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了北京抢先观影会,还见到了小林熏本体,看起来有点像陈建斌…有些人会质疑电影就是拼在了一起的三集电视剧,可没有人说电影就一定只能讲一个故事,或者每个故事之间就要有逻辑联系,当然你可以说三个故事没有关联,但都发生在深夜食堂中,由master所参与串联,大家也因深夜食堂结识了解,没有联系似乎也说不过去。
三个故事的安排很有意思。
第一个穿丧服的滑稽无厘头,猛烈的开始又急促的结束,仿佛开篇给你来一勺子芥末,让你醒神。
后面两个故事越拉越长,缓慢却温情,妈妈对于儿子结婚对象的双重标准,老奶奶对于年轻时冲动犯错的遗憾,你很难相信,全片最大的抓马竟然是母亲在沙织面前假设他俩结婚,儿媳给婆婆捏腰捶腿的日常,那一段很日式冷幽默,也画面感十足。
母亲没有一哭二闹三上吊的逼迫儿子,只是吃着儿子做的并不完美的荞麦面,边问老板如果沙织躺在儿子身边,会不会像她爱她老公一样爱着自己的儿子。
故事三中的老奶奶太像归亚蕾了!
一度幻觉归亚蕾老师去开拓日本市场了。
当然这个故事也是淡淡的,老奶奶看着因当年私奔遗弃而不愿见自己的儿子,仿佛片中的寿喜烧,看似清淡却入口浓厚,老奶奶坐在车中摇下车窗,那种悔恨年轻时的冲动,又不忍心打破儿子一家三口的幸福状态,整个屏幕都透着想要推开车门与儿子相拥的欲望,可这只是传统戏剧的普通桥段,现实生活就是永远的不如你预期。
三个故事,层层递进,《深夜食堂电影版2》继续将食物温暖人心的力量发扬光大。
吃什么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和谁一起吃。
老板,干了这杯保湿控油亮肤净爽的二锅头吧。
这样深的夜,行人寂寥的街,只余星光尚未熄灭。
适合静思、适合美食,适合倾听,适合清洗疲惫,适合一切不破坏这种隐隐若现的静谧氛围的对于咀嚼人生的细嚼慢咽。
人世间,流浪人归,亦若回流川。
人生还很长哟!
其实看见这个电影标题后,内心的观后感和对深夜食堂的情愫在慢慢的在内心慢慢发芽。
刚开始是畅享着以后工作的时候能有这么一个地方,能遇见一群各色各样的于小店相识的人,每晚像是有约定一般,坐在桌前聊聊有趣的或不开心的事,每当门在吱吱声打开后,或一句“怎么才来”的调侃,或又有几率新朋友加入,然后初始时各自的矜持,一群人在城市一隅相聚。
这种畅想的生活或许有些奢望,忙忙碌碌的人何等缘分相遇,内向的你我又是谁最先打开了心扉。
哈哈,然后我很快又想当深夜食堂的老板兼厨师。
我想象的这个角色格外多一点,在我的柏拉图世界里尽情雕刻着另外一个柏拉图形象。
我会用纸笔记下每个常来顾客的喜欢的菜,;我会白天尝试那些他们想吃而我不会做的;我会倾听每个在深夜困惑,难过的食客;我会与一群相聚于此的人一同聊到天南海北;我也会招呼着经常来而在角落楞楞的听着我们言语的内向的年轻人加入。
我应该大概率是那个人,我会很感激老板的。
然后啊,每晚把平淡的、深刻的、开心与不开心的、他们的和我的故事写在纸上,然后发行出书,又圆了我是另一个作家梦。
其实,我没看完这个电影就已经写下了我的观后感,与其说是观后感,不如说是对深夜食堂这一概率的自我想象。
抱歉+-+又多了几个稀奇古怪的想法。
如果说期待《大护法》是因为对国产动画爱的深沉的话,那么期待《深夜食堂2》则完完全全是一件很私人的事。
几年前,偶然在微博上看到这样一句话:“因为自己是简单的人,所以也喜欢简单的事。
”然后,便从安倍夜郎的同名漫画开始,跟着TV版和电影版,仿佛真就走进了那个只在深夜十二点到早上七点开门营业的食堂。
漫改影视作品,经常出力不讨好,因为原著党一般来说都很挑剔。
比如《柯南》真人版,估计是小栗旬整个职业生涯都不愿提起的黑历史。
再比如《银魂》真人版,怎么又是小栗旬?
影片上映之前,原著党和小栗旬的粉丝就已经捏了一把汗(前几天刚在日本上映,评价还不错)。
而《深夜食堂》的原著,光是第55届小学馆漫画奖“一般读者类别”奖项和第39届日本漫画家协会奖大奖两大名头,就给真人版改编很大压力,更别说原著背后一大堆中日韩粉丝了。
结果,2009年,由MBS出品的《深夜食堂》第一季,居然没有做到毁原著。
每个人物都像是从二次元里直接走出来的,脸上有疤的老板、戴着墨镜的阿龙、娘娘腔的小寿寿、神经兮兮的茶泡饭三姐妹。
唯一的遗憾,原著里的胖妹去哪儿了?
人可是漫画里的常驻角色。
不过,没关系,TV版原创的某位热衷于玩弄花生的男子,是不是很惊喜?
目前来看,《深夜食堂》TV版全四季口碑都还行,就是电影版第一部评价略低一些。
这里小小的抱怨一下,第四季里老板的话有点多啊,一直都是安静听故事的人设,怎么渐渐有了人生导师的感觉?
希望剧组能够及时刹车。
再吐槽一点,老板能不能别在客人吃东西时叉腰站住,很尴尬,好不好?
那架势,仿佛在强迫客人点赞:“快夸我做得好吃!
”
对了,第四季里,某位老熟人居然跑到韩国去了。
尽管很喜欢该系列,但怎么说呢,还是很不适合搬上大银幕吧。
有些题材、有些故事只有在深夜档播出,才最好。
白水泡饭再好,也不能大中午吃啊,晚上一个人吃着白水泡饭,才最有感觉吧。
所以,《深夜食堂2》是一部很粉丝向的电影,尤其对中国粉丝来说,算是一次迟到的约会。
所以,如果只是想跟风,其实,那家卖老坛酸菜方便面的《深夜食堂》评分很赞呵。
一 我不会去深夜食堂 我晚上8点之后在哪里都不吃二 我不会和那么多陌生人聊天交流变得熟悉 我只会宅在家里三 日本人的小物件太多太多了 叫我这种有密集恐惧症的人看了不舒服四 我很欣赏他们的工匠精神 把一件最普通的事情尽可能做到最好 比如做最好的拉面煎最好的蛋饼烤最好吃的秋刀鱼捏最好吃的鱼子酱寿司炒最Q弹的乌冬面五 我喜欢他们这样安静生活的气息六 犯了严重错误的人 永远不应该被原谅
随着国产深夜食堂烂大街的口碑,《深夜食堂2》也在大银幕和观众们见面了。
不商业、不矫揉,在这个酷暑的时节,就像一股清流,慢慢地温暖人心。
深夜食堂的走红和高口碑有它存在的社会基础。
如今的社会,每个人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与人的距离越来越远,而内心却越来越渴求被关怀和认同,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小小的居酒屋给那些形形色色的都市人提供了一个放下戒备、减轻压力、心灵交流的场所。
彼此之间相识,但又没那么熟悉,可以无所顾忌的敞开心扉的沟通着,哪怕只是自言自语。
回形的料理台,让顾客和老板、顾客和顾客之间有最方便、直接的交流距离,能方便的攀谈,就算是第一次入店的生客,也能马上融入进来。
深夜食堂也有着它特有的、不可或缺的美食文化。
日料本就以精致、新鲜著称,每一份料理中都蕴含着厨师的精工细作,在品尝美味的同时,也能体会到制作者的用心。
在深夜食堂里,菜单只有猪肉汤,只要老板会做,就可以做出你想吃的。
于是,每个故事都有一个美食主题,每个角色有各自喜欢的美食,每道美食都有着特殊的意义,推动着故事发展,也是故事的核心,这决不是国产版那些模仿品和老坛酸菜面这样的硬广所能代替的。
影片的人物设定也是深夜食堂成功的关键。
小林薫饰演的老板,冷峻的外表下有一颗柔软的心,他是一位优秀的倾听者,总是默默的听着,鼓励你跟随自己的内心,而不过多的发表自己的意见。
如果你非要老板给个建议的话,他会转身做出一道拿手的料理,递到你面前,让你慢慢品味。
小林薫冷静成熟的表演让角色有了灵魂,两者完美的融为了一体。
别的角色,或老或少、或男或女,他们普通平凡的就象那些在你身边、你所认识的人,活灵活现的带出一个个市井故事,让观众随之若喜若忧。
而在国产版中,黄磊虽然也是国内公认的暖叔和烹饪高手,但简单的照搬人设,只能说是不伦不类,整体的表演和角色有不少的距离感和违和感,特别是穿上那身山寨的料理服,再加上那道刀疤之后,高下立见。
在演员的表演中,深夜食堂2没有小鲜肉、当红偶像,更多的是一些实力派演员,摒弃了原作漫画中夸张的部分,不做作、不过火、恰如其分的演活了这些普通人,让观众记住了角色,而忘记了演员。
要是和国产版某些演员的浮夸表现来看,这些走心的表演只能说是如教科书般的存在了。
再看了一眼豆瓣的评分,《深夜食堂2》8.1分,《深夜食堂》国产版2.7分,这不就是东施效颦的含义吗?
国内影坛不应该只有商业片和大制作,也需要一些温暖走心的,真正有质量的影片。
如果说白天的都市是高楼大厦、车水马龙,那么夜晚的城市就是属于深夜食堂的。
喝下一口酒,放松紧张的心情,和三五食客聊聊彼时的心情,有时也会说出一些哲理的话语 ,感慨着人生。
当你悲伤的时候,肚子还是会饿的。
这个夏天,如果你觉得心浮气躁、有些疲累,不妨走入影院,喝下这碗温情的小鸡汤吧。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间深夜食堂,这才是真正的深夜食堂。
看完电影,夜已经黑了,肚子也有点小饿了,于是,顺道就走入了街边的一家深夜食堂。
深夜食堂系列一直都是讲述小人物们自己平淡温馨的故事,电影也不例外。
这次的电影,是由烤肉套餐、炒乌冬面和猪肉汤套餐,三个小故事贯穿了一整年。
==========================================================================第一个故事的女主角是一位三十多岁的杂志社编辑,典型的职场大龄剩女,对待工作认真负责,把作家的作品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来看待,却得不到同等的回报,被对方以一句“明明拿不出什么好主意还很啰嗦”为由,拒绝继续合作。
范子有一个癖好就是在心情不好的时候穿着丧服出门散步。
虽然不太理解日本男人眼中穿着丧服的女人是如何有吸引力,但在女主范子看来,那些向穿着丧服的她搭讪的男人,单纯又愚蠢。
虽然从未对那些男人有过回应,但范子却又依赖着这种感觉来逃避现实中的失意,借此来寻求自我认同感。
直到范子在一个作家的葬礼上,遇到了心仪的男士石田。
石田鼓励的话语,与对范子欣赏的态度,让范子重燃了自信,找回了对生活和工作的热情。
然而此时警察却登门拜访。
葬礼上遇到的石田,原来是个香典小偷,专门盗窃葬礼上祭奠的物品,还会在葬礼上勾搭身穿丧服的女子。
意识到被骗了的范子,感到非常难过,于是又一次穿着丧服来到街上散步,这次面对陌生男子的邀请,没有选择拒绝。
然而在两人即将步入爱情旅馆的时候,范子却突然开始后悔。
警察看到在酒店门口纠缠不清的男女,便将范子带回局里。
在警察局录口供的时候,范子突然接到了爷爷去世的电话,说完就匆匆赶回了老家。
再次见到范子的时候,他已经和一位,在爷爷葬礼上相遇的僧侣订婚了。
僧侣被问起范子的工作时,回答是“人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时候非常耀眼,我希望范子能一直这样闪耀下去。
”电视剧里的范子是幸运的,她终于找到了能认同她价值的人,并决定携手一同走下去。
相信以后的范子,会一直闪耀光芒。
大概,她再也不用穿着丧服出门了吧。
然而故事的点睛之笔,却是茶泡饭三姐妹之一总结的“女人跟男人不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的价值就会渐渐变得模糊了,特别是在单身的时候。
”感谢编剧,在电视剧里,给了现实生活中失意的女性,一个完美的结局。
==========================================================================第二个故事,是关于附近买荞麦面的老板娘圣子的。
圣子在丈夫去世后,一边抚养儿子,一边和婆婆一起经营面馆。
圣子一直抱怨儿子清太没有担当,很希望儿子清太能赶紧独当一面,却又一直拿清太当孩子来看待。
圣子没有意识到,自己其实是将儿子作为丈夫的替代品,一直依赖着,舍不得放手,从而束缚了儿子的成长。
另一方面,清太表面一直表现得玩世不恭,其实是对母亲总将自己和去世的父亲进行比较而感到厌烦。
在一次与老板的交谈中,清太得知,年轻的时候的清太爸爸,也总是被拿来和爷爷比较,清太爸爸真正下定决心要好好经营面馆的时候,是他知道清太的妈妈怀孕了的时候。
清太若有所悟,于是暗自拜托婆婆,替自己寻找一家荞麦面馆,学习打面的技巧。
此时,对这些一无所知的圣子,恰好也来探望婆婆,还责怪婆婆太宠着清太。
然而婆婆却说,不明白的是圣子。
婆婆说,“不早点让孩子独立,以后受苦的是自己。
”圣子在老板家结识了非常合拍的纱织,并与她成为了朋友。
纱织向圣子抱怨说,自己的男朋友的妈妈表面嫌纱织年龄太大而十分反对他们的感情,其实只是不肯让自己的孩子独立吧。
圣子一边表示对纱织的支持,一遍鼓励纱织说,婚姻是两个人的事,只要双方愿意就行了,不用理会顽固的父母。
此时清太刚好也来到店里,圣子当着众人的面说自己的孩子任性,没有担当还说自己想要和一位年长的女性结婚,语气就如同在责备一个孩子,分明就是还把清太当孩子来看待。
圣子说,如果你说的女性是像纱织这么好的女孩,那我肯定就同意了。
然而令圣子万万没想到的是,清太指出自己和纱织正是男女朋友关系。
回到家里,圣子一反酒桌上的态度,十分反对这门婚事。
清太试图劝说圣子,但圣子却以断绝母子关系相要挟。
清太指出自己并不是父亲的替代品,圣子只是不想看着自己被别的女人抢走吧。
于是谈话不欢而散。
圣子来到老板那里,一边喝酒,一边回忆着清太小时候的事情。
从这里可以看出,圣子其实是十分依赖自己的孩子的。
老板没有说话,默默端出一碗荞麦面。
圣子刚吃一口,就直言非常难吃。
老板说,这个荞麦面是清太背着她学习的,清太为了能独当一面,其实一直在暗自努力,希望能早日撑起面馆,然后让圣子享享清福。
听到这里的圣子,一边哭,一遍吃着那碗干巴巴的荞麦面。
此时清太和纱织也刚好向深夜食堂走来,决定和圣子说清楚。
第二部的点睛之笔,在于阿龙的小弟最后说的一句话“人活得要像这风铃声一样清脆”。
相信最后,圣子和清太一定会相互理解,并坦诚相待吧。
==========================================================================第三个故事是有关老太太夕起子的。
老太太夕起子接到久未谋面的儿子打来的电话,说是遇到麻烦。
她便匆匆忙忙从乡下把钱送来,交给了一个自称是儿子同事的人。
警察知道这是骗局,带夕起子来录口供,提到需要夕起子儿子的联系方式,夕起子却说儿子由自己来联系(后面说到了其实是不知道儿子的联系方式)。
警察便让夕起子先留下来,等他们调查此事。
警察把夕起子带到老板的店里来吃饭,大伙儿都得知了夕起子被骗的事。
得知自己被骗之后,夕起子并没有在意。
夕起子点了店里的猪肉汤,并称赞味道十分好吃。
茶泡饭三姐妹看老太太可怜,便带她到就近的胶囊旅馆安顿下来。
美知留觉得夕起子可怜,便将她带回自己家里安顿下来。
美知留看夕起子也不惊慌,也不难过,举止有些不符合常理,因此怀疑她是老年痴呆,请求警察帮忙调查此事。
最终欺骗夕起子的骗子终于落网,警察也联系到老奶奶的小舅子。
原来夕起子奶奶年轻的时候,抛弃了自己的丈夫和儿子,与洗衣店老板私奔了,但她一直忘不了自己的儿子和也。
小舅子说起自己的哥哥曾经拜托别人找到了和也的联系方式,并告诉和也关于夕起子的事情。
和也却残忍拒绝了小舅子的要求,不愿和夕起子见面。
小舅子考虑到夕起子的心情,没有将此时告知夕起子,所以导致了夕起子被骗的事。
夕起子就算知道自己被骗,也并没有想马上回去,她说想要在有和也的东京多呆一会儿,就算只是呼吸着同样的空气也好。
为了满足夕起子和儿子见一面的愿望,老板出主意,让警察假装迷路,去到了和也的住所。
和也出来给警察指路,夕起子远远地坐在车里,看着目前过着幸福生活的儿子,满足地笑了。
离开之前,夕起子又一次来到老板的店,点了老板的猪肉汤套餐,并说这是自己儿子以前最喜欢吃的菜。
然后问老板为什么把猪肉汤写在菜单的第一个。
老板说,因为这是第一个他做的被人夸赞的菜。
影片的最后,老板来到墓地祭拜自己的老爹,并请求他继续保佑自己的店铺。
似乎是在暗示着老板不是一个没有故事的男青年。
此处应该是一个伏笔吧,期待以后能看到老板的故事。
还有一处讲老板和隔壁老板娘的感情戏,老板脸上的微表情,哎哟真是萌化了我,冲着这里都可以值回票钱了吧。
还有好多好多穿插在电影中的温馨小细节,就不一一细数啦。
总的来说人物的演技都质朴感人,如果喜欢的话,还请务必去电影院支持一发
学生党,下午两点到四点的场,一场电影就被我和其他两个同学一共三人包了场。
没了打电话聊微信声音很大的大人和过一会儿就不是吵就是哭就是闹的小孩子,我觉得我大概是理解了作者的意思的。
下面简述我对三个故事的理解。
第一个以为跳出了欺骗和隐瞒的圈子,以为自己已经获得了新生,结果不过是跳进了另一个更大的欺骗和隐瞒的圈子里,被一个葬礼礼品小偷欺骗了感情。
这个故事的结尾是女主人公和一个还俗的和尚在一起了。
这是绝望中的挣扎,单纯的滥情还是真正的雨后天晴的幸福?这个结局仿佛是给黑暗中的人一束光,光会熄灭,还是更加明亮?我们不得而知,只是在这生活的漆黑终于还有点生存下去的盼头。
电影还给了那个小偷在监狱里的场景,他依旧很自在,还不忘调侃监狱人员。
可能是坐牢做惯了吧,小偷并不觉得坐牢有多艰辛。
这算是讽刺有的人欺骗别人的同时也欺骗着自己?我倒是更偏向另一种,他或许还是相信生活总会给人一点活头的,不然还会淡定到调侃监狱人员?第二个故事。
很明显母亲是想回到年轻的时候的,也希望轰轰烈烈,“年龄差什么的都无所谓,只要有爱就好了”,“你除非娶她这样的女孩子,不然我是不会允许的”算是酒后吐真言,心底是承认这样的婚事的,之所以坚决反对,一方面是迟疑,年龄差过大是否会导致感情问题?能否像孩子的父亲对母亲每天睡前在耳边说一声“很高兴遇见你”那样真挚地相爱?另一方面,她也是不舍,毕竟母亲看到了儿子就像是看到他的父亲一样。
然而当店老板给她盛了一碗儿子学习了两个月练习捞的荞麦面的时候,她还是被儿子的努力打动了,承认了这桩婚事。
母亲稍有落寞的感伤和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喜悦让我感觉到了时间既残酷又充满了希望。
第三个故事。
老奶奶来到东京找儿子却被骗钱,受到了当地人的款待,最后看到了儿子。
社会上既有骗她巨款的骗子,也有热心帮助她、开导她的店老板、警官和小女孩(大概是吧,就是那个曾经住宿店老板家的女孩)。
暮年对儿子的思念,人心的险恶(被骗钱),人情的冷暖(胶囊旅馆一段,很令人动情),明知儿子难找却仍要寻找并且只为见一面的老奶奶的执着,女孩的猜忌(她对警官说老奶奶精神可能有问题),店老板对警官提建议时的动情(让他们见面,但也别让他们见面),老奶奶后来见到儿子因不想打扰其生活而不相认选择离开的心酸,老奶奶事后在老板店里真情的倾诉,以及最后老板在墓碑旁的独白,都让我感到一种真实感,还有,对社会的积极的态度,以及明天会更好的殷切期待。
然而之所以给四分,是因为结构,故事连接我觉得突兀了。
不过除此外其他都是不错的,不是平常那些甜到掉牙恋爱修成正果、家庭矛盾重重最后大好合欢大团圆以一张全家福结尾的辣鸡影视剧可以相比的。
最后,很喜欢店老板和小暮警官。
我也很喜欢店门外卖杂货的伙计说的话:“(这风铃)声音好听么?就要活得像这声音一样!
”
20200130_周四_#13,初六, 继续因Novel Coronavirus家里蹲,今天看了三部电影, “赏金猎手”,“全民情敌”,和“深夜食堂2”。
“深夜食堂2”这部片子名气挺响的,今天碰巧有机会看到, 虽然是2,也是挺不错, 挺温暖的。
邻家小铺子或者小食堂,通常接纳的都是熟人,而且一般陌生人之间愿意说出自己的困境嘛?
我一直是很难开口的那个,所以看着影片里的大家愿意吐露心思,还是很佩服欣赏的。
第一个故事里的大城市打拼大龄女青年, 第二个故事里的面店母子和长儿子15岁女朋友,第三个故事里挂念抛弃的儿子被骗的老母。
里面两个细节挺让人感动的, 一个是面店母亲知道边上这个就是儿子女朋友,儿子当着众人面大声说要娶她,母亲气得语无伦次,但轻轻站起,取下墙上的包,开门再轻轻合上;还有故事三里的警察听食堂老板的建议,到老母被弃儿子家假装问路,再引导他到马路上多停留,以便于老母看到他结了心愿同时又不违背儿子不愿见抛弃他的母亲的意愿。
深入骨髓的素养让人温暖。
整部片子节奏不急不躁也不拖拉,看着很舒服。
如果说看《深夜食堂》需要一个理由,那我每个阶段的理由都是不同的。
初看时,只是被精致的美食吸引而已,理由很纯粹。
再看时,发现里面的人都善良温暖,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时便想看上一集。
而最近看《深夜食堂电影版2》,直到小田切让说出那句“这是无家可归之人的聚集之地”时,我会心一笑。。
在我看来,电影版2的主题是别离后的各自圆满。
电影开头,大家都在各个地方参加完丧礼后,穿着丧服来到深夜食堂。
但只有一人例外,穿丧服不是为了参加丧礼,而是转换心情。
这就是故事的开始。
烤肉套餐——“那就给我上肉吧”
为了转换心情于是穿丧服出来转一转,把所有操蛋的事都抛诸脑后,随后痛苦地吃一顿肉。
这就是仪式感么?
抑或说,这是一种暂时麻醉自己的方式。
所以才有丧服小姐接下来问的:穿日常服装的自己,和穿工作服的自己,哪一个是真正的自己呢?
丧服小姐也许认为那个穿着丧服,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人才是真正的自己。
于是,当她穿着丧服参加丧礼时,遇上一个从她后颈就能够看穿他的男人,就奋不顾身地投入爱河了。
谁知道对方只是一个“奔走于全国殡仪馆的奠仪小偷”罢了,专偷脆弱女人的心。
伤心欲绝的她离开了一段时间,归来时,身边多了一位身穿洁白西装的男人,而丧服小姐再也不穿丧服了,而是穿了一件白色衬衫搭配粉色外套和米白色百褶裙回到深夜食堂。
第一句话是“老板,我和他订婚了”。
原来是在爷爷葬礼上遇到的,而对方是富山寺庙的僧人。
而从电影来看,对方明显不是由于她穿丧服而被吸引的,丧服小姐打破了宿命。
而对方愿意为她来到东京,只因为“我觉得她做自己喜欢的事时会闪闪发光”,看呀,这才真正的懂你啊。
愿你不需通过服装来伪装自己,找到一个陪你吃烤肉套餐的人。
荞麦面——“真难吃”
《四重奏》不是说过么:哭着吃过饭的人,是能够走下去的。
荞麦面妈妈吃过儿子做的荞麦面后哭着说“真难吃”,然后就放手了,让儿子跟大自己15岁的女朋友在一起。
《深夜食堂电影版2》讲了三个故事,而我自己最喜欢的是荞麦面的故事。
因为这个故事讲了大龄未婚女生对于择偶和婚姻的看法。
【年龄】是一个障碍。
正如茶泡饭小姐说的,对方比你年轻,你却因为年龄大要急着下定论。
当然,小岛圣姐姐一语道破:说什么输一截,又不是在比赛。
是啊,不把爱情当比赛,是对爱情最起码的尊重啊。
这个故事还讲了对待相亲的正确姿势。
年纪稍大时,不少人会通过相亲的方式来快速进入婚姻,毕竟是亲朋好友介绍的对方,知根知底减少了熟悉的过程,加快了走进婚姻的速度。
【一击必杀】是不少人的真实想法。
但是,明明大家本来就是陌生人,一开始合不来不是很正常吗?
这个故事还讲了平凡爱情的模样。
一地鸡毛其实就是婚姻的常态,但幸运的是,临睡前他会靠过来悄悄说句谢谢你。
然后两人带着微笑进入梦乡,第二天醒来,又开始跟生活抗争。
但怕啥,哪怕生活兵荒马乱,也有一人陪你走。
这故事还讲了,哪有那么多的喜欢,还不是因为某个人而甘之如饴么。
爸爸原来也是个洒脱不羁的青年啊,但是得知你出生的那一刻,他把所有的铠甲都卸下了,为了你和妈妈的生活,他起早贪黑,慢慢变成了两鬓白发有着啤酒肚的中年人。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你啊。
最后,还告诉你应该怎么活。
黑社会小哥哥轻轻敲动风铃,转过头来问“好听吗”,你一脸诧异,心想这小哥是要干嘛,谁知道人家冷不丁地说出一句“得活得跟着音色一般啊”。
一身鸡皮疙瘩,顿时觉得黑社会小哥在整部电影最帅的角色(当然,小田切让的地位不可动摇)。
猪肉汤——“好吃”
老奶奶来到东京给儿子的同事送钱,拯救惹了一身债的儿子,遇上了好心的出租车小姐姐,从而把她送到警察局,才发现是遇到诈骗了。
小田切让带着老奶奶到深夜食堂,并给了所有观众一个答案:深夜食堂是无家可归之人的聚集之地。
后来发现老奶奶其实心里很清楚,打电话来求救的并不是儿子本人,她早就儿子并不会向她求救。
因为老奶奶年轻时为了心爱的男人抛夫弃子,但编剧没有为她洗白,最后也没有强行安排老奶奶被儿子无条件原谅从而一家人开开心心生活在一起的戏码。
因为,有些事情,真的不能原谅。
错的人就应该有不被原谅的觉悟啊,远远地看上一眼,然后驱车远去,其实就是对彼此最好的安排。
三个故事都讲完了,而我还想再提几小插曲。
第一个是大叔在电影开头默默地拿起本子记下每顿饭吃过什么,感觉就会珍惜每一顿饭。
但到电影结尾,他忽然不记了。
然后说了一句很矫情的话。
第二个是,每集都出现的猪肉汤原来有故事。
到底第一个称赞猪肉汤好吃的人是老板的爸爸、老板的妻子还是前老板?
众说纷纭,但其实无论是谁也不重要啦,重要的是,你做的饭有人珍惜,让你有继续做下去的动力,对不对。
最后的最后,想跟深夜食堂的老板说一句。
“正是因为你,人们才会聚集在这家店里,我很高兴能成为其中一员”。
存乎在生老病死里的温情脉脉,也许是我等旁观者看起来有些无趣的故事,但却是故事中人切真的悲欢离合。...但却是导演费劲脑汁才想出来的鸡汤。
依旧是剧版联播,故事性比前作好些,小品式的剧集果然还是撑不起长片,但在大银幕看似乎更有味
已经称不上喜不喜欢了,看深夜食堂好像成了习惯,可能都不会比得上当时看漫画时的体验了。“食”的作用在减少,虽然跟故事依然有关联,但已经用不了美食TAG了。到了现在的程度,也就只能慢慢揭开老板的故事了吧。
等于把3段故事汇聚于此为电影版,其实还不如剧场版每集一个故事好。还是一如既往的鸡汤、小清新、治愈暖心。还是太喜欢那片头吉他曲,如诗人沉吟。7.5
延续温暖或无奈,增加了些幽默点。
响起铃木常吉的歌声就开始感动了。第一个故事的女的好像papi酱.第二个故事非常夏天。第三个故事的老奶奶好像you桑老了之后,看着挺难受的。比第一部电影好。
可能没有看过剧场版的原因,看这个无感,内容感觉很散漫。
差点看睡着了,已经忘了讲的什么
哦。
这次故事觉得不是小确幸,有点小难受。日本人真的很有分寸,那个年轻时抛夫弃子的老太太想见儿子而儿子不愿意见他,周围人想办法让老太太坐在出租车里远远的看到儿子和孙子。如果中国人拍这个桥段,肯定是柏万青那种把儿子批评到痛哭流涕再母子抱头痛哭的恶俗吧。
评分虚高,个人感觉和前两天的电视剧有一拼
比第一部电影版还要好看!第三个故事尤其出色!
没想到在出发前还能在大银幕上看到它。《深夜食堂》特有的满满温情感一如往昔,在白天面对一地鸡毛后,回到深夜还能有治愈人心的力量。穿着制服的让叔和小傲娇的老板还有点萌。
相比现在电影版温和的暖,更喜欢2010年tv版粗糙直接的热,有灼伤有冲突激情,电影版越拍越商业越要体现人们的情感关系,反而不真实和虚无。汤还是那碗汤,但现在关注的确是碗。
温情小品
冬天来临前的寒夜真的很适合一个人关紧门窗蜷缩进沙发裹好毛毯扣上耳机最好再打开降噪然后重温〈深夜食堂〉。
???
三个故事都很喜欢,不过连贯性不足以撑起一部电影,中途离场的人是看得饿得遭不住了吧。
穿丧服的女人,女大男15岁的情侣,寻找儿子的老太,三集连续剧拼接成的电影~~~跟吃的即便没啥关系了~~~
超无聊的电影……不对,日本电影都超无聊,是没有0星,我觉得给半星都给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