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遗忘的节奏

De battre mon coeur s'est arrêté,我心跳跃,心跳停顿,The Beat That My Heart Skipped

主演:罗曼·杜里斯,艾曼纽·德芙,奥雷·阿蒂卡,尼尔斯·阿贺斯图普,乔纳森·扎凯,范林丹,安东·雅科夫列夫,梅拉尼·罗兰,艾玛努艾尔·芬奇,艾玛努艾尔·芬奇 E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英语,俄语,汉语普通话,越南话年份:2005

《我心遗忘的节奏》剧照

我心遗忘的节奏 剧照 NO.1我心遗忘的节奏 剧照 NO.2我心遗忘的节奏 剧照 NO.3我心遗忘的节奏 剧照 NO.4我心遗忘的节奏 剧照 NO.5我心遗忘的节奏 剧照 NO.6我心遗忘的节奏 剧照 NO.13我心遗忘的节奏 剧照 NO.14我心遗忘的节奏 剧照 NO.15我心遗忘的节奏 剧照 NO.16我心遗忘的节奏 剧照 NO.17我心遗忘的节奏 剧照 NO.18我心遗忘的节奏 剧照 NO.19我心遗忘的节奏 剧照 NO.20

《我心遗忘的节奏》剧情介绍

我心遗忘的节奏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汤姆(罗曼·杜里斯 Romain Duris 饰)继承了父亲的地下的房地产事业,为了驱赶钉子户,他想出了各种变态的点子:放老鼠闹鼠灾、断水断电赶人、用球棒捣毁房屋设备,打伤毫不相干的人……,同时他还需要出面帮助父亲摆平各种麻烦。当他耍这些流氓手段时,心中丝毫没有怜悯。一个晚上,汤姆突然发现生活还有另外一种方向。他偶遇了去世的钢琴家母亲的经纪人,这让他想起了小时候练习钢琴的美丽时光,那是一段被现实毁掉的美好。汤姆想起优雅的母亲,试图重新拾回心中遗忘的节奏。他遇到一位教钢琴的华人女孩,虽然彼此语言不通,他还是跟她学起了钢琴。音乐让他们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顺畅。汤姆沉迷练琴而耽误了房地产的工作,父亲与朋友对他越来越不满意。是跟随心中的节奏继续前行,还是被父亲的枷锁捆绑永远生活在暗无天日中,汤姆能做出自己的选择吗? 本片获得2005柏林影展最佳配乐。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法医秦明不善良的女人们兩週年的夏日之旅煤工歌手冈德曼二胎来了母亲的皮下星岛之恋昆塔:盒子总动员毛驴县令之酸儿辣女儿女一箩筐2太空旅客我灿烂的复仇狼嚎风流少年唐伯虎谁在你背后云端第二季泡吧侦探3恋上纯喫茶续篇鬼谷传人之天煞孤星他是一只狗摇摆少女野蛮囧妃2:迷雾重重偶像活动玉氏夫人传史酷比!毛茸茸的对决时光尽头遇到你超凡蜘蛛侠2小女上房揭瓦法医朝颜2021新春特别篇

《我心遗忘的节奏》长篇影评

 1 ) 我心遗忘的节奏

心中遗忘的节奏就如同心中隐藏起的角落。

易碎感三个字写满了男主的脸,它放佛轻轻一触即破。

下意识不自主的笑,无处安放的情绪。

从刚见到父亲尸体时的震惊一点点化为悲怆。

男主的演绎结合音乐的调度将整个影片上升了一个维度。

越南女子的桥段很有趣,2年后的相恋桥段也算安排的恰到好处。

男主遗忘的节奏转换成爱人的精彩一曲。

也算是变向完成了起初的目的与理想。

要拎出唯一不足的话,我想则是缺少了男主与母亲的过往片段以及父亲死亡的剧情铺垫。

有些突如其来的复仇,可能会使我没有太强的代入感。

但结尾男主将开始的愤怒,最终的释然演绎的淋漓尽致。

 2 ) De battre mon coeur s'est arrêté

Son chagrin, son indignation, son indifférence, et son impulsivité… de battres son coeur s’est arrêté.Thomas est un homme qui a l’humeur mixte de la tendence à la violence de son père et du romantisme de sa mère. Il a choisit de faire un compromis quand la vie réelle l’a abandonné, mais peut-être c’est lui-même qui a abandonné la vie.Heureusement, l’apparition du directeur d’autrefois de sa mère non seulement éveille son enthousiame pour l’art, mais aussi l’encourage à rechercher la véritable signification de la vie .Il se soucie tellement de cette chance, mais la réalité n’est pas toujours telle parfaite que l’on l’imagine. L’hésitation est normale, l’alternation de l’amour et la souffrance lui fait ne pas pouvoir oublier son remords du passé. Il était doué, maintenant, il ne peut pas même jouer ce morceau de musique complètement.Deux ans plus tard, il a choisit la fille qui lui avait apprit à jouer du piano comme sa femme. Avant un concert, il a rencontré l’homme qui avait tué son père, il l’a battu mais il n’a pas la détermination de le tuer. Il choisit de pardonner.Romain Duris a consacré une interprétation splendide, il a donné l’esprit à un homme qui essaie constamment de libérer soi-même du passé.

 3 ) 不用管在说什么也能看懂

里面懂得的法语句子少之又少。

不过从托马斯拿出磁带开始播放的那一刻,我立即爱上了这个片儿!!

DVD翻译极差,不过看下来基本没什么不懂得的地方!

电影果然还是要视觉语言说事儿,虽然对白也并不是可有可无。

镜头的运动,人物的状态,影片的音乐与节奏……天那,与我整个人共振……额……这么说真肉麻,但是天那这真的就是我的状态啊!!

虽然过的生活完全不同,但是状态简直相同!!

眼泪也没法克制,我多久没因为看电影流过眼泪了!!!

不管别人喜不喜欢,我喜欢透了这个片子,我不害羞我对这个片子说这么肉麻的话,因为我在电影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儿。

 4 ) 节奏未被遗忘

有一本电影杂志对这部电影有如此精辟的评价——“高尚的下流人生”。

高尚?

下流?

岂不矛盾,有点像真实的谎言。

其实不然,主人公的人格是高尚的,可是谋生的手段是下流的。

主人公汤姆有一个钢琴家的母亲,却有一个黑社会父亲(真是一个奇怪的组合),小时侯,他跟着母亲学习钢琴,熏陶着艺术家的气质,可是,由于母亲的早逝,他的人生轨道逐渐向父亲偏离,最后终于交汇。

成年后,他成为了父亲的翻版。

巴黎不是只有似锦的繁华,也有穷街陋巷。

每天,他都衣着光鲜的走在街头,看上去似乎是白领,其实是一个打手,专门帮助不动产开发商清除那些钉子户,有时用放老鼠的方法“智取”,有时直接用暴力方式解决。

偶尔,与父亲在小餐馆见个面,父亲无法解决的问题就叫儿子出马。

他暗恋着朋友的妻子,却为朋友的婚外情作挡箭牌,当朋友的妻子知道真相后,他就乘虚而入,做了朋友妻子的情人。

帮父亲去找黑帮老大解决问题,还顺便钓到了老大的女朋友……这一切的一切,似乎都证明,他是一个无耻的小混混。

在一次“上班”的途中,他遇到了母亲以前的经纪人,一瞬间他又想起了心中遗忘的节奏。

原来,他还学过钢琴,原来,自己的梦想是成为一个钢琴家,原来,自己应该离现在的生活方式很遥远……他在“业余时间”找了一个钢琴老师——中国女孩儿苗玲教他钢琴,音乐的力量让他在污浊的空气中得到喘息。

然而苗玲的高要求使他烦躁,面对“同事”的嘲讽、父亲的冷漠,他活在了犹豫与彷徨中。

但是,他始终被心中的节奏召唤着,母亲的音乐被一遍遍的播放,他在一遍一遍的烦躁后,又坐到了钢琴边,闭上双眼,在键盘上挥舞起双手。

想不到扁人的双拳舒展开来,也可以流淌出如此美妙的音符。

此时,他过着高尚而下流的生活,依然迷茫,究竟是彻底摆脱下流,融入高尚,还是过着这种双重的生活,他不确定,因为父亲,与父亲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纠葛,要金盆洗手谈何容易。

直到有一天,他来到父亲的寓所,发现了父亲已惨死在寓所中,此刻,他的眼神里,有悲愤,也有解脱,他从父亲的身上看到了自己今后的道路。

高尚,亦或下流,只能选择其一。

最近爱上了非美国电影,那些听不懂的单词在耳边跳跃,时而轻快活泼,时而浪漫忧郁。

个人认为,最好听的是法语、意大利语次之,然后是西班牙语。

而且,从欧洲片中,可以明显感觉到欧洲人与美国人生活方式的不同。

例如此片,男主角虽然是个混混,但却混的斯文,混的优雅。

试想,如果是一个叛逆的美国小青年,想必是穿着希奇古怪的衣服,满口嚼着汉堡包,迷恋重金属摇滚,家里自然是越乱越好,这样才能体现他的愤世嫉俗,喜欢的女孩,当然要胸大无脑,越性感越好的。

而看本片中的欧洲小青年,家里自然是乱的,但是别人那叫艺术,衣柜里挂满了整齐的雪白衬衫,总是去一家餐厅吃饭,来点红酒和肉卷,或来一杯咖啡慢慢品味,高兴起来,就弹弹钢琴,记住,是钢琴,可不是吉它。

他喜欢的那个女人,在我眼里算不上美,甚至极为普通,也不再年轻,但是在他眼里,想必是有独特风情的女子。

喜欢欧洲,因为它闲适,却总是不可思议,也许走在路上,与你擦肩而过的,就是一位艺术家或诗人。

好了,言归正传,主人公最后当然选择了高尚。

但是,影片在结尾时仍然让人为他捏了一把汗:他在去看苗玲音乐会的路上,遇到了杀害父亲的暴徒,顿时愤然上前,为父报仇。

让人揪心的是,除了两个扭打在一起的男人外,还有一把枪,真的害怕影片里突然一声枪响,就将他刚刚开始的高尚人生彻底葬送,那样,未免太过残忍。

还好,他只是将暴徒痛扁一顿,就带着眉梢上的伤痕和雪白衬衫上新鲜的血渍走进了音乐厅。

看来,他已经懂得,真正的高尚须懂得克制。

暴力和美往往只有一线之隔。

有人不禁质问:你究竟看上的是他在键盘上挥舞的手指,还是那眼角眉梢新挂的伤痕?

仔细想想,好象还真是后者。

没办法,女人啦,天生就容易对貌似强悍,受伤时又带着惊恐的双眼默默舔舐伤口的困兽动情。

写于2006年8月

 5 ) 做了想做的事,忘了本身的好

我心遗忘的节奏人过了一个年纪,就更相信保守带来的安全感,相信人生有限的精力,要贡献在有价值的事儿上。

与其和不同人缠绵悱恻,不如对一个人用尽余生。

看电影也是这样,与其以身试法博览烂片,不如选信任的导演,挑几部靠谱的老片儿。

全年最好的看片感受来自于重温2005年的老片儿《我心遗忘的节奏》。

《我心遗忘的节奏》的故事不复杂,28岁的Tom正式身份是商业地产开发公司拆迁办的打手,楼道放老鼠、狠揍钉子户之类的。

Tom需要不断给他捅娄子的爹揩屁股,与此同时,并不成功的音乐家母亲遗传给了Tom对音乐的热爱——偶遇了母亲生前的经纪人,Tom希望重拾钢琴演奏的事业。

Tom一边儿在琐碎灰暗的生活里拼杀,一边儿跟着来自中国(越难)的苗琳练习钢琴,等待试演那天的来临。

如果按照主旋律的价值观来理解,影片讲述了小人物坚持追求梦想的不易。

但《我心遗忘的节奏》不落窠臼的地方在于,一不渲染坚持之清苦,二不虚构成功之回报。

强化这两点是所有励志片惹人烦的软肋,前者奋力催泪,后者猛打鸡血,说白了都是滥情。

诸如对电影、音乐、文学的追求,期冀和成功学挂钩,就无法脱离鸡贼,就只配每年立春的时候等风来。

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拆迁办的Tom都不算生活在正常轨道,但影片中你看不到纠结和不满,他对待生活有一种孩童式的简单和任性:搅黄父亲的婚事又试图挽回,帮乱搞的哥们儿把风、把哥们儿老婆给上了,去对付俄罗斯黑帮老大,和其情妇调情。

不埋怨命运出身,不用道德感压迫自己,罗曼杜里斯将这个血液里饱含愤怒因子的青年演绎得出神入化。

与Tom混乱匆忙的生活相对比,他和苗琳学琴的过程,能看到他抛却生活琐事之后,沉醉在古典音乐中的放松,这和他平时戴上耳机听现代音乐来逃避生活也形成了对照。

学琴时,他为失误而不耐烦、焦躁,他为进步而欣喜、快乐,一切反应都来得自然无掩饰,对古典乐缺乏鉴赏的观众也能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他和苗琳之间超越语言的互动,也含蓄轻巧。

影片中我最喜欢的部分,是Tom在试演失败后,一贯脾气暴躁的他,反倒没有任何的失态,而是礼貌的致歉,再来,再弹错,再礼貌的道歉,起身静静离开。

梦想破灭的时候,矜持而克制,这个总是行为粗暴的年轻人,表现出了对音乐、对艺术足够的尊敬。

才华欠奉、不哭天抢地、不自怨自艾,这多难得。

从电影手法来说,本片导演雅克欧迪亚真是个伟大的导演,10年只有三部作品,每部都是心头好。

《预言者》凌厉,《锈与骨》绵长,回头再看本片,发现三部电影镜头语言完全不同,他的作品完全突破艺术和商业的藩篱,也没有类型结构的限制,技巧熟稔得不露任何痕迹。

《我心遗忘的节奏》通片跳跃割裂,每一段的情绪,都是刚刚撩人就迅速转换频道,却给了一个情绪极其连贯震撼的结尾。

三观正、又有办法,这样导演的作品就是品牌保证。

所有纠结于梦想的人,都应该看看这部电影,音乐的魅力从不在于成就音乐家。

我怎么还没成功?

我不该这么惨?

你怎么还不认可我?

你知道我多不易?

——所有的怀才不遇,不是自视甚高,就是本末倒置。

什么叫做我心遗忘的节奏?

做了想做的事,却忘了它本身的好。

 6 ) 《我心遗忘的节奏》:「我」的斗争

《我心遗忘的节奏》也许并非雅克·欧迪亚最有名的作品,却是为他挣得最多奖项的一部电影,仅仅在法国本土的凯撒奖评选中就囊括了八项大奖。

本片的灵感来源于七十年代一部籍籍无名的美国黑帮片,很难想象为何一个法国文艺片导演会翻拍风马牛不相及的电影。

但欧迪亚表示,《手指》是他童年时代的美好回忆,而且主演哈维·凯特尔的表演令其印象十分深刻。

《我心遗忘的节奏》保留了《手指》中的部分元素,不过大部分情节被导演作了改编,以适应法国的情况。

从第一幕开始,导演便赋予了影片一种暗涌的张力,仿佛阴云背后的滚滚闷雷。

这股张力是与主角托马·塞尔身上的躁动相辅相成的。

托马表面上是个房地产商人,但实质上做的都是见不得光的违法行为,大多数的活儿就是用恐吓和暴力的手段赶走住在廉价公寓里的住客或难民,再把这些房产吃进来高价卖给别的开发商。

因此他的生活始终充斥着暴戾与混乱。

同时,托马的生活里还有另外两个不省心的人。

一个是他的父亲,同样从事着不法房地产生意的老爹鳏居多年,身边的女朋友换了一茬又一茬。

而且年纪大了,生意上遇到摆不平的事还时常需要儿子出面解决;另一个是他的朋友兼同事法布里斯,总是求他帮忙在妻子面前说谎打掩护,助其在外偷腥搞女人,使他不胜其烦。

颇具讽刺意义的是,他对法布里斯的妻子怀着一份迷恋,有一次被她当面戳穿谎言后反而激发了两人间的不伦关系。

根据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人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层次组成的。

「本我」是原始的、与生俱来的潜意识的结构部分,蕴含着人性中最接近兽性的一些本能性的冲动。

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按照快乐原则行事,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

「自我」是意识的结构部分,它的机能是监督「本我」、寻求「本我」的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遵循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

而「超我」是人格中的最道德的部分,代表良心、自我理想,处于人格的最高层,按照至善原则行事。

简言之,「本我」是各种本能与欲望的贮存所;「超我」则是道德说教、伦理规则、宗教教义等上层建筑,而进入我们意识的是「本我」和「超我」角力后的结果。

套用到托马身上,他的生活基本都由「本我」所主宰,他平时的那些不法行为,比如放老鼠吓走住客、捣毁房子驱赶难民、用棍棒和刀子威胁租户,乃至与朋友的妻子发生不伦关系,都是内心受暴虐和欲望驱使的结果。

然而我们也会发现,其实托马并不喜欢这样的生活,他厌倦了对他人的暴力、厌倦了帮助法布里斯圆谎、甚至在内心深处还有着对法布里斯的妻子在「忠贞」方面的义务与要求。

以此看来,托马仍保留着一定程度的「超我」意识。

事实上,让他在烦乱的生活中留有一丝宁静的正是「音乐」。

或者说,对于音乐的那份理想和追求是他最大的「超我」部分。

在影片的另一条线索中,他有一次偶遇了母亲生前的音乐经纪人,聊到也许能够帮助他从事钢琴表演的话题。

托马自幼受母亲影响,在音乐方面有相当的天赋,家里也有一整套音乐器材,但母亲的离世以及生活的状态令他与音乐渐行渐远。

正是这次与那位经纪人的邂逅,重新激起了托马对音乐的憧憬。

为了准备钢琴演奏的面试,他全身心地投入到钢琴的练习上,还找了一个在法深造音乐的越南女留学生进行每日辅导。

可以说,在托马的成长中,家庭关系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

如果说母亲是其「超我」的代言人,那么当母亲早逝后,代言「本我」的父亲占据了上风,在他的言传身教下,托马不但从事了跟父亲类似的职业,性格变得乖张暴躁,言行举止鄙俗不堪,连对音乐的喜爱也从钢琴转向了电子音乐。

但是,一旦重新接触到了钢琴,他的「超我」又一点点回来了。

如果说法布里斯的妻子满足了托马对女性的欲望,那么越南女留学生苗琳似乎填补了女性在「精神性」方面的缺失。

于是,在「本我」和「超我」的不断此消彼长中,托马也慢慢发生了某种蜕变。

当然,对他生活的转折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两件事。

一是钢琴面试的失败,在经纪人面前他始终无法发挥出平时练习的水平,或许注定了他不适合上台表演;二是父亲的死亡,老爹在生意上与某个俄罗斯商人发生纠纷,被人打死在公寓里,托马目睹了惨状,悲恸欲绝。

接着,影片一下子过渡到了两年后,与混乱的过往彻底作别的托马已然是一个音乐经纪人,而他的客户正是当时辅导他钢琴的越南姑娘苗琳,而且看得出两人还发展到了恋爱阶段。

某晚,适逢苗琳的演奏会,托马在入场前正巧遇见了杀害他父亲的俄罗斯商人,两人厮打在一起,托马夺过对方的手枪,但最终没有扣动扳机。

预示着如今「超我」占据着上风,他拥有了爱情和音乐,不会再迷失在愤怒与仇恨之中。

总体而言,雅克·欧迪亚成功地将原作《手指》中黑暗悲观的故事改编成了一部更注重人物内心、更注重发掘人物心理特性的文艺片,颇具欧陆风格。

而罗曼·杜希用充满了爆发力的表演完美地诠释了「托马·塞尔」这个角色,把一面沉溺暴力、一面热爱音乐,一直在进行内心挣扎和自我斗争的人物展现得淋漓尽致。

「本我」、「自我」、「超我」三者构成了人完整的人格,却又不断为争夺心理能量而冲突。

「自我」是永久存在的,而「本我」和「超我」是永久对立的,为了协调两者之间的矛盾,需要「自我」进行调节。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我」的斗争几乎贯穿了一生,心理能量分配方式的不同,便构成了不同的人生境界。

 7 ) 当梦想照进现实

天空飘着细雨,冷飕飕的风吹个不停,梧桐的枯叶在风中乱舞,落得满地都是。

在这种凄风苦雨的时候,总喜欢打电话回家。

母亲说家乡从昨天就开始下雪了,现在地上的雪大概有两寸厚了,他们正坐在火炉旁看电视呢。

乐天诗云,“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可能他们也在边看电视边说着我吧。

父亲又说起毕业回家乡工作的事情,到时候再说吧,我每次都这样敷衍。

大概父母总愿意孩子们在身边,过着安定而幸福的生活,但对我来说,可能生活在别的地方的时候,总能以自己的记忆和想象重建故乡,使她具有一种温情脉脉的气息。

但要是真让我回到故乡去生活,可能我就会厌烦了,会忍受不了她的落后和愚昧。

大概人总是这样生活在别处吧,当你要走向某些东西的时候,总会有来自现实的力量让你踌躇。

可能人总要在现实和梦想之间徘徊,摇摆不定,直到某个契机的出现。

托马斯•森尔,母亲是个钢琴师,父亲是个靠收取房租享受奢华生活的人。

母亲去世后,曾经喜爱音乐并且被认为具有钢琴天赋的托马斯成了一个以收债为生的打手,他的职业就是打扰别人的生活,放蛇,扰人清梦,破坏生活设施已迫使人们就范。

他似乎也很享受这种充满刺激和暴力的生活。

但那些被我们的心灵遗忘的节奏,其实只是随着时间沉淀在内心的某个角落,犹如深深埋入土壤中的种子,只要碰见合适的温度和水分总会在某一天发芽。

偶然的机会托马斯邂逅了当年母亲的经纪人,他允诺可以给托马斯一个机会视听。

托马斯内心的节奏被这个突如其来的机缘触动了,从此现实的一切对他来说虚无缥缈起来,在奔驰的汽车上,在喧嚣的酒吧,在每一个时刻那曾经被遗忘的节奏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让他的生活重新获得了意义。

但父亲的死,又把他从音乐的世界拉回了现实。

后来在女友的钢琴演奏会之前,他发现了杀害父亲的凶手,他与之展开殊死搏斗,都却在最后时刻放弃杀死他,重新回到演奏大厅,音乐的节奏慢慢让他平静下来。

在我们被现实打磨得越来越靠近那象征现实的“父亲”而远离象征梦想的“母亲”的时候,那些来自的内心的节奏,能让我们从琐碎甚至无聊的现实中解脱出来,重新找回自我。

有人说,我们和我们的梦想,就像树和它在水里的倒影,让我们痛苦的是我们爱上了倒影。

可能人总要在现实和梦想之间犹疑不决,左右摇摆,就好像我们总是在父亲和母亲之间难以抉择一样。

在现实的阴影里,大概只有凭借着那些来自内心的曾经被我们遗忘的节奏,我们才能找到冥冥中的生命之光。

 8 ) The Beat That My Heart Skipped

这个题目实在翻译的太好 让人过目不忘法国人喜欢用日常的琐事来表现内心的挣扎 没错 这是部有关挣扎的片子老父亲打着爱的幌子盘剥儿子的自由与生活。

我其实并不想这样说 。

父母老了 他们将越来越像我们的孩子 这是普遍存在的 你可以将他理解为某种轮回。

而爱 本身就是一种疾病 爱之深 一定程度上 它将趋于一种毁灭的力量。

它开始霸权 开始占有 它成为了你自由生活与追求的绊脚石一如对待爱 对待自我放逐与亲人束缚的摇摆不定的生活 我们都无能为力。

一边要求父亲忘记自己 一边又不忍他被租户欺凌。

一边讨厌父亲的女友 一边又愿意出高价希望她回去照顾父亲男人对于父亲的爱 没有争议。

然 爱带给他什么。

投机商人的阴影 暴力笼罩 毫无意义的生活 即使极赋天赋的钢琴也早在十年前放弃。

钢琴 是一种象征 艺术或者高洁 那是理想的节奏 没有瑕疵的洁白。

他对待钢琴的热忠 他的努力 他时时的狂暴 无不提醒着我们他内心的挣扎。

十年后的首次上台 仅仅只有一个听众 他依然还是失败了。

难道他只能再回到流行舞曲的节奏里 做不可辩驳的妥协么父亲死了 他在父亲的尸体前极力忍住呕吐。

2年后的他 不是同事美丽的妻子 亦不是父亲债主年轻的情人 他选择了指导他钢琴的越南女子。

再次遇见杀父仇人 他痛打他 却在最后关头 放弃杀死他。

他哭了 那仿佛是对父亲的愧疚与爱 亦仿佛是对自己多年来努力坚持的释放。

再次回到女友演奏会的现场 即使尚未洗净血渍 他的心已经明显地平和了。

那曾经被遗忘或者被迫遗忘的节奏 此时 他应该已经牢牢握住挣扎 只关乎自我。

只因是个重感情的人 对于挣扎的意义便体会更深假若你是 我会用两个字来祝福你。

坚持

 9 ) 我心遗忘的节奏

一部法国电影,中文名字《我心遗忘的节奏》翻译得很美,是近年来都难得一见的上乘之作。

影片翻拍自1978年由美国导演James Toback执导的《手指》,却取得了远远大于原作的成功,05年公映后载满盛誉。

片子具有浓浓的法国情调,讲述了一个年青人在现实和理想中挣扎和寻求解脱的故事,没有荡气迴肠的情节和华丽眩目的爱情,也没有好莱坞式的圆满结局,却感人至深。

这是一部非同寻常的电影。

像大多数法国电影的风格一样,影片的叙事性不强,去戏剧化而着重描绘人物的生存状态和心灵轨迹,类似于文学创作手法中的白描。

影像采用了手持摄影和自然光线,所以画面经常带给人一种粗砺的晃动感。

通过摄影的角度,刻意放大了主人公的鼻子和下巴,经常以仰的角度拉长细细的脖子,以及一侧总是陷入阴影的头部和邋遢的发型,用技术包装丑化了人物形象,使人物性格外化,同时反映了人物在现实社会中的躁动状态。

主人公28岁的巴黎青年Thomas是一家地下不动产租赁公司的经济人,终日穿梭于城市的各个角落,向租客的房子里偷放老鼠清除侵占户,收讨房租,破坏住宅,殴打并赶走贫苦的租客,翻炒地皮,像一个黑帮份子干着一系列血腥、龌龊、见不得人的勾当。

工作之余,则整天戴着耳机听震耳欲聋的电子音乐,出入酒吧和妓女打情骂俏,与同事的妻子上床,替同样身为房产经济人的父亲收拾烂摊子,生活一团乌烟瘴气。

然而,遗传自作为钢琴家母亲的音乐天赋却在一次偶遇母亲身前的经济人后复苏。

经济人曾听过Thomas在孩提时代的演奏,并且极为欣赏。

他给了他一张名片,极力推荐他去参加钢琴师资格考试。

为了争取能够成为像母亲一样的职业钢琴师,在停滞练琴多年后的今天,他决定重拾梦想,可是来自生活的困挠和父亲的阻挠却让他在现实与理想中倍受煎熬。

已去世的母亲,代表着音乐,理想和对艺术的追求,是一种正当、光明的生活。

这种生活曾存在于Thomas的少年时期,然而随着母亲的去世,这种明亮的光线逐渐危弱边缘。

而现实中的父亲,代表着金钱,却是肮脏、血腥、危险和丑陋的。

不断以感情作为要挟,让儿子从事危险的工作,收拾自己无法收拾的烂摊子,又在事成后打发走人。

除了在豪华的住宅里摆放着一家三口的合影以外,这个脑满肠肥的中年男人身上看不出任何感情色彩。

他反对儿子练琴,认为纯粹是浪费时间,把妻子的死归咎于“这该死的艺术”。

所以,与其说主人公是在现实与梦想中选择,不如说是在母亲和父亲的亲情中进行选择,这给这部关于钢琴的电影蒙上了一层亲情的色彩。

反而是儿子,却对父亲饱含爱意与眷恋,这种爱使他更像一个父亲去照顾儿子那样,替他打理种种棘手的问题,摆平事端。

虽然讨厌父亲的女友,但分手后,他找到她说,我给你钱,你和他和好,哪怕是演戏也无妨,因为人生就是在演戏。

因为职业积怨,最后父亲被人杀死在家中,房间内一片狼籍,他望着沾满鲜血已经死去的父亲,抽搐的嘴角,强忍的眼泪和痉挛的手指,几近崩溃。

爱情其实也是影片里一个非常重要的线索。

Thomas与钢琴教师苗林之间的爱情始终被放在苗林的寓所同时也是练琴房的小小空间里,以一种自然温润、低调含蓄的形式发展着,没有刻意渲染。

像苗林神秘的东方情调和背景中的音乐,舒缓而悠扬,渐入佳境。

他是如此的热爱钢琴。

在第一次钢琴课后,在喧嚣的酒吧,对周围嘈杂的一切充耳不闻,沉浸在音乐的奇妙世界里,眼神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神彩。

在家里不断地听母亲生前的演奏带。

即使是在械斗的前夕,他坐在车里,手指依然在方向盘上反复练习。

他对钢琴所表现出的狂热完全是一个天才,然而却错过了作为一名钢琴家在人生中最宝贵的一个时期。

他的手法趋于熟练,然而对艺术的表现力却仍然是初级的,他已经28岁,因为岁月的空白而造成的缺失不是短时间努力能够弥补的。

关于Thomas去参加钢琴考试的戏有二场。

第一场,反复练习、烂熟于心的曲子却始终无法弹完,失败了二次后他抱着琴谱仓惶逃离。

第二场,在已经散场的音乐厅,他不断擦拭琴键,调整坐姿和琴凳,神情紧张,坐立不安。

  还好,他的人生还可以有别的选择。

二年后,他们已经是恋人,而他也成了她的经济人。

他以新的方式在自己喜欢的艺术领域里抓住了音乐的脉博,生活开始绽放出明亮的光线。

某夜,大雨,在陪同苗林参加钢琴师资格考试的途中。

他看到了那个杀害父亲的凶手,于是跟踪,在楼道内厮打,他按住凶手,夺过枪,顶着对方的脑门,然后又移到口中。

满脸愤怒,手不停地颤抖,迟疑良久,放下,重又举起,又放下,终于放弃,离开,浑身湿透地回到演出现场,在洗手间清洗伤口,白色的衬衣上沾满了血迹,受伤的手指在水龙头下格外刺眼。

然后,他整理好衣服,回到座位上,看着台上正在演出的爱人,脸上露出笑容。

 10 ) 梦想不一定大,却很远

托马斯•赛尔是个二代,父亲是一个房地产商人。

产业不大不小,大到他衣食无忧吃喝玩乐,小到他还要放老鼠挥舞着棒球棒捣毁房屋和家具驱赶社会底层的无助者。

影片以语音开篇,述说着父亲与孩子的关系,光线很暗淡,一个人长时间的叙述,父亲老了,就会像一个孩子一样需要人去照料,作为儿子就会享受这种感觉。

朋友的滔滔不绝,男主角始终沉默,他的人生处在一种长时间的矛盾中——父亲给了他一份事业,他却有一份自己另外想要的职业。

这种矛盾应该自小就种在了他的性格深处,父亲是一个狡猾暴躁的房地产商人,母亲是一个优雅善良的钢琴家。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遇到了母亲生前的经纪人,白发的老人只记得他从小接触音乐,颇有天分,给了名片让他试音。

那个心底的音乐梦就这样被召唤出来了,他找到了中国女孩苗岭教他练琴。

因为正规的琴师不接受这个“打手”或“流氓”。

练琴让他不安,因为处在两种生活当中不可调和,他渐渐的谈判失败,打人失败,练琴也失败了。

这时候父亲因为插手一桩生意被黑帮谋杀。

托马斯彻底告别了房地产生意。

两年后,他做了苗岭的音乐经纪人,在音乐会上遇到了杀父仇人,在举枪杀人的一瞬间,他放弃了。

影片随着苗岭的钢琴声,结束了。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份工作,但是你所奋斗的事业却未必是你热爱的职业;你所从事的职业也未必是你想要的事业。

小的时候希望自己成为科学家、医生、诗人那是职业理想,但是现在我们想当CEO、想创业、想把企业做大做强那只是经济目标。

即使被人“歌颂”的成功人士也不一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什么产业赚钱就投向什么产业。

相对于一个成年人,更多人会选择房地产商作为梦想,那会带来大量的经济利益和社会荣誉。

而通往钢琴家路上需要勤勉和毅力,即使成功也不一定带来多大的经济利益。

结尾的处理是导演的匠心独运。

托马斯没有成为钢琴家,许多事并不是你有梦想就能成功,前进的道路荆棘密布,即使很努力也未必成才。

但是把社会底层没名没钱的中国留学生苗岭带到台面上来,就是男主角对钢琴超越个人成就的大爱。

他只是一个单纯热爱钢琴美妙乐声的人,他希望能把美好的琴声带给更多的人。

为此,他不论台前还是幕后都充满成就感。

梦想不一定大,不一定成为首富、主席、武林盟主,生活在其中就一定幸福。

但是梦想可能很遥远,它需要你付出巨大的努力并且不计较输赢。

于是就有人害怕了,退缩了。

总是有人觉得快乐不如挣钱来的实在。

献给一直坚持的豆瓣

《我心遗忘的节奏》短评

我最中意的是这部电影的名字,不论那种翻译都完全忠于原语。可惜电影本身的情节并不连贯,虎头蛇尾了。

6分钟前
  • 私房歌
  • 还行

慕名而看。

7分钟前
  • Haitooong
  • 还行

2009/12/09 @ HKSM, 我心遺忘的節奏。有多久不曾彈鋼琴?2011//06/04 @bc, 重看,覺得 Romain Duris 好純真。

12分钟前
  • lock
  • 推荐

烂翻译,好在配乐好,足以带动情节和情绪。

13分钟前
  • miss 苏
  • 推荐

开始以为是个古惑仔故事,慢慢地发现自己错了,原来是个改邪归正的励志故事,再看一会儿又觉得是个钢琴神童逆袭故事,进行到一半变成了偷腥同事老婆的都市外遇片,最后才知道TMD是一部杀死比尔式的复仇片。还有个角色是北京音乐学院毕业的越南新娘,太逗了。PS.配音赞一个。

18分钟前
  • august
  • 还行

看完之后感觉自身有点发霉了

21分钟前
  • 方芳
  • 较差

not getting it...

26分钟前
  • momo
  • 较差

翻拍至Fingers (1978)

29分钟前
  • 豆腐脑敢死队
  • 还行

觉得剧情略混杂,但是名字起得太美,找到了音乐的节奏,就是找到了我心遗忘的节奏。为了梅拉尼罗兰两分钟的镜头来看这部电影,发现男主角居然是《巴黎》里面对梅拉尼充满兴趣的男主。

32分钟前
  • 天秤天蝎座
  • 还行

雅克·欧迪亚成名作,获柏林最佳配乐银熊奖。1.罗曼·杜里斯将如同大男孩般天真、急躁、易怒又极富魅力的男主人公演绎得无懈可击,身为无情冷酷混混打手(欧迪亚对犯罪与黑帮题材的痴迷也表露无遗)的他却渐次发掘出了尘封已久的音乐热情和钢琴天赋,于是,乖张暴戾与温柔典雅、耳机中的激狂电子乐与指尖下的宁谧古典乐便如此古怪而动人地叠加、杂糅在一起。2.与男主的矛盾挣扎相契合的是,影片既以手持摄影、特写虚焦等视觉手法尽可能贴近人物,又通过对自白/旁白、闪回、幻梦等叙事方式的拒斥与主角保持了心理距离。3.对移民/难民与跨文化交流(亦是欧迪亚钟爱的母题)也颇具双重性:(男主)难以与非裔底层人共情,残暴地驱逐与殴打他们,却至终能够跨越语言的隔阂,同读过北京音乐学院的越南女音乐人琴瑟和鸣。4.结尾大妙,令人惊异。(8.5/10)

35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开篇就是SDF(流浪汉)占领无人居住的公寓48h后即算拥有居住权不理原屋主的法律科普。一个浪子回了两次头的故事。能在剧情片里用好电子乐的都是极品!(Alexandre Desplat)。Romain Duris演技这么好怎么二十年过去了都没拿到凯撒影帝……

36分钟前
  • Flaudhal
  • 还行

beautiful title. typical French artistic movie.

37分钟前
  • SS宝er
  • 还行

有点小失望,但罗曼好帅

39分钟前
  • 突然粉碎
  • 还行

我不喜欢他的牙齿....

40分钟前
  • 豆扇陀
  • 推荐

围绕钢琴的首尾两个时刻太珍贵了,困顿于现世的时候出现了一个幻象,而从幻象中跌落又有现世在下托举。正因如此,它不是一种平行生活,而是镶嵌在现有时间线上,两者等同重要。而潜层又是借由中国(越南)的钢琴教师完成对外来者态度的转向。

44分钟前
  • 刘浪
  • 推荐

音乐最后真的救赎他了吗?I doubt that. 第5063人看过。

46分钟前
  • royalwyx
  • 推荐

感觉做任何事都慢一拍,或许补上也不算迟,又或许想补已经晚了。

48分钟前
  • 饭团
  • 还行

我心遗忘的节奏(de battre, mon coeur c'est arrete),又是一部关于音乐的电影,叙述了法国人对婚外情和音乐的同等热爱。名不见经传的女神当时只有泳池边的一场戏,三个表情三句台词却因此得到了大鼻子情圣Gerard Depardieu的欣赏,从此我们多了一位女神。另本片中钢琴老师还是“印度支那”中的越南

53分钟前
  • 动物本能
  • 还行

音乐拯救灵魂,骨子里要不要这么浪漫啊!尽量淡化叙事(犯罪线的琐碎杂乱、父亲之死的迅猛短暂都可以体现,同时这样也是主角面临这些事时心境的展现),更强调直观对比与情绪渲染(音乐的铺排、男主练习的手指)让这片显得更情绪式。

54分钟前
  • mOco
  • 还行

本来还以为是个闷片呢

57分钟前
  • 正在看牡丹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