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开场一串上场人物和城市剪影的剪辑,很是干净利落,也由一场大火拉开贯也和里子故事的序幕。
火中贯也不顾自己妻子的劝阻,甚至不顾自己的安危,想挽救这个自己和妻子经营多年的料理店,可是已无力回天;他只“救出”了一把自己最常用的料理刀。
这把刀一直陪伴贯也在食客们面前展示自己的厨技,也最终把他送进监狱。
有人说贯也和里子是始终相爱的,因为影片有意无意在透露着,比如片中贯也回家后怕里子着凉,用脚垫起里子的脚;比如结尾两人对海鸥声音的注目;然而我觉得爱不爱已经不再重要,关键是里子看透了一切,如果大家还记得片中那个里子蹲下看见老鼠的那一幕,而且还给这个小动物定格不少秒,那么也应该想到这个偷食的家伙不就象贯也么?
片中那把刀一直跟随着贯也,但当贯也在里子面前收起刀,要前去别人家借口“工作”时,这是一个转折点;也许说明贯也已经厌倦了和里子的“梦想”,而去找寻自己的梦想;当贯也骑自行车出门的路上也回了头,可是他还是决意要走,这时里子也出来挽留,却只有惆怅的望着他远去的背影。
说好了,不说结尾。
个人评分:8.0分,松隆子和阿部隆史扮演的角色在西川美和的循循“善诱“下,终于让一对貌合神离的夫妻之情归于虚无。
笑福亭鹤瓶演的侦探出来时觉得好亲切啊?
以后可以重复看的电影,看完的感受是看电影很久没有的了,上一次还是看李沧东的《燃烧》,两个都是导演自编自导,并且都有作家背景。
阿部贞夫气质一直都很独特,是这个角色的不二之选,最开始是冲松隆子来,看到是女导演后觉得发现宝藏。
摇摆和蛇草莓没找到资源。
叙事节奏很棒,远超日本爆米花电影平均水准,导演很真诚,不模式、不套路,不把观众当傻子,里面很多新鲜的情节设计。
配乐很安静,吉他声很逗趣,像两个人在对话。
言俞吉真是演了不少片子呢(笑)。
阳台门框上的一排信封很多,着重选了其中的5位来描写。
并且电影过半时几乎全部展开了,我就放心了,这个节奏,2小时,这片子一定很好看。
看了下里面玲子演员的简介,从美术转为学文学,并且演出大胆。
木村多江台词好少,但还是一如既往的这类角色,明明也很腹黑逗比。
Rena看着被撞洒的咖啡的扑克脸很有趣。
电影里有大量没有台词的细节推动,主要是妻子对丈夫的行动指示,妻子的观察。
阿松里面的腹黑和扭曲达到新高度,刚看完《来了》,果然女导演可以挖掘到更多的阿松不同面。
iwaii的阿松是雨里撑着红伞等爱的女孩子,这里阿松是撑着红伞,在雨里试图找回爱情的女人。
不知道是我记错还是错会,里子向贯提议开展骗局攒钱时,贯说了一句像十年前那样?
怎么感觉他们之前被火烧了的小店也是靠贯骗女人敛来的初始基金。
因为两人气场的缘故,里面的夫妻关系更像是贯附着于里子,但里子一直觉得自己背负的是贯的人生,并没有自我。
看到酒醉出轨的贯,伤心、愤怒一系列复杂的感情潜移默化,让她开始了这场婚姻的自杀式挽尊。
海鸥这个符号非常妙,本来也是掠食者、贪婪、小聪明。
西川曾经是是枝裕和的助手,但风格与是枝裕和没什么关系,内敛安静、笔触刚劲,相形下,是枝裕和台词、情节编排都比较外露,甚至老套、煽情,主题情感更走向普通价值体系下的真善美,包装一个逻辑欠佳的伪三观崩塌外壳,很牵强。
卖梦里描写的人物性格和心理变化自然而然、里面唯一的评判也就是对电视里烫伤女童的夫妻的指责。
天地不会放过这对夫妻,该发生的终究会发生。
探长说了顶多诈骗判罪十年,或者5、6年。
里子一直很坚韧,出狱的贯,两人一如既往牵绊下去。
猛然get了笑福亭鹤瓶的帅点,导演你真有两把刷子。
我去接着看亲爱医生了。
https://recochoku.jp/album/A2000180447/
无论大屏幕上闪烁着多么炫目的特效,旁边的音响里传来多少道立体声,观众们咽下了多少粒爆米花,总有个地方的电影市场纹丝不动。
那就是日本。
在好莱坞电影盘踞世界电影主流市场已半个多世纪的今天,日本电影依然维持了自己鲜明的特色。
从黑泽明那一句:“我们日本人拍的东西,你们美国人看不懂。
”到北野武所说:“3D技术根本就是一无是处。
”这代表着日本电影已经从战后开始,有了自身的文化传承和历史沿革。
这些内容很难用语言概括,如果非要描述的话,大概就是如同日本文学那样淡淡的忧伤,哀愁凄婉的氛围,散文式的叙事风格……总之,他们对视听觉“套餐”很不在意,对故事本身及人物内心刻画却特别在意。
今天要讨论的这部电影首先就没什么特别的视觉和听觉效果,简单的配色、简单的场景、似有似无缓和而温存的弦乐搭配。
男女主配角从开始到结束,都没有什么夺目的服饰——为什么要说服饰呢?
因为这本身和剧情有关,这是一部男主角“骗色夺财”的故事。
既然提及到“色”,那必然涉及颜值服饰,可是导演似乎不想对此多费头脑。
片名“卖梦的两人”,玄机尽在“卖梦”二字。
字面理解,贩卖梦想、兜售梦想、出卖梦想,先得有“梦”而后为之。
男女主角本是一对有梦的夫妻——他们开了一家餐厅,凭借男主角出色的手艺,生意兴隆,然而一场大火却让十年苦心经营毁于一旦。
随后,夫妻分别至不同的餐厅打工,自我降格当厨师端盘子以维持生计,却时常被各种偷工减料的黑幕而闹得心灰意冷。
他们决意,攒够钱,再开一家店。
那段日子,男主角终日买醉,在夜店醉里偷欢。
正所谓“酒是色媒人”,他竟因此意外出轨,与一位被富翁抛弃的富家女发生激情,互诉愁肠之中,富家女大发善心,给了一大笔钞票给男主角。
镜头定格在出轨后,男女主角夫妻的洗浴室里,男主角因背叛妻子,心中担惊受怕,泡在浴缸中抽烟解愁。
妻子闻到衣服上异性的味道,冲到浴室里质问丈夫。
一通吵闹之后,妻子忽然把腿翘在浴缸边,说道:“要不你就这么干吧!
” 怎么干?
世间还有多少有梦之人呐?
渴望结婚的女编辑、孤独的举重运动员、被男人嫌弃的妓女、善良的单亲妈妈,男主角虚造身份,辅之以亲切的关怀,亲昵的关心,很快就走进了这些人的心房。
又是一通互诉愁肠,又是一次次互相释放激情。
这些有梦之女性,向全世界兜售梦想,而男主角则投其所好,为之买单——所谓的梦,还不就是这些爱与关怀?
男主角就此赚得盆满钵满,夫妻俩要开店一事也被提上了日程…… 就在夫妻精心策划的骗局行将败露之际,那些受骗的女性,仍然在犹豫要不要告发他们。
当警察对她们说:“他(指男主角)显然是诈骗,如果你告他,他就要去坐牢。
”女人们沉默地低下了头。
有的人说本片“三观不正”:居然婚内出轨可以用来当资本原始积累,妻子居然教唆丈夫出去以色谋财。
其实,导演的本意不在于刻画犯罪,而在于就此勾勒出都市中的“励志人群”“鸡汤人群”内心的脆弱和孤独。
他们太需要人相爱了。
所以,出演本片“骗色夺财”的男主角,既不高也不帅,长相气质甚至可以说“土”。
导演也正好借此,来反衬那些上钩女性的内心状态。
本片是一部关于“梦想”的众生相,借此描绘了都市青年人群的挫败与无力。
影片的结尾,为再开一家自己的餐厅而如此煞费苦心的夫妻二人,也逐渐迷失自我,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代价。
大梦套小梦,原来一切真的只是梦?
年轻的你,是不是也在机械的城市丛林中彷徨失措,又满怀梦想过?
是不是一样,也无比渴望着那些爱与关怀?
絕大多數時候絕大多數人都會把注意力放在男女主角上,故事的綫索是有他們發展而來的。
這部片子的片名為“賣”,而故事通篇的精髓反而是在“買”的人,也就是各色出場的女性(連同女主角,通過賣來買,隨著這種日子的延續男女主角的精神狀態不斷惡化),各色背景的她們(包括男女主角)涵蓋了由人組成的社會的多方面,反過來又映射在人身上的很多問題。
電影具有的思考性被臺詞及多餘的旁白削弱了,創作者低估了受衆的能動性;本來應該由演員表演、或鏡頭語言運用來表現的,可能是爲了突出文藝,片中若有似無的鏡頭又多了起來,此消彼長就會顯得拖遝。
觀衆感悟的其實是多樣性的,而並不一定要貫徹創作者所要表達的。
现实中确实有通过所谓“卖梦” 许诺美好未来,要求女人交钱打理,从而跑路的。
这种题材可以拍出来,没问题, 男人提经, 女人警惕。
但现在这片算什么。。
首先,男主 阿部隆史 可能是日本男主角里 最丑的一个。
换成阿部宽,阿部力 什么的再来, 这是前提。
其次,即使是个美男, 也没那么容易把人家底都给骗来吧, 女人对这种男人还是较为提防的。
也就是说必须要有某种“能力”。
但是这片并没有表现出来。
吹的天花乱坠不一定行,但是几乎什么没做。。
更不行。。
颜值为负,技巧为零, 现实中应该 连那个 举重大姥 也得被人家扫地出门吧。
西川美和的电影在总体上常给人一种莫可名状、甚至是语焉不详的印象。
她影像的成熟度远超其年龄,像一个智慧长者般对世事不加评判,任它生住异灭,聚散悲欢。
大仁不仁,大智若愚,这是我能够想到的形容词。
导演的审美倾向及人生观是如此宽坦、淡泊,她的视角于是便广阔得吓人,此片一开场就撒下一张大网,把业力相同的众生慢慢聚拢到一起。
从这宏观的主题上着眼,这绝不是一部宣讲道德的电影。
两位主人公无疑在做非常不好的事情,但导演通篇没给他们贴上善、恶的标签,故事的进行仿佛混沌初开,清者上升,浊者下降。
正邪易位,只在倏忽之间,又极其自然。
丈夫屡次良心发现,但每次还是卷走了人家的钱,我只能说:这就是业力的不可思议。
有一幕戏,是他们俩看到电视新闻中播报一对夫妻虐待亲子,他们同声说这样的父母该受报应,而完全没想到反观自己的所作所为——无明愚痴的意味很明显了。
西川美和是悲悯的,只是她的悲悯出脱得极为简约,总带着一些冷意。
导演的成熟,还表现在她的克制上,总是能收得住。
她的字典里,你绝对找不到日本导演惯用的“残酷”、“厌世”这一类词汇。
她的克制之道可说是严格的、中庸的:当丈夫当面揭发妻子策划这一切的阴暗心理时,妻子眼看就要发飙(且按一般规律来说,她发飙完全合乎情理),然而,妻子竟硬生生刹住了车,她马上藉着投入生活的常态来掩盖、平息这场风暴。
这实在是一种常人无法理解的人生态度,你或许会说她是一个顾全大局的阴谋家,但我认为不是的。
导演从内心深处对“克制”的认同尽显于此:那是一种本能,是人心和世间界赖以维持平衡的微妙力量。
“克制”不是消极的忍让退缩,而是积极的以退为进。
那么,电影是否有为骗子开脱之嫌呢?
刚开始行骗时,妻子那一大段内心独白确实有点救世主似的冠冕堂皇。
但细想一下,他们之所以会乐此不疲地一直骗下去,乃至想停都停不下来,不得不说,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那种与陌生心灵坦诚相见的、暂时性的释放之感。
只看到眼前的一点闪光,而忽略未来的无边黑暗——受骗的如是,行骗的亦如是。
面对命运这道似乎无解的谜题,立场永远比策略来得重要。
影片中一个个可怜的失败者,都无非是被层出不穷的策略迷花了眼,而无暇静下心来思考一下自己的立场。
一味地向前,等于是一味地逃避问题之根本。
失败是一件好事,尤其是彻底的失败——罪人要不是进了监狱,也发现不了飞鸟的自由。
《卖梦的两人》,2012年的影片,在12年后的西川美和国内首次影展看到,连她自己都说恐怕有点忘记当初的一次的细节。
一对勤劳努力的开小餐厅的夫妻因为一场大火,十年努力和积累毁于一旦。
不甘心的俩人,偶然发现丈夫抚慰失落女性居然还能得到不菲“报酬”,于是俩人开始利用丈夫这方面的“特长”,开始有计划地去欺骗那些渴望被温柔细腻的男性安抚的女性,以换取重启餐厅的启动资金。
被欺骗的女性有白领、举重运动员、妓女、单亲妈妈、家庭主妇……松隆子不用说了,日剧女王,我第一次看她的表演是《四月物语》中轻灵梦幻的女大学生形象。
这一次扮演感情骗子二人组中的绝对主导的骗子妇。
十年心血毁于一旦,她很快就收拾心情投入辛劳,仿佛毫不受伤,然而当她在丈夫的自我放纵获得灵感之后的做法,让人明白,她才是真正最痛苦最绝望的人,不然一个勤劳一生的人不会走上这样一条伤害可怜同性的不堪道路。
在影片中,文艺清新女神松隆子很普很累很伤很接地气,越到后面,越感受她的复杂、黑暗和纠结。
男主角、骗子夫阿部隆史,是我第一次看他的表演,他演出了能被松隆子“控制”,也能让被骗的人感受到他的确是在真情实感地付出。
只不过,他的付出可能还是不足以获得那些信任和金钱。
何况,他看起来实在有点普。
当然 西川导演也说,也许普的看起来挺正常努力勤勉的男人,在真实的生活中行骗起来更容易也更可信吧。
不过,我倒是有一个另外的发现:越看越觉得阿部隆史非常像国内一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贵公子”角色专业户孙思翰。
只不过他比孙矮很多,除了五官像现在老了的孙思翰,气质差很多。
说起来第一位被抚慰的女性玲子,其实也是他俩餐厅火灾的“受害者”,玲子是救了他俩的社长的同事兼情妇。
躺在病房里社长委托自己的弟弟给了玲子一笔钱结束这一段情。
玲子在买醉后碰到男的,一夜风流后,被抚慰到的她决定把这笔分手费送给男的重启餐厅。
从那之后,陆续受骗的恨嫁的白领、举重运动员、妓女、单亲妈妈,其实都在与骗子夫的相处中得到了极大的情绪价值,她们绝大多数可能都没意识到自己被骗了,因此她们的付出看起来也是无怨无悔,破局的是田中丽奈扮演的那位最恨嫁的白领,她不甘心,她找私人侦探,于是,骗局被破……骗子伏法。
这部片子的女演员都很美,有着与时代同频的气息,电影音乐也很棒,总能在适当的时候烘托气氛,推进层次。
音乐的基调是丧的、惆怅,也应对人物的困境和挣扎。
片子也让我想起小津安二郎1933年拍摄讲仙人跳的《非常线之女》。
在探索人性和生活本身面貌之上,日本电影人一脉相承。
西川美和_卖梦的两人_20127.3坂田银时与佐佐木异三郎的对话里说和你们这些少爷不同,我们光是活着就已拼尽全力。
《卖梦的两人》里也总提及角色们对于“正常人生活”的渴望,和所有人一样满是玩乐的童年啊、和所有人一样地上学啊、和所有人一样地工作啊、和所有人一样地恋爱啊,在这种万众一致的俗流里,获得些正在体味生活的宁谧感受。
在什么也没经历过的人看来“正常”这个形容词说着很轻松,但一切还是都遥不可及,因为个体内外的两个世界都如此深邃复杂,难以预料。
这和《银魂》里那句台词所述的内容有相似之处,我们所期待的正常生活很可能是那些完美的人们才能消受的完美生活,它跟光速、绝对零度和普朗克长度这些物理量一样,只能无限逼近却不能达到。
影片出现的时间节点是2011年福岛核泄漏后不久,所以本片也大概率是对于日本家庭生活维度灾后“如何重回正常”的探讨。
意外事件使得传统秩序被颠覆,正如开始时餐厅的大火,也如当年惨烈的核泄漏。
灾后普通民众唯一的希望只是维持自己灾前生活常态而已,但连这种简单的诉求都需要拐弯抹角依靠道德沦丧的犯罪才能实现,或者像影片所展现的,连这样一番可耻的努力都无法帮助他们得偿所愿。
核泄漏的惨剧并没有一次性夺走所有人的生命,有部分人所经历的其实是种慢性死亡,影片中贯也和里子在火灾后的生活也是对此的精神复制。
走投无路时并不选择合法手段而是施以暴力,他们二人这个诈骗决定内核是很列宁主义的。
观众应该差不多能推测出来,他们在那时无论做出哪个选择,悲剧都已被注定,因有些人的生活就是恶性循环。
补不足以奉有余,这是道德经的马太效应。
影片通过展现贯也在里子操控下的奔波,逐渐构架了一个边缘女性彼此隔绝的生态,偷情者、性工作者、苦于无法结婚的职场人与举重运动员,和拖家带口的单身母亲。
这里多支线的编排在节奏上确实有些混乱,但事后回想还是有迹可循。
作为这些人中的一两个,市泽夫妇若想逼近正常生活,需要做的是牺牲其他同类。
虽然他们始终让自己脱身于流程性的行骗中,可每段经历也各有区别,与那位单亲妈妈在一起的时光大概是最能接近他们所谓“正常人生活”的,贯也甚至为此带去了从火灾里救出的厨刀。
厨刀是市泽贯也最宝贵的所属物,火灾里哪怕牺牲性命也要将它救出。
从符号学角度来讲,随身锐物通常被认为是男性生殖器的外化。
对此一种过度的解释是,贯也自我的男性尊严是被抑制住的,所以始终需要携带一件外挂的阳具来证明。
这对夫妻的性别权力关系在影片里显然是有逆于日本传统社会的,男主人公需要牺牲色相而非努力打工来为自己的家庭养梦,并且他所进行的诈骗似乎也和样貌体态这些外壳属性也没有什么关系。
整个圈套都只是女性之间的内部博弈,而男性角色只是作为工具存在。
贯也和后来侦探的行动都不取决于他们的自我意识,而是源自其他女性的驱使。
非但没什么能动性,结局时也唯独他们受到了巨大伤害,一个坐了牢,另一个被捅了刀子。
和里子独守家中自慰一样,男性的缺位是逐渐被女性们主动挖掘出的结果。
更有趣的事情在于,恰好是男性刚刚打算在这件事里掺入能动性时悲剧被酿成,也恰好是代表贯也主观能动性的那把厨刀所造成的,这其中意蕴不言自明。
“我并没有拜托你们给我的生活带来幸福,为什么要承诺呢?
”台词虽是起了安慰作用,同时或许还是创作者藉此发出女性对男性的质疑。
这段夫妇生活从嘈杂的早市中开始,也从嘈杂的早市中结束,但环境中角色从贯也换成里子,估计有其意味深长的地方吧。
从一开头就觉得一定会是很悲惨的结局,看的是活一直提心吊胆。
渐渐明白标题里“卖梦”两个字的含义,是个很强大又深刻的话题。
很多段不同的人生,女人真是很奇怪的生物,无尽的欲望,到底想要的是什么呢。
其实是个很好的故事,可是为什么拍出来的感觉特别不好呢。
松隆子,我的女神。
"卖梦"不过是行骗的一种褒义叫法。
本来是一对幸福的酒馆夫妻档,一场大火夺去两人所有。
然后,妻子指示丈夫开始骗情偏色又骗钱的行当。
尽管是个道德沦丧的故事,却被女导演西川美和拍的温情满满。
最终逻辑混乱,自己把自己套死。
香港上畫把片名改為「不道德的夫妻」,夠直接,但淡化了直譯的「賣夢的二人」或英文名字"Dreams for Sale"中「出賣夢想」的那層深意。
一個賊公賊婆做世界的故事:因為火災失去居酒屋的店主夫婦,利用丈夫的女人緣,還有女顧客的感情空虛和同情心,展開他們的搵錢大計...這是一部虐心的電影,看了胸口翳悶那一種。
導演西川美和自編自導的這個故事,對女性心態的揣摩相當細膩。
香港觀眾對隆子的印象,也許還停留在日劇黃金時代。
其實她早已拋下偶像包袱,前幾年憑「櫻之桃於蒲公英」晉身日本戲劇學院影后,戲路也越來越闊,上次話題作「告白」飾演喪女復仇的陰沈教師教更多人刮目相看。
這次飾演一個平民化妻子角色,財迷心竅下與丈夫的關係走向崩壞。
倔強、妒忌的性格,不期然讓我想起粵語中同音的(上杉)理子,但層次深入了許多,那些「要爆發但硬是壓下來」、「傷心得鼻頭一紅但我不要哭」的表情,是多年舞台經驗的累積與沈澱。
為了夢想而努力吧!
儘管心裡明白那是一條不歸的歪路。
我想起王菲的舊作「出路」:「我試圖接近幸福可甚麼是幸福我概念模糊 模糊 模糊」
#西川美和电影展# @资料馆。半部好戏,前半段还挺带感,后面全面崩坏,看完只觉冗倦。
也只有偶像的偶像比较好看。。。。。刚开始我还想吐槽片头那男的乱穿马路来着,结果下一秒就撞死了。。。。。。三观好正
什么狗屁。
情节的荒谬,才让故事发人深省
嫉妒心害死人。现实逼死人。
只能說好玩吧,說不上好看。
溫水煮青蛙 一如現實的沉疴 松隆子的演技贊啊 只有這種慢功才能展現她的power啊
感情骗子的腹黑敲诈,偏偏还是善良的人,这就是讽刺。
里面的所有人物都是变态。这是一部给一个「心理承受能力差、又懦弱又渣的出轨男」,和一个「心理极度变态、又狠毒又作的可怜女」,强行加上温情文艺戏码的电影。同时,电影妄图营造两人不是普通的诈骗犯,而是两个'有爱有梦想'的「诈骗犯」。
開場之初已經註定影片壓抑的調調,所謂販賣給別人夢想,到頭來只是遺失自己的夢想,去高潮化的結尾尚待回味。影片幾乎是松隆子的獨角戲,演技狂飆,堅強、樂觀、隱忍、壓抑、痛苦、無助,所有的情緒都令人折服,從《四月物語》的青澀稚嫩走到如今的演技女皇,真是讓人想不愛她都難!
名过其实,观众的悲哀是想看炫技的时候却平淡的带过
此片无高潮。
2个骗子,卖屁的梦
原来是松隆子啊,西川美和和松隆子长得好像喔
其实通过丈夫出去行骗,说的是这里面很多女人的情感困惑。只要对女人稍微贴心一点,女人可以给出所有。而且丝毫没有怀疑过男人,也不会嫌弃他的卑微,倾其所有。这个妻子也不是一直如此吗?
刻意的荒诞
很真实!
所有的原始积累都是不要脸的。欺骗感情还不用成本,可一切算尽还需要那么一点运。
是既被骗钱又奉献身体又幻想破灭的女人比较可怜,还是听从妻子安排一次次牺牲色相的丈夫,又或是只为发泄情绪却逐渐失去丈夫、家庭以至一切的妻子?
为了梦想还是要过生活?作案手法想起了安溪的电话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