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设定的这个IP其实很不错,一方面把美国这个骨子里白人至上的底裤扒掉了,一方面也把人性中的残暴一面展现了出来,第一部中规中矩,但是这个IP立起来了,也让我们无比期待第二部,无奈,几个圣母表拉了胯。
按常理,每年一度清除日这个设定可拍的范围很大。
可以是种族歧视者的杀戮盛宴,可以受害者报仇雪恨,可以无辜卷入变身收割机,可以屠夫被反杀,可以反对者组团与杀戮者对着干一场……总之,这一夜是丛林地狱,每个身陷其中者必须有这个觉悟。
探讨人性、政策、民间大火拼……都可以万分精彩。
影片中的一对母女加一对夫妻被一计划复仇者途中拯救,摆脱了被屠杀的命运,然后开启了纯洁无暇的圣母模式,四个脑残对他们的救命恩人不是怀疑就是指责、质问,甚至觉得自己有几分姿色的单身母亲和女儿还要感化男主,希望他别出去寻仇,看得我尴尬症都犯了。
写给自己,想看影评的可以撤退了。。。
自从公司再次堕落后我也不用每天到公司按时打卡上班,每天睡到自然醒,晚睡挽起真是猪一样的生活,导致时差直逼西半球的国家,人一闲下来就会各种作,当然看电影自然少不了,看到各大视频网站的付费影片里有部片子挺带感的,人类清除计划2,对于我这种爱好末日惊悚尸变吸血变态杀人等等的人来说无疑有着莫大的吸引力!
赶紧找了免费资源一口气看了两部真是不费力气啊,不过话说回来像我这么懒的人看部片子连口头评论都很吝啬的人怎么会耗费码字的力气来写这么一篇不知所云的东西呢,所有原因汇成一句话就是这篇文的标题,没错,穷是一种错!
先说点有的没的,反正没钱穷的也是醉了…近期可能由于在家SOHO工作的状态,让很多朋友都嗤之以鼻,都建议我赶紧跳槽,不要这样虚度人生,无奈性格懒,兴趣玩,特长吃,技能睡,你们说这槽是这么好跳的嘛!
不过令我很意外的是老姐居然介绍了个MBA班,起码认识些富豪应该没有坏处,虽然没钱读,但是闲着蛋疼了解一下魔都MBA这个行业的行情作为一个穷逼也是蛮拼的,只要打电话咨询一家MBA,其他MBA的推销电话简直可以让你自我幻想已然成功人士,这些所谓的老师们为了让你花几万到几十万跟一些土豪们玩耍不惜把你捧上天,什么企业高管,工作经验,推荐信什么的全都没有你手里的钱重要,只要交钱,管你什么欧洲各种商学院,交大同济复旦,文凭分分钟能送到你家门口,有的干脆直接叫学位费了……作为一介屌丝,冒充高富帅富二代也是要有些逼格的,咨询了一些这种MBA跟我去参加普通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区别是什么,答案这些人应该都是商量好的,1、我们采用欧洲入学的模式不需要考试,凭推荐信(当然这个也是他们为你准备好的)就可以了。
2、就算有考试也怕你们考不好啊,像你们这种企业高管经验才是最重要的,所以还是省了吧(有人见过企业高管蜗居出租房的么)。
3、普通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那些课程多落后啊,我们采用的是最前沿的师资和教学案例,要学就要学点真东西嘛听完这些话,除了对教育模式商业化发出一声叹息貌似我还真的啥都干不了,竟然无法反驳,条条击中G点,跟这帮老师玩累了再接到电话直接告诉他们我是企业混日子的小兵不是高管,分分钟电话那头挂电话……只是想严肃的说一句,有时候你即使付出再多努力最后得到的都不如别人手里银子来的实在,无论对事还是对人看完这两部片子,脑海中直接蹦出一句话——有钱就会放肆,没钱就会克制,就拿这部2中的人物,有钱人放肆的已经制定了可以随意杀人放火的清除计划,想想这要是在中国,啧啧……脑洞不要开太大!
回到这部电影来,觉得2的成功之处是把1当中的一个点放大到一座城,并且出现了给穷人们带来希望的反清除组织,啧啧,说什么王权富贵,怕什么戒律清规,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大不了同归于尽嘛!
虽然男主最后活了下来,该死的基本都死光了,但你能说这是happy ending嘛!
NO!
因为这个制度还在,以后的每年还是会有清除计划!
这电影要想拍可以拍出一部连续剧好嘛!
要不怎么说米国发达呢,居安思危的米国歪果仁真的脑洞大开,这种题材都能让拍让发行还取得了票房成功!
我要是米国人我肯定也生是米国老百姓,死是米国小精灵!
最后,我想说下另外一个我的观点,可能很多人觉得这片子是讽刺,但另一个我觉得这是一个警醒!
警醒什么?
警醒穷逼们,不要骗自己什么平淡才是生活,不努力发财分分钟被清除!
不用想什么资本主义国家那些遥不可及的事儿了,就说说身边实实在在的,没钱能获得最好的教育资源吗?
NO!
没钱能获得最好的医疗资源吗?
NO!
就连没钱是否能有个栖身之地估计以后也难说了。。。
当然,如果你说没钱有没钱的过法我也无话可说了,请去看电影吧,幻想一下自己被清除时的感觉。。。
顺便套用一下《平凡之路》中的歌词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 也穿过人山人海我曾经拥有着一切 转眼都飘散如烟我曾经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看看平凡是唯一答案的条件是个啥最后的最后,我想说,如果生存没有错的话,那么穷有错么?
2014年的《人类清除计划2:无政府状态》,整片没看出什么无政府状态。。
看题目我还以为美国政府垮台了,没想到只有反抗,还没多少人。。
都是穷人,虽然比第一部强点,但是这个又是一个坑爹的孩子,这回是超神1人,带2个普通队友,2个猪队友,1代4的节奏,最后果断被打残。。。。
一路上边杀敌,边救队友,还要听队友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
我要是男主早就打死他们了,那么多钱能拍出这个效果的电影也是醉了!
垃圾片的续集,结尾还倒是还凑合,好人好报?
反正猪队友没帮上忙。。
一直在围观。
只会添乱,唉。。
没看过的,不要看了,伤神!
我没有看第一部,直接看了人类清除计划的第二部。
说实话,整部戏一直都很有悬念,当然结局也不像国产剧一样,是让我猜不中的意外。
所有悬疑和恐怖的背后,其实最终指向的是我们在现实生活里也无法忽视的真理:弱肉强食,贫富的不公平,权利和资源的不均等造就的杀戮。
而这,在电影里,更加赤裸裸地体现出来。
即使是仅仅那么短暂的数个小时。
说实话,美国人的思维可能我永远读不懂,也可能是我们太缺少英雄情怀,很多人会心里不断地说中士是不是脑残了。
如果是至亲之人,或者是自己认识在意的人,当他们面临危险时,那奋不顾身自然是人之常情。
或者就算是普通人,如果举手之劳能够救人一命,帮人一把,那也是乐意之极。
然而,面对一对你第一次见面,仅有一面支援的母女,以及情侣。
中士在随时可能被杀戮的环境下,一直不要命地救母女,甚至把自己身上唯一的防弹衣都给了少女。
至少国人是很难理解这种情怀的。
谢恩死了后,他的女朋友决定参加清除计划,更多的是复仇。
而中士在被那个母亲欺骗的情况下,可以说被恩将仇报了,依旧不舍不弃。
此外,面对撞死自己儿子的凶手,中士最终也没有痛下杀手,而也因此,那个凶手救了自己一命。
说实话,影片没有感人的地方,但是却让我觉得用国人的方式思考,缺失的很多东西。
第一,英雄情怀在美国电影里一直都在,而且是真实的自发的存在,国产电影却更多地表现出那种不自然,虚伪的歌颂英雄。
第二,宽恕需要仇恨得到释放以及理想的思考,才能实现。
当然影片里面没有详述,但是我却觉得这个点值得深思。
第三,弱肉强食是人类发展亘古不变的规则,只是有时候我们看到的都是表象的平和,真正的规则一直都在黑夜之下,离你很近很近。
所以,一定要壮大自己。
第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当你富了,请记住,你也曾经贫穷过。
如果你恃强凌弱,当被逼到极限时,就是以命搏命的那一刻。
所有你看不到的背后,其实一直在发生着......
人口持续不断的增长,迟早会超出地球的环境容量,彼时或者此时人类应如何作为?
这的确是一个可怕的问题,解决途径很简单,要么寻找新的宜居星球,要么减少人口。
限于太空技术的客观条件,人们自然而然地想到第二个解决途径,然而,其具体操作却是又一难题。
简单粗暴则如希特勒对犹太人般的屠杀,温文尔雅则似中国之计划生育。
《人类清除计划》正是建立在这一沉重话题上的商业电影。
故事发生在十年之后的美国,为了控制犯罪率,国家专门设定某晚的“十二小时”供人们释放“野兽”天性,在此期间的任何犯罪行为都将不被起诉;当然,参与此次活动的人走上街头,可以使用四级以下的任何武器,而不参与的人则躲在家里,做好安全措施。
影片的内容主要围绕这“十二小时”内发生的事件为主,基本上是追求杀戮与逃生保命的情节。
就电影而论,第一部讲的是一个卖安保措施的人,却在这一天自家的安保措施出了问题,导致“野兽”入侵,全家人奋起反抗,最终保全性命;影片中的“野兽”中不乏道貌岸然并对这一家人心生嫉妒的邻居或朋友,藉此探讨了人类的报复性——在肆意妄为的环境中企图扫清心中不满而做出的疯狂举动。
第二部的男主角则换成了在车祸中失去儿子的父亲,企图杀死逃脱法律制裁的肇事司机,在驱车前往途中,偶然救下4名逃生者,却因此遭到“野兽”的追杀。
男主角最后到了司机家中,但没有杀死他,在走出司机家门的时候恰巧为“野兽”枪伤,幸而司机举枪击毙“野兽”。
两部影片都以暴力和动作为主要题材,第一部的场景主要设置在主角家里,而第二部则移到了室外,以便让观众感受充满杀戮的街道的紧张氛围。
第一部的情节具有渐进性和起伏性,展示了女主角从拼命躲避到拾起武器反击的心理过程,这一变化是能够激起观众欣赏欲的;第二部的情节较为平缓,并没有太多的起伏,即使是在最后男主角找到司机以及司机救下男主角的一刻都没有使观众达到高潮,相反,即使没有最后一幕,男主角提前醒悟的话可能会更使观众深思并达到些许艺术性。
就角色而论,第一部关于人物的刻画显然较第二部为佳,第一部中的妈妈是让人印象深刻的,而在第二部中几乎没有让人记忆深刻的人物角色,尤其是男主角僵硬的表情以及千篇一律地硬汉形象让人乏味,而且从一心想要杀死司机到释放司机的心理转变仅在影片最后的若干分钟内完成,导演没有正面展示这一过程,而且司机并没有做出任何独特的举动,从观众的角度来看,这一转变似乎是男主角自己一个人完成的,这未免显得过分突兀(影片中的母女一直在劝说男主角放弃复仇,但其表现手法不如人意,还不够使人印象深刻),当然,导演如此设计是为司机救下男主角制造惊喜,但这份惊喜的设计显然不够巧妙,因为观众对司机完全没有任何感觉,看完影片甚至忘记了司机的脸,而导演想要通过司机的行为制造惊喜就必须让行为的主人为观众熟悉,无论这种感觉是喜欢或者厌恶。
遗憾的是,这是一部商业电影,是用商业手法拍摄的纯粹商业电影,尽管其间穿插了些许人性的探讨,比如第一部中的朋友的嫉妒,第二部中的富人们用钱购买穷人以便在安全的家中享受杀戮的乐趣;但在表现上显然是不足的,而且第二部的剧情张力也差强人意。
总体说来,Good idea,bad movie。
《人类清除计划2》,低成本惊悚影片《人类清除计划》的续集。
这部片子真是让我看得如痴如醉,堪称小商业佳片的代表,一看完我毫不犹豫地给它打了8分。
为什么说它好呢?
下面与第一部对比说明。
如果看过《人类清除计划》,定会为其中的全新背景设定——每年一日的全民自由大屠杀而感到新奇万分,这也正是第一部能够成为黑马的原因。
所以面对第二部,人们不禁会想,第二部会拍成什么样呢?
已经知道背景口味的前提下,编剧还能在故事上玩出什么新花样?
如果评最佳续集,我要給《人类清除计划2》提个名,因为它完全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片子的升级(亦即对比第一部的更多成功之处)在于:一、 推动剧情进行的线索变化从第一部的平民反抗升级到私人复仇。
这种设定的变化作用非常重要,它不仅将视角全面拉到了户外的城市街头,让我们一睹只在前作中的电视上出现的街头暴动场景,更是从第一部的“反抗自救”主题升华为“城市大逃杀”。
受益于此,故事的局限性被开放,追杀情节更是让故事充满了一种剑拔弩张、毫不停歇的味道。
平民的罪恶二、 武装升级我盘点了一下,本次武装力量如下:户外普通清除力量(个人或者小团体,也是第一部的主体力量,譬如楼顶上喝啤酒玩狙击的家伙、以及地铁站里机枪扫射的群体)室内高歌上帝玩清除的富人玩家(这种玩家最为可恶,用金钱来诡辩上帝教义,西装革履拾起斧头,可以就着鲜血兑红酒,是文明的刽子手)聚钱卡车武装(这种武装比普通团体规模更大,游荡搜寻幸存者,搜刮钱财,并卖给富人当玩物)政府武装(算是本片里体制产物的大反派,士兵专属执行,装备强大,火力迅猛,有目的地屠杀,以维持清除计划本身的稳定性)对抗武装(本片里最後出现的武装,可以看作被压迫人民的革命化力量,号召人们反抗政府,反抗不道德的肮脏政策,并诉诸武力)男主角的儿子曾经被醉酒的家伙误杀(强调醉酒的意义在于醉酒者并不一定是清除计划的拥趸,而是可以归类为误杀之流,为结局改写作了铺垫),男主在今年的清除日只想进行一次简单的穿越城市复仇,却在路上困陷于几股交叉力量,最後不得已拿起武器为无辜者反抗。
富人的罪恶三、 政治讽刺与政民关系的升级在第一部里,我们可以看到,男主角身份是售卖家庭安保系统的商人,这种身份担任主角非常有效地说明了人们对“清除计划”的政策到达了一个逆来顺受的麻木状态,崇尚暴力的人欣喜于计划优势,期待在一年一次的珍贵之夜大肆走出去猎杀平民,而不愿意参与计划的群众则装好安全门,在家里看电视就可轻松地度过一晚。
而最受苦的恰恰是那些不愿意沾染罪恶也没钱給自己提供庇护的贫困人民,流浪者。
于是出现了蜷缩躲在地铁站里的他们,被无辜杀害的一幕。
在《人类清除计划2》里,新上任的元首多次鼓吹我们的政策有多么好、多么公平和合理(清除倒计时时提示的十级政府人士拥有豁免权,正巧成为对这项计划的最佳讽刺)。
同时有压迫就有反抗,街区出现了一个带领大家反抗的黑人领袖,这个领袖也多次在电视上宣扬用鲜血回击政府,简单地说就是:嘿,兄弟们,拿起我们的武器跟他们干一架吧!
草他娘的!
事实上这种反抗也颇有争议。
首先政府的计划是在一个合理的社会环境下提出来的,旨在降低失业率和犯罪率,增强社会稳定,而结果表明犯罪率确实是下降了,以一种不光彩、不道德的方式取得。
如果自己没受到伤害,人们是乐于享受在自己的窝里舒适地度过一晚的。
这种政策某种程度上能满足大部分人的需求,所以并没有激起全民反抗。
这种方式残忍地剥削了最底层人民。
因此,第一部里的商人男主,还有第二部里的复仇男主,他们作为中产阶级,都是不太在意制度本身是什么样的(两部影片都没有给出他们评价制度的意见)。
黑人领袖带领的群体可以认为是真正的反抗者,与男主一行人有利益上的本质差别,而他救了男主一行人,也是阴差阳错。
如果男主也是富人,哪怕没有参与清除计划,我敢打赌黑人也会毫不犹豫地杀了他们。
促使这些不同阶层角色转变最明显的讽刺一刻是,被男主角救下的那对情侣,男方在被杀後,女方痛哭流涕,最後冷漠地拒绝了再次跟男主角一起逃离,而是选择了加入黑人领袖一方,参加了清除计划(注意这种参与方式与男主是截然不同的,男主只想一人复一人仇,而女孩则开始转变对抗政策。
故事并未接着讲述她,不过想她接下来去屠杀富人区也不为过)。
所以如果再拍第三部,故事一定是重点讲述底层人民的起义了。
政府私自加入武装进行有目标清除,反抗只会愈演愈烈,剧情会变得更“嘲笑鸟”非常像。
政府的罪恶四、 主角变更这个跟剧情没什么关系,但我就是想提一下。
伊桑·霍克是《人类清除计划》的主角,他的演技比较好,看过《训练日》、《日落之前》等,个人也比较喜欢他。
弗兰克·格里罗是从《离线》、《美国队长2》进入我视线的,不如伊桑帅,但同样非常有型。
两个人均奉献了上佳表演,而我尤其喜欢弗兰克扮演的角色,大家总说他与惊悚犯罪片脱不了干系,可能正是源于其一种阴郁气质。
总之,弗兰克出演续集,是惊喜,也没有比他更适合这个角色的人选了。
五、 救赎主题的表现两部均有救赎主题。
第一部结局不讨喜的一点在于,邻里关系变化如此迅速,也如此狗血。
夸张化的政策成就夸张化的表达,跟第二部里的妹妹杀姐姐同出一辙,但那也没有邻居的笑里藏刀来得恶心。
《人类清除计划2》的结局令人欣喜。
当男主角惹上那么多麻烦後,终于抵达仇家。
进去一阵狂哮怒吼後,我们接着看到他走出房门,但并不知道他到底复仇与否。
然后情节再起波澜,政府武装的头子出现,給了男主2枪,没杀死,然後对准他的头再次宣扬了一番政策的优越性,意图证明“人类清除计划”的必然性,证明个人英雄主义的失败。
这枪还没完全举起来呢,“砰”地一声,就被男主的仇家給爆头了。
原来男主放弃了复仇。
而后自己被仇家給救了。
没有比这更合理的救赎故事了。
原谅这个词,无论念叨在嘴上多久,都是假的,只有行动才是真的。
人类自己提出“人类清除计划”,这件事一点都不好笑。
好在是看电影,《人类清除计划2》是个很好的故事。
人类清除计划2 The Purge: Anarchy(2014)人类清除计划2(2014)影评(12)|收藏(102)
影片相比第一部投资更大,人物架构更加丰满,剧情也更加合理。
编剧已经从完全的“血腥恶趣味”中脱离出来,描写了更多人物,更多复杂的心理变化,也加入了比较像样的暴力、动作场面,让第二部脱胎换骨,从一部“猎奇电影”转型为真正的动作大片。
虽然影片从娱乐角度而言比完美,但是在逻辑性上还是充满硬伤。
因为”一年一度的犯罪之夜“完全被一群无聊的、变态的、无知的人给浪费了,出来男主角,几乎所有人都处与心理畸形或脑残的状态。
要知道虽然”每年只有一天可以犯罪“,但是如果有这种制度,人们完全可以用一年时间来策划犯罪。
但是在导演看来,“犯罪”是一种发泄愤怒和满足私欲的产物,他忘记了“谋财害命”才是犯罪的本质。
希望第三部作品中能出现这种高智商的人,上演蓄积一年精巧构思的完美犯罪。
社会的矛盾妄图用这种残忍的手段平息,简直就是一个bug。
富人占据更多的资源,但是不要忘了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没有一方有绝对的优势。
影片所呈现的个人英雄主义(亦或者是人性中善良的一面)在西方世界也许存在,这也不能盖棺定论。
另外,无论是哪个国家的人,当面临生命危险时,应该不会那么轻易收留陌生人(还带着武器)到家里。
倘若国内,各家各户那天是绝不会出门的,大家都会乖乖等待这场暴风雨过去……当然这种假定也不成立,毕竟我们的政府是不会允许这种混乱的场面出现,同时我们的人民也不会答应。
社会问题,如果政府无作为,想用影片中所宣扬的变态价值观来荼毒生灵,简直是对人命的践踏。
同时如果真那样,那么世界末日也不远了!
人性是复杂的,同时人也是立体的,人之所以是人,因为人一半是魔鬼一半是天使。
任何一面刻意放大都是有悖客观事实的。
如果一个国家,一个公司或者一个组织不能够用人性化的管理来解决内部矛盾,那么Ta一定会烂掉,被淘汰,被重组!
(PS:这部片之所以会看是之前在浏览有关于新冠疫情溯源类文章时有网友推荐,说某国想通过疫情来进行这种Purge ,当然没有被证实的东西多少都不能轻易相信,倘若真有人图谋不轨,那么真是细思极恐!
艺术创作虽然有加工创造,但也是来源于人的意识,所以也不得不防。
毕竟人性是复杂的,某国也确实出现了很疯狂的领导人。
)
2013年的《人类清除计划》堪称以小博大的典范,用三百万美元的微薄成本赚到了将近九千万的全球票房,这样的投资回报率让导演詹姆斯·德莫纳克看到了无量的「钱途」,拍续集是理所当然的选项。
事实上,「国定杀戮日」这种噱头还是相当有创意的,但就像我当时在《人类清除计划》影评中所说的那样,影片的内容远不如片名那么有震撼力。
或者说,这是部概念先行的电影,导演自己给自己挖了一个大坑,然而要填满这个坑却非其能力所及。
为了填这个大坑,导演可谓煞费苦心,在预算增长有限的情况下(续集预算也只有九百万而已),先是把场景从第一部的室内移到了室外,将密室惊悚变为了组队逃杀;接着增加人数、扩大阶层范围,第一部主要聚焦在中产阶级家庭,而续集则加入了土豪以及贫民。
经过这两手调整,续集的格局和视野登时有了改观,由较为孤立的样本转变成各阶层在清除计划中相对全景式的众生相,显然比第一部提高了一个档次。
在这个基础上,续集中最明显的一点便是对政府的黑暗化处理,国家阴谋的大背景表现得比第一部更加赤果果。
如果说原本政府只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许可公民可在规定的十二小时内肆意杀戮,而现在政府更是成为了游戏的直接参与者,在所谓开国元勋们的授意下组织政府军队对社会底层民众进行有针对性的屠杀。
另一方面,贫民在沦为国家控制人口、犯罪率和失业率的牺牲品的同时,也成为了富人用以取乐的猎物。
土豪们挥舞着金钱,通过各种渠道让每年一度的「国定杀戮日」演变成盛大的狂欢节。
伊娃的父亲即是一例,自愿成为待宰的羔羊,用老迈的病体为家里换回一笔生活费;又或者催生出类似影片中面具帮那样的团伙,四处抓人卖给富人供其消遣。
于是,「国定杀戮日」的生态环境昭然若揭——除了不作死就不会死的中产阶级(除非自己想外出过把瘾),这十二个小时便是富人们的天堂和穷人们的地狱。
当然,有压迫就会有反抗,以卡梅洛·约翰为首的反抗军应运而生,不仅在电视中大声疾呼,还用实际行动以牙还牙,挽救贫民于危难之中。
有趣的是,不知是否导演有意为之,「卡梅洛·约翰」被设定为一个黑人形象,其寓意颇值得玩味。
看似德莫纳克运用了诸多手段在不断的埋土填坑,但无奈「清除计划」这个命题实在太大,而且续集的格局变大之后自然需要更多笔墨去丰满各种主线支线,这不是100分钟的片长能够说清的,更何况导演水平有限。
因此,我们看到的就成了一部主次稍嫌混乱、线索潦草马虎的续集。
前者表现在对黑化政府的半遮半掩以及反抗军只在最后留下惊鸿一瞥,反而将显示贫富差距的土豪游戏摆上前台。
后者表现在对诸位主要角色缺乏铺垫,且对其组团之后可能会出现的矛盾和冲突也基本无涉,导致角色十分单薄平面。
如果说这一集有什么让我记忆较为深刻的,那么莱奥的以德报怨可以算上一个。
他在最后一刻放弃了为子复仇,没想到居然救了自己一命,这在全篇尽是揶揄讽刺的格调中无疑是一股褒扬人性的正能量。
这部续集的全球票房超过了一亿美元,良好的业绩肯定不会让制片方善罢甘休,据说第三部已然定档明年。
可以想见,政府和反抗军的梗势必将在下一部中持续发酵,亦注定了「人类清除计划」会是个绵延好几部的填坑之作。
当然,填坑没关系,就怕填着填着就成了坑爹之作,毕竟这样的例子在好莱坞早已不胜枚举。
《人类清除计划2》:我靠!!!
还没看完就憋了一肚子火有木有!!!
还有点意思的设定尼玛全被坑爹的剧情毁了啊!
男主明明是要去报仇的,尼玛才刚认识那几个脑残就好像家人一样割舍不下啊,你死去的孩子情何以堪啊!
最最最气愤的是说是什么杀人之夜,你倒是杀啊,什么狗屁啊,一路上那个女儿就是话唠啊,尼玛我心里真想冲进去把那个女儿杀了啊!!!
最想杀就是那母女两个,男主明明这么man,还这么优柔寡断,一点都不爽,不是猪脚的话不知道要死多少次才够,一样垃圾啊!
唉,真没意思,结果什么狗屁杀戮都没有,坑爹!!!
一星差评!
节奏比第一部流畅和舒服多了,人物设定也更有意思,情节设置更有张力,喜欢男主角。
情节太赶,导演似乎没有时间做任何事情,暴力动作戏没有,有的只是远观;恐惧的氛围渲染不够,只是绿红黑的色彩堆砌;视觉化的杀戮场景也没有,有的只是主角一路上的几瞥。相比前作一个家庭内小格局的猎杀,这一部上升为富人和穷人的阶级矛盾,格局大赞,可惜导演只想做快餐。★★
没故事,男主救的四个人比较废物,要个性没个性,要能力没能力
题材是可以有的。但是逻辑完全被放弃了,这样拍出来让人不相信会真的发生,没有代入的危机感,还惊悚个鸟啊?!太失败了。还有麻烦以后不要救不熟悉的女人,太他妈的糟心了。
这部比上一部好的地方就是格局稍微大了些。。。其实这个荒诞的背景真的是一个很好的设定,能讨论出很多东西。。。希望再接再厉。
下午才看,好血腥,受不了。
比第一部感觉更真实 人物更多元化 也都比较饱满 如果不要只用财富来划分人性也许会更好 只是开始的设定不太成立 傻逼才会等到当天出门办事儿
有趣的一点是最后揭晓男主是为了给儿子报仇 要换了我才不会管是不是这一天杀人合法
也还好吧,续集创新点也是想象中的方向了,从室内到室外逃亡。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真真摔倒路人不要扶宣传片
和1连着看的。节奏。比较快的杀穿片 但男主依然圣母的可怕 拖累烦人的可怕 当然当教育片看也可以
一神带四腿的故事,生于补刀死于话唠啊。
一般fb团队也就一两个猪队友,这一拖四个猪队友咋打boss?整部电影叨逼叨的不知道想表达什么。。。
还蛮黑镜的
为什么1这么难看我还要看2…对不起我自己。有进步是不可能有进步的,真就一点内涵也没有,浪费主题。
在HBO看了一半,后来先找第一部看完再接着看这部,是比第一部强点
电影在用数个角色的生命告诉我们不要随便见义勇为,因为你一不小心就会救到死抱你大腿不放的猪头队友。。。前半段氛围真心不错,英明神武的男神男主的加入却把电影变成了枪战片,中后段突然变成真人cs,又变成饥饿游戏。。。有想法,却还得等续集
侠客复仇之一拖四逛大街。杀人的场景虽然变多了,但是变得更加傻白甜,更加无聊了。
少一星觉得帮助母女和情侣的理由太牵强,太英雄主义了,觉得不太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