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金都》時覺得編導黃綺琳是個真正聰明的創作者,《填詞L》則是繼承了金都的聰明,再加上無法忽視的真誠,從戲裡戲外都一再體現她如何透過回首自己的愛,去同理過去並珍惜身邊的一切人事物。
我會認為這是一部比近年很多香港電影都更貼近電影的作品,乍看是類型的混合——喜劇、追夢、音樂,但實質都不是為了向任何類型靠攏,只是剛好是香港發生的故事,剛好元素、氣質上就有著這些類型特質。
電影主線很單純想要敘述女主角為了夢想而發展的成長之路,包含在裡面的輕鬆愉快不是因為作者故意要類型地搞笑,而是在真實中存在的幽默,追夢也非類型的追夢而是真實的執著、在意、不甘與明白,造就了電影既讓人有歡笑、感動與共鳴又不至於做作,這是我最欣賞電影的地方,整個觀影非常舒服,或許說娛樂這件事本身就滲透在香港人的骨子裡,從不必要刻意為之。
電影的厲害之處除了聰明的遊走在真實與類型的邊界外,還有巧妙起用了年輕一輩演員(更多是以網路起家的年輕表演者),讓他們真正有機會發光,也同時讓這個其實已算是上世代(MSN時代)的故事化為當代。
在表演上不得不說鍾雪的表演十分好,而這麼好的表演也來自於作者的選角邏輯與使用:不僅是利用年輕世代,而是真正讓表演者融入劇作去演出(剛好鍾雪真的是填詞人)。
那亮眼程度讓我想起當年狂舞派的顏卓靈,雖然還不一定到影后的程度也足以讓人記住。
而最能證明黃綺琳聰明之處,是片名從「填詞撚」到片尾的填詞「人」(港式中文)再到後來改名的《填詞L》。
如何讓片名完美體現、勾起主題之餘,即使遇上片名的露出困難,只輕鬆一改反而讓整個片名成了更有意思的創作脈絡,絕對是隨手拈來卻又直入核心的高手巧思。
片中坏心眼的老师没有详细讲解“〇二四三”跟“九声六调”的对应关系,看完之后搜了一下才大概搞明白怎么回事:【粤词音韵】粤语填词:四种字音级别-〇二四三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HF411q7q8/
粤语分为九个声调(九声),其中第7、8、9声(入声)的音高和第1、3、6声一样,所以实际上可以合并成六个声调(六调)。
填词的时候,还可以进一步合并成四个音高,从低到高恰好是“〇”(ling4)、“二”(ji6)、“四”(sei3)、“三”(saam1)几个字的声调。
“三”:第1、2(、7)声“四”:第3、5(、8)声“二”:第6(、9)声“〇”:第4声歌词的声调高低变化要和旋律一致,这样唱起来才会跟读起来是一样的,即是“啱音”。
(具体怎么根据旋律填入0243还没搞懂……)就拿片中老师举的例子来说:
也就是“有只雀仔跌落水”按0243的方法来看,“有只雀仔跌落水”这首儿歌的歌词其实大部分都不“啱音”。
这段旋律在电影开头还出现过一次:
忽略没有声调的英文, 确实是“晒”字不“啱音”
一套只說主旨 便可以意會起承轉合的故事多少個填詞L可以成就一個填詞人如果知道結局你還會出發嗎如果知道結局你還會鼓勵他嗎如果知道結局你還會不潑冷水無條件支持他嗎啱音 押韻 有很多規則和框架要符合還要踩得中時運 捉得住機遇要夠膽將不夠完美的自己呈上審視檯要在力竭後仍被輕視時扮無事發生“我冇努力吖”這句話讓我心跳漏了一拍不夠天份的努力是無用的嗎?
理性說是的 數學公式說是的 身邊人說是的 看世界給她的打擊 有時回饋她一顆糖卻不能說殘酷 因那是必然的代價感受著心被碾碎 卻還要說 痛苦是靈感迸發的土壤這是一個關於熱血追夢被馴化的故事 也是一個關於接受平庸接納的故事把熱愛變成興趣不是因為大家不想用愛搵食也不是社會懲罰熱愛可能是 如果 熱愛這麼容易達成 那熱愛的火苗 就不致於燃得那麼旺 那麼生生不息吧“喔~ 我有我心底故事,親手寫上每段得失樂與悲與夢兒”如果知道結局你還會出發嗎會吖 結局有幾重要姐 過程先重要阿嘛打趴下 撲街幾多次 企起身就好啦 真係撲到瞓街有幾不堪姐至少你有團火 好炙熱 咁燒過 佢哋冇“敢”和“勇”是很閃耀的品質2024.4.21 圓方
关于填词,方文山曾经大火过,故事里头也出现了一个“填词人”,叫做——方文。
当然,赫赫有名的填词人,黄霑必须拥有位置。
在早期的港台乐坛,很多其实都是作词作曲一手包办,说一个比较冷门,但小编比较喜欢的——周治平。
这位才子型艺人,又一次在内娱担任嘉宾,主持人礼貌性的问了一下,周治平刚准备展开,就被主持人粗鲁切断,真的很心疼。
故事的女主,立志要做个职业填词人,这个理想,没什么不好的。
你可以做,我也可以做,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女主不是那种只是嘴上说说,却没有行动的。
这大概也得益于香港那边的市场,对“填词”这块,也有足够的需求。
女主是尝试过很多途径的,但凡是“需要填词”的机会,她几乎都抓住了。
但是,到底这说的是哪个年代的事儿呢,MSN?
ICQ?
就不怕被腾哥看到?
这个梦想,女主在高中时代就有了。
那个时代,是《无间道》霸榜的时代。
小小年纪,就知道蹭热度了呢。
但是,女主呕心沥血的填词,被老师一票否决了。
改。
因为涉及到敏感词。
这老师算好的了,还耐心给女主解释了。
一般的,不给解释。
女主对于这个解释,相当不能理解。
但是,理解也需要做,不理解也需要做。
反正不改就是不行。
这,大概也是女主人生中上的第一课。
对于女孩的理想,家长大概还是有所保留的。
但是,孩子毕竟大了,同样的,理解也要支持,不理解也要支持。
所以,父母退到最后,只剩下一个愿望,就是希望孩子身体好好的,别吃那么多外卖。
女生的努力,是有回报的。
很快,就有一个音乐人找她填词。
这事儿,其实无关金钱,那种“被需要”的满足感,就足以让女主“为爱发电”。
所以,搞到最后,女主才发现,这位艺术家,其实也是在“为爱发电”。
这番“打击”,对女主而言,还是有点大的。
但是,发现自己的闺蜜“混”成了自己的大嫂,女主才是遭受了暴击。
原来,自己在咬牙坚持时,很多人,已经“接受了命运的安排”。
于是,女主也尝试谈了一场恋爱,甚至都拍成了MV。
但是,这一切,都距离“填词”太远。
于是,女主狠心花巨资,报了个“填词班”,接受专业指导。
说实在的,这种那种的“班”,究竟有没有干货,实在不好说。
反正,女主报的班,水到不行,所谓的导师,也是条杂鱼。
最大的能耐,无非是蹭个啥活动而已。
邓丽欣纯属客串,但这种“自黑”,也是需要一定勇气的。
毕竟,娱乐圈,冒充“才女”人设的,可多了去了。
但是,这个圈子就是这么个情况。
导师虽然是杂鱼,说话虽然有点酸不拉几,但也是某种“真理”。
这一行,没有人脉,是真不行。
怎样才有人脉呢……。
遭遇打击的女主,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坚持。
于是,利用一次旅行的机会,还是找唱片公司推销了。
其实,她推销的,还是当初和“艺术家”一起合作的都不能称为demo的“唱片”。
但是,女主这种擅自离团的行为,给其他人造成了巨大的困扰,首当其冲的,是女主谈的男朋友。
女主感觉很委屈,“我是在努力工作,你们只是玩”,有什么关系呢?
但是,男友认为,这是一种自私,如果还在乎身边的人,你工作没关系,给个交待,没那么困难吧,你又不是丢失了手机。
分手。
这算不得什么,对于女主而言,小小的分手的失落哪抵得上唱片公司认可的满足呢。
没有了爱情的烦恼,女主正好可以专心“填词”。
此后,女主还参加了一个填词大赛,获得了奖励。
顺理成章,女主获得了一份“职业填词”的工作。
这是个励志的“坚持理想”的故事。
但是,在成功的那一瞬间,往往也伴随着失败。
初入职场的小白,被“职业歌手”一忽悠,一股脑的把自己曾经的作品全贡献出去了,人家拿到了小样,决定自己改一改。
经纪人对女主这种“擅自”行为,无法忍受。
失意的女主,此时发现,哥哥已经准备结婚了。
那个喜欢看漫画的哥哥,已经进一步被“社会同化”了,相较之下,自己的坚持,更像是一个笑话。
但是,女主不甘心啊,最后坚强的问了哥哥一句——结了婚还会看漫画吗?
她是在说漫画,又不是在说漫画。
哥哥最后离开时,还是给了妹妹一个“忠告”——接受现实吧。
这世间,太多的成功学打鸡血搬的贩卖梦想,一方面是基于“成功者偏差”,另一方面,就是纯粹想赚你的钱。
女主死心了,决定“安安分分”找一份工作。
然而,此时的她,已经失去了“应届大学生”的身份,往往公司HR面试时,第一个问题都是,这几年你都干嘛了?
然后,没有了下文。
最后,女主找了一家创业公司,大概是“滴滴打车”的前身,正是招揽人才的“创业期”。
女主会填词,老板说,正好啊,咱们公司正想着策划自己的宣传歌呢,找专业的太贵,你会太好了。
女主想着,这也算是“曲线救国”了吧。
可惜,女主的“主打歌”还没填好,公司已经倒闭。
生不逢时啊。
如今,各大平台遍地开花,没人关注“共享司机合法化”的问题了。
可是,这又能如何呢?
合理解释有什么用?
不合理的解释又有什么用?
不给解释,你还不是要遵照执行么?
故事最后,女主回归田园生活,选择了“当农夫”。
遥想当年的梦想,现实荒诞得让人可笑。
但是,港人也太浮夸了,以为“当农夫”已经是最大的妥协,错了,现在想“当农夫”都不可能。
金马奖金像奖双双入围的关于音乐梦想的故事。
从高中就将成为填词人作为梦想的罗颖诗一直在尝试走上填词人这条路,尝试练习发表,无人问津,参加补习班,去打工,也遇到过作曲人,也曾经填下过还不错的词,但却好像老天不公一次次的和成功失之交臂。
版权被卖于是失去了冠名权,太想拥有机会私下联系歌手违背了行规错失了成为街歌填词人的机会,入职创业公司给公司写广告曲,却面临公司倒闭……在梦想面前,好像我们总是不够有天分,也缺点运气,最终无奈似乎要和梦想说再见。
这是一个普通人追梦的故事,没有主角光环的罗颖诗尝试,失败,再尝试,再失败。
在时间的洪流里经历着属于她的一次次来自梦想的打击,就像制作人说的,你有没有想过可能你并不适合呢,而罗颖诗却只能说,还是我不够努力。
努力是成功的必经之路,但是否我们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成功呢,大约不是的。
在成功面前,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如果都没有的时候努力或许是最没用甚至最打击人的过程了。
影片讲的很质朴,加入了很多可爱的元素去塑造一个普通却天真的女生,她拥有想象,也踏实肯学,但未见的她拥有成功的潜力。
前半段有多可爱,后半段被现实击倒的她就有多真实。
我们也许都走过这样的阶段,充满幻想信心满满,然后发现真实的生活和想象中大相径庭。
时间不等人,父母老去金钱压力都会让我们无法和想象中一样去全身心的追求一个所谓的梦,而这也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面对和接纳的,我们就是很普通吧。
影片的原创音乐实在是好,每一首歌都带着梦想的轻快味道,能看到一场音乐梦想里的过程,这也是影片最让人触动和喜欢的部分。
我能感同身受过程里的一切,因为我也曾是追梦里的一员。
梦想实现的过程是祛魅的过程,慢慢意识到工作行业甚至回报都和理想中大相径庭。
梦想也许应该更脚踏实地也应更量身定制,如果我就是一个普通人,如何发掘我普通有闪光的一面或许也不失为一种成就。
我想这也是她最后落泪的原因吧,那一首歌,她就是填词人呀。
第一次在香港看电影,很香港的青春片,是一个关于一个香港女孩立志成为粤语填词人的故事。
是个很可爱的故事,我很喜欢。
我觉得都不像一部电影,像是看了一个女孩的成长纪录片,因为情感太真诚和自然了。
啊诗努力到最后也没有成为闪闪发亮的填词人,但是当她把蔬菜搬进便利商店货架,商店里播放了她多年前填词的歌曲,她想起了那个遥远的下午,她跟好朋友搬着修女神像准备上台表演自己填词的歌,神像重重倒地,多年以后,她关于填词人的梦想却一直没有放下。
我在啊诗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但是她比我勇敢和坚韧。
就像她歌词里写的“就算傷心也算盡情活過/夢幻記憶混和/曾經有你的執拗故事才有我。
”热烈追逐过梦想的青春真好啊,在电影院一个人狠狠落泪(有个肩膀可以靠一下就更好了)。
很喜欢这部小品电影,给我的感觉就是很真诚。
为此,我人生中第一次走进电影院二刷了一部电影(之前不太喜欢看电影),还找了导演买她的原著,还千托万托请朋友帮我买女主封面的《艺文青》杂志。
电影的搞笑位和配乐节奏做得很好!
电影结束后看到电影配乐的填词人,竟然是导演本人!
让我起一身鸡皮疙瘩。
后来补了很多访问,宣传,得知《家常便饭》是导演高中时候写的,原词直出!
在出租车听到自己填过的demo,换了词人也是真的,不过最后换的词人是linxi哈哈哈哈哈。
第二个亮点是女主钟雪莹,她本人的经历也和导演的相似:在电台工作过,现在也帮很多歌手填词。
她在电影的演出实在是太打动人,她一哭我就跟着她哭。
这部电影可能是因为没有很大的卡司,也没有看起来很大制作的动作,科幻场面,又或者是“填词”这个主题完全nobody cares,所以没有吸引那么多观众去看。
上映第四周了仅仅收了450万港币,距离主创人员回本还差300万。
在一个访问中,一个学生问了监制和导演一个问题:自资拍这种题材的电影,有没有想过不能回本的问题?
监制回答:不担心的,因为我们没有回本这个问题,我们只是把钱变成了我们喜欢的模样。
残酷的现实可能并不能允许每个人都能心无旁骛地,锲而不舍地追梦,但当你心底里还有一个“快要停止呼吸嘅时候,仍然一定要做嘅事”,是很值得恭喜的!
油麻地百老汇电影中心的大海报
油麻地电影中心凭票尾抽的扭蛋
电影表现女主填词思路的后期创作替几可爱几得意,中间部分出现了飞机场的海报与“在动物园散步才是正经事”让我很惊喜。
太喜欢那张海报了,一度拿来做qq头像。
作品本身触动我的点是主角从高中之后就为自己的梦想报填词班、做兼职、群发email争取填词机会、去台北公司做自荐……那时候她还是为了梦想一往无前的女孩。
我也有想过要做歌手,但是我现在还没单独跟着伴奏,在舞台上为大家表演过~免费给人填词是她梦想中最“出错”或“败笔”的一步吗?
明明那么快就要获得歌曲出街的机会了。
又想到她去台湾自荐时都不需要男朋友陪同,原本的我也是不相信世界上会有这样的女生,现在我相信会有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专注打造自己,与外界碰撞,生发自己的力量。
可能是不够努力或有天分吧,最后她没有成功,整部电影的主要感情基调都暗暗的悲悲的。
但她尝试的每一步都是和自己喜欢的事情建立链接的过程,她的人生还很长,说不定她在四五十岁时经过岁月沉淀,更有智慧后,真的可以成为一个有更多作品的填词人呢?
《填词L》作为一部追梦电影,虽然女主角阿诗一直在失败、一直在失败,观影过程中会让人为她担心、惋惜,但整部电影的基调还是很轻盈的,并不沉重。
我有一个比较在意的点是,阿诗从头到尾似乎都是素颜,这使她看上去更像是一个素人、一个普通人(虽然我觉得她有的角度还挺像汤唯的)。
尽管如此,她的造型也明显体现出了她年龄的变化与心智上成熟。
《填词L》讲述了香港女生阿诗努力成为填词人的故事,电影的时间跨度从她高中时期演到大学毕业后的几年。
电影里有一个段落:一个制作总监问她,“你努力了这么多年,有没有想过自己是走错了路”。
阿诗哭着说自己没有努力。
怎么会没有努力呢?
整部电影其实都是在讲阿诗付出的努力,从草创时期自发地研究填词,到系统地学习、大量地练习、不断精进填词文笔,再到一个人自己摸索成为填词人的路径。
阿诗尽了她能做到的成为填词人的所有努力。
但我不也不认为阿诗是选错了路,她只是运气不太好。
影片一开始,她就因为前面的表演者的拖延而错过了精心准备的校园演出。
之后类似的情况也总在关键时刻发生。
影片最后,阿诗改了行,但电影结束了,阿诗的故事还在继续,我相信只要她继续坚持,她就一定能成功。
就像阿诗的人物原型——电影的导演兼编剧黄绮琳本人,不就是一个很出色的填词人了吗?
谁会不为她为影片歌曲填的词所触动?
“曾经有你的执拗故事才有我,成功太热血,小挫折没人说破”“集结几多支持,任你怎么禁播”“梦里当天我有快乐过”其实,一个女孩高中时期就能找到自己的热爱,并一个人尽自己可能的付出了所有努力,这本身就够励志了。
世上大把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的人。
這是一部青春追夢的片。
女主因為鐘意粵語歌曲填詞,引发一系列故事,當中包括學習填詞(0243法則,有趣)、青春各種懵懂、步入社會後各種碰壁。
結局很現實,但這不正是大部分普通人的遭遇嗎?
(係呀,你以為好似某網紅主播講的,你工資唔高系因為唔夠努力咩。
世間有好多嘢,唔系努力就有正反饋同正回報噶[吧唧R])很多人話,戲名有粗口。
港人常用“L”代替“撚”,部分人也經常用這個字代替另外三個數字粗口字,但實際這個字不是粗口。
首先,粗口用的字,均同生殖器官有關,這裏不詳述。
而“撚”字,是動詞,不是名詞,也不是指代生殖器官。
其原意為揉捏;引申義大致分三種: 玩弄逗趣(如,撚雀),擅長(如,撚手小菜),捉弄(如,你成日撚化人的——粵語殘片常用台詞)至於,為何變成粗俗詞,據一些說法是“撚”和“卵”發音相似而被借代那麽,這戲名是“擅長填詞”的意思?
Up主認為,除了這個意思,還有台灣人說“人”字常發“L”音(不知道是不是受閩南語影響)而變成“len”所以這戲名是一語雙關:擅長填詞的填詞人這真的是一部很好的戲!
看完回味無窮!
尤其是粵語區
有梦的生活有梦的生存无梦的生活无梦的生存猜猜我在哪一层。
大银幕。好在一种普世之美,所以大部分观众还是能感同身受。不过有一说一啊,最后的闪回序列还真不是蒙太奇思维,而是短视频思维,无关剪辑,只是拼接。
片子跟女主角一样,乍看起来略显可爱,但摘掉眼镜后气质全无
哥哥搬家时的一句无心之语才道破天机:难道只有NBA才能打篮球吗?兴趣而已~
《金都》导演的新作,高度怀疑是半自传作品。纯以“填词人”为题材十分有新意,但似乎又写得太过“专业”,所以只有开场大量的食字梗观众睇得最为过瘾。其实“填词”不是“作词”就已经道尽业内的心酸。梦想被辜负才是生活的常态,所以我们才更需要《下一站天后》这种“跟他归家为他唱”吧。
太无聊了 有点失望的
。。。
可以说是非常之爱!更有MLA出现在闭幕现场!很清新幽默的本土电影,演员里有很多香港YouTuber/电视星,故事中也都掺杂着演员们自己的人生。尽管我的广东话水平不足以百分百理解,但「2043」和「啱音」的概念已经铭记于心!“你,我,和我女朋友” --- 到底是两个人还是三个人呢?
女主其实就是很自私啊,但在追逐梦想的路上自私又有什么错呢?那个04230243真的把我笑喷了...
三星半。希望和困难情节以同样的方式依次反复,多次就会过于顺畅且无趣。梦想遇到现实,多数失意的集体写照,全部留在最后的几个镜头汇合,处理方式过于轻松,人物变成情节点的工具。
轻盈地处理个性故事,切口很小,而情感避免了泛滥,离别、分手,被认可时的喜悦与挫败时的失落,这些情绪性、心理性的时刻都没有被过分渲染,而是走另一个方向:去积攒与复刻那些小石子样的微小足迹。
这个电影隐而未说的一个前提是,当你目睹了一段黄金岁月,因而爱上某个事业,可等你长大,想要投入其中时,那段岁月却早已逝去,人该如何面对这样的落差。带着这个前提去看,相信很多人都能感同身受。在此之下,这是一部相当真挚的作品。而真挚是一种稀缺的品质。几个时刻都很打动人,第一次收到demo,第一次工作被拒,第一次听到出街歌……包括分手,分得干脆利落,女孩坦然承认爱情就是没有写词重要。导演半自传性质的作品,大多都不太顾及剧作规律,也能自成一体,因为有真实的人生作为线索,胜过人造的是非因果、起承转合。
这香港已不知是谁的地头,栖息于一门语言的人们只能在这里或那里漂流。好在最后她仍能在另一座小岛上听到自己的歌,说出自己未曾堂堂正正实现的那个身份。脚下的土地时常滑移,但语言可以忠于你。
这。。。。我觉得太一般了。。。不好评。。
学生时代的青春无邪叙事是很可爱的,但踏入社会后就显得过于儿戏了,但结尾又还好
后半部只有电视剧(还差)水平
这种努力追梦最后落空的电影日本每年至少拍二十部吧,与其找一个梦想不会被惩罚的地方,不如多去增进或者认清自己的才能。是说女主填的词真的很一般啊😶
填词abc+香港youtuber彩蛋齐齐上,钟雪真人比戏都要精彩得多啦
比起大陆青年导演们一副怀才不遇强装淡然的做作,黄绮琳的表达显得那样真挚又坦诚:有一些梦想或许没有如约兑现,但这份炽热在回忆里永不过期,填词人不只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难以割舍的执着。虽然听不懂粤语,也不懂个中填词的妙趣,但仍能从各种超现实的漫画语境中,感受到人物内心的飞扬。不管啱音还是0243,不管Demo还是出街歌单,当你满怀期许走入憧憬的舞台,却发现台上星光璀璨,小小的自己是如此暗淡,破碎的梦想刺穿了整个心脏,那份莫名的痛几人能懂?黄绮琳用轻松幽默的少女语气,一字一句的追溯着少年时的冲动,被人赏识的激动,偶遇知音的感动,即便在旁人眼里这些都是华而不实的美梦,偏偏就是会乐在其中。时间跨度的处理有些模糊,有几处不经意间的长大让人觉得很突兀,最后的结尾也像是无疾而终的自我安慰,但真挚的表达弥补了一切。
喜欢这个故事的角度,非常现实意义,好在是放弃理想,没有非要热血追梦。梦想就是这么残酷,能放弃的都是智者。女主可以,可以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