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思恐极,如果不当成灵异故事看,非常可怕。
正所谓“三人成虎”,“人言可畏”,很多事情越穿越离谱,只怕一分不忿也会被传成十分恶毒。
当年阮玲玉自杀,也不过是因为“人言可畏”。
如果某人24小时活在监控之下,谁能不被发现犯点错呢(除非这个人知道自己被监控,可是这会逼疯这个人的)?
也因为“人孰无过”,所以我们要学会宽容,正所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朋”,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电影里那几个人互撕感觉很替他们难堪。
现实中的劳拉不可能变成怨灵,没有人脉的普通平头小老百姓因为“莫须有”的事情就会被窃听Σ( ° △ °|||)︴,被监视Σ( ° △ °|||)︴,被窥探,被利用Σ( ° △ °|||)︴,之后“人言可畏”, 双标+对人不对事,周围关系密切的某人被收买利诱。
偏偏还要打起精神来努力生活。
电影中的劳拉悲惨,现实中的劳拉更悲惨。
之前看某个2018年6月分的新帖子说“自己被别人不动声色地窃听监视了6年, 感觉自己生活在low版的《楚门的世界》, 被窃听被窥视 , 周围连一个可以求助的人都没有。
作为一个人脉不广的 底层小老百姓,从最初的焦头烂额惶恐不安到颓废逃避,到最近的麻木。
搬家,换工作,可是还是没用,尽管非常痛苦,可还是要打起精神来努力生活。
周围关系密切的某人被收买利诱。
很痛苦,毛骨悚然…… ”感觉是真的,很真实。
哈哈,QQ3338247160,可以找我玩啊,祝大家2018平安喜乐。
本来不打算给三星的恐怖片(而且还是个鬼片)写评的,而且我写的也不算影评,充其量是观影感。
:) 在某知名同性交友网站刷到的电影,想起豆瓣上似乎评分还不错就看了,看了弹幕才知道开头的花屏是刻意为之,这个倒是挺有意思的。
说说影片的呈现方式,类似《巢穴》,导演也挺敢的,全片都是以女主角的电脑屏幕为视角展开剧情,这种方式当然不稀奇,不仅会让人觉得格局小家子气,还进度缓慢,容易单调,而《解除好友》明显在这方面做得不错。
抛去不忍直视的撕逼大战剧本,它很真实,花样亦很多,最完美的在于影片呈现的是完整的一个过程,观影者跟随着女主角的鼠标移动来点击解锁整个故事。
熟悉的FB页面、好友群聊、小视频、谷歌搜索、音乐,和流畅的网速、键盘的哒哒声、点击及消息音效等混在一起搅拌,的确风味极佳,清脆爽口。
我本身敲键盘就蛮大声的,我喜欢听女主角敲键盘的声音,这真好听。
社交网络题材的恐怖片有导演拍过了,《解除好友》讲了个“你们逼我自杀/Fuck/我变鬼也要复仇”的故事,起不了多大意义,不过谁管这些,既然是鬼片,那么负责吓人就够了。
如果它能让你的慧眼窥见哪怕一丝丝国内社交网站的影子,这片也就立大功了。
今天的wb,你能刷到任何消息,车速很快,甚至优先于传统媒体,肉质鲜嫩。
这很可怕,不是无孔不入的侵占,也非难以消化的急躁,而是肉太生,血淋淋的,你辨不出真假。
这多亏了黑心媒体号将转发量奉为至上,只为博眼球,将底线一降再降。
我刷过校园欺凌事件视频,地铁、公交不雅行为视频,中学生早恋视频,男女亲热视频,现在人人都有手机,能拍视频,要修要P的就下个软件,嫌麻烦的干脆用手机自带的录像。
多危险,先对这些视频内容及上传行为等一系列动作的道德评价暂且不提,总之谁都别想偷摸着干坏事,更是别明目张胆地撸袖子上,自然会有镜头收了你。
更别提互联网历史上一出出精彩的反转大戏了,至今依然在不眠不休地上演,每年年底的演出频率尤为密集。
一盘磁带,Plan A一放,大批网友们赶集似的搭乘观光巴士来到留言区,水军趁机混进,你可以认为他们真的挺闲的,还爱凑热闹,缺心眼儿瞎跟风。
他们先领试卷审题,然后根据答案举牌自发站队,这样便分成好几种派别,且各自拥有不同的观点,接下来的场面应不必赘述。
待中场休息转换Plan B,浮出水面的事实震碎了众人手中的放大镜后,下面的场景也无须再赘述。
你觉得好笑吗?
我曾经也是其中的一员,追过各圈热点,那时我确实很闲,喜欢点进留言区看评论,再发表几句个人看法。
我很少掐架,大多数时候是温和派,但不代表我没有做过,我应该为自己的冲动、不理智感到抱歉,却压根想不起自己一手掐过的架。
一段时间过去,我不会记得我发表的回复,搞得好像我也不必为自己说过的话负责。
打字,发送;打字,回复;打字,发送;打字,回复……这一切如此简单,毫不费力,低成本,零记忆。
片子里,FB上一个个藏身人流之下跟风以语言暴力推波助澜的人,也是这样的。
夸张些讲,社交网络将浮躁的人都变成了刺猬,浑身是引线,一点即燃,也浑身插满地雷,一踩就爆炸。
而现在我每刷到一条消息,我都不敢说话,一是怕打脸被打狠打肿了,参见磁带类型事件;二是深知网络暴力的恐怖,暴力的界线是什么?
多的是不清楚概念的人,有人赞同以暴制暴,有人手握凶器却不自知;发在留言区的评论收获的点赞数多了,还会把你捧上热评被转发挂墙头当出头鸟——枪打的第一只鸟;三是其实我说不说,对我的现实生活不会带来改变,没有损失,不会获益,是一滴水沉入海,一个矮子走进一群高个子里,不得不悲哀地认识到:微小的个体是沉默的哑巴。
不涉商政的普通网民,既然长了两只眼睛就得发挥用处,道行不高别瞎凑,不被当枪使、不做幕后的掌中猴已是幸,人的情感难以预测。
况且任何事情永远都会有正方与反方,由新角度切入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的第三方,我做到了冷静,也学会多角度看待事物,听各方观点,最后还是会茫然无措,只因有限的知识、思考与阅历不能做出判断,不敢轻易站队。
我绝对不是在恐怖片找深度,热衷过度解读的人,自撕标签,这是我的观影感,仅此而已,挺私人的东西,不必告诉我没必要扯一堆无关紧要的。
我倾诉欲较强,又活该话唠,寄存在这占的内存小,还不碍眼,否则我早该憋成神经病了。
还想叮嘱文明上网,小心疯狗,谢绝小黑屋,别缺德干坏事,必须保护紧个人信息,切记。
我还看见有人抱怨刷油管被病毒式营销攻势得够呛,这简直太有趣了,前段时间在wb转发得红红火火的《世界奇妙物语》宣传也是这么搞,在Yahoo搜索ががばば,网页会出现妹子呼救,促使了很多人主动去试。
《解除好友》能以这种不太厚道的营销方式制造话题,当我幸灾乐祸吧,干得漂亮,除了本身贴切电影题材,也不会有任何损失,毕竟恐怖电影终归是小众群体的过山车,不好这口的人不指望他们会买票观影。
- GU。
放心,这种事情绝对不会发生在我大鸡国.现在除了笔记本外台式机已经不怎么用摄像头了.以前不知道在哪看过一篇文章,说是再亲的亲人死后都不希望他的鬼魂回来,在国人的思想里,这种形态是不受欢迎的.话说外国的鬼已经回用苹果的系统了,我大鸡国的鬼得加油了,不能总停在穿着清朝的官服到处蹦跶.如果女鬼上熊猫直播…王思聪会打赏吗?
不推荐小心脏不好的童鞋看,剧情让人心跳加速,有些地方真的会吓的心脏“嘭”一下。
主要讽刺了网络语言暴力、朋友间的离间关系、情侣之间的隐瞒,特别突出表现了一个人的秘密有多恐怖,秘密越多,你就越脆弱。
想想我们每个人是否都会有一个或者几个见不得人的秘密。
如果没有那最好,以后也别做出来。
如果有,也别担心,以后多做好事吧!
看到unfriended2的宣传视频才回来补的1。
作为一部小成本的伪纪录·恐怖片,我觉得这部影片至少可以上7.5的。
Unfriended的最大优点应该就是极强的代入感,尤其是当你用电脑观看影片的时候,熟悉的窗口界面仿佛是观众自己在浏览网页,视频聊天的时候能又仿佛是自己在和片中的其他人在视频。
影片的一开始,“我”在浏览网页视频,“我”点开了一个叫劳拉·巴恩斯的人的自杀视频,请注意,这个劳拉将成为“我们”的恶梦。
在影片开头零零碎碎的网页信息中可以看出,劳拉的死虽然是自杀,但是却并不那么简单,而是很可能涉及到了网络暴力——又是这几年来深受关注的话题,键盘侠们或许该好好看看这部片子。
随后,画面中出现了一对情侣的视频聊天(情侣聊天尺度都这么大的吗?!
)从聊天界面可以看出,“我”是情侣二人中的那个女生。
在一顿互撩之后,情侣网聊突然变成了群聊(omg),显然这是一个小团体。
然后我们会发现有点不对劲:情侣聊天怎么会接收群聊邀请?
然而心大的年轻人在一阵尴尬之后就……聊了起来?!
他们居然过了老半天才发现他们的群聊组跑进了一个不认识的人……然后在不断的踢人——退群——进群的过程中,他们才渐渐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这个人就像幽灵一样始终跟着他们,怎么也甩不掉。
这个人到底是谁?
是群里某个人的恶作剧?
还是他们被黑客攻击了?
然而当这个人说出“劳拉·巴恩斯”的名字的时候,噩梦开始,高潮迭起。
他们从一开始互相猜测到底是谁在用劳拉的事情在恶作剧——到女主发现自己无法报告劳拉的帐户问题、无法取关劳拉——“unfriended”第一次扣题——一股恐惧涌上心头。
到了这里,我仍然认为是一个黑客在暗处悄悄地窥视着他们。
当神秘人再次出现时,他们被要求一起来玩一个游戏——死亡版真心话大冒险开始上演,人性中的黑暗面被一层层地揭开: 有的人表面笑嘻嘻,心里却是mmp,叫过好朋友无数次Bitch;有的人干了坏事,却让好朋友顶缸,害的人家差点没被爹打死;有的人绿了自己的男朋友,有的人绿了自己的好基友……在回复神秘人的时候,女主有一个小细节: 在一开始,她想辩解说网上那些喷劳拉的人不是她们;但是在一阵犹豫之后,她又把打好的字删掉了,她承认是她们做的,但是她们“只是想开个玩笑”。
所有人都伤害了劳拉,他们在背后说她的坏话,把她的糗事录成视频发到网上,还开小号恶意中伤她:你怎么不去死。
然后劳拉真的死了。
但是在面对质问的时候,他们却想用一句“开玩笑”来掩盖自己犯下的错误。
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做的不算是多么大的“坏事”,他们都觉得自己虽然“犯了错”,但是他们还是“good people”。
然而,当一次次面临选择的时候,“good people”也展露出了自己自私的阴暗面:用一个人换几个人活命,你选哪个?
心爱的男朋友和鼓掌(pa)过的友人,你选哪个?
心爱的男朋友和自 ,你选哪个?
或许在某些时候,人的心里就是有一股意欲喷薄而出的恶意,这种恶意使让人忍不住在他人不幸的时候暗暗窃喜,甚至不介意在混乱中偷偷地踩上一脚,落井下石,想着:那么多人都骂了,不缺我这一句吧?
劳拉其实是勇敢的,她有回应,她有面对:仔细看一下视频的评论数,和某微博上动辄几万的转发、评论量来,劳拉面对的网络暴力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压倒劳拉的一根根稻草除了来自网络的恶意,或许还有她对人性,对友情的绝望,我们能从这群人的言语碎片中拼凑出劳拉的故事: 她有一个不幸的家庭,或许因为这个原因使得她的性格难以与人相处;她有一个很要好的朋友(女主),二人却渐行渐远;她想要删除掉那个丢脸的视频,却被人说“你怎么不去死”…… 事实上,“unfriended”这个片名一语双关:它既意味着女主他们取关了劳拉的社交帐号,同时也意味着当这群人取笑劳拉,伤害劳拉的时候,他们就已经不再是劳拉的朋友了。
然而劳拉已经死了;我觉得影片结尾的失败在于,我们发现“劳拉”只能以“鬼魂”的形式来复仇;而对于早已对鬼神失去了敬畏的人来说,这种结局非旦不够震撼,反而显得有一种无力感。
#unfriended# #解除好友/取关/粉转路# 这部电影很引人入胜 以伪纪录片的形式呈现 所有的场景就是Skype的聊天界面 间插着Facebook和Google的页面 这种手法非常新颖 剧情一环扣一环。
同时,这部电影也可以看作是Facebook和Skype的使用指南 一句话简评:勿以恶小而为之,多行不义必自毙!
rating:6.5分,非常推荐!
完全是意外的搜到了这部玩出新创意的小成本恐怖片。
要说这个片子,完全不需要多大的投资啊,全片都是一个Mac桌面,由主人公少女和其众好友一起Facebook、推特、message、FaceTime来引发一系列恐怖事件。
影片叫解除好友,其实主要就是好友解除不能,像是电脑的病毒或者bug一样。
故事主要还是围绕着校园网络暴力事件展开。
一少女在某party后酒醉不省人事还脱粪(就是拉裤子了)倒在地上,其好友不但没有照顾她反而拍摄了丢人的视频发到网上去,没想到不堪网络恶俗评论的她自杀了。
其好友们在今晚一起视频聊天,突然聊天室进来一个头像不明的人并说明自己身份为死去的少女今晚来复仇了。
大家认为是某个人的额恶作剧的时候,却发现怎么也无法将神秘人踢出聊天室。
之后神秘人给大家分别传送了含有令大家丢脸的一系列文件证据,终于第一个bitch忍受不了神秘人的羞辱愤然离开,结果自然是第一个嗝屁的。
此时影片才开始紧张起来,神秘人提出了做过什么就要必须承认的游戏,搞得大家内讧不止,最后都一个个的,死,掉,了。。。
只剩下女主角的时候,主角小姐打起了感情牌,可是死者表示这并不能令她满意,为啥呢?
因为啊,拍摄那个丢人视频的正是女主角啊!
所以主角小姐不好意思你当然不能撒完泼就兜着走啦。
果不其然,Mac被一双大手合上,然后就是女主角的凄惨尖叫!!!
“叫啊,你叫啊,叫破喉咙也没有人会来救你的”“破喉咙,破喉咙……”“你好,我是没有人。
”其实这种凭借着电脑摄像头来展现现实恐怖的影片【灵动 鬼影实录4】已经为大家展现过了。
之所以说这个【解除好友】玩出了新花样是因为其整个影片完全就是Mac界面(不排除为apple打广告的嫌疑),同时还融入了当下美国年轻人最流行的文化,一系列耳熟能详的APP等。
就其主题校园网络暴力已经不是新鲜玩意了。
And,这种全Mac界面展开电影,美国经典喜剧【摩登家庭】第六季倒数第二集也是如此,而且系统比【解除好友还要高,囧】有兴趣提前感受下OS X的人温习一下这两个作品是很有帮助的O(∩_∩)O总而言之,片子本身恐怖指数并不高,除了创意新颖之外,其他的各位看客就不要太过期待了,否则必然失望。
plus,使用OX系统的你们一定要全屏观看,不留一点缝隙,此时你会感觉到女主角的电脑就是你的电脑,看起来是很爽的!
一口气看完了两部解除好友,第一部确实比他的续作差太多了。
两部都有的特点就是都是看了一个多小时的电脑屏幕,以一种伪纪录片的形式讲述的,挺有新意。
第一部完全只能说是一部恐怖惊悚片,和悬疑完全挂不上勾,不要被悬疑标签骗了...我一直以为后面会出现反转啊什么的...结果就是个鬼...挺让人失望的作为讨论友情的片子的话这部还真是并不特别优秀,更推荐大家看
完美陌生人 (2016)8.52016 / 意大利 / 剧情 喜剧 / 保罗·杰诺维塞 / 马可·贾利尼 卡夏·斯穆特尼亚克同样的立意完美陌生人比这部表达的优秀的多。
以伪纪录片的形式来拍恐怖电影确实会提高恐怖程度,有种第一人称亲身经历的感觉。
所以从恐怖体验上来说这部电影还行,可以说是他唯一的加分项了
整体还算可以吧,如果没有耐心很难看进去,尤其是开头,简直是废话连篇,但是废话里包含着善意的谎言。
让我们与现实对接,联想到友情之间表面友好,其实手里还握着一把杀猪刀,一群猪一样的队友互开视频互相表达自己的内心,你看我今天多么的漂亮(其实你很恶心)。
就是聊天太快了,让人务必集中精神快速解析思维!
不过精彩的部分全在后半部分,前半部分可以说是爆米花吧!
拍摄手段很特别,这片能看完的都是有耐心的人!
难得又要写个影评了,这部《解除好友》(Unfriended)做到了以其社交网络幽灵的题材吸引我去看,并且在恐怖情节的把控上能够让观众在大部分时间里是不会走神出戏的。
之所以会偏好这个片子,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十分欣赏单一背景的影片,例如《十二怒汉》、《这个男人来自地球》,这些电影的情节一定是有趣的,否则使用单一场景同时无法使观众集中注意,那就是惨败了。
大体上,这不算是一部制作精良,情节紧凑的电影,但新颖的题材和拍摄手法增色不少,同时结合了当下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以及社交网络这一因素,扩展了受众人群,迎合了年轻一代的口味。
对于剧情,不去多说,也没什么好多思考的,并不是烧脑的悬疑片,传统的美国鬼片罢了。
这里要说一下,悬疑片、暴力血腥片一直是好莱坞强项,但是鬼片,涉及鬼魂灵异的,却鲜少有精品。
PS《潜伏》算是一部。
这部的鬼怪形式依旧脱离不了旧的模式,但是通过社交网络的恐怖,以前虽然也有拍过,甚至九几年香港也有类似《网络怪谈》(还不错)这样的影片,但是都没有作为重心。
这部影片的关键字有三个:我们的网络;“多姿多彩的高中生活”(美国的);没有人是完美的。
先来说说“我们的网络”,影片的主线索就是skype上的视频群聊,场景大部分也就是女主角mac的界面,穿插着多位主演的视角。
而一切的主导,网络的幽灵,其本人也是死于网络暴力。
看看这些,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虽然我们是用不到facebook,twitter的中国人,但类似的社交软件层出不穷,这真正是做到了切合当代人们的生活一大重心——网络社交。
从题材上就很好地迎合了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在网上你的一言一行,你做的一切也都是抹不掉的,人要为自己做的事负责任,即便是在虚拟的网络。
题材不错,也没什么值得深究的,只是不知道看完影片,大家视频群聊的时候会不会有心理阴影。
紧接着就是整部电影的矛盾点,一群看着比我大很多的高中生们“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包括了校内校外)。
可能中国人很难理解外国人的那种校园生活,但是留学海外,或者大学生可能稍微可以感受到一点他们的生活方式。
当然,我们关注的不会是他们的开party,搞舞会,重点在于“撕逼”。
真心觉得撕逼这种事情全世界都是一样的,主要群体当然是女性,当然男人也好不到哪里,只不过女生的撕得点真心多并且奇异,也没有多数男人的那种豁达与大度。
(实话实说,女同胞别喷)相信女性观众会很容易就带入到这条线,并且看完后肯定会大骂XXX碧池。
“没有人是完美的”,就像那个ghost说的“你们每个人都有肮脏的小秘密”。
结合上面说的撕逼,有些时候表面上一团和气,或者说是沆瀣一气,背地里你捅我一刀,我干你马子,抱歉用了这样低俗的字眼,但是影片就是这样反应的。
网络就是一个很好的表面,一个最好的面具,现实生活中反正也是要带着面具做人的,为什么不用网络这一传播更广的工具把自己修饰得好一点呢。
所以在生活中我也是提倡相信别人的,不要去深究,因为有些东西不会是你想看到的,何必自寻烦恼,人家有心隐瞒,就随他去吧。
在影片后端是很能体现出人性的邪恶的,说真的也不是什么大奸大恶。
但就是这些“小恶”,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普遍上纲上线的环境中,就会几何倍数被放大,后果难以估计。
现实中也可以看到多少人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枉送性命。
最后结个尾,影片不错,值得一看,但收藏就免了。
多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一点会有很多的共鸣。
至于做人道理什么的,其实我觉得导演也没怎么宣扬自己的道德价值观,一切是非曲直由观众们自行决断。
这个厉害了,一口气看完继续2
第二部要好些,但整体过于吵闹单一,很难沉浸带入
和续作比,格局小了点儿,但套路是一样的。撕逼大战有点刻意。
吓尿
这群主角后半段全程各种又哭又喊,看得我好累。他们的聊天软件不能直接截图看得我也好累
剪辑版。霸凌者死就死了呗。这部原来是真的鬼
就怕鬼会科技啊
吵死了。后半段大烂尾。
居然是鬼片…一直到最后都以为是电脑高手复仇片,还在想技术操纵的可能性…
可预测性很强的剧本,但和这种拍摄方式合作得很好。
《女巫布莱尔》变型片,伪纪录片观众看腻了就套个壳继续骗,命都要没了,这几个哥们还在Skype,纠结三角恋呢?不赶紧去附近的教堂抱团自救?这合理吗?
瞎了,这片居然6.0及格了?看来大家对非国产电影都相当nice. 试想,要是换成PC的界面,校内网上建几个伪账号,360作为浏览器,youku上传几段自杀的视频,五六个无聊的高中生开着QQ或YY群聊然后展开撕逼大战,故事背后还隐藏着深刻的中心思想:撒谎遭雷劈。那么,你会不会连给一星都嫌多?
好卡哦 卡的想起撥號上網的時候人也是一樣壞
如果坚持风格到最后一秒 这就能打4分半了 一镜毁所有啊 对鬼片无爱的能看完 大概也归功于界面聊天的设定 有很好的代入感
低成本,气氛足,催人反思,觉醒社会。全片截屏拍摄是亮点,虽然作为恐怖片来说剧情太过套路,还是给个好评。
设定挺新的,但也很难受,只能在网络中进行应该是导演编剧故意为之,为的是反思网络暴力(想起莉莉周),因为新鲜 所以还蛮恐怖的。
新鲜在表现方式上。表演和内心挣扎都很到位。
电影可以这样拍
真是无聊,最后的镜头也真是一颗耗子屎
5分。screen film 但你们为啥都不关机这个bug拖得有点久才得到回答 + 中段声音设计太扁平+人物逻辑共情感差 // 从来都觉得糊屏有点吓人呀233 // youthful years, full of dirty gossips & dark hatred // 大逃杀233 you liar liar li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