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说的是anti这个翻译成《8英里》。
我差点因为这个翻译错过了这个片子,只知道8 mile是当年Eminem的自传之作,但没想到翻译成中文之后,光看名字,我死活觉得这就是某个二战的战争片,以至于一直在校园网的FTP里对它视而不见。
直到某次将when i'm gone放给师姐听的时候,她说,你喜欢这样的音乐啊,可以去看看FTP里的那个《8英里》,电光火石间,我反应过来。
啊原来这个该死的《8英里》就是《8 mile》……看完之后觉得,比我想象中的和谐很多嘛。
看之前预想的那些嗑药啊滥交啊暴力啊,可以说是完全没见。
[也或许是我想得太过>_<]倒是很多时候让人觉得温馨,得到力量。
虽然Eminem是歌手出身,但是演技也算没得说,后来接着看了他几年前在NewYork City的一场Live,同样倾心于他全身全声流露出来的那种调调。
Rabbit第一次见到Alex,冲着她的背影竖起了中指,却在她转身回望时稍显惊慌羞涩的把手臂放下的时候;Rabbit抱着妹妹哄她睡觉的时候;Rabbit好几次沉默着冲上去揍free world的人的时候;Rabbit在最后的那场battle中和对手四目相对的时候;喜欢这样的Rabbit,但接下来想到的是,这个是Eminem?
or not?
他是在演他自己还是演另外一个他想要这样的人。
从一开始他给我的印象就是音乐界的痞子,脏话,毒品,暴力。
虽然一直知道他非常非常,非常爱他的女儿,但这似乎不能改变那个既定的印象,以至于看电影的过程中,好几次怀疑,这是他么。
随后立即放弃了这样的想法。
因为显然那样会忘记去欣赏电影而刻意挑剔。
于是采取了我一贯看所谓传记电影[也就是有人物原型的片子]的做法,那就是,忘记原型,忘记原型,忘记越多越好。
喜欢那个上工的早晨,在餐车前的那次free battle,由一个黑人妇女开始,在Rabbit这里达到高潮。
看到这些,就会感叹,果然某种文化的产生就是和产生它的人群所处的环境际遇有密切联系的,音乐是这样,语言是这样,很多行为艺术也是这样。
所以虽然街头嘻哈涂鸦等等这些这几年流行开去,但是还是看黑人做来才觉得最有感觉。
说到这个就不得不说,Eminem作为白人混迹到黑人的音乐圈,而且还混迹得那么光鲜成功,不得不说,he was born to do it。
真是太有调调了!
还喜欢Rabbit和朋友一起烧掉发生强奸案的破房子的情节,这些来自社会底层看似低下混乱的年轻人,表达对美好的向往,用的往往是这样看起来不美好的方式。
Rabbit在窗外被人揍,妹妹在屋里拍着玻璃哭喊,这段,我也差点哭出来。
至于最后那场精彩的battle,无需多言,只是真恨自己英语听力太一般,只能靠字幕翻译去感受其中的力量。
说到这些battle,其实说白了就喝着节奏想着不同的词儿要押韵要好听要煽动,来刺激对方,刺激的方式就是,骂,揭短,挑衅,侮辱……但不能完全没素质的骂,要有的放矢,要有据可循,这样就有意思。
比如Rabbit指着对方的白背心说,就连你的白背心都觉得成为你的背心很可耻。
嘿试过这样骂人么!
喜欢Rabbit用左手在那些纸片上写下歌词,涂涂改改,写写划划,嘴里念念有词,手里握着walkman……很有感觉的是他坐在公车去工厂那段,车外的破房子,广告牌,破烂不全的单词,这就是他灵感的来源。
忽然间你都会不愿再听到那些矫情的爱情歌曲。
关于结局,和很多人一样,我也很喜欢,更别提结尾那首lost yourslef了。
仍然很有腔调的,穿着大衣服大裤子在黑暗中走,头也不回的举起左臂向身后的pal们招呼回应……音乐想起:Lookif you had one shotone opportunityTo seize everything you ever wanted…One momentWould you capture it or just let it slip?
之前一直蛮好奇,像rap这样带有暴力、色情、粗口的音乐类型是怎么被主流音乐界接受并且被广大听众喜爱的,后来才觉得,rap从来就不是高高在上的,不是带着墨镜,穿着低档裤,留着脏辫摆个很酷的表情然后愤世嫉俗就能表现出其内涵的,rap起源于街头,社会底层充斥着暴力、色情,弥漫着消极悲观的负面情绪,街头的人民迫切需要一种易懂的、直接的、易燃的方式来宣泄情感,无疑rap是个很合适的方式,所以歌词里的用词就是街头的日常写照,又因为黑人的比例更高并且天生带有节奏感,所以在这一行,黑人是主导,白人被歧视也就不足为奇,这也就是为什么最后的决战,埃米纳姆对他的对手说:你去上cranbrook,一所私人学校,你和父母住在一起,他们有个很美满的婚姻。
这是埃米纳姆在攻击他,一个养尊处优的人没有经历过苦难,怎么可能理解rap呢,能么可能体会其中真正的奥义呢,反观埃米纳姆,赢下比赛后他接着做的事情,就是去工厂上夜班,这他妈才是真正的rap,比一些无病呻吟矫揉造作的歌手强多了!
然后再来谈谈埃米纳姆,我不得不说,他真的是个很有魅力的人,说唱节奏感十足,重音突出,吐字清晰,流畅度高,就算听他清唱,也会不自觉跟着他的节奏摇摆,这是他的实力方面,他从小家贫寒境,6个月大时父母便离婚,一直跟着父母生活在底层,学历不高,音乐之路也走得并不顺畅,和妻子也是分分合合,直到被德瑞发现,他的事业才开始走上正轨,这种经历,说得残酷点,对他的音乐有帮助,所以他的歌词更能打动人心,所以听他的歌更能感同身受。
作为一部半自传的电影,8英里真的很成功,它让我看到了一个充满魅力的埃米纳姆,我爱这个神经病,最后附上我个人很喜欢的一段话。
莫卧儿帝国的皇帝沙贾汗在妻子死后悲痛万分,他召来了当时最好的建筑师,建筑师来到了皇帝面前,皇帝问他,你结婚了么?
结了,陛下。
那你爱你的妻子么?
是的陛下,她就是我的生命,我爱她甚于一切。
很好,那我就把她处死,你就会知道我有多痛苦了,然后就能为我的妻子建起世界上最壮丽的坟墓了。
于是,皇帝处死了建筑师的妻子,建筑师建起的建筑,叫做泰姬陵。
人们相信,失去会让人更敏感。
关于Eminem我的了解并不多,以前似乎只听过Stan。
不说这些只说电影。
When life become shit. 住在拖车里,母亲赌博并且和一个和Rabbit年龄差不多的人鬼混,朋友的背叛,只有一份工厂的体力工作,天才的rap口才,脏话,暴力充斥Rabbit着生活。
那些我永远不可能接触到的生活,却平静的看下来了。
当生活已经变的一团糟,留下的还有什么。
当rabbit参加完比赛和朋友告别转身走回工厂加班时候,感觉有些异常的奇怪,谁说只有正直的生活才会得到尊敬,那时候感觉有什么就触动了我,触动的莫名其妙,却有让一个男人流泪的感觉。
When life become shit. 当期望的生活和现实的生活出现差距的时候,需要怎么做。
可以看出Rabbit不甘于现在的生活,不甘于这一团糟。
工厂里,当Rabbit问工友为什么工头老找他麻烦的时候,工友说了一句,也许不应该每次找借口。
当他前女友找到工厂里的时候,解释话没说完情况下,忽然意识到自己所范的错误,并说,这样的事不会再发生了。
态度的转变才是人生的转变。
一点点的做出改变。
一点点做出努力。
这也是最终他得到了冠军,却依然回去加班,坚持自己的一点东西。
这应该算是一种艺术么?
不要在乎那些好人,坏人,所谓的道德头衔,做自己。
坚持一点东西,当开始憎恨自己的生活时,不是逃避,而是用自己的方式去前进。
分几次看完,因为看不进去,中途想放弃。
因为评分高,昨晚勉强看完,很想打个差评。
早上醒来,突然感觉看懂了。
影片之前的情节,诉说着糟糕,毫无生趣,就像歌词主人公说自己是“白色垃圾”,生活让人心烦生厌,让看片的人也跟着烦,哪有看片的享受。
不要掉进导演的圈套,因为这全是都在铺垫!
只是为了结尾一曲。
生活的种种糟糕不顺怎么了,我是底层垃圾怎么了,我不屈服,我勇敢面对,我在努力改变,说唱是我的爱好,我有人生的美好,我精神足够强大,我为自己骄傲!
主人公觉醒了,看片的人也该觉醒了。
片中类似敲玻璃的音乐很好听。
《八英里》并不是一部只属于rap爱好者的电影,它本质上仍然是一部讲述迷茫青年人的电影。
好莱坞式的样板剧本并不新奇,起承转合都是公式般的套路,无非是主角身处逆境,在狗屎一般的生活中坚持自己的梦想,最后迎来高光时刻,这并不稀奇,可以是rap,可以是篮球,也可以是足球,甚至还可以是芭蕾舞,我看过不下一百多部这样范式的好莱坞电影,比如《卡特教练》《舞出我天地》《一球成名》等等,同样的故事,不同的人物。
这是美国rap之王埃米纳姆的半自传电影,电影中的许多桥段都来自他成名前的真实经历。
老实说,我并不懂rap,以前只是单纯觉得酷,愤世嫉俗也好,咒骂命运也罢,那种无所畏惧的底层草根气息十分吸引我这样的底层孩子。
但是这部电影让我明白,rap不是脏话,不是炫富或耍酷,而是一种发声的方式,一种面对人生的态度,当看到主人公在去工作的公交车上掏出那张皱巴巴的纸片写歌词的时候,我彻底感动了。
命运或许大可夺走他的一切,但却夺不走他热爱的东西。
主人公rabbit是底特律的底层白人,他几乎是典型的“white trash”,生活困苦,无依无靠,二十好几了还和赌博成性的妈妈住在拖车里,在工厂里干着最低贱的活,领微薄的薪水,看不见希望,也看不见未来,女友还和别人劈腿,上台和人家battle连一句都唱不出来,他一无所有。
对了,“八英里”是指底特律的白人富人区和黑人贫民区的距离,这八英里,可以用脚走过,却一生也难以抵达。
正是这一切过后,rabbit放弃了所谓一夜成名的念头,不再执著于靠谁的帮助录唱片,继而成名,他真正把rap当作了自己对抗现实的武器,就像《棋王》说的,为棋不为生,于是他做到了,一人独战三人,赢得了满堂喝彩。
就当我以为他会跟着朋友大红大紫的时候,结局却让我再次感动。
事实上,《八英里》好就好在最后的结局,rabbit赢了比赛,大家都觉得他即将可以出道成为rap歌手的时候,他对他的朋友们说“我要回去工作了”,他只是请了一个假来参加这场比赛,现在他要回去工作了。
于是这部电影就成了rap精神最好的注脚,那就是keep real,不粉饰,不装酷,不淫叫,更不愤怒地咒骂,而是正视自己的人生,它告诉你,不要做愤青,唱着写满脏话的rap歌曲,对什么都无所谓,好像万事奈何不了自己,那是很下作的事情,真正的强者是要鼓起勇气去面对自己的人生,哪怕它如同一坨狗屎。
这不就是鲁迅说的“敢于直视淋漓的鲜血”?我很喜欢这结局,许多rap爱好者会觉得这个结尾冲淡了戏剧张力,或者干脆是玷污了rap,我想说算了吧,或许你根本没有正视过你的人生。
你只看见了rap歌手们在台上举世瞩目的模样,却不曾了解他在公交车上一个字一个字地打磨歌词,你只是羡慕功成名就的人那一副潇洒肆意的派头 却从未真正为自己的梦想做点什么。
现在的埃米纳姆被《滚石》杂志封为“美国饶舌之王”,人们尊称他一句“姆爷”,写给这部电影的主题曲《lose yourself》是rap名曲,荣获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奖、格莱美最佳音乐奖,可他都不屑去领奖,因为这是他的人生,而非创作。
年轻的埃米纳姆还很桀骜不驯,他叛逆的大眼睛里随时都灌满怒火,可是在这部电影里,他却那么内敛与真诚,因为这是他的故事,一个人无法在自己的过去面前装模作样,电影里他rap的技术无与伦比,可最打动人心的却是,他最后云淡风轻地说“我要回去工作了”。
于是观众可以从这个美好的幻梦里醒来,去真正看看自己的人生,依旧记得那一句“永远不要随意评价我,你从来不知道我经历了什么”。
To real life.
2002年,迈克尔·杰克逊 还活着,发福的辣妹还没来得及重组,惠特尼·休斯顿 的嗓子还能听,艾米·怀恩豪斯 刚出道,克里斯·布朗没打过蕾哈娜 ,没人见过珍妮·杰克逊露乳 ,radiohead 的专辑还在音像店里,冠希应该不是处了,但艳照还没开门。
那一年,《The Eminem Show》首周内卖出了超过一百万张拷贝,登上唱片销售榜的第一位。
他还没和Kim第三次结婚,8mile里的女主角Brittany Murphy 也没因为吸毒猝死在浴室中。
那年他刚三十岁,还年轻,宝贝hailie上小学一年级。
整个夏天,你不可能打开收音机却听不到他的声音。
他又一次站在了格莱美奖的领奖台上,成为史上最伟大的嘻哈艺人 。
他还没因为威胁美国总统而被警告,没在MV里讽刺迈克尔·杰克逊娈童,没有服药成瘾退出乐坛,也没把纹身纹得全身都是。
十年了,当初那个谁都不屌的坏小子已经变成了叔叔。
而听歌的你呢,是否已经忘记年少轻狂时,仔细抄下他的歌词一边又一边反复念着的那些日子。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当你看完电影之后,发现这一切都是主人公半自传的时候,你会突然被迷上。
哇,原来男一号根本就不是演员,而是著名说唱歌手,然后第一个说唱类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就这么诞生了。
一切是如此的神奇,其实,有很多人看本片,只是因为《惊声尖笑3》。
为了补习一下恶搞的影片,所以特地下载的本片来看,没想到,却阴差阳错的爱上了阿姆。
埃米纳姆(Eminem)出演了个人第一部好莱坞电影《8英里》。
电影中讲述了一个酷爱说唱的白人少年的成长片段,男主角的父母早年离异,凭借自己在汽车制造场的最底薪水勉强度日。
在酷爱的说唱领域中,也由于自己是白人的缘故而倍受歧视,饱受凌辱,辛酸苦辣的生活滋味感人肺腑。
影片内容仿佛是为阿姆度身定作,亲身给歌迷们讲述了自己的成长故事。
电影一经上映,不但在说唱界,甚至在好莱坞引起了轰动。
阿姆也凭借自己在电影中的一曲原唱《Lose Yourself》荣登奥斯卡最佳原唱奖,成为获得奥斯卡殊荣的流行音乐界第一人。
这首歌一定要下载哦,但好的不是旋律,而是歌词。
《川流熙攘》的主题歌《Hustle&Flow》在旋律上更好听,个人以为哦。
本来看时长特别担心电影还没有演到阿姆成功就结束,感觉这样会不爽。
但是结局阿姆说他要回去工作,他知道他想要什么的时候,我知道,他会想方设法地让自己成功。
全篇除了最后的battle没有热血的地方,就感觉很sadsadsad,但是挣扎着上游的阿姆实在不让人不喜欢,即便开始存钱,做一些不酷的事情,但他在我眼中越来越酷。
甚至在工头针对他的时候我都想他辞职不干,但他没有,我以为像他这么酷的人一定不能忍受这些,但是他忍受了,他早就在悄悄成长,为了生活舍弃自己的骄傲,磨去自己的棱角。
被迫改变自己真的是一个不酷的选择,但是,在结局,他在赢了比赛以后,被313的人们尊敬了,没有人再瞧不起他的时候,他没有被这盛大的喜悦冲昏头脑,他知道他的终极目标,为了实现目标,他需要工作去维系生活。
最后一幕,他转身走向街头,坦荡地走进那个漆黑肮脏的街头,lose yourself前奏响起。
没有豪言壮志,但我看到的是最坚定的背影。
一下子给了我力量。
其实,直面生活,直面困难,才是最最最酷的。
这篇电影让我了解了阿姆都一点,也了解了他的歌他的词多一点,希望我也能像阿姆一样在生活的街头上勇往直前。
不知道有多少人跟我一样,看《八英里》的动机纯熟是好奇的缘故,因为在此之前,虽然多少是知道一点关于RAP的东西,但对于艾米纳姆在美国的走红还是感觉百思不得其解,宣传里又说这部电影等于艾米纳姆的半自传性质的电影,想想可能里面讲述着所谓的RAP精神,于是就买来看了。
电影并未如我想像的那样神奇,除了中规中矩的好莱坞式的讲故事的方法,对RAP的解说和表达也没未见得有什么更加精辟的东西,但必须承认的是,是里面的每个人都很酷,不管他们是真酷还是假酷,至少每个人都在嘲笑着一切,他们开着一辆破车四处游荡,他们满嘴的FUCK,他们走路的姿势也是一付我很穷,但是我依然很吊的样子。
当然,里面最不酷的要数艾米纳姆,在头一次的对骂阵仗中,他就被人骂得哑口无言,他和女朋友分了手,没了车也没了房子住,只好去老妈的拖车里借宿,去工厂,工头又怎么都看他不顺眼,他是他所有朋友中最不酷的人,但是没关系,我们都知道,不久的将来,他会变得比谁都酷。
因为在网上看到影评,很多年轻人都说喜欢这部电影,并且认为它很酷。
坦率的说,我们必须承认代沟这一种东西的存在,虽然我也能理解所谓的酷是指什么,但是如果我没有看到最后的那场比赛中,艾米纳姆把话通扔掉的那一瞬间,没有告诉大家“我对谁输谁赢我她妈的根本不在乎我不在乎这场比赛”,没有在走出那个酒吧的时候跟他的那群哥们告别,坦坦荡荡的说我要回工厂去上晚班,我就不会认为这个叫做艾米纳姆的孩子真的很了不起。
这让我想起了好久以前看的另一部电影《猜火车》,虽然《八英里》不能在艺术成就上和这部电影相提并论,但是我的确是在看完《八英里》之后,又把《猜火车》翻出来看了一遍,仿佛要彻底重温一下青春的愤怒,也重温一下某一个清晨或者某一个夜晚,你突然从一场大梦中醒来,挥刀斩断过去的那一瞬。
那一瞬,伊万·麦克雷格的笑容,纯真而灿烂。
那一瞬,艾米纳姆的背影充满坚定。
白人的高尚住宅区和黑人的贫民窟相差只有八英里,天堂和地狱之间的那道鸿沟有的人一生也无法超越,艾米纳姆问他的伙伴,我们为什么要不停的说“操”?
我知道电影中这个以黑人方式成长起来的白人男孩正在开始真正反思他走过的人生之路。
在泥沼中生存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可怕的是你从来不知道你已经变身为一只老鼠,而为自己找各种理由继续如此生活下去。
你不知道你身上带着枷锁,你以为你吸毒,用海洛因去麻醉自己就可以看不到这个生命中沉重的空虚,你以为你不去追求一切物质的东西,你咒骂所有你看不惯的东西,就能够得到解脱,就可以得到自由。
但是事实是,你却是这个世界上最不自由的一个。
他的伙伴回答不了这个问题,也觉得这个问题十分的无聊,于是就继续去过他们的日子,混在著名的黑人区,吹牛,嘲笑一切,有无数的梦想,却从不开始真正的干事。
每个曾经的愤怒青年都曾经有这样的一帮铁血朋友吧,对于麦克雷格所扮演的马克来说,他的朋友翻来覆去就是那么几个,他们处在一起不是因为爱,而是因为他们同样是混蛋,是因为他们聚在一起的时候不会感到自己并不是那么渺小和卑微,不会觉得那么无聊而已。
我们读过多少歌颂青春伟大,友谊万岁的文字?
我们曾经被教育过多少次,无论怎样,不背叛和离弃朋友是一种美德?
但是事过境迁,我们知道我们在书本上看到的那被粉饰的青春不过是满纸的谎话,我们的朋友曾经嘲笑过我们,曾经和我们竞争,不断的惹麻烦来让我们来收拾残局,他们要么是找你唠唠叨叨,把他自己的事情反复说上一百遍啊一百遍,要么再你开枪伤到自己的时候还要把你的事情当笑料四处传唱,要么是自私自利的把你的电视机卖掉换炸鸡吃。
他们和你一样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愤怒,但是他们除了愤怒和咒骂以外,他们什么也不做。
一切都在于选择,我们在学习真诚的时候,也在学习背叛,一个人如果永远不能背叛自己,那么他就永远不会有明天,它就只能活在过去,我常常在我的身边,在网上到处可以看到这样的人,他们有满腔的怒火,他们有的人已经老了,但是他们除了抱怨和咒骂,一无所获,我想这就是艾米纳姆的朋友们,也是麦克雷格的朋友,无论他们咒骂的姿势是多么的神气,他们表现出来的样子是多么的不屑于世俗的禁锢,但实际上,扒了愤怒的这层皮囊,他们的中的很多人,一无是处,如果他们还年轻,那么他们还有本钱,咒骂的姿势至少还可以好看一些。
一旦等到他们老了的时候,他们肥胖的肚腩就再也掩饰不住他们的骨子里是个失败者。
愤怒依在,但我选择冷静,我想这就是艾米纳姆最后想要表达的自己吧。
他依然对这个社会不满,依然想骂就骂,但是他不再拒绝去加夜班,当工头问你怎么在工作的时候泡妞,他会说,我保证下次这种事情不会在出现。
毕竟,愤怒不可能换来白花花的美元来让他出唱片,要想得到梦想,就只有努力。
做一个清醒者,冷冷的旁观这个世界,向世界索取自己想要的东西,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该抓住的抓住,该舍弃的舍弃,该背叛的时候就背叛,这才是真正的够酷。
也许正因为这样,马克才在最后选择彻底的背叛了他的那些朋友,他要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就要踢开这些绊脚石,这样做也许真的不厚道,但是正如他所说的,他本来就是个混蛋。
只是那个早晨,他突然决定,不再愤怒。
这并不表示他会成为一个一般意义上的好人,我看到他走在阳光里,脸上突然绽放出灿烂的笑容,我想,他一定不是因为他将成为一个好人而微笑,那又怎样。
“我会象你一样,选择工作,选择职业,选择家庭。
选择他妈的一个大电视。
选择洗衣机,汽车,雷射唱机,电动开罐机,健康,低胆固醇,牙医保险,按揭,买楼,休闲装,皮箱,三件头西装,DIY,看电视,吃垃圾食品,生孩子,逛公园,朝九晚五,打高尔夫,洗车子,穿运动衬衫,过圣诞节,领养老金,有免税额,通下水道,改邪归正,安居乐业,等待归天”——猜火车
压抑太久的不说话,一说话就像火山喷发。
8英里,阿姆的dirty rap生涯写照。
认识这个歌手要从前任说起,一起的电话聊天说起你喜欢哪个歌手,你说喜欢阿姆,然后我就去听他的歌了,很吵,很压抑,就像ak47火枪那样砰砰的扫射,比较能接受的就是他和小r的合唱了。
今日终于有机会去看了这部阿姆的电影,控诉了说唱不易。
说唱歌手,大家都知道是黑人,有jaz,50美分,几乎都是黑人的打来的天下,有些黑人在美国生活不易,经常徘徊在性、毒品、赌博的无限恶性循环中,很多音乐人能起家,都是在这种边缘生活中摸滚带爬的崛起的,都是有过曾经的相似的黑帮经验,就像akon,50美分。
生活的压抑,生存实在不易,种种的痛处心酸无法在现实生活中宣泄,选择说唱就是一种精神解脱。
刚和女友分手,失业,没钱,只能回去找妈妈,和妈妈和她的男友,自己的小妹妹一起住,住着车房中。
在这种底层的生活下,夹杂着暴力和争吵,仅有的是一帮铁一般的兄弟罩着,想通了,不与找份工作,凑合过着。
认识自己,认真说唱。
每个人都不一样,就像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树叶。
每个人的土壤都不一样,在土质无法选择下,沐浴的阳光空气是相同的,而在这种不同与相同之中,认识自己就是发掘自己的利处优势,利用自己的特长在这个世界上得以生存。
说唱歌手,就是一种。
好像从未听说说唱歌手的出生是在优渥富裕的生活中诞生的,在边缘生活的游荡,说唱就是这么dirty,我们无法选择我们的出生,无法逃避我们的环境,但是我们可以认识自己土壤,让所有的这些来塑造我们独特之处,我们生而独特,从未和别人相同,就算有些的类似,但是每个人也是那么独一无二。
多少辛酸无奈,在人眼皮底下的不屑中苟且活着。
在这个现实的世界中,强者是被包围的,弱者是被凌虐的,里面有个说唱团体,几个黑人,开着好车,自以为在圈子里混的不错,就到处喷人,喷阿姆是哑巴说唱,喷他们所有的兄弟都上过他的女人,喷阿姆的家底,喷阿姆的二逼朋友,甚至还在阿姆的家门口暴打他,以强欺弱,激起了弱者的反击,终于阿姆在最后的说唱比斗中,把所有不爽的情绪一下子倾盆而下,吓呆了所有人,吓退了说唱团体,赢得了掌声和荣耀。
rabbie的名字被人记住。
我们努力是为了获得别人的认同,我们需要存在感,需要被需要。
好几个镜头都出现了阿姆在听音乐,打节奏,写下灵感,人生很长又很短,一夜成名根本就是童话,背后的努力,和看不见的付出很多时候都藏在荣誉的影子里。
其实努力的生活或者应该不需要别人来青睐,而是需要证明自己曾经活过。
毕竟我们时间有限,而又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
大部分时间内心都是:黑人问号???battle很好看但就一点儿
不错
嘿!在1995年的底特律,我的生活像个悲剧,我失去勇气,我总是恐惧,我像个懦夫一样喜欢逃避,掉头就跑是我的拿手好戏!像往常一样回到家里,看我妈的裸体,和我朋友搞在一起!不停做爱,把灵魂出卖,只留天真的lily在角落里等待!等待关怀,等待拥抱,傻傻等着恶臭的房间重新充满家的味道!哦好吧,我知道我从来没有选择,兄弟们就在旁边看着,看我把冲床一遍一遍压着!似乎人生已经定格,只能重蹈覆辙,像个地头蛇,活在暗无天日的街头王国!但你错了,机会来了,我不想再做那个只会低头的废柴了!我漫步走上楼梯,开始还击,用最凶猛的语速送你回到你本该待在的旧城区!你没听错,你身在8英里,可你的胆量只有8厘米,16岁以后你的人生就一贫如洗,一病不起,一直活在你的面具里面而已!你可以认错了,该面对你的软弱了,因为我要工作了。
“Don’t try to judge me. You don’t know what I have been through.”
因为特别喜欢波西米亚狂想曲,所以对这个片子抱着很大的希望来看。但确实一般。可能是我不认同rap文化,这种舞台吵架的形式和泼妇骂街有啥区别?这也能成为艺术,还拍成电影?如果说个人励志方面,也是差强人意吧。不过狐朋狗党的友情是这个电影唯一可圈可点的地方,一起飞过别车,一起打过架,一起烧过房子。也吵过,但是回过头来,一句I ain&#39;t even trip. But you just make sure you flip the script on the shit tonight.就够。
不是很喜欢嘻哈文化所以里面那些词的精妙牛逼就get不到
青春、音乐、暴力,还有梦想。男主那犀利的眼神!!
一个不务正业的小混混实现美国梦
剧情没啥~~just lose yourself in music
怎么说,这其实骨子里还是一部励志电影,无论外表有多少愤怒和粗口。然而,这种电影,我看的实在是太多太多太多了,完全无感。
只有音乐还不错。也算认识阿姆了。实在没耐心看完了,没什么意思,节奏太慢。
愤怒地自嘲烂泥般的人生,让那些妄图讥笑的人臭嘴紧闭。
音乐的部分少了些,主要是在讲阿姆的生活环境,以及一大批挣扎在底层的人们。当然最后的battle还是很过瘾,嘻哈本就来自底层,所以rapper成名于地下是最嘻哈的方式,阿姆年轻时候看着还挺纯良的,竟然对手还是猎鹰。
对不起我没有文化理解不了
不喜欢hip-pop,他女友在录音间被他黑人兄弟干的情节令人印象深刻.社会就是那么的残酷。
不错。
人要有“疯狂”精神,不论身处什么样的圈子里,都难以想象没有梦想的人生
我为什么花了一个半小时看这个电影,看前半段的时候我告诉自己精彩应该在后半段,看完后半段我真情实感骂了一句法克,有没有人数一下从头到尾出现了多少个fuck,你打我我打你,你骂我我骂你,你内涵我内涵你,法克。最后加一句在孩子面前搞暴力的都是垃圾。
比《川流熙攘》差,太黏糊了
这部电影最难能可贵地方就在于导演没有回避说唱界残酷的现实,他把评判的权力留给了观众,让观众自己做出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