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方舟

Русский ковчег,俄国方舟(港),创世纪(港/台),Russian Ark,Russkiy kovcheg

主演:谢尔盖·德雷登,Mariya Kuznetsova,瓦莱里·捷杰耶夫

类型:电影地区:俄罗斯,德国,日本,加拿大,芬兰,丹麦语言:俄语,波斯语年份:2002

《俄罗斯方舟》剧照

俄罗斯方舟 剧照 NO.1俄罗斯方舟 剧照 NO.2俄罗斯方舟 剧照 NO.3俄罗斯方舟 剧照 NO.4俄罗斯方舟 剧照 NO.5俄罗斯方舟 剧照 NO.6俄罗斯方舟 剧照 NO.13俄罗斯方舟 剧照 NO.14俄罗斯方舟 剧照 NO.15俄罗斯方舟 剧照 NO.16俄罗斯方舟 剧照 NO.17俄罗斯方舟 剧照 NO.18俄罗斯方舟 剧照 NO.19俄罗斯方舟 剧照 NO.20

《俄罗斯方舟》剧情介绍

俄罗斯方舟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一名当代电影人与另一个来自19世纪的法国外交官(Sergei Dontsov 饰)发现自己置身于圣彼得堡的一座古老的宫殿中,周围的人完全看不到他们。两人结伴在宫殿中徘徊,见证了暴怒的彼得大帝用鞭子抽打他的将军;凯瑟琳女皇的私人生活;革命前夕末代沙皇一家最后的晚餐以及1913年最后一场辉煌盛大的宫廷舞会。短短100分钟内,亲身经历了俄国200多年的历史…… 本片荣获2004年阿根廷影展最佳外语片奖、2003年德国相机奖剧情片荣誉奖、2003年西班牙奇幻电影奖最佳男主角(Sergei Dontsov),最佳剧本和最佳导演、2004年尼卡奖最佳美术指导、2003年旧金山影评人协会荣誉奖、2002年多伦多国际电影节视觉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家有蛇仙美貌妻FPS无限的爱郝嗨的历险记传教士第四季妖怪手表:光影之卷之鬼王复活同门兄弟刑警与检察官,有时是法官。革神语生日快乐南柯梦夜宿惊情巨额来电鬼灭之刃柱众会议·蝶屋敷篇单身妈妈俱乐部谍战风云处死国王心之静寂永远的兄弟之八拜之交电梯游戏科搜研之女第21季黑服物语情场玩咖网络凶铃游戏女王求求了,快复婚吧阁楼心中的恶魔丘比特远征为爱重生

《俄罗斯方舟》长篇影评

 1 ) 时代变幻的悲喜

【声明:极其主观的影评,含有浓烈的个人色彩,只是出于热爱分享一些不成熟的观点。

仅在豆瓣和bilibili发表,不同平台评分可能会有细微的差别】欧亚大陆的弃儿随一场贵族舞会的落幕与欧洲彻底分道扬镳,却又悲哀地在时代洪流的裹挟下脱离苏联,在迷茫中找寻下一个方向。

俄罗斯的未来该何去何从又有谁知晓。

无论如何,时间这场舞会永不终结。

每一个参加舞会的人都无从左右命运,只能把自己交托未来,最后的结局不过是在一个又一个时间点退场,或喜乐或悲戚。

【P.S】参观过冬宫并对俄罗斯历史有一定了解之后,再看这部影片会非常有代入感,似身临其境。

法国先生退场的那一刻我莫名流下泪来。

 2 ) 自我严肃的诚实。

双子座的Sokurov和大家一样,艺术产品必须具有自我严肃的质量。

但由于已经偏离娇柔造作,呈现的画面确实能够带来有意义的震撼。

他的电影不能使你的注意力在全部时间里集中。

把你带到空旷的广场上闲散的游走。

你和镜头的互动在精神最底层萌生。

刺骨的控制力将你的血液重换一遍。

这便是片中若干镜头的力量:开头类似幕后的场景,画廊,少女狂奔,管弦乐团,以及重量级的结尾人群。

虽然[FAUST]作为更复杂的题目和内容可能比这部电影更出色,但它成功的为[FAUST]的优良品质奠定了绝对基础。

这是对电影工作者强烈的鼓舞。

 3 ) ark就是art!

一开始听到这片名《 俄罗斯方舟》,看了几次才能确认不是看错:俄罗斯方舟不是俄罗斯方块!!

说笑了~不得不说本片最有名的就是全片有且只有那一个惊世的long take!

我们跟着幽灵的视线去看这个帝国几百年来的文化历史风流人物:昏暗的楼道里窥视着盛怒中的彼得大帝只有寥寥几人的观众席中凯瑟琳女皇那可爱的一面(我没有弄清楚这个女皇是凯瑟琳女皇还是伊丽莎白女皇)隆冬时节离开宫殿向前奔跑的凯瑟琳女皇(这个肯定是她~)末代沙皇一家平常下午茶时光同时也有来自现在的人们在展厅喋喋不休的老绅士们;轻轻抚摸雕塑的老妇人;与名画对话的舞者;穿着军装的海军军人;独自一人被外交官吓到的小男孩(暂时还没有理解到这个角色存在的意义,是不是这个男孩还没有理会个中含义呢?

)……导演借着在这座豪华的宫殿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来诉说着自己的理解:ark就是art!

这世上本来就没有什么ark能乘风破浪,有得就只有art能解救世人画布上宣泄着对世界的不满;大理石上雕划出理想的存在;蒙面的舞者在被困的躯体中渴望逃离……Ark是有型而art是无形Ark是过去而art是未来Ark代表外交官的而art代表鬼魂鬼魂跟外交官讲俄国跟普鲁士开战死伤过百万,外交官认为这个代价太大了,而鬼魂是说自由无价!

还有在对待偏室里手工艺人(先暂时这么称呼,不然是棺木手工达人吗?

)在那场辉煌盛大的皇家舞会之后,外交官选择留下来,而我这个鬼魂则继续前行外交官代表着老一辈的思想情怀,留下来就是对那个时代的眷恋不舍,深信未来不会超过他所存在的旧时代鬼魂我则代表着新时代新事物,即使是再华丽的宴会也阻挡不住我向前的心!

我们两者是站在一个平行的对立面,即使道不同不相为谋时我们也因这些art而走到了一起......PS:其实有一点要请教一下;究竟能在展厅看见外交官的现代人可以理解为鬼魂吗?

舞会那段实在是太有代入感了!

身临其境!!!

真心佩服摄影师:扛着30多公斤重的摄影器材转了90分钟,只能说身体杠杠的~

 4 ) 一意孤行

一个世纪已经飞逝而去, 一座新的城市拔地而起,那是我们北国的花园,那是我们北国的奇迹。

它在阴暗的森林和沼泽,傲然地崛起、巍然屹立。

……古老的莫斯科黯然失色,怎么能和这座新的都城匹敌:它恰似一位年老孀居的太后,在刚刚执政的女皇身边侍立。

——普希金 在天涯影视,被泉妹妹邀了要探讨《俄罗斯方舟》,我有什么发言权呢?

第一遍虎头蛇尾,第二遍走马观花,倒是的确留心Sokurov90分钟一个的长镜头,但那有能怎么样?

先尽情地矫情——挺喜欢,喜欢到说不出——Sokurov的意图太明显了,那个作为导游的19世纪法国驻奥地利大使,基本上代表了欧洲文明的精髓,从最开始对俄罗斯文化的不屑一顾,到最后几乎是顶礼膜拜,与其说是西方逐渐接纳了处于“东方”的俄罗斯,还不如说是俄罗斯在进入西方“文明社会”中经历痛苦与嬗变。

Sokurov既小心翼翼,又雍容大度,他挑了珍珠串成华美的项链给你看,同时也指给你项链绳索的老旧。

可是,俄罗斯的方舟,却惟独少了心脏莫斯科。

莫斯科的缺席,窃以为也是老索选景的局限。

因为只在那一座美术博物馆爱尔米塔什(Hermitage)——俄罗斯最负盛名的宫殿里兜兜转转,一个长镜头一跟到底,也就只能在有限空间内纵向做文章,而无法横向旁征博引了。

他要达到某种技术上的极至,必然放弃许多。

后来想到老索的片子(虽然有说他是老塔的接班人,但是两人的风格、作品气质明显不同),几乎都是把情节设置在逼仄的空间内。

比如《母与子》,说好说歹,咬牙看完了,母子两人在陋屋内相依为命,儿子偶有在林间,却几乎是独处,广大的空旷下个人如此无力。

《父与子》,有些微远景和街道的勾连,但是真正的内容都充斥在山城某处的阁楼内。

《坚忍的航程》,水兵们在潜水艇内重复着机械的无聊的生活。

还有他饱受争议的那部希特勒与爱娃的片子《Moloch》(1999),元首与身边的近臣龟缩在“岩穴”里,他无限的野心只能在一个城堡内膨胀。

《俄罗斯方舟》,彼得堡那个美仑美奂的方舟,说到底还是个孤岛,仅仅是俄罗斯上流社会的精华,可是,的确让人看不到根基。

老索的意思是从一个“点”激发出汹涌的潜能吗?

补充一些幕后:影片在2001年12月23日一天内拍摄完成,在圣彼得堡是件空前盛事。

当天下午13:50开始,15:18结束。

这一天被称为“这一年中最短的一天”。

摄影机在90分钟内转换过36个房间及楼梯走廊,穿越4个世纪。

影片在2003年5月在圣彼得堡放映,祝贺它的300年生日庆典。

法国驻奥地利大使——侯爵de Custine,历史上确有其人,写过一本著名的关于他19世纪早期在俄国圣彼得堡游历的诽谤性的书,因此被认为是“恐俄分子”受到谴责。

《方舟》该是《父与子》之前的作品。

辨出俩人:法国大使在通过某厅(我也太不专业了)时,有个傻乎乎的小书记员,围着高谈阔论的大使转,一脸狐疑,那个是《父与子》里的邻居萨沙;大使在一副画作前质问一个小青年,小青年惶惶惑惑,那个是父亲执行秘密任务而下落不明的费奥多。

 5 ) 九十分钟一镜到底历冬宫

慕名而看,这部电影史上最长的镜头,一镜到底穿梭于圣彼得堡冬宫内的三十多个展厅,九十分钟的电影中出现了两千多名装扮各异的演员,镜头所在处每个演员都在戏中。

影片一开始这名贯穿全片的男性叙述者于一片黑暗中醒来,旁白他睁开眼睛,可什么也看不见,仅仅记得发生了一些事故,每个人都在尽力狂奔寻找安全的地方,他只是记不起发生了什么事情。

目光触及一群达官显贵匆匆的赶往舞会,叙述者从这群人的装扮上认出是十九世纪初,跟随赴会的人群走到冬宫又自言自语到难道一切是为自己准备的,自己要去扮演一个什么角色。

在转角处叙述者遇到了另一个穿越而来的法国外交官,这位老先生充当了提问者,冬宫收藏品讲诉介绍,批判鉴赏跟游览带领者。

影片真的超酷炫,不同展厅的观赏将现代跟千年前的俄罗斯随意更换,更历经了朝代更替,从叙述者的话语中得知正在训斥自己部下的是彼得大帝;凯瑟琳女皇看完表演优雅的询问大臣的意见鼓掌后大喊着要上厕所;波斯使节造访沙皇,革命前夕末代沙皇的家庭聚餐。

随着一群可爱的姑娘回到舞厅,法国外交官甚至跟里面的小姑娘跳起了舞,并声称自己忘记了所有事情。

有意思的是叙述者全程除了法国外交官没有被里面的任何人看到,完全是个透明人。

而法国外交官在展厅遇到现代人时被闻到身上有福尔马林的味道,回到十九世纪也被里面的人看到并不停被驱赶,而需要窥视皇室的时候只有叙述者的镜头而已,并不会出现法国外交官。

电影以舞会散场带动影片结束,叙述者催促法国外交官跟随人群走了,而外交官问:要去哪?

叙述者回他往前去。

外交官说我们在哪能往哪去,他决定留下了,并一脸严肃又显难过的静默着。

而叙述者则说了句:永别了欧洲。

叙述者随着人流走到外面,见到了一开始的假面演员,镜头在一片海上结束,叙述者讲到我们注定永远漂泊,永远活着。

这一段特别有深意。

值得再刷几遍好好看看,顺便补补历史。

 6 ) 《俄罗斯方舟》

这是亚历山大·索科诺夫的作品,整部影片90分钟,只有一个长镜头,这样的拍摄手法对导演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需要连续不断地在圣彼得堡的一座宫殿里一次性拍摄90分钟,从而使拍摄时间与电影时间完全重合。

索科洛夫反复强调了他的这部作品中没有一次切换,算是把他偏爱的长镜头美学发挥到了极致。

每一个场景细节都必须精确地计算、安排,后期制作对色彩、光线等画面效果作出调整,而不进行剪辑。

一部《俄罗斯方舟》,200年苏俄近代史。

 7 ) 俗世与方舟

感覺很多人沒看懂這部直擊心靈和人生的片子,如果沒看懂就多看看關於歐洲的史書,多瞭解十八十九世紀的上流階級與貴族的生活風化。

看到百度百科上的短評,真的不知如何評論,作為一個百科把如此帶有個人主義的評論放在上面,影響未看者的判斷。

如果你一開始就帶著看猴戲的心態看它,它自然就是一場猴戲,有些東西其實不是大眾的,它並不屬於每一個人,自然有些人難以理解而誇誇其談,卻仍不知自己的無知與粗魯,天真的把它當作一種直率的表現,隨之,很多無知的人便聚了起來,詆毀起來:「哎,你沒看懂啊?

」「我也沒看懂不知道什麼片子,就是個炫技的片子,沒什麼內涵」「就是,就是」沒錯,這就是公眾。

記得影片最後,暗喻人生宦海浮沈、變化無常,聯繫那些貴族最後的命運,讓人不禁惋嘆,究竟人生如何?

发布于 2016-03-30・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8 ) 一生大概就如一个没有剪辑过的长镜头

记得上一个长镜头是法鲨在shame里的飞驰,他就这么跑啊跑,画面的颜色也是这么冷。

感觉很多时刻就是遇到不同的人是折射了不同的自己。

与其说是电影人穿越了时空记录了那焦灼的历史,不如说是记录了外交官的一生。

他已经经历过那些如此重要的时刻,再回到那一普通的,要进行几个小时的仪式,镜头撩过每个人,直至他被赶走时才回到他。

仿佛是他替换了摄影师,持着摄影机的感觉。

突然想到普鲁斯特吃玛德莲娜的时候,吃着这么小的一块蛋糕,就让他回忆起那么多往事。

在遇到现代人那段,他们说他升上有福尔马林,甲醛的味道。

他也是带着略带嘲讽的语气“做个医生也不错” 。

后来遇到盲眼妇人,他听着她说Van Dyck, 有点相逢恨晚,惺惺相惜的感觉。

再遇到那个欣赏保罗和彼得的少年,他说,你懂什么。

楼廊里嬉戏的少女,沿着长廊跳到尽头遇到一个妇人,再转到那个一家人的房间。

一直到群舞那段,他说,我最喜欢彼得堡的舞会(类似的话)。

随着众人起舞,镜头最后迷失了他,再次出现的时候,他说我要留在这里。

不知道为什么看到他决定留在那里,两人要分别时竟然有点伤感。

长镜头代表了对过去的留恋吗?

长镜头也让事件更加真实,他或许不想只是个看客,也想加入其中。

结局离开的时候,摄影师又回到那个寒冷的外面,但总感觉其实是那个外交官回到了门口,就像他不知道自己怎么会突然出现一样,只是这次不像他进来时那样熙熙攘攘,只有他一个人想想自己也或许是这样,不知道怎么突然成为一群人之中的一份子,喜欢过这个,执着过那个,爱慕过别人,斥责过别人,看到一些选择或许羡慕,但是还是选择不踏入。

为一些地方留下,或者最终离开。

 9 ) 电影长镜头NO.1

感冒了,窝在床上什么也不想干,大脑迟钝,打开《七磅》生怕自己看不懂,于是眯着眼把去年下的《俄罗斯方舟》看了。

看这部电影完全不用过脑子。

两千演员,三百年,三十五个房间,三个交响乐团,排练七个月,一个镜头。

博物馆只给剧组两天时间,于是四十个电工花费二十六个小时在三十五个房间里布光,然后,德国摄影师提尔曼·巴特纳在九十多分钟的时间里扛着三十多公斤重的高清晰索尼数码摄影机一口气完成了所有画面的拍摄。

我只能说,这几个家伙太牛掰了。

事实上,这并不是我看过的镜头最长的电影。

我曾经看过一个Porno,一张大床,几个床上表演艺术家,男男女女,轮番上阵,一个摄影机老老实实地搁在那里,偶尔移动一下角度。

整个片子长达两个小时,不切镜头,原汁原味,当然最关键的是,它不枯燥。

它的内容是几组男女对精神追求的公然藐视和对肉体快乐的极致探索,而且在艺术手法上实现了后现代主义的解构以及新写实主义的解剖。

它才是我的看过的电影长镜头NO.1。

 10 ) 同步文如下,尽量做得有逻辑

文前:1,鄙人不认为所谓的一镜到底或长镜头是这个片子的噱头,这样的手法在俄罗斯的电影史上不是新鲜事,可以参考俄罗斯“剧院-电影”的相关历史。

相反,长镜头在这部电影里是必要的,也是一种暗示和交代(:这都是一场梦,而有的人不愿意醒来),还有比普通镜头更优越的带入功能。

有几处变焦(人在冬宫逛一天,头真的会晕,特别是到楼梯房间)、场景色调的冷暖变化、场景的变形(后面部份,棺材制作,这个场景墙不是垂直的)都是有隐喻的功能。

2,如果单单说这是旅游指南,可以去看别的片子。

因为它的路径并不是真实的连续房间移动,也就是说,它其实不是真的一镜到底。

例如说马琳剧院和冬宫显然不是相连的建筑,它们之间需要坐很远的车。

3,鄙人说这是一场梦也许能够回答为什么有的人能看见法国大使(老头),甚至有冲突,有的不行。

这如同:在梦里有时候可以和梦里的人互动,有时候不行。

与梦里的人发生冲突的情况可以参考《盗梦空间》。

4,如果你觉得看得难受,这个感觉是对的。

因为如果你了解它的历史会更难受。

毕竟是用电影的形式存在,也就是起码有情感的传递。

也就是说,如果你不了解它的历史而看的时候感到难受,这个电影的感情传递已经成功了。

为什么会难受呢,有人说它没有起承转合,那你看到什么呢?

注意你自己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从最开始黑镜加单句独白,到有暗色有人互动,到以黄色和白色表示的庄严的皇家活动宫廷生活,再到华丽绚烂最后的舞会和散场;从无声到私语,再到宣言,最后是华尔兹。

这是感官逻辑了,而不是故事逻辑。

它遵循着是“法国外交官在冬宫的记忆”这个线索;还遵守着:“悲剧即是美之毁灭”这个原则。

所以你会觉得难受。

(补充,当然没有哪个外交官能活那么长)5,有人说这片子不会打光。

对于这种说法,我真的是要闭着眼睛翻白眼。

你可以试试这个“闭着眼睛翻白眼”的动作,可能你下意识会摇头,这样你也许能明白这个情绪。

我只能说,的确,前半部分偏暗。

除了之前说的“感官逻辑”外,冬宫那几个房间的确很暗:背景墙很暗用的是橄榄绿如果没记错;画也很暗,因为那个时期的作品就是这样;房间都是一面有窗,而且挂窗帘因为要保护油画。

你能有多亮呢?

我猜拍的时候也没怎么补光,但为什么要补光呢?

后面的几个房间它也就那么亮,现在也是,接见使节的宝座厅没有陈列艺术品,因为这个厅的艺术品是宝座、灯、木地板和天花板。

这里没有拍到天花板,但是天花板和木地板的花纹是对应的,大家注意看地板。

6,所有对应人物,彼得大帝,叶卡捷琳娜大帝,波斯大使,末代沙皇一家,普希金和他妻子,所有的士官,名媛都是严格按照当时的形象塑造,你如果有这方面知识,一眼就能找到它们,当然影片里也有提示。

—————————————————————————————————————————————正文:《俄罗斯方舟》同步文这是曾经的小愿望,也是一场梦:从马琳剧院到冬宫可以一天走全,可以一下子看到想看到的画。

结果往往如果开头说的,“我睁开眼,但我什么也没看见”。

冬天的彼得堡,如果你在街上,如果你要去马琳剧院,无论你穿得多么庄严华丽,心中总是诚惶诚恐。

对于我,多半是雪太脏,衣服是不是还不够庄重。

十八世纪到一战前是个华丽慌忙的梦,它的礼节、装饰、情谊、暗藏的危险,一切快得没有时间思考。

冬宫,又叫“埃尔米塔什”,“隐所”的意思,在北方威尼斯,圣彼得堡。

在这个城市,任何人可以和你说话,你可以和任何人说话。

你会分不清谁是清醒的,也不知道自己是否比别人更清醒。

这是一座复制的城市,他们什么都模仿得很好,古典剧院,油画,雕塑,军队,建筑……一切像在通往教堂钟塔的旋转楼梯,头昏目眩。

在这个尺度大到大到适合步行的城市,所有的美、财富、教养都过分地藏在室内,藏在每一个个体。

小心你的言行举止,你不知道他们的成就、品味、学识,在他们面前很可能你是酸涩无趣的。

在这样的城市,诚惶诚恐是应该的。

“为什么你认为有必要去接受欧洲文化?

为什么连欧洲犯的错误也一起借用了?

”看着Antonio Canova 的 the Three Graces(美惠女神),这么久了,我们有多少对彼此的误解和懒惰的臆断?

把门关上,想想,在这一叶扁舟上,所谓的文化人耍着各自的流氓,丑陋、落魄、互相嘲讽。

谁才是真正的蛮族?

最后说一句:“我是开玩笑的。

”跟着影片里的外交官徐步,我回忆着每个房间。

这些房间有一种致幻功能:都是些满载着凝固时间与情感的作品的房间(一幅画画完真的要好久),你是否珍视在它们之间穿过的这份幸运。

多少埋没在画里姿势里的信息,很明确的是,如果没有“象征”或“符号”的基本知识,在你面前不过是被设计好的色彩布局与缺失的石块。

如同片中的质问:“如果你没读过圣经,你怎么知道人会变成什么样子,你怎么不说了?

”如果这些房间没有人,你却遇到了在书上、画册或别处见过的作品,你以为你对它很熟悉,它还是会给你惊喜和感动。

你开始让自己安静,不自觉地走进它。

听觉开始过滤嘈杂,把自己隔离开来。

鼻孔开始张大,好让更多的氧气进入大脑与心脏。

视线开始寻找,与眼前这作品产生联系。

想象力被重启,有些人身体开始放松、舒展,甚至起舞,至少在他的意境里,转身、扭曲、拥抱、呻吟,与自己交谈。

须臾也好,弹指也罢,闭上眼,眼前的与印象的,清晰的与记忆的,如沐春风大概是这样的吧。

这种有意识地自我意识孤立,在现实中是奢侈而脆弱的:仿佛只有你和作品,剩下的皆是空无,你却感觉不到孤独;任何人都可能冒犯或打扰到这种状态下的你,似乎这种场所(博物馆)最好是独自前来,以免对朋友的照顾不周。

冬宫这个迷宫,去多几次,以为自己很熟悉,但是又好像没几个房间去过。

令人感动的是影片有冬宫空中花园的影像。

以前都在维修,后来又听说成了雕塑的仓库,在后来说又恢复了。

没想到那园子这么大。

如果你在马琳剧院,或在冬宫,想象一下,三百多年前的皇族贵族也在这里,那时也只能是他们在这里,这时空的对话是历史和建筑的力量。

在那两栋建筑里,最后的荣耀与华丽,如梦一样,幻灭了。

冬宫,三大博物馆之一。

这庞大的宫殿与圣彼得堡其他辉煌建筑一样,奇迹地在一战、二战、围困和多次国内剧变中幸存。

如同方舟,满载着世界罗集之珍宝与国家记忆,在历史与未来的大海中,孤独而坚毅地前行。

《俄罗斯方舟》短评

没看完。有点闷的说。不过作为一个镜头完成的电影,不闷才怪。导演的掌控能力值得一赞。摄影师是《罗拉快跑》的摄影师,辛苦了。

2分钟前
  • lim
  • 还行

穿越者或幽魂的自言自语。在俄罗斯公国、帝国的大地上,岁月如寒刀,斩断历史的华袍,唯有闪烁的人影,在或新或旧的叙事里,附身每一个看到、经过那里的人,在灵魂与梦的闪回中,清越的歌舞、缱绻、落幕……

4分钟前
  • 禾一
  • 还行

一镜到底再牛逼,也改变不了这部大闷片的事实。打分竟然这么高,莫非真的是我的趣味太低?(扶额自省中)

6分钟前
  • Junit
  • 较差

缺乏相关历史背景了解不是很能明白它的内容,但是我的直观感觉是,导演挺怀念过去的,就是那种哭着喊着“大清国不能完啊”的忠臣

7分钟前
  • 狗肉
  • 推荐

长镜头的妙处在这里得以体现 叙事者和旁观者合二为一 灵魂或说意识深入其间也向外抽离 游荡在富丽堂皇的宫殿之中//两百年俄国历史一隅速览 这是时长为99mins的单频闪回//最后选择留下也不难理解 方舟作为承载保留下一部分的俄罗斯 “别了 欧罗巴”

9分钟前
  • YiQiao
  • 推荐

这种程度的艺术于我而言还是过于高雅了………200年的俄罗斯历史只是一片方舟

14分钟前
  • SKY
  • 较差

先生当此行走到尽头我们所看到的所有影像也已在历史长河中流进了您是否有记住什么呢?是少女的倩影还是帝王的威严只可惜今日的此情此景您不能再见到了而我却因能目睹荣幸备至、与有荣焉看的时候就想流泪,想写点什么,很荣幸最后果然和导演的情感宣泄点如出一辙。随着滚动黑屏的结束,我的思绪却不停地在漂泊

19分钟前
  • Elanor
  • 力荐

导演和法国外交官穿越到彼得大帝的时代和后来的叶卡捷琳娜、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时代,见识和重温300年间俄国曾经的辉煌和统治者们的生活,最后在盛大的宫廷舞会中散场,望向窗外流动的河水,“别了,欧洲,我将永远漂泊。”联想到如今的俄罗斯与欧洲,这句话也极有意味。冬宫关闭一天、上千演员、一镜到底,冬宫内饰收藏和服化道美轮美奂,导演和所有人员都会庆幸和自豪完成这样一次壮举,自豪于俄罗斯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提供的饱满素材和灵感。外交官设定为法国人也有意思,同是欧洲大国、法语曾是俄国宫廷语言。【电影资料馆】

21分钟前
  • 健忘的猫头鹰
  • 力荐

电影院看的。说实话,真是要对俄罗斯历史以及对欧洲艺术有一定了解的影迷才能真正体会影片的意境,影片的故事性并不强。更像是个第一人称的旅游纪录片。像我这样知识储备不过关的,也只能长长见识,看看长镜头,看看华丽的东宫了。

24分钟前
  • bay135
  • 还行

#2020俄罗斯大师影展@大光明对老毛子美术的迷惑性好感突然出现了一个裂缝 太神经质太唠叨了

28分钟前
  • aaaamy
  • 较差

旅游指南的水平,这个一镜到底颇为廉价

29分钟前
  • 殊不方
  • 较差

影片很好,我睡得很香。但单凭真•一镜到底而不是那些个什么玩意儿都出来吹一波的牛鬼蛇神,就值得给个四星。

32分钟前
  • 欧.尹
  • 推荐

場面大格局小,一人視角二人說話。

36分钟前
  • Viow
  • 还行

导演的野心之作。这部电影的技术难度好大,可以得个最佳导演奖,呵呵。电影通过一个人的主观镜头和一个陌生人一起在冬宫博物馆里玩游的方式,穿插了俄罗斯的历史和现在,同时也对俄罗斯和欧洲其他国家的文化上进行了一次对比。

37分钟前
  • 合纥
  • 推荐

所以大家果然是爱这种技术流派的电影吗?长镜头就不会有错?难怪鸟人能拿奖~

38分钟前
  • 蚂蚁没问题
  • 还行

泅水的摄影机,镜头游走,如流动的博物馆,躲在视点后的神秘梦呓般的“解说员”,让镜头仿佛有了自己的意识,一趟穿越历史之旅,一场漫长的回望,历史之门开合,瞥见辉煌见证版图消长,长廊上的少女们似是林中的精灵、梦中的惊鸿,盛大的舞会,宛如盛极必衰的凋零时刻,尾声像是走向冥河的镜头森森,“我们注定永远漂泊”,点睛俄国因历史、地缘政治导致的嵌入骨髓的动荡、无所归依与撕裂感,也许是不能说本片形式与内容绝对的统一,但总体上还是称得上是彼此呼应的 20200821俄罗斯大师展@大光明重看

40分钟前
  • 甘草披萨
  • 推荐

这位导演的电影看了两部,感觉很有相似,都是主角在经典艺术作品中徜徉、对话,但是内容感觉非常碎片化,像是在看一篇主题难辨辞藻华美不知所谓的散文。

42分钟前
  • 朴树的那些花儿
  • 较差

非常喜欢,古典美,艺术美,油画,音乐,建筑,华服。最后20分钟舞会,奢华登场,华丽退场。俄罗斯电影。

44分钟前
  • 小熊QQ
  • 力荐

终于领略了史上最长的长镜头,就当是欣赏一幅长卷油画了,即使不一直盯着字幕,也不会错过什么。画外音很销魂。我还有一个疑问:这样的片子需要剪辑吗?

45分钟前
  • 盲忙
  • 较差

像个游览指南,啥情节也没有

47分钟前
  • kingfish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