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肯不同,我讨厌它的安静,但是我忘不了它。
Mountain Dew。
每次我总会买两瓶,一瓶diet,一瓶不diet的;每次他总会买两瓶,都是不diet的,然后笑着对我说“if you don't want it right now then I can drink it”记得最后那天吉姆问我北京有没有mountain dew,我说没有;他说他琢磨也应该没有,因为当时他在巴黎实习的时候也喝不到,就拿Coke充数。
后来我俩决定给百事中国引进这条生产线。
Pizza。
我不是很喜欢Pizza,吉姆却总很喜欢买Peperoni。
有关Pizza,特别是Papa johns要说的好多好多。
Burger King & McDonald's。
我俩在机场的麦当劳吃过、在downtown迈阿密饿得不行时也买过,在某夜纽约的街头也吃过,每次他点的都是一种,只是我从来没有听清过那叫什么。
我见过他晚上加班累了买Burger King大口地咬,我的Least Favorite是burger king,我告诉他后我们就再也没有去买过,有次他给自己买了汉堡,给我买的是Grilled chicken Salad。
吸血鬼。
我们在一起看的碟大多都是关于吸血鬼的,他给我讲了很多有关吸血鬼的起源,这得做个总结。
Jesus Christ。
这个成了我的口头语。
我们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参观的时候,我一直看亚洲非洲文化,他一直看欧洲文艺复兴,我对那种油画就是没有兴趣。
他给我讲了一些有趣的圣经故事,我还是没有兴趣。
Atlas。
不知他有没有收到我从纽约寄给他的那张有Atlas的明信片。
吉姆带我找到了三角楼Flatiron、华盛顿纪念大门和硕大无比圣诞树还有中央公园纪念列侬的草莓地;我申请加拿大签证那天,终于帮他找到了位于洛克菲勒中心,帕特里克大教堂正对面的Atlas塑像。
帝国大厦和克莱斯勒大厦。
前者是吉姆的最爱,后者是我的最爱。
AMC电影院。
我们在AMC看了National Treasure 2和Kite Runner。
看KR的时候我神经一敏锐就哭了,可能是我想起了太多书中的原话,他察觉到了,告诉我他很不喜欢这个电影,家里没有看过的那本原著也想扔了。
布鲁克林大桥。
那天是我俩一起旅游谈话最多的一天。
后来的某天我们又坐游轮重新欣赏了一番。
Grilled Cheese Sandwish。
他给我讲过如何做最好吃,并且在他爹妈家演示过一次。
Pancake & Spagetti。
我想我会永远记得。
Grand Central Terminal。
我在那里拍了一段有对话的视频,短短的一分钟视频,我已经看了快30次了,够无聊么。
BudLight & Corona。
我喜欢喝乱调的酒,他只喜欢喝啤酒,所以不能选择的时候只有喝这两个了。
爱因斯坦。
每次谈到这个神人,他就有很多话。
爱因斯坦,我嫉妒你。
NBC。
在位于纽约GE大厦底层的NBC礼品店,我发现了一件office题材的T恤,上面印着I 心的形状 Jim。
我怎么没有买??
我怎么没有买下来!!
18 Wheeler & Snap On。
有关这些Mechenical相关的东西,他总有很多话。
Mechenical,I jealous of you。
Ashley。
吉姆曾经众多的女朋友里交往最深的一个,且第一个在他facebook的墙上写字的ashley。
狗。
Abby、Sage和Shef是Jim的三条爱犬。
我也喜欢。
不过,相比之下我们都不太喜欢Abby。
Sleepbag & Holdrege Street。
离开这里以后,我的那身Paul Frank的睡衣就再也没有洗过。
熟悉的味道。
ATV。
我第一次驾驶ATV驰骋在白雪皑皑的玉米地上,没有人,一个人也没有,吉姆对她妈妈说 she is a crazy driver,that's the reason why she hasn't got the driver license.Garden State。
那天我说,那要不然就看这个吧,他说这是部好电影。
看过后我深爱上了SHIN的歌,和所有这部电影的原声音乐。
送我去机场的那天,他开在I-80上突然放起了这张CD,还好他的破车开快了噪声大,音响效果减弱,不然我又要哭傻逼了。
Three Church Rd.通往他爹妈家的一条必经之路,因为沿途有三个教堂,他姐姐的婚礼就在第二个教堂办的,他说也许他自己的也会在那里。
Louisville。
这个安静的城市,是吉姆的故乡,从他的眼神里能看出他对这里有不一般的感情,一如我对于北京。
他确实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应该去做些什么。
9年在外的生活使他变成一个远离自己家乡与内心的人。
服用的药物,对母亲以及回忆的模糊和愧疚。
我相信Andrew一直都是这样迟钝又缓慢的人,他被自己曾经的错折磨了许久。
然后选择逃避一切,将自己锁在防备之外,锁在一座坚固的城池之外,没有人在乎,也没有可以拯救他。
直到他重新回到家去,参加母亲葬礼的他已经没有眼泪。
不是因为不悲伤,而是因为那样的隔离已经让他失去了悲伤的能力与勇气。
Sam是个可爱的姑娘,说话的语速很快。
养很多的宠物,狗,金鱼,仓鼠… 内心善良,但好像患有强迫症之类,经常说谎。
我一直以为无意识说谎的人恩其实是内心没有安全感的人。
她们要靠说谎给自己建立强大的屏障,保护自己。
Sam说当她感觉到后悔的时候会说出真相,那个时候应该是她已经感到安全的时候,卸下防备,快乐并开始相信别人的时候。
我喜欢这个姑娘。
莫名的很喜欢。
她做鬼脸的时候,她跳踢踏舞的时候,她大叫的时候,她穿着鳄鱼服滑冰的时候,她一个人在电话亭里哭泣的时候。
她调皮的样子,还有她拥有的那种可以拯救别人的力量。
鳄鱼服的那一幕很是滑稽,她的表演那么出色,却是被套在假相之中。
这跟影片本身是莫大的融合。
片子无非讲述着这两个年轻人怎么相处并且摆脱多年的心灵牵绊。
Andrew可以重新生活,面对自己,也面对父亲和死去的母亲。
面对整个世界。
不再感觉到彷徨与无助。
虽然在影片最后他看着Sam问她,应该要做什么。
这跟开始几乎是同样的问题。
但在他的眼睛里看到的再不是那个在越南餐厅里满眼呆滞没有希望的年轻人。
他们去过那个深渊,然后将一切都倾之以诉得以重生与改变。
很喜欢那个在浴缸里的情节。
再不是烂俗的情爱镜头,而只是两颗纯净的心,相互拥抱。
他感觉到的安全感。
可能是前所未有的强势。
以至于我也能感觉的到。
他终于可以重新来过。
要找到值得坚守的东西并不容易,对一段感情有愧疚。
对过去的事情存有羞耻感以至于不敢面对,选择逃避。
时间久了,连自己都慢慢的忘记了。
忘记所有的事情,也忘记自己究竟是怎样的人。
年轻时候对人生的迷茫谁都会有的吧。
于是我们总是想要抓住些什么,什么都好,有意义的没意义的都好。
人也好物也好,妄图以这种方式对抗,或者以这种方式搜寻最合适的路。
也有些人选择蹲守到生活的另一头,将自己搁置。
他们或许不是不勇敢,而是没有做好准备罢了。
Andrew也许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吧。
电影很好看。
清淡的。
单纯也看起来疼痛。
对内心苍凉的人来说,却像是一次再生。
woaw,garden state,刚看完这部电影,不知说什么好。
觉得和Elithabath Town有些类似,都是讲一个年轻人因为父母一方的突然死亡,不得不回到久别的故乡,并最终在这里找到了爱情,更重要的是重新认识了自己和家人,有了一个崭新的人生。
电影里的男主角叫Andrew,一个演员。
他从10岁起就开始吃抗抑郁药,这都是他当心理医生的父亲开的。
为了母亲的葬礼回到故乡,在这里他碰到了以前的朋友,Mark,一个掘墓人;Jesse,一个因为一项专利而吃喝无忧的人;同时在医院里认识了Sam,一个经常说谎的女孩。
可以说Mark和Sam是Andrew的天使,是他俩让Andrew正视了压抑了几十年的事实是他的举动让自己的母亲瘫痪,正是瘫痪才使她溺死在浴缸里。
这样压抑的心态让他一直吃着父亲开给他的药,并且一直不敢回家。
两位天使的举动让他重新看待了9岁那年发生的事情,这时Andrew才豁然开朗。
是啊,这就是生活,不能因为一件错事就否定生活,否定自己。
男主角饰演者是Zach Braff,在这部电影里集编,导,演于一身。
感觉他很适合这类电影,长得不帅,感觉有点迟钝,非常适合这部电影的节奏。
Natalie Portman饰演的是其中一个“天使”Sam,一个喜欢说谎的女孩,不过倒是很可爱,让我喜欢,说话语速相当快,明显思维敏捷,而且很真实。
这电影里她的戏真应该好好看看,just lovely。
出生在以色列的Natalie Portman被美国人看作是标准的good girl,我倒是觉得她不太像是明星,倒像是普通人,没有让人惊艳的身材和容貌,演技算是她的一大法宝,让她从“杀手莱昂”开始就深受群众喜爱。
感觉这不是一个好拍的电影,尤其是里面的两个镜头,一个是诊所里的导盲犬趴在Andrew腿上“干”,另一个是Sam家的沙皮狗自己挠自己那里,真不知道导演是怎么训练这两只狗作这么高难度动作的,这也是电影里最搞笑的镜头了。
另外,这还是让我很有感觉的电影。
Sam用水杯去接Andrew掉的眼泪,然后两人拥抱在浴缸里,当时我真有一种想要找个人抱的感觉。
BTW,里面的原声音乐也很好听。
家是什么?
我们常用一个比喻:家是避风的港湾,它能为你遮风挡雨。
家是无数在外漂泊的游子们心中最柔软的记忆,故乡的云朵永远是他们心中的牵挂。
再回首才发现原来自己所有的爱早已留在了那个叫“家”的地方。
《花园之州》就为我们展现了这样一个回归故乡的游子重新认识到家的含义并最终释怀人生的感人故事。
我想有个家因母亲逝世才有机会重回故乡的安德鲁,由于一场意外,原本幸福的家顷刻间分崩离析,自责与内疚不得不依靠药物来忘却。
对于安德鲁来说家的概念早已不存在了。
归属感的丧失,麻木的生活态度,对生活的厌倦。
母亲的逝世让他终于找到了一个回家的理由。
家的概念对于每个人来说都绝不是先验的,它需要我们用一种近乎实证主义的方法论去积累,去认识,去感悟它的价值。
纪德《浪子归来》中的浪子在外多年最终选择了回家,但是他却鼓励自己的弟弟像自己一样去流浪。
为什么?
也许离开家才明白家的可贵,“身在福中不知福”,人类永远无法解脱的孤独感成为了家庭得以建立的情感基础。
也许你的家是破旧的,荒凉的,使你不得不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而离开它,但它会成为你以后生活中永远抹不去的梦;也许你的家是美丽的,富裕的,使你不得不为了挣脱它的桎梏而离开它,但它会成为你往后人生道路上的灯塔,照亮前进的路。
对于安德鲁来说更复杂,家还在物质层次之外承载着更多精神层次上的东西。
那是他的伤心之地,即使它有一个美丽的名字“花园之家”。
“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家对于人来说,他的精神价值远远大于它所能提供的物质价值。
这就是人们为什么要把它形容为避风港而不愿去叫它救济院的道理。
“解铃还须系铃人”因为母亲的原因而离家的安德鲁又因为母亲的原因回到家中,这对他来说或许真的是一次重新面对自我的机会,这么多年来他总是“把所有问题都自己扛”。
人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一旦超越了这个限度,那么这压力就变成了“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了。
人的思想变“轻”了,人的存在也变“轻”了,生活的意义就变的虚无起来。
主体与客体也就是人与环境的矛盾也愈发突出,似乎周围的一切都和自己过不去。
演员变成招待员,有的人居然要在越南菜餐厅点面包吃!
环境永远不会倒过来去适应人,明白了这个道理,也许就不会有那么多人去自杀了。
安德鲁最终释怀看似是客体的变化(洛杉矶—新泽西)但实质上是主体的变化(变压力为动力)。
我们可不可以不勇敢当主体与客体产生矛盾时,我们要怎样来解决这个矛盾呢?
外在的变化永远只是徒劳的。
药物,搬家,甚至是电影中安德鲁那件与他母亲重装的墙纸一样花纹的衬衣,看起来完全是格格不入,但当最后安德鲁拿回母亲最爱的项链时,主体与客体,生者与逝者在这一刻同时释怀了。
他是怎么办到的呢?
总是“把所有问题都自己扛”的安德鲁遇到了安曼莎,这个总是说谎,有间歇性精神病,但是乐观,开朗的女孩。
仅仅四天的相处,无数个感人的瞬间,从朋友到恋人,一切是那么神奇又那么自然。
这个女孩让我们,让安德鲁重新定义了“勇敢”的含义。
敢于直面病魔是勇敢吗?
安曼莎在诊所的谎言让我们看到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更重要。
有时候对自己说说谎并不是自欺欺人,谎言之后的愧疚感能让你更能读懂自己。
安曼莎总是在不停说谎然后又马上改正。
这个穿鳄鱼服滑冰,在安德鲁伤心是给他挑踢踏舞的女孩最终拯救了这个失意的男人。
“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再强的人也有权利疲惫,尝尝阔别已久眼泪的滋味,做人何必惊得那么狼狈”安德鲁终于流下了一滴珍贵的眼泪,这滴眼泪看似狼狈,实则诠释了真正的“勇敢”的含义。
安德鲁是不幸的,但又是幸运的。
因消毒柜的门栓而瘫痪的母亲,因笼子中的小轮子而丧命的松鼠,让他告别了一个亲人,找到了一个爱人。
在朋友的带领下去领那份神秘的告别礼物,地底大峡谷的看守人又让安德鲁明白守护自己内心的宁静有多么重要。
那一声大吼之后,安德鲁终于释怀了,人生真的需要有那么一次触动,光怪陆离的生活中总有那么一片净土在等待着我们,那不同于我们这个物欲横流的现实世界,那是充满了奶与蜜的迦南地。
托马斯•曼说:“为了善和爱的缘故,人不应让死主宰和支配自己的思想。
”安德鲁在接过朋友的礼物前说:“这已经不重要了。
”找回了真正的自我,他终于可以开始忘却了。
这个自我的找回用拉康的镜像理论来说是通过认同外界客体来支撑起虚构的自我。
安曼莎,守护深渊的人,朋友们,父亲,逝世的母亲,花园之州,这一切的一切帮助安德鲁走出阴霾,重新拥抱阳光。
其实不想走最后机场的一场戏看似俗套,实际上是必然的选择。
当安德鲁执意要离开时,他显得太过于自信了,自信到认为自己已经可以做到全身而退。
飞机上陌生的乘客,狭窄的空间,窒息的氛围。
安德鲁有一次来到了情感的临界点。
如同他雨中的一吼一样,他做出了观众们希望的事。
如果我们把前一次看作是自我的回归,安德鲁又重新拥有了那个已渐渐远去的自我。
那么这一次我们可以看作是爱的回归,他又拥有了爱的能力。
自我与爱,人活在这个世界上还有比这两样更重要的事情吗?
“其实不想走,其实我想留,留下来伴你度过每个春夏秋冬”安德鲁用深深的一吻作出了爱的承诺。
从故乡到异乡,从异乡再回到故乡。
游子们总在重复着一条亘古不变的人生轨迹。
《远大前程》中的皮普,经历了人生的繁华与幻灭终于回归故乡并争取到了一生的真爱。
《天堂电影院》中的多多,童年的记忆成为了他一生的财富,当回归故乡时,老放映员遗留的礼物让多多重温了那一幕幕感人的画面。
《小城之春》中的志枕重回故乡要面对的是一段段残垣断壁还有那欲言又止的爱情……“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对于游子们来说,只有故乡,只有家才是最重的归宿。
归来吧!
浪迹天涯的游子,这里有你们记忆深处最珍贵的宝藏!
《情归新泽西》(Garden State),去年看他的官方网站,一部年轻导演才华横溢的处女作,青春、梦想、迷茫,这样的作品带着敏锐犀利的气息破茧而出,氧气般清新。
当然娜塔丽·波特曼(Natalie Portanman)功不可没,有她存在,这部小制作电影注定是一个亮点。
扎克·布拉夫 (Zach Braf)本剧的灵魂人物,导演、编剧和男主角,他的才气显然比他的演技更让人叹服,也赞叹娜塔丽·波特曼慧眼识才。
故事讲述了安德鲁在离家九年后回到位于新泽西的家乡参加母亲的葬礼。
由于走得匆忙,他忘记带上一直依赖的抗抑郁药,没想到,这反而成了他扭转自己命运的一步。
在就诊的医院,安德鲁遇见了萨曼莎,她患有严重的疾病,精神方面也有问题,有时会撒谎,有时会情绪失控。
安德鲁和萨曼莎有很多共同点,最大的共同之处是他们都有一颗同样受过创伤的心灵和和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庭。
使安德鲁惊奇的是,萨曼莎却并没有就此而封闭自己的心灵,她分享着安德鲁已在心中埋藏了多年的秘密,两颗在这个世界上孤独流浪的灵魂碰撞出了火花,安德鲁决定拯救自己,拯救萨曼莎。
影片的前半段我很喜欢,导演开阔的思路及创新的表现形式体现充分。
让我想起《猜火车》里梦游似的片段,有点超现实的意味,夸张独立的画面用来表现主人公内心的空虚、躁动、不安、爆发的情绪很有冲击力。
安德鲁回家路上从洗手间出来,走过感应水龙头,所过之处水流如注,又瞬间停止;飞机上遭遇事故的人们惊慌失措,安德露如入无人之境打开空调阀、调整大小;安德鲁儿时的朋友因为转让某项专利得以过着奢靡混乱的生活,在没有家俱的豪宅玩滑板,终日开着奇怪的party。
感觉前半部分混乱,没有情节,甚至可以说没头没脑,但是我们的生活在他人眼中何尝不是混乱且缺乏目的的呢。
所幸我们还有年轻的热情和梦想,当三个年轻人面对人们无意挖掘出来的峡谷尽情呼喊的时候,享受着友情、爱情和对生活的憧憬和梦想;当安德鲁的朋友带来他母亲的遗物——一条项链,安德鲁与父母之间长期的隔阂被温馨的亲情代替,影片的格调一下子走出阴霾,透露鲜活的气息。
娜塔丽·波特曼的表演让人眼前一亮,还是《那个杀手不太冷》里那个精灵似的女孩,即便有不为人知的秘密和缺点,浑身洋溢的活力、聪慧还是叫人怜爱。
最近娜塔丽·波特曼常常有让人惊喜的演出,《closer》里叛逆女孩Alice为爱遗弃自己的过去,在情敌的镜头前流下寂寞的眼泪,一颗透明的玻璃心,就算在夜总会跳艳舞还是透露个性的光彩。
安德鲁和萨曼莎的相遇,就像诺亚的方舟,不但让两人迸发出爱的火花,而且激发出他们生活的勇气。
最后的结局正如很多爱情电影,分别在即的恋人依依不舍,最终为爱留下脚步。
“我真傻,你对我是最重要的。
”安德鲁说,有情人说。
这是我最爱的电影之一,看完后就确定可以列为我的最爱中了。
它没有华丽的演出明星,没有绚丽的服饰特效,没有绮丽的跌宕情节,然而始终充斥影片的,是一股淡淡的青草气息。
不知怎么就想到了这个形容词,但是感觉,青草的气息,确实贴切。
两个都有着小小problem的年轻人,相遇,相互感染,相互温暖。
他们的感情,不是热情的滚烫的火焰,却是缓缓的脉脉的细流。
让人踏实和安心。
看过电影,我甚至几乎就相信:There's a soulmate for everyone.P.S.特别喜欢Natalie Portman关于The original moment的一段表演。
电影原声带也非常赞,获得过格莱梅最佳电影原声带的提名。
当一个人不能理清自己生活头绪的时候,我们或许都会选择回到最初,去寻找回曾经的成长经历。
里面的一些对白:“如果你不会取笑自己,生活就会就变得比你希望的无趣的多。
“我认识到过于认真是多么愚蠢,我很想好好哭一场,那感觉不错。
“我长大后就没有哭过了。
我妈妈的葬礼我也没有哭。
我试过的...我去想最悲伤的事情,电影里的...生活杂志里那些让我难忘的图片,我集中精力,可没有效果...事实上,我如此麻木,才是让我感到最难过的事情... “有些正常孩子做的事情,我很怀念。
“有些正常孩子做的事情,我希望我能怀念。
“当你认识到你长大的那个房子,不再是你真正的家的时候..你就明白了生活的意义.突然间,家的概念就没有了...虽然你还有个地方放东西。
“我还是觉得我的屋子像个家。
“当你搬出去的那天,你就明白了,会有这么一天,就这样没有了。
你会觉得你永远都无法挽回了。
就像是你时刻想念的那个家根本就不存在...也许这就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吧。
直到你重新构建一个家庭,你才会重拾那种感觉。
是对你的孩子,对你所建立的这个家庭。
像是种轮回。
我很怀念这种感觉。
也许家庭的真谛就在此。
一群人想象着一个虚构的地方。
“
明显关注的是社会情感弱势群体的.如果有关心,在状态,是可以看下去的.如果没有状态,没有经历,很难看出好的感觉.
一个外国朋友推荐的电影,而且有natalie。
看了之后,我喜欢的电影人中又多了一个名字zach braff。
他在scrubs中的表演已经流露出羞涩+扭捏+愚人式的幽默,GS里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
喜欢Natalie带着耳机与他相遇的情景,那种从自己的世界中走出来与另外一个人发生交互的感觉很奇妙。
在natalie家中神经质的发泄一段更是令人难忘,而且本人很同意她的观点,每个人都在做着一些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事情,我们应该为此感到骄傲。
浴室那场戏之后的部分感觉弱了。
另外the shins的OST很棒,下载了整张专辑来听。
“家”的概念在电影中被拆分成两个概念,一个实体的家,一个内心深处可以感到安全的家。
我想,他们在彼此身上映照出了自己,并且感到安全。
那些有点过激的反应或者是证明自己的存在的一种方式,通过那些行为去证实自己。
把握如此细腻的感觉很不易。
很喜欢安德鲁和萨曼沙在宠物墓园里埋葬小仓鼠时的一段!
萨曼莎说“after you”,于是安德鲁弯腰从园门里进去了,而萨曼沙却直接从小墓园的篱笆上跨了过去,然后两个人会心地笑了!
不痛不痒。三星半。
起初是喜欢Natalie Portman才看的这部戏,不想却看了一遍又一遍。不知道要怎么思考,或是不知道要思考什么的时候会想起那场雨
清爽~~ 优于同题材的《伊丽莎白镇》
波特曼好小巧好漂亮,但是电影太无聊了。
神呐!!!惊现中世纪盔甲版Sheldon!!!!
神呐!!!惊现中世纪盔甲版Sheldon!!!!
剧情就像男主一样平淡、无聊、中二.....
娜塔莉波曼早期作品,拍的毫无新意,而且她在里面的扮相也较为一般。但如果没了她,这部作品就更可以省省了
很sweet。从LA回到故乡的种种也是各种共鸣moment.
好吧,我承认我不是小清新。片子好无趣,除了谢耳朵的惊鸿一瞥~
毫无亮点
去寻找你生存的一切理由吧,喜欢这种节奏的电影。音乐很赞!~
coldplay ,shins原声很赞。清新小甜品。生活多自在 多美好。
故事很老套:出现一个人,改变了从前的生活。“痛苦,这就是生活”所以,接受才是美好开启的第一步。
我是冲娜塔莉看的,绝不是什么耳朵!片子一般般,但是喜欢男主和Maggie爷们儿!
小诡异的片,惊现谢耳朵阿,那会就那么嫩那么受了。。娜塔莉太美丽鸟!
so cool to be in love
喜欢 zack braff应该和miranda july凑一对儿
因为CCTV6那恐怖的配音。。。我最终没看下去。。。
算是浪漫爱情轻喜剧吧。导演编剧兼主演Zach Braff找来娜塔利波特曼演对手戏。幽默巧妙之处不少,但看过之后总觉得缺点什么,就是不够爽的感觉。配乐我猜也是导演一人包办的,他把数首自己喜欢的歌曲穿插其中,结果呢,造就了一张非常好听的原声大碟。可惜,一些歌曲和剧情并不很配,而且有的只是刚唱了开头就收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