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头:辛苦工作了一辈子终于可以放心享福了,竟然还要被老太太离婚,实在有够郁闷哪老太太:做了一辈子的主妇,终于可以追求自由生活了…老太太的苦闷只有大儿媳才理解,也是因为家庭主妇的压抑生活也只有家庭主妇才能理解吧…大儿媳:接过老太太的工作,照顾一家人的日常,做的事情很琐碎又没有技术含量。
一天一天又一天,重复重复又重复,没有假期,难得有社交,差不多与社会断层,压抑苦闷可想而知。
而且没有收入,被人看轻都是常有的事。
现实生活中就有这样的老太太,伺候了一大家子一辈子,到老了仍然被丈夫儿子儿媳看轻,看起来就觉得可怜。
主妇的工作是做差了有人骂,做好了没人夸的工作,累死累活干一辈子,也只是被当成应尽的义务而已。
如果老公理解一下,都可以稍微减轻一些压抑和苦闷。
可是不巧大儿子也是个不理解主妇苦闷的愣头青,不懂说些体贴的话,估计老头也一样吧。
所以老太太说的离婚后的生活才会那么让大儿媳憧憬。
而二儿媳不用照顾一大家子和有个温柔体贴的丈夫是个多么让人羡慕的事…大儿子:其实内心关心父母的,可又跟他们处不好,对妻子也不体贴,好不容易抽出时间陪儿子打棒球还会被嫌弃…好像日子很辛苦,但好在这是个愣头青,傻人有傻福…当你不知道不理解别人难处的时候,你是在给自己减负。
女儿女婿:注册税务师,女强人。
在家强势是难免的,和女婿的懦弱正好配一脸。
两个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把离婚当过家家般的口头禅,但实际上也就是闹闹,根本没想过真离。
女婿是第一个知道老头要离婚的,也是第一个说出要办老头葬礼的。
有时候那些迎合你的人其实也真的只是迎合你而已…二儿子:第一个看出老头不对的人,也是最后一个知道老头要离婚的人,虽然很努力在缓和家里的关系,但也没有真正理解老头老太太。。
每天一起生活的家人,也是可以很疏离的。
就像《一一》里面,一件事又一件事,家人之间互相都不知道别人的事,一个人留给别人最多的其实是背影。
又疏离又亲密,又真诚又虚伪,因为无聊琐碎的事情吵架离婚,又因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和好,看起来什么都好的时候有一件遗憾要一辈子去补,看起来什么都坏的时候似乎也没什么大遗憾,大概这就是人生啊!
其实昨晚开始看这部电影,看了十分钟才发现自己以前应该是看过一遍的。
但是因为演员精湛的演技以及引人入胜的剧情于是让我毫不犹豫地继续观看了下去。
1.就演员来说,老爷子无疑是片中的灵魂人物。
他在影片开始时对老奶奶的冷嘲热讽,听到“离婚”的不可思议,对居酒屋老板娘加代的挤眉弄眼,对老友遭遇的幸灾乐祸,对儿子女儿的横眉冷对……这些都充分展现了一个生动、倔强的老头儿形象。
刚开始看的时候肯定会对他有一肚子意见,但是渐渐地会发现其实他很贴近生活中类似的角色形象,甚至有些可爱。
一个大家庭中的男性长辈角色往往是这样固执、古怪、一意孤行的老头儿形象,比如《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
2.就剧情来说,本片的类型介绍中是喜剧片。
那么就会有疑问了,如此喜剧为什么会取名叫《家族之苦》,突出一个“苦”字而不是“乐”呢?
其实细细看来,会发现本片用一个喜剧的内核其实展现了一个大家庭中的琐碎矛盾,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种吵闹会化为一地鸡毛还是加深凝聚力其实是要靠所有家庭成员共同努力的。
3.就启示来说,我觉得本片的核心理念就是:爱是要用语言表达出来的!
就老两口而言,其实老太太是真的想离婚吗?
确实是,但是她这种想法其实来源于为这个家庭操劳了一辈子却没有得到一句认可或感谢的话语。
所以,在最后,老爷子经过准儿媳妇苍井优的提示,终于结结巴巴地对老奶奶说出了内心真实的想法:“能跟你在一起太好了,谢谢!
”。
如此简单的话语便让老奶奶喜极而泣,说道:“到死为止我都陪着你”这样的誓言。
所以你看,无论是到了什么年纪,都不要羞于表达爱意。
虽然是一些很明显的道理,但是从你的口中说出就会让我感到满满的暖意和安全感。
其实有时候我们想要的多么?
并不,只是一句真心的话语便能让我们死心塌地。
所以真的像加代老板娘所说的:“要将这份爱意切实地传达给她啊~”
每个导演都有自己特属的风格烙印,大洋彼岸80多岁的伍迪艾伦一直在坚持每年奉献一部讽刺(多是中产阶级和文艺青年)黑色幽默风格的电影作品,虽然质量不一,但这种老而弥坚的创作精神的确让人感动。
这边厢同样80多岁高龄的山田洋次也在坚持用自己细腻温情的风格每隔几年传达出捕捉到的东方家庭之间关于亲情的佳作。
相比前作《东京家族》在故事和内容上对已故大师小津安二郎《东京物语》致敬,《家族之苦》却用另一种喜剧以及侧面的表达方式对自己的前作以及《东京物语》再次致敬。
同样的演员班底以及家族成员配置却套用了另一个故事讲述,也多亏了演员们强大的演技力能让我们立刻从旧的故事抽离投入到另一个全新的场景中。
年迈的母亲参加了老年写作班,从和同样年龄阶段的老年人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研读和交流中感受到了爱的力量,也厌倦于这么多年奉献于家庭和伺候身边大男子主义枕边人的生活,于是向自己的老公提出了希望收到离婚协议书的生日礼物。
说到底看似荒诞,毕竟四五十年的风风雨雨都已经忍耐携手走过来了,为什么不能在所剩无几的岁月里再忍耐呢,其实这恐怕与日本家庭主妇的生活现状息息相关,在东亚社会里,日韩的女性往往在婚后就会退居家庭,或者说家族,在丈夫抱怨承担了一切生计在外对着上司点头哈腰的同时,女性也要全心全意照顾一家老小的生活以及忍受疲惫不堪回家抱怨的丈夫的唠叨。
就算在近两年随着各种保障女性就业的条例出台,你争取到了出去工作的权利,可是家庭琐事仍然像你份内的责任一样不能懈怠。
最近由松岛菜菜子主演的《营业部长吉良奈津子》讲述的就是这样的故事,虽然收视率一般,奈津子能力超群,明明比丈夫的职位还高,却还是要在忙碌了一天的工作回家后承担起所有的家务,甚至还要面临丈夫被温柔贤惠的保姆诱惑的狗血剧情,惹得屏幕外面的我们愤愤不已!
这就是东亚社会关于女性地位的写照。
其实人和人之间最重要的就是相互理解和关心,礼物贵重是一种表达爱的方式,但同时适当言语的更是生活的润滑剂,尤其在东方社会,隐忍一直是文化的主流,却忽略了对方在某种程度上是否能够感受到自己的心意。
<图片1><图片2>母亲在抱怨这些细节时,其实这些点滴的细节并不是重点,还是丈夫是否对自己有关怀之心,所以当最后丈夫在预备小儿媳的劝说下终于说出了一直以来有你在身边真是太好了,thank you这些简单的话语却终于让母亲感受到了自己被需要的心,撕下来了这份离婚协议书,并终于解开了疙瘩留下了到死陪在你身边最真诚的告白。
正如由妻夫木聪扮演的小儿子所说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就好像一张乐谱,有时候就是需要些小风浪。
但跨越这些不和谐声音的方法就是沟通,去用自己的心体谅别人。
听说这部作品的续作目前正在开拍,会涉及死亡概念,看来下部会赚人很多眼泪。
<图片3><图片4><图片5><图片6>
接連三天看了這套從 2016年 開始的系列電影,一天比起一天更愛這個大家庭,打從心底的希望 山田洋次導演 能就這麼繼續拍下去,我已經準備好要和平田一家一起變老了。
家族之苦2 (2017)8.42017 / 日本 / 喜剧 家庭 / 山田洋次 / 桥爪功 吉行和子
家族之苦3 (2018)8.02018 / 日本 / 喜剧 家庭 / 山田洋次 / 桥爪功 吉行和子還記得幾個月前才剛看完非常嫌棄的《東京家族》,從那時候開始就很少再看關於家庭的電影了,這次再看可以說是因緣際會,而在事前完全沒有做功課的情況之下,這三部系列電影給我的驚喜可以說是一波強過一波。
第一集的第一個鏡頭就讓我想起 小津安二郎導演 的《東京物語》,慢慢看下去,才發現家裡的陳設與 山田洋次導演 的《東京家族》簡直是如出一徹,隨著鏡頭帶向人物,把家庭成員一個又一個介紹出場後才發現,這就是《東京家族》的原班人馬啊,而導演也正是 山田洋次先生。
然而,因為上次的觀影經驗,讓我竟不自覺得嫌惡起眼前正播放的電影,直到幾句有趣的台詞以及老梗的綜藝摔才讓我開始正眼看待這部在影後讓我狠狠愛上的系列電影。
东京物语 (1953)9.11953 / 日本 / 剧情 家庭 / 小津安二郎 / 笠智众 原节子
东京家族 (2013)8.82013 / 日本 / 剧情 家庭 / 山田洋次 / 桥爪功 吉行和子本片由橋爪功、吉行和子、西村雅彥、夏川結衣、中島朋子、林家正藏、妻夫木聰及蒼井優主演,每一集談論的重點不同,不變的是這些日常瑣事都發生在這一戶吵吵鬧鬧的平凡大家庭裡,看似戲劇效果十足卻也極為貼近在各地生活的我們,而我對於這種看似極為平凡的日常生活記事總是有難以言說的喜歡甚至是著迷。
《家族之苦》討論的議題是關於「離婚」這件事,也許是想用比較吸人眼球的方式開啟這套系列電影,本集探討的主題我認爲是比較“不平凡”的日常;《家族之苦2》討論的主題是「老年駕駛」,相較之下就非常實際了;而《家族之苦3》則是三部中我最喜歡的,探討關於「母親/家庭主婦 對一個家庭的重要性」。
其實這並不是 山田洋次導演 第一次拍攝像這樣的續集故事電影,早在 1969年 他就曾拍攝過經世界紀錄認證的世界上最長的系列電影《寅次郎的故事》,該系列電影始於 1969年 終於 1995年,全長共48部,因此我相信我熱愛的《家族之苦》系列大概也會是像這樣的長壽電影吧。
回到電影本身,首先想來談談這部電影之所以讓我愛不釋手的原因。
前面也提到,我對關於家庭的電影是有種難以解釋的執著的,我尤其喜歡日本電影述說關於家庭的敘事手法,也許沒有高潮迭起但總有某一個片段能打在心上,溫柔地在心裏留下一些什麼。
而本套系列電影可以說是恰如其分地把所有我對於一個日本家族的認識展現出來,說穿了他可能就是這個家庭某一天如流水帳的生活,平凡的如你我的每一天一樣,可是正是這樣的平凡讓人更容易把自己投射在角色身上,有時我甚至真的希望自己也能是這個家族的某一員,過著平凡卻又有些小驚喜的一天。
另外,我也非常喜歡在電影裡罕見的「綜藝摔」,也許在你的眼裡這是演技過分用力的表現,可我卻覺得這個表演方式緩和了當下緊繃的氣氛,這或許必須歸因於本套系列電影定位為喜劇電影吧,所以即使在談論一些嚴肅的話題時,總會有個演員莫名其妙的摔跤,而即使發出了巨大的聲響,其他家族成員仍會視他為無物繼續原本的談話,這樣的反差總是能讓我大笑,可能是很久沒看到這麼笨拙的搞笑手法了吧,竟然也真的被他狠狠地收買了。
最後,我很喜歡每一集總會出現的家庭聚會,浩浩大大的家庭成員聚集在一起,齊心談論/議論某件事,其實讓我很羨慕。
也許是因為自己生長在小家庭中,與親戚也都是並不太熟悉的情況,在我的生活裡從來沒有像這樣的家庭聚會,所以看著平田一家和睦中夾雜著不同的意見時或是在衝突裡總能找到共識時,我是越看越喜歡,這種聚在一起的溫度其實是難以複製的,不溫不火、有不同的意見卻依然溫柔。
而關於每一集談論的議題,其實我覺得不僅主題不錯,連討論的手法也很有趣,最重要的是,這八個主要的家庭成員,每一個都富有個人特色,而且都有著屬於自己的魅力並能深深地吸引著我。
我最喜歡的是《家族之苦3》,關於母親在家庭中的重要性,這確實是一個很普通很日常的題材,可是放在這家子裡談論卻總能激發出一些有趣的又誇張的戲劇效果,而且他甚至也幫助我糾正了我對家庭主婦過於單純的想法。
事實上,我一直覺得家庭主婦是一個全世界最輕鬆的工作,她只要每天把家裡打掃乾淨、把家庭成員的一日三餐打理好,剩下的時間她愛做什麼就做什麼,面對這樣的認知,我是非常嚮往這樣單純又輕鬆的生活的,如果有機會還真希望就這樣活著。
而我就以這樣的想法過了二十多年,雖然心裡當然會感謝媽媽為家庭的付出,但仍然會覺得這樣的生活其實真的是太舒服了,如果可以還真想和媽媽交換工作。
而平田一家的所有人也都和我有一樣的想法,他們心裡感謝 媽媽史枝(夏川結衣 飾),但卻不曾尊重過家庭主婦這份工作,直到小偷光顧平田一家的那一天,這樣的「不尊重」引爆了史枝的情緒,她憤而離家獨自回到老家生活。
於是,平田一家又再次聚集了所有人討論 史枝 離家出走的大事情,這件事情終將必須解決,因為沒有 史枝 的平田一家生活作息全亂了套,一家老小把香蕉當三餐吃、衣服早已堆成了髒衣服山、孩子回家沒飯吃甚至因為擔心爸媽離婚而沒能專注在學業上、奶奶也因為想幫忙暫時充當 史枝 的角色而閃到了腰臥床不起…,事態的發展說明了:平田一家很需要 史枝。
原本 史枝 是願意承擔那些不尊重的,事實上也許每個家庭主婦都正擔負著那些不尊重,可因為對家庭的愛,她們願意忍,直到 史枝的丈夫 幸之助(西村雅彥 飾)說出:「我在辛苦上班賺錢的時候,妳竟然在房間裡舒舒服服地睡覺。
」史枝再也忍不了了,唯有離開這個家、讓這個家真的失去了她,那麼平田一家的所有人才能明白她對於這個家的重要性,她的工作其實一點也不簡單。
而故事當然如常理一般的發展,所有人都是直到失去了才開始懂得珍惜,平田一家當然也是。
「 史枝 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幫你好好地把你工作之外的事情都打理好,讓你可以心無旁騖地全心投入工作。
」庄太(妻夫木聰 飾)對著仍舊不願低頭的 幸之助 說。
故事的結局待你自己去發掘,因為我相信如此有趣的平田一家絕對值得你和我一起好好地一探究竟。
因為實在太喜歡了,所以每看完一集就打從心底的想對 山田洋次導演 說:「拜託您老人家繼續拍下去啊!
我已經準備好要和平田一家一起變老了!
」
这部电影是我在戏导上学习镜头语言的第一部电影。
影片开头,讲述了妻子丈夫的不合关系。
妻子生日之际,丈夫问妻子想要什么礼物,妻子答:一件只要450日元的东西。
接着,淡定地递来一纸签好字的离婚协议书。
一向温柔周到、逆来顺受的妻子突然有此举动,丈夫知道这是真的了——到了这个年纪提出离婚,不是玩笑,也不是威胁,而是淡定从容的结束这场所谓的“爱情闹剧”。
而,在影片的结尾,妻子却主动撕毁了离婚协议并说道:“到死为止我都陪着你。
”撕毁离婚协议并不是一时的脑热,而是深思熟虑后作出的抉择,勇敢的踏出第一步后,平田太太也接着走了第二步,第三步;在文创班里找回了少女之味,即使戴着老花镜也能优雅地品味着罗曼蒂克的小说情节。
孙子打来电话“直播”哥哥棒球赛的战果,唤回了她对于家庭的眷恋(两处意味深长的笑)。
闹剧结束后的他们继续着他们简单的生活。
继续教育者孩子,继续在电视机前睡着,继续和自己的爱人开着车,行驶在通往前方的道路上。
人间烟火,家庭琐事,柴米油盐。
说起来都是我们每天都在经历的小事情———我们的生活就是美妙的,但是没有对比,美妙终会变为无趣。
当有不和谐的重音出现时,才会让我们重新发现生活的美妙。
“感谢你四十五年来对我的付出,如果你想要这份礼物,我想满足你这个愿望也不错。
”当然这个愿望是离婚协议书。
如果不是某X 老师推荐,我是不会主动看这种类型的家庭电影的。
故事的主线是一个老太太想和她丈夫离婚。
小老头咋咋呼呼,傲慢,爱喝酒,自以为是。
看起来和我外公一模一样。
老太太每天去文字创作中心写小说,逐渐想脱离这种生活。
当然对小老头的讨厌不是突然而然,是一朝一夕累积的。
爱你的时候,你的生活习惯充满了男子气概,不爱的时候,你就是邋里邋遢。
当小老头气的晕过去时,我想老太太意识到了,自己会舍不得他。
我也想,她恐怕动摇了自己的决心。
小儿子的女朋友劝小老头,要不要给妈妈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告诉她如果离婚了自己会感到孤单。
小老头理所当然的拒绝了。
用的是普天之下的夫妻都知道的理由:不用说,她知道的,会心意相通的。
可是爱,是需要说出来的。
就算我懂,我也想听。
就像最后,老太太听到了小老头的不是告白的告白,撕毁了离婚协议书:很感谢你能说出这番话。
我会到死一直陪着你的。
也不知道谁会先死。
而且,小老头改变了六十年的生活习惯,袜子不再里朝外随手一扔,且叠的整整齐齐。
因为想挽留你,所以我会改变。
小老头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他们仨的感情状况也像是老夫妻俩的分镜。
小儿子刚把女朋友带回家,将会开启一段婚姻生活。
二女儿和丈夫吵吵闹闹,嚷着要离婚,但谁都不是真心要离婚。
大儿子像是小老头年轻时,为了家庭努力工作,妻子温柔,是他的贤内助。
但总会有抱怨,就是大儿子最后问她:不会最后你也想给我一张离婚协议书叭?
“有可能呢”。
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即使是看似其乐融融的家庭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境。
电影《家族之苦》于2016年3月在日本上映后获得了很高的口碑,日本社会将其看作是家庭伦理喜剧的典范。
而在我的眼中,这部电影的关键在于它反映了日本社会的现实,让观众能够更加了解日本社会。
说到这就不由自主的想吐槽一下国产电影了,类型片的丰富固然是好,但是又有几部片子能够踏踏实实的将真实的中国家庭社会表现出来呢?
像《贫嘴张大民》这样的剧本难道不应该时不常的出现一下吗。
说回到电影,电影中的家族还真的是个家族,父亲母亲,大儿子,大儿媳,小儿子,两个孙子共同住在一栋房屋中。
嫁出去的二女儿和二女婿在外居住。
大儿媳是个全职主妇,家务基本由其打理,她总是穿着那个做家务的围裙。
母亲平田高子虽然退居家务的二线,但也需要“伺候”老爷子平田周造(父亲)。
从影片中我们能够详细的了解“伺候”的方式。
无论是父亲还是大儿子,脱袜子和秋裤时都是随地乱扔的,而且是翻着脱的,母亲或者儿媳则在一旁等着他脱,然后把脱下来的收拾好。
从影片中,我们也能感受到日本男性对于家庭的爱和责任全部体现在了努力工作养家糊口上,无论在职场中遇到什么委屈或者困难都会咬牙挺过来,一切都为了家中嗷嗷待哺的妻儿。
从影片中,我们也能够感受到,在努力工作了一生之后,平田周造退休以后是可以过上小康生活的,一家住着比较宽敞的房子,没事可以打打高尔夫,每天都可以去居酒屋喝喝小酒。
从影片中,我们还看到日本的小孩子也与父辈有着不小的代沟,大儿子的孩子其实并不想让他去看自己的比赛;看到二女婿在二女儿的事务所中打工也被视为可以接受但绝对不能说出口的事情,等等等等。
电影中最重大的矛盾起源于母亲平田高子的思想发生了改变,她参加小说创作组织后对于生活的意义有了新的认识,她想为自己再活一次。
有一种冲破牢笼,不再想附庸于男人的感觉。
这无疑是对男权过重的一种反思。
相较于平田高子,新一代的大儿媳则稍微有了一些进步,她不像她的婆婆一样对男人一个“不”字都不说,而是敢于偶尔反驳揶揄一下她的男人,并且对于家庭的事务有着自己的算盘并积极的影响事态的发展。
对比于现今的中国社会,家庭关系中女权才是最主要的。
从解放后提倡男女平等开始,家庭中的男女关系就开始发生改变。
男女平等以前,妇女是不用出门劳动的,而刻意的要求男女平等以后,妇女除了喂养孩子洗衣做饭还要种地、开拖拉机……八九十年代的双职工也大体是这个样子。
随着传统观念的淡漠,现如今的新夫妻中,老公做饭的比例大于老婆做饭的比例,根本的原因就在于男人不能靠自己的一己之力养活整个家庭,那么就需要夫妻共同出去工作,而在工作强度上男女的实际差别又很小,那么对于体力具有天生优势的男人就势必要在家庭生活中多付出一些了。
还有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是,平田周造退休后过上了小康生活,“只要努力工作就会有好的归宿”这一命题的真,是社会稳定的基石,一旦出现偏差,后果则不堪设想。
电影中还有个细节非常让我有感触,就是在平田周造突发疾病,救生员赶到他们家进门的时候,第一个救生员脱了鞋迅速进屋去救人,第二个救生员看到第一个救生员的鞋子没有放好,在如此紧急的时刻还要把鞋子码正(鞋头冲外)。
这让我们不禁想起电影《吴清源》中的情节,导演在电影中数次使用特写镜头描写脱鞋之后将鞋摆到鞋头冲外的动作。
我认为人的天性是方便进门脱鞋的(从没有受过训练的小孩子的表现可知),但是规矩是方便出门穿鞋的。
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人类难道不就是在这一次次克服天性立规矩并遵守规矩中进化到今天的么。
我们自己的规矩不守,就缺少了社会的规范性。
人家的规矩守了,就成为了人家的社会文化。
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需要艺术的总结和呈现,并通过这种呈现去对比,去反思。
日子过久了,就会生出一种错觉,以为所有的存在都会是一成不变的。
早上起床,妈妈自然会给你准备好早餐端上来,你一边抱怨着每天都是那几样,一边老大不情愿的吃完;离家工作,给父母打电话,嘟嘟嘟,拨通了后你在心里面默默的数着,念到3之前肯定会有人拿起电话,不用猜就知道,肯定是老妈;过年回家,总是会被逼着押到爷爷奶奶或是姥爷姥姥面前,有一茬没一茬的聊天,虽然气闷,却也不敢不从。
早饭是一定有人准备好的,电话那边一定是有人接听的,说话的那些人是一直都在的。
生活以一种简单机械的方式重复累加着,让你觉得一切都变得理所当然,而且,毫无趣味。
糟透了,真的,糟透了。
妈妈做得饭菜再好吃,那几样也总会腻味;每周一次的电话变成了例行公事,说完几句之后便无话可谈,气氛变得无比尴尬;父母尚且如此,和老辈更是冷场,要不是有人押着,你肯定会高高兴兴的在家里看场球赛。
这样的日常生活,牢不可破,坚若磐石,你理所当然的认为,如果不逃离,不改变,生活就这样一成不变的机械延展下去了。
不行,你要改变。
小民所理解的《家族之苦》中富子老太太想要离婚的动机,与上面的“你”想要改变的心思,没有区别。
年少时生活困苦,筚路蓝缕,尽心竭力的佐助丈夫,养育子女。
眼看着子女纷纷长大成人,生活安定,丈夫也老有所依,似乎不会再有大的波澜。
苦痛都已过去,生活成为定式,一眼望到头的机械重复。
于是年少时的文学梦想,翻涌了起来。
学了写小说后,心也变得敏感,再回望相伴半生的枕边人,居然变得厌恶起来,以前能够容忍的坏习惯,现在都像是白墙上的蚊子血,说不出的刺眼和难看。
就像你学了更多的知识,见识了外面更大的世界,不自觉的就会鄙视起自己成长的故乡,对父母唠唠叨叨中老旧的观念不屑一顾。
所以你要离开。
所以富子老太太要离婚。
到时候了,家里面安排妥当,外面也安排妥当,自己净身出户,自由追梦,两不耽误。
不仅是外人,连家人都觉得这个决定如此的不可思议,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都走过来了,到了到了,离婚?
怎么想的?
但是站在老太太的视角,一切好像是水到渠成。
如果不是突如其来的危机,故事的走向也许真的如她所愿,鸡飞狗跳之后,一纸离婚协议终结所有的纷扰,年老的家庭主妇,开始了新一段的追梦之旅。
可是山田洋次的家庭剧里,不太可能有这么浪漫而又有点残忍的情节出现;而且在他的影像铺垫中,看似平静温婉的富子,实则幼稚天真,表面上的毅然决然,不过是因为对于生老病死的残酷估计不足。
所谓的日常生活,最大的骗局便是,你以为它会一成不变亘古长青,实际上却是每天都暗藏着足以震裂所有平静的危机。
比如,一次旧病复发。
当老伴周造突然倒在地板上时,木然的富子露出了呆滞和迷惘的表情,在她关于未来的设想里,老头离开她也可以顺顺当当的生活,生离死别,是太过于遥远的事情。
可是啊,可是啊,岁月不饶人,哪会这么简单的就遂了人的愿。
就在周造倒下,去医院,生死未卜的这段时间,富子老太太终于意识到,从来都没有什么牢不可破的日常生活,单调无聊的幸福日子,不知道哪一天就会被命运之手击得粉碎。
生老病死,生老都占了,病死真的只是一瞬间。
那一瞬间也让富子明白了自己的心意,这个老男人,这个家,无论如何,也是割舍不下的。
所以当一切证明只是虚惊一场后,周造解开心结,签好了离婚协议递到富子面前时,我们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从来都没有什么牢不可破的“日常生活”,所谓的“习以为常”真的是无比脆弱;即便没有意外,时光的流逝也会无情的带走人的生命力,对谁都是如此。
所以:老老实实吃妈妈做的饭;打电话时多聊两句,哪怕是没话找话吐槽最近的天气;有时间去看看老人的话,哄哄他们开心,不会掉两块肉。
珍惜那些单调而又无聊,却大家都在的幸福日子吧。
你要知道,老天从来都不是那么好心,也没有那么多耐心。
笑点低端,结尾鸡汤,核心的琐碎也极平庸而不高明。
自己-闹离婚,终了之大子-日常吵闹二子-谈恋爱,终结婚大女-日常吵闹
苦,是生活的本味,苦中作乐,才是生活的动力。
日剧总是这样,平淡中让人感动,幽默里让人落泪。
幸之助和老爸的吵嘴其实回忆起来也是莫大的幸福,不会说好话是他最大的缺点了吧,妻子温柔贤淑却总被怪罪,其实还是想说一句抱歉的。
丸田好像也算幸福的人了,遇见老头子这么个老同学,忠厚的一生总不至于凄惨,朋友一家为他送葬,那两大袋子白果就是最幸福的礼物了。
我没用是我的错,不想让国家费心,因为是好人就得死去嘛。
影片中那段丸田房东对他的描述让人有点难受。
看得出来,老之将至的时候,人们总不愿意服老,殊不知一起回忆青春回忆球场的时光就是在慢慢老去,挺可爱的老头子,以为自己被幸之助嫌弃,被孙子说坏话,其实多少人都羡慕他,儿孙满堂,妻子有气质,儿媳温柔,能睡在柔软的床上,能在清晨去跳舞,能在傍晚喝烧酒。
生活还是寡淡的事情多,但如果是饥饿时吃一大口披萨是幸福吧,所以寡淡也能变有趣,知足是福。
结尾奶奶的突然回心转意,在我看来还是一种妥协,被全家人裹挟着压抑自己的真实情感
家族的苦,到底还是每个人的苦。三种婚姻观也是人生观的交织,让这个家看起来麻烦很多,但其实又各自显得有些单薄。一样的卡司险些以为是东京家族的延续。剧情上前后多少有不完整之处。小津做结很棒。7/10.
的确不太适合国产翻拍
什么都会因为不在乎和习以为常被磨灭
不好看
好无聊!
我怎么觉得这是《东京家族》套拍的喜剧呢?就像《东邪西毒》套拍《东成西就》一样……
桥爪功太可爱了
“就不知道谁会先走。”忘了前篇 东京家族的故事了,不过融合在一起才更像生活,期待续篇。
家庭闹剧,爸爸还没死就开始考虑葬礼,都是些自私鬼。
家族之苦是因为那个嘴毒、没礼貌的老头子在,被要求离婚后,只会喊着是受害者,被抛弃。但明明就是他每个晚上和朋友在居酒屋流连忘返的时候,抛弃了自己的妻子,抛弃了自己的孩子。真的一点都不值得同情。
家庭剧
家长里短,苦乐参半,笑中带泪,生活和家庭就是如此细碎,有苦恼,也有偶尔的触动。现在大约也只有在日本人的某些片子里能看到这种情绪。
3.5
家庭主妇真是一项了不起的事业啊。
分数为什么这么高?
旧时代喜剧的况味,应该是套拍吧?
在传统价值观来说是个很温馨的故事,但是为什么男人们都要这么「欺负」人而女人们都要忍受呢?
昭和之味
松竹映画120周年特别放映 里面有向&lt;东京物语&gt;&lt;东京家族&gt;致敬的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