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爱可以从重来,有多少人值得等待/当懂得珍惜以后回来,却不知那份爱会不会还在/有多少爱可以重来,有多少人值得等待/当爱情已经桑田沧海,是否还有勇气去爱——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从电影院看完<生日快乐>,小南五音不全的歌声不时的徘徊在耳边."有多少爱可以重来,有多少人值得等待."奶茶,一直很喜欢,无论是她的歌还是她所扮演的各种角色.没有惊艳脱俗的外表,没有特别的嗓音,一切都是淡淡的,但就是这种淡淡的感觉让人所喜欢.就象喜欢一个人听那首<一辈子的孤单>.电影刚做宣传的时候,就想去看看这个改编自他的短篇小说的电影是怎样一个爱情故事.而做决定去电影院看是因为看了<生日快乐>在电影频道的首映礼.在采访奶茶时,她说,如果有人对你说你要坚强,要勇敢,那说明这个人要离开你了.这句话有人对我说过,我当时还没有明白是什么意思,而现在我和奶茶一样明白这个道理.首映礼上,曾宝仪的一句无意的话让奶茶的眼泪掉了下来,当时心里有点点的痛.我想,这肯定是一部表达奶茶内心的电影,也许我可以可以从中找到一些我要的答案.坐在电影院,安静的感受着这个美丽的故事,感受着爱情.姚谦说这是一个很刘若英气息的故事,我喜欢这样的说法.很高兴这个故事没有让我失望.奶茶说的,故事抄袭人生,人生也被故事抄袭。
电影一开头,小米在便利店买东西,然后要了一包烟,抽烟后去闻手指间的味道,我知道她想小南了,这是去闻小南的味道.这样的情形我太熟悉了,于是我知道我喜欢这个故事.当小米寻找外婆时孤独无助的站在马路上,小南从背后的拥抱让我觉得很温暖,很有安全感.当小南对他的烟友说,等小米没人要了就会娶她,我真的以为他们会走到一起,即使那么多次的分分和和,但他们那么的相爱.小米看完电影听到小南的留言,说他要结婚了,是和自己最爱的人结婚.当时我震住了,怎么会这样,怎么可能是这样.奶茶的表演完全表现出小米当时的心情,从愕然到气愤再到绝望.所有人都以为小南带着新婚妻子去上海了,电影的最后我们才知道这是的小米只是躺在床上一遍遍的听着小米的钢琴磁带.而每年唯一的消息只是在小米生日那一句:生日快乐.真的没有想到最后的结局是那般的不遂人愿,也许只有这样才是美丽的,残缺的才是美丽的.也许每年的生日祝福可能还会到达,也许没有人告诉小米的真相,也许她会一直期盼着重新看到小南,告诉他,她要去维也纳了.小米是幸福的,因为有一个人自始至终都是爱着她的,因为有一个永远属于她的小南,因为她有这样一个比好朋友还要好的朋友.电影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情节,但每一个小细节都是那么感人,让人感觉真实,温暖.我想每个喜欢<生日快乐>这部电影的人,都是另外一个小米,每个小米心中都有一个小南,一个永远都不会忘记的小南,一个永远放在心底的小南,一个永远挂念的小南,一个想永远依靠的小南.但是这个小南可能只能让你怀念,默默的怀念.生日快乐,我希望在我生日那天可以听到我想要的祝福.
――――从《20 30 40》到《生日快乐》http://images.blogcn.com/2006/11/28/7/kavkalu,2006112813920.jpg更多的时候,女性并不愿记住自己的生日,同样,在别人的婚礼上生命会清醒认识到孤单,没有人可以逃过岁月的侵蚀,生命的成熟总是伴随着沧桑,也没有一个人可以在自己的文字里隐匿自己的心境,当2006年台岛金马奖张艾嘉和爱徒刘若英挽着手结伴而行的一刻,我仿佛看到知性女子内心的忐忑和迷茫,岁月让人看透往事所有的细节却唯独把未来隐匿。
在张艾嘉和刘若英之间有着太多的相似,早年张艾嘉在《爱的代价》里唱道:走吧,走吧,为自己的心找一个家,也曾伤心流泪,也曾黯然心碎,这是爱的代价。
而近20年后,刘若英在她的歌声里表达了相同的没落和心伤。
而在刘若英的歌曲《后来》里有着两句谶语式的道白:后来我总算学会了如何去爱,可惜你早已远去消失在人海。
我不知道这首歌是不是影响到了她的文字《Happy Birthday》,至少这份淡淡的惆怅始终萦绕在她的世界。
在这相似在两个人的电影里逐渐汇合,这些相似的心结让她们惺惺相惜。
在华语电影里,因为制作成本的限制我们无法和好莱坞争雄,我们唯一可做的是以情动人,从金马今次最佳影片《父亲》和911之后好莱坞主流电影的走向看,动荡的世界局势让人选择了家庭和人情之间的相互慰藉,视觉让人记住的只能是MV式的夸张,而在中国内陆城市的主流电影消费人群是白领女性和他们的男友以及以文青自居的大学生。
所以,编剧能否打动这个人群就成为赢得观众的主因。
电影作为视像载体需要的是和受众互动才能完成,而人性、人心是111年电影永远的票房法宝。
几年前的《20 30 40》张艾嘉已经以她的年龄洞穿女性心灵的泪泉,那始终的落寞感和对于未来的不可测性始终伴随在她的文字和影像里。
在她编剧的《生日快乐》里我们同样看见她对于知性女性在当代的尴尬处境,某些情节的设计有着张艾嘉模式的影子,相聚其实是简单的事情,可是,相守和步入婚姻状态却是大多数女人犹豫再三的,当代有着太多潜在的诱惑和被诱惑,知性女性的内省和敏感其实正是阻碍她们选择的原因。
我曾经说过:爱情的意义就像义无反顾的赴死,你是否愿意被完全覆盖或者“任人宰割”。
没有奉献的爱情永远只是一时快乐的激情。
等待通向的往往是无疾而终的情感陌路,等待是让机会拱手相让给别人,可是,对于刘若英和张艾嘉来说,已经过了这样选择的年龄。
作为男性的我始终认为守望不如行动,答案的意义在于为自己寻得新的黎明,模棱两可的等待只能换得岁月心伤。
中国人有句老话:一遭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在2004我评价《20 30 40》写过这样的一段话:“张艾嘉自己讲过:我拍电影,就是从女人的观点去做,从女人的观点去看。
确实,这种隐匿在女性深处的期盼和向往港湾的迫切是男性无法完全理解的。
再强的女人需要心灵的慰籍,那镜中的张艾嘉只是对生命突发事件的自我安慰和自我激励”。
对于女性而言,她们始终认为向往比沾染尘埃的对视之镜更安全,虚幻的温暖真的可以伴你一生吗?
我表示怀疑?!
人是以对方的体温感受自己的温寒的,人是在对方的肩膀上感觉同类力量的,没有一个人足够坚强,在许多人的肢体语言里我读到的讯息是无助和迷茫。
在男性依旧主宰的世界,女性无论外在如何坚强,她的内心总是需要一个肩膀的。
具有才子才女式情怀的张艾嘉的电影总是看得到她落寞的影子,这我们甚至可以在《阿郎的故事》里看到,对于女性来说,随着年龄的增加她会愈来愈不确定自己的位置,伤感和年龄帮着叹息在文字里流淌,而属于大学时代的清纯便成为一波三折的咏叹。
无论我们身处何地,我们需要记住,表白和争取永远胜于悠长的等待。
知性的疑惑在于他们以理性的态度面对感性的世界,就情感而言,她只有发生,爱情不是规则,不是可以被设计的先验,过多的思索只能适得其反。
《生日快乐》主题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266307914】【附录:影片资料】片名:《生日快乐》出品:银都机构、美亚电影、黑白映画联合出品内地发行:上海华宇电影有限公司监制:张艾嘉、胡恩威导演:马楚成主演:古天乐 刘若英 曾宝仪 周俊伟类型:温婉爱情剧华宇电影公司:卡夫卡•陆(KavkaLu)2006年11月28日 星期二 下午13时12分联络方式:MSN:[email protected]邮箱: [email protected]
我们的人生也一定有过这样的人,那个每年生日都送上祝福的人,那个知道你咖啡要加三勺糖的人,那个宠溺着你肆无忌惮的坏习惯的人。
我们的人生中一定也有过这样的时刻,在停电的夜晚给他简讯却说“我不害怕”的时刻,在回过身却找不到那个熟悉的人时脑海一片空白怀疑自己是不是真和他在一起的时刻,那个想哭却要拼命忍住泪不知道如何是好的时刻。
每个女孩心里都有一个小米,不论你表现的多么勇敢多么无畏,心里的小米还是会害怕受伤害,不论那个他对你多么好,心里的那个小米还是会怀疑他是不是真的爱你,身边是不是真的只有你一个。
我们都有过那个其实在心里就是独一无二不可取代以为随时回头就能看见就可以依靠的人,可是我们最后还是失去了那个人。
这份感情没有谁对谁错。
我们都是有缺口的人。
只希望,在可以拥有的时候,我们都能珍惜,让以后回忆起来的时候能开心的笑,也许就够了。
如果我还是18岁.也许会被这样一个近乎荒谬的爱情故事感动到茶饭不思.可是片子里的男女主人公.已经是在这个世界摸爬滚打了那么多年的成年人.我实在难以想象.什么样的理由让他们在一起耗费着感情.青春.耐心.以及所有宝贵的东西.玩这一场看似独立特行实则愚蠢无比的感情游戏.尤其是奶茶演的小米.套用片子里曾宝仪说她的一句话.简直就是莫名其妙.当然.不能否认奶茶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的女子.对任何一个角色都是刻画得入木三分的.而她与张爱嘉的搭配更是毫无挑剔.从少女小渔.到20,30,40.再到现在的生日快乐.说白了是有点心疼.总觉得她这样类似的角色演的太多太多.无非是和幸福差之毫厘.最后却总是失之千里.这次的小米尤其让人看了觉得生气.觉得怎么会有那么敏感到甚至让人有点讨厌的女生.幸福不是那么乖巧的事物.如果自己都放弃去追求.没人有义务把TA送到你家门口.从大学到毕业.再到后来的日子.十年是怎样的概念?
那是最好的时光.可是我看见的只是两个男女互相追逐.又彼此蹉跎.要说的是.煽情与否和电影的好坏是有本质区别的.我不否认当看见小米听说小南要结婚.独自开着车绕圈.最后终于失声痛苦.当看见这些的时候.我也陪着掉了几滴眼泪.那已经和电影无关了.只是觉得那样的隐忍和倔强.好象记忆里某年某岁的我.只是到了今天.再也不见踪影.人都会成长的.不同的只是.有时候老天给你机会重新再来.有时候不.
假如大喜之后会突然迸发大悲的情绪是一种心理疾病,那么看来我应该看看心理医生。
高中同学聚会后,莫名的失落感顿生,想起前两天看的一部旧电影——刘若英和古天乐的《生日快乐》,就想不如借文字抒发那大悲,总究是比压抑在心中更好的。
影片的开头,1996年6月7日,我倒是不记得那一年的生日发生了什么,也许只是因为片头这个熟悉的日子,让我对片中的小米有着深深的情感投射。
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是有很多很多的灰色地带。
法律会有、道德会有,连情感也会有。
我绝不然是说故事中小米和小南的故事是如灰色般压抑阴沉,相反地,他们的故事是朦胧,像灰蒙蒙的大雾,你想拨清,却总是拨不清。
正如在法律的灰色地带里,你做了一些不大好的事,但是却不会违背法律。
而小米和小南的故事,该发生的都发生了,但最终二人却依然游走在灰色的雾中,没有一个人愿意先走出来,牵着对方的手走出那灰蒙蒙的雾中。
故事中的小米,双子座。
人人都说双子座极端而敏感,她的悲伤永远只是深藏其中,她的欢乐,你永远看不穿是真的快乐还是故作的微笑。
小米也是如此,故事一开始,过于有默契的两人,一个提着蛋糕、一个提着麻辣锅,奔向对方的宿舍,计划之中的惊喜因为这“默契”变成了意料之外的扫兴。
对此,小米短短的三个字“嗯”“拜拜”,电话那头的小南能听到话筒那边的泪水么?
看过一个心理节目,单亲的小孩子,对于爱人会特别地依恋或是特别的着紧,当然也会特别地没自信,因为他们已经失落了爸爸或妈妈的爱了,他们不愿意再失去自己深爱的那个人的爱。
可是偏偏地,碰着的是那个敏感极端却好强的双子。
很生气,却不会发脾气也许的是害怕发脾气会令爱再次失落;很难过,却不会当着你面流眼泪,因为双子深信要是在你面前哭了,自己就彻底地输了;很在乎,却不会对你说,只因为那好强的个性里容不得她这么做。
看着身边从不缺女生的小南,小米只能以沉默表达自己的不自信;听着小南在餐桌上和女同学那样的对话,也许别的星座觉得那没什么,可是敏感的双子却还是觉得很受伤,可是受伤又如何,也只能沉默以对吧;小南要走了,小米却借口要照顾婆婆,泪是流了,当然是在小南离开之后;小南说要结婚了,宁愿像个疯子一样开着车在那兜圈圈,流着泪却还倔倔地对电话说,好啦,我终于不用再为你的幸福负责了。
时常听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我爱你,但与你无关”,可是更想说的一句话是,我们什么都是却也什么都不是。
当所有人都不看好这两人的时候,他们亲密恩爱;当所有人都以为这对相隔多年再次相遇的“比朋友更好的朋友”应该能够在一起的时候,一个却告诉另一个要结婚了,可惜新娘不是她。
在剧中,小南并没有与别人成为伴侣,而是听着小米的钢琴录音魂归天国;在现实中,是不是该是那本该是你新郎的人,现在却挽着别人的手步入教堂呢?
和朋友聊起这个话题,觉得凡是所谓的恒久爱情,终究是因为有一方先于另一方离去,二人的幸福时光嘎然而止,所以地,才有他日恒久的思念,或许思念的不是那个人,而是那段美好而快乐的时光。
也许地,故事中的小南的离开,只是为了让这份思念可以永久地永久地留存吧。
剧中常出现那首歌“有多少爱可以重来,有多少人值得等待”,是对于剧中这段已相隔天人的爱的唏嘘注解。
而现实中,倘若真有个小米,我想她会不会在小南生日的时候,静静地唱“对你的声音你的影你的手,我发誓说我没有忘记过;而关于你选择了现在的她,我只能说我有些难过,也曾真心真意地等过”这一种想见不能见的伤痛,让我对你的思念越来越浓,我只能把你放在我的心中。
给剧中的小米,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给那些现实中的小米,你还听说爱情回来过么?
写于2009.1.22 凌晨1:07
初四那天晚上,看了《生日快乐》。
很小的影院,很少的人。
想起来,无意之间看到这张海报,竟然会一拖再拖,没有看。
也许是,每个人都会遇见很多没有缘分的对的人,所以在影片之外,很多人也学会了将比好朋友还好的朋友这个位置留给他们,以掩饰自己对于失去他们的悲伤。
至于我,这样的一个位置,始终会为自己空出来。
在怎么样的有缘无份都不能换来10年的唏嘘。
我,自私的骄傲的,怎么会淡淡的看着你去爱着别人?
永远不会将情人节快乐变成生日快乐。
我不会在这样的事情上招惹到自己。
若得到你,自是得到了朋友,情人,家人,若失去你,便也失去了全部。
永远的气量小小的偏执的坚持。
编剧是张艾嘉,原创为刘若英的一篇散文。
奶茶在她的单身日志演唱会中说“以前的恋爱都好单纯,不会去想他是不是好丈夫,好爸爸,而现在可以知道他们都是好丈夫,好爸爸,都是别人的”。
唏嘘。
当她们擅长讲述着各种有情人不能成眷属的故事之后,当所有的听众都散场之后,她们在散乱桌椅之中,昏黄灯光之中,最中意的诗句却又是“曾经沧海难为水”。
遇上你,爱上你,然后离开你,是不是让人尝一尝爱恨离愁就是生活的完整?
是不是可以了所遗愿?
还是《生日快乐》,恶俗的结局,温馨的开头,挣扎的过程,都只是都爱情的反讽?
爱上你,然后我们在一起。
那些为你停留,为你流浪,为你发疯为你死,都是青少年昏了头。
世界上真的有什么善良的人类有什么苦衷非要肝肠寸断的爱情?
我还是老了,我的轰然老去,同情的是我只想快乐。
他们都说这不是一个好看的片子,连口味与我相似的女孩都汇报说这个电影实在让人难感幸福。
于是就放下来了一等很久。
傍晚经过礼堂时候忽然发现今晚竟想起来要放这个,三元钱买了张票进去。
荒落的礼堂里有支支哑哑的破椅子和稀疏的情侣。
刘若英一出场就是又倔强又委屈的情势,裙踞湿了脚也痛了,没有见到爱人,灰心丧气的回来,又无法怪谁。
看到她眼睛的时候,立即心疼起来。
那种可以很强悍又可以很脆弱的神气实在太熟悉,它时常出现于身旁的要好的姑娘的脸上,甚或我自己的脸上。
小米在这个电影里常显出笨拙的姿态。
她很努力地弹琴也很努力的去爱,睁大眼睛看琴谱戴上耳机练指法,却仿佛总是差那么一点,不会是最优秀的,屡屡被拒绝。
而这份自然而然的笨拙又仿佛是刘若英自己带到戏里来。
她在娱乐圈里是特别的,不是因为她不太漂亮,而是她的姿态,尤记得她在人间四月天里一出场,就觉得那双眼睛太通晓一切了,不太配这角色。
她总是睁大眼睛或好奇或露出怀疑神色,很像一个不太聪明又很用功的小学生。
所以她偶尔会在访谈节目中说些极文艺的感悟,又偶尔会在娱乐节目中失控地大哭全场,但擦干眼泪,却又有即使屡屡失望也不肯放弃尝试的柔软的坚持。
这种坚持不是为信仰,甚至不是为爱,她仿佛只是为了证实下一宗的失望而重新去尝试。
这种笨拙,我在大屏幕下看来,也觉得是这样熟悉的。
小南和小米的故事,因为时间而显得奇怪,也因为时间而显得特别。
她在婆婆走失的不眠的晚上紧紧揪住他的衣服,他抱她这样紧还是了解不了她的恐惧去。
她也许也没打算这样深刻的爱他的,他有什么不同,她也说不出,然而他是故事的起点和终点,当年份和地址都更迭了很多次,生命中的人也换了一潮又一潮,他就成为了“那一个人”。
再也无从比较也无从取代。
她对女友的揶揄抿了嘴唇笑起来,她给的他们不在一起的理由本就是现编出来的吧=。
他们为什么还不在一起?
不是因为他的花心,也不是以为她的没安全感,这些如果在永远失去的恐惧前,都显得太轻飘了。
重要的是她相信她不会失去他的,兜兜转转到最后,他还是她的。
爱情故事不都该这么写。
他也相信吧,还有她的爸爸,他的兄弟,几乎所有人。
谁许诺一定呢。
谁许诺又有效力呢?
她的故事只有一场,若不是预期她也就无能为力。
灯火通明的停车场,驾驶座被打上了层温柔的黄光。
她由欢快转到绝望,难以相信的阵痛。
理性地打电话过去,却最终崩溃地哭泣-请不要告诉我你爱着谁,请不要提及你的任何幸福或伴侣,那于我都是尴尬的羞辱。
我们这么多年……这么多年……-这是多么不是强有力的理由,这又是唯一她可以依据的理由。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有多少人,愿意等待。
”旋律选了这样一首大江南北传唱的歌。
和这么文艺情节的片子配起来倒也妥帖。
小南是为了小米去学这样一首歌的吧,又在多少年后的聚会里一起唱起来。
身后那一帮热闹无畏的大学生都已换成了下班小聚的白领,他们也在各种际遇中完全地长成为男人和女人。
只是旋律依旧,KTV中的场景都是相似,他们并肩,旋律里是他们共同的记忆或秘密。
让人幻觉是当年那种黑白照片上面叠了彩色。
这一幕真是如坠华梦,任谁都连想像都不敢。
我极爱这一幕,即便多少年离索,有这一场被记住,已经心满意足,又可再撑许多年。
小南终于有一天会离开。
也许会娶阿恩,或者会娶一个别的什么女人,也许不如小米漂亮,也许不如小米聪明,当然更不会如小米懂他,是谁都没有关系。
那是与这个故事无关的,也许那根本就不再有故事。
但那就是之后的生活了。
小南为什么要错过小米,或者他不确定她的爱,或者他在长久的摇摆中疲惫,或者他已把她当作最美的蜃,不忍用嫁娶柴米来亵渎。
那最终爆发的唯一一次恸哭,就是大结局了吧,当她最缥缈的一线希望关闭。
(希望之为虚妄,正与绝望相同)。
好在奶茶是故事的建设者,她如我们一样知道这是结局而不大喜欢。
于是她让镜头重新开启,让小南听着小米幼年时的钢琴弹奏安详死去,让小米最终得去维也纳,让她在火锅的热气中夹着鱼丸想起他。
她之后的各种辗转孤寂,都仰仗不了他了。
也许平淡幸福也许苍白乏力,她只是再一根羽毛也承担不了了的早上突然想起若干年前他的脸。
而那每年一次的生日快乐,是什么也不能解决的,却又其实能安慰很多很多。
请你一定不可忘记。
Ps, (八卦)两个人反复重复的日子:6月7日,你的生日。
1月7日,我的生日。
在下面掐指暗想,这星座多么不搭。
小南在厨房刷碗,嘴里还是哼着“有多少爱可以重来,有多少人愿意等待,当懂得珍惜以后回来,却不知那份爱会不会还在……”,背对着小南,挂着微笑。
小米掉眼泪了,我也掉眼泪了。
只因为这场景太熟悉了,一样的五音不全,一样的《有多少爱可以重来》,一样的微笑。
在众人看来,小米和小南是天生的一对,小米和小南经过十年,还是彼此深爱,只是他们的感情太不寻常了,似情人,似朋友,似至亲,究竟是什么?
连他们自己都说不清。
小南是个花心帅哥,小米活在童年的阴影,带着丝丝自卑和忧伤,始终不肯面对这份爱情。
所以对小米说:“我们做那种比好朋友还好的朋友,因为情人是会分开的,而朋友可以永久。
”与我曾经的想法如出一辙,爱情本就没有天长地久,只有做朋友,才可以永远在他身边看着他。
小米固执的坚守自己的“永恒定律”,她只有两个愿望:去维也纳读音乐,喜欢的人永远不离开。
我不知道小米选择这样的方式对待这份感情究竟对不对,她一直在等待小南变得不花心的那一天,她心里渴望爱情和婚姻,只是害怕。
在婚纱店前驻足,小米以为她盼望的时刻到来了。
所以,当她接到小南的语音留言,说他要结婚了,小米为自己建筑的那么多年的永恒世界毁灭了。
小米笑着说:“我再也不用为你的幸福负责了。
”继而落泪,继而痛苦,继而抹掉泪水,开车回家。
小米说:“他这次晚了42小时才对我说生日快乐,下次他再这样我就不原谅他。
”小弟笑着说:“你永远都不会不原谅小南的。
”是啊,我们总是那么容易学会原谅和遗忘。
这么多年,小南身边的女人换了又换,心里却始终住着小米,每年的6月7日都会说一声:生日快乐。
小米始终孑然一身,不接受任何男人的爱意,等待小南,却又若即若离。
婆婆去世了,爸爸老去了,灰沙发变成了鲜红色,这样的折腾,为了什么呢?
这个结局,奶茶写的太忧伤了,是我不喜欢的,但却只有这样的结局,才能成全小米和小南的爱情成为永恒,是这个故事最动人之处。
小南曾经对小米说:“你会后悔的哦。
”如果小米知道这样的结局,她是一定会遗憾终生的。
我真的希望她永远都不知道小南有多么爱她,永远都在生日那天等待小南的电邮。
这样纯美而暧昧的感情,是不是就是小米要的永远?
如果可以选择,我相信小米宁愿小南还是那个花心但健康的男人,即使得不到,爱人能够活在这个世上,一年只有一次的联络,也是幸福的。
电影院里,好多人听到古天乐走调的《有多少爱可以重来》,看到刘若英在空旷的广场上一圈一圈的兜车子都捧腹不止。
奶茶抽搐着脸部的肌肉,趴在方向盘上失声痛哭,我想,只有真切爱过的人,才能体会这份切肤的疼痛。
一年的孤单,只为换来一天的祝福。
爱一个人是希望对方快乐的。
当他需要的给不了,最后能够做的,只是转头,毫不犹豫的静静离开,给他一个可以快乐的未来。
也许,这才是永远。
因为爱,所以毫无理由,也不需要理由,看似暧昧的情感,其实一直无比清新。
小米与小南的故事,就像这部长电影,一开始的会对男女主角的设定感到质疑,但是越看,便看入心里。
电影画面很淡,就像隔着一层薄雾,如同小米对小南的感情,起初一见如梦似雾,定眼望去却又无比清新,能清晰地看见他们俩的感情,朦胧的关系掩盖不了校园里干净清纯的爱恋,极简且极爱,像是跟我们说,爱从来不复杂,真正复杂的是爱人的心。
电影配乐跟着刘若英的声音,简单纯净的描述,一句生日快乐在心里响起,缓慢、悠远的诉说,那是动人的爱情故事,娓娓道来他们相爱的时刻,纯粹而易感,无须遮掩,一切透明美好。
即使分开多年,两人的相处情境在心里荡漾,没人能了解,这唯一属于他们的亲密感觉。
对方在彼此心中的地位独一无二,没人能取代,而即使如此,依旧敌不过小米心中对感情的不安与逃避。
故事的结尾,是记忆的温度让她相信爱不会消失,于是有了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
说说主角,这部剧故事的原型来自刘若英的同名短篇小说,起初看完小说时,喜欢书里讲诉小米与小南之间的点滴,期待有一天会有人拍成电影。
后来也根据小说原型开拍,对于作者本身是自然带入,对于古天乐印象最深的是他在街上从背后抱着小米的画面,及两人吃火锅被烫到时,只顾着帮对方擦拭。
两人的表演循序渐进,让我从小说中的小米与小南,带入到电影版的两人,轻描淡写的表演,自然又不显彰。
你们的身边,有没有一个人,你和他之间的关系,比情人远一些,又比好朋友更好一点点?是可以一辈子的情感,是永远割舍不趣的爱恋,不想失去却有害怕拥有,因为牵挂如影随形,然而,至深的感情真的能变成一生「不在一起的好朋友」吗?比好朋友更好的朋友,只是一个没有勇气爱,一个没办法继续爱...林夕的词写得很棒:仿佛你就在我身边,等待了一年 又一年,对你的思念,三百六十五天,我只等 这一天,勇敢地把从前,情人节快乐,变成,祝你生日快乐...最后一句讲明了电影的结尾:瞬间是永远、谈情变祝福,可惜,都于事无补。
兩個人之間,有沒有一種關係,比情人遠一點點,又比好朋友更好一些?
是可以一輩子的情感,是永遠割捨不去的愛戀,不想擁有,因為害怕失去,無法失去,因為牽掛如影隨形,然而,至深的感情真的能變成一生的祝福嗎?
看了劉若英短篇小說拍成的電影的「生日快樂」,心中感到無限酸楚,小南(古天樂飾)和小米(劉若英飾)大學時是一對戀人,兩人十分相愛,小米是個沒有安全感的女孩,她不想失去小南,想一輩子都能見到小南,因而將兩人關係轉變成「比好朋友更好一些」的曖昧距離,後來幾年,兩人各自在世界的另一端,各自有了不同階段的戀人,然而,每年小米的生日,小南總不忘傳來「生日快樂」的簡訊,以及五音不全的生日快樂歌,那是兩人之間根深的默契,永遠不會遺忘的祝福。
他們不是戀人,但他們比所有的戀人更像戀人,了解對方的一切小習慣,總在對方最需要時給予溫暖,小南說過,以後如果沒人要小米,他就娶她,小米以為,她最終會是小南的新娘,因為,沒有任何人能取代他們在彼此心中的地位,戀人可以替換,最愛卻是唯一。
後來的後來,小南因病離開人世,在此之前,他不讓小米知道真相,是怕她承受不起吧!
他讓姊姊每年在小米的生日繼續為他發送生日簡訊,就像他不曾離開,始終在小米身邊一樣。
小米還在等,等著每年一次的生日祝福,等一份永恆不渝的感情。
這是小南對小米的守護?
還是小南一廂情願的自私?
我靜靜的想這個問題,小南的心裡只有小米,從來沒有別人,好幾次他從背後緊緊擁抱小米,像是為她遮擋童年時不曾散去的陰影,無形的安全感,如同一道靜謐卻透亮的光,照進小米幽深的心底,從永恆的角度看去,小米很幸福,因為她擁有小南不變的愛,而從當下的角度凝視,我看見了小米的悲哀,因為她再也見不到小南,每年一次的生日祝福,是小南的牽掛,也是小米的希望,但是,如果有一天小米知道了真相,該怎麼辦?
她要如何面對失去小南的痛苦?
那種被深愛的人蒙在鼓裡的感覺很不堪,不只是遺憾,還有很深很深的痛,看著小米最後神采飛揚的想發簡訊和小南分享她的好消息,心中湧起一陣酸楚,如果我是小米,我會希望小南不要隱瞞真相,小米的鋼琴聲始終代替不了小米的眼神與擁抱,不管相聚還是別離,都想珍惜能在一起的每一瞬間。
我認為,最深摯的守護是讓對方感到安穩,沒有朝夕相處的緣份,更要牢牢的緊握脆弱易感的心。
奶茶說:「內心奔去的方向並不一定是目光投射的方向」,這是小米與小南,也是許多相愛卻無法相守的戀人,簡單的一句「生日快樂」,蘊藏了所有說不出的情意:妳是我心中最重要的人,妳要好好保重自己,妳要相信自己,妳要過的幸福快樂,妳要記得我永遠的守護…………就是這些,讓瞬間變成了永遠,就是這些,讓小米相信小南不曾離去。
電影的畫面很淡,像是隔了一層輕霧,然而,定眼望去卻又無比清晰,我清晰的看見小米與小南的愛與青春,朦朧的關係遮掩不了清澈的愛,一切極簡,就像愛從來不複雜,複雜的始終是人心。
整部電影,從音樂到畫面維持著一種簡單純淨的風格,緩慢而悠遠的訴說一個動人的愛情故事,彷彿將一輩子的快樂悲傷全收進了他們相愛的那一年,我在小米飛揚的琴音中,聽見愛情白皮書的燦燦年華:傻呼呼的飛奔到對方住的地方,又因彼此錯過而傷心哭泣,因愛而生的情緒在青春歲月裡自由飛翔,純粹而易感,無須遮掩,一切透明美好。
耳邊響起小南那句:「什麼叫比我好朋友更好的朋友?
反正我就是喜歡妳!
」因為愛,所以毫無理由,也不需要理由,看似曖昧的情感,其實一直無比清晰,多年以後兩人在日本相聚,寒冬中兩人裹在被子裡取暖,小南自然的印上一吻,小米頑皮的微笑閃躲,最後化為深情的擁吻,如此親密的感覺,沒有人能取代,即使分別多年,兩人相處時的獨特趣味始終不曾消失,沒有人比他們更清楚彼此在對方心中的地位,「一輩子無法失去」是否意謂著愛從來不曾消失?
只是換個更安全的方式安住在彼此心底,讓永遠在心底的那個人成為呼吸瞬間的畫面,在每個音符流動的時分,與小米靜靜相伴。
記憶的溫度讓她相信愛不會消失,於是有了繼續生活下去的勇氣。
在這個充斥著速食愛情的年代,還有人相信永恆的愛情嗎?
小南的逝去,與小米始終不渝的等待,讓我看見了人生有限,愛卻無限,看起來越不經意,其實放的最深,我相信愛一個人可以是一輩子,也許真正相愛的時間不多,卻因為一些動人的小回憶,牢牢的貼住彼此的心,最可怕的不是忽然不愛,而是一直愛著,卻發現再也無法觸碰,永遠不能相守,這或許是相愛的人最大的悲哀吧!
如果有幸遇見生命中的小南或小米,不管未來彼此將走向何方,都要記得在屬於他的日子裡,送上一句:「生日快樂!
」簡單的四個字,可以光明正大的偷渡一生的愛意,讓這四個字變成愛情永恆的意義,或許就能為這無常的人世留下幾許美麗的情懷。
没共鸣
一句:生日快乐。
好像看过这部片子能有一年多了……很急人,还是喜欢有什么就说什么
爱不起来奶茶,不知道为什么,就是爱不起来她
少見古仔的柔情.淡然.
老脸装嫩。
你看见的不一定是你想的~~
最后我只能用这句借口,当作关心你的理由。
不错不错,就是结局有点假
黑古实在是太黑了,,,他已经是一个黑人了!居然还在这儿演爱情戏,,,
好矫情的电影
跟某人一起
煽情
结局让我感到,选古天乐实在是个错误!
很莫名其妙
本该对这个片子颇有感触的,但却什么感觉也没有。刘若英的表演显得克制过多做作,古天乐的则生硬不够入戏。私以为这个剧本的结构很有问题,所以不是专门营造的平淡感,而是真正的沉闷。而最后的结局更是将此片整体拉下一个层次,像是曾经在某本短篇散文中看过的桥段。
很感动
缘分天注定 想逃也难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受不了小清新。
我能忍受小女人的自摸自怜,忍受不了自摸自怜之外还加上大俗套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