个说的是十岁,一个说的是八岁,到底是谁记错了……)其实玉娇龙对李慕白未必没有想法。

她曾对师娘说:“有一天我发现我可以击败你。

你不知道我有多害怕。

我看不到天地的边,不知道我可以往哪里去。

”李慕白的出现正好把玉娇龙从迷茫惶惑中解救出来,李慕白成了玉娇龙的下一个目标和方向。

玉娇龙中了迷香后出来喝水,李慕白出现的那一刻我就知道他必死无疑。

因为李、俞、玉三人中至少要折损一人,否则将来李慕白既要娶老莲,又要收小龙,此三人幸福快乐地生活到永远吗?

谁知道李慕白和玉娇龙能不能弄出个李小龙……如此想来,李慕白在符合道德礼教完美定义的秀莲面前一直遮遮掩掩,在胡作非为的女娃娃玉娇龙面前反而有成熟男人的充分自信,不失为男人的一种困境。

亏了他还苦心调教玉娇龙做人处事的道理:“勿助,勿长,不应,不辩,无知无欲,舍己从人,才能我顺人背。

”结果他自己在追寻玉娇龙的问题上可谓是又助,又长,又应,又辩,有知有欲,舍己从人看似做到了其实也没做到,就更别提我顺人背了。

结果反而搭了性命,还发现自己的人生是一场失败的浪费。

罗小虎罗小虎这个人物的存在相当于一面镜子,他映照出了玉娇龙的形象,通过玉娇龙对待他的方式可以表现玉娇龙的内心和性格。

就主线剧情来说,就算罗小虎不存在,故事也能进行下去。

但是如果缺少了罗小虎,玉娇龙的形象就会单薄很多,甚至有所偏差。

罗小虎也成就了影片中和李俞之恋相对比的另一种爱情。

应该说罗小虎这个人物在故事中是一个服务者的角色,为其他角色服务,为情节服务,就算他有不少的戏份,但由于他游离于主线剧情之外,加之在后半部分情节中的不作为,他确实被边缘化了,只是一个“他者”,一个玉娇龙作用的对象,就连他的种种反应也都是为了衬托玉娇龙。

有时候转换人物视角,就会发现故事的尴尬之处,比如我深深地以为如果用罗小虎的视角来看待剧情,无疑是一个狗血故事。

一句话就是:罗小虎被坑了。

试想一个在沙漠上奔驰的少年,有名号,有梦想,有信仰,追流星,信奇迹。

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来自外面世界的少女,深深地爱上人家,并且以为少女也深爱着自己。

他为了少女的父母着想,劝说少女回了家,两人山盟海誓相约日后再见。

此时的罗小虎天真率直,他相信自己只要做出一番事业,就能让玉娇龙的父母瞧得起,能光明正大地迎娶她。

奔腾在伊犁天地的他根本想象不到皇城的秩序森严对他将是致命的阻挡。

后来他等不了了,千里走单骑,历尽艰辛来贝勒府找到玉娇龙,小龙的第一反应是惊喜,然后两人激情拥吻,这份热情代表了罗小虎对玉娇龙依然有情欲的价值。

但玉娇龙冷静下来后,立即拉下脸说:“你回去吧,永远永远不要回来。

”想当初玉娇龙在新疆和罗小虎临别时,床榻之际,玉娇龙把梳子当作信物交给罗小虎,约定重新相聚时把梳子还给她,还说“如果不还我,我会追到你”。

沙漠里如此炽烈的誓言,在京城里化为虚无。

并不是玉娇龙受现实的父权压制而不敢承认和罗小虎的感情,事实证明她本事大得很。

她就是真心不想要罗小虎了。

犯不着怪玉娇龙背信弃义,她根本就没有信义可言。

她做事只凭爷高兴和爷不高兴,万物对她来说只有爷喜欢和爷不喜欢。

玉娇龙为什么不要罗小虎了呢?

当初遇到罗小虎的玉娇龙,千里迢迢来到新疆,第一次看到那么广阔的天地,她的天性得以释放,也许生来第一次感到那么自由舒展,彼时彼刻她一定深爱着罗小虎,那个罗小虎与其说是罗小虎,不如说是自由的象征,是新鲜的诱惑,她爱的与其说是罗小虎,倒不如说是那个自由自在又魅力无穷的自己,她爱的是被爱被追求的感觉,爱的是那个更像自己的自己。

罗小虎和他所在的新疆符合了玉娇龙的需求:好玩。

而当罗小虎到北京来找玉娇龙时,此时的玉娇龙早已不是当初那么简单,她有了青冥剑,有了李慕白,有成为大侠实现江湖梦的希望,有了更大的野心和全新的欲望。

她曾经深深厌倦北京的秩序规整,爱恋新疆的广阔天地。

但现在她发现自己有打破秩序的能力,在秩序下破坏不是更刺激吗?

她正准备大展身手。

这时小虎的出现是不合时宜的,对玉娇龙来说,罗小虎从自由的象征变成了新的束缚,她当然会把他甩掉。

到后来玉娇龙甚至到了谈“虎”色变的地步,俞秀莲一提到罗小虎,她脸一拉甩头就走。

新疆的日子像一场注定不可能长久,终将被现实侵蚀的梦,因为玉娇龙的性格终将对沙漠感到厌烦,罗小虎以为玉娇龙在新疆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其实她想做的在新疆都做不了,这样两个人的期待就产生了落差。

罗小虎和新疆也从好玩变成了不好玩。

但是罗小虎表现出了打不死的小强精神,玉娇龙坐在花轿上了,他单枪匹马来抢亲,但在人手众多关系错综复杂的北京城里,他绝不再是人人闻风丧胆的半天云,也许李慕白抢亲还有机会,把人拉出来就飞走了,罗小虎抢亲就像农民工挤来挤去买火车票一样,最后哭哭嚷嚷地被拉走了。

在李慕白和俞秀莲的劝说下,罗小虎居然妥协了,决定等待观望,于是他被李慕白送去武当山上上武当暑期班。

最后玉娇龙上武当山时看到罗小虎正和一位武当道人攀谈,想必那人就是暑期班的老师之一。

我忍不住诧异,这样一个曾经叱咤风云,有信仰,有梦想,追流星的少年,不惜千里走单骑,不惜抢亲,就算京城里人生地不熟,他也曾潜入秩序森严的九门提督府保卫心爱的女人(玉娇龙和俞秀莲第一场飞屋檐追逐戏的最后,那个扔飞镖帮玉娇龙解围的一晃而过的身影就是罗小虎),这样的少年怎么能那么乖乖地蹲在武当山上暑期班而不作为。

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后面的剧情和他没啥关系了。

当李慕白、俞秀莲和玉娇龙在外面轰轰烈烈的时候,罗小虎就一直蹲在武当山上暑期班,请注意,对于玉娇龙后来经历的一切,他什么也不知道,他真的不知道。

然后有一天,玉娇龙爬上山,罗小虎大喜:“小龙!

”立即迎上去。

(不得不评说一句,张震走上前的样子,那种天真的神情,就和当年的牯岭街少年一模一样)。

两人睡了一觉,好开心好开心。

第二天醒来罗小虎发现情况不对劲,在悬崖边找到了少女。

少女问罗小虎记得你说过的那个故事吗?

小虎,许个愿吧。

罗小虎认真地说:“一起去新疆。

”他也许想骑马去的。

结果话音刚落,旁边的少女哗的就飘下去了。

罗小虎淡定地站在原地,悲伤地哭泣。

到此罗小虎的悲情故事宣告结束。

他注定是一个找不到流星的小男孩,小时候找不到,长大后以为找到了最亮的一颗,最后又不知道飘到哪里去了。

其实这里涉及一个重要的问题,也许是这部影片在剧情方面最值得探讨的问题:玉娇龙跳下去的时候,是怎么想的?

首先“从山上跳下去”的做法自然是来源于罗小虎讲的那个故事,这个故事的寓意是心诚则灵。

玉娇龙跳崖前让罗小虎许愿的意图是什么?

她跳崖真的是希望实现罗小虎的愿望吗?

有一点可以肯定,站在悬崖边上的少男少女对他们的感情态度已经全然不同了。

我认为罗小虎的愿望就是朴实的字面意思:“一起回新疆。

”这也是他来北京的最初目的和唯一目的,总不至于上了个武当暑期班,就突然什么想法都变了,更何况他对故事后面的发展一无所知,所以这个“新疆”也应该不是什么虚幻的含义。

玉娇龙最后让罗小虎许愿,是想听一听他的心声,给自己一份安慰,或许也施舍给他一份安慰。

也许罗小虎说完愿望后,玉娇龙心里想的是:少年,你还是不懂……玉娇龙之跳崖和罗小虎故事里的跳崖并不相同。

此山非彼山倒不是问题的关键,因为心诚则灵,关键是此跳非彼跳。

在罗小虎的故事里,那个跳山的人是因为父母病了,无法医治,才从山上跳下去。

父母的病是不以他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是非奇迹不可挽回的。

所以他才选择跳崖。

但是“一起回新疆”对小龙小虎来说本来不该成为多么困难的愿望。

两个人年轻又健康,武功高强,一路边走边杀,骑两匹马咯噔咯噔地就回新疆了。

所以如果玉娇龙真想实现小虎的这个愿望,何必往下跳呢?

她其实心意已决,不管小虎许的是什么愿,她都会跳的。

也许玉娇龙和罗小虎心中都清楚,经历了这么多,他们再也回不到当初的那个新疆了。

就算回了地理时空,也回不到心理时空。

我觉得玉娇龙跳崖的真正原因是,她觉得一切都不好玩了。

俞秀莲到底说得对,在江湖上不讲信义,确实玩不长。

她闯了大祸,连累死了李慕白,原本想象中的江湖梦变成沉重的现实。

梦破碎了。

当什么都玩过,什么都不好玩,她也就什么都不想玩了。

她唯一的需求崩塌了。

于是她选择一跳了之。

这种简单粗暴的思维和任性的做法,其实是非常符合这个人物的性格的。

玉娇龙跳下去是生是死?

是不是到了云的另一端?

是不是一点伤都没有,还漂流到了远方再也没有回来?

这都不重要了。

因为她没有许愿,也没有诚心,她跳下去的时候什么也没想,她堕入的是虚空,就算故事里的奇迹真的实现了,她得到的也是无限的虚空,其实也就是死。

如果导演的意图是展现玉娇龙最后达到了李慕白毕生未能实现的练神还虚,圆寂永恒的境界,我跪拜在导演编剧脚下……真不能怪罗小虎跟不上玉娇龙同学的思想境界。

罗小虎上的是武当暑期班嘛,普通班同学。

人家玉娇龙是由武当明星教师李慕白进行一对一贴身指导的,并且以牺牲李慕白作为一名大叔的身家性命和俞秀莲阿姨的终生幸福为代价才觉悟的,这个是状元速成班,教学效果肯定比较好。

说跟不上境界吧,也跟上了点,小龙跳下去的时候小虎有多淡定啊。

武当暑期班还是有效果的。

当然,这时候小虎如果有任何不淡定表现都会影响本段的诗意表达。

其实很难理解,罗小虎这样一个没文化的野男孩,怎么就这么快被武当的玄妙给熏陶了呢?

结果,事件的本质就是白白坑坏了罗小虎。

想想张震真适合演这个角色啊,张震十五岁在《牯岭街杀人事件》里演张震的时候,扮演的就是这种被自私少女深深坑害的苦逼角色,外形气质眼神面相都太适合了。

二、价值取向漫长人物的分析到此为止。

透过人物和剧情,影片的价值取向到底是什么?

经历一番生离死别,大彻大悟的俞秀莲终于得出一个毕生的教训和结论:“一定要真诚地对待自己。

”其实这恰恰是玉娇龙一直以来的做法。

影片对玉娇龙真的抱有深深的青睐和偏袒。

着力用镜头表现这个人物的美感就不说了,玉娇龙真的想要啥有啥。

想要青冥剑,两次得手;想要姐妹,俞秀莲阿姨待她比亲妈还好;想要绝世武功,天下第一高手李慕白叔叔死都要她当徒弟;想要男人,罗小虎像罗小狗一样地追随她到天涯海角,其实李慕白也有嫌疑……她从来都是想玩就玩得最痛快,最后不想玩了也就轻松地一跳了之,成功地退出了游戏,她在影片里似乎没有经历过“想玩不能玩”和“不想玩却不得不玩”这样的人生真正无奈境地。

她就像她的名字一样,是天之娇女,真心无话可说。

而且按照故事的大结局,应被视为榜样的李慕白和俞秀莲悲剧了,他们最后承认他们的人生是一场愚蠢而不绚烂的浪费。

甚至最后得出来的教训几乎是玉娇龙一直贯彻的“真诚待己”(只是玉娇龙放纵得过了头,没了度,不过至少努力的方向貌似是没错的)。

李慕白死得悲哀悔恨,俞秀莲悲苦不已。

而玉娇龙从做贼到跳崖,都轻灵飘逸。

这样一来我基本认为这部影片是玉娇龙的全面胜利,也怀疑创作者的价值取向是偏向玉娇龙这边。

作为一个独享青睐的角色,也许玉娇龙还不够可爱(可爱不是说萌,就是说讨人喜欢)。

《卧虎藏龙》虽然有武侠的外壳,有名剑有大侠,有山水风景,有武功有恩怨有儿女之情,甚至引入了禅宗道学,但我认为这不是一部真正的中国武侠电影。

影片讲的其实不是虚幻的江湖概念下的快意恩仇,其中的“面对爱情是否勇敢”,“人要真诚面对自己”,“争取幸福”等议题,都是现代人生活中会碰到的问题,也是人类共通的话题。

李慕白“得道”的追求在故事半当中就彻底被弃置了。

因为得道高人还能有什么故事呢?

故事本就是给凡夫俗子看的。

再说了,影片也只能落实到世俗的层面来提出主题,禅啊道啊只能作为一种包装,因为如此高深的问题创作者估计也研究不出来,就算研究出来了也发现编不出什么故事矛盾。

都虚无了哪儿还有故事。

我认为中国的传统武侠是给你一个江湖,让读者或观众有一个江湖梦,而《卧虎藏龙》是故事里的主角有一个江湖梦,故事人物的选择和挣扎都是和观众的现实生活相通的。

把武侠梦从故事外挪到故事里,是《卧虎藏龙》把中国武侠推销到国外时做的最重要的改编。

影片探讨的另一个重要现实问题就是爱情。

影片中明线暗线加在一起,大体有五组男女关系:碧眼狐狸和江南鹤。

一个居心叵测,一个抱有成见。

最后落得不得善终。

由于事件太过久远,当年是否有爱情已不得而知。

玉大人和福晋(玉娇龙父母)。

影片虽然没有着力描绘,但两个人的关系很像现代婚姻的写照,冷漠和隔阂。

李慕白和俞秀莲。

作茧自缚,浪费了人生和感情。

罗小虎和玉娇龙。

有一个最美妙的开始。

热烈地去爱,热烈地做爱,热烈地追寻(虽然最后感情不同步了)。

(其实罗小虎绝对也符合真诚对待自己这个标准,又是好少年,真心被坑惨了,而且他的被坑可能还是由于编故事的人要凸显玉娇龙,所以就不为他着想了。

)陕甘捕头的女儿和贝勒府的刘师傅(打架时负责搞笑的那个)。

这两个小人物很容易被忽视。

但他们其实很重要。

陕甘捕头死后,刘师傅跑到独居的女生门口站着,说“给你守个门。

”女生说:“进来吧,两个人就不怕打不过碧眼狐狸了。

”其实他们心里都清楚,就算两个人还是打不过,当初三个人都被草割,别说两个人了。

但是他们要的是心中的温暖。

刘师傅纠结了半天,最后还是进去了。

存在于这两人之间的是并不轰轰烈烈的朴实感情。

玉娇龙可怕的地方就在于,她不仅要爱情,更要轰轰烈烈。

而她又不是《还珠格格》里的小燕子,小燕子代表真之善,而玉娇龙代表的是真之恶。

纵观这五组人物关系,其实最接近俗世理解的幸福的是最后一组。

所有的幸福都有一个平庸的结局。

俗世的幸福在于敢于接受平凡,有能力在平凡琐碎日复一日的人生里创造浪漫。

要做到这点,未必比当大侠容易。

这是追求得道的李慕白不曾达到的境界。

是渴望平静的俞秀莲未曾获得的日子。

是血里有风的玉娇龙绝对不能接受的惨淡。

却也是大多数人世痛苦的解药。

如果说在影片的爱情观里能解读出什么的话,此段就是我的答案。

三、其他影片如此受奥斯卡青睐,不仅在于它在西方观众面前展示了耳目一新的观感,更在于这是一部非常精致的影片。

音乐画面极佳自不必说。

我尤其想提的是,影片的武打部分非常出彩。

飞来飞去固然好看,但重点是这部片子飞得有水平,在三分钟的屋顶戏里能打出人物性格特点,打出故事情节。

我个人非常喜欢玉娇龙第一次偷剑后与俞秀莲在屋檐上的追打戏。

在三分钟长的动作段落里,充分地突出了两个人物各自的武功性格特点。

玉娇龙的轻功比俞秀莲更胜一筹,而地面动作则不是俞秀莲的对手。

所以俞秀莲努力要把玉娇龙拖到地上,她的策略就是:“给我下来!

”玉娇龙优雅地不停向上飞,俞秀莲略显笨拙地追赶却又有力地对抗,恰恰表现了玉娇龙的轻灵飘逸,好高骛远,俞秀莲的朴实敦厚,脚踏实地。

玉娇龙和俞秀莲的对抗还有点杀气,但和李慕白的打戏则完全进入另一种境界。

因为按照设定,和李慕白的打斗是没有悬念的,因而展示的目的不在于打斗的结果,而在于舞蹈般的动作,舒缓音乐中天人合一的禅意,以及发展在其中的人物关系。

《卧虎藏龙》拍出了最好看的轻功戏。

应该没有疑问。

我也没想到自己一口气码了这么长,一万一千七百字。

我怎么不去死呢。

***此处曾经是我的公众号广告***不过这几年忙,公众号很久没更新了哈哈

 2 ) 碧眼狐狸

托马丁路德金的福,这个周末有三天假期。

周六上午把卧虎藏龙又看了一遍,看过之后就想说点什么了。

好电影不可能终结于散场的时间点,因为细节本身隐藏着故事,编织成另一个世界。

卧虎藏龙的诸多影评里,李慕白、玉娇龙和俞秀莲的关系已经被分析的极为透彻了,但是对于江南鹤、碧眼狐狸这一类角色却没有特别的讨论。

而我的故事,就要从这里开始讲。

佛曰,因果循环,报应不爽。

碧眼狐狸其实是电影中诸多线索的源头。

玉娇龙因从碧眼狐狸处学得了功夫,而有能力盗剑;蔡九因内人被碧眼狐狸所杀,因而在玉府前贴告示;李慕白因碧眼狐狸暗杀了自己的师傅,而追杀多年,结果在最后一场决斗中中毒身亡。

乍一看,正邪分明,恶因诞生了恶果,只能以善化之。

但问题是,碧眼狐狸的恶从何而来?

有这么几句台词颇为耐人寻味碧眼狐狸:1. 他瞧不起女人,因此活该死。

2. 我和他入了房帷,但他却还是不肯把心经交给我。

3. (玉蛟龙)我唯一的亲,唯一的仇。

4. 你读字,我读图。

李慕白:1. 武当派不收女弟子蔡九:1. 我那位也是武行里有名有姓的,但也遭了她(碧眼狐狸)暗算从蔡九的话里,我们能体会到碧眼狐狸是有一定实力的。

而李慕白的话,体现出了武当派大男子主义当道的现实。

而碧眼狐狸“瞧不起女人”的说法,不仅与李慕白的话相合,而且也暗含自己的奋斗史中饱受男性歧视的悲惨命运。

不仅如此,碧眼狐狸与玉娇龙的对话,透露出自己不识字的信息,暗示她童年家境不好,同时也是男尊女卑的牺牲品;化妆成尼姑,勾引江南鹤入房帷,暗示自己年轻时还是有姿色的,与此同时;碧眼狐狸这个称号,也是用来形容丹凤眼,尖下巴的女性形象,进一步佐证她年轻时的姣好容貌。

化妆成尼姑盗取心经,潜伏玉家躲避追杀,以及最后在山洞里设局,种种迹象表明碧眼狐狸是个智商很高的女子,但是家庭环境与江湖现实,让她性格扭曲,心狠手辣。

虽是恶人,却终是善心未泯。

碧眼狐狸在玉娇龙面前,放下了心中的戒备,亦师亦母,倾囊相授,共同研讨心经之道。

其实站在碧眼狐狸的角度想,传授小娇龙武功是一个很冒险的事。

首先,碧眼狐狸混进玉府的时候必定以人畜无害的非江湖人士身份应聘,不然的话根本进不了面试,而传授小玉蛟龙武功的时候极有可能被人看到,暴露身份,这是风险1;其次,小玉蛟龙学会武功之后很有可能会到处炫耀,毕竟是孩子,被旁人问起武功的来源导致自己身份暴露,这是风险2。

如此大的风险凭着碧眼狐狸的智商不可能想不到,但为什么她还要教玉娇龙武功?

因为她在蛟龙身上看到了自己。

小蛟龙学习能力强,性格果断坚决,长相清秀,家庭环境好。

同为女人,碧眼狐狸当年在智利和野心上也绝对不输蛟龙,偏偏是恶劣的家庭环境,让故事讲成了现在这样;而蛟龙却让她看到了自己的另一种可能性,一个集齐了四项条件,很有希望成为一代女神的“碧眼狐狸”,于是碧眼狐狸在情感空缺的巨大诱惑下,承担着风险教蛟龙武功。

实际是在蛟龙身上延伸自己的梦想。

蛟龙那么多年一直保守自己会武功这个秘密,充分体现出了蛟龙天才少女智力早熟的一面。

当然,同样的特质在一个地方是优势但在另一个地方很可能会变成劣势。

这个少年老成的性格同样让蛟龙在发现自己强于碧眼狐狸的同时选择了隐瞒,最终却深深的伤害了碧眼狐狸的心;除此之外,智力上的早熟也同样以情感上的不成熟为代价,最终出现了盗取青冥剑,砍伤俞秀莲等一系列荒唐事。

说到这里,我们不难感觉到碧眼狐狸身上的巨大悲剧色彩。

一个早年心比天高的女子,在现实面前性格扭曲,泯灭天良;而小蛟龙的出现,重新燃起她的善意与希望,看到了梦想的延续,最终却不想被梦想本身背叛,彻底幻灭。

她在死前说蛟龙是自己唯一的亲,唯一的仇。

八个字可谓泣血惊心。

说到蛟龙与碧眼狐狸那一场对话,倒是提出了一个有意思的问题,为什么碧眼狐狸练不成武当心诀?

我们想,论练武经验,碧眼狐狸绝对强于蛟龙,而在智利方面两者相差不大,但蛟龙却在小小年纪就能有一些领悟,碧眼狐狸一直停滞不前。

在我看来,背后的原因在于“教育”二字。

在蛟龙与狐狸的对话中,狐狸提到了两个人的切磋思路是“你读字,我看图”。

图上有招式,但字里却有思想。

武当剑法终究不是街头杂耍,而是道家文化的外在体现。

蛟龙说狐狸一辈子功夫就到这了,其实也不是夸大,因为狐狸早年的教育背景决定了她理解不到道家思想,自然功夫也上不去。

后来李慕白对蛟龙说,你和狐狸对武当心诀的领悟思路不对,也印证了这一点。

而感觉就像不懂线性代数就愣拼量子力学,不懂统计力学就硬看过渡态理论,并取名物理有机(这个有点黑)。。

最终就是悲剧的节奏。

碧眼狐狸与江南鹤入房帷,其实也给我们传递了许多细节。

江南鹤作为武当掌门,却与尼姑私通。

可见他自己凡心未了,道貌岸然。

而所谓有其师必有其徒,相同的经历极有可能产生相同的苦恼与困惑,李慕白为情欲所困也就不难理解。

与此同时,碧眼狐狸与玉娇龙,刚好与 江南鹤与李慕白的关系对等。

而碧眼狐狸与江南鹤之间的暧昧关系,刚好也暗示了李慕白与玉娇龙欲盖弥彰的情感纠葛。

最后,用红楼梦里的聪明累结束本篇。

聪明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

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

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

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

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3 ) 在玉娇珑和俞秀莲中间,我选择玉夫人

「卧虎藏龙」重看一遍,愈发的敬佩李安导演。

对于中国文化的神韵西方化的解读,无人能出其右。

中国古典文学,向来喜欢先交待结局,而真正要表现的是过程中的情绪和文学性。

譬如封神榜,譬如红楼梦。

「卧」的开头一出来就交代了所有的结局,李的闭关失败了。

其实失败的结果就是死,整部影片就是李的道,寂灭的过程,剑就是欲望的延伸,对剑的关系就是欲望之间的互动。

而最终对俞的妥协,其实就是李身为道对儒文化的妥协,是仁的胜利。

李放不下对俞的感情,也放不下对师门恩怨的执着,李交了剑只是形式上的妥协,好似戒烟者说一天只抽一根一样,只是自欺欺人。

所以,遇见玉娇珑,李立刻反悔了,因为玉自学武当武功,并且能领会武当心法,是道的种,李看到了希望,这种希望有对得道的追求,有对师门恩情的圆满,而玉所表现的懵憧也是李所羡慕的,事实上,李所追求的,就是玉所表现的,所谓得道的,自然的理想。

开篇李的对话,就已经揭示了这个主题:“没有时间空间…一切没有意义…似乎更深的…我需要想想…”他知道那不是他要的得道,他不知道那是什么,他迷失了,所以他“出关”来找“答案”,而他下意识抓住的那根救命稻草,其实就是他的答案,他又不愿意承认,这个答案颠覆了他一整个世界观和人生观,他一生甚至于他师父一生付出,他负担不了,所以他拒绝承认,随着剧情的递进,他逐渐的预见自己的结局,他积压多年的隐忍习惯渐渐被即将破土而出的东西所打碎,所以他对俞的语言愈来愈大胆,愈来愈真诚。

有段对话,他说:我们能摸到的东西,没有永远,师父(注意不是师傅,这个父其实就是李一直背负的东西)一直说,把手握紧,里面什么也没有,把手松开,你就拥有一切。

我们儒家的老妹儿,俞美人对李幕白这种文艺病很无奈,只能回复:这世上不是所有事情都是虚幻(形而上)的,你握住我的手,能感到真实吗?

李说:……我不知道,我现在只想跟你一起,这么坐着,就能感受到一种宁静。

可以想象,俞大姐想捶死李幕白的心情了,看懂这一层,也就明白后面奶妈子给俞上药,说李幕白肯定能杀玉娇珑,俞大姐那一脸不相信的表情了。

所以再联系最后一段李幕白跟俞的对话,其实就是一个不纯粹的理想主义者形神具灭的结局。

李说:…只剩下最后一口气…俞说:…炼神还虚,去圆满一生追求…李说:…我已经浪费一生,不想浪费了,最后一口气用来爱你…这个结局其实非常讽刺,作为理想主义者出现的李幕白面对理想变节了,而务实的儒家代表俞大姐却面对生死大恐怖时却鼓励李幕白去追求理想,在面对“牺牲”的内核的把握上,儒家比道家做的更踏实,更笃信。

所以从这里看,其实可以看出来这是曾子一派的学问。

而李幕白最终对儒家的妥协,对爱的妥协,其实对于俞大姐来说,却合了儒的道,即仁道,人与人之道。

所以从这里可以看出来,这部影片中,传达的两种意识形态的争执。

而这种不绝对的,人的身上表现出来,人才显得如此复杂。

现代人总爱在形式上追求极端,尤其是环境主义者(马氏)引导下的新中国,对于批判的过度应用,至使意识之间的对抗比例压倒了融合,所以在李安的这部影片中,是可以看出来其作为传统中国人,所倡导的“和”的声音。

李安的浪漫在于,其虽然给予了所有人深刻的复杂的东西,却自然保留了对于美好的想象,罗小虎和玉娇珑,他们的情欲如此激烈,在镜头上,李安给他们肉体和呻吟,懂古典主义都懂。

在世界观上,李安给他们同样的朴素的价值偏爱,只不过一个是消极的一个是积极的,罗小虎要回到新疆,回到驱马黄沙的戈壁,在形式中追求天人合一,而玉娇珑则要进入江湖,在酒馆中念“我是潇洒人间一剑仙”,追求意志上形而上的绝对自由。

这里也是玉娇珑之所以愿意拜俞作大姐,也是俞作为儒家形象的“入”世态度所赐,对“入”的肯定,毕竟还是浅层的,因此当俞安抚她情绪时试图为她套上鞍辔,才会激发她的愤怒失控,引爆整部影片最大的情绪炸弹,直接造成了李幕白的死亡。

所以这也可以看出来,是儒家文化对道家思想控制势必激发的反弹,李安作为知识分子,对命运概念的解读的意思,其实也蕴含其中:一切的偶然都是必然。

李安对道家文化的理解是非常深刻的,所以他安排李幕白去追逐玉娇珑,在竹海的打斗中,李幕白给玉娇珑展示了更纯粹的技巧,更成熟的情绪,这里有形意之争的意思,这种浩瀚和高深才吸引玉娇珑停下来,跟他对峙,而李以指作剑清触玉娇珑眉心的意义,又有了外力的强行的(治标不治本)的意思了,所以玉娇珑反悔了,因为他认识到这种形式斗争并不能解决问题本质,这里映射了李幕白闭关失败其实还是对道的解读出了问题,对形式太过看中,导致无法超然。

这个情节在心理上这可以呼应李幕白后面救玉的剧情,李安在镜头上,对其添加了非常暧昧的性意味的解读,使这个原本枯燥的互动增加了更多层隐喻和娱乐性,表面上是玉面狐狸为报仇,其实是杀爱徒。

深层次是李幕白和玉娇珑的自恋情绪的爆发,更深层是两个人一瞬间合道的意义,也正因为这个瞬间的结合,玉和李都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所以即使玉的结局和李的结局是一样的,他们在肉体上都消灭了,但是他们的死亡意义却是两个完全相反的极端。

李安对动作的设计上,对服装的设计上,都极其用心,杨紫琼儒家代表,宽衣大袖,隐藏形体,极重规矩,招式大开大合,以力破巧,她说极擅双刀不假,攻守兼备。

可是被玉娇珑激怒后,换双手剑击败玉娇珑,怒败玉娇珑。

这里也可以看出来,儒家的克己意思中指出的情绪被压抑后爆发的破坏性。

剑其实就是欲望的延伸,甚至于有性的隐喻,所以李安这部电影中,情欲是极其激烈的,因为最核心的对打都是用剑进行的,这也是为何俞大姐在看到玉娇珑抚摸兵锋如此愤怒的斥责她的原因,这相当于一个小三当着老婆的面摸老公的私处挑衅,这种源自伦理的失控,能引发毁灭性的后果。

这也是李安厉害的原因,这部影片在文化道德展示这个层面,是拍给西方人看的,是真正的文化输出。

所以李安很务实,可以看出正统儒家门徒的意思。

他最后给予玉娇珑的结局,亦是对西方人最关注的,对于理想问题的一个交待:玉娇珑跳崖前,她最后问罗小虎,许一个愿,罗小虎说,一起回新疆,随后玉娇珑一跃而上,投怀云海,结局画面,玉娇珑逆光而飞,没有上升和下坠的辅助判断,算是隐晦的表达了道家:「与光同尘」的意思了。

这种理想交待,没有道与儒高低之分,门派之见,玉娇珑的死成全了所有人,创造了一个更高意识上的,圆满的结局。

谁说看电影学不到东西的?

你看,有一种男人爱玉娇珑,单纯自然,性感尤物,有个性还是个小机灵鬼,被踢一脚趴在地上,屁股上的肉都能弹两下。

有一种男人,喜欢老婆作那俞大姐,端庄淑雅,落落大方,任劳任怨,最重要的是永远一幅随时为男人牺牲的模样。

所以我们可以依据这个人对角色的态度,投射出…许多不容易见到的东西。

而我,我就选玉夫人。

 4 ) 李安的电影都是拍给中年人看的

十二年后再看才看懂了一些。

玉娇龙最后为什么要跳下去?

因为她已经万念俱寂。

也就是李慕白跟俞秀莲所说他闭关时到达的新境界。

碧眼狐狸和李慕白,分别代表玉娇龙心中邪念和善念。

经过一番纠缠恶斗,两人皆亡,其实象征着玉娇龙已经心无一念,是虚空,从「道」上来说,这才是真正解脱。

李慕白之所以到达这种寂灭的境地时感到的是悲哀而不是喜悦,是因为他心里有俞秀莲,心里其实还有「念」,不是真正的「空」,所以他闭关失败,破了功。

临死前也是用了最后一口气向俞秀莲吐了真意。

他没有得「道」。

而玉娇龙经过心中正邪两念的纠缠、消逝后,对罗小虎所代表的尘世仅存的一点留恋也放下了。

无牵无挂,无欲无念,不悲不喜,是真正的解脱。

这也是为什么她在跳下去之前会对罗小虎说,许个愿吧。

罗小虎的愿望是一起回新疆,一是因为他想和玉娇龙在一起,另一个原因是他在试图抢亲时说的:跟我回新疆,去了新疆你就舒展了。

所谓舒展就是解脱。

当然他的「解脱」指的是从父母、礼教中挣脱出的「小解脱」,而此时的玉娇龙,已经达到「大解脱」的境界了。

也就是「空」。

李慕白说,我们所触摸到的,没有永恒,所以玉娇龙最后跳下去,完成「得道」的最后一步。

同时也呼应心诚则灵的传说,因为她让罗小虎的愿望实现了。

 5 ) 被浪费的李慕白的一生

李慕白!

你临死给俞秀莲表白,说一长串cringey话,我特别理解,但一个字都不信。

你实在是不真诚。

你给老师报仇,那老师是什么东西,可以入尼姑的床帏,事后还反悔;打斗中教训玉娇龙,“勿助勿长、舍己从人”,你对玉娇龙难道没有助长,你对俞秀莲难道不是舍人?

难怪玉娇龙骂你“别到了庙里就说和尚话!

”到了表白也是,你真“一直深爱着”秀莲吗?

你追逐宝剑到底是追什么?

在山洞里遇到玉时,你没有动心?

别忘了观众的镜头是从你的眼睛里看,看到玉湿身,困惑,执着,你分明整颗心都动摇了!

你最不真诚的就是守礼数到最后一刻,然后在气绝命尽,再无后果时,用最安全的方式,对最安全的对象说:我一直深爱着你……不必!

这此前每一次动荡,变心,为什么下山,江南鹤怎么死,武当怎么办,你吐露过一点心声吗?

不如说你根本缺乏作为个人的心声,而只是江湖的回音壁!

你完成的都是社会的规定动作!

李慕白,你是个大爹。

不只是因为地位高,能力强,还因为你有爹的本质,你们这种人喜欢教人做事,喜欢继承和巩固类型化的规则。

做你们这种人不能老是乱想、乱怀疑;最好是分发一些printed general instructions, 省去复杂的个案判断。

比如你的规矩有:师仇当报。

朋友妻不可欺。

不能爱上突然出现的萝莉。

人间正道是招安,是入体制,就连罗小虎,你也给他先安置到武当。

玉娇龙却说:Wudan is a whorehouse! 你还是要收这个女徒,你看,你的规则明明有例外,你明明知道世界是一团对错的连续体,你为什么还在装?

李慕白,拍你的导演李安在他另一部电影里亲口说:你正在见证五千年性压抑的结果。

你就是这个结果!

你是一道社会的命题!

虎卧下去,龙藏起来,你以为你被束缚,其实没了束缚,你根本不知道该怎么活!

你必须说服玉娇龙,不然你怯懦的蚕茧上就要出一个破洞——所以你得在上面怯懦地又编织一层。

我的好朋友hyh近日说:“社会制造了一个爱的模具。

”男的怎样算爱女的,女的怎样算爱男的,旁人为承认这段爱该看到什么,这都是死耗损失,都是本可以不付出的交易成本,是类型化的代价,李慕白,你懂吗?

西方经济学家说,一桩买卖如果能流通,就让它流通!

或者我用玉娇龙的话再讲一遍:“爱就爱了呗!

”或者我用俞秀莲的话最后再讲一遍:“不管你将来做什么决定,一定要真诚地对待自己。

”这个女人像存在本身一样沉重,打斗时换武器,越换越拿不动,最后连对手都笑了,可是连她也比你懂,骗得了你的抽象话,没能骗得了她,她还是告诉你:“这世间不是每一件事都是虚幻的,慕白!

”But what do I know about love. 也许这些模具玩起来也有模具的道场,也很愉快。

看看我的前前男友。

我也不想再去辩论谁的意识是虚假意识,谁被规训到骨子里,因为归根结底,我的理论也没法自证高贵,或者清白。

蔡九死后,他女儿叫刘奉保进屋,“两个人一块就不怕打不过碧眼狐狸了”,我觉得这段太好了,好得说不清,父亲刚死,他们应该授受吗?

这是生物性的抱团取暖,还是也可能演化成心灵相通?

普人懂吗,普人有心灵吗?

真有纯粹的普人吗?

多少人完全不理解爱,仍然去爱,也没什么大后果,他们并不会觉得自己“浪费了一生”。

这是顶级境界,本来面目。

一生都浪费的是你,李慕白:你的悲剧在于你能意识到自己的虚伪,你的没救在于你对自己不真诚。

你知道吗,罗小虎那个傻乎乎的“心诚则灵”传说,是讲给你的,意思是:我们大家到头来无非都是得到了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

聪明的人不一定能实现愿望,强大的人不一定能实现愿望,世上只有自洽的人的愿望会实现。

2.28.2023 at 17

 6 ) 旧话重弹

我看电影有个坏习惯。

只要片子是自书改编来,我总要先看原著。

因为经年看小说,所以人物在我脑海里成型很快。

而且我有自己的一套摄影师,音像师,甚至服装道具师。

场景,镜头飞快落实,如果电影看起来很不相同,就被我一棍子打死。

所以,我觉得《卧虎藏龙》甚好。

说到底把王度庐“悲情侠剧”的氛围给拍出来。

那时候的北派几大家,武功没有金古温这么高,特别是宫白羽,郑证因,按照真正的拳谱和剑谱来,人物击技很真实。

聂云岚80年代改编的《玉娇龙》,登在大开本的《今古传奇》上,我也算是第一时间读到过了。

至于80年代拍的《玉娇龙》,每集必看,虽然那时年纪小,又过了这么多年,人物面貌模糊了,但是感觉沉淀下来,反倒清晰了。

玉娇龙就是这样的吧。

像我一位膀大腰圆的师兄所说,“如皎皎白莲,我见尤怜”。

不过,若再多些娇憨,便更好了。

竹林打斗那段,网上多少人呼天抢地,有人看到威亚,有人嫌轻功造作,总之与他们头脑中的导演不同了。

在我看来,跟想象中的老派武侠,逼真度很高。

既有传统武术技击的神髓,又兼古朴浪漫,也符合老式话书内页白描人物插画的意趣。

言情片起家的李安,手法细腻,跟张彻的刚猛肃杀是两端。

他会借承胡金铨的古拙凝重,细节繁琐。

又不会那么晦涩,禅学机锋十足。

不像徐克跟老胡,硬要将来福枪跟青钢剑铸合在一起,结果龃龉收场。

懂得量力而为,在这个浮躁死撑仓促上阵的年代,很难得。

 7 ) 李安的淫欲这回是泄在江湖上

《饮食男女》我看很平常,恶心在最后来个不伦不类的忘年恋。

《断臂山》我看的要睡着,恶心在猛然间俩直男就弯了。

《色戒》也就是个双卧底,非要床戏成那个样子。

《少年派的奇幻旅程》我看的总算喜欢了,以为是儿童片一样的阳光励志,结果被分析成吃老妈。

每次新看一部李安的片子,我都希望我能改观我对他骨子里的偏见,但是每次都失败。

这次补上《卧虎藏龙》,还是一样拉扯出一段师不师、徒不徒、敌不敌、友不友的三角情欲关系。

在我眼里心里,李安的片子无非就是各种忘年恋、三角恋、同性恋、性欲恋、意淫恋、父母恋的大串烧,在闷闷的剧情和闷骚的台词里,在演员各种眼神动作中使劲压抑着所谓的人性刻画和理解。

真心喜欢不起来,也真心好奇他的片子总有好市场,真心嫉妒他的座座奥斯卡。

要么就是我太天真、太幼稚、情商逼格都太低,要么这根本就是一种榴莲毒,好这口的就臭美。

 8 ) 《卧虎藏龙》开头拉片——“电影诗”

影像的“时间性”诉求,导致了现代影像更着力于叙事的“断裂”(传统运动与情景结合的线性整体被废除),也导致了景象与环境被独立看待。

但为了使影像整体“有机”,被独立看待的景象也必须参与叙事。

这种需求同样也蔓延到镜头运动本身。

这种独立对象共同参与表意的现象,就是“电影诗”的概念。

诗是语言能指和所指的共同(混合)表意——可分可合。

影像表意能力因此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

以下是较为详细的拉片笔记,我的目的是阐释摄影机运动如何参与影像表意。

以及情景如何在表意中发挥额外作用,优秀影像的整体始终是“有机”的,导演的任何选择都不会虚掷。

在此,感谢大家对影像的热爱及关注,影像是最初,也是最终的语言!

 9 ) 【藏】解讀《臥虎藏龍》

「臥虎藏龍」整個故事結構在道、愛和生命層次上的表達相當完整精彩。

「虎」是講人的七情六慾、五毒五蘊,「龍」是講人的心靈;虎代表陰,龍代表陽;虎代表人的慾望,龍代表人的神識。

之所以藏龍是因為人永遠看不到龍,看不到自己的真心。

如何看見真我,體會道,是整部電影所要述說的。

臥虎藏龍裡幾個主要角色,俞秀蓮、玉嬌龍、李慕白分別代表儒家、禪宗及道家。

當中主要人物的關係──李慕白是武當派大師,俞秀蓮是李慕白師弟的妻子,玉嬌龍是李慕白仇家的徒弟。

玉嬌龍的師父碧眼狐狸殺了李慕白的師父江南鶴。

俞秀蓮的先生,也就是李慕白的師弟,很早就死了,也是被碧眼狐狸殺死的。

碧眼狐狸用暗器,李慕白用劍,碧眼狐狸偷了李慕白師父的劍譜,她的徒弟玉嬌龍看得懂秘笈,偷練這劍譜,比師父練得好,但她不敢讓師父知道。

●未了情緣 李慕白修道,不想成家,雖已修到很高的水平,但他還是有些未了緣。

俞秀蓮有儒家四維八德以及宋明理學時期女子無才便是德、終身守節等精神。

俞秀蓮喜歡李慕白,但先生死了,必需守節,不便主動開口,就一直等李慕白開口。

李慕白雖然也喜歡俞秀蓮,但礙於名節,他是武當派大師,此事不便張揚,所以也等待適當時機。

在沒什麼機會的情況下,兩人始終保持一定的距離,彼此雖想念對方卻沒什麼大動作,頂多是碰一下手,兩人互相喜歡,可是就少了一些機緣來牽動,關係雖然不錯,卻進不到感性的愛和真愛的層次。

李慕白、俞秀蓮在個性及待人處世上比較傳統和世故;玉嬌龍就完全相反,她代表一個綻放的新生命,是整部電影的真正主角,她將其他人的情和慾都牽動起來,也讓關係人的生命境界重新開拓,因而證悟原來之不足,在見人真心時卻看見自己的本來面目。

於成人之美時卻成就了自己,渡人者最終得能已渡,法性自性任運自若,直是悲智雙運。

故事一開場,李慕白跟俞秀蓮見面,李慕白對俞秀蓮說,他入關打坐時看到一片光明,這是師父以前從沒提過的境界。

俞秀蓮說:「你得道了」,李慕白說:「我不覺得我得道,因為沒有喜樂的感覺,只覺得一片寂靜,反而是一種悲哀的感覺」。

李慕白原本在閉關,因心裡總覺得有些事沒做完,就提早出關。

他掛念的,就是要將他所使用的劍-青冥劍交付給別人,也等於全盤洗手,退出江湖,一心放下,便能還我自由。

青冥劍的英文是Green Destiny,有命運之不可預測、掌握不住命運的意思。

青冥劍是李慕白成名的武器,李慕白始終都用這把劍,因此這把劍代表他的生命,也代表他的心。

如今他要退休了,必須將劍交出去,如真能交出去,他就成道了。

所以他提早出關,將劍交給一個守關的大將,也就是玉嬌龍的父親。

當這把劍交出去沒多久就被玉嬌龍給偷了,玉嬌龍還拿劍來練武。

玉嬌龍的師父碧眼狐狸知道李慕白要交出青冥劍,也想偷這把劍,很早就混進玉嬌龍家裡,當她發現劍不見時,正巧碰上李慕白及俞秀蓮,雙方就打了起來。

這時玉嬌龍出現了,她是來救師父的。

李慕白發現玉嬌龍的招數與自己派別的招數很像,只不過缺了一些東西,他一方面覺得她的功夫不錯,但也覺得還有其他問題,就放她走。

●蛟龍變鳳 玉嬌龍一出現,整個故事完全展開,玉嬌龍的生命開始起了變化,也連帶牽動周圍所有人的命運。

玉嬌龍是大官的女兒,到了某個年紀,就得嫁人。

但她不想做這樣的人,她有自己的想法,她的個性與眾不同,從小跟著師父學功夫,還希望將來能夠闖盪江湖,當然這對她來說必須付出極大的代價。

好比現代人讀完書要工作一樣,但工作有傳統的,有非傳統的,選擇傳統的工作較不吃力,若做的是非傳統的工作就要經過許多奮鬥。

玉嬌龍從師父那兒看到生命的不圓滿,她偷學師父偷來的劍譜,慢慢的也看到自己的功夫比師父高,從那時起她發現生命變得很可怕,沒有一個可依循的方向,不知天有多大,地有多厚,究竟邊在那裡?

當然這不單是她的問題,也是所有人的問題。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玉嬌龍有很高的悟性和靈性。

玉嬌龍曾與家人到過新疆,在途中被搶,還跟搶匪的頭頭-羅小虎打了起來,不打不相識,之後與羅小虎有了一段感情,這時她的物性和感性生命層次被打開來。

後來她覺得在新疆找不到所要的東西,就回家了。

玉嬌龍回家後,被父親安排嫁給一個大官的兒子。

出嫁當天,羅小虎從新疆跑來要搶親,正巧被李慕白和俞秀蓮撞著,他們兩個知道羅小虎與玉嬌龍的關係之後,就叫羅小虎到武當山去等。

出嫁的玉嬌龍在當天晚上就開溜,在途中碰到要追殺碧眼狐狸的李慕白,兩人就在一座古廟中又打了起來。

與其說是在打鬥,不如說是傳道。

李慕白對玉嬌龍說她的劍法揣而銳之,不可長久,武當劍法不是這樣,必性上必須以無助、無長為要,對外緣一以無應、無辯,進而達到無慾、無心,才可以捨已從人,我順人順,我勝人勝。

必須將銳氣磨掉,不讓力量產生,劍道才能產生真正的作用,也才能成為真正的高手。

玉嬌龍乍聽李慕白的話好像有點被感動,但突然又想起師父說的「武當的人都是男盜女娼,講一套,說一套的人」(其實是師父騙她的,這也就是「外儒內道,以禮傷人,以理殺人」的反文化觀點作崇),於是反身就走,李慕白並沒有追她,因為他發現她有點改變。

玉嬌龍不能回家只好闖盪江湖,還搞出一些名堂。

有一天她去找俞秀蓮,兩人就打了起來。

表面上看來好像俞秀蓮覺得她幫玉嬌龍那麼多忙(俞秀蓮一開始就知道劍是玉嬌龍偷的,還幫她隱瞞,解決問題),到頭來玉嬌龍還埋怨她,因此兩人才打起來。

其實真正的原因是兩人都喜歡李慕白,為李慕白爭風吃醋。

打到後來,俞秀蓮贏玉嬌龍一點,僅差半招,俞秀蓮沒想要殺玉嬌龍,就鬆手放了她。

結果玉嬌龍趁俞秀蓮不注意,反過來砍傷了俞秀蓮。

這時李慕白剛好來到,就很生氣的對玉嬌龍說她是個沒得救的毒龍,今天非殺她不可。

李慕白原本以為找到傳人,還教她口訣,沒想到她如此惡毒。

●竹子真心 李慕白邊追玉嬌龍,邊覺得她的功夫好像又進步了些。

就這樣兩人一路追逐來到了一個竹林,這是改變兩人關係的重要時刻。

竹代表觀音淨瓶中的空性,所謂虛竹以見真心,竹林讓玉嬌龍和李慕白都靜心。

兩人在竹林裡追逐,像蝴蝶在飛,產生莊周蝶化的狀況。

李慕白對玉嬌龍說,在古廟時沒殺她,是因為想看看她的真心。

如今在竹林裡,李慕白逐漸看到玉嬌龍的真面目。

因為竹林裡沒有別人,只有風影、竹影和兩人的影子,兩人在竹林裡可以產生直心相應的作用。

太極強調虛和實的關連,這也就是影子的道理。

在竹林裡的影子運作虛實相應過程中,人會將本身的頻率投射出去,對方就可直接感覺到此人的真心如何,有沒有殺氣。

這時李慕白感覺不到玉嬌龍有殺氣,反而看到莊周夢蝶,蝶夢莊周那種齊一的狀況。

此刻兩人的「我」不見了,真心產生,自性呈現,彼此看到對方的佛性,產生直心相應的作用,不用言語就能感受到對方的真心。

這時玉嬌龍體會到李慕白要傳功給她的熱誠,也感覺到他的情。

在打鬥過程中,曾有一段玉嬌龍掉下去,李慕白還拉她上來,其實是幫她往上提昇的意思。

穿過竹林之後,兩人來到了水潭。

竹林在高處,水潭在低處。

竹林有影,潭中無影。

竹林有竹葉阻隔,有阻隔真心才會呈現。

水潭像鏡子,水清見魚,不是好狀況,像是攤牌一樣,這時兩人的真心就又都收了回去。

玉嬌龍問李慕白是否還是要將劍拿回去,李慕白說他還是要將劍拿回去。

玉嬌龍說三招內李慕白若能打贏她,劍就可以拿回去。

李慕白說如果他贏了,她要拜他為師。

玉嬌龍原本以為李慕白三招內一定打不贏她,沒想到李慕白一出招就把劍奪了回去。

水潭很清,看得很清楚,照見我們心裡的五蘊五毒,面子問題出現,真心就不見了。

李慕白說若他贏,她要拜他為師。

但玉嬌龍不願拜他為師,李慕白一火大,就將劍丟下潭去。

劍代表心,代表「我」,代表李慕白。

玉嬌龍當然可拜李慕白為師,可是在幾次交手的過程中,一次又一次,讓她感覺愈來愈強,這已經不是師徒關係,而是情侶交錯的關係。

對李慕白來說,第一次與玉嬌龍對招是高手過招,第二次在古廟對招是傳道,第三次在竹林,他發現在古廟時傳給她的她都學了,還學得非常好,於是更加欣賞,心也就跟著動了。

但到了水潭,因為面子問題,他當然不能說是要與玉嬌龍交朋友,而說是收她為徒。

只不過,玉嬌龍個性較直,她想要的不是拜師,而是做朋友,就始終不答應做他的徒弟。

在這短短的時間裡,兩人都反應不過來,講不出口,最後,李慕白就將劍丟下潭,玉嬌龍就跟著劍飛下潭去。

劍與人一起下潭的意思是劍身合一,人劍一體,人完全與劍合道,劍在人在,劍亡人亡。

玉嬌龍跳下水潭浮上水面時,手上還拿著劍,劍代表李慕白,這時李慕白終於明白玉嬌龍的心意。

正當李慕白思考著要救還是不救,這時碧眼狐狸出現,迅速將玉嬌龍給救走。

李慕白一路跟著碧眼狐狸,最後來到了一個山洞,走進山洞,李慕白沒看到碧眼狐狸,卻發現被迷昏了的玉嬌龍。

碧眼狐狸給了玉嬌龍一些迷香,讓她不能走。

但是玉嬌龍還是掙扎著站起來,迷茫間看到李慕白進來,便對李慕白說:「你究竟要劍還是要我?

」。

李慕白不回答,發現迷香便將迷香丟掉,還給玉嬌龍一些藥讓她清醒。

之後,還幫她運功,傳功給她。

其實,李慕白不回答,也就是承認要她的意思。

李慕白傳功給玉嬌龍,這個傳功與一般的傳功不同,一般傳功是救人,這裡的傳功是接心。

李慕白與俞秀蓮曾經有一段對話,在一個亭子裡,李慕白說「生活是很虛幻的」,俞秀蓮說「生活是很真實的,當你握著我的手時,我覺得很真實」,但李慕白覺得那種感覺很短暫,一下子就不見了。

在山洞裡,李慕白的手搭在玉嬌龍背後傳功,他感覺到的是一種直指人心,是絕對的真實及永恆,不像握著俞秀蓮的手那樣短暫的感覺。

李慕白與俞秀蓮的感情無法突破是因為情緣不夠,也因為面子問題,兩人始終無法進入狀況。

玉嬌龍的個性與俞秀蓮完全相反,她層層突破,直指人心,直接進到李慕白的身心靈裡,李慕白修道雖然也到了相當的水平,畢竟還有關卡,所以他的情緣還會動。

●傳情轉燈 李慕白灌氣給玉嬌龍,灌到一半,玉嬌龍醒了,正巧俞秀蓮趕到,看到李慕白與玉嬌龍,她心裡也有數。

這時碧眼狐狸也來了,看見李慕白,就放出一大堆暗器。

以李慕白的功夫應該可以擋掉這些暗器,可是他情動了,心分了,就像徐克導演的「新蜀山劍俠傳」裡的丁引劍仙一樣,情動之後就露出罩門,終至入魔。

其中有一針是打在玉嬌龍身上,李慕白擋不到,只好用自己的身體去擋,就這樣中了毒針。

李慕白本來要棄劍得道,始終不能放下,可是跟玉嬌龍結了情緣,反被她所渡,因而進入捨己從人的至高無上境界。

這支毒針與碧眼狐狸殺他師父的毒針是一樣的。

這時玉嬌龍知道李慕白幫她擋了毒針,她心裡的戒心頓時完全消失。

她說要去幫他找解藥,也說一定會回來,李慕白相信她會回來,但俞秀蓮在,已不能說些什麼。

這時俞秀蓮要他守真氣,不要多說話。

李慕白說,他這一生很多東西都浪費掉,守這真氣也沒用;想愛的不能愛,想做的不能做,至少要將他的感覺告訴俞秀蓮。

這表示他對俞秀蓮有一定的感情,一定的愛,一定的緣份,可是緣不足,關卡始終不能突破。

李慕白與俞秀蓮的關係就像現在一般夫妻一樣,有理性、物性層次,但達不到感性、悟性和靈性層次。

理性是屬倫理部分,李慕白與俞秀蓮雖然沒有結婚,但你等我,我等你,這已是一種倫理關係。

李慕白與玉嬌龍的關係就不同,在古廟及水潭裡有兩次機會李慕白要讓玉嬌龍砍,但她沒砍他,這些因緣起動時,兩人的表面關係便打破,直接走進靈性、感性的水平,兩人之間的情緣像是潛龍伏虎,蓄勢待發,深深的蘊釀著。

李慕白來不及等到玉嬌龍的解藥就死了。

俞秀蓮跟玉嬌龍說:「我不殺你,你走吧,去見羅小虎,他在武當山等你。

」,俞秀蓮還告訴玉嬌龍:「這一生中如有真正想做的事,不要等,一定要去完成它,才不會遺憾」。

之後,玉嬌龍就到武當山去見羅小虎,與羅小虎了卻俗世情緣,第二天與他來到山頂。

就在這個候,她想起在新疆時羅小虎曾經給她說的一個故事「老人說如果你從山頂上跳下去不死的話,你的願望就會實現」。

於是就對羅小虎說:「山很美,你來許個願,我也許個願」,羅小虎的願望是希望玉嬌龍跟他回新疆,玉嬌龍的願望──什麼都沒說,就跳下山谷去了。

●見自本性 玉嬌龍不是普通人,在她一生中,一直想找一個邊,找真正的世界,真正的力量,真正的自我,卻始終找不到。

當她發現自己的功夫超越師父時,突然覺得人生沒有方向可依循,直到碰上李慕白,李慕白像一盞明燈,給她照路,帶引著她。

她也發現李慕白所講的跟師父所說的完全不同,漸漸地她心裡的「善」和「神」的部分就出現,「惡」和「魔」的部分相對減少。

李慕白傳道給她,讓她產生移情作用,她體會到李慕白告訴她的不只是「道」,還有「情」,這個情包括師徒之情,以及男女之情。

對玉嬌龍來說,尋找人生方向一方面是為了打開自己的視野,另一方面也想證明自己,希望達到自我完成,內證自己,從功夫中去體會生命。

玉嬌龍的功夫本來有點邪,經過李慕白的調教,慢慢從陰轉陽,愈看愈清楚,悟性愈來愈高,所看到的生命美景也愈來愈大。

玉嬌龍從與羅小虎純粹的情慾起,經過與李慕白之間的一連串關係,慢慢地體會更高的真愛境界,生命一直往上提昇。

她的生命能透過這種種的覺悟,直接證道。

在其中,接觸到生命裡完整的層次和提昇的力量,她走過所有的境界,生命雖短,過程卻最滿檔,雖沒說愛,愛得卻是最深;沒想求道,卻早已人劍一體,物我兩忘,從其真情處達到我順人順,真愛和道合一。

胡金銓導演導過一部電影叫「陰陽法王」,裡面講修練過程要同時修陰和陽。

一般人不是只有半陰就只有半陽,必須將半陰補全成就半陽,或將半陽補全成就半陰,修道才會完整。

可是要成就半陰、半陽,功夫要很強,因緣要很足,才能透過陰陽合證,體會愛、真愛、真心、道、自性及佛性,這牽涉到獨修或雙修的問題。

單純獨修不見得修得成,有人可以,有人不可以。

就像李慕白,他所練的是道家的獨修法門,由於本身的陰陽不完整,所以始終在「煉神還虛」、「還虛入道」間徘徊,無法成道。

許多道家修行者都是因為煉精化氣做不好,所以都過不了煉神還虛這一關。

另外像神父、修女也都不能結婚,但修到後來,有不少神父、修女都離開了教堂,因為他們了解到自己的修練境界無法突破。

所以後來有基督教出現,牧師就可以結婚。

另外像禪宗和尚,中國的禪宗和尚是不能結婚的,但日本的禪宗和尚可以結婚,也就比較方便。

修行若是在物性層次設限是沒道理的,有些人的五行在物性上沒有很大的需求,可是有些人有,要這類人不能對性有任何的體會和接觸,他的功夫一定練不好的,就很難煉神還虛。

道家獨修法門從煉精化氣開始,強調先將自己的身心調整到最平衡的狀況,也就是自己圓滿時,外求就減少,這時氣就會更完整,有足夠的氣才能讓精神達到更高的境況,體會道的境界。

但這種功法很不容易練,光煉精化氣這部分就要練上二十年。

另外有一種叫雙修法門。

雙修法門必須先完成一陰和一陽的獨修,共修的男女本身要先練到很高的平衡,不一定要有任何身體上的接觸,但也可以有。

在雙修過程中彼此要達到高度的控制,也就是乾坤合道。

這種修法也很難,因為一般人都不夠完整,有很多缺點,當不完整的兩個人在一起,接觸愈多,問題愈多。

雙修者必須先獨自修練到一個程度,身心完全平衡之後,再進入雙修,透過彼此的身心靈交會往來就會有更多、更深的交往及體會。

體會對方的優點,發現自己的缺點,能體會別人、尊重別人就能尊重自己,功夫就會愈來愈高,對生命的體會就更高,能達到佛家所說的圓融境界。

雙方交往便愈好,衝突少,溝通多,每一階段有每一階段的體會與快樂,層層往上。

●德性問道 俞秀蓮是一個儒家德性很重的人,尊德性,道學問,非常理性,也非常物性,缺點是靈性和感性不足。

俞秀蓮一早就知道玉嬌龍的心意,要李慕白不要理她就好了,李慕白說有緣收她為徒也是好事,就像看到一塊寶玉不去琢磨也就浪費掉了。

他講的是緣,有緣去渡人,當然要渡。

俞秀蓮聽了,也無法多講什麼。

俞秀蓮有覺性,但對事情喜歡保持原樣,守道德規條,從她對鏢局的付出就知她是個使命感很重的人。

因為這些原因,所以在感情上始終不能突跛。

她與李慕白的緣份沒有像李慕白與玉嬌龍這麼強,有的只是一種「老夫老妻」的感情。

俞秀蓮的為人非常好,知道了也不多嘴,與李慕白雖然不能結婚,可是她也不會埋怨。

對俞秀蓮來說,有一定程度的心靈交往,她就很滿意了。

俞秀蓮完全表現出儒家的平衡,以她那麼愛李慕白,當玉嬌龍出現,她應該是怒火沖天,非常嫉妒才對,可是她沒有,還跟玉嬌龍以姊妹相稱,後來跟玉嬌龍在武館打起來,贏了後還放她。

這種平衡和諧的精神就是儒家所講的浩然正氣,展現出儒家同體大悲、民胞物與、人溺己溺的精神。

俞秀蓮的愛與生生命層次雖然不夠完整,但對一般來說,修練很難修到全陰或全陽,能夠修到像俞秀蓮那樣很接近完整就很好了。

修到相當程度的陽和相當程度的陰,雖然不夠完整還有一些缺,但也因為有缺才有美,若滿了,大的美就不見了。

●靈性德性 玉嬌龍有強烈的感性、靈性及覺性,與俞秀蓮完全相反。

玉嬌龍不喜歡跟隨傳統,她不希望自己像一般女性到了一個年紀就走入家庭。

她不要物性,也不要理性,她有她自成一套的理,這個理是「心」的理,與禪宗所講的「直心」很接近,直接穿透人心,完全體會真正的理,不用想就知道了。

她從小練功,練了很長一段時間,從這樣的訓練過程裡,她的生命境界也跟著提昇。

玉嬌龍的感性和悟性部分很早就出現,十幾歲時她就覺得自己的功夫超越師父,周遭沒有人比她更強,但她知道事實一定不是那樣,所以覺得失落。

她開始尋找人生的方向,可是怎麼找都找不到,因而感到惶恐。

直到李慕白出現,她感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她看到一個方向,也遇到一個真正讓她動心的人。

玉嬌龍展現禪的境界,一方面好像很惡,可是在惡的背後是最高的善,最深的情,最美的愛,也就是毒龍變真龍,真心、自性和道都完全呈現。

玉嬌龍從李慕白身上看到「道」,看到「情」,也看到「真心」。

最後由於完全體會李慕白的種種,所以從山上跳下山谷,去圓她的生命。

玉嬌龍的「嬌」是有問題的,「嬌」龍如何變「道」龍,就必須捨己成仁。

李慕白對玉嬌龍傳道時說,「不應不辯,捨己從人,我順人順」。

如何達此境界,必須放得下,照見五蘊皆空,便所有龍虎都不見了,生命的光華出現,生命就完成了。

這時「生」可戀,也可不戀,就看當時的情境如何。

在玉嬌龍的情境裡,因為李慕白死了,所以她跳下去,跳下去不代表死,而是完成的意思。

當然,在現實人生中,生命完成之後,可能有更多事情要去做,不一定要跳下去。

李慕白出關打坐時看到光,他覺得沒有得道,沒有喜悅,反而是一種悲憐的狀況,他得不到「道」,可是他將「道」傳給玉嬌龍,玉嬌龍雖死猶生。

李慕白這個角色說明了修道之不足,也就是修行人有他的問題所在。

雖然有問題,但最後用生命去完成那不足的部份,達到捨己從人,也同時成就了成仁取義的浩然正氣心。

本文乃轉載自Chi Kung Culture Society of Taipei-实在写得好,于是转过来

 10 ) 江湖

00年我大一,看《卧虎藏龙》的时候也上骆玉明的文学史课。

彼时他似乎刚再婚,跟我们说他大女儿找了个韩国男朋友。

然后又口沫四溅地宣扬“舒展的生命”,举的例子似乎是三言二拍里的翠莲?

年代久远忘记了。

总之“舒展的生命”几个字是记下了。

所以当时看到玉娇龙,顿觉她是这几个字的最好注解,马上就很喜欢。

我第一次看到章子怡,是高中时学校在大礼堂自己放《我的父亲母亲》,也不知从哪里弄来的。

当时她当然不走狠女路线,是傻女,笑得纯情,可是无印象,反而对男主角印象深刻。

后来每次在电视上看到重播《卧虎藏龙》,总会认真看,看完娇龙和小虎在大漠那一段,就心满意足地换频道。

好多人诟病张震的口音,我从没觉得有问题。

后来看书,特别留意他们相遇的那一段。

王度庐当然不会那么写。

娇龙趁乱逃走,是第一次试自己的功夫。

下来劫官兵的马贼里,并没有小虎,当时他受了伤,躺在山寨里。

书里描写他留着大胡子,不梳头不换衣,找了两个妇人唱梆子——原书写清代京城风俗顶不错,可是梆子这种东西入了电影就傻了。

后来娇龙逃跑,晕倒在路上,小虎扮作官兵去救她,莫名其妙两个人就看对眼了,当然也仅限于纯洁的拥抱,但这就是许了终身的意思。

书中娇龙自号“意云轩主人”,“忆”的当然是“半天云”;又有猫一支名“雪虎”,当然也就是“小虎”。

王度庐当年似乎也写言情小说,所以走的是平实路线。

譬如娇龙一心要小虎得个功名,好来迎娶。

小虎三番五次来找她,她气多过喜,完全是求上进的少奶奶心思。

小虎为人软弱多情,爱看女人,也流连烟花柳巷。

他靠贩马赚了大钱,却总捐不到官——看来这肯定不是晚清时期。

娇龙嫁鲁君佩的时候也想,倘若他不是生得那样难看,也就嫁了。

她似乎是贪恋小虎的肉体美多一些,也或者是因为实在见不到什么登样的男人。

一直到最后,小虎用江湖方法把她从鲁君佩的威胁下解救出来,她才说:今日我才知道你那样多情。

好像从前是不知道似的,或者知道也不在乎。

其实她离不得官小姐的生活,又想活得痛快潇洒,处处为难的是不能两全其美,是贪心。

最后她的死,没有电影中那般飘然潇洒,是打着进香的名义去跳崖的。

那个进香描绘得很有趣,尤其是刘泰保和他媳妇那段,像《儿女英雄传》,特有一种北方趣味。

所以翻过头来觉得电影中那段是好看的。

譬如两人在沙漠中缠斗,在地上滚来滚去,灰头土脸,打到后来一点样子都没有了,也没有美感,但隐喻的那种男女间的关系真惨烈。

加了性,当然是计算,可至少他们坦荡荡地面对肉体关系。

她也没有让小虎去求功名来娶她,譬如一段梦,过去也只能过去。

江湖是个梦,她没想过能按自己的意志活在梦里。

梦终究要醒,要回去的。

碧眼狐狸在书中很安心于洗洗缝缝,怕出去了给仇家认出来可不得了。

电影里她成天用江湖梦引诱玉娇龙,大概觉得处处受束缚的官小姐最吃这一套。

可娇龙不傻,心虽向往之,还是分得清轻重。

到后来形势逼迫,她真的出来了,也不是要找小虎,便痛痛快快玩一回。

跳崖是求自由的不圆满,无关感情。

跳下去时候的姿态很舒展。

03年的时候听过桑梓兰一个关于王度庐言情小说的报告,我们在台下说:她真好看!

一下子也四年了。

《卧虎藏龙》短评

不看影评 给直观感受 不好看 不喜欢不懂 总之对奥斯卡祛眛配音很难吗 除了郎雄 周润发、杨紫琼、章子怡都是不标准的 听着别扭武侠片就不要情情爱爱 看张震那段真的全程地铁老人手机不知所云 不明所里 剧情西化满足西方对东方江湖的刻板幻想 台词莎翁感 像是先有英语对白 再英翻中 不懂 不懂一星给昙花一现的章子怡 一星给武术指导袁和平老师

6分钟前
  • 九号线乘客
  • 较差

第一次看觉得跟90年代的港产武打片简直没得比,钢索痕迹又重。十几年下来那些港产片都湮没了,唯有卧虎藏龙就像一帖隽永的书法、一缻醇厚的佳酿,举手投足都让人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幽然情怀。这是李安以文人身份拍出的武侠片。

7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是李安的这部电影让中国武侠被认可吧

8分钟前
  • 我de第七感
  • 力荐

终于在电影院认真看了一遍,认出这也许是港产武侠片最后一张遗像,通篇就差把「死」写在额头。玉娇龙如李安(或试图接近武侠的新电影人/迷影人)兴许是比前辈们更熟悉武侠的词汇句法,打得出更漂亮的腿脚,亦因此无法忽视武侠的热血在体内激荡而选择不去承袭和反叛的人生;但同时,照猫画虎到不了开悟之境,举世无双的武器(类型)于她而言并不趁手,更看不到顺遂和超越前人的希望,于是结局只有自决——来过,试过,但必须仅此一次,后无来者。这同时是一部由两位女性构建起核心冲突的影片,姐妹情的失败指向的女侠形象在当下寻找新可能的失败,而相比之下,李慕白就像是追着你爹的那个父系英雄的幽灵,在新的电影时代也终将反高潮地逝去。台词,语言,南腔北调的中文,确实是港式生产机制和武侠天下浪漫的遗腹子。

13分钟前
  • 烤芬
  • 力荐

中国人的精神包袱实在太沉了,所以才能凸显自由的可贵。李安懂这份压抑,所以拍的电影也很含蓄内敛。这里并没有大闹天宫和哪吒闹海,导致虎卧龙盘的也不是世俗,而是更沉重的爱。走心也走肾的好电影。

16分钟前
  • 阿呆
  • 力荐

俞秀莲终其一生都没有做到的随心所欲,玉娇龙天生就做到了,俞秀莲的痛苦是压抑后的悔恨,玉娇龙的痛苦却是畅快后的虚无。玉娇龙从桥下纵深跳下的时候可能真的什么也没想,只是“不好玩了”的那种虚无。(ps.她们一个厚重一个轻盈的打戏太好看了

17分钟前
  • Swan
  • 力荐

开玩笑呢吧 这就是个言情片 还不是好的那种

18分钟前
  • 飘飘然
  • 较差

集合了华语圈最顶级的制作,能把这么中国的故事,东方式的情感用电影语言让世界接受,并且拿到那么多奥斯卡提名和奖项唯有李安。各个元素都做到了极致,可以用任何描写江湖武侠的词语来形容它。资料馆大银幕重温,法国文化胶片。

19分钟前
  • seabisuit
  • 力荐

不太行。虽然每个人物都值得琢磨一番,但故事情节真的不太行。碧眼狐狸如果真想杀徒弟,干嘛又要先救醒她再暗杀?明显有逻辑问题。郑佩佩的脸一看就不觉得是恶人,好出戏。其他的非标普通发也让角色十分怪异,特别是罗小虎,新疆土匪一口台湾腔谈情说爱。而且罗小虎这个跟主线基本无关的角色真是可有可无,只稍微从侧面衬托出了玉娇龙的“毒”。这种“毒”说白了也很单调,即凡事以自己为中心,自己的欲望大过天,遇到约束就用蛮力(和天赋)去破坏,最后自我毁灭。总之看上去有点厉害,可以套上很多很多概念,可仔细想想也没什么。

20分钟前
  • 一锤🦷
  • 较差

美国人的江湖一日游,什么美国幸运饼干似的英文又翻译回来 ,那话主谓宾定状补都不全,全部是病句,没头没尾的。江湖也不是见天打来打去……大姐你到底想要啥…

21分钟前
  • 很差

说实话我都不知道这电影好在哪,从对白到造型到整个故事情节都这么雷人。2小时就讲了“江湖险恶”和“珍惜眼前人”2件事儿,这和一般的商业武侠片有什么不同?奥斯卡评委们还是对东方文化看着新鲜,给这么一大奖?从此开创了各大导演开拍古装讨好他们的先河。

26分钟前
  • 喜喜
  • 较差

总觉得这样的对白很可笑。镜头真的很棒。中华武魂是什么?

29分钟前
  • 小葡萄
  • 还行

打斗场面实在是百看不厌。

30分钟前
  • 辣辣的皮特
  • 力荐

拍的好假!就是主题曲不错。章子怡演在片中跳楼自杀的时候,都没有起跳动作,整个人就象一个风筝一样飘了下去。但是没有起跳的跳楼是不合理的,飘不下去的。飘的时候都会被栏杆挡回来。

32分钟前
  • 平湖秋月
  • 较差

至今觉得虚高的影片,当年三部曲还是很感人的去了好莱坞已经说不好中国故事了,如果这部有八分那冯小刚夜宴也足以七分了

34分钟前
  • 水平
  • 很差

给外国人拍的中国武侠片总是这么不伦不类的

35分钟前
  • JamesWilby
  • 较差

我觉得普通话尽管看得出来下过苦工来学,但还是说得很糟糕,尤其在说快的时候,至于想表达的东西,貌似这东西太大了些,我感觉总是不够深刻吧?

36分钟前
  • 苏三
  • 还行

李安真不愧是李安,可以作为经典武侠片的收藏。

38分钟前
  • 爱情海
  • 力荐

这剧情太囧了……李玟演唱的主题曲是亮点 ==

43分钟前
  • 小檠的罗宾熊
  • 较差

(含有模糊剧透)结局真是神来之笔。有些人认为她是殉情,有些人认为她是得道,有些人认为她是无聊,人世再也没有可追求的目标,有些人认为是她对人生的终极反叛。我就喜欢这种模糊和暧昧,大俗大雅混杂,最终糅合为一。就像李哥突然琼瑶附体吐露心声,俞姐突然化身人生导师一顿倒灌鸡汤,你怎么知道下面不会有本秘籍等着她捡,不会有只大雕等着她骑呢……(字面意义上的禽类雕是《神雕侠侣》梗不是低俗笑话谢谢)

44分钟前
  • 席德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