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是第一部让我有想认认真真为它写点什么的国产电影。
不是单纯的夸她好,而是说,这部电影让我看到了国产电影的通病和共同点(不论优点缺点)。
我想写一点什么,为它们正名,也希望它们更好。
我给了这部电影四星,算是个好评吧,下面也会一一写到这四星分别因为什么。
我为什么会看这部电影?
自问自答,因为它在名字上,在简介上,在立意和题材上就给了我希望。
虽然在观影过程中它也狠狠的给了我一巴掌……这并不是说它的题材或者立意不好,相反的,有这么多人观看过,表示出失望就说明它在题材上相当吸引人。
与那些典型的抗战影视作品相比,它十分与众不同的选择了女性视角。
它十分有野心的表示想拍一部女性抗战史,它在电影的前半部分十分用心的塑造了水芹娘、惠姑娘、开水西施等一系列的女性形象。
从典型的江南妇女到不是十分典型的独立女性和所谓“娼妓”。
在整体故事结构上追求由封建社会民众的道德对立向民族对立的一个融合转变的过程。
那么问题来了,男性的抗战精神可以十分粗暴的表现在扛着枪上战场,但是女性也如此的表现是不是过于浅显呢?
电影用一大半的进度条分别讲述了几个女性角色的悲剧,最后确潦草至极的让她们纷纷倒在前线。
这个问题不再关乎题材,而是从题材向人设的转化。
显而易见这部电影把大框架高高的立了起来,确忽略了或者说不再有能力去给角色构设一个好的方向。
在整部电影中,除了惠姑娘,没有一个人设完整的女性角色。
何为人设完整?
我们来看惠姑娘的相关剧情,从舍身太君到最后的独白让读者觉得顺其自然,她的抗战精神和社会价值相符。
而不是尴尬的为一个深受封建社会影响的人硬生生套一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外壳。
她的结局是能根据剧情认真推敲的。
反观水芹娘,她对惠姑娘的态度从唾弃到敬佩,转折的令人措手不及。
再看开水西施,从前期剧情来看她是什么样的人,她热心善良但是绝对不是那种为了别人可以不顾自己的圣母角色。
是很符合当时代独自生计的女性的心理,但是最后退使她真正踏上前线的是什么呢?
封建女性的转变不是问题本身,缺失的推手才是电影尴尬的根本。
在来说一些小问题,配乐和镜头。
我们为什么会选择看电影而不是直接读剧本,除了剧本保密之外最大的原因就是电影作为一种直观感受的艺术形式,它比文字更具有渲染力。
这种渲染体现在哪呢?
配乐和镜头。
比起文字,同样的配乐更容易把观众代入导演心目中希望其能达到的情绪。
配乐好的电影不一定经典到令人难以忘怀,但一部好电影(默片除外,默片的拍摄模式下演员会有不同的表演方式,他们不能比较!
)一定会有很好的配乐。
但是在《那些女人》中,我看不到一个有作用的配乐。
它仅仅达到了电影的最初目的,还原了现场声音。
配乐在一定程度上讲究反衬效果,就如同古诗中以动衬静以静衬动一样 ,用截然不同的配乐或消音来引到观众情绪。
我感受不带这部影片中配乐对我情绪的引导作用,倒是在某些镜头中在演员略显过猛的表演中感到了一丝尴尬和滑稽。
自问自答,这四颗星一颗给题材立意,一颗给我与导演的心灵感应,另外两颗大概是给惠姑娘了吧。
身为南通人,看这部电影实在是亲切,里面的台词好多是南通方言,地点全部都是小时候待过的,我老家唐闸的,奶奶现如今还住在天生港,天生港电厂就在奶奶家旁边,从唐闸去天生港会经过五接桥,从唐闸进城会经过十里坊,有太多太多的共鸣了,包括电影一开头保剑锋出演,他就是正儿八经的唐闸人,电影真是用心了,评分却如此低…
这部电影发生在二战时期,开头是1938年三月初几日本又来了。
以我自己的理解,这个时间点是在南京大屠杀结束后,日本进驻南京,而国民党早已将基地从南京迁往重庆。
在影片开始,保剑锋和另一名老戏骨的对话得知大本营已经逃离,只留下一个团来抵抗,这和南京大屠杀前大本营撤离有异曲同工之处。
而当日本在尝到南京大屠杀那种极致变态的杀人快感之后,在南京周边的市也继续开展烧杀抢夺的非人性行为。
到了1943年,日本已经开始以优越感的种族主义来治理那些他们所侵占的地方。
南通便是其中一个地方。
影片的前段是南通市井妇女的生活片段,方言讲的还是很接地气,也铺垫了惠姑娘(妓女)被其他妇女以身体贞洁歧视对待,以及日本人时不时上演一次捉拿新四军的戏码。
给我印象深刻的是当日本人将五位新四军的尸体在城门悬挂,并承诺谁认领尸体,这件事就算了(大致是这样),但其实是只要谁上前认领尸体,就开枪射杀。
而当镜头转到百姓的时候,大部分是老弱病残以及妇女,成年男性很少。
这是否反应了那些成年男性要么加入了抗日,要么被日本人无辜杀害,以至于那座城成为了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城。
而这也为那些女人进行了一次向死而生的抗日做了对比。
在这座城有两户家庭成了抗日战争的缩影。
一户是保家,一个大户人家,男性成员参加了抗战都死在了日本人身上,而只留下一个上了年纪需要人搀扶的保奶奶,她最后在绝望中有尊严的自杀。
还有一户是子芹家,也就是这篇电影的主角,子芹的回忆录。
子芹原本一家四口爸爸妈妈她以及弟弟,在战争中也是能保留一点幸福生活下去,但是爸爸和弟弟接连被日本人所杀,只留下子芹和子芹娘。
子芹娘在接连受到了丧亲的痛苦,痛恨日本人。
就在这些痛恨日本人寄希望于新四军的女人们会后来成了炸毁200余里的竹篱笆的主力。
竹篱笆是什么?
是日军建筑出来的封锁线,防止新四军攻打那座城。
其实这部电影还有一个女人,一个很有韵味的女人——惠姑娘——一个妓女,一句“我身体脏了,但我心不脏”,用自己的微薄的力量进行抗日,此处不多赘述,如有兴趣,可前去观看电影。
这部电影在豆瓣的评分并不高,虽然有一些逻辑不严谨的地方,但总地来说,我还是觉得蛮感动的。
也许会有人说新四军保先生不应该出来救子芹爸,不然也用不上两个人都死了,但是难道要看子芹爸保自己被活活打死吗?
还有的说姚晨演的老板娘对剧情没有什么用,但我却觉得这个老板娘在默默的积攒烧掉竹篱笆的洋油。
但不得不承认,我也没有找到马伊琍那个角色的作用。
这是一部不同性情的女子,却用自己的柔性力量来进行抗争,在家国仇恨面前,国人之间的齐心协力。
他们虽然知道自己的力量微不足道,不过是一条命,在国恨当头,那些命便留给血与火中,留给下一代的未来,所以那些女人向死而生。
发生在长江边上的一座悲情城市里的凄婉美丽的女人故事,通过回忆的视角再现了那个腥风血雨的年代,水芹娘何赛飞饰演,质朴爽直、吃苦耐劳,还有一张“不饶人的利嘴”,但女子本弱,为母则刚。
开水西施,胡可饰演相貌美丽做事勤快,殷桃饰演的惠姑娘,是水乡小城里拔尖的人物,从小被拐卖,迫不得已做了青楼女子,人们都瞧不起她,但是她为了帮助别人,她无所畏惧的与日本人周旋,她那一句即便身体千疮百孔,我的心还是干净的瞬间泪目,多么坚强干净的女人还有白冰饰演的张家大小姐,铜匠嫂嫂茹萍饰演的等等,就是这样一群女人面对侵略者毫无畏惧,怀着对国家和民族的赤诚之心,用柔弱的身躯挡住日本人侵略者前进的步伐,她们是英雄是伟大的,很不错的一部电影,看完这部电影,我们一定要勿忘国耻,牢记历史。
2020年4月6日以水芹的女性视角,回忆讲述南通城里普通百姓英勇抗日的故事。
全片戏骨演技在线、情节真实连贯、情感动人肺腑。
在群体人物画像中,水芹娘最鲜活、最生动、最打动人心。
起初家庭美满温饱,与邻里街坊尽情插科打诨、嬉笑怒骂。
为掩护新四军躲避,与日军机智斡旋、巧妙应对。
丈夫被日军杀害后,为讨生活挑粪水、入殓尸体艰辛无奈、万般屈辱。
小儿狗子相继遇害后,为保护女儿水芹不被日军带走,忍受刺掌的摧残折磨、受尽凌辱。
最后奋起反抗,决绝拿起刺刀杀死日军,撕下日本军旗并用脚践踩,怒火中烧、满腔悲愤。
还有惠姑娘、开水西施、保奶奶、张家小姐、铜匠夫妇等为国捐躯的英雄群体。
大时代之下的小人物,时也运也命也。
现世安稳幸福来之不易,更要懂得珍惜当下拥有。
看前两分钟的时候我对着熟悉片头(仿佛AE模板)有点想走。
前五分钟,我被演员的演技吸引开始期待。
前十分钟,我看着了一段很接地气的妇女吵架场景开始愈发期待后面的转变。
接下来就是重点了。
看前两分钟的时候我对着熟悉片头(仿佛AE模板)有点想走。
前五分钟,我被演员的演技吸引开始期待。
前十分钟,我看着了一段很接地气的妇女吵架场景开始愈发期待后面的转变。
接下来就是重点了。
首先,最直观的就是镜头,整部剧镜头时好时坏。
我知道演员演技很好,真的很棒,你想烘托气氛的时候给特写给特写给特写。
但是,好歹注意一下镜头好么,这么???
推移的镜头可以用的么???
认真的么???
怕不是只拍了一条没有备用的?
至于镜头语言??
不,我看到的只有演员的演技。
其次,这后期剪的也有毒。
蜜汁转场好么!
河面已经浮上来了,上个镜头的人脸还在缓慢缓慢缓慢地消逝???
这个认真的么?
真的看着很难受昂,他们颜色不搭混在一起简直可怕。
这背景音乐。。
真的就是全程出戏了,不是单单一个有毒可以形容的。
最后,大概也是最重要的,这个剧本有毒。
立意很好,题材也是好题材,群像剧,这么看来真的很不错。
但是,不知道编剧怎么想的。
蜜汁剧情。
情节转折极其生硬,节奏前期拖沓,后期???
人物形象真的是全靠演员立起来的。
有些东西交代不清,人物改编不合常理。
叙述方式,表现手法令人全程无语。
真的。。。
我感受到编剧大概是想写出点什么,但是。。。。
所以,我的评论总结一下一句话,三星给演员,演员辛苦了,虽然都是戏骨,也挺不容易。
虽然故事是围绕水芹一家展开,在剧本上略显套路,不够精彩。
但是群像电影本身就是很难的,能做到这样已经很出色了。
几个人物的刻画很成功,何赛飞的水芹娘,殷桃的惠姑娘,开水西施,保家奶奶和马伊利的江家娘娘令人印象深刻。
但还有很多角色可能由于剪辑和演员的问题不够饱满,虎头蛇尾。
比如杂货铺的老板娘,伙计,铜匠夫妇,刘二奶奶,江家娘娘,张大小姐,卖货郎,保家公子和水芹。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吃瓜群众(来自豆瓣)来源: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0566493/唯一的一星给演员, 阵容是相当豪华,基本都是熟脸老戏骨,个个能担主的,比不上建×系列,也没差太多,王千源,姚晨,夏雨,马伊琍,周冬雨,佟大为,老中青三代基本都全了,随随便便一个路人都是叫得出的演员,甚至还有巩汉林。
除了个别年轻演员,其他演员基本都hold住了。
何赛飞饰演的女主,殷桃的惠姑娘,夏雨的狗腿跑堂,马伊琍的江家嫲嫲,尤其出色,这4个是唯一融入角色,和本身气质差别比较大的几个演员,台词口音身段都极为到位,王千源戏份太少就不算入了。
其他演员不是不好,只是相比这几个真的差了一截。
全剧最差周冬雨,演技真的好烂,还配音,吵架戏,情绪上来只会瞪眼,而且非常不贴角色,一个唱戏出身还会跳舞的角,她一不媚,脸小气,身段还不行,那脸日本人被迷住真是一点说服力都没有。
这剧用如此豪华的阵容,却用敷衍的剧情,敷衍的后期,一般的选角,囫囵吞枣的来完成这部电影,大框架随便一架,细节一塌糊涂,产品堪比小作坊出品的成本不到50万的抗日剧。
先说演员口音问题,故事发生在南通村镇,扮演当地老乡的口音真是五花八门,普通话,儿化音,上海话,还有配音,五花八门。
不走心程度可见一斑,几个主演要不是演技撑住,真是违和的不得了。
部分选角失败,陈龙根本不适合汉奸,他的脸真的太憨直了,张一山的小兵一出现就想让人想笑,水芹的扮演者太一般了,一般到我都不知道为什么日本人和老太爷看上他啥了?
剧情简直是烂到发指,如果说前面人物关系和角色性格展现,导演还算认真拍,后面抗战部分简直跟闹着玩一样,新四军前面被追着打,后面怎么逆袭根本就没拍出来,好像只是剧情需要你逆袭,打死日本人,就可以打死,剧情不允许,你就赢不了,不和逻辑,没有铺垫。
周冬雨扮演的小玉前面还粗蛮无礼,贪生怕死,没有任何铺垫,突然就醒悟帮助新四军了,莫名其妙就自杀了,自杀前还给了那么多单人镜头传达悲伤,只想问:这么需要人的时候你死什么啊?
帮忙啊大姐!
最后的全体牺牲,画面处理之粗糙,bug到令人发指,强行集体领盒饭没有带来一点悲壮感和感动,有的只是和一般不知名抗日剧一样俗套的结尾,让人无趣和翻白眼,这部分剧情烂的连演员都没有办法挽救,毕竟每个人的死法都是啊啊啊叫着拿着枪扫射一波再两三枪被带走,连倒下的面部表情都差不多。
其他剧情细节不衔接,强行煽情的还有很多,简直吐槽不完。
只能说,除了殷桃扮演的惠姑娘还和电影名沾点边,成功完成人脏心不脏的角色任务,其他都是什么鬼,不壮烈,不感人,不值得
《那些女人》(2018)随笔写。
建立在抗日爱国主义题材电影背景下的女权主义电影,表达的是抗日战争的胜利,离不开女性的付出,那么宏大故事,要想讲的好,需要小人物的故事讲的好(可参考《风声》《金陵十三钗》这两部电影就是女英雄的抗日电影,明显质量更上乘)。
虽说该片是主旋律电影,但并不是高分电影。
理由如下:1、演技方面,开场演员演技浮夸。
因为是群像式的演员阵容演出,很多名演员也都没有人物刻画,导致很多演员用力过猛,作为观者带入感不强。
马伊琍演的好作!
很多场景的演员舞台般的仪式感太强。
2、地域方面,开头保剑锋说姓保是南通的,一看电影开头字幕有南通广播电视台作为出品方。
另外落荒的乡下女人穿的衣服也是南通流行的蓝印花布,这在当地非常有名,我曾去过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
3、场面调度方面,更多是在局限的空间表演,像是舞台戏剧的演出,戏剧电影。
4、台词方面,空镜头、诗意化的镜头少,细节太少,都被语言台词铺满了,一场戏接一场戏,台词一刻不停歇,节奏很快。
旁白的娓娓道来,想起红高粱的旁白,可是开头的故事性旁白叙事太少,带入感不强。
5、穿帮镜头,倒开水,一会儿有盖,一会儿没盖。
6、绿布抠像明显。
整个场地是在人造的影视基地和摄影棚拍的吧。
缺乏实景的烟火气。
7、剧情方面,任性化。
佟大为从草堆里出来,这么突然,没有任何铺垫,英勇就义,着急领盒饭?
何赛飞10岁的小儿子,被询问跑的莫名其妙,为了营造泪点而强行制造,缺乏铺垫和细节。
结尾反转太快,陈龙就这么被几个佯装的中国人围剿推下河?
反转的计谋商量这个环节编剧本来可以展开,中国人是怎么筹划的,然而并没有,全是强行反转。
8、结尾撕日本国旗,营造仪式感,升华主题。
感觉毛毛躁躁,没有精雕细琢,像是为了让演员们把自己演的部分快点杀青一样,片段化的,碎片化的。
看到有个弹幕说:“这片演着跟闹着玩似的”(27分22秒,目前我也认同),由此可见明星太多、人物角色太多不见得是好事儿,人物太散,散点化,不聚焦。
剧本台词量大,所以需要演员不停的说。
电影演的、剧情很尴尬。
另外,马伊琍在结尾怎么不出现了呢?
前面铺垫出来的群众其实也可以出现在结尾处,如牛犇老师等,剧情中的中国人群像可以出现,结尾作为现代中国人群像也可以出现,但是导演并没有这么处理。
当然,演员都是好演员,但给人一个很尴尬的感觉,那应该就是导演和编剧的问题了。
吴贻弓导演的最后一部作品,想必只是挂个名儿吧。
整体而言电影具有老导演的手法,但是又是与新技术结合的造就处理,所以是全方位的尴尬。
当然,何赛飞在剧中有施展的空间,演技炸裂!
好演员,适合学习表演的学生学习。
这个电影看下来特别像是戏剧作品,适合改编成戏剧。
一星给主旋律电影,一星给何老师,一星给吴贻弓导演,总计3星,不能再多了。
客观来说,没有那些人脸的慢镜头和叠化观影效果会更好一点,实在有那么一点点点点做作,太主旋律了。
前半部分感觉非常好,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小宝死的时候,水芹娘那种痛,真的可以体会到,悲伤的哭不出来了啊,这一生和活着差不多惨了。
邻里之前的生气,对感觉可以给四星。
但是后边打仗就emmm明明可以拍成金陵十三钗这种,生生掉了一个档次小玉,(周冬雨)自杀前雨的镜头真的好美,但是这里镜头有点少,感情的复杂表达的不是很清楚,为什么突然就自杀了呢?
我们知道可能是受辱之后对汉奸丈夫太失望,额,反正就感觉不是很完美喜欢周家老太太,开水西施,还有小龙对水芹喜欢却又不说出来,死在战场上,最后水芹还心心念念了七十年唉,多好一个后生当然还有戏份非常大的惠姑娘(PS殷桃太美了,好像火线三兄弟里的佟丽娅,美呆了,特别是前半部分穿旗袍的时候,emm除了结尾十分钟很糟糕的打斗)当初就是被她的戏份里一句“我人脏,心不脏”吸引过来的,这个角色确实还不错还有那啥,打酱油露脸的明星,伪军,有点多啊,有点一言难尽最后再说一下城楼那一段,看别人的影评说很莫名其妙,幸好没有放弃看,还是很值得看的。
年纪大了,眼睛越来越容易进砖头了啊,明明很简单的镜头,很俗的剧情,怎么就哭成狗了呢。
唉,反正这里我还是感觉不错的,并没有莫名其妙,日本人的撤退一方面有震撼,一方面也有政策本身又不是要赶尽杀绝的成分在,还是很合理的。
那些婶婶,姑姑嬢嬢,没有哪一个角色是不成立的,他们都有自己的灵魂,真正的复杂的,活生生的人,都是淳朴的劳动人民,都没有办法让人讨厌。
对了,差点忘了汉奸还有他爸,哼哼,死汉奸就该死在水里淹死他为小玉陪葬,为他害的死去的人陪葬,活该。
还有他那老爹,为老不尊,助纣为虐,肯定不得好死!
哼最后的最后,无论是辛勤生活的农村妇女,水上人家,还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千金小姐,还是迫于生计的风尘女子,这些人在国破家亡面前,抛弃前嫌,团结合作,英勇就义,令人敬佩。
濠河的水啊,藏着多少人的欢笑和泪水
发现这段评价非常不错,不过影片还是值得看的激昂的配乐突兀地为煽情服务,让影片丧失了一些美感;支离破碎却没有一一“圆满”的线索让整个故事有如散沙般难以凝聚;何赛飞在个别时刻用力过猛,以至于有些镜头是为了悲壮而悲壮,这些都让影片的整体质素大打折扣[2]。
(《中国妇女报》评)
居然是去年的电影,一点水花都没有…导演不知道是何方神圣,让众多知名演员演伪军甲乙丙丁…选角、题材都很优越,剧情简单、叙事手法简单…可以拍的高级点噻
《那些女人》看到了抖音上的cut找来看的,立意很好,演员很棒,主线很好。但是节奏剧情都要推敲,很多时候都有为了牺牲煽情而去送人头的嫌疑。尤其节奏很奇怪,让人看了不太舒服,还是很感谢那么多好演员的付出啦。
看了我决定给打四星!!
都说婊子无情,无情的到底是谁
低配版建国大业,家长里短的生活戏还行,所有人傻乎乎的全跑出去送死就打扰了。
这部影片表现出来的是是当年那些女性们的抗争 阵容特别强大 老中青三代影视演员参演 一部悲壮的抗日故事 特别燃 非常的感人 情到深处让你不禁落泪 生在那样一个动荡的年代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无奈之处 结局虽然悲惨 却也死的光荣与英勇 平凡且短暂的生命也算是有意义 小人物也有其伟大之处 铭记历史 前进
剧情单薄,但是演技都在线。
千万别让艺术官僚拍电影了,尴尬死了
拍抗战老子就要给你高分?做梦呢,不看看这剧本这制作都啥玩意,请这堆老演员都撑不起来的电影,给个低分张着个嘴就说豆瓣要完?你完🐔儿呢?
之前听别人说不好看我还不服气,我想这么好的题材,这么好的设定拿来拍,再烂也不会烂到哪里去,不过我真是低估这部电影的下限了。怀疑拍到一半,薪资没谈到位,导演摄影编剧指导通通撂挑子不干了,剧情各种迷,逻辑各种怪,杀人如麻的日本女军官看到人上吊会被吓到尖叫,新四军的线剧情需要的时候出现一下,不需要就完全不讲,张家大小姐边上还有个女学生没记住叫啥,根本没必要安排这个角色,中间还有好些突然拉进的镜头,一度怀疑自己在看什么喜剧片,要通过这样的镜头告诉我这个电影的滑稽程度。两星给演员阵容和演技。
抖音B站都看过
像是电影频道出品的电视电影,高级感全无。电影聚集了一众大牌的电视剧演员,表演也免不了小荧屏的热闹聒噪。挑出周冬雨和殷桃来讲,匀给她们的戏份不多,但沉稳自然,贡献了惊喜和泪点。姚晨的角色可有可无,似乎只是来平添星光罢了。
全是演技派,奈何故事讲得不太行……
总体来说还不错,何赛飞、殷桃演的太好,真不愧是戏骨。整个剧情最大的bug就是结尾人全死了,强行狗带,真的没必要
还行
一五年的电影 电视电影上院线 中国是女性命苦,可日本军人不会可怜你,赶走军国主义得靠民族统一战线。演艺圈拍电影还得讲面子
几年前看过
约~
理想化的新抗日神片 幸亏有一群好演员无缝衔接 弥补了剪辑的跳跃 逻辑的漏洞 意向的生硬 故事的平庸 成本的低廉 制作的仓促 辛亏有一群好演员 演出了准确又恰到好处的情绪 当然周冬雨的舞蹈就不算在准确又恰到好处了 可爱的像个细长的鹌鹑
剧情还可以,就是人物多了以后,难分主次,刻画不明,喜欢殷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