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妮卡在里面看着好老啊,皱巴巴的T_T嗯,其实类似题材的电影看过不少,无非是一个有正义感的人敢于冒着生命危险揭露某些阴暗面,并且以正义最终战胜邪恶为结局,一句话,煞笔,但是这部片子亮就亮在结尾处的几行字啊,Kathy揭露了丑陋的现实,却没有人为这样的罪恶买单,这个邪恶的组织并没有受到惩罚,不过是把公司解散了而已,换个名字照样接单干活,鬼知道他们是不是继续这样的勾当,并且Kathy从此没有能再参与类似的工作,再一次证明“未被同化”的人是为体制所不容的啊!!!
哪里都有黑暗啊摔!!!
豁免权(immunity)不是免罪权(impunity),联合国是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尸骨上建立起来的,要维护尊严必须要做的是不使联合国因强暴那些我们必须保护的人而遗臭万年。
这些事情老实讲在天朝每天都有发生,法律不能惩治恶棍歹徒,反而成为了好人的枷锁,所以我一直认为如果有一天真的司法效率和能力堕落到谷底,那么私力救济就是义务。
看这个片子本来是冲着BC去的。
没想到他只出现了两次而且还演的是反派,有点沮丧。
老实说,没看这部片子以前我觉得犯罪离我挺远的。
但是当片中说道“任何人不论是你的朋友,亲戚,都有可能将你贩卖。
”的时候我被吓到了。
看来防人之心不可无啊。
女主在片中所经历的一切我似乎都感同身受,这也许是现实中也常常会有的感受吧。
既愤怒又不甘心,然而却被现实不停地打击着,直到明白自己是多么渺小和无能为力。
我觉得她写给美国驻波斯尼亚外长的e-mail中有个词用的特别好。
HUMANITY,人性。
大致上我认为自己作为一个人还算够格。
但这次当我意识到自己的冷漠和无动于衷时,我突然发现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究竟有多主观。
有多少人被贩卖过?
又有多少被贩卖过的人冷眼旁观着贩卖的继续?
成熟的冷漠是世故的智慧。
是这样吗?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我想起二战时英国搞过的绥靖政策,想到了那些受害的人民。
如果能早一点消除芥蒂相互团结就不会有那么多人死去了,对不对?
然而对每一个个体而言,这并不容易。
我们需要牺牲自己的利益,需要让步,需要妥协,如此才能赢得信任达成一致。
我不想鼓吹团结精神。
我也无力使自己想要表达的能让别人完全彻底的理解。
世界是按照自然法则运行的,人类社会亦然。
我只是在想,少一些冷漠能不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顺眼一些呢?
少一些施暴者的残酷,少一些受害者的痛楚。
当每个人更加具备人性的时候,这个社会才不会让人那么失望。
对吧?
让我想掐死你。
一帮中学毕业只经过狗屎训练的人应承包公司所聘来到了一个满目疮痍的国家做联合国高级人。
于是,为了体现自己的高级,就践踏别人。
为了自己感觉良好,为了满足自己的变态,为了钱。
呵呵呵呵呵呵女主角在raid那个oasis酒吧的时候,正准备带走那些女孩子的时候,突然来了一帮人,一个人五人六的小伙子,面带得意的贱笑站在那里。
那是个什么心理?
是不是真的觉得自己好高级啊!!
在解雇女主的时候,右边那个黑人警卫脸上的贱笑,也挺到位。
虽然这都是演的,但是这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所以我相信当时那些人的贱笑也是很到位的。
因为人嘛,不管你是黑红黄白,都是一个德行。
由于被数位高端深刻的社会精英抱怨看我写的这些话是浪费时间,所以我不得不不加一句:我写的都是废话,请“高端”“深刻”的人不要看,谢谢!!!
书包背背好,不要再掉了。
电影《告密者》根据十年前在联合国担当维和人员的凯瑟琳·波克瓦克的真实经历改编而来。
美国女警嘉芙到波斯尼亚执行维和任务,无意间发现集团性贩卖人口的令人发指的罪行,多国国家军官和外交官牵连其中。
她在找寻证据的过程中阻碍重重,甚至因此被免职。
最后,她只能将所有证据呈现在媒体面前,这也是她为揭露这些罪行而所能做的最后努力。
"You smuggled files that belonged to the UN out of the mission.Don't you think that was a rather reckless thing to do?"(在权限范围以外,你偷拿了联合国的文件。
你不觉得这样做过于鲁莽吗?
)"Those young women had put themselves at great risk by confiding in me,and I let them believe that they will receive justice,but we let them down. So the least I can do is let them be heard." (那些年轻的女孩愿冒着生命危险给予我极大的信任,我也让她们相信她们会得到公正对待,但最终让她们失望了。
所以我最终能做的是让人们知道她们的遭遇。
)"Given everything you've been through, would you do it again?
"(如果让你再次经历一遍,你还会这样做吗?
)"Yes. Yes, I would. No doubt about it."(会的。
我会。
毫无疑问。
)这是片尾英国BBC主持人和嘉芙的对话。
故事真实的结尾是,“在凯瑟琳离开以后,许多维和人员,包括私人承包商,都被遣送回国,但没有任何一人在他们的国家受到刑事指控。
而解雇了凯瑟琳的私人承包商继续和美国政府做生意,包括与伊拉克和阿富汗之间价值上亿的合同。
凯瑟琳此后住在荷兰,并一直不能恢复在国际组织里的工作”。
我想起在看关于“占领华尔街”的新闻时,曾有这样一张图片,一个身穿黑色衣服的老太太举着一块手写的纸板,上面是托马斯杰弗逊说过的一句话,"when injustice becomes law,resistance becomes duty"(当不义成为法律,反抗便成了责任。
)我想起在德国上课期间,其中一门名为Small-scale sustainable tourism development project的课中,曾经有一个案例,讲的便是贩卖人口。
2006年的新闻,标题为《悲情湄公河》。
“人口贩卖,是仅次于军火、毒品交易的全球第三大犯罪产业,每年产生数十亿美元的暴利。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近日报道,美国国务院日前出台《2011年度人口贩卖报告》,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的名字被列入报告,这是因为他涉嫌与遭贩卖的未成年女子发生性关系。
”……坦白说,之前我对于贩卖人口这一罪行并没有到达如此深恶痛绝的地步,总觉得跟自己好像没什么关系。
而直至看完这部影片,那些官官相护的丑恶嘴脸,那些贩卖人口的人的冷血无情……那一个个镜头都让我难以忘记,在看电影的过程中,我需要不断提醒自己,“这只是演戏,还好片中的那些人并不是真的在经历这些”。
"Why do you want to get rid of her?"(你为什么想要摆脱她?
)……"The UN is too fragile,too important. That's what immunity is for."(联合国太脆弱了,同时也太重要,这也是有豁免权的原因。
)"Immunity not impunity...that the UN is not remembered for raping the very people we must protect."(是豁免,但不是免罚……联合国不应该因强奸我们必须保护的重要的人而被记住。
)"Those girls are whores of war. It happens.I will not dictate for morality."(那些女孩是慰安妇,这些在所难免。
我不会受道德摆布。
)"What are we dictating for?"(那我们应该受什么摆布?
)"...It's a private corporation.We work in real world."(这是私人组织。
我们在现实世界工作。
)去你妈的现实世界。
我知道我从前的想法是错的。
生活在同样的一个世界里,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
如果恶性不被制止,那么这种行为便会像一个恶性肿瘤那样扩散,天知道有哪一天它会来到你身边。
我很讶异这样的电影为什么没能得到更为广泛的宣传。
我曾经在看完像《集结号》、《风声》、《言语的秘密生活》等这一类电影后向身边的朋友推荐,得到的反馈很多是觉得不想看这些主题沉重的电影。
但有没有想过,这些电影毕竟是由演员演的,无论多么想贴近真实,总会带有距离,若是连电影中的镜头,你作为旁观者也无法接受,有没有想过在现实中曾经或者正在遭遇这些伤痛的人们,他们的感受。
每次看这些影片都需耗费更多的感情,或者哭得岔不过气,但是这些跟那些受到真实受到伤害的人相比,又算什么。
这个世界不像许多人想象的那样和平,许多事情我们应该知道,也有义务去知道。
不然所谓人权,光是空谈,又有什么狗屁意义。
电影,正如之前所说,只是其中一个途径,还有媒体的力量也是不容忽视的。
我曾看过一些与媒体相关的电影,平时略有关注新闻,在看完这部电影以后,更加认为媒体的公信力是有多么重要。
就譬如这部电影中的故事,嘉芙最后将证据呈往英国BBC,若是媒体也被这些集团所干涉,那么后果更为不堪设想。
不管是什么国家,封锁真实信息,干涉媒体运作的,真的有够缺德的。
个人的力量虽说是微不足道,但是当数以万计的人的力量加起来便是不可预计的。
微博上看来的一段话,“莫斯科一名警察说,如果你们有100人,我们将用捆子打趴你们。
如果你们有1000人,我们就用催泪弹。
如果1万人上街游行,我们将站在那里注视。
但如果有10万人出现,我们将加入你们的行列”。
无论如何,首先请睁开你的眼睛,打开你的耳朵,给自己一个机会去了解真实的世界。
逃避责任是懦夫的行为。
http://www.yn.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6-12/31/content_8943255.htmhttp://v.huanqiu.com/news/201111/20111101215333.shtml
整部影片几乎都处于黑暗背景下,即使在白天,也是出于幽暗闭塞的楼体,浓雾阴暗的天气乃至茂密的丛林中。
贯穿着一股压抑,灰败的气氛。
承认是因为莫妮卡贝鲁奇才看的电影,但最终吸引我的不是性感女神,而单单是一个故事。
请原谅我的浅薄,我无法理解为什么有的人批判这部电影为题材陈旧。
任何一个国家,在一部公映的影片中,刻画一桩政治丑闻,不得不说,这都是一种勇气。
影片确实处处透露美国的个人英雄主义,但与大多数商业片不同的是,我认为这不是一部单纯为了娱乐和票房诞生出的影片。
现代社会原本人们引以为豪的艺术越发沦为牟利的工具,电影,书,音乐,越来越趋向同一化。
变得越发没有内涵,我看到的是利益和浅薄。
批量化生产的荧幕英雄带给我们的也无非是一笑置之而就此忘却。
而在这个人们无处释放压力的快节奏社会里,我们不能对生活和命运的压抑嘶吼,无力反抗,于是依靠电影来娱乐自己释放自己。
其实很多时候我都在怀疑,是不是人们都在依靠这些虚拟的世界,依靠画面和数字,来寻找自己,找激情,找青春,找爱,甚至于,找良知。
苦难深埋在世界各个角落,我无法做到对于这样一桩真实发生的,且每天乃至每刻都在发生的悲剧,仅仅冠以一串数字的名头。
我有个老师教过,看电影这种事情,外行看内容,内行看形式。
但我无法做到。
我始终认为,电影存在的意义没有拯救灵魂那么伟大,但至少能让我们看到世界不同的一面,让我们有感知,有感情,在痛苦的时候能因为感觉到自己仍是有血有肉的人,而得到一丝慰藉。
如果电影的存在仅仅只是用来表达或纪念某些形式或拍摄手法,那么我只会觉得那是一种枯燥而毫无意义的传承。
最终会被抛弃。
是因为社会颠覆了善有善报的传统,于是人们变得越发麻木,我相信并非人本性冷酷,而是世界教会我们,我们牺牲了自己,却未必能保得他人。
惩恶扬善。
于是才有了明哲保身,远离是非。
在一些人冰冷的评价着每年250万人口被贩卖时,我只能觉得是一种良知的丧失。
也许我们都不是英雄,我们看到卑鄙,却无法对抗,我们做不了女主那样牺牲自我而护卫良知的抉择。
从而选择逃避,但是,仍希望在我们可以做的时候,别只觉得处在灾难中的人民,只是一串数字,就像一部电影,只是几个演员,几台机器。
任何一具身体,都透露着生命的气息,在那些女孩惊慌大叫的时候,我亦感到恐惧。
作为一个导演,将情感传达出来,就足够让我满意。
镜头打在 人性 这个词上的那一刻,我忽然因为自己的善良仅仅只是给没有饭吃的人们几个硬币,而自惭形秽。
英雄是存在的,但当人们麻木时,英雄将被淹没。
不谈道德,仅仅是为了维护生而为人的良知与人性,我们需要面临的都太多。
需要付出的也太多。
作为最普通的社会一份子,我们大概时时处在一种被操控中。
但仍愿相信希望,并保有对生活最基本的希望与热忱。
坚定的走下去。
昨晚看了这部电影,非常的让人不安,压抑。
从片头一直到结局,看着腐败无能的当地警察,安保公司的UN维和人员,打着人道主义旗号的各国联合国维和部队,在腐败脆弱不堪的体制下,纵容不法分子甚至参与其中,充当保护伞。
电影的结局非常的现实,失足妇女并没有因为偶尔一两个有正义感的告密者而得到救赎;联合国组织,一个让多数人敬重的国际组织。
也躲不过成为各个利益集团谋私的工具。
影片中某个UN高层还堂而皇之的说战争妓女是合法的,这究竟是怎样的残忍。
这个片子告诉了我们,只要人的存在是为了欲望,那么当他有了权力了以后就会利用自己的权力来满足自己的欲望。
如果没有一个国家体制来制约这种权力那么必将形成有组织的犯罪集团。
光靠政策来说服大众,只是一个美丽的谎言!
你认为世间存在正义,公正么?
人与人最大的共通之处是什么?
empathy. 当一个人痛苦,难过,挣扎,崩溃,愤怒,快乐的时候,另一个人是不是可以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他人的感觉.人与人之间最大的联系,在我看来,不是种族,国家,文化,和其他背景,而是这种empathized feeling. 如果没有这种感觉,难以想象人类的未来可以有任何希望.看一下human trafficking的数据吧An estimated 2.5 million people are in forced labour (including sexual exploitation) at any given time as a result of trafficking. 1.4 million – 56% - are in Asia and the Pacific.The majority of trafficking victims are between 18 and 24 years of age95% of victims experienced physical or sexual violence during trafficking (based on data from selected European countries)43% of victims are used for forced commercial sexual exploitation, of whom 98 per cent are women and girls.32% of victims are used for forced economic exploitation, of whom 56 per cent are women and girlsIn 2006 there were only 5,808 prosecutions and 3,160 convictions throughout the worldThis means that for every 800 people trafficked, only one person was convicted in 2006.大约2000年,一个美国的女警察被派往波斯尼亚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期间他发现当地有各种色情场所里的年轻妓女都是从西欧各国贩卖来的,有的是拐卖,有的是哄骗,有的是无家可归者,有de 是因为战乱离家者.当地警察,政府,联合国维和组织,美国政府的contractor都参与到这个流水线式的犯罪行为中.就在她搜查证据的时候,他的调查被美国政府高层正式禁止了.原因就是U.S contractor以每年几十亿的合同为代价逼迫美国政府施压,干预调查.在乌克兰,罗马尼亚,捷克,白俄罗斯,波斯尼亚等等西欧国家中,这些年轻的女孩以各种手段被卖往欧洲美洲其他国家.贩卖者每年可以从中收取百分之2000的利润.一个美国pimp可以从一个年轻妓女身上获得$250,000的利润.在这个事件中,集团公司,美国政府,联合国,当地警察政府,都成为了human trafficking的同谋者,他们当中很多人甚至参与到买卖妇女的交易当中.其中一个年轻女孩被人从乌克兰拐卖到波斯尼亚,因为答应为这个女警察出庭作证,被当场杀害.第二天,一群冷酷的波斯尼亚警察在荒郊野外围着这么一个被发现的年轻尸体,抽着香烟,若无其事的闲聊着,象看死老鼠一样,悠闲的看着眼前这个美丽生命的驱壳.很多的年轻女孩都是这样,先被侮辱,轮奸,性虐待,摧毁她们的精神意志,然后成为赚钱的性工具,最后被杀害或者被性虐待致死.她把所有内幕在英国公布于众,没有一个当地警察和联合国官员受到应有的起诉和惩罚.所有人只是被遣散了.那些参与其中的U.S contractor依然在伊拉克和阿富汗享受巨额合同带来的利润.这个女警察现今依然没有工作.....此事并没有引起媒体的轩然大波...此时的我,愤怒.我喜欢这种感觉.人与人之间如果没有empathy, 很难想象人类可以有任何希望继续下去.当看到这个女孩被一群男人侮辱,性侵扰,迫害,轮奸,杀害,你也许会感到有一些不安.当听到那些声嘶力竭的叫喊,我很难想象一个普通人竟然还可以神色安宁的喝茶吃饭!
但之后呢,因为我们感到无助,没有能力做任何事情,所以我们便尽量的告诉自己,这是世界另一头的事情么?
这与我们的生活不相干,于是我们只能叹气么?
于是乎,世界的这一头,你在乏味平庸的生活着,另一边,千百万的年轻生命在你无法想象的环境中摧残着.每一个人和你一样有感情的人,每天在经历着地狱一样的生活,即使我们什么都不能做,也没有任何借口去无视.集团公司和大学有一个课程或者名词,叫"business ethics". 你真的认为世间存在一种概念,叫business ethics么?
business 真的有ethics么?
business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股东的利润.它所做的所有都是为了最大的增加股东的利润.ethics成为他们一个最道德化的理由,来让那些消费者觉得他们花的钱心安理得.你觉得世间有公正和正义么?
在哪里?
(don't tell me its in the LAW)这个问题很让人思考,但我不感兴趣.因为我不需要寻找公正和正义.不管这世间有没有公正和正义,我们都不需要去寻找,因为寻找意味着我们倚靠他人和外界.这些价值需要自己去创造.这样创造出来的公正和正义是属于自己的.这样的道德律是凌驾与法律之上的.自己的道德律可以对抗全世界.为什么human trafficking成为现今成长最快,利润最大的犯罪行为?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成为所谓的"现代奴隶主"?
特别是男人(在中国,平均四个男人中,就有一个参与性行为买卖)为什么媒体对于这些真正涉及多放利益的问题,拷问伦理的重大问题置之枉然?
如果世间没有公正和正义,你会怎么办?
你走的越远,走的越久,就会发现这世间本没有价值,人也变得没有意义.而为什么人要存在?
存在的理由之一就是为了创造原本没有,但之后属于自己的价值.让这些价值成为共通价值,才有希望.
2011年传记剧情片,根据在联合国担当维和人员的凯瑟琳·波克瓦克的真实经历改编,讲述了一个女警察陷入美国当局一桩丑闻事件的种种遭遇的故事。
开头有些闷,但随后剧情变得越来越紧凑深刻,看了让人心情十分沉重的电影,那些表面光鲜的人性背后隐藏着极其恶劣的兽性,一个黑暗到无以复加的世界!
真实事件改编,真相黑暗震惊,结局沉重残酷,最后对人口贩卖相关犯罪数据的科普让人触目惊心,使整部影片的意义得到极大升华。
美好欢乐的电影固然是生活调味品,揭露真相与黑暗的电影却是让你了解世界不同真实面的机会。
八股文
真实往往比电影来得更加冰冷而残酷。
没拍好
内部人挑战规则,勇气仅仅只能开个头,真正解决问题需要的是更多的智慧。
令人发指的震撼故事
人性太丑恶了
其实看到BC有接这部片子就大概知道这一定是个好题材。的确好题材,可惜导演真是烂到让人倒胃口,虽然没学过导演拍摄这种东西,但是以一个观看者的角度来说,这尼玛都想把镜头扯出屏幕外扔在地上用脚跺碎好么!两颗星全给好题材,一颗星给演员们,不偏不倚。剪辑的人你直接死五分钟去吧。
这部片子简直就是借真人故事为我女神拍的《不朽的园丁》的姊妹篇。当扭曲的人性在身旁泛滥,我们不用道德去掌控人生还能怎样。影片比片名更有故事性和深度。
蕾切尔薇姿魅力四射
这种片要么拍得现实点,要么拍得戏剧点,这卡在中间的风格实在只能用无聊来形容。没有切入点,只是流水账叙述。
奔着莫妮卡贝鲁尼看的,却丝毫看不懂,剧情太令我发困了。原因不能怪别人,只能说我不清楚那一段历史背景。
那些禽兽不把女人当人看,当畜生!!!贩卖人口来虐待,被卖的女孩实在是太可怜了。。。揪心!
因为真实,所以给4星
拍的太小心,莫妮卡贝鲁奇的角色有啥存在的必要么。
三星半
虽然题材屡见不鲜,但真实事件投射到银幕依然令人受到冲击。可以认为创作者旨在将一种事实通过电影的方式公之于众,并非过多寻求艺术上的造诣。rachel和在不朽的园丁里的角色有相近之处,不过后者有拉叔和她共同作用,最终成就她的学院奖女配,一个人挑大梁还是些许不足。
里面居然有BC!
感觉很像不朽的园丁,不过变成了薇姿一人的独角戏。影片从头到尾笼罩在压抑之中,让人看不见希望。道德在集体利益面前变得一文不值。喜欢的还可以看FAIR GAME.
一部很沉重的电影.....人贩子,自古就存在的职业,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赤裸裸的。
在其他影后热门的作品都处于预告片阶段时 薇姿确实足以震撼 恰到好处 真实事件改编加上导演独有的节奏 使得影片凸现冷俊和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