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费了两个半小时,实在不知道这片子居然能拍成这样。
各种无厘头剧情,实在是由不得我不狂吼几句。
尼玛女主角跑到树上去,一群箭法刀法超强的人居然射不中,射不中就射不中你们就不知道把树弄倒么???
好吧,你们没有锯子,那点火把树烧了总行吧????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站在你对面你却不知道我爱你,是女主角在书上睡觉,一群追杀者在树下睡觉!!!
尼玛,这得有多脑残才能想出来这剧情。
反面角色总是喜欢唠叨,尼玛都把刀架女主角脖子上了,你手一抖,三分走人不就得了??
干毛要和女主角啰嗦一顿,让你啰嗦,被人砍死了吧?
靠。
女主角是警犬么?
想去找小情人了,立马就能发现血迹;发现了血迹立马就能找到人,靠,你以为你是警犬卡尔再世啊。
追杀者都超有品的,女主角可以抱着rue尽情的悲伤,反正不会有人来追杀,而且我还有大把的时间可以去采一大堆鲜花献给你的尸体哦,亲!!
逃杀类片子也看过不少了,施瓦辛格的《过关斩将》《The Condemned》《大逃杀》还有一个在电视上看的不知名的片子(很有可能是 冒险的代价 Le prix du danger (1983)),本片几乎一点新意都没有,这么说也不恰当,毕竟结尾男女主角还是服从了系统,回归了系统,而没有反抗,这是和前面提到的几部片子的最大不同。
这篇文字不是笔者原创,但花了大力气帮别人修改润色,心有不甘,于是厚颜无耻的拿来充个数。
《饥饿游戏》在北美疯狂掘金的时候,我国影迷集体纳闷从哪冒出来这么一部“畅销书改编电影”,莫非真有把《黑暗骑士》比下去的通天能力?
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一睹之后无不摇头叹气,二度集体纳闷这个四不像从哪遗传的吸金神技。
笔者在这里倒是要为它叫屈,君不见,《饥饿游戏》完全有载入电影史册的资格,因为它发明了一种新的动作片类型:无需动作指导。
且让我们逐步检视,它是如何办到的。
首先,将动作戏的长度大大缩减。
以“杀人游戏”为主题的电影不在少数,方聿南曾经在《杀人游戏一箩筐》中有过详细罗列,但其中没有一部像《饥饿游戏》这样,在进入杀戮高潮前花上超过一半的篇幅介绍前因后果。
期待看到另一部《死亡赛车》的观众可能会觉得冗长乏味,但别忘了,这是一套三部曲小说、四部曲电影在构建世界观,马虎潦草不得。
想想当年杰克逊花了多少银幕时间来展示《魔戒》中土世界的全貌吧。
好莱坞的科幻片,尤其是软科幻片大都注重感官刺激和一两个新奇噱头,在背景设置上往往因陋就简的剽窃同类作品的先例,同质化倾向严重,因此注重从头到脚打造崭新未来的《银翼杀手》和《少数派报告》等才能脱颖而出成为经典。
《饥饿游戏》的未来极权世界不乏似曾相识的影子,比如《1984》和《撕裂的末日》,但在重叠之外仍有令人耳目一新的细节,比如借鉴自《荷马史诗》的古罗马元素。
原著打底固然是原因之一,但电影选择将大量预算投入布景和装饰,一丝不苟的呈现原著的精神面貌,仍看得出摆脱爆米花行列的诚意。
当动作打斗不可避免时,导演盖瑞•罗斯毫不犹豫的跟随近年来在好莱坞刮起的“伯恩风潮”,说穿了就是学习《谍影重重》后两部的拍法,用手持摄影、摇晃镜头制造模糊的动感,营造身临其境的真实动作场面。
在强调创新和锐意的好莱坞,模仿者往往沦为二流,罗导也毫无悬念的画虎不成,那些俊男靓女的花拳绣腿与小马哥大战摩洛哥杀手的招招夺命没有丝毫可比性。
更失败的是,他竟然选择用IMAX格式来上演这一出出拙劣的打斗,女士们先生们,你能想象在一面数百平米的大银幕上只看到两个大脑袋在交错剧烈晃动吗?
在这种视觉效果中,有没有动作指导有什么区别?
刻画演员个人情感时用特写无可厚非,可已经到了生死一线的对决,还只给我们这么一点可怜的视野,也太说不过去了。
用教科书的话说,形式和内容不是应该追求统一吗?
即使绿草导演来拍IMAX版的伯恩,恐怕也得收敛下个人风格吧。
IMAX“天王”诺兰的《黑暗骑士崛起》打出的宣传是“在大银幕上同时看清一千个群众演员的脸”!
这才是巨幕该做的事,该给我们的体验,而不是帮助我们进行克服晕车的锻炼。
当然,摇晃镜头和特写画面也不是万能法宝,总要给观众一点大开大合,否则影片会退化成电视剧。
于是罗导祭出炒掉动作指导的另一法宝:一招夺命。
于是只见刚开始比赛选手就瞬间挂掉小半,随后牺牲品无论被刀刺、箭射还是扭断脖子,都快的令人咂舌,只有高潮处多演绎了几秒钟的对峙戏,算是十分慷慨了。
这种定位本来很能映衬影片的精神内核:极权主义下生命价值被漠视,人类互相杀戮中生命如此脆弱,消逝如此容易。
但凸显生死无常也要有足够铺垫,《座头市》中杀人永远只需一刀的剑客高手,在出刀前有大段酝酿情绪的“意念对决”,《黄金三镖客》中善恶丑拔枪前,一段华丽而高超的蒙太奇将观众期待推向顶点。
没有“前戏”,突如其来的死亡就徒有奇观,而无灵魂。
当然,反对者可能举出银河映像的电影作品来反驳,但面向青少年的科幻动作片,与阴郁写实的黑色都市犯罪片无论如何都在基调上南辕北辙,因此《饥饿游戏》接近“银河风”,恰好从反面证明了导演的掌控不力。
最后,罗导似乎也意识到这样离“动作大片”的规模相去甚远,视觉刺激严重欠奉,不得已亮出最后杀手锏,动用电影改编者的权力,为剧本平添大量科幻元素。
人工控制的森林火球、凭空出现的虎豹类猛兽等,都是原著中没有的,与人斗的同时还要与“天”斗,使本片靠近《激流四勇士》和《绝岭雄风》,有一份灾难动作片的格局。
读者若留心应该记得,预告片中的刺激场景多是这造物主电脑系统的手笔。
如此一来,青睐大场面的观众固然得到了愉悦,但笔者隐隐担忧,《饥饿游戏》的原著最终还是要落回人与人斗的小格局,如今一味往大了发展,是要在将来甘冒激怒原著党的风险呢,还是要以虎头蛇尾收场?
好在不像创作了《哈利•波特》的罗琳阿姨,本片的原著作者苏珊•柯林斯没有强悍到去片场“监工”以避免电影偏离原著,否则对罗导来说,要完成没有动作指导而拍成动作片的重任,还真是不可能的任务了。
文/不是方聿南
没有看过原著,没有任何期待惊喜。
但是各种俗套各种狗血还是没有抹杀电影闪亮的地方,如果没有过分解读,我想称之为人性。
让一个阴谋论者来相信人性是很难的,特别是一个结局很明显的故事。
二十四个少年互相残杀,只有一个人能活下来。
没看过的小说的人也会知道,获胜的肯定是女主角。
因为从头开始,镜头一直就是她她她,她妹妹,她家庭,她射箭,她青梅竹马,她勇敢,她strong。。。
所有遇到她的人都相信她,都喜欢她。
但是无妨,因为大家又都能猜到这个获胜的过程一定很艰难。
但是需要猜测她怎样克服这些困难。
阴谋论者认为,善良、勇敢等等美好的品德绝对不是制胜的利器,反而是弱点。
在极端环境下,越凶残越无良的人才能生存,虽然大家都不愿意相信这一点,但是往往最不愿意面对的,反而是事实。
所以,当女主角和黑人小mm相遇的时候,每次温情脉脉的镜头出现,我都在心里默念“唉,有什么用,有什么用,最后你们还是要死的(要杀死对方的)。
”虽然我几乎相信了女主角不会动手,因为也许这个眼睛大大的小朋友让她想起自己的妹妹。
但是我不能信任另外一个,虽然她在女主mm昏迷的时候守了她好多天,给她蛰伤的皮肤敷上清凉的叶子。
我都几乎感动了,我还是心中总是想着,这个游戏的规则就是要把别人都杀光,自己活下来呀。
你们这样有什么意义呢?
每次两个人拥抱的时候,我都在默默期望小黑mm的手腕一扣,尖刀一把。
虽然一直都没有发生。。。
直到后来小mm被困在trap里的时候我也在默念“这是一个陷阱,不要来救她。。。
这是陷阱。。。
”后来证明我又错了(人怎么会有这么阴暗的心理。。。
)直到小黑mm死掉的时候,眼角的两道泪水才让我深深怀疑自己。。。
就像对于友情和类似亲情的怀疑一样。
我认为爱情一样是奢侈品,平静的温饱的环境是必要的滋生条件,但是绝对不是一个大逃杀似的的生存游戏。
所以男女主角的所有对手戏我都看不懂。
他们的相互扶持会让他们变成活下来的最后两个人,但是这又有什么用?
因为最后只有一个人能活下来,这种之前的温情和动人只能把他俩引向互相残杀的选项。
但是我又错了,错在结局,错在了场外的故事。
gxj道出我错的原因:太在意规则。
既然规则可以被游戏制定者任意地一改再改,游戏的参加者也可以选择遵守或者不遵守。
就像电影里,他们用两个或零个存活者来蔑视规则,如果推广到极端情况:参加的游戏的二十四个人都是相似的善良的反叛者,他们从被放逐到这个arena的第一刻开始,大家就共同非暴力不妥协,游戏的主办方又该怎么办呢?
这就是善良的意想不到的作用啊,这是人性呀。
可惜了,可惜不是所有的人都这样想,不是所有的人想到都能做到。
这是一个被荣誉包装起来的规则系统。
有人坚信善良的原则,就有人enjoy通过屠杀获得的成就感。
看起来强,看起来相对强,这是永远存在的一种欲望。
出于欲望的诱惑,永远会有恃强凌弱,永远会有看似不合理的规则,永远会有我这种阴暗的悲观主义者。
但是我又错了么?
电影开始的时候,火车到达capital,男主对着月台上狂热的人群不能自己地膨胀起来,面带微笑,挥手致意,好像自己是个人物一样,女主mm不为所动。
可是电影结束的时候,面对同样的场景,两个人凯旋归来,一起面带微笑,携手致意。
虚荣不致让人改变,但是荣誉呢?
她反叛了一种规则,但规则有很多种,她抵抗了一种诱惑,诱惑到处都有。
电影随处可见的观众鼓掌,两个评论员撑着台子说话,访谈类节目主持人夸张表情,处处透着逼人的真实感。
是观众的欲望催生了残酷的规则。
如果他们的大部分人是善良的,不会有这个游戏。
但是又好可惜呀,这个游戏的事实存在推出了相反的结果。
人性的空间,被挤占的,只剩下,一点点,一点点。
北美洲在一场大战后被摧毁,在美国原来的废墟上,人们建立了新的家园,但新政权规定:管辖下的12个地区每年都必须进贡少年男女,参加一档电视直播节目“饥饿游戏”(Hunger Game)。
节目的规则很简单——杀人或者被杀。
凯妮丝Katniss Everdeen(詹妮弗·劳伦斯 Jennifer Lawrence 饰)的妹妹不幸在12区“选择日”时被选中,由于要保护妹妹,凯妮丝自告奋勇要替妹妹上场 。
她不得不与心上人盖尔Gale Hawthorne(利亚姆·海姆斯沃斯 Liam Hemsworth 饰)分开,跟同时被选为12区贡品代表的皮塔Peeta Mellark(乔什·哈切森 Josh Hutcherson 饰)进入游戏。
垃圾,有失i眠症状的可以去看看,整个一个垃圾电影,也能上影,还黑马,还票房不错,啊呸,。
谁去电影院花钱看谁后悔,在网上看也是浪费时间,这是我看过最烂的片子。。。。。
想不吐槽都不行@@@@@!!!!
我开始看这电影纯粹是冲着Alexander ludwig去的,之前看《巫山历险记》的时候还是觉得他很有灵气的,听说他演了新电影,本来想去电影院看,实在忍不住了,就在网上一睹为快。
看完后就一个想法,真庆幸没去电影院花那冤枉钱·····首先这电影实在很拖沓,两个多小时唉,大部分讲废话去了,还好意思说自己是动作片?
那么有感觉的海报和吸引人的简介,最后那节奏居然慢的我快进了好几次,拍文艺片啊??
还有那剧情,你还能不能再老套点啊??
好吧,没有剧情,咱来点动作,那动作我怎么觉得看着就激动不起来??
一直到最后一刻,都没有高潮。
导演活生生地把宝贵生命的激烈竞技拍成了小孩子们过家家。
能到这份上,我真的很佩服。
再说演员,我是外貌协会的我承认,男主女主我怎么看都觉得怎么这么不顺眼啊?
好吧,我肤浅。
行,那看演技。
这样一部电影神都演不出个实力!
看看演员表,我觉得都是比较有经验的,应该能成功塑造复杂性格,能给人以深刻印象的。
没想到啊没想到,复杂性格没有,连智商都令人怀疑。
不怪演员,主要是这剧情真的很毁人。
详细点,首先其他区的人都是训练有素的,晚上要睡就一起睡啦?
我记得我以前看一偶像剧,那偶像剧都知道野外睡觉要轮流值班!
总要一个人醒着吧,看风的都没有,您睡的还挺香?
真的我现在都不能说偶像剧最脑残。
那黑人小萝莉真的太伟大了,那个喜欢她的黑人小子也太伟大了,既然最后只能活一人,那换了正常人那还不见人就杀,还神奇地放过她。
这也叫饥饿?
女主实力在哪里??
每到关键时候都是凭运气赢的。
当然,大概除了一箭射中那个苹果外。
我最最抗议的就是我最期待的cato,电影除了毁了他金发蓝眼的帅哥形象什么也没做。
他号称实力最强,到最后居然犯那低级错误,除了俩主角其他人都显得过于弱智了吧。
其他人干啥吃的啊?
尼玛那女主跑到树上就拿她没辙了,树底下一堆人啊,每个人都一起射一箭难道射不中?
他们青光眼还白内障啊?
就女主练过箭啊?
很少有一电影能看的人如此光火的,打着动作惊悚的旗子你就好好做啊!
怎么要搞个平静得不行的气氛?
挂羊头卖狗肉啊?
漏洞可以有,但不能拿观众傻子一样地骗吧?
亏了我苦等,这年头还有没有聪明点的可看?
我还以为可以看到人性复杂阴暗却又勇敢的一面,或是考验智力和缜密心思的脑力竞技,或是实打实的体力博弈····想了这么多,它一点都没表现出来!
要大团圆可以,要温暖感情可以,但它就是不给你惊喜,一点都没有!
13个地区,意指美国建国前期的13个原殖民地,所以就是美国。
住在capitol的人们,要么不用工作,要么做脑力工作,意指社会的中上流。
而其他12个地区人们意指社会的中下流,从他们的民族名字就能看得出来:矿坑族core miner就是指开矿的工人阶层。
所以1:12的设定告诉我们,社会是少数上流阶层统治大多数中下层人。
capitol人们的奇装异服竟然也被吐槽了。。。
如果仔细观察可以看出来,capitol人们的服装和妆容一定有bling bling的成分(除了总统大人),是代表虚荣和奢华的元素。
这些奇装异服和夸张的妆容实际上反映了capitol人们的价值取向:虚荣,奢侈,虚伪,作秀(个人感觉很像fashion产业= =)。
刚刚看到图片评论里有人说gamemaker穿着Alexander McQueen 2011秋冬Jacket。
看来我上面的话猜对了。
挺讽刺的。
Hunger games的整体设定非常符合社会现实:需要收视率,需要赞助商,需要有噱头 -- 是不是想起了诸多真人秀?
但它最最符合社会现实的部分并非如此肤浅:这个节目就像是现实社会一样,看起来有强大的规则,但为了最大的利益,规则随时可以被打破。
最后女主角能成功威胁制作人正是深刻地了解并掌握了这一点。
没有什么规则是所谓核心不可推翻的:表面上看起来是知识与身体的较量,实际上是吸引赞助能力的较量 -- 钱很重要。
Hunger games就是给下层人民一个向上爬的机会,而在这个过程当中,个人一定是会打败和牺牲其他人。
为什么要给这个机会呢?
看看总统大人的话:希望是唯一比恐惧更强大的东西。
武力镇压无法sustain。
看看农民出身的朱元璋是怎么灭掉元帝国的就知道了。
看capitol的人们为节目如痴如醉,暗含了娱乐至死的看法。
Entertainment is everything.女主没那么高尚。
简单来说,她有智慧和胆识又深深懂得“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她跟Peeta完全是作秀,一切都是为了赢。
所以我完全不明白为什么有人吐槽爱情部分:那根本不是爱情故事啊同学们,是作秀啊同学们!
总结:片子挺好,大部分是归功于原著厉害。
它可以是定位青少年群体的片子,但是如果主观地抱着这个观点看片子一定会忽略很多隐喻从而失去很多乐趣:游戏的部分完全比不上大逃杀,剪辑和节奏控制得一般(我还是觉得谁都不能打败黑泽明)。
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个新视角。
因为作者和导演都在很明显地用虚幻影射现实。
友情提醒:本影评只针对电影《饥饿游戏》,跟原著作品毫无关联。
饥饿游戏是第二部让我看完之后决定写一篇影评的电影,但却完全不是因为我觉得它很好,正相反,我还从来没有过对一部电影抱着极大的期待结果看完之后发现自己十足的浪费了时间并且连自我安慰都做不到的经历。
饥饿游戏这部电影,全长2小时22分钟,由于其独特的文案包装和宣传主题,没有看过的人都会以为这是一部讲述复杂人性与社会环境的内涵剧情片,但实际上,该片要讲的仅仅是一个无比简单的故事,而故事之外没有任何实质的东西。
以下内容将有部分剧透,请谨慎阅读。
首先,影片片头用几段字幕简单介绍了一下故事背景,非常直截了当。
我本以为这是个不拖泥带水直接进入主题的电影,但没有想到,字幕过后,一段又臭又长的铺垫就开始了。
影片用了将近一小时,也就是几乎是整部片长一半的时间,来做前戏铺垫,而在这个过程中,只是在简单平实缓慢的发展情节,(隔一会会稍微来点刺激吊一下胃口避免观众陷入瞌睡)整个可说是毫无乐趣,耐性不好的人基本上看到三分之一就会想睡觉了。
到了电影中段的时候,花了一个小时铺垫的饥饿游戏,终于开始了。
而在这个时候,相信大部分观众都会处于比较兴奋的状态,因为很多人被吸引来都只是想图个刺激,尤其是在经过了如此漫长的不停吊胃口的超级前戏之后,每个人都迫不及待地等着一场异常刺激的饕餮盛宴了。
——而这个才是悲哀之处。
因为实质上,大部分人在看到这个地方的时候,都不会知道原来导演根本不是想表达这段残忍的过程本身,前戏会如此之长,不是为了衬托之后的超级高潮,正相反,“前戏”才是主菜的一部分,而后面观众所期待的“大餐”,反而只是开胃小菜。
于是,影片自此之后的部分,就如同在一种极其有催眠效果的状态中进行,没有起伏,没有意外,没有新鲜,就像一杯放得有点久的白开水,其实没什么味,可喝下去总觉得怪怪的。
因为这一段的内容不是重点,口味不能太重,所以导演选用了一种极其文艺的手法来表现游戏刚开始时一群少男少女相互残杀的过程,似乎是为了照顾观众,在这段杀戮过程中刻意回避了比较血腥的镜头和声音,而这种方式如果用中国的一句成语来形容,可以叫做:掩耳盗铃。
如果换一句俗语的话,可以叫做:脱裤子放屁。
为什么这样说呢?
尽管整部片中,这一部分不是要表达的重点,但并不是全部杀人与被杀的过程都是很文艺很唯美很梦幻的,当你看了第一幕以为后面都会这样的时候,你就会看到一些比较直接的镜头,比如说“咔嚓”拧断一个未成年小男孩的脖子。
开篇的“唯美”杀人过程能否避免后面“咔嚓”那一下所带来的因极端反人类而产生的反感和不适?
当然不会。
正是这种遮遮掩掩欲说还休一会海水一会火焰的劲儿,让人不得不忍受着两种风格结合后的扭曲感。
这反而不如索性从头至尾都赤裸裸的残忍要好。
至少那还会让人感受到人性在极端环境之下所能展现出的强烈冲击。
而就在这样一个氛围之中,影片竟然出奇平稳地进行,毫无波动,甚至在一些比较关键的点上,都毫无建树。
比如片中一个善良的小姑娘的死去以及女主角第一次杀人,这些本来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宣泄点,可以带动起观众的情绪,让影片进入一个小高潮,可导演却把这个过程拍得索然无味,让人看过之后产生不了任何的情绪。
这种感觉是怎样的呢?
就好像当你走进了厕所,解开了裤带拉链,此时此刻你可能根本就没有上厕所的欲望,可既然前面的动作都做了,那接下来不尿上一泡似乎都不行了——尽管这是个很粗俗的形容,但实质上就是这样。
这个情节让人觉得,这个部分应该是高潮了,可自己却没有任何的感觉。
因为这是导演强加给观众的伪高潮,说白了,也就是他自己的高潮,高潮那一刻的快感观众体会不到,可快感过后的空虚却是影片时时刻刻都在散发着的。
那么影片既然不是要表达饥饿游戏的过程,不是要表达人性在极端环境下的异变,那么到底要表达什么?
其实很简单。
整部影片所表达的东西,就是影片中总统在饥饿游戏开始之前,跟他的手下,那个饥饿游戏的总负责人,说的那几句话。
他问负责人:饥饿游戏最终为什么需要一个胜利者?
为什么需要一个人活下来?
既然饥饿游戏起初是为了警示和惩戒曾经发生过叛乱的地区,那么为什么不把这些被选中的,被称为“贡品”的人直接放到一起让他们自相残杀最后处理掉完事?
总统把这个举措称之为“希望”,唯一可以“强过恐惧”的希望。
但实际上,那是文艺范儿的说法。
通过那段超长前戏以及饥饿游戏开始后发生的地区暴乱不难看出,影片中总统代表的当权机构,是不得民心的,尽管暴乱会被镇压,但光凭此举不足以让当权者安心睡好踏实觉,饥饿游戏是一个象征,它不仅仅是一个惩戒和警示,一个人可以被你杀死,但不意味着他就可以被你征服。
正所谓杀得了人,毁不了心,一味的残杀只会加剧民众的怒火而埋下再次发生叛乱的种子。
如果一个所谓的胜利者活了下来,他其实是在当权者的恩赐下,才得以存活。
虽然这看起来是他自己博得的,但实际上却是当权者操控的。
(饥饿游戏进行的时候,负责人随时可以控制每个选手的死活)同时,他珍惜这次活着的机会,而他的尊严也会被彻底摧毁,他已是真正意义上的屈服于当权者。
这才是统治阶层需要的一种精神象征,就像传染病一样,把这种象征,传递给所有人。
胜利者的屈服,不只是他自己的屈服,也是他所代表的地区的屈服,所以,饥饿游戏才必须有一个最终能够存活的胜利者。
而总统口中所谓的希望,不过是胜利者能存活这件事本身,是可以让民众保持理智、不至于因为绝望而崩溃的一剂强心针。
这也是为什么当影片最后,游戏的负责人出尔反尔,把规则再一次更改之后,女主角与男主角决定同时吃下毒果自杀,不再屈从于他们,逼得饥饿游戏的负责人不得不叫停他们的行为,然后很屈辱地宣布他们是共同的胜利者。
这也意味着,在以总统为代表的当权阶层,在玩弄和压迫人民的时候出了一点小意外,这个意外就是:当权者不得不做出了让步,尽管是微小的。
当然,也因为这个“屈辱”的让步,游戏的总负责人也为此付出了代价,那就是被赐死。
不知道当他在那个装饰华丽但却根本打不开门逃不出去的房间里,面对着一盘没有毒死男女主角却即将毒死他自己的毒果时,心里会涌过怎样的感受。
而影片最后,以男女主角成为了英雄衣锦还乡而结束。
所以最终,其实并没有什么结果。
胜利者的胜利,仅仅代表了他们保住了自己的小命。
当权者被迫的让步,也不意味着这种荒诞可笑的统治即将被推翻。
影片既不是要告诉你一个试图反抗但不成功的黑色喜剧,也不是要给你一个可以让人热血沸腾的“强权是可以被推翻”的美好假象,就像影片那时刻都充斥着的高潮之后的空虚和无力感一样,连最后的结尾都是平平淡淡,毫无亮点。
而假如,导演肯在这个主题上多下一些功夫,或许这部电影也不会如此浅薄。
但问题在于导演想表达的东西还有很多,比如说饥饿游戏这个当权者玩弄民众的象征,同时也是一个商业化的行为,类似于古罗马的角斗士,并且因此诞生了许多商业产业链,比如参赛的选手表现的好会被赞助,如果被商业巨头所青睐,在游戏过程中还能得到空降的物品援助。
这种看似是对畸形产业链的刻画,可却很不伦不类。
因为一个成功的商业活动是不可能随随便便就在游戏过程中更改规则的,既然这是个电视节目,你就不怕得罪观众吗?
就是种种这些看似很有特色但实际根本说不通的东西,杂七杂八地揉在了一起,反而让影片失去了主题,变成了一个四不像的畸形。
所以如果作为一部想要有所表达,想要言之有物的电影,《饥饿游戏》无疑是非常失败的。
而最悲剧的地方在于,观众甚至无法在这部影片中找到任何一丝其他的安慰,比如,我如果找不到深刻内涵,那我能不能把这当成一部纯粹的低级趣味娱乐刺激的商业片来看?
当然不能。
因为时美时丑的女主角、智商不高又柔弱的花瓶男主、枯燥乏味的动作戏、杀人时会消音并且特殊处理的文艺范儿画面和有时非常直接的杀人画面(比如拧断脖子),加上毫不用心的细节部分(如女主角的弓箭永远不会减少)、完全说不通的情节再配上一个非常荒谬的蒸汽朋克+奇幻冒险+科幻架空+诡异童话混搭的虚构背景,是不能让你产生任何一丝观影的快感的。
而就是这样一部电影,花去了我两个多小时的时间。
所以,我深刻地觉得,本片导演拍出了一部虽然平淡如水,却让人印象深刻,虽然畸形可笑,却又让人没有任何触动的极品电影。
如果你喜欢猎奇的话,去看吧。
相信你不会失望。
飢餓遊戲第一集。
作為標準小說迷,當初聽到要改編成電影時那自然是相當的擔心,怕不能表現出書中的樣子。
主演們的定裝照出來後,嗯,感覺還可以,只是有點擔心比德。
最終進入電影院觀賞後,除了遊戲進行的時間稍短之外,沒有不滿意的地方(可能我胃口不大?) 想稱讚下珍妮佛勞倫斯,她把凱妮絲演得很好很入味。
特效也很好,最期待的12區燃燒的禮服展示效果還不錯,最可惜的是遊戲進行中間,各敵對配角的露面與描述真心不夠多,還有凱妮絲與比德在山洞裡的描述不夠細膩。
除此之外,完全讚。
本来是很期待这部电影的啊,不管是题材啊元素啊还是海报啊预告片都超和我胃口的,所以义无反顾的来刷了。
但是看完之后简直不能更失望啊!!!
给我的惊喜还不如影城门口【笔仙】看板旁的女鬼MM!!!
饥饿游戏打着什么美版大逃杀的名头,重点当然应该是互相厮杀啦!!
但是前面铺垫尼玛就铺了一个多小时啊!!
次奥!
谁要看女主代替妹妹的煽情戏码啊!
谁要看你和伪男主小哥的两小无猜啊!!
谁要看你的奇异服装造型啊!!
你特么的钱都花在莫名其妙的造型上了啊!!
个么终于开始了大逃杀,开始就是装备争夺战,甚为惨烈,就看到镜头乱晃,瞬间就便当了6个炮灰。
【顺便整部电影这个镜头就一直晃个不停,我知道你是想表达一种不安绝望紧张的气氛,但是真的头很晕啊混蛋!
】女主抢了个包后就迅速跑进了树林中,跑跑跑,跑了一会觉得安全了就坐下来检查了下抢到的装备,这时候女主的手上爬过一只蝴蝶。
这时候应该怎么做!!
你看过贝爷的野外求生吗?!
这时候应该毫不犹豫的把蝴蝶吃掉啊!!
嘎嘣脆鸡肉味啊!!
但是女主居然把蝴蝶放飞了还露出了圣母的微笑!!!
这时候玩什么小清新啊啊啊!!
之后女主在树上睡觉的时候发现了对面居然是五人黑【其中一人乃是倒钩男主】而自己这方是全路人。
且其中四人符文天赋全满全身神装野外抱团游走gank。
女主当然不是其对手,果断避其锋芒,可是你避到地图外就是你的不对了。。
不能怪系统强制把你赶回来。。。
虽然方式太简单粗暴。。
次奥为了赶一个祭品回地图居然放火烧山啊!!!
土豪做法啊!!!
还用的是火球啊!!!
于是女主慌不择路遇上了神装gank团,被追成狗只能逃上了树。
居然gank团对她就没办法了啊!!!
gank团每一个会爬树啊!!!
救命啊!!
你们不是从小就参加训练就为了参加饥饿游戏嘛!!
爬树这是基本技能吧!!!
好吧就算是bug不会爬树好吧。。
那你们在树下守着。。
尼玛在丛林里晚上也没人守夜啊!!
5个人就躺在地上睡得和猪一样啊!!
次奥贝爷说在丛林里休息要让自己远离地面的啊!!!
怪不得被女主和路人小萝莉配合一个杀人蜂窝砸下来干掉一个。
于是女主成功获得神装【最后的轻语】,转职为【寒冰射手】艾希,从此奠定了后期的地位。
反杀成功后女主和小萝莉预备去毁掉神装gank团的补给,小萝莉的flag高高竖起,最终果然被一倒霉枪兵一枪射中,次奥众多的电影和动画告诉我们,中箭中枪不要紧,千万不能拔啊,一拔就无法抢救了就是必死的局啊。
于是小萝莉也便当了。
电影在这里安排了11区的暴动来说明民众的悲愤。。。。
但是我完全没被感染啊。。。
我觉得女主这时候应该收了小萝莉的装备才是正事。。。
【我滚后来为了收视率节目组该了规则允许来自同一赛区的一男一女同时获得胜利。
次奥,听完之后女主毫不犹豫的去找了男主啊,一路上极尽温柔照顾男主啊,还主动献吻有没有!!
尼玛女主你是影后啊!!!
绝壁演员的自我修养啊!!!
家乡的伪男主看到直播画面那叫一个心酸啊!!
喜闻乐见的NTR剧情啊!!
之后女主为了男主的伤冒险去补给处抢药被草丛中的gank团飞刀女抓了,即便是后期的艾希还是打不过高爆发于是被无悬念制服。
可是!!!
飞刀女你实在太中二了好吗!!
你是科班出生的正规军啊!!
老师没告诉你杀人之前不要说废话嘛?!!
一句废话相当于一个flag啊!!
你妥妥的是被自己的竖的flag压死了好吗。。。
女主拿到了药救活了男主两个人夫妻双双把游戏玩。
二逼男主误打误撞毒死了另一个妹子,抢到一个人头。
主办方觉得是时候下点猛料,于是在地图中投入了一大波凶残野怪。
次奥女主之前还知道晚上要上树睡觉啊!!
现在居然和男主在晚上的丛林中晃荡啊!!
恋爱中的女人果然都是白痴吗!!!
可是你们互生爱意的点我完全没有发现啊!
你们不是为了收视率而演的一出好戏么。。。
册无法解释啊!!
总之就是游荡必须就碰到了野怪然后被一路狂追到了补给站,邂逅了gank团的最后一人且是残血,这时候果断围殴啊!
至此gank团全灭了,男主女主获得了最终胜利。
这时主办方宣布之前的规则不作数,比赛最终还是只能有一人活。
这时女主的智商又强势回归了她的大脑,她示意男主我们就一起死吧,豁出去搏一把。
事实证明这个战略的正确性,最终主办方良心发现想着你们还是都活着吧于是这届饥饿游戏就有了两个winner。。。
再后来就莫名其妙的参加访谈啊衣锦还乡啊。。。
就结束了。
册,到底想表达什么啊这狗血片子!!
真是莫名其妙毫无亮点啊!!
没有飙血没有杀戮没有计谋什么都没有啊!
只有莫名其妙的爱情莫名桥的世界观和莫名其妙的黑历史啊!!
差评啊混蛋!!!!!!
次奥!
我情愿刷两遍马达加斯加啊!!!
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看《谍影重重》第一部的时候一样。虽然故事的框架都相当完整了,剧情也足够,但是总是觉得缺少了点什么,内容不够充实丰富。可能这也是由小说改编而成的原因,必须有后面几部的支撑才会显得更加完美。总是我对《饥饿游戏》非常期待。
躲过了暮光,没躲过饥饿游戏。千万不要带着智商去看,因为编剧也没有。千万要用百分之千的耐心去看,因为导演就差把女主怎么洗脸刷牙拍出来了。【还我140分钟!
前半段【楚门的世界】后半段【大逃杀】(这么比真是委屈【大逃杀】了)。刚开始的世界观展开太短,最后二十分钟落入俗套,结尾太匆忙,以至于很难回味。如果不抠科幻细节的话,还是可以的,起码杀人戏码快准狠,全片最高潮在黑女孩的【哔】(避免剧透),以及11区的暴乱。男女主爱情很无感,相当无感。
赛博庞克+蒸汽庞克+吐槽选秀节目。累死化服道的片子。节奏慢到不能忍受,动作桥段也乏善可陈。原著控请绕行,没看过原著的就这观感。
电视民工真苦逼,节目收视率不好,制片人就得去死。
拖拖拉拉,乱乱糟糟,草草率率。。。JL姑娘演得还不错。。。
这电影乍看一下像大逃杀版暮光之城,再看看又像乔治奥威尔版的奥运会,后来又像dota里队友玩命四保一大后期小黑,最后好像又变成了屌丝逆袭女神呵呵的喜闻乐见剧情,看完再回头想想其实又什么都不是
没有什么特别让人触动的画面,遗憾的是 只是赢得了这个比赛,没有任何的改变和影响,穷人还是富人消遣娱乐的工具。
we are ruining by rules
我不喜欢这种将人置于道德两难境地的电影。
不刷微博早退场了
不如大逃杀
很好看啊!整个片子都很为他们紧张。也为这种制度感到愤怒
剧情不吐槽。拿来消遣还行
我想说,要是我的话,我不会主动杀人,但是后面几区拿supply包的时候,要是我我就把所有人的拿走,而且开始会在树上睡觉,后面怎么晚上不在树上啊......这样就不会被野兽追啦......
这部题材应该拍电视剧的,电影留下了无限想象。可惜了,期待二,三
相当二逼的剧情
超好看我觉得 虽然有类似剧情在前 但是看得爽 两个多小时一下子都过去没让你觉得时间过去的电影就是好电影 JL的演技非常非常棒 她好帅!
据说小说很好看,但是看电影只觉得莫名其妙。
这部目前北美总票房排13名的电影着实让我有些小失望,看来还得参考这评分。前半段略显拖沓,男女主的感情戏牵强生硬,不过在最后得知女主假作感情以在比赛中换去赞助还勉强解释的通。结尾落入俗套,本以为男女主角最终有一个要死。最后大boss诡异的笑容让人琢磨不透,看样子得是拍续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