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竟然还出了书《制片功课》本片导演对自己的认知我也是服了,看来世界上确实有一些自以为是的人偏要去做需要很多才能胜任的工作,自己又不知深浅。
真的是因为很烂才给的差评好吗,千万不要再活在意淫中了,这根本不是同期上映电影刷的恶评。
想当导演还是长点心吧,批评都接受不了怎么成长,难道你自己没看过那些经典佳片吗,自己对自己想要什么样的标准都不知道,如果真的觉得这就是自己最好的迟早转行吧。
导演太幼稚了,不持续学习只能拍让人无法忍受的东西。
即使导演需要一个理由给自己信心,但那绝不是把别人的差评当成不善意。
导演在书中那句“如果电影同行和观众不能对电影保持善意,那么我该怎么办”我真的怒了。
怀疑他真的把自己当成国际大导了,居然怀疑到观众头上去,你自己善意了吗,对得起观众吗。
信心是靠自己不断精进得来的,导演这条路从来不是容易的,不要以为自己认识几个人了,写出点东西了就自以为是,对自己的认识很重要,共勉。
川派喜剧的独特性造成理解上的偏差喜剧电影《大人物》讲述了几位生活在四川的普通人颠覆平庸生活的故事,由吴孟达、林子聪、杨乐乐、杜海涛等老少明星联袂主演,故事情节简单,但多线索同时进行,故事布局上特别像当年《疯狂的石头》,单纯以演员阵容而论,《大人物》甚至更胜一筹,但自影片上映以来,观众口碑两级分化,有观众感叹影片带来的独特川派喜剧风味,也有观众抱怨因为方言的缘故,无法认同影片中的笑点。
方言喜剧因其独特性而导致的尴尬境况值得反思。
小投资喜剧的困境《大人物》是一部小成本影片,也是杨乐乐首次以制片人的身份进入观众视线,影片中许多演员的加入,也正是因为乐乐所具备的号召力。
据了解,这部影片的七成成本都用在了镜头和制作上,以小成本影片而论,这个比例算是“大手笔”,一方面力求制作上的精良可以给观众一个好印象,另一方面也因为投资的限制,使得影片不得不割舍掉许多优秀的创意。
当演员在秉承奉献精神为影片加分的同时,投资的束手束脚却让影片减色不少。
小投资喜剧需要自己的突围之道。
吴孟达与本土明星的互动尽管影片在设计与制作上欠缺完美,但也因其地方特色明显,也为本土观众所追捧。
因为四川本土笑星的加盟,影片从一开始就充满浓郁的巴蜀特色,而吴孟达与林子聪两位港星特有的港式无厘头风格也不甘落后,互飙演技的同时,也让各自代表的喜剧风格碰撞出火花,带给观众不同以往的喜剧感受。
在推广四川文化和风光方面的努力影片处处展现四川的美景,同时也将极富巴蜀特色的四川泡菜与火龙表演融入影片之中,影片还展示了竹海、糖人、诸葛弩、豆花等特色景区及特有物品,为推广四川当地的文化和风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当年韩国电视剧《大长今》便创造了将韩国饮食文化推而广之的作用,此次《大人物》的热映,无疑也将会带动巴蜀旅游和美食风潮。
我承认,我太沉不住气了。
逛了豆瓣N年,从来没有注册,充其量也就是上来看看影评和剧情。
如果不是看了大人物,我想我注册的日子还遥遥无期。
这是我第一部中途退场的电影。
这是我第一部自认为烂到我无法忍受的电影。
自插双目,含恨而出。
而且我无法想象还有这么多人给好评!!!
还有这么多人说话一套一套的!!!
我知道日子艰难,大家都是为了生计,无所谓。
但是我实在看不惯有人说了真话却被大堆回帖谩骂。
一段真话被大篇假话蒙蔽。
这部电影真的好烂!!!
我的第一次第一篇豆瓣"影评"献给我尊敬的四川散打评书艺术家---李伯清老师。
李老师首次触电,表演不温不火,把一个老和尚不争的味道演得比较到位,和曾经电视剧中的夸张演出功力有了进步。
下面说说片子。
其实片子的一号男猪脚应该算廖健,因为要拉人进电影院所以扯出达叔凑角子,剧情喃,咋个说,就是东一榔头儿西一锭子(我习惯方言写作文),球都没说到一个,想起哪扯起哪,可以说烂得无以复加,金莎那个带湖南口音(她是不是湖南人哦?)的椒盐四川话听得我扣脸…吉杰那个瘪嘴子吃饭戏和志伟叔差几帽子远,莫法说。
我是3月8号看的媒体场,达叔是到了电影院现场的,还有矮冬瓜也来了的,这都不重要,遗憾的是原定到场的李老师放了我们鸽子,太遗憾了。
因为媒体场,不要钱我还拉上了一个兄弟去看,在电影院里我一直给他道歉,表示歉意,他大度的说莫得啥兄弟,你表自责免费电影还有统一奶茶和达叔真人配黄龙溪宣传片(黄龙溪整治以前很红哈,成都哥子都喜欢去)我脚得可以了。
看,多好的孩纸啊!半躺床头手机打字,难免有白字,见谅。
PS:上一部在电影院看得我想吐血的是西风烈,大人物比西风烈还孽!看得我内疚,感谢郭嘉让我不要钱看这两部电影。
这个可怕的经历起源于周五晚上我看了《天天向上》,在结尾的时候汪涵推荐了一下他老婆杨乐乐拍的这部《大人物》3月11号上映,还飞快地闪过几个镜头,于是我们对它产生了一点兴趣,网上随便一搜,可能当时大家还没来得及发表影评,加上我不想知道太多剧情,只看见一句和疯狂的石头媲美之流的话,出于周末无聊加上最近的片子可以看的都基本看过了,就决定去看这部片。
去看片之前我注意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我们常去看的那个影院,在3月11日那天放十几场这个电影,基本隔一个小时就有一场。
但是3月12日我们想买票的时候变成只有三场,上午十一点,下午六点和晚上十点,我有点不理解,但是没怎么放在心上,后来到时间走进剧院时,发现这个放映厅只有十几个人,空荡荡的,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才感觉到有点不妙。
然后就开始了痛苦的经历,到20分钟的时候我就说我们走吧,我老公说还是再等等吧,给个机会人家。
然后我们决定在这里吃零食,休息,我开始还准备睡一下,已经不想看了,结果到40分钟左右,我老公开始催我说:零食吃完就走吧,实在看不下去了。
哈哈,然后我们快速吃完起身离场了。
真的让我非常非常失望,以至于到后来已经变得为这样的电影感到无奈和悲哀,我以为,我经历过“史前一万年”,“龙珠”,“无极”,“夜宴”,“功夫之王”等等超级大烂片的考验,有一定的承受能力。
结果,看了这部片以后,我才知道:“史前一万年”,“龙珠”,“无极”,“夜宴”,“功夫之王”我错怪了你们了。
你们都无法望《大人物》的颈背。
这部电影有很多令人很恶心的场景,比如吴孟达的仪容仪表,无论如何不能跟一个主持人联系起来,本来就长得这么难看猥琐,一起床还拍他用酒漱口,蓬头散发的近景,既不搞笑,也不让人赏心悦目,我忍了,看下去。
看见几个有点像古镇的场景,有点像丽江古城,强打着精神再看下去,我安慰自己想应该没有那么差吧,天啊,越往后看,我越发现,就没有一个有意义的场景,就没有一个真正搞笑的地方啊!
演员表演非常夸张,好像戏里的人都是傻瓜,包括林子聪的两个穿白衣服的手下的所有戏份,都像把观众当幼稚的傻瓜,弱智到打架的时候捶到墙,还要跑回二楼去拿酒瓶子来打吴孟达;那个廖建每次着火了自己不会灭火不会打滚一定要别人泼他水来救他;火已经灭了,金沙还要拿灭火器来对着别人的脸狂喷。
还想生搬硬套想套用疯狂的石头里面有方言搞笑的部分,难为了林子聪,林子聪在功夫和功夫足球里的表现都自然多了,也难为了杜海涛,平时在快乐大本营就受欺负,还要拍这样的毁名誉的烂片,以后还有人敢找你拍片子吗?
说起电影里没有那么令人恶心反感的也就是真的是那个老和尚的表演吧,虽然我以前也不熟悉这个演员。
总之全部都是强作搞笑,纷纷使出浑身解数想要搞笑,表演得非常不自然,我一直以为,再烂的片,也是要等看完后评论的,没想到,我错了,最烂的片,你根本不可能看完的......这是我第一部中途离场的电影总结此片:看到林子聪用箭射他的手下时,我自毁双目,扶墙而出。
随着烟花禁燃令的解封,近几年有关烟花的活动又开始举办了。
当看到光着膀子的师傅们,在以打铁花蹦出的火星为背景舞动着火龙时,这个场景让我的某些记忆仿佛被唤醒了,关于四川、绿水、竹林、泡菜、烟花等元素是这么多年后我对这部电影唯一的印象。
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应该很小,某个百无聊赖的夜晚,在不知哪个视频平台的首页刷到了这部电影。
但过去了十几年,电影名字、情节都忘得差不多了,只有几个零碎的片段:一个城市工作失意的中年人来到古镇寻求内心的平静、一个做泡菜的老板娘给寺庙的大师送泡菜、片尾最后有一场漂亮的烟花舞龙。
去年找了很久想找到这部电影是什么名字却没有找到,今年再次看打铁花舞火龙时,这股记忆又向我袭来,于是第二天又搜了很长时间,终于找到了这部《大人物》。
找到这部电影的当晚,拉上女朋友一起看了这个我俩在这两年排队等待打铁花舞火龙表演时我一直念叨的电影。
但显然,这部电影的质量摆在这里,不可能好看的。
女朋友向我抱怨,在听到我叙述的记忆片段时还以为这个电影很好看呢,谁知道是一个这么"雷人"的尬片。
我记忆里的片段和电影并没有什么出入,但如今再去看,却只能看到那些让人无法忍受的表演和尴尬的剧情了。
时隔这么多年,随着成长与经历,当年那个能够记住关于四川、绿水、竹林、泡菜、烟花的美的我,恐怕也无法在从中找到当年观看的感觉了。
因为实在找不到片子看了,在时光网和豆瓣搜索了它的部分影评,有好评有差评,好评认为是四川话和香港喜剧的结合,于是我对这部片子抱有了幻想,我以为打差评的都是非四川人,他们听不懂方言中的幽默。
于是我跟朋友去了电影院观看,结果发现那些写好评的都是托。
电影院里面,连8岁小孩都吵着说太烂看了,我是四川人。
什么李伯清、什么吴孟达见鬼去吧。
这样的影片也能进影院?
中国电影果真病的不轻。
片名美其名曰大人物,但却没看出半点大来。
胸大?
那个大?
明星大?
本事儿大?
恰恰相反,一群鸟人倒显示出了超低的智商。
因此也低估了观众的智商,因此死皮赖脸的进入了影院。
吴孟达肚子够大,但离开了星爷的他已经老了,尚能笑否?
林子聪肚子够大,但智商实在太低,说的是那个角色,简直就是250+38+2杨乐乐胆子够大,竟然敢干起制片加主演的活,这从开始就注定影片必定是大烂片。
据说汪涵也客串了,可惜打盹了,没看见。
...........................这就是不扯闲蛋的影片,因此看了让人蛋疼。
打着四川震后重建的幌子,也不怕那些冤魂起来抓了你们。
其实还是蛮喜欢四川方言地。
但影片中的半方言半普通话,听的人尿点频频。
再加上半粤语半普通话的达叔......我果真被催眠了。
剧情也是华丽丽的烂。
哎,有剧情吗?
东一榔头洗一下的,看的人大脑就快要空白。
不得不佩服自己的忍受力,竟然战战兢兢的吧片子看完了。
当然鸟,也不是没有可取的地方。
比如竹海溪水,可惜活生生的都被达叔这样滴老男人糟蹋了。
这绝对是部低智商的电影,还好,偶就上了三年的学,看这部影片搓搓有余鸟。
这俩月份没什么好片,几部国产电影看得自己的智商好像都明显下降了。
好莱坞滑铁卢的《关键第四号》《致命伴侣》《创 战纪》竟然在内地票房纷纷热卖。
中国观众真的是病的也不怎么清.......
片子一直很期待,可一直没有勇气进电影院看,因为有太多担心,最后忍不住看了,太失望了。
简直令人失望。
廖健你就演你的小品,李伯清你就说你书去吧。
拍什么电影。
电影是什么,是艺术。
把艺术玩成这样,真有你们的。
可能你们连电影是什么都没该清楚就去拍。
5分钟都坚持看不完。
川人的电影之路还很远啊……
吴孟达要来合肥?!
我已顾不上是什么电影,什么导演,什么美女,只要能看达叔一眼也是值得滴。
从初中就开始看达叔“配”演的,之所以是配,因为他基本没有出演过主角,都是红花旁的绿叶,帅哥边的撮男,经常被人打被人骂,被人算计被人臭。
就像菜里的调料,上菜的时候你看不见,但没有调料的菜吃的还有味么?
达叔那眯起双眼的傻笑是他的招牌,也是我们的笑果。
你可以不记得他饰演角色的名字,但你不会忽略他的表演,不会忘记达叔带来的快乐。
万达影院等待的队伍中,我们期待着的是明星出场时的闪亮,但达叔的出场是那么和蔼,标志性的笑容,就是个可爱的小老头。
明星见面会上的达叔有些疲倦,但对话中充满着调皮和幽默,现实版的达叔,褪下电影那光鲜的外衣,素颜下依然是个开心果。
这笑容比电影中更加灿烂,眼神更加温暖,达叔一直微抬着头,扫视全场,这是气场。
关于电影本身,我不客气的说大人物这部电影我只能打4分,无厘头的剧情,食之无味的笑点,只有一句“思密达”把我乐到了。
竹海的景色很美,四川话很逗,但电影不好看,特别是达叔的表演,很沧桑,很没有笑料,失望之情,叹廉颇老矣。
回到家中,心有不甘,翻找着达叔的资料,找到的是巧合是安慰。
达叔的履历有这么一段:“刚从第三期无线电视艺员训练班毕业的吴孟达,仗着有点小聪明,毕业后拍戏从来不认真,也不守时,私生活更是不羁,花天酒地,豪赌狂输,债台高筑,最后在1981年因为欠银行30多万港币而宣告破产。
”素来重视形象的无线自然不会纵容自己的艺人犯这样的错误,于是雪藏他。
走投无路的他向周润发借钱,但是被拒绝了。
周润发狠下心对他说:“借给你钱你又拿去赌。
”这多像影片中德叔的经历?
德叔借钱炒股亏了本 ,欠下不少外债,他甚至还不择手段挪用公款……生活中的达叔也与德叔一样,慢慢走出了困境:“想过自杀的吴孟达,决定从跌下的地方爬起。
他痛定思痛,修心养性,重新努力研究演技,人像变了一样,成熟而稳重,终于成功爬回起来,用三年把债务还清,并花四年遍读各表演大师的书。
他不但重新出现在电视荧幕上,1981年更参演了其生平第一部电影《执法者》。
那段日子是吴孟达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也开启了他演艺生涯的黄金时代。
因为他后来遇到一代搞笑天王周星驰,并把过去所学都派上用场。
”因此,这部电影我加上1分,为达叔的经历,也为他的表演。
很欣赏这个导演,他拍片不多,拍的都很好,一定去影院看
一般般,金莎挺漂亮,景色很美,广告挺多,这片子要是能收回成本,应该感谢汪函,整天在自己的节目上推销
令人无法忍受
一分给四川,一分给四川话,一分给李老师
唉,有些情节经不起反复推敲,作为搞笑片还能看看。拿着“泡菜”的制作秘方,快要造出来火药,在一堆化学品中间造泡菜,这些人察觉不出来?
这是神马坑爹的玩意,这种电影都能在电影院放,你当我们中国的民众都是傻逼?插你妈的
金莎为什么要拍这部烂片???????
还行 娱乐而已
有些电影,人人都说是烂片,但你自己觉得挺好,可能是是受当时心境的影响吧。
达叔宝刀已老,这个片子玷污了他
打发时间
一个星给所有的马甲党~太不专业了吧每个马甲都只看过两部电影。
低成本小制作,还请来了吴孟达。。。要是不请太多明星客串或许能给个3星。。。。
白瞎了这么多大牌演员。
就不该听我姐的 妈的!
但是我还是笑了,茂茂可爱死了!
吴孟达老了
打发时间...
好久没看到这么欢乐的片子了
现在想起来,我只喜欢金莎,她是我的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