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妓院做丫头的乡下女孩小月桂(李梦 饰),“个高、胸大、没裹脚”,让老板新黛玉(白灵 饰)很不满意,却深得洪门老大常力雄(胡军 饰)欢心,成为一代上海王的女人。
常力雄在与同盟会代表黄佩玉(秦昊 饰)接触过程中被暗杀,小月桂孤助无援,产女后流落乡下。
历经数年艰辛,小月桂成立滩簧班子,重返大上海,在第二代上海王黄佩玉帮助下,成为“申曲名伶”筱月桂(余男 饰)。
功成名就的筱月桂从没忘记要寻找杀死常力雄,也就是她女儿父亲的凶手。
当她发现自己爱上黄佩玉时,也证实了“洪门内奸的真正身份”。
她与常爷的前跟班余其扬(凤小岳 饰)合谋除去内奸,助余其扬成为洪门第一个银行家,新的“上海王”。
什么上海王,就是讲一个女人历经几个男人的故事吧,如果放在五代十国就是一个妃子四处被他国征战获得的过程吧,真的,只能想到这些。
0. 《上海王》因在第8届澳门国际电影节颁奖典礼上包揽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音乐、最佳原创电影歌曲五大奖项而在上海举办了几场放映。
今年上海电影节虽没看上,好歹也在公映前先睹为快了。
1. 各演员的表演在这部电影中是完全值得被认可的。
常爷的霸气,黄佩玉的睿智,余其扬的气盛,小月桂的气质和筱月桂的气场,在胡军、秦昊、凤小岳、李梦和余男的诠释下都相当细致到位,服装造型拿捏准确,形象吻合,演员也完全融入角色。
片中的上海方言令身为上海人的我亲切感十足,放映厅内老一辈的观众看到曹可凡和王汝刚一出场就笑声不止。
银幕中的上海,从外滩、南京路到十六铺、静安寺,还有百乐门、法租界的笔触都在尽可能全面地勾勒百年前的这座城市。
尽管3D模拟的外滩黄浦江全貌还是有点假,但《上海王》里的上海还是要比《罗曼蒂克消亡史》里头的上海地道得多。
2. 电影最大的问题在于叙事剪辑。
车开一半,话讲一半,戏也演一半,从头到尾都在拼命赶。
通过紧凑的情节其实能看出剧本是非常饱满而且完整的,但最终呈现出来的影像却显得非常急促。
没有看过电视剧也能感觉到剧本还是照着电视剧的节奏在延续,又因为要满足电影的长度而使情节一再压缩。
如果觉得故事讲不完的话,其实拍长一点也是可以的嘛,这不第一部讲不完的还是得放到下一部去讲吗?
剪辑存在很大的问题,一场戏还没演完,表演没有酝酿和过渡就直接进入高潮,观众都还没来得及进入状态,镜头就给切了。
枪声毫无预兆,子弹突如其来,鲜血就像从打翻的罐子里泼出来似的。
这样的剪辑造成了剧情的极度不流畅,对故事的完整呈现有很大影响,对看电影的人来说也很不舒服。
前后场景的急切转换使整体很不连贯,丝毫不留人喘息的余地。
整部电影就像是一部加长版的预告片,没有前戏,一直都在高潮。
就像考试划重点,没有范围,全部都是重点,也没有主次之分。
不能因为要照着原著小说和电视剧来改,就失掉了镜头语言和电影本该有的韵律质感。
全程就像开了32倍高速快进似的,老是觉得心里很着急。
这么个腥风血雨的上海滩,王者交替的故事其实可以表现得很有气势,至少在这些被描摹得非常立体的人物上是可以看到这部电影的底气和潜质的。
如果剧本本身没有问题,那后期的剪辑就成了本片最大的败笔,再合理紧凑的情节都因此变得不着调,完全脱离了原有的节奏和基调。
并且导演也根本没想要弥补从刚开始就已经产生的脱线,最终一发不可收拾。
3. 两颗星真不是觉得这是部烂片,只是它的缺点实在太过明显了,对影片的影响不止一点点。
如下一部还没进行到后期,真心希望别剪成这个样子,仍需好好雕琢。
上海啊,旗袍啊,这类故事韵味很重要啊!
这是电影不是新闻综合东方卫视每晚放的电视剧啊!
以为郭采洁也出演了本片,结果还真没有,一直到片尾字幕处才见到她的剧照,参演常荔荔这一角色。
显然故事没能在2小时内讲完,竟还留了悬念,未完待续。
但下一部还开着快进的话,就只能以比32倍更高速的快进来看了。
为了赶胡雪桦导演和曹可凡先生在诚品书店的活动,我和姐姐上午就去电影看了上海王,电影院人很少,整个场次只有包括我们的10个人,中途有人离场了,也有后面的朋友剧情讨论得眉飞色舞,散场后,还在说下半场什么时候上映,我也很开心地说,3月16日上映。
看到豆瓣上这么低的分,这么多差评,还是非常吃惊,至少我觉得这部电影是导演真的想展现一个那个时代的上海,他在活动里说,好的故事是从土里长出来的,所以他的故事对于当时上海那种诡谲云涌的情状与气氛烘托表现得非常好,让故事的底色异常浓郁与迷人。
他想要展现的上海是一个“融”的上海,导演说这是一个移民城市,所以演员普通话、方言与英语混杂,让当初观影时的不理解也多些认同,连裹着小脚一个姆妈都会说几句流利的英语,多么时髦!
但十几年过去,当姆妈再掂着小脚走路时,又有些不搭,这个世界变化得多快啊!
于是过去与今朝之间,又多了些参差与对照。
影片中的建筑导演也说有借鉴南浔的建筑风格,中西合璧,小到门窗的设计都别有匠心。
这确实是一块异常迷人的土地,迷离到每一条弄堂窄巷都藏着一段动魄惊心与荡气回肠的故事。
这是一块鱼龙混杂的土地,这是一片吸引着无数男儿抛头颅洒热血的热土,有冒险,有机会,有蝼蚁般的小人物,也有叱咤风云的大人物,因而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故事里浪漫多了些奢侈,爱情多了些血色,悲情多了些壮丽,阴谋多了重黑暗,信任少了丝光明,当然屌丝逆袭的故事也多了许多。
曹可凡先生说,他这样概括上海:大气,洋气,雅气。
实在精辟!
胡雪桦导演是展现了一个时代的上海,一个可以穿越时空的,今昔可以参差对照的上海,这是融的上海,也更是容的上海。
这是导演花了很长时间改的剧本,“十年磨一剑”,最后把那么漫长的故事那么纠结的人生凝结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来叙述,确实是困难。
但是我却觉得该有的都有的,有时点到即止未必不如饱满扎实,说得多了,反而冗余。
我喜欢这部电影,因为它有那么多参差对照的人生。
是一举手一投眉间的生死,是一朝一夕间的物是人非。
让人感受人生的惊心动魄,也感受人生的冷暖无常。
世界变化得太快,竟然没有什么是抓得住与靠得住的。
我喜欢这部电影,因为它复杂背后的简单。
利益的纠葛千思万绕,密密层层,剪不断理还乱。
但是用情义二字来解,人生似也从容简单了许多,也是打动人心之处。
我想用力地用心地去理解与感受每一颗认真的心灵,或许不够完美甚至会被嗤笑笨拙,但是足够真实与真诚,我敬佩每一个认真的人。
对每一个念旧的人来说,这是“江湖还在,大侠已远”的时代,这样的真实与真诚是那样得难能可贵。
“言之有戏,行之有义”的复杂与简单,这或许就是上海王的人生况味。
Ps:活动中,胡雪桦导演撩头发的姿势特别风骚哈!
(褒义词)
虹影的《上海王》。
讲述了一个乡下来的女孩筱月桂,先后成为三代上海王的情人,最终自己掌握了洪门实权的故事。
这三个男人中,常力雄是她的贵人,有一段她终生难忘的、刻骨铭心的爱情。
留下了一个和她血脉相连的女儿。
第二代上海王黄佩玉,是她的仇人。
只是权色交易,互相利用的关系。
最终被她设计所杀。
第三代上海王余其扬,与小月桂之间,更像盟友。
彼此之间更为平等。
他能够登上这个位置,因深受她的扶持。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筱月桂的柔顺。
常力雄最初包下她时,数日未曾露面。
终于来时,见她并未有任何不快的表示,还为他开脱,“常爷不来,必定是忙。
”他称赞这个小女子真能沉得住气。
并决心在重大场合,都让她参与其中。
和黄佩玉在一起时,六姨太打上门来。
黄佩玉闻讯,气急败坏赶来,看到筱月桂未吵未闹,也不曾向他抱怨指责。
她只是沉默的俯身,在那里安静的粘贴被六姨太撕坏的剪报。
那是黄佩玉平时收集的关于她演出情况的报导。
听到他来,她回身,只是向他温柔一笑。
所有的委屈尽在不言之中。
这种温柔杀人不见血。
直接导致黄佩玉对任性作闹的六姨太起了杀心,并亲自设局,将原本最为宠爱的六姨太,送去见了阎王。
最终,和余其扬同居,筱月桂不再那么心机,开始恢复了一些本色。
她希望与余其扬成婚。
这是她第一次对男人主动提出自己的愿望,却惨遭拒绝。
余其扬甚至觉得她变了,有些刺头,不再令他舒适。
让他反思他们之间的关系。
从前,她在情感中的地位,一直是男尊女卑。
故此,并不敢流露自己的负面情绪。
她知道,那些黑帮大佬,来找她的时候,都希望是获得放松的。
她不可以增添他们的负担。
而和余其扬在一起时,她像世间普通的小儿女,觉得可以泄露心声,可以本色出现。
事实证明,她的想法是错误的。
纵使彼此相识于微时,交情非浅,余其扬也是男人。
曾经,她是妓院的小丫环,他是小龟。
后来,她是上海女王,他是上海王。
但他还是自尊自大的男人,不想和她成婚的理由是,他家中不可以有悍妇。
一旦他需要听命于人,在社会上就不能统治众人。
余其扬最终犯了“男人都会犯的错误”,未能逃过筱月桂女儿的诱惑,被筱月桂捉奸在床。
这才做小伏低,想要以结婚赔罪。
这个小说的作者是女人。
却也写出了男权社会的主流思想。
即使女主人公最后高高在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位置,她想要左右和控制男人,还是要用温柔的方式。
“此时蜜糖,彼时砒霜”。
纵然温柔的包裹之下是毒药,也有强悍的男人愿意一饮而尽。
整部是在很煎熬的状态下看完的,说实话我只是想继续看下去找到哪怕一点亮点!
演员的阵容很不错,秦昊,他的很多片子都感动过我,这部完全不在线,至于香肠女郎和睡人妻不知道该如何评价了,配角也毫无亮点,一个满口外语的老鸨子白灵,一个任人鱼肉的小香肠女郎李梦(话说看天注定的时候还挺欣赏她的)还有一个配角打手阿其,谁敢告诉我他有演技?
或许去拍平面会好很多!
剧里黄佩玉说:只有和你在一起的时候,我才有活着的感觉。
这是对筱月桂说的,正是因为她只是一个单纯的女人,才会让人爱吧,她有爱欲,有情欲,有的时候倔强,有的时候顺从,有的时候隐忍,有的时候妖娆性感,有的时候仁慈善良,这样的女人才是活着的人。
如果把筱月桂拍成像银行家一样的刚强、重利、工于心计的女人,我不爱看。
这样的人太多了,即使在大家心里上海王的女人就是要左右逢源,长袖善舞,我也不爱看一个永远带着面具的完美女人。
完美女人在电影里就是新黛玉了,聪慧美丽,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傍身之所,优雅大方得体,多好的上海女人,可是我不喜欢她的精明,我喜欢真性情的几次面临险境的小月桂。
我想有人之所以喜欢看电影,就是因为它是一个私人化的事情,你看了,你的感受独属于你自己,每个人的看法都会与自己原有世界结合,电影带你去体会你未经历的世界。
感动就是让你有发现我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十里洋场,纸醉金迷,歌舞升平,风云骤起......关于上海黑帮的影视剧先前有过不少成功的案例,最让大家熟知的就是周润发版《上海滩》,上海的灯红酒绿、快意恩仇等表现的酣畅淋漓;小编小时候看过一部电影《马永贞》,也是很好看的上海黑帮电影。
如今,影视界又出了个《上海王》,挺大气的名字,电影却差强人意。
特意研习了一下剧版,感觉电影就是剧版加长版预告片,很多情节交代不清楚,而有些地方又显得拖沓,没看过剧版的肯定看的一头雾水。
本来是奔着胡军去的,不料这么早就挂了,可惜了胡军的演技还没好好发挥。
作为核心人物小月桂,为什么要两个人饰演,分分钟出戏啊有木有?
再说女主角就不能找点好看的?
另外,这部电影还分上下集。
我就纳闷了,你为啥不直接翻拍一下剧版,几十集的东西你放到两三个小时能讲清楚吗?
不管怎么样,几个朋友边看边吐槽也是一种乐趣!
电影比起电视剧版确实弱化了女权主义,没有剧版的精彩。
但是失败的也可以理解。
这是很多剧版改拍电影之后出现的问题。
首先,要让一部三四十集的电视剧,改编压缩成一个多小时的电影,这其中要把这个故事讲清楚,还要有意思就真的很考人了!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哪个翻拍改拍能够做到这一点(在国内)。
在演员方面也没有像剧版的演员适合角色。
但是让我惊喜的是最后小月桂自导诱杀黄佩玉这段戏份,两个人最后心知肚明所碰撞出来的那一点火花还是让人惊喜的!
也是本片的唯一一点!!!
拍的挺好的,电影院看的,差不多能打3-4星吧,结果豆瓣分这么低,还被视频up主各种吐槽,感觉挺不公平的,上5星平衡一下分值。
很多人吐槽影不如剧或不如原著,我都没看过无法评价。
但是很多评此片是电视剧质感我完全不认同。
作为美院影视专业科班生,阅片无数,我觉得这片的审美,质感,分镜,叙事都挺好的,只是导演的个人风格比较强烈,不是那么商业化,可能也有些运镜不够老练,那些骂的这么狠的如果去看看王家卫看看新浪潮是不是也能骂狗屁不通?
我也完全不认为这是电视剧质感。
可能评论区人均大导演,专业素养太高。
至于吐槽不够厚重有历史感的,这本来就是一部人物传记式爱情剧,又不是历史剧,要什么厚重?
至于吐槽女主不够美的,可能网红脸符合他们的审美吧。
我也觉得女主不够美,但是演技好,没有很大影响观感,不能因此给这部电影打出不公平的分数,更不应该以貌取人,单一审美,用一个女主的颜值来衡量电影的质量。
他一直是一个人。
风和日丽的时候是一个人,凄风冷雨的时候还是一个人。
生是一个人,死是一个人。
在漆黑的夜幕里,耳旁刮过凌冽的风。
他站在码头的这边,她站在码头的那边。
仿佛还是青春年少的年龄,他仍然是认真稚拙的少年,每日与她小儿女间嬉笑打闹,偶然或有片刻的温存和美好,在暗淡的灯火之下含情脉脉相视无言。
那是他最美好的时光了,尽管在之后漫长的岁月之中,当苦痛刻着年轮碾压过青春,若说到还能够慰藉沉重的心灵的,便是那人生只若初相见的光阴。
这是少年时代偶然遇见的女子,如今已经出落的这般隐忍担当了。
他看着她,目光里有欣慰,目光里有爱恋,目光里有释然。
他爱她,他一直都在爱她。
而他也知道,她从来都爱他,却从来都不够爱他。
他还知道,她也知道。
“我一直都爱你,却不能说,但是我想问你,你爱我么。
”“爱。
”爱。
这是一个多么沉重的字,他一身清风磊落,半生飘零孤独,他等待了大半辈子,终于等到了这一个字。
不枉了,此生不枉。
他觉得值得,他目中有泪,却含笑如春风。
他等了这么久,终于等到了。
如此便可以离去,他要离去。
他累了。
他唤她:“小月桂”他把手枪交到她的手里。
他把自己交到她的手里。
他把浦江商会的偌大的担子交到她手里。
他为了抗下这样的担子,他错过她,错过幸福,错过人生。
他为了抗下这样的担子,做过一些应该或者不应该的事,他做这些事的时候,没有一个人过来提点他,帮助他。
因而也没人知道,他做这些事的时候,快乐不快乐,伤心不伤心。
似乎也没有人在意,他半夜里碾转反侧,日日被噩梦惊醒。
他做到这样一个地步,孤军奋战良久。
他一个人。
终于撑不下去了。
他累了。
枪声响起,他缓缓倒下,模糊之中,看见心爱的女子惊慌失措的跑过来。
她扶起他,把他揽在臂弯里,爱人的臂弯温暖而情意绵绵,他看见这个女子满脸泪水肆意,她为他而哭,为他的命运哭,为他们如烟花般绚烂却短暂的爱情哭。
她终于完全的抛下了自己,抛下野心,抛下对立的身份,她抱着怀里的这个男子。
她终于爱上他了,彻底的。
在他的生命即将逝去的时候。
她抱着怀里的男子,他的呼吸渐渐的弱下去,她的一声声哭喊,终于再也唤不回他了。
她负他几许深情,然而今生今世,却再也偿还不了。
于是终于明白,这一辈子,终究还是错过了。
她仍旧不知道,这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候了,只因千帆过尽,沧海桑田,他还能够在她怀里,他还知道她爱他。
他爱她,她爱他。
这便够了。
虹影的作品被糟蹋了
观念非常陈旧,科波拉门徒大作
总结一下本片的中心思想:“两任黑帮大佬(结尾暗示了可能是三任)都是杀戮无常的狠厉人物,但是为了守护我,一个跟外面妖艳贱货丝毫不一样的大脚女子,都甘心扑街了”。啊,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倔强非常用力所以显得特别可笑的玛丽苏电影了。秦昊可真帅啊!余男太美啦!
没想到这个片子的评分这么低。仔细一看,打低分的大部分都在跟剧版对比。好吧我没看过剧版。电影版的情节紧凑,人物塑造不错,演员们的演绎我都满喜欢。
看来导演很想拍一部史诗级的上海滩大作,可惜好像是大场面,全片音乐也悲壮,但却让人很不舒服,这就是经验和火候的问题。从李梦到余男,十年间,变成这样,接受不了。
6.5分。老瓶老酒,角色设定略有新意。秦昊把《长江图》里的问题暴露得更多了,把表演放在人设之前。其他都是水准线上演出,至于百灵……
中规中矩吧!!
这么好的故事,导演能拍成这么烂也是佩服。全篇就是大纲式跳跃,像个按照剧本赶作业的小学生,可惜了几位老戏骨好演员。余男、秦昊这么不会挑本子,我表示惊讶。(一个酝酿了半夜始终没睡着的夜晚看的片。)
胡雪桦怒怼王全安,两个小细节很有意思,一个是演员表打出来“白灵 李梦”(王全安《白鹿原》李梦饰演白灵戏份全删),另一个是酷似张雨绮的女演员怒撕余男(又是王全安)。。。电影格局大,但剪的乱啊
从上海滩历史上看有点假,卢将军不是那么屁,他儿子也没有死。 里面女猪脚对爱恨的演绎、诠释很到位。也算不错。
题材不错,应该要拍成电视剧。
特效廉价,剧情莫名其妙,男二为啥会说日语,又为啥是内奸,刘佩奇为啥抓他,小孩为啥送出去,完全没有一点解释和逻辑,余男这没表情的渣演技昆曲扮相丑得跟鬼一样,唯一亮点都是上海话,但口音各有各的尴尬~
上海女王三易其主。洪爷的降龙十八掌对抗清朝的九阴白骨爪。上海王一代比一代卑鄙。
改名叫一个女人和她的三个男人或者四个上海王更直白。导演是明显的有心无力,用尽心机想要高潮迭起,没想到弄得高潮戛然而止。可能是剧版钟汉良的余其扬在前,真的无法接受余其扬是个混血。
每次看到余男那张脸,就没兴趣了。为什么评分那么低,我觉得还可以啊。
真正厉害的是这个女人——小月桂,而不是所谓的上海王。
谁当王谁倒霉?
让胡军、秦昊、余男一帮演技派也无能为力,这部电影做到了。
为了余男去看的,原本很期待大女主的电影,但本质还是个绕着男人转的玛丽苏,失望。凤小岳和秦昊帅气,胡军老了秃了,演技还被女主和秦昊压制,没有撑起剧情。
这电影太雷人了眼前墨墨黑(●/●)演员们的上海话都是曹可凡老师教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