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曾经读过一遍《奥德赛》的原著,还是很难看出电影中多少戏仿的成分,对不熟悉《奥德赛》故事的人来说,可能更是会留下些遗憾。
看《奥德赛》的时候也很痛苦,完全是靠着意志力才能看下来的,读完以后,除了故事主线,基本上已经不能记得什么东西了。
昆德拉也说遗忘是小说作者和读者的大敌,作者在一篇长篇小说中慢慢铺下影子为后文铺垫,精雕细琢,可是读者早就忘了前面1页的内容,只能有个大致的概括。
小说作者永远也不能希望读者像自己一样这么来理解自己的小说。
因为遗忘,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一个不一样的尤利西斯。
如题,这是三个人逃狱的故事,主角名叫尤利西斯,带着两个锁在一起的狱友逃狱,寻找宝藏,一路上再碰上些人和事。
片中出现两个瞎子和一个独眼龙,第一个瞎子是个神神叨叨的预言家,说些疯话,觉得这位倒可能是映射荷马老先生了。
片中也有出现荷马,是个州长候选人,3K党的地方老大。
我不知道片中到底还有多少隐喻,第一次看见正受着洗礼的宗教人事是怎么回事,3K党是不是就是3K 党,州长竞选是否只是州长竞选,那尤利西斯的那六个(七个)女儿和缪斯有没有关系,不过这样辈份就不太对了(不过希腊人本来就不怎么讲辈份的)。
《奥德赛》中著名的奥德修斯游历冥界的场景在片中似乎没有暗示,是不是怕打破影片喜剧的气氛。
除去这些鬼模鬼样的隐喻和隐射,这依然还是一部轻松搞笑的音乐喜剧电影。
George Clooney表情丰富,表演夸张,两位谐星配角也恰到好处,外加柯恩兄弟的金牌制作,夏日必备。
另外,在下《逃狱三王》的原声,速度超慢。
http://imapollo.blogbus.com/logs/25073205.html
说是根据奥德赛改编的故事。
我对《奥德赛》并不了解,只是粗略的从古希腊神话、英雄传说中有所听闻,阿尔戈英雄、俄狄浦斯王、七英雄远征底比斯、特洛伊战争……大概是讲奥德修斯流离十年,最终返乡与妻子重逢的故事?
《鄙视》中也着重提到了《奥德赛》。
对于奥德赛的解读,不同人有不同看法,那句“不是回不去、而是不想回”,让人听了内心直发颤呢。
其他作品暂且不提,只说本部影片。
举报自家人的表哥、黑人吉他手、广播电台老板、狂躁又emo的抢劫犯、林间三“仙女”、满口胡话的独眼big man、互相不对付的政治帮派……经历的这些,符合“历险”的情节呢,起起落落无定局。
此间,音乐和政治又贯穿其中,虽不懂含义,却也看出这两个元素担当着重要角色。
人的利益、自由、权利互相交织,层次足足丰富。
结尾,男主重获了名声财富后和妻子重归于好。
如若不然,又会是什么结尾?
没有如果~我想寻《奥德赛》来读一读,想要有自己的体会。
看《逃狱三王》的时候并不知道是科恩兄弟的电影,可是当第一个镜头出现,排列整齐的囚犯队伍,用深沉的嗓音唱着与上帝有关的曲子,三个被连成一串都有着神经质的脸孔的主角,滑稽的逃跑过程,以及那个虽双目失明却能看到现实和预言未来的黑人先知。
突然觉得一种似成相识的感觉,立即查了一下,才发现是科恩的作品。
我对奥德赛与荷马并没什么太多了解,对希腊神话的认识也只是小时候看过的一本少儿读物的《罗马神话》。
所以对于整个电影的剧情并没有基础的认识,但是从影片的开始由黑白的画面开始,随后一点一点的充满色彩,全片一直保持着看起来并不锐利,偏暖的色调,以及在结尾处随着远去的先知再次变为黑白,就能知道这不过是一个以20世纪初美国为背景的现代预言。
其在开始与结尾的画面前后呼应上,一如《大地惊雷》。
宗教一如既往的是科恩兄弟电影中的主题,还记得让我看的雨里雾里的《严肃的男人》,相较犹太教的晦涩难懂,由希腊神话的基础而来的《逃狱三王》就浅显多了。
处处都可以很明显的感受到宗教的影子。
在河边树林偶遇参加洗礼的教徒,献给魔鬼灵魂换取吉他才能的黑人汤米,以及那个一直领导追捕他们的像魔鬼一样,也许就是魔鬼的警长,用推销圣经为幌子的独眼大丹,还有那个最后改变了三人命运的3K党私刑聚会。
影片中几乎所有的重要场景都充满了宗教的意味。
而对于主角艾佛瑞特的塑造,也更加明显。
艾佛瑞特拒绝接受赎罪的洗礼,还嘲笑自己的两位同犯。
而当在林间小屋面临即将套到脖子上的绳索的时候,他的祈祷却前所未有的虔诚,随着一场洪水拯救了他们生命,抱着本该死后躺入的棺材重获新生的同时,艾佛瑞特又将这一切归结为科学与巧合,可看着那在屋顶上的奶牛的时候,一句“not a moment too soon”却泄露了一切。
影片中的人物大都十分鲜明,很符合黑色电影的传统。
老谋深算的市长,没脑子的儿子,阿谀奉承的幕僚,年轻干劲十足的竞争者,这些穿插在其中,无疑丰富了这个预言的色彩。
影片的原声无疑也是影片的一大亮点,先不论三人组合那首红遍全州的歌曲,即使是掘墓人哼唱的歌曲也十分的优美。
影片中的声效也结合的很紧密,无论是犯人敲打路基的声音,还是潺潺的流水,还有是3K党聚会上的阵阵脚步都与歌声都相得益彰。
若是在加上万人迷乔治克鲁尼摸着头油,造型猥琐,还被人打得狼狈不堪的,影片还是十分值得一看的。
第一次看科恩兄弟的作品,一听名字以为又是美国好莱坞式的经典动作片,下好了放在电脑里连想看电影的时侯都没有想过还有这部。
前几天读《看电影的艺术》,才发现是科恩兄弟早年堪称经典的电影,找出来看了看,结果从片头音乐一出来,就欲罢不能。
不想也没有足够的知识支撑我对这部片子做过分的宗教解读,是在十字路口将灵魂卖给魔鬼、娃娃脸乔治、还是屋顶上的牛。
又听说这部电影是对《奥德赛》换一种方式的讲述,片中各类人物细节都可与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一一对照。
只感慨于小人物在一路寻宝过程中乐观良善的本心,政权争夺的过程中视其为自己赢得胜利的台阶和用心,以及在宗教光环庇佑下对人(汤米)的无情处决。
最动人的自由和胸怀,反倒写在三个身穿囚服的男人身上。
情节纵有不合理性,政治争夺中占优势的一方靠乡巴佬乐队的演奏被人轰走,另一方趁势便能借其赢取上风,三个男人凭着动听的歌声和时局的凑巧,居然莫名其妙的赢得了被赦的权利。
诸如此类,在科恩兄弟的电影中,用一种喜剧的自然夸大化表现和演绎了出来。
配乐用的很棒。
以前看电影很随意,只专注于故事情节,也就是看编剧编故事的水平。
后来,看的电影多了,发现一部电影,尤其是一部优秀的电影,其中蕴含的东西非常丰富,音乐是其中必不可少的,我甚至认为优秀的配乐是一部电影的灵魂。
很多电影原生成为经典,历久不衰,除了音乐本身的特点之外,更在于对电影的情节推进的催化作用。
当然,音乐剧电影另当别论,毕竟这类电影中,音乐是核心,与普通电影的配乐没有可比性。
就科恩兄弟的这部《越狱三王》而说,音乐表现在电影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尽管这算不上是一部音乐剧。
这部电影的成功固然不仅仅是由于优秀的电影原声,但是影片中的音乐在叙事功能和氛围营造上承担了很大的作用。
电影是一部喜剧,整体音乐以欢快为主,在叙事功能上,能够配合紧凑的故事情节,在故事场景中,可以烘托氛围,渲染喜剧性的气氛,同时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也能够突显出人物性格及其各自的个性,因为喜剧中的人物大都是漫画化,人物性格被拉伸,被夸张化,欢快的音乐很符合这种变化。
不得不说,科恩兄弟又赢了,再次运用了纯粹的美国味道和黑色的喜剧手法,向《奥德赛》致敬?
Oh,不,向《奥德赛》致以最诚挚的——调侃。
不管是最开始的越狱情节,巧遇babyface的银行抢劫,如塞壬女妖般三个洗衣女的诱惑,以及尤利西斯对发型神经质般的在意,都在向我们道明,这不是童话,也绝没有神的庇佑,它只是部生活灾难片,它时时刻刻都在告诉我们——别急着失望,只要你还活着,就一定能遇到,更坏的事情。
人大多数时候只能靠自救,那句不抛弃不放弃什么的,要时刻说给自己听。
克鲁尼饰演聪明的尤利西斯带着尼尔森饰演的头脑简单的德尔玛和图尔特罗饰演的贼大胆的皮特在越狱逃亡的路上,从未消停,他们并没有什么法力,也绝不相信神的赦免和庇佑(至少尤利西斯是这样的),他们只有一种才能——音乐,只有一个目标——和家人团聚或者说是过上正常的生活。
他们不是英雄,也不是每次都能按原计划化险为夷,他们用的是音乐的武器一路披荆斩棘,最终得到了大家的原谅。
本片毫无例外地用了夸张的手法将犯罪、贪婪、欺诈这些永恒的话题演绎成了”后英雄主义“,科恩兄弟不是道德和神话的拥泵,他们甚至对那些荒谬的童话表达了不屑, 整部电影处处彰显着另类的幽默和脱缰的疯狂,但在他们眼中,这样的剧情不是荒谬,”旧“童话和”旧“道德才是。
——————————————————————————————-那些有意思的角色尤利西斯他看似大大咧咧不拘小节却又对发型的一丝不苟有着神经质般的偏执,发网和发油就是他最钟爱的财产,所以在他的情敌用了他的发油时表现的如被盗窃了财产一样大动干戈。
他从不承认他是在”逃狱“,他总是标榜自己是”探险家“,朝归乡和夺妻的目标迈进,也不排斥任何发财的机会。
他最大的优点就是对自己才能的绝对自信,他不能抗拒命运的安排,但总能去打破。
这绝对不是脾气,是志气和勇气。
这个角色也是科恩兄弟对”后英雄主义“的最大投射,现实阴险却又那么可爱乐观,就像影片后半部分那首歌,”You are my sunshine“!
娃娃脸尼尔森这是本片除了尤利西斯以外我最感兴趣的角色了。
不管是他任由美元飘散公路,还是开枪扫射警车和奶牛,甚至是对刺激的至死追求和对”娃娃脸“这个外号的深恶痛绝,都在彰显着他的疯狂和不可理喻。
他爱财吗?
并不,他到死都是在追求刺激,他幻想成为亡命英雄,即便最后被处以极刑他还是在炫耀,”瞧瞧,我要坐上电椅了,我甚至可以使整个州陷入黑暗“。
这样玩世和乐观的态度总能让我感同身受,对啊,人生为什么不能爱谁谁,为什么不能fuck life到嗨?
老州长丹尼科恩兄弟的电影中,胖子总是不可或缺的角色,他们总是愚钝木讷、贪财好色、顽固不冥的代名词。
在这部影片中有许许多多胖子,但大概丹尼才是最聪明的那个。
他的竞争者派比总是攻击他守旧霸道,其他方面我们也许不知道,不知道他是否有当官的才能,是否爱民如子,至少,我们都知道他决不守旧甚至是新潮,他懂得在人们都拥护乡巴佬乐团时加一把柴火,站到台上扭动那肥硕的身子与民同乐,还顺便阐明了他的政治理想同时赦免了乡巴佬乐团,也就是”逃狱三兄弟“的罪,这不是把握机会是什么?
要知道做人民乐见其成的事才是攻入人民心里的捷径。
——————————————————————————————我知道科恩兄弟有多牛逼,这部影片只是再次证明了这一点。
它不是那种传统意义上的批判电影,他们用悦耳轻快的美国乡村音乐把批判旧社会旧道德的远大立意渲染得浅显易懂,真正的做到了深入浅出。
他们总是可以把本该压抑黑色的电影拍的让人捧腹,就像小溪潺潺般,不知不觉间你就被他们搞得心悦诚服。
你以为拍摄喜剧就不累么,喜剧就不用身心疲惫么,我不觉得,要拍出让人记住的喜剧,得燃尽生命。
克鲁尼大叔还有如此年轻的一面,真的是想不到,更想不到他会出演这部看起来有点损毁形象的电影。
这部是被别人安利到,自己本来就偏好看喜剧,说这部算是喜剧。
看完的感觉,没有太多的喜剧内容,倒是有不少无奈的内容,科恩兄弟的讲故事能力很不错。
开场就是一群囚犯在干活,乔治大叔也在,趁机就开溜了。
一路上碰到被人出卖,假装是乡村歌手,碰到了抢劫银行的亡命徒,还被一个卖圣经的销售骗了钱还挨揍。
最终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而自己的妻子却要和别人结婚,乔治叔以为自己能用武力解决那个看来比较文质的情敌,想不到人家是专业的拳手几个回合就打趴了。
还看到了3K党的活动,这点算是契合了当时的社会吧。
最后是帮助别人参加了竞选,赢回了自己的妻子。
算是圆满大结局。
我要翻看一下我的聊天记录,是哪位告诉我这部是喜剧片的?
这是科恩作品中相对好懂的一部,这种简单很重要,因为它可以用来证明很多猜测最典型的,关于科恩电影中的无序,就好像现实世界的无序,并非真的无序,也许——也许啊,只是我们没发现而已当然那是绝对真理,在科恩的世界中,神总是存在的《老兄》很明确地提出了神的概念,尽管借鉴了《奥德赛》的故事,但其结构却是《圣经》式的《圣经》中有很多先知,先知会给出预言,预言都会实现,因为他们在传达神的话《老兄》里的先知就是盲眼老黑,他所说的事情,无论是已经发生的,或者还未发生的,都准确无误就好像算命先生,他总会先说些你知道别人不知道的,这样等到他继续胡诌未来的时候,你就会乖乖付钱当然,老黑说得是神的话,免费而正确,他说“你们在寻宝,你们的脚被铐在一起”,这是他们知道但是别人不知道的(瞎子看不到脚镣)然后他说“你们会找到宝藏,但并非一开始想要的宝藏”,“一开始想要的宝藏”是克鲁尼为了越狱瞎编出来的,“找到的宝藏”指他们成为了摇滚明星,成为州长的brain trust(即脑白金),罪行也被赦免然后他说“你们要经历漫长而艰辛的旅程,看到不可思议的事情”,这是指途中发生的一切记得baby face被电刑前怎么说的吗?
“我会像罗马焰火筒一样一飞冲天,两万伏特的电流在我的身上追兔子,吸光了全州的电,我头冒火星,双手放电……我有十英尺高”姚明有七尺六寸,而baby face是个小矮子。
他为啥要吹牛?
这样观众才知道神迹本是客观存在,却被我们主观杀死——“i once was blind, but now i see”预言的最后一句,也是最厉害的一句“你们会看到一只奶牛,出现在棉花仓库顶上。
”听起来很扯吧,这是神常用的小伎俩,因为超越了常识而升华,比如犹大王希西家,曾求神让日晷向后退十度,神做到了然后,就在大水及时到来,四人幸免于难后,克鲁尼趴在棺材上——神让他趴棺材也是有原因的,神是最好的艺术家克鲁尼趴在棺材上,看到了棉花仓库上的奶牛,沉思片刻,与神擦肩而过,同时说完了后半句话“not a moment too soon”——(理性的时代,就要到来了)然后,他转过头,说“汤米在那儿。
”这一刻,我湿了。
看第一遍的时候,我几乎没注意到这个片段。
这就是科恩式高潮,你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他们已经过去了。
如果你反应过来——即便是几天甚至几年后,那种快感也是独一无二的《老兄》和《严肃的人》就好像雅各和约伯,神高高在上,给前者以祝福,给后者以试探,根本目的,都在于提醒自己的存在然而,神就像暗恋别人的小男生小女生,用摩斯密码写了一封求爱信,对方却以为他有脑血栓回过头再看《老兄》的逻辑,严密的丝丝入扣,每个人物都有明确的目的。
无论他们主观动机为何,最后都是为了成全克鲁尼的好运。
小黑孩的出现,引出录歌一段,这首歌成为流行音乐榜主打,“落汤鸡(soggy bottom)”组合迅速走红,其成员却浑然不觉后来,他们在演唱会上唱出金曲第一句“in constant sorrow”,场下掌声雷动,克鲁尼莫名其妙地看着观众,这一刻我也湿了如果要给这一幕加评论音轨,我会这么说“孩子,你为什么疑惑!
这是神在助你。
”州长竞选,看似与主线不搭,却在最后一刻爆发,老州长将“落汤鸡”当成政治工具,借着他们的人气,反击另一个竞选者,瞬间挽回劣势。
否则,即便克鲁尼成为了红歌星,也逃脱不了越狱的重罪整个这场戏,可算影片的第一波高潮,第三波就是仓库顶上的奶牛,在两场戏中间,还有赤裸裸的一大波说得是克鲁尼回老家取戒指,发现秋千变成了绞刑台,某人带着他的恶狗恭候多时,甚至连坟都挖好了看看科恩牛逼的对话吧,克鲁尼说“州长赦免我们,收音机都有报啊。
”某人很囧地说:“俺没收音机。
”然后克鲁尼又说:“这不合法。
”某人很拽地说:“the law is a human institution”——“法律是人的制度。
”言外之意,俺不是人,法律算个幼儿园不是人,又是什么~小黑孩说过他将灵魂出卖给魔鬼,换取弹吉他的才华。
而那个魔鬼,是“白人,还带着条狗狗。
”于是克鲁尼跪在了地上,开始祈祷,不拉不拉,好长一段,最关键的一句是“i'm sorry i turned my back on you”——就是说“我背对着你,不认你,但是我错了。
”然后大水降临,克鲁尼逃过一劫,趴在自己的棺材上,看着仓库上的奶牛,大谈“水力发电对南方经济建设的积极作用”以及“迷信的时代就要过去”宗教很酷很有聊,无聊的是人。
比如科恩的表达方式,就比那些“农村圣经讲座”或者“小朋友们,你们从所罗门的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呢?
”,要有意思多了也比伯格曼大爷,“你看这女孩要被rape了,你咋也不管管呢?
”的初级怀疑论者强多了。
《凯尔斯的秘密》中有句反复强调的台词“城墙是挡不住维京人的。
”那什么可以?
信仰问题本质上不是信仰问题,而是科学问题最后,赠送一个科学家牛顿的故事,话说他家里有个模型,是太阳和九大行星。
模型有个手柄,摇动后,行星会围着太阳转。
朋友看到了很喜欢,问牛顿:这是谁造的?
牛顿说:没有人。
牛——逼就是这么来的我又湿了。
~完~
电影很好的表现了当时信仰与人类理性混合存在的美国30年代的神与科学的过度时期. 电影的最后一段男主角说了一句: "刚才发生的事有合理的科学解释, 南方要很快就改变的"紧接着看到了房顶上的牛,说道: "不会马上改变", 撤回了自己的说法. 说明科恩兄弟觉得这个土地上依然共存着信仰与理性的同时加上偶然与不确定性的存在, 在这里信仰与理性不是正确答案, 唯一的答案就是跟他们三个人经历过的一样靠着命运顺其自然.电影里出现很多好听的音乐,也是反映了当时美国乡村音乐的崛起.这部电影不是喜剧片!
国家的生命力和驱使其的动力是虚无的。
充满“能量”的音乐和宗教力量极其强大,这是在一个特殊时刻的产物,迷惘、疯狂、单薄的时候就会冒出来,以一种机器正确、极其“神圣”的方式,去行驶权利,一切看起来是如此秩序,但其实是如此荒谬——越狱是一带而过的、劫狱是直接到床边、相遇是突然的、劫匪被一句话宝宝破防到所有钱都不要了、出狱发现自己被“火车”撞死了,却又成了一夜爆红的乡巴佬乐团…一切看起来那么秩序,但在宗教仪式的面具被摘下,群鸟兽散,是那样的反差和不堪。
(国家需要选举、选举需要音乐;国家需要人,人需要宗教赎救,宗教也通过音乐。
)在“音乐”面前,一切支持,一切理念、一切偏执却又短暂的消失了,迎接他们新生的是音乐,死亡的也是音乐;被音乐淹没,又被 大势冲起,抱着棺材漂流,浮浮沉沉,浮浮沉沉。
归根结底推动运行整个具象的庞大整体的东西,是最抽象最容易被操控和构造的事物。
(这是一个充满仪式充满黑色幽默的电影,最后的黑白像在纪念那个时代,又好像在纪念现在。
除了片名致敬《蘇利文遊記》中拍不出的社會寫實片,以及重現了幾個《蘇》中的元素(追火車、小孩飛車、囚犯看電影),實在看不出《霹靂高手》有對《蘇》提出的電影問題給出回應。而將《奧德賽》搬至蕭條時期的美國南方,除了音樂上有效,背景設定幾乎不起什麼作用,只是個方便情節發生的舞台,並未真正觸及到時代。荷馬史詩episodic的質地在《霹靂高手》中成了敘事的敗筆,拖沓而流於形式。喜劇效果也並不顯著。
这个翻译,还真是
无耻的政客;至少人家的无耻都看得见,无耻的很可爱
忽略剧情 只给音乐
音乐电影最终靠音乐让灵魂得到救赎。太随意了,太好玩了,这才叫玩电影呢。
Tommy Johnson; Babyface Nelson
每次开始都很认真地去看类型片,到后来只会让人觉得这份认真被编剧嘲弄。
乔治克鲁尼的确是好演员,但是编剧不行。铺垫和伏笔做的不好。虽然是想做成串联历史的味道但是显然不适合我这种对南方邦联没有了解的人。。但是除了这个倒是部好片,音乐很不错~蝉联9周Billboard乡村乐专辑榜冠军~~
科恩兄弟总是能将一些众所周知的故事改编得富有自己的特色和内涵,当然还有他们的黑色幽默。
印象最深的还是you are my sunshine和赎罪那段。
各种事件集合体啊,太狗血了
这么瞎扯的电影,好看吗。
cineville 326 @EyeFilmmuseum 英语荷字 大剌剌写着based on the Odyssey然后反派名字叫荷马。珀涅罗珀这么写?怎么想的?怎么想的?怎么想的?
跟越狱无关,是公路音乐片。顺便带到了美国大萧条时代大兴水利来带动经济的背景
又是闹剧一场,不过很美国,又很另类,音乐也很好听
前边认真看的,后面没怎么看,还是老样子科恩兄弟的电影不知所云
不喜欢科恩兄弟的这部作品,无聊中透着油腻。
五星!徜徉在田野森林里的无厘头和夸张原来能这么打动人,每一次探险都叫他们三个更鲜明立体,随着故事不间断地微笑,然后彻底爱上这三个可爱的混蛋。 乔治克鲁尼的痞子式表演简直帅的没天理。最重要的是电影里的音乐都太美了,我几乎下载了每一首歌,这些自由纯粹的音乐比宗教和政治更能叫人臣服。
去纽约看Cirque du Soleil时counselor放的片子,因为昏昏欲睡+一律没有字幕又听不清,没太看懂,不过感觉还是挺有想法的。
O sisters let's go down, let's go down, come on 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