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动物在哪里》是《哈利波特》系列的外传电影,也是《哈利波特》原作者J·K·罗琳魔法世界的扩展,身为《神奇动物在哪里》(以下简称《神奇动物》)电影的编剧,罗琳在这个全新的系列电影中,引入了前作中的一个人物——黑巫师格林德沃。
这个角色由约翰尼·德普扮演,他在第一部中只是客串,但据导演透露,这个人物将贯穿五部曲(《神奇动物》目前定下来一共要拍5部电影)始终,在《神奇动物2》中他的戏份应会增多。
同时《哈利波特》系列另一外重要人物也将在《神奇动物2》现身:魔法学校霍格沃茨的校长阿不思·邓布利多。
《神奇动物》中德普的出场 此前《哈利波特》系列只提及了格林德沃的青少年时代和晚年,《神奇动物》的第一部设定在1926年,当时的格林德沃和邓布利多都是40多岁,加上邓布利多是罗琳亲口承认的同性恋者,他年轻时候爱的人,正是格林德沃。
《神奇动物》时间线将跨越19年,这对当年的好友、后来的对手的中年时期故事,目测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电影中年轻的格林德沃,由杰米·坎贝尔·鲍尔扮演
鲍尔与德普两位“格林德沃”曾在《理发师陶德》中同框 关于格林德沃的选角,导演大卫·叶茨觉得德普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演过好几个对流行文化有深远影响的角色。
“我们不在乎他是否有名,只知道他很有趣。
”考虑到格林德沃的人设是一个年轻时非常英俊、很有才气、邪恶又很有魅力的理想主义者,这个和德普演过的不少角色(以及他本人)有不少相似之处。
德普本人也是哈迷,他甚至看都不看剧本就接下了这部戏。
据男一号艾迪·雷德梅恩透露,在拍完整部电影后,他才拍了和德普的对手戏。
德普悄悄地染了金发,到片场来拍了一天,然后当天又把头发染回去,像什么都没发生过。
可惜,德普在第一部中的亮相被不少粉丝吐槽,认为他不够潇洒帅气。
既然这个系列少不了他的身影,希望他能减减肥,减少点油腻感,围笑.jpg
年轻的格林德沃“英俊、快活和狂野”,也符合德普 那么,德普扮演的这个角色到底是谁?
格林德沃是《神奇动物》系列中的“伏地魔”吗?
他与邓布利多又有什么恩怨情仇?
由于《哈利波特》系列电影对格林德沃的描述十分有限,我们将更多从原著小说、罗琳的讲述中,了解这个才华横溢、最终走向黑暗的巫师。
巧克力蛙卡片上的匆匆一瞥
阿不思·邓布利多的巧克力蛙卡片 要介绍格林德沃,不得不提及邓布利多。
事实上,格林德沃这个名字,在《哈利波特》系列中第一次出现就是跟邓布利多联系在一起的。
在第一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里,格林德沃这个名字出现在邓布利多的巧克力蛙(一种巫师界的零食)卡片上,哈利在霍格沃茨列车上查看自己收集的第一张巧克力蛙卡片(类似大家小时候吃零食收集的小卡片,能登上卡片的都是水浒108位好汉那种地位的大咖),正面是邓布利多的画像,背面是他的简介: “阿不思·邓布利多,现任霍格沃茨校长,被公认为当代最伟大的巫师。
邓布利多广为人知的贡献包括:一九四五年击败黑巫师格林德沃。
发现火龙血的十二种用途,与合作伙伴尼可·勒梅在炼金术方面卓有成效,邓布利多教授爱好室内乐及十柱滚木球戏。
”
巧克力蛙卡片的介绍文字 而格林德沃这个名字,一直到《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才再次出现。
《阿不思·邓布利多的生平与谎言》
《阿不思·邓布利多的生平与谎言》封面
封底是作者丽塔·斯基特 邓布利多死后,巫师界的“狗仔”记者丽塔·斯基特迅速出了一本邓布利多的传记《阿不思·邓布利多的生平与谎言》,大曝邓布利多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包括他的“黑历史”。
其中就提到了他与格林德沃的少年往事。
书中对格林德沃的介绍 格林德沃出生在欧洲,在以宽容黑魔法闻名的德姆斯特朗魔法学校接受教育,并因滥用黑魔法伤害同学而被开除。
离开学校后,在1899年左右,这位16、17岁,金发、英俊的少年来到了英国的戈德里克山谷,寄住在他的姑婆、著名的魔法史学家巴希达·巴沙特家中。
也就是在这里,他遇到了同样年轻的阿不思·邓布利多。
这两个同样才华横溢、有着理想与抱负的年轻巫师一拍即合,成为了无所不谈的好友,“就像火遇上锅”。
书里有一张邓布利多(左)与格林德沃的合影 格林德沃的激进思想吸引了邓布利多,他们拟定了宏伟的计划,希望建立由巫师领导麻瓜的世界新秩序,并且寻找三件死亡圣器。
哈利他们也是在这本书上,第一次了解到邓布利多的过去。
死亡圣器
卢娜爸爸有死亡圣器的项链 死亡圣器的标志最早出现在谢诺菲留斯·洛夫古德,也就是卢娜爸爸的身上。
在《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里,他戴着一条奇怪的项链参加罗恩哥哥的婚礼。
《哈利波特与火焰杯》中参加三强争霸赛的威克多尔·克鲁姆也在婚礼上,作为德姆斯特朗的学生,他一看到卢娜爸爸的项链就勃然大怒,还告诉哈利那是格林德沃的标志,他曾把死亡圣器的标志刻在了学校的一面墙上,还害死了他的祖父。
(不过,电影没有提到克鲁姆说的话,只是着重展示了卢娜爸爸的项链)
给了项链一个特写 邓布利多去世后,他给赫敏留了一本《诗翁彼豆故事集》,希望她从中悟出打败伏地魔的方式。
这本巫师儿童读物上有两个关键,一是扉页上的死亡圣器标志,二是三兄弟的故事。
《诗翁彼豆故事集》扉页的死亡圣器标志 从卢娜爸爸的口中,哈利他们得知了这个标志的真正含义:从前有三位兄弟,因逃脱了死神的魔掌而得到了他的奖赏——一根战无不胜的魔杖、一块可以让人复活的石头、一件隐身衣,传说同时拥有这三件圣器,就能成为死亡的主人。
卢娜爸爸相信这个传说,并把死亡圣器标志的项链戴在胸前。
三兄弟与死亡圣器
卢娜爸爸展示死亡圣器的标志 格林德沃也相信这个传说,他之所以来到戈德里克山谷,是因为故事中三兄弟的原型曾经在这里生活。
想要追寻死亡圣器,这里是必经之处。
少年邓布利多也和他的好友一样迷恋死亡圣器,在与好友通信的落款,他甚至会把自己名字的首字母A,写成死亡圣器的符号。
戈德里克山谷墓碑上的标志
邓布利多写给格林德沃的信 也就是说,那个三角形中间有圆形和竖线的符号,最开始是死亡圣器的符号,后来被格林德沃当做自己的标记,他的追随者也以此互相识别。
《神奇动物在哪里》中,这个死亡圣器的符号,也成为了重要线索……(我不可以剧透)
《神奇动物》中的死亡圣器标志另一个邓布利多家的女孩 1889年左右,马上18岁的邓布利多,带着耀眼的光环从霍格沃茨毕业,可是一只猫头鹰带来了他母亲的死讯,他不得不回到戈德里克山谷。
说到邓布利多和格林德沃的关系,我们也不得不提及他的家人。
阿利安娜·邓布利多 邓布利多的妹妹阿利安娜在6岁时遭到麻瓜男孩袭击,从此她无法控制自己的能力,魔法在身上发作时,她会变得很危险。
邓布利多的爸爸因为教训这几个麻瓜男孩,被关进了巫师监狱阿兹卡班。
从此家人把她藏起来,由母亲负责照料。
谁知到了14岁时,阿利安娜在一次发作中,杀死了他们的母亲。
猪头酒吧里阿利安娜的画像 正是在邓布利多赶回来参加母亲葬礼、照顾弟弟妹妹的时候,遇上了格林德沃。
他俩整天沉迷在建立新巫师秩序的计划中、企图寻找死亡圣器、推翻《国际巫师保密法》,让巫师不需要再躲躲藏藏,统治麻瓜。
他们还想出了一句响亮的口号“为了更伟大的利益”。
老年阿不福斯 邓布利多的弟弟阿不福思对此十分愤怒,因为他们为了“更伟大的利益”,忽视了家中亟需照顾的小妹妹。
于是他去跟邓布利多及格林德沃对峙,三个人的争论很快升级为决斗,打斗声刺激到了阿利安娜,结果一道咒语击中了她,她死了。
电影里,阿不福思没有讲述往事
阿利安娜死后,格林德沃在24小时内逃离了英国,邓布利多从此与弟弟交恶,并把这段往事掩盖了起来。
这段往事的真相在小说中由阿不福思给哈利他们讲述,但在电影里却一笔带过,他只是告诉哈利他们:“我哥为了权力牺牲了很多东西,包括阿利安娜。
” 《神奇动物》引入了“默然者(Obscurial)”这个新的概念——很久以前巫师为了掩盖自己的身份,压制体内的魔法,结果造出了一种破坏力极强的“默默然(Oscurus)”,它会寄宿在小孩子身上,被寄宿的“默然者”一般活不过10岁。
这么一想,阿利安娜很可能就是一位默然者,而且活到了十几岁的她,想必是一位能力强大的默然者。
是否格林德沃当年见证了默然者强大的毁灭力量,所以不远千里跑到纽约追寻默然者的足迹,并希望将他/她招致麾下?
再见,再也不见?
青少年时期的邓布利多(左)与格林德沃 他们的友谊刚开始两个月,邓布利多和格林德沃便分开了,直到两人那场传奇的决斗为止。
对此,丽塔·斯基特书中描写道:“阿不思(出于羞耻还是恐惧?
)也没再见过他,直到在魔法界多次呼吁之下才被迫与之相会。
邓布利多和格林德沃日后似乎都没有提到这段短暂的少年友谊。
然而,邓布利多无疑推迟了大约五年才去挑战盖勒特·格林德沃,世上因此而多了五年的动荡、伤亡和失踪事件。
邓布利多为什么踌躇不前,是念旧,还是害怕被揭露出昔日密友的关系?
邓布利多是否很不情愿去捉拿那个他曾经相见恨晚的人?
” 但要注意,丽塔·斯基特一直以夸大事实而臭名昭著。
两人是否从未见面,也是未知之数(这也给《神奇动物》的后续故事提供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至于邓布利多拖延时间,直到1945年才与格林德沃决斗的原因,罗琳在小说中借邓布利多本人之口告诉了读者(可在电影中并没有拍摄出来)。
哈利来到自己脑海中的国王十字车站,重遇邓布利多 抱着必死决心的哈利与伏地魔决斗,却发现自己没有死,来到了“自己脑海中的”国王十字车站,在这里等着他的是邓布利多,向他解释这一切。
这个老人像一个做错了事的孩子,对哈利说:“你不可能比我更轻视我自己。
” 当邓布利多在学校里忙于培养年轻巫师的时候,格林德沃召集了一支军队,但邓布利多一直拖延着不见他。
他告诉哈利,他害怕见格林德沃,是因为害怕知道真相——那场可怕的混战中,究竟是谁发了那个杀死他妹妹的咒语。
罗琳在推特上确认过,《神奇动物》的时间线将从1926年一直到1945年,很多粉丝都猜测会以拍到格林德沃与邓布利多那场决斗。
想起丽塔·斯基特曾嘲讽过:“千万别相信真有那场传奇般的惊人决斗。
人们读了我的书,便不得不认定格林德沃只是从魔杖尖上变出一块白手帕,就偃旗息鼓了!
”《神奇动物》也许会用实际行动来反击这句话。
格林德沃崩坏的人设
格林德沃偷老魔杖 当年两人分道扬镳后,格林德沃独自在欧洲发展自己的势力,并在魔杖制作师格里戈维奇手上偷走了死亡圣器中的老魔杖。
书中是这么描写的:“窗台上栖着一个金发少年,姿态像一只大鸟。
在灯笼的光晕照到他的一刹那,哈利看到那张英俊的脸上充满喜悦,然后那不速之客用魔杖射出一个昏迷咒,飞身跃出窗外,留下一串朗朗的笑声。
” 1945年,巫师界一致推举邓布利多与处于权力巅峰的格林德沃决斗,邓布利多胜利了,于是这根力量强大、通过打败上一任主人来转手的魔杖,到了邓布利多手上。
多年后,伏地魔得知了老魔杖的传说,逼问魔杖制作师奥利凡德与格里戈维奇(电影中将两位魔杖制作师简化为一个人,奥利凡德),并追踪到邓布利多的坟墓,偷走了老魔杖。
伏地魔从邓布利多墓中拿走老魔杖 被邓布利多打败后,格林德沃被关进了自己曾经用来关押反对者的监狱中,一待就是数十年,直到伏地魔逼问他老魔杖的下落,被这位新一代的黑魔王杀死。
伏地魔逼问格林德沃 值得注意的是,电影《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对格林德沃的晚年有很大的改动。
在小说里,格林德沃拒绝向伏地魔提供信息,他谎称从没得到过它,被恼羞成怒的伏地魔杀死。
而电影中格林德沃毫不犹豫地供出了邓布利多,但还是被伏地魔杀人灭口。
电影中格林德沃毫不犹豫地供出了邓布利多 小说中,哈利把格林德沃阻止伏地魔追寻老魔杖的事实告诉了邓布利多,他听了之后“垂眼望着膝头,泪水仍然在他的弯鼻子上闪闪发亮。
”邓布利多继而说出他的猜测:“也许,他对伏地魔撒谎就是想弥补……想阻止伏地魔拿到圣器……”哈利插言:“……或者不让他闯进你的坟墓?
”这时候邓布利多擦了擦眼睛。
很可惜,这个表现两个人惺惺相惜的细节没有在电影中保留,格林德沃被塑造成一个冷血的黑魔头。
(大概当时以为格林德沃是个次要人物,于是简化处理,没想到……摊手)珀西瓦尔,你的名字
《哈利波特》系列里的邓布利多 在2007年《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出版后,罗琳在一次签售会上透露,邓布利多是同性恋,并且他爱的是格林德沃。
这份爱多多少少使他盲目,他一直对格林德沃的反社会倾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知道格林德沃的真面目后,也让他更加恐惧和失落。
罗琳还回忆在读电影剧本时,发现里面提到邓布利多回忆年轻时的一位女孩,她不得不在旁边批注一句提醒编剧:“邓布利多是同性恋啦”。
后来在采访中,罗琳把格林德沃形容成是一个“自恋的人、善于利用别人的人”,她不认为格林德沃会回报邓布利多的爱意,而是利用这种迷恋。
至于邓布利多,罗琳把他对格林德沃的爱称为是“灾难性的”,这段感情让他在道德上迷失方向,差点误入歧途。
于是他从此过上了独身、潜心书本的生活,用幽默与某种程度上的冷淡与他人保持距离。
而在《神奇动物》里,他……-以下部分有严重剧透!!!
请慎重阅读-
由科林·法瑞尔扮演的帕西瓦尔·格里夫斯在《神奇动物在哪里》中,科林·法瑞尔扮演的傲罗格里夫斯其实就是格林德沃。
电影中没有说明究竟是格林德沃假扮(比如服用复方汤剂)原本就存在的这位魔法部高官,还是易容后塑造了一个新的人。
如果是后者的话,格里夫斯的名字就十分耐人寻味。
他的全名叫帕西瓦尔·格里夫斯(Percival Graves),而邓布利多的全名是阿不思·珀西瓦尔·伍尔弗里克·布莱恩·邓布利多(Albus Percival Wulfric Brian Dumbledore),珀西瓦尔也是他那位因袭击麻瓜入狱的爸爸的名字。
太帅了!!
乔装打扮的格林德沃给自己取帕西瓦尔这个名字,是用他自己的方式来怀念旧友,还是向邓布利多袭击麻瓜的父亲致敬,又或者只是一个巧合?
而电影上映后制作人大卫·黑曼透露了真相:真的是有格里夫斯这个人的。
格林德沃使用复方汤剂冒充了这位美国魔法协会的高官,类似《哈利·波特与火焰杯》里小巴蒂·克劳奇冒充疯眼汉穆迪的情况。
而且,没有让科林·法瑞尔回归续集的计划。
(伤心……)尽管如此,给他取名帕西瓦尔,也许也有罗琳的小心思吧。
审问纽特 再回想一下电影里格里夫斯审问纽特时说的话:“为什么邓布利多那么喜欢你?
”感觉醋意满满怎么破……
邓布利多已经确认会出现在《神奇动物2》,并且公布他与纽特会有不少对手戏,继续由约翰尼·德普饰演的格林德沃也会在《神奇动物2》中显示存在感,不只是客串了。
但这两个人的关系会拍到吗?
在新浪娱乐这个月中旬对导演大卫·叶茨的专访中,问及“后续的电影是否会对格林德沃与邓布利多的‘恋情(love affair)’ 有更多展现”,他的回答是:“下一部不一定会有,但终究是会拍到的。
”并且透露了邓布利多的选角正在伦敦进行,“我们已经物色好了一个候选人名单,有几个人选,但是这个名单很短,总共就没几个人。
我(当时)还没跟任何一个人谈过,我们在明年初之前会搞定这件事。
” 至于《神奇动物》中的邓布利多是否公开出柜,罗琳曾回答过这个问题:“这个问题问得很好。
这个系列电影一共有5部,邓布利多的感情方面有很多内容可以去展开。
在电影里你会看到一个更年轻、烦恼的邓布利多,我们看到的他正处于人生的那个形成阶段。
至于他的性取向,敬请关注。
” 请罗琳阿姨轻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神奇动物在哪里这部电影个人评价第二部分:关于HP电影宇宙中纯血统家族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一部分:神奇动物在哪里这部电影个人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聊聊这部电影的优点:1.首先,演员阵容很棒,小雀斑完美地扮演了纽特斯卡曼德,这个完全不用于哈利波特的另一个HP宇宙的主角。
有种很安静很老派很含蓄的感觉,大概是因为罗琳是英国人。
挺符合时代特点的,对当时美国巫师来说有魔法界和麻瓜的双重压力。
女主又是个前傲罗,小心和谨慎已经成了习惯,男主也是压抑型,面对人群明显不自信和社交恐惧症,这两个人注定不是爱的天崩地裂的类型。
这种小心翼翼又互相伸出微小善意互相试探的感觉,很棒。
纽特属于一个非常笨拙和内向的人,他喜欢和魔法动物,而不是人类在一起。
我也非常本电影里面丹·福格勒(DanFogler)扮演的麻瓜大胖叔,他对整个巫师世界和他周围发生的事情的反应是非常有趣的,很期待未来他与魔法界的女二号之间会有什么样的感情戏。
2.到目前为止,Fantastic Beast是整部电影中最精彩的部分。
魔法生物虽然CGI看起来有点假,但是瑕不掩瑜,每个魔法生物都有自己的个性以及特征,这一点不需要过多赘述。
3.主线永远是两大主线,黑魔法群体和魔法部之间的矛盾,麻瓜世界和魔法世界之间的矛盾,感情戏份永远处于调味剂。
可我看到的确也是满满的好莱坞式套路,主线不是爱情故事,但是好莱坞的套路就是辅线一定要有人擦出爱情火花,不然这部片子那真是无聊透顶了,整个看完给我的感觉就是,对人性那一点的拿捏他们永远是很到位的,这也是我们的片子在特效大片中的短板。
4.新出现的群体,默然者其实并非默默,而是选择默默,而这样的选择表面看是性格中的怯懦,是对生命的不确定;但,也是一种“善”吧?修行的某个阶段,就会接蹱而至感受到一些神通——比如天眼通、天耳通、或者他心通、神足通……不一而足,这和魔法世界中的魔力并无二致。
也就让人不禁联想,当人专注内在而成为全然的“自己”时,便有可能探索出这些其实可能本来俱足的能力,而于人道中的失去,更像是一种交换。
情绪、财名、执念无不蒙蔽了内在的智慧。
而所有潜藏于本心中的能量,有时就是“默默”,我们无法释放他们,或者说没有足够的信心释放他们,是道与术的悬殊。
而愤怒是一剂具有足够力量揭开“封印”的贴子,只是,愤怒揭开封印后带来的破坏性,也如电影中一样。
但遗憾的是,生活中的愤怒却并不总能遇到电影中完全信任动物的纽特那样,被包容。
总结一下:整体评价8分神奇动物系列出现的恰到好处,因为HP八部曲已经完结,伴随童年观影的那一批粉丝已经长大,现在是时候描述成年人世界的魔法世界,既然要描述成年人的魔法世界,那么霍格沃兹魔法学校必然是一个必须迈出去的门槛,HP正传系列八部曲全部的故事几乎都发生在学校,但是学校只是魔法世界的一部分,它并不是成年人主场的打擂台,所以神奇动物的切入点很不错,它利用纽卡这个角色揭示了成年人的视角下魔法世界。
有人觉得小雀斑演谁都一样,那是因为他对于那种内心敏感细腻的角色掌握得很好,所以就会有更多的导演找他演这样的角色,就像本尼演不爱与人交际的,最多可以说现在的小雀斑没有像某些人预期的那样,转变形象,去接与之前反差极大角色去挑战自己而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部分:关于HP电影宇宙中纯血统家族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bbott(艾博) Avery(艾弗里) Black(布莱克) Bulstrode Burke(博克) Carrow(卡罗) Crouch(克劳奇) Fawley Flint(弗林特) Gaunt(冈特) Greengrass(格林格拉斯) Lestrange(莱斯特兰奇) Longbottom(隆巴顿) Macmillan(麦克米兰) Malfoy(马尔福) Nott(诺特) Ollivander(奥利凡德) Parkinson(帕金森) Prewett(普维特) Rosier(罗齐尔) Rowle(罗尔) Selwyn(赛尔温) Shacklebolt(沙克尔) Shafiq Slughorn(斯拉格霍恩) Travers(特拉弗斯) Weasley (韦斯莱) Yaxley (亚克斯利) 少数家庭公开反对将他们列入表中,他们宣称他们的祖先当然包括麻瓜,他们并不以此为耻。
反对声音最大的就是人数众多的韦斯莱家族。
尽管他们几乎与英国所有的古老巫师家族都有亲戚关系,他们还是为祖先之中有很多麻瓜感到自豪。
他们的抗议使纯血统鼓吹者以他们为耻,并称他们为“血统叛徒”。
同时,许多家族抗议他们没能上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bbott艾博家族
汉娜·艾博Hannah Abbott 1980年出生,1991-1998年在赫奇帕奇学院,1995-1998年任级长。
一个面色红润、梳着两条金色发辫的女孩(魔法石第7章) 一个梳着金色马尾辫的姑娘(密室) 厄尼·麦克米兰的好朋友(密室第11、15章)麦克米兰与汉娜一样喜欢收集巧克力蛙著名巫师卡片(火焰杯第19章)他们俩在1995年都成为了级长(凤凰社第10章),并在10月份参加了DA军。
汉娜参加了最后的霍格沃茨大战(死亡圣器第36章)。
汉娜的母亲在1996年秋天被发现死亡。
汉娜是在草药课上被告知的,并因此好长时间没有回到霍格沃茨(混血王子第11章)。
根据罗琳的手稿显示,汉娜嫁给了纳威隆巴顿,后者在霍格沃茨担任草药学教师,而她自己则成为了破釜酒吧的女老板。
第七部中赫敏在戈德里克山谷发现一个艾博家族的墓碑。
Avery埃弗里家族
父子,已知食死徒父亲自学生时代就是伏地魔追随者之一,儿子很可能是斯内普的朋友。
(分别见伏地魔与斯内普的回忆)Black布莱克家族
人太多,详情请见。
除西里斯布莱克是格兰芬多,其余均为斯莱特林。
Bulstrode布尔斯特罗德家族维奥莱塔·布尔斯特罗德Violetta·Bulstrode生卒年不详。
嫁给西格纳斯·布莱克Cygnus Black (1889-1943),后者是菲尼亚斯 奈杰勒斯·布莱克和厄休拉·弗林特的儿子。
三子女博洛克斯·布莱克Pollux Black(1912-1990)与伊尔玛·克拉布结婚。
三子女:沃尔布加(1925-1985),阿尔法德 西格纳斯(1938-1992)。
卡西欧佩娅·布莱克Cassiopeia Black (1915-1992) 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
马里厄斯 Marius Black(生卒年月不详,哑炮,被除名)多瑞娅(1920-1977)嫁给了查莱斯·波特;他们有一个不知名的儿子。
很有可能多瑞娅就是哈利的奶奶。
米里森·伯斯德Millicent Bulstrode女,约1980年生在第五学年成为乌姆里奇调查行 动组的成员(凤凰社第32章) 。
在第二学年,米里森在斯内普 指导的决斗俱乐部与赫敏搭挡, 尽管有“不得接触”的巫师决斗规则,米里森还是夹住了赫敏的脑袋,在赫敏的袍子上留下了一些黑色的毛发——机智的赫敏把它们用在了复方汤剂之中。
不幸的是,这些毛发不是米里森的,而是一只猫的(密室第11、12章 )。
米里森黑头发,长得又高又壮, 敦敦实实,肥厚的下巴气势汹汹地向前伸着。
哈利和罗恩都认为米里森很丑,尤其是哈利认为她是个母夜叉(密室第11章、凤 凰社第32章)。
Burke博克家族卡拉克塔库斯·博克Caractacus Burke商店创始人之一,以10个加隆买下梅洛普的斯莱特林挂坠盒赫伯特·博克 Herbert Bock娶了布莱克校长的女儿贝尔维娜(1886-1962)。
这位博克先生可能与博金·博克有关系。
赫伯特·博克膝下有两儿一女Carrow卡罗家族卡罗兄妹
阿米库斯·卡罗Amycus Carrow 食死徒,是阿莱克托·卡罗的哥哥。
参加塔楼之战的食死徒之一。
魔法部被伏地魔控制后,被任命为霍格沃茨黑魔法防御术课教师(死亡圣器第12章)。
在拉文克劳的公共休息室,阿米库斯被哈利施了钻心咒后,不一会死亡。
被麦格教授施咒和阿莱克托绑在一起。
(死亡圣器第30章) 阿莱克托·卡罗Alecto Carrow 食死徒,是阿米库斯·卡罗的妹妹。
魔法部被伏地魔控制后,被任命为霍格沃茨麻瓜研究学教师(死亡圣器第12章)。
在拉文克劳的公共休息室,阿莱克托被卢娜用魔法击倒Crouch 家族卡斯珀·克劳奇 Casper Crouch 与卡丽丝·布莱克·克劳奇(1919-1973)Charis Black Crouch结婚。
三个孩子:一个儿子,两个女儿。
他儿子可能是老巴蒂·克劳奇。
巴蒂·克劳奇(Barty Crouch)
国际魔法交流合作司司长,为人一板一眼,有一头梳得一丝不乱的短灰发,也是珀西·韦斯莱的极端崇拜的上司。
曾经是最有希望的魔法部长,因为公然对抗伏地魔得到了较高的威信。
后来伏地魔垮台,他的儿子被查出是食死徒,于是他亲手把儿子送进了阿兹卡班监狱。
最后儿子死了(其实并没有真的死去,监狱中死去的是他的妻子),妻子也死了,渐渐丧失威信。
后在《哈利波特与火焰杯》这本书中的“三强争霸赛” 的第二个比赛结束后,于禁林被小巴蒂·克劳奇 (巴蒂·克劳奇的儿子)杀害。
克劳奇夫人前者妻子,后者母亲,约1994年死于阿兹卡班。
小巴蒂·克劳奇(Bartemius Crouch Jr.)
国际魔法交流合作司司长巴蒂·克劳奇的儿子。
在他的食死徒身份暴露后,他父亲巴蒂·克劳奇亲自把他送进了阿兹卡班。
后来他也在火焰杯第二场比赛后杀死了他父亲Fawley 福利家族赫克托·福利 [Hector Fawley],第二十四任魔法部长,任期1925- 1939。
福利毫无疑问地当选,因为他有着与迈克莱尔德(其前任)显著的区别。
热情洋溢并且爱卖弄的福利没有足够重视眼前盖勒特·格林德沃对整个巫师世界的威胁。
为此,他失去了他的职位。
Flint弗林特家族约瑟芬·弗林特[Josephina Flint],第十三任魔法部长,任期1819- 1827。
任职时显示出了一种不健康的反麻瓜偏见。
讨厌诸如电报的新奇麻瓜科技。
她断言电报干扰了正常的魔杖功能。
(PS电报发明时间:1837年)厄休拉·弗林特Ursula Flint 嫁给菲尼亚斯·奈杰勒斯·布莱克(1847-1926)Phineas Nigellus Black(小天狼星布莱克的曾曾祖父,被认为是霍格沃茨历史上最不受欢迎的校长。
)五个孩子:西里斯(1877-1952) 娶了赫斯珀·甘普;菲尼亚斯(支持麻瓜权利被除名,出生日期不详);西格纳斯(1889-1943)娶了维奥莱塔·布尔斯特罗德;贝尔维娜(1886-1962);阿克图卢斯(1884-1959)。
马库斯·弗林特Marcus Flint
约1976年生,男。
曾担任魁地奇队长,追球手,第三集伪装成摄魂怪去干扰格兰芬多与拉文克劳魁地奇之战,试图阻止哈利获胜Gaunt冈特家族
萨拉查·斯莱特林的后裔。
近亲结婚加剧了暴烈的脾气。
(邓布利多语,第六部)马沃罗·冈特Marvolo Gaunt 他们家人都有蛇佬腔(跟蛇说话的能力)。
他是伏地魔外祖父。
他有一个儿子和女儿,儿子叫莫芬·冈特;女儿叫梅洛普·冈特,她与一个麻瓜结婚并生下伏地魔。
冈特的传家宝有两个,分别是黑宝石戒指和萨拉查.斯莱特林的挂坠盒。
后来都成了伏地魔的魂器,戒指被邓布利多摧毁了,挂坠盒被罗恩摧毁了莫芬·冈特Morfin Gaunt 冈特家族中老马沃罗的大儿子,脾气粗鲁,待人傲慢,是萨拉查·斯莱特林的后代,会蛇佬腔,和他的爸爸马沃罗·冈特一起打伤了魔法部官员奥格登,喜欢和蛇一起玩,但并不爱惜它们,经常将蛇用钉子穿死后挂在门上。
哈利在教授从奥格登那儿收集的记忆中认识了他(具体内容详见《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第九章冈特老宅)。
在父亲死后莫芬继承了那间老宅子和冈特传家宝——黑石戒指。
在晚年时遇上了汤姆·里德尔(伏地魔),差点把他当成老里德尔(伏地魔的父亲)掐死。
后来被汤姆·里德尔陷害,进了阿兹卡班,而戒指被伏地魔偷走,成了魂器。
莫芬良心发现,开始自责。
恳求阿不思·邓布利多保释他出去。
邓布利多同意了,但莫芬几天后死在了阿兹卡班。
梅洛普·冈特(Merope Gaunt) 18岁的梅洛普头发毫无光泽,脸色苍白,相貌平平,两只眼睛也瞪着相反的方向。
梅洛普的父亲对她极为粗暴,并嘲弄地叫她“哑炮”(和其它一些难听的称呼)。
哈利觉得他从未见到过比梅洛普更无精打采的人。
除了破旧的衣服之外,梅洛普还戴着一只金挂坠盒,她父亲声称那曾属于萨拉查·斯莱特林(混血王子第10章)。
梅洛普被富有的麻瓜汤姆·里德尔强烈地吸引着,但她遇到了一些问题。
她知道她的父亲和弟弟会坚决反对她与麻瓜交往,而且汤姆也将她视为嘲笑和嫌恶的对象。
但在她的弟弟和父亲被捕之后,梅洛普用迷情剂使老里德尔与她结了婚。
不知道为什么梅洛普在怀孕后让迷情剂失了效(大概是因为梅洛普对老里德尔停止使用了迷情剂),汤姆·里德尔抛弃了她。
梅洛普来到了伦敦,贫困交加,不得不将自己价值连城的金挂坠盒卖给了博金-博克商店的博克先生,只得到了10加隆。
后来,在一个风雪交加的除夕之夜,梅洛普在一家麻瓜孤儿院生下了伏地魔,死前给他起名汤姆·马沃罗·里德尔(混血王子第13章)。
Greengrass格林格拉斯家族达芙妮·格林格拉斯daphne Greengrass 曾经在赫敏·格兰杰进行O.W.L.s考试时看到过她,达芙妮是潘西·帕金森在斯莱特林的那群伙伴中的一个。
阿斯托利亚·格林格拉斯·马尔福 Astoria Greengrass Malfoy
德拉科·马尔福(Draco Malfoy)的妻子,她是格林格拉斯家的小妹妹,霍格沃茨魔法学校学习。
一子斯科皮斯·马尔福 Scopius MalfoyDraco。
她也体验过与丈夫相似的(尽管没有那么剧烈和令人惊恐)从纯血理念到更为宽容的人生观的转变,她被Narcissa和Lucius看做一个令人失望的儿媳。
他们曾经对于一位来自“神圣二十八纯血”家族的女孩寄予很高期望,但因为Astoria拒绝让他们的孙子Scorpius带着麻瓜都是渣滓的信条长大,他们的家族聚会总是充斥着紧张感。
Lestrange莱斯特兰奇家族拉多福斯·莱斯特兰奇[RadolphusLestrange]第十五任魔法部长,任期1835- 1841。
企图关停忽略了他的神秘事务司[Department ofMysteries]的反动分子。
最终因健康状况不佳——据说是无力对付工作的重负——而辞职。
罗道夫斯·莱斯特兰奇Rodolphus Lestrange贝拉特里克斯·布莱克·莱斯特兰奇的丈夫拉巴斯坦·莱斯特兰奇Rabastan Lestrange 罗道夫斯·莱斯特兰奇之弟贝拉特里克斯·布莱克·莱斯特兰奇Bellatrix BlackLestrange
生于1951年,死于1998年,终年47岁罗道夫斯·莱斯特兰奇的妻子。
以上三人均为食死徒。
Longbottom隆巴顿家族
哈方·隆巴顿Kazakhstan Longbottom与卡莉朵拉·布莱克/隆巴顿Callidora (Black) Longbottom(1915- ),阿克图卢斯·布莱克和莱桑德拉·亚克斯利的女儿结婚。
两个孩子: 一个儿子一个女儿。
奥古丝塔·隆巴顿Augusta Longbottom(纳威·隆巴顿的祖母,击伤德力士而逃出追捕)可能是麦格教授的同学。
阿尔吉·隆巴顿(Algie Longbottom) 纳威小时候,阿尔吉总想逼他展露一些魔法能力。
有一次他把纳威从黑湖码头推了下去,差点淹死他。
8岁时,他把纳威脚脖子朝上从楼上窗口吊了下去,失手把他掉下,纳威弹了起来,飞过整个花园,摔到马路上。
这让全家高兴不已。
他一时高兴,给纳威买了蟾蜍莱福(魔法石第7章)送给纳威米布米宝 艾妮伯母Enid Longbottom可能是阿尔吉伯父的妻子(魔法石第7章)。
隆巴顿夫妇 均为前傲罗,被贝拉特里克斯·布莱克·莱斯特兰奇用钻心咒折磨至疯,一直在圣芒戈医院治疗。
和波特夫妇一样,曾三次从伏地魔手下逃脱 弗兰克·隆巴顿(Frank Longbottom)纳威·隆巴顿的父亲 爱丽丝·隆巴顿(Alice Longbottom)纳威·隆巴顿的母亲 纳威·隆巴顿 Neville Longbottom 1980年7月31日首次提及:《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第六章 名字来历:Neville,never vile(绝不糟糕透顶)或Neville是英国二战前首相张伯伦的名字,他的绥靖政策大家是熟知的,以胆小著名。
Longbottom,永远垫底 汉娜·艾博·隆巴顿Hannah Abbott Longbottom一个与纳威同年级的赫奇帕奇学生,在五年级时担任级长。
据资料显示,她是纳威的妻子。
后成为了破釜酒吧的女老板。
Macmillan麦克米兰家族梅拉妮娅·麦克米兰·布莱克Melania Black née Macmillan 厄尼祖辈的姐妹,,小天狼星和雷古勒斯的祖母 嫁给阿克图卢斯·布莱克 Arcturus Black III。
两个孩子:柳克丽霞(1925-1992)和奥赖恩(1929-1979)。
厄尼·麦克米兰 Ernie Macmillan厄尼出生在一个纯血统家族,可以将他的血统向前追溯九代,他和梅拉妮娅·布莱克(小天狼星·布莱克的外祖母)有亲戚关系,从他的血统和姓氏都能推断出他属于纯血统家族。
虽然他对他的血统身份感到自豪,但厄尼并不对其他血统抱有偏见,他还对麻瓜出身的贾斯廷·芬列里很友好并为他出头。
1980年出生(魔法石第7章)。
1991-1998年就读于赫奇帕奇学院,和汉娜·艾博、贾斯廷·芬列里是好朋友。
1995-1998年担任级长(凤凰社第10章)。
Malfoy 马尔福家族
马尔福Malfoy一词可能来源于法语“mal foi”或“mal foy”,意思是不诚实、不忠实的,或是不好的信仰。
这可能暗示着马尔福家族为了避免危险倾向于背叛,而不是不变的坚持原来的立场。
第一位卢修斯·马尔福Lucius Malfoy 曾不成功地追求过伊丽莎白一世,甚至还有魔法史学家称,女王之后反对婚姻是因为马尔福的诅咒尼古拉斯·马尔福Nicholas Malfoy 他被认为是通过装黑死病赶走了一批暴躁的麻瓜房客,但却逃脱了无事委员会的谴责赛普迪莫斯·马尔福Septimus Malfoy 他对18世纪末的魔法部有巨大的影响力,很多人认为当时的魔法部长昂科图·奥斯博(Unctuous Osber)只是傀儡一个 布鲁特斯·马尔福 Brutus Malfoy 反麻瓜杂志《巫师之战》的编辑阿布拉克萨斯·马尔福 Abraxas Malfoy人们广泛认为他涉足了迫使第一任麻瓜魔法部长诺比·里奇(Nobby Leach)提前离职的黑幕,患龙疫梅毒而死。
卢修斯·马尔福 Lucius Malfoy 生于1954年。
成为了一名食死徒,但他在伏地魔的两次失势后都逃脱了入狱之罚。
第一次,他声称自己中了夺魂咒(尽管很多人相信他与魔法部高层有勾结);第二次,他提供了之前反对食死徒的证据,并协助魔法部逮捕了很多逃亡和藏匿的食死徒。
他的儿子德拉科在霍格沃兹大战中被哈利救下,现住在威尔特郡的庄园。
德拉科·马尔福 Draco Malfoy生于1980年6月5日。
德拉科在一个因黑魔王没有成功掌控巫师社会而遗憾的气氛中长大,尽管大人谨慎地提醒他,这样的情绪不应该在家人和亲密的朋友的小圈子外表露出来,“否则爸爸会陷入麻烦”。
德拉科在童年主要接触的都是父亲的前食死徒亲信的纯血孩子,当他去霍格沃茨上学时,他早就有了自己的朋友圈子,包括西奥多·诺特和文森特·克拉布。
纳西莎·布莱克·马尔福Narcissa Malfoy née Black (生于1955年) 阿斯托利亚·格林格拉斯·马尔福Astoria Malfoy née Greengrass (约生于1982年) 斯科皮·马尔福 Scorpius Malfoy (约生于2006年)Nott诺特家族Cntankerus·Nott曾出现在pottermore资料中。
cantankerous脾气不好的,爱争吵的 西奥多·诺特之父Nott Sr. 食死徒。
1996年在霍格沃兹特快上,斯拉格.霍恩教授遇见了布雷斯·扎比尼并问候西奥多的父亲。
布雷斯回复说诺特先生是食死徒,而且由于6月闯入魔法部的神秘事物司现在被关押在阿兹卡班 西奥多·诺特Theodore Not马尔福好友,与其在上学前因家族原因认识。
Ollivander奥利凡德家族
奥利凡德经营的魔杖店,是对角巷唯一一家魔杖商店,在欧洲颇有名气。
店里总是堆满了魔杖盒,创立自公元前382年(MAkers of Fine Wands since 382B.C)。
奥利凡德的店面又小又破,橱窗里褪色的紫色软垫上孤零零地摆着一根魔杖。
门上的金字招牌已经剥落,上边写着:“奥利凡德,自公元前三百八十二年即制作精良魔杖”。
家族格言:“拥有最远大目标的人速配柳木”。
奥利凡德先生父亲过去经常说:“你永远不能欺骗一个雪松杖拥有者”, 杰伦特·奥利凡德Geraint Ollivander 中世纪伟大的魔杖制造师 曾写道说他总是对给柏木杖找到主人感到十分荣幸,因为他知道他面前的巫师死去的时候会是一个英雄。
格博尔德·奥克塔维厄斯(屋大维) ·奥利凡德Gerbold Octavius Ollivander 奥利凡德先生的祖父,经常把冷杉木魔杖称为幸存者的魔杖,因为他曾卖给冷杉魔杖的三个巫师都无一例外地经历了致命危险并毫发无伤。
座右铭:如果你想要廉正,第一反应应该找白杨木”奥利凡德夫人,加里克的母亲,麻瓜出生。
加里克·奥利凡德 Garrick Ollivander欧洲三大魔杖制造师之一,与德国的格里戈维奇齐名。
奥利凡德先生无疑是世界上最好的魔杖制作人,许多的外国人专门来到伦敦只为购买一根他制作的魔杖,而不愿在当地购买。
奥利凡德先生在家族中世代相传的技艺中受到了影响,而且很早就显露出了才能。
他怀有改良目前使用的杖芯和杖木的雄心壮志,并且在年轻时就坚决且狂热地追寻理想的魔杖。
奥利凡德先生生性古怪,对自己的专业有着严谨的追求,着迷于魔杖与巫师的联系。
在他眼里没有严格的是非对错,这点从他对“伏地魔拥有老魔杖”即恐惧又着迷中可以看出。
与妻子生有一子一女,女儿已逝。
Parkinson帕金森家族珀耳修斯·帕金森[Perseus Parkinson],第三任魔法部长,任期1726 - 1733。
企图通过议案使与麻瓜通婚为非法。
他误解了公众情绪;对反麻瓜观念感到疲倦并渴望和平的巫师社会抓住第一机会把他赶下了台。
潘西·帕金森Pansy Parkinson 一直是德拉科·马尔福的好友、恋人,与德拉科同行有七年之久,但最终没有修成正果。
在书中是一个十足的具有斯莱特林气质的角色。
个性尖酸刻薄,第五集当上级长,乌姆里奇的调查行动组成员.Prewett普威特家族伊格内修斯·普威特 Ignatius Prewett 生卒年月不详娶了小天狼星的姑姑柳克丽霞·布莱克·普威特Lucretia Black Prewett(1925-1992),无子女。
珀西·伊格内修斯·韦斯莱继承了他的名字。
柳克丽霞·布莱克·普威特Lucretia Black Prewett(1925-1992),西里斯 布莱克的姑姑。
普威特兄弟,凤凰社成员 吉德翁·普威特Gideon Prewett被食死徒杀死,莫丽的兄弟 。
费比安·普威特Fabian Prewett吉德翁的弟弟,被食死徒杀死,莫丽的兄弟。
莫丽·普威特·韦斯莱Molly Prewett Weasley (因为她的哥哥名字为吉蒂安和费比安·普威特,所以推测她嫁给 亚瑟·韦斯莱之前姓普威特。
),是一位敬业的凤凰社成员,育有六子一女。
参与了霍格沃茨第二战,并在最后杀死了罪大恶极的食死徒贝拉特里克斯。
曾经非常崇拜吉德罗·洛哈特(在金妮一年级毕业前)。
她对哈利波特十分的和善,维护并照顾着哈利波特。
Rosier罗齐尔家族埃文·罗齐尔 Evan Rosier食死徒,伏地魔失势前一年被杀。
德鲁埃拉·罗齐尔·布莱克Druella Rosier Black 与小天狼星和雷古勒斯的舅舅,西格纳斯·布莱克Cygnus Black(1938-1992)结婚。
贝拉特里克斯(1951-1998 )、安多米达(被除名,出生年月不详)、纳西莎(1955- )之母Rowle罗尔家族达摩克利斯·罗尔[Damocles Rowle ],第二任魔法部长,任期1718 -1726。
罗尔因宣传“对麻瓜强硬点!
”而被选中。
他受到了国际魔法师联合会[theInternational Confederation of Wizards]的强烈谴责,并最终被强行赶下台。
多尔芬·罗尔(Thorfinn Rowle)食死徒,参与刺杀邓布利多事件的金发大块头。
在夜间咖啡屋追到哈利三人,被哈利击昏。
Selwyn塞尔温家族塞尔温(Selwyn)不详,食死徒。
七个波特追击中,攻击真正波特的一组,后来将魔杖借给伏地魔。
至谢诺菲留斯家抓拿哈利,在古灵阁被哈利下了夺魂咒。
Shacklebolt沙克尔家族金斯莱·沙克尔Kingsley Shacklebolt高个子、秃顶、黑皮肤的巫师。
有着深沉缓慢的嗓音,能使人平静下来,很会与麻瓜相处.一边的耳朵上还戴着金色耳环。
1995年夏,金斯莱·沙克尔自愿担当哈利·波特去到格里莫广场12号的先遣警卫。
金斯莱是魔法部的傲罗,而且比尼法朵拉·唐克斯职位要高。
同时他也是凤凰社一员。
1998年起任魔法部长。
一切太平后,金斯莱担任临时魔法部长。
2007年他邀请新魔法部的傲罗哈利·波特出任傲罗司司长。
因为即使伏地魔被消灭了,仍还是有形形色色的黑巫师在各地为非作歹。
英语shacklebolt是"挂手铐,脚铐等的柱形螺丝钉"的意思.对于抓捕食死徒的傲罗,这个名字很适合。
Shafiq沙菲克家族不详Slughorn斯拉格霍恩家族
霍拉斯·斯拉格霍恩(Horace Slughorn) 哈利·波特在霍格沃茨魔法学校六年级时的魔药课老师,是个胖得不得了的秃老头子,有着一双凸眼,以及海象一般粗密的银胡须。
喜欢和名人、成功人士、重要人士来往,非常享受能影响这些人的感觉,爱慕虚荣。
他总能注意到那些具备特殊才能的学生,因而创办了一个叫“鼻涕虫俱乐部”的社团,为他欣赏的人进行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
他特别贪吃,最喜欢菠萝蜜饯。
曾因将受别人所托送给邓布利多的蜂蜜酒居为己有,差点造成罗恩的丧命.。
年龄与阿不思·邓布利多相近。
曾在此之前,在霍格沃茨任教,教过哈利的母亲——莉莉·伊万斯,十分欣赏莉莉的魔药才华。
曾是斯莱特林的院长,知道魂器的秘密。
并将魂器的秘密告诉了最喜欢的学生汤姆·里德尔(后来的伏地魔),造成了难以挽回的错误,后来他对此十分后悔,但一直试图掩饰他所犯过的错误。
并在第七部中出任斯莱特林学院院长,在保卫霍格沃茨的战斗中,斯拉格霍恩站在反伏地魔阵营的一边,曾与麦格教授、金斯莱一同夹击伏地魔。
Travers特拉弗斯家族不详,某食死徒。
在第一次巫师战争中协助谋杀凤凰社成员马琳.麦金农一家。
死圣和塞尔温一起去的卢娜家并且三人组去古灵阁的路上也遇见了他。
最后参加霍格沃茨大战。
Weasley韦斯莱家族
纯血叛徒 A minority of these families publicly deplored their inclusion on the list, declaring that their ancestors certainly included Muggles, a fact of which they were not ashamed. Most vocally indignant was the numerous Weasley family, which, in spite of its connections with almost every old wizarding family in Britain, was proud of its ancestral ties to many interesting Muggles. Their protests earned these families the opprobrium of advocates of the pure-blood doctrine, and the epithet 'blood traitor'. Meanwhile, a larger number of families were protesting that they were not on the pure-blood list.塞普蒂默斯·韦斯莱Septimus Weasley生卒年月不详。
与塞德蕾尔·布莱克·韦斯莱Cedrella (Black) Weasley (因此被除名,生卒年月不详)结婚,她是阿克图卢斯·布莱克和莱桑德拉·亚克斯利的女儿。
亚瑟·韦斯莱Arthur Weasley1950·2·6,是魔法部麻瓜人工制品滥用局的员工,妻子为莫丽·普威特,育有六名儿子和一名女儿,分别是比尔、查理、珀西、弗雷德、乔治、罗恩和金妮·韦斯莱,他们都住在陋居。
亚 瑟·韦斯莱对麻瓜的用品与事务拥有高度的兴趣,也喜欢用魔法改造它们。
莫丽·普威特Molly Prewett1949·10·30见普威特家族 比尔·亚 瑟·韦斯莱Bill(William) Arthur Weasley 高高的个子以及韦斯莱家特有的红发,留着长长的马尾辫。
耳朵上戴着一只耳环,上面悬着一个 小扇子似的东西,与家里其它成员不同,他只有一个字可以形容——酷。
后期被狼人攻击后,脸上多了不少疤痕。
威廉·(比尔)韦斯莱全名威廉·亚瑟·韦斯莱是亚瑟·韦斯莱与莫丽·普威特最年长的儿子,出生于1970年11月19日,是凤凰社的成员之一。
曾担任过男监督生会主席,于霍格沃茨毕业后,在古灵阁担任解咒师,后来和芙蓉·德拉库尔结婚。
婚后住在贝壳小屋,参与霍格沃兹战斗 妻子:芙蓉·伊萨贝尔·德拉库尔-Fleur Isabelle Delacour 女儿:维克托娃·韦斯莱-Victoire Weasley 大战一年后出生,名字有胜利之意儿子:多米尼克·韦斯莱-DominicaWeasley 查理·韦斯莱Charlie Weasley 查理·韦斯莱是亚瑟·韦斯莱与莫丽·普威特第2个儿子,出生于1972年12月12日,也是凤凰社的成员。
查理·韦斯莱曾经担任驯龙人,并在罗马尼亚工作。
凤凰社成员,格兰芬多魁地奇队长,毕业后在罗马尼亚研究龙,参与第二波霍格沃兹大战,收养并提供过龙,户外型的男孩:他长着一副好好先生似的阔脸,饱经风霜,脸上布满雀斑,看上去几乎成了棕黑色。
他的手臂肌肉结实,一只手臂上有一道被火灼伤的发亮的大伤疤。
他的身材比他的兄弟矮、胖、结实一些。
他也有着韦斯莱家特有的红发。
珀西·伊格内修斯·韦斯莱(Percy Ignatius Weasley), 珀西·韦斯莱是亚瑟·韦斯莱与莫丽·普威特第3个儿子。
他曾担任霍格沃茨格兰芬多学院的级长与学生会男主席,成绩相当优异,并通过12项超劳巫测。
珀西·韦斯莱在毕业后首先在魔法部工作,担任巴蒂·克劳奇的助理,后来则是魔法部部长康奈利·福吉的助理。
妻子:奥黛丽·韦斯莱-Audrey Weasley 女儿:莫丽·韦斯莱-Molly Weasley 露西·韦斯莱-Lucy Weasley 韦斯莱双胞胎(弗雷德·韦斯莱Fred Weasley与乔治·韦斯莱GeorgeWeasley ) 是亚瑟·韦斯莱与莫丽·普威特第4个与第5个儿子,出生在4月1日,都满头红发,脸上有雀斑,非常喜欢恶作剧,也都曾是魁地奇球队击球手,D.A.成员。
七年级时他们放弃学业,离开霍格沃茨。
后来他们在对角巷开立一家笑话店,生意兴隆。
弗雷德·韦斯莱Fred Weasley 在霍格沃兹大战中英勇阵亡 乔治·韦斯莱GeorgeWeasley 少一只耳朵(是在后来的《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中变成哈利时受到斯内普的攻击导致失去了一只耳朵的) 妻子:安吉丽娜·约翰逊·韦斯莱-Angeilna Johnson Weasley)(原著中没有提到乔治结婚了,可是在JK·罗琳的手绘韦斯莱家谱中乔治娶了安吉利娜·约翰逊,就是哈利五年级时的魁地奇球队队长) 儿子:弗雷德·韦斯莱-Fred Weasley (为纪念早逝的孪生兄弟弗雷德) 女儿:罗克珊·韦斯莱 Roxanne Weasley 罗恩·韦斯莱罗纳德·比利尔斯·韦斯莱Ronald Billius Weasley 罗恩·韦斯莱是亚瑟·韦斯莱与莫丽·普威特最小的儿子,也是哈利·波特的好友。
妻子——赫敏·格兰杰·韦斯莱(Hermione Granger Weasley) 长女——罗丝·韦斯莱(Rose Weasley) 次子——雨果·韦斯莱(Hugo Weasley) 金妮·韦斯莱Ginny Weasley 全名:金妮芙拉·莫丽·韦斯莱(Ginevra Molly Weasley) 婚后全名 :金妮芙拉·莫丽·韦斯莱·波特(Ginevra Molly Weasley Potter ) 出生:1981年,亚瑟和莫丽所生,家中的第7个孩子及唯一的女儿(魔法石6章、密室3章),韦斯莱家族多代以来的第一个女孩(比哈利小一岁)哈利波特的妻子,詹姆斯、阿不思、莉莉·波特的母亲Yaxley 亚克斯利家族莱桑德拉·亚克斯利Lessandra Yaxley生卒年月不详 嫁给了阿克图卢斯·布莱克Arcturus Black (1884-1959),菲尼亚斯·奈杰勒斯·布莱克和厄休拉·弗林特的儿子。
三个女儿: 卡莉朵拉·布莱克/隆巴顿 Callidora Black Longbottom (1915- )嫁给哈方·隆巴顿,一子 赛德蕾尔·布莱克·韦斯莱SaideLei Black Weasley 因嫁给塞普蒂默斯·韦斯莱Septimus Weasley被除名,生卒年月不详 卡丽丝·布莱克·克劳奇Charis Black Crouch 嫁给卡斯珀·克劳奇 Casper Crouch (1919-1973)结婚,一子两女。
儿子可能是老巴蒂·克劳奇。
亚克斯利Yaxley 生卒年月不详,食死徒,对辛克尼斯下夺魂咒之人,参与刺杀邓布利多,后来任职于魔法部。
被哈利跟踪而找到伏地魔,在霍格沃兹最后的战斗中被乔治·韦斯莱和李·乔丹合力击倒在地。
曾在魔法部和多洛雷斯·乌姆里奇一起辅助皮尔斯·辛克尼斯的工作。
刚刚看了片花来。
harry对我的意义,通过我豆瓣一直不曾换过的头像略略可以表达。
这本书是我对这个世界第一次主动的认识。
不是教科书,不是父母推荐,不是课外推荐名著。
哈利的成长完整构建了我对成长、勇气、正义的定义,英文世界的普世价值观开始在我面前展现。
我当时以为人类的进步是一直往前的,并且感到特别幸运可以恭逢盛世。
我可以与远在荷兰的妹纸讨论邓布列多织毛衣的问题;可以在全球同步上映散场后,看到汉口新天地门口有人用筷子召唤出租车,即使他喊的是“Expecto Patronum”;可以和在莫斯科的公子一起讨论potter more要怎样才能被分到蛇院去……我甚至以为,巴别塔不久真的可以建成了。
到那时候,人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爱好而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并因此能挣钱过上精神物质娱乐都非常充实的生活。
共产主义理想下的按需分配指日可待。
那时候,以为所有的恶都是没有得到善待,有错也是制度的错。
哪晓得还有贪婪、无知,最可怕的是身居高位者的懦弱。
所以,十年了,哈利完结之后,我还经常找他的故事来看,一遍又一遍。
以前没钱的时候看了许多书都没有买,现在有钱买了许多书都不读,这其中有一套完整的哈利波特,整齐地排在书柜里的时候,我第一次对认可我住的房子为,家。
罗琳在最后一部全球首映的时候,忍着激动说:Whether you come back by page or by the big screen, Hogwarts will always be there to welcome you home.所以对于雅思考不到7的战五渣,这是多么具有人文关怀的事情啊!
所以装逼装到底的原则,我决定必须忍痛割爱选一个学院。
出于梅林是蛇院的,自己又有点专业渊源。
即使我在potter more第一次是分到狮院的,通过注册了四个号终于到了蛇院。
现在也厚脸皮地一直以自己是霍格沃兹的蛇院毕业的为自豪。
这样当我遇到那些号称自己是狮院出来的凡人,可以一战高下。
体会一把牛津于剑桥,哈弗于耶鲁的相爱相杀的段子。
之前一直以为哈利电影再也不会有了。
所以当火星救援提到一句Hogwarts的时候,我都快疯了,望梅止渴的人突然遇到了一瓢水的感觉。
其它好多人根本没有听出来什么鬼。
或者他们的注意力都在指环王的Elrond上。
终于这个片花出来了,邓布列多的名字出来,我以为就意思意思够了。
开始猜哈利的爸爸或者爷爷应该在吧,至少小天狼星罗恩,马尔福这样的纯血世家的爷爷应该是在霍格沃兹的。
就像一个老年人,朋友都死光了,开始从朋友的儿孙身上,寻找他她它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眼睛鼻子耳朵的样子。
然后我尼玛的太阳,海德薇变奏曲以一个史诗般的和弦出现了。
画面被我自动脑补,成为哈利在第三部的湖边看到护法神的景象,满屏幕的愉快回忆扑面而来。
半夜准备睡的时候大叫了出来,b站满屏幕我大hp还能再战10年弹幕。
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
简直就是枯木逢春!
据说这是讲獾院的故事,就是后来变成吸血鬼的塞德里克那个院。
首映倒计时打卡签到!
一个情怀年代的终结。
Kowalski就是我们,我们就是Kowalski。
我阴差阳错买了第一本哈利波特,他阴差阳错把箱子提回家。
我们从一开始用他的眼看这个魔法世界,进入无数种想入非非的可能性。
一开始还睁大眼睛问自己这是不是梦,不想离开手挥魔杖的人一步,这个梦做着做着就信以为真。
在雨中,脸朝上,告诉自己,just like wake up。
泪如雨下。
结尾的时候我在想,就像我永远不会觉得星际迷航好看,永远也不会因为他的开头曲响起而激动不已,永远也不会翻开旧漫威漫画,现在看这部电影的00后,甚至10后,也不能体会任何童年抱着哈利波特书数着自己还好没有11岁,或者,诶呀,可能他们入学年龄提高了吧,的人的心情。
我哭了,眼睛疼。
最后的笑,即使记忆全部消除,我不记得你,但看到你呀,我也发自内心的开心。
好想回到小学三年级那一天,在那个靠近海王星辰药店旁边的书摊上,用三本米老鼠杂志换了一本崭新的二手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那个书摊不见了,书摊书摊的主人也不见了,十年弹指一挥,我还是那个喜欢做梦喜欢看书看书会哭的孩子,我很高兴,我很喜欢这样的自己。
别给我希望,我不要记忆消除。
超长文预警,多图杀流量,全程剧透。
-11.29更新分割线-11月21日3D IMAX二刷完毕。
可能是因为不再怀有那么高的期待,可能是因为特效真的很赞,可能是摘掉了原著粉本能的批判心态,仅仅是纯粹地去欣赏故事里的奇幻旅程。
看完之后倒觉得,似乎还不错。
到今天(洛杉矶时间11月27日)为止,《神奇动物在哪里》的评分情况是这样的。
(从这里可以看出来我多么的懒,4天前截了图现在才写完)IMDB,7.9分。
烂番茄,77%新鲜度。
Metacritic,66分。
豆瓣,8.2分。
可能这样单说不太有感觉,于是我挑了同样是大卫·耶茨执导的,哈利·波特系列里豆瓣评分最低的一部《混血王子》来做个对比。
IMDB,7.5分。
烂番茄,84%新鲜度。
Metacritic,78分。
豆瓣,7.3分。
要知道,上周北美刚刚上映的时候,100%的新鲜度可是保持了近两天之久,各大媒体疯了一般地一边倒好评。
然而一周过后,一切似乎都开始归于平静。
毫无疑问,哈利·波特已经成为了一代人的G点。
不论任何时候,任何作品(包括槽点装满一整个集装箱的《哈利·波特与被诅咒的孩子》),只要与它相关,都会牵起一阵滔天巨浪。
在为期一周左右的媒体与粉丝集体狂欢之后,我们便回到彼此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生活里去。
然而,这就是它存在的意义——让我们能再一次回到魔法世界,回到某个窝在杯子里偷偷拿着手电看书的夜晚。
在这一点上,《神奇动物在哪里》做到了。
虽然电影不是满分,但足以让粉丝们大呼过瘾。
说实话,时到今日,能从电影里分析出的干货应该已经被从头到尾写了个遍了。
然而,写这篇东西并不为别的,就是给自己一个交待。
首先,该吐的槽还是要吐的。
1、主角人物刻画的略显单薄相信这个问题是很多人的第一感受。
特别是在两位聪明伶俐活泼可爱性格鲜明的配角衬托之下,两位主角显得实在有些不够讨人喜欢。
尽管小雀斑把一个内向羞涩的小Nerdy刻画地淋漓尽致,但缺乏亮点,单凭一张脸实在很难让观众喜欢上这个角色。
而一路咋咋呼呼的蒂娜,除了偶尔能卖萌,对剧情也是没有任何推进也没有任何作用。
我有位朋友是这样评价的,“哈利·波特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人们喜欢那些角色。
如果没有了讨人喜欢的主角,这电影就跟其他奇幻冒险电影没什么区别了。
”在感情线上,相比于科瓦尔斯基(Kowalski)和奎妮(Quennie)的一见钟情互动有爱,纽特(Newt)对蒂娜(Tina)的感情简直就像是喝了“迷情剂”一样。
实在是不知道纽特是怎么对这位一心想把他交送魔法国会、最后大战一点忙没帮上的蒂娜动心的。
当然最后这一幕还是很甜的
这一对儿应该是迄今为止哈利·波特系列里的最萌CP了至于其他角色,魔法国会的主席皮克丽(Picquery),在Pottermore上的人设是以为极为罕见的天才女巫,然而在电影里全程智商掉线,除了会说“巫师社会要被暴露了好严重怎么办!
”之外,没有任何作为。
当然了,这也可以强行解释为被格林德沃施了法。
不知道后作会不会黑化。
还有,对于蒂娜和克里登斯(Credence)之间的情感,电影也交待的模糊不清。
为什么蒂娜从一开始就要保护克里登斯?
他们之间有着怎样的情感连结让克里登斯在默默然(Obscurial)的状态下也能听得进蒂娜的话?
尽管这个问题与主线剧情看起来关联不大,但也着实让电影的人物刻画和人物关系上减分不少。
2、最后大决战有点随意扯淡在这里不得不先说一声,格雷夫斯(Graves)和克里登斯两位先生,您二位带节奏辛苦了!
从挑事儿到决斗到被打败,所有任务一肩扛啊!
然而就在两位反派如此辛苦地带节奏的情况下,最后的纽约地铁决战还是有种“我呼神护卫都念出来了你就给我看这个”的感觉。
先不说默默然这种在本片前半部分渲染得那么可怕的一种“魔法生物”在最后几秒被几个傲罗biubiubiu就干掉了,麻烦把决战的动作设计好看一点啊先。
格雷夫回魔杖的姿势跟挥小皮鞭似的也就罢了(分分钟可以配上“我手里拿着小皮鞭我心里真得意”的BGM),傲罗们拿着魔杖就跟拿着棍儿似的也太敷衍了吧!
对比一下《凤凰社》最后那场在魔法部决战的动作戏,这纽约地铁里的决战简直就是渣渣。
3、技术失误不能原谅我看出来的反正有两处。
一处是动作剪辑不连贯。
这个场景发生在蒂娜找到了纽特的箱子,带着箱子(和箱子里的纽特和科瓦尔斯基)到了魔法国会。
前一个镜头蒂娜还蹲在箱子面前,后一个镜头蒂娜竟然就一个幻影移形到了箱子后面,还要再向前走一小步去敲箱子,纽特才出来。
(这里一刷的时候就看着觉得不对,二刷的时候专门看了一眼,动作剪辑的确是不连贯。
)另一处是失焦。
科瓦尔斯基和纽特准备去中央公园找那只瘤头犀牛的时候,他们从街角走向镜头前的时候,完全处于失焦的状态,我一度认为是3D效果的错觉,直到二刷之后跟小伙伴们确认了之后才发现,我...不是一个人!
作为一个处女座哈迷,看到这样的失误...反正...我...表示很想对导演使用阿瓦达索命。
4、而且还有翻译问题这个是朋友圈里的小伙伴发现的。
截图如下。
就字幕什么的...麻烦同行们走心一点啊。
关于这个翻译问题,主要在于奎妮说的这句话there's only one like(s) you究竟有没有-s。
如果做介词表“像”意,也应该没有-s,如果做“喜欢”意,应该有-s。
由于时间久远略微有点记不清,此处存疑。
但个人倾向是“像”,承接前文的台词。
5、德普的格林德沃也太...不好看了!
这个问题太严重了以至于要单独拿出来说!
格林德沃在原著里是一位金发、英俊、苍白的巫师(不然邓布利多也不会看上啊),是那种一拉出来迷妹能塞满一整个霍格沃茨特快的那种...同样是大卫·耶茨执导,在《死亡圣器》里格林德沃长这样。
这个真的非常符合原著描述然鹅,在本片里,德普饰演的格林德沃是这样。
完全胖成了一个球啊!
而且那一脸比墙皮还厚的白粉是怎么回事!
要苍白也不是这么个苍白法儿吧!
而且,这个扮相也比格林德沃应有的年龄老了不少。
据哈利波特维基介绍,格林德沃出生于1883年,按照本片的年代设定1926年,格林德沃现在是43岁,理论上正当大叔颜值巅峰。
就德普这扮相,起码60岁往上吧。
这要是到了1945年邓布利多和格林德沃决战那会儿,造型得老成什么样儿啊。
心塞塞。
-吐槽结束之后开始挽尊的分割线-总体来说,虽然整体故事精彩程度一般,制作上也有些瑕疵,但《神奇动物在哪里》整体依然还是一部水准之上的作品。
对于老粉儿们来说,本片剧情里倒是暗含了很多惊喜,致敬梗很多:嗅嗅和护树罗锅本身就是原作中出现过的魔法生物,“统统石化”、“阿拉霍洞开”,死刑室里的“邪恶版冥想盆”,甚至于最后纽约地铁大战时魔法国会傲罗们拉起的魔法防护罩,都是粉丝们在观影过程中的嗨点。
【优点】1、配乐的好听程度仅次于《魔法石》二刷之后,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朋友圈分享了一下电影配乐。
实在是....太!
赞!
了!
不得不说,约翰·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为哈利·波特所配的主题曲“海德薇主题曲”(Hedwig’s Theme)堪称影史经典,基本属于前两个音出来粉丝就会高潮的那种。
作为前三部电影的配乐作者,约翰·威廉姆斯为整个系列奠定了配乐的基础。
然而这个优秀的传统并没有很好的延续,从《火焰杯》开始,电影配乐就显得乏善可陈,更不用提大卫·耶茨饱受诟病的《凤凰社》和《混血王子》了。
不过,这回的配乐是绝对的加分项。
毕竟作者詹姆斯·牛顿·霍华德(James Newton Howard),8次奥斯卡最佳配乐提名不是虚名。
包括他和汉斯·季默在《蝙蝠侠:黑暗骑士》里的合作,都是经典中的经典。
作为传统的学院派作曲家,毕业于USC音乐学院的詹姆斯·霍华德很好地继承了约翰·威廉姆斯的风格(小骄傲一下是校友呢),从诙谐(科洛瓦斯基的个人BMG)到宏大(片尾曲)再到温柔(最后地铁站告别场景),每一个章节都可谓十分细腻,对情绪的掌握丝丝入扣。

詹姆斯·牛顿·霍华德(James Newton Howard另外个人强烈推荐小雀斑在中央公园发情(额不对是毒角犀发情)的那段BGM(The Erumpent),略带华尔兹曲风,但鼓点和节奏又有点异域风情,配上小雀斑夸张的肢体语言,简直是本片最爱的一个桥段。
2、近年来最赞的3D大片之一因为一刷的时候看得是2D,二刷才看的3D,有了对比才知道本片的3D效果是多么的良心。
一个细节就是,在一些追逐戏里,利用了被摄物体和黑边(画框)的关系增加视觉立体效果,原理如下。
其实就是出画,让近景的物体看起来跟远景之间更有层次。
虽然是简单的手法,但是比那些只有字幕有3D效果的大片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3、为后作买下了非常多的伏笔这部分是这几天来大家最为津津乐道的话题,介绍这些伏笔和菜单的文章也是层出不穷,基本上能扒的不能扒的全写出来了。
总结一下基本上就是以下几点:①五部曲结局指向闻名世界的1945年邓布利多与格林德沃的决斗。
尽管目前还没有官方认证,但是所有的信息都指向这这一结局。
从时间上来看,本片设置在1926年,而在1927年的时候,格林德沃势力崛起横扫欧洲,以死亡圣器作为个人标志。
在本片中,死圣的标志也作为关键道具出现,更不用提德普的出场了。
②娜塔·莱斯特兰奇(Leta Lestrange)是谁。
在纽特的皮箱里,奎妮看到了一张女巫师的照片,并就此跟纽特进行了一番对话,对话围绕的主角就是这位莱斯特兰奇姑娘。
其实,这个姓氏我们都不陌生,是贝拉克特利斯的夫姓。
而莱斯特兰奇家族是一个古老的纯血巫师家族,跟黑魔法势力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由此也可以推断,照片里的姑娘和纽特从亲密到疏远,之间与黑魔法势力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与纽特被霍格沃茨开除、邓布利多力保他之间,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后作里,这应该是一个重要的线索。
③阿里安娜之死究竟是怎么回事。
本片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引入了默然兽(Obscurial)这个新概念。
默然兽的形成是小巫师压抑自身的魔法力量分裂而成,状态极不稳定,有巨大的破坏力——这些特征与哈利·波特系列里描述的阿里安娜·邓布利多几乎一模一样。
因此也不难判断,阿里安娜应该就是一个Obscurial。
而阿里安娜之死又是邓布利多跟格林德沃决裂的标志性事件,所以在后作之中,对此应该也会有所交待。
④麻鸡和麻瓜将在第一次巫师战争里扮演什么角色。
罗琳不止一次的说过,魔法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联比我们想像的多,比如参与人类战事。
在本片中有一处细节,当纽特出现在魔法国会的时候,有这么一段对话:“斯卡曼德?
是那个战争英雄斯卡曼德吗?
”“不,这是他的弟弟。
”加上1926年是一战结束后不久,这里的战争英雄很有可能指纽特的哥哥参与了一战。
并且,1939年人类世界爆发二战,1945年邓布利多击败格林德沃,1945年二战结束,罗琳也曾表示,这个时间上的巧合并非偶然。
加上本片引入科洛瓦斯基这位犹太麻鸡(雅各布·科洛瓦斯基Jacob Kowalski是典型的犹太人名字和姓氏)为主角,蒂娜和奎妮两姐妹的姓氏戈德斯坦因(Goldstein)也是犹太姓氏,联系二战背景,我们有理由推断人类将在该系列电影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关于这一点,影片里还有一处不知道算不算伏笔的地方:蜷翼兽的汁液夹在一场大雨中洗去了纽约人对于这次大战的痛苦回忆,然而,当奎妮出现在科洛瓦斯基的面包店里是,科洛瓦斯基露出了一种似曾相识的表情。
此处情节也似乎在暗示,人类对于巫师的记忆并没有被完全消除。
⑤神奇动物们将在后作扮演什么角色。
与哈利·波特系列一样,《神奇动物在哪里》系列也将采用“Fantastic Beasts and XXXX”作为电影名字(中文名可能就要改成《神奇动物与XXXX》?
但是这样就跟本片不一致了...好奇电影译名)。
尽管后作极有可能以邓布利多和格林德沃的决战为主,但既然把神奇生物放在了电影名字里,那么这些花费浓墨重彩描绘的魔法生物一定是在这场世纪决斗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的。
而这,再一次暗含了纽特与邓布利多之间亲密关系的可能性。
⑥五部曲结束后,如果再有后续作品,应该说什么故事。
要知道,哈利·波特可是华纳手上最火爆的IP了。
在DC电影宇宙几度试图冲击漫威失败之后,可以说,华纳基本上就指着哈利·波特这个大IP来做摇钱树了。
如果《神奇动物在哪里》系列成功,那么华纳肯定不会放过继续靠它挣钱的机会。
再加之时间线上有文章可做:汤姆·里德尔(伏地魔)于1926年出生,1945年申请回到霍格沃茨任教失败后,开始投身黑魔法。
因此,第一次巫师战争很有可能是他们的下一个目标。
至于哈利·波特系列本身能否做到像星战、指环王系列那样经久不衰,就看这五部电影下来能够培养出多少新粉丝群了。
就我个人而言,《哈利·波特与被诅咒的孩子》已经显示出了一丝不好的迹象,鉴于《神奇动物在哪里》目前口碑尚佳,接下来的故事发展,就全看接下来的四部电影了。
【一点题外话】可以说,哈利·波特几乎占据了我全部的童年时光。
《神奇动物在哪里》上映之后,至今我一篇影评都没看过,就是迫切地想自己钻进电影里,去寻找蛛丝马迹的线索,享受推理的过程,虽然有点作,但的确任何外力都有可能破坏这种体验。
包括在二刷结束之后,到处找人聊电影,也是同样的原因。
巧的是,我有位说相声的学弟(对的就是孔老师)做了一个电台节目叫做《什么电台》(在喜马拉雅上搜“砸挂斋主人”就行)请我和另一位资深哈迷西多老师去聊这个电影(其实是我臭不要脸非要上节目),毕竟,录电台节目这件事简直是同事满足了我话唠和聊电影的双重欲望!
节目整整录了两个半小时,结束时依然意犹未尽。
走的时候我跟孔老师说,“跟大家说再见的那一刻,心里突然一下子变得空落落的,就好像马上就要离开魔法世界一样,虽然我们从未真正进入过这个世界。
”电台里说的和文章里写的差不多,如果有兴趣话,欢迎去听听呀。
就这样感谢看到这里的人们。
主要参考资料:Pottermore.com、哈利波特维基(harrypotter.wikia)11.20更新分割线11.18坐标洛杉矶,在环球影城的AMC电影院IMAX 2D一刷(竟然没有IMAX 3D环球也太不像话了)。
第一感受如题,但对于新剧情的伏笔非常多信息量很大。
决定11.21晚上再去刷一次IMAX 3D,到时候再来详细说感受。
今天先把之前写的人物介绍放上来。
好嘛我知道很多人都看了也写过,我这不是写了也不能白写就丢上来咯。
以下是正文,无剧透,可放心阅读。
男女皆宜,童叟无欺。
在《神奇动物在哪里》中,巫师世界的版图正式扩展到了北美。
因此,这也成为了“哈利·波特”系列里第一部没有小说基础的影视作品,就连英文版剧本也要等明年3月才会正式发售。
罗琳阿姨说,“这既不是前传也不是后续,而是一个全新的故事。
”然而,尽管是一部彻头彻尾的“粉丝电影”,但它的野心可不小——不论是计划拍成五部曲的系列电影,罗琳阿姨亲自写剧本,大卫·耶茨(David Yates)继续执导,还是奥斯卡影帝小雀斑埃迪·雷德梅尼(Eddie Redmayne)的加入,处处都彰显着罗琳阿姨和华纳兄弟要手拉手赚大钱的节奏。
那么,为了更好地装逼,更为了避免观影时出现“这是什么鬼”“这xx又是什么鬼”的不良体验(并且还不用被剧透),提前做点功课还是很有必要的...毕竟我们都是要成为魔(膜)法师的人。
大家就不用不客气了,即将登场的新人物和魔法生物都在这里,请尽情取用。
电影人物牛顿·斯卡曼德(Newton Scamander)《神奇动物在哪里》一书的作者,朋友们一般称呼他为纽特(Newt)。
纽特生于1897年,曾在霍格沃茨赫奇帕奇学院就读,但却在毕业前因为一些原因被开除。
1918年的时候,默默然图书公司的委托纽特撰写一本有关神奇动物的手册,纽特觉得魔法部工资太少于是接下了这个项目,在1927年终于出版。
《神奇动物在哪里》电影里的故事,发生在图书出版的前一年,1926年。
据说小雀斑是罗琳阿姨的对于本角色的唯一指定人选,没有任何试镜波尔蓬蒂娜·戈德斯坦(Porpentina Goldstein)因为名字又长又奇怪,所以人们都叫她蒂娜(Tina),对的就跟你叫黄子韬然后大家都叫你wuli韬韬一个意思。
她在美国魔法国会(MACUSA)工作,关于这个组织等会儿会介绍哒。
凯瑟琳·沃特森(Katherine Waterston)在出奎妮·戈德斯坦(Queen Goldstein)奎妮是蒂娜的妹妹兼室友,也在魔法国会里工作。
从发型就看得出来姐妹俩性格完全不一样。
蒂娜性格耿直,奎妮则更加随性自由。
她是一名摄神取念师,嗯就是擅长读心术。
演员艾莉森·苏朵尔(Alison Sudol)在出演本片之前雅各布·科瓦尔斯基(Jacob Kowalski)雅各布是一名生活在纽约的普通工人,也是一名麻鸡。
名词解释:麻鸡(No-maj),是No Magic的缩写,是北美巫师对于非魔法人士的称呼,等同于“麻瓜”(Muggle)。
尽管怀着成为伟大烘焙师的梦想,但...谁让雅各布遇上了纽特呢。
就好像本想安安静静做医生的华生,结果遇见了咋咋呼呼的福尔摩斯一样。
这注定又是一段好基友天长地久的故事。
从名字来看,这位雅各布很有可能是犹太人。
有意思的是,戈德斯坦(一个常见的犹太姓氏)姐妹俩也有犹太血统。
不知道这是不是罗琳对于之前有粉丝在推特上质疑巫师世界里没有犹太人的一种回应。
演员丹·富勒(Dan Fogler)此前最有名的作品大概是.玛丽·劳·波尔本(Mary Lou Barebone)她是新塞勒姆慈善会(NewSalem Philanthropic Society)的领导人,这个协会又叫“第二塞勒姆人”(Second Salemers)。
然而,这个组织却一点也不“慈善”,事实上,它狂热于清除剿灭巫师,这跟北美地区魔法界和麻鸡之间长久一来的紧张关系有关。
玛丽·劳的饰演者萨曼莎·莫顿(Samantha Morton克里登斯·波尔本(Credence Barebone)玛丽·劳的养子,性格内敛寡言,对母亲的强权充满了畏惧。
当然,我认为他更应该对自己的发型充满畏惧。
据说克里登斯这个人物会成为后期剧情发展的关键——那,你也不看看演员的是谁。
DC新任“闪电侠”埃兹拉·米勒(Ezra Miller),看帕西瓦尔·格雷夫(Percival Graves)格雷夫是魔法国会里的高级傲罗。
值得注意的是格雷夫的个人海报上出现了死亡圣器的标志——而在对应的哈利·波特时间线里,著名黑巫师格林德沃1926年左右在欧洲崛起,并将死亡圣器符号作为他的个人标志。
另外友情提示,邓布利多有一个中间名就叫帕西瓦尔。
格雷夫的饰演者是著名爱尔兰大叔,科林·法瑞尔(Colin F赛拉菲娜·皮克丽(Seraphina Picquery)一位罕见的天才级别巫师,比赫敏还牛逼的那种。
她在1920年至1928年期间担任魔法国会的议长。
她在任期间允许巫师饮酒,尽管当时的美国麻鸡政府已经颁布了禁酒令。
我就想问头上顶这么个玩意儿沉不沉。
饰演者卡门·艾乔戈(Carmen Ejogo),她之前参演的从演员卡司的名单中不难看出,除了用小雀斑来带动票房之外,大部分主要角色演员对于观众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这倒是一个相当不错的选择,毕竟启用大牌明星一来是贵,二来也不利于塑造新角色,更重要的是...大牌明星不见得能带来好口碑和票房啊!
(对DC,我说的就是你。
)本片里还有一位重磅卡司将作为客串出现,约翰尼·德普(Johnny Depp)将在本片里出演黑巫师格林德沃!
华纳兄弟这不是要赚大钱的节奏是什么,啧啧啧。
当然仅仅有关于人物的介绍,毕竟还是图样图森破。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魔(膜)法师,必须要先提高一下专业领域的姿势水平。
那豆酱我就继续说下去了,你们有没有觉得非常一颗赛艇呢!
魔法神兽护树罗锅(Bowtruckle)
一只成年的护树罗锅只有手掌大小,看起来很像一节小树枝,因此也很难被发现。
尽管平时性情温和,但是一旦它发现有人试图接近或者破坏它所栖身的树木,它就会发起猛烈的攻击,比如...用尖利的手指挖向你的眼睛。
嗅嗅(Niffler)喜欢一切闪闪发光的东西!
贪财的妖精们经常饲养它们,用来挖掘地下的财宝。
不过也正是由于喜欢到处刨来刨去,嗅嗅也会造成挺多财产损失。
嗅嗅的造型设计的灵感部分来自于蜜罐在《凤凰社》里,李·乔丹曾经丢了几只嗅嗅到乌姆里奇的办公室里。
那间充满了粉色闪亮物品的办公室可真是嗅嗅们的天堂。
雷鸟(Thunderbird)
雷鸟是一种生长在北美的魔法生物,跟凤凰是近亲。
看这面相,我猜跟宠物小精灵里的“闪电鸟”估计也是近亲。
哈利波特维基上是这样说的:“美国西南部、五大湖以及北美大平原地区的原住民文化中都能见到雷鸟的影子...它们通常都体型巨大,并在振翅高飞时让风雷乍起。
”读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了一段古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一锅炖不下。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大,需要两个烧烤架。
我好像突然间明白了中国的神奇生物都去了哪里。
鸟蛇(Occamy)
这种黑得看不清脸的生物在电影里其实是蓝绿色的,很漂亮。
它们有一种很牛逼的技能:下蛋。
它们的蛋壳可是纯银的。
另外他们还能够任意改变自己的大小,以适应相应的空间。
隐形兽(Demiguise)
隐形兽,主要分布在俄罗斯远东地区。
它最有价值的部分是它的皮毛,能够用于制作隐形衣。
隐形兽也是电影里唯一一种用了动作捕捉来制作的神奇生物,毕竟...它看起来还是只猴儿。
比利威格虫(Billywig)
一种原产于澳大利亚的昆虫,尾部带有毒刺,巫师们常常是被它蛰了之后才发现。
被它蛰过之后,容易头晕目眩,产生“嗑药”一般的幻觉。
如果蛰伤过重,还有可能导致永久地漂浮在空中。
在此我以谨慎的态度怀疑,隔壁漫威家的古一法师那一掌拍向奇异博士的时候,可能手里藏了一只比利威格虫。
蜷翼兽(Swooping Evil)
这是罗琳为本片原创的一种飞行生物,中文名字更新当它静止不动时会用绿色外壳包裹住身体,看上去就像一个带刺的茧;一旦伸展开翅膀则会呈现出漂亮的蓝绿色,极其危险也极其美丽。
看到这里的朋友恭喜你,距离成为一名魔法师只有一步之遥了。
大老师最后再啰嗦几个地名,保证准时下课。
美国魔法国会(MACUSA)美国魔法国会全称是 Magical Congres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缩写MACUSA。
在哈利·波特粉丝网站Pottermore上,罗琳阿姨写了一整篇“北美魔法简史”,也详细地介绍了MACUSA的组织机构。
美国魔法国会目前位于纽约市区的伍尔沃斯大楼。
目前这栋大楼由麻鸡和巫师共同使用,不过只有使用了正确的咒语才可以进入。
MACUSA在外观上的唯一标记,就是刻在入口上方的猫头鹰。
伍尔沃斯大楼地址:233 Broadway, New Yor然而,跟英国不同,由于美国的巫师与麻鸡之间始终处于一种非常敌对的状态,因此魔法国会与麻鸡政府之间不存在合作关系。
根据北美魔法简史,19世纪末,魔法国会制定了一项法规,规定美国魔法社会中的所有成员(包括市民和游客)都需要携带魔杖许可证,并借此追踪所有的魔法活动,通过魔杖辨别肇事者。
对此,美国魔法国会设有管制麻鸡与巫师交流的子部门,还有核发“魔杖许可证”的办事处。
蒂娜和奎妮就是在魔法国会的魔杖管理处工作。
伊法魔尼魔法与巫术学校 (Ilvermorny School of Witchcraft and Wizardry)这所学校位于目前马萨诸塞州,是目前为公认最民主、最有教无类的伟大魔法学校之一(创始人之一是一位麻鸡)。
和霍格沃茨一样,伊法摩尼也会把学生分到四个不同的学院中去,四个学院的院徽分别是长角水蛇(代表智慧),猫豹(代表躯体),地精(代表内心),雷鸟(代表灵魂)。
伊法魔尼的校舍被施以多种强大的魔法,让不会魔法的人看不见它的存在,让它在云雾的环绕中才能现形。
呼....终于说完了。
主要参考资料:http://Pottermore.com、哈利波特维基(harrypotter.wikia)
不知道主要是因为影片本身的关系还是因为影院随便挑的汽水很难喝,总之整个观影过程让我感到不太舒服。
在期待成片的漫长过程中,心里一直有一些隐忧,担心影片被过多原系列的影子覆盖,除了情怀一无所有(the cursed child犯的毛病)。
但是实际观感是,这个设定太陌生了,甚至流失了我原本热爱的元素,使观影过程变得乏味。
HP系列电影在十四年前的引进对当时优秀奇幻作品匮乏的国内市场无疑是极其新鲜且有趣的,当年被父母带去电影院看了第一部的我也是从那时起开始了对奇幻世界的热爱。
HP尽管是个半架空奇幻,但是在其体系内的世界观和设定是完整的,除了主线剧情之外的细节,巫师与巫师之间的人际网络也令人着迷。
但是神奇动物则更像是一个披了魔幻皮的普通冒险类型片(从看到开场背景设定在美国开始我就不抱什么希望了),缺少构建完整的细节,对人物关系也只是浮于表面的轻描淡写,最后的大战仿佛和[环太平洋]这样硬科幻的类型没什么本质上的差别,魔法反倒成了可有可无的元素。
大卫椰子自哈六七开始就饱受诟病的散漫拖沓的叙事功力在本片中也未见长进,主线不连贯,线索铺不开,故事讲不清。
唯一值得一提的可能是小雀斑的表演吧,他是挺适合饰演这样跟怯生生的小兽似的、见人容易害羞但是对于所研究的事物尤其热情的nerd形象。
其他角色实在太乏善可陈了,女主是一个平庸的、除了所有冒险电影主角必备的勇敢元素外毫无亮点的角色,这也是影片另一个不足,缺乏能让观众投入感情的角色,容易和故事产生剥离感。
听说华纳签了新系列的五部曲,可能更多的情节会在后续展开,但我本人一直坚持在一部完整影片中无法自圆其说的故事不是好故事,即使是续集电影也应该有独立的情节,只留下细节线索未完待续,而非主线都弄不清就戛然而止。
影片从硬件上(视效、音效、卡司等)可以值70分,但是从我个人情感上来说我宁愿给更低。
说起技术现在hk院线里比利林恩的排片量几乎被挤得不见踪影了,真正的技术革新被靠老系列吸引观众进入影院的噱头所取代,我个人是很不满的。
作为一个骨灰级的哈迷,看完电影到现在我仍然意犹未尽。
由于是David Yates,鉴于他对哈利波特后四部书的把握,本来对该系列的期待值几乎没有,结果效果意外的好。
夏天The Cursed Child的问世在我看来是个失望的同人故事,在读的同时我的大脑试图阻止那些文字在我脑海中留下印象:"不不不!
你看到的这些故事都不是真的!
忘掉他们吧!
” 好在神奇动物剧本由罗琳阿姨亲自操刀,一个新的冒险篇章要开始了,这个新的故事里我们将透过Newt的视角挖掘老邓和格林德沃之间的种种奸情,一想到这些我全身的细胞都激动万分。
当年我还是个小学生,读完几本哈利波特的小说欲罢不能,常常徘徊在新华书店哈利波特的柜台面前,也是那个时候发现了两本官方同人(罗林阿姨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神奇生物在哪里》和《神奇的魁地奇》,朴素的封面平淡无奇,但是翻开来书上有着哈利罗恩两大学渣留下的涂鸦。
一直后悔没有买下来仅这一次印刷的两本书,想尽办法找到了电子版本。
哈利和罗恩在课本上的涂涂画画像极了十几岁小孩会干的傻乎乎的事,不知道Newt看到自己书上被写了傻里傻气的评论会是什么反应。
每几年都会重看一遍电影系列,有的时候原著的细节记得不太清楚了,在这样的前提下看Yates导的几部还算完整的故事。
往往Yates被诟病对原著删减太多而遗漏关键细节,还有节奏拖沓太注重特效,神奇动物是原创剧本所以完美拯救了Yates的缺点。
充足的预算让Yates大炫特技,好处是让我们麻瓜见识到了Newt箱子里庞大的神奇动物乐园,但过多的人物削弱了对性格刻画,尤其是反巫师会故事线生硬的有点像走错片场,罗琳阿姨很擅长预设埋伏和设计巧妙地推理故事,在电影里没能很好的表现出来吧。
下面是我的吐槽时间:1.纽约巫师实力略厉害的样子,不知道是不是纽约经常经历灾难重建之类的,房屋道路大面积毁坏,两三个巫师负责一个街区,魔杖挥两下就整好了(目瞪口呆)2.Newt的箱子锁质量非常不好的样子,这么一个伟大的巫师,能修下锁吗,我看着神兽们出逃真的好着急3.哈利和罗恩,看看你们的前辈校友,被学校开除还能把行李箱伸缩成大型动物饲养研究基地,你们跟Boss决战还只会用除你武器4.啧啧,美国不愧是世界中心,魔法部也比较先进华丽的感觉。
1920年代魔法总统就是女性了太先进。
5.Obscurial的设定简直Bug,这么毁灭性的力量伏地魔居然没想着要利用利用?
6*剧透* 所以真正的奥罗部长哪去了???
Yates忘记交代了吧!
电影中还埋下了无数细节和背景等着交代。
Newt在课本序言里提到自己周游世界,所以剩下的四部电影也不一定就只在英美咯,我义无反顾跳进这个新的大坑。
最后,神奇动物首次引入了麻瓜主演Jacob Kowalski,这个幸运的麻瓜承包了大多数的笑点,并且艳福不浅,期待后面他会继续登场。
Kowalski代表了我们每一个麻瓜参观了Newt的行李箱动物园,混入美国魔法部,参与了纽约大冒险,最后抹去记忆的大雨落下,再美好的梦也会终结,魔法世界的旅行结束,麻瓜必须回到(无趣的)现实中去啊。
可是我不想回去啊,Kowalski你为什么坚定地走到了大雨中。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movie432,文末有二维码噢十几年前,我在一次电影网站的笔试卷子上,答不上来《哈利·波特》系列的导演分别是谁、谁、谁。
所以,哪怕到了整个系列终结之际,看完《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我依然没有喜欢上魔法世界,认定了自己是个麻瓜。
有这样的人生故事,当我看到《神奇动物在哪里》,全程有个麻瓜跟班在场,而且还不是插科打诨纯恶搞,顿时觉得相当亲切。
《神奇动物在哪里》之于《哈利·波特》,大概有如《霍比特人》与《指环王》。
它是一个去而复返,能让书迷与影迷得以旧梦重温,寻找散落其中的霍格沃茨彩蛋,主打情怀和记忆的美洲大陆新世界。
《霍比特人》是冒险加夺宝,《神奇动物在哪里》就是冒险加逛箱子里的动物园。
少年成长,不断战斗,不断变得坚毅勇敢的沉稳主线不在了,而是多出了幽默,奇趣,手到擒来和挥洒自如,还有贯穿存在的时代背景,有人解读出了禁酒令,有人说是宗教迫害种族隔阂,反正,怎么用都合适。
小雀斑埃迪·雷德梅恩用一种羞涩、内向、眼神躲闪和不善交际言谈的肢体语言,演绎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魔法学校毕业生。
不少影迷可能会觉得,这种表演方法,太抢戏。
它带有过于强烈的演员个人色彩,但联系到这个人物更多时间是与动物们打交道,或许,这套社会不适应症的深情方法,反而是最合适的。
与小雀斑相比,其他人物情节,无论是太像傲罗的凯瑟琳·沃特斯顿,充当喜剧调剂的魔法师与麻鸡(“麻瓜”在美国的叫法)的眉目传情,包括降服默默然的前因后果,有孤儿院少年,有黑魔法野心家,有刻板的魔法国会。
黑化是因为被虐待和歧视,野心是因为不满魔法世界要自我隐藏,类似桥段,看起来就正常到不行。
尽管看不明白手提箱是如何做到装人之余还把手提箱自己给装进去的,但这种无伤大雅的编剧神器,观众也无须在意。
电影如其名,更多看点还是集中在了神奇动物身上,尤其是它们生气的时候。
有个鸭嘴兽般的,喜欢偷一切闪闪发亮的东西。
有个会隐形的,长得像《疯狂动物城》的树懒,但行动飞快。
有个迷你版《银河护卫队》小树人的,会开锁,还很粘人。
放大版的犀牛,随意放大缩小的飞蛇,还有能挡魔法的飞行兽,会下吉祥雨的大鸟……它们或是充当无关紧要的逗趣元素,咬咬人,偷偷东西,再比如小强配茶壶的梗,堪称极端无聊恶趣味。
不然就是左右了关键情节,舍身救主。
再不然,还有像结尾的放大招,狂抒情,重建飞来横祸之后的纽约城。
表面上,它与《奇异博士》的时光倒流没有差别。
但是,在上世纪 20 年代的时空中,在一战和二战之间,我生生看出来了新世纪伊始的 911 伤痛,不断在人类与魔法世界反复上演的坍塌与重建,悲沉与遗忘。
感谢恢弘大气的配乐!
同样的视觉奇观招数,放置于魔法世界与漫威宇宙的最大区别,就是我个人会更认同这个魔法世界。
一定要回答《神奇动物在哪里》到底神奇在哪里,我也说不上来。
有人会喜欢原著作者 J·K·罗琳把她的魔法世界展开得更大,有人会觉得导演大卫·叶茨找到了新天地。
它最神奇的,可能还是拥有魔法的天赋与本领。
它不仅是赋予学龄人群的美梦童话,也肯定着每个人与生俱来都是不一样的存在,暗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挫败,旅行路线和一番大不同的人生天地。
至于魔法本身,当然也会让电影世界变得更加有趣。
尽管在神奇动物身上,你会觉得,它们完全更像是孩子们会想象出来的奇怪组合:蛇可以长翅膀,有很大很大的大鸟……诸如此类,不可具举。
麻瓜的世界,也未必是像魔法国会眼中那样不屑,充斥着麻烦、无知和庸俗,那应该更像是麻瓜自己眼中的罐头加工厂,工作机械,重复无聊,以至于食之无味。
于是,电影有了魔法,世界有了神奇动物,麻瓜有了触发食欲的烘焙面包店。
被调换的手提箱(几乎肯定会出现热卖的电影同款),并不会出现人生交换这种麻鸡喜剧。
它们装满的,是两个迥异的世界里头,相同的希望与梦想。
所以,麻鸡面包店拷出来的面包形状,都是来源于神奇动物的形态。
毕竟,生活就是如此美好。
或许,这才是即便《神奇动物在哪里》看起来和这个片子有点像,和那个片子也有点像,但大家仍然选择不在乎的最终原因。
截图扫码,关注:MOViE木卫(movie432)
犹记得中学时期,每个周末的新华书店都有我的身影。
大概是年少时期的中二病或者莫名其妙的倔强,当然最大的原因可能是没钱,我每个周末都会挑一个下午去新华书店,不买书也不看其他书,只在固定的书架一站几小时,看《哈利波特》,从第一部开始。
和我一样的“书友”有很多,他们大多比我大四五岁,但也有同龄人,这让我不买书而蹭书看的羞耻之心略微减少,再偷偷看下收银台后的营业员,并没有什么不悦,我就这样带着忐忑的心情,用了半年的时间,看完了前几部哈里波特。
之后用了这半年偷偷攒下来的零花钱,买下了整套书。
大概是因为幼时这段不同的看书经历,我对《哈利波特》的感觉非常特别,他完结之时,我的内心是怅然且空洞的,这不仅因为那么精彩的魔法世界只掀开了一个角落就再次尘封,也因为再也找不回当初那种坐半小时公车到书店站一下午只为看一本小说的感觉了。
社会发展太快,心境变化太快,每每回想起以前的一些事情,都觉得恍如隔世。
我对魔法世界自然是思念的,对哈利波特的完结也觉得可惜,然后就有了神奇动物在哪里。
尽管魔法世界的地图从伦敦移到了纽约,尽管麻瓜变成了麻鸡,尽管故事的中心由人变成了神奇动物们,我还是很庆幸,也很欢喜——魔法世界,并未结束。
有人说,神奇动物比不上哈利波特。
——确实比不上,但是这种比较实在是没有必要。
作为一个哈迷,如果一直这样纵向比较,那无疑是负面且痛苦的。
哈利波特的成功不可复制,而我们也无法否认神奇动物是建立在哈利波特的巨大名气之上,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可是,为什么要care这些?
有魔法世界,有神奇动物,还有活在台词里的邓布利多,作为一个麻瓜or麻鸡,我们睁大眼睛看就好了!
把那些乱七八糟的想法都扔掉尽情享受盛大的魔法世界吧!
来,让嗅嗅卖个萌!
前大半部分感觉是带你游豪华版动物园,要不是男二根本坚持不下来,哦男主我不明白为什么霍金会穿越过去了,走路说话都跟万物理论里没差。
男女主为啥突然发展出了感情?
该发挥的狠角色(议员家族,坏修女,被虐待的男孩,魔法部长)为什么都弱到不行?
结局为什么有的在房子里的人也被清理了记忆而男二却要走到雨里才行?
总结是男二夫妇是唯一的亮点,还有强尼戴普的强行客串,对了闹情绪的护树罗锅,偷东西的嗅嗅让我忍不住想多给一个星。
重回魔法世界。特别是做面包的时候,很认真的在想,中国人有一千种方法把动物们做成食物啊⋯⋯
作为HP的死忠粉,实在不敢恭维这部外传的节奏…2个半小时的电影缩减四十分钟差不多…女主也实在让人喜欢不起来
说真的,如果不是哈利系列的真爱粉(清楚知道背景设定、无聊的豆知识以及全部出场人物这种,而不是跟着看过几部电影,也不是很清楚自己看了哪几部的路人),这个电影观赏性就很一般。就是一帮莫名其妙的人,一边不知道丢了啥一边不知道在找啥最后莫名其妙火拼起来然后啪叽就结束了。
英国优秀男演员也不少,就不能把小雀斑换一下么
不懂评分为什么这么高 也就两星半吧 有点无聊………差点就睡着了
特效很不错,挺招人喜欢的。
总的感觉就是,非常地莫名其妙。小雀斑也太面瘫了吧,胖子的演技明显好很多啊,难道胖子才是主角?
剧情单薄,小雀斑演雄犀牛皮时飚了下戏其它地方感觉也没什么可供他发挥的。动物们萌。
如果是以dan fogler为第一主角 这片能好看50%
就算是哈迷,我依然觉得剧作很土。很失望。其实对于哈利波特改编的电影,我看完后没有觉得特别舒服的。再一次证明,你眼睛虽然看到了,但如果你的心没有看到,依然和没看到一样。
罗琳阿姨成功开创了又一个魔法新世界,无论哈迷还是麻瓜都应该心满意足了。动物视效加分,还埋了一个好大的彩蛋。“当然,世界上最好的魔法学院是霍格沃兹。”
这个世界开始让人忧伤了:举着魔杖一切就能恢复,一切就能被遗忘,危险的动物都很善良,会读心的人却从不试图施加伤害。可异能者要被迫害,官僚系统一样糟心。最厉害的黑魔法师格林德沃没有门徒单枪匹马开拓美洲市场,你没法反驳他。死去一点点吧,不多,就一点。去写你的书,以及告别时别回头。
海德薇变奏响起,熟悉的魔法世界就回来了,一秒入戏,惊喜更是一波接一波(我就是不说),放映结束后两次响起掌声,全场无差评,3D特效年度最佳,要是哈利波特后四部也能这么好看该多好
三星半吧…缩头缩脑的男主,毫无特色的女主,虽然萌但是太胖而猥琐的男配,卖肉的女配……新闻集团一家最后也没搞出个大新闻,还不如死个路人甲。虽然神奇动物们很好看,但是戴着该死的3D眼睛看不清楚啊!小反派死了以后,最替他伤心的居然是大反派,其他人居然啥反应没有,这届正义势力实在是不行…
剧本烂,小雀斑表演痕迹太重。不过不妨碍我们这群麻瓜们再次进电影院做一场跟现实完全无关的好梦,出门淋一场酸雨,一切又是新的开始。
麻瓜到了美国就变成了麻鸡,也是蛮难听的一点也不可爱
波特别传+环保主义
Seems JK Rowling 的luck has run out to produce such tiresome film.
不错看。话说当时在HK看见这部电影名称被译成“怪兽和它们的产地”,总觉得好奇怪,脑子里一直出现香港人要把神奇动物炖来吃的画面ˊ_>ˋ
跨年电影,看完已是2017年。看得很放松身心, Dan Fogler很讨喜,小雀斑实在有些吃力,女角好一般。又是大IP的连续开发,看个乐就好。英美差异梗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