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诉诸动机」公开电视谈话节目,采访患癌少年,自己表示对少年抽烟得癌的悲痛,说烟草公司都希望自己的客户能好好活着。
但是现场的这些嘉宾都巴不得这个少年早点死,这样他们就可以搞大新闻,就可以批判烟草公司,就可以得到更多预算,但是对这个少年本身,没人在乎,你们只想他早点死。
2,「马车与金币」去家长会讲自己的工作是说客,小孩纷纷问抽烟是不是对人体有害,他说抽烟对人体是否有害不重要,重要的是为什么你们一定要听爸妈的话?
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学会独立思考才是——当无法论证自己的观点时候,就抛出一个绝对正确的观点让对方认同,继而大家都忽略了本来的议题,转为赞同你。
这个技巧是绝大部分大V最喜欢用的洗地技巧,什么黑的都能洗成白的。
3,诉诸人身还是家长会,小孩问抽烟有害健康吗,问你妈说的,那你妈是医生还是科学家,小孩说都不是,那你妈有什么资格说这种话?
小孩不知道怎么回答。
4,诉诸幼童好友聚餐,MOD三人组merchants of death,死亡商人三人组,分别是烟草,枪支,酒精协会的说客。
酒精协会的朋友说遇到难题,最近大家都在研究喝酒会导致畸形儿,怎么办。
好友出招说你们应该开个会,去拥抱那些小孩,表达你们爱心,唤醒大家对你们的认同。
这招欧美政客常用。
5,诉诸图像议员打算在香烟盒印上骷髅头图片,来警告别人不要买烟——90%以上的人,对图像的印象,远大于文字。
6,诉诸名人1910年美国的香烟销量100亿, 1930年达到了1230亿。
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世界大战,节食,以及电影。
尤其是电影,明星们在电影里抽烟,大家都会模仿。
之后主角也是去好莱坞找制片人,让布拉德皮特和凯瑟琳泽塔琼斯在科幻电影里拍抽烟的镜头,提升香烟销量。
8,不当类比还是死亡商人三人组聚餐,枪支协会说客洋洋得意的说,他们接到一封投诉,他是这么回复的:飞机失事了你会怪波音吗?
出车祸了你会怪通用吗?
既然你不会,只怪自己开车不小心不注意违反交通规则,那为什么有人被枪杀了,你要怪军火商呢?
我们只是提供了工具而已,和波音通用没区别,使用工具的是你们自己啊,有责任的也是你们自己啊!
主角带儿子去游乐场逛,问儿子,如果你是律师,要替杀人犯辩护,你会不会?
儿子说法律规定每个人都有被辩护的权利。
主角说是啊,所以那些跨国的大集团公司也一样,也有被辩护的权利啊。
10,诉诸动机+伪两难困境前妻不允许主角带着儿子去加利福尼亚出差游玩,儿子在家问老妈,你不让我跟爸爸去加州,是不是因为你把你对婚姻失败的挫败感,发泄在我身上?
让我成为牺牲品?
我和老爸出去玩,是个很好的学习机会,也能让我更多的了解老爸。
但如果你觉得在我身上发泄你的个人情绪,发泄你婚姻失败的挫折更加重要,我也能理解接受。
诛心言论说出来之后,儿子获准去加州玩。
11,伪道德借口主角到了加州推动电影里植入香烟广告的项目。
他问制片人,你对电影里教唆吸烟这种事会不舒服么,你会不会关心健康议题。
制片人这么说的:我不是医生,我只是个协调员,我负责把优秀的人和创意整合在一起,至于这其中传递出来的信息,就应该 原汁原味不经删减的呈现出来,观众自己会有自己的独立判断,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
我没有资格和权利替他们思考和判断。
那样太自大傲慢了。
主角当时震惊了一下,说这个人太厉害了,我能从他那里学到不少。
现实中的例子:某著名企业家被曝光参拜气功大师,在气功大师被捕后合影成了丑闻,记者问,你为什么这么做。
答:因为我们不至于过分的傲慢认为现在的科学可以解释自然界的一切现象,更不会傲慢的认为我们掌握了一切的真理。
对事物保持敬畏,对神秘保持尊敬是我们一贯的态度。
12,马车与金币+诉诸人身+诉诸动机游乐场主角和儿子辩论哪种冰激凌口味最好吃,是香草还是巧克力,男主选香草,儿子选巧克力。
儿子说巧克力最好,主角说你的意思就是说你只需要巧克力是吧?
儿子说是的。
主角立刻说,那你只想着自己的需求,从不在乎别人的需求——诉诸人身你就是想独裁,想替别人做决定,干涉别人的自由——诉诸动机我就喜欢香草,这是我的自由,自由是这个世界上最重要最美妙的东西——马车与金币13,攻击对方,而非证明自己正确男主讲完,儿子问你并没有证明香草口味是最好吃的啊。
男主说我不需要证明,我只需要证明你是错的,观众自然就会觉得我是对的了。
14,不要说服对方,而是说服裁判和观众儿子说我不服, 你没有说服我。
男主说这不重要,如果你是我的对手,不管我多正确,技巧多高超,你永远也不可能被我说服,现实中的吵架也是,你永远不可能说服对方。
对方是否认同根本不重要,也毫无意义。
重要的是听众对我们的态度,听众支持哪一方。
15,伪两难谬误+道德绑架男主带着一箱钱去说服牛仔不要曝光公司丑闻,牛仔不收贿赂,男主把钱全部倒在地上,说这些钱不是用来贿赂你的,而是送给你的,但是你必须把这些钱捐掉,才能维护你的正义形象。
如果你的钱不捐,又说我们坏话,想想外界会怎么评价你?
但是你收了钱,全部捐了,名声大躁,人人都夸你是圣人,无法被烟草公司收买,这时候你再说我们坏话,大家才信。
否则大家只会瞧不起你人品。
牛仔面对这种两难和道德绑架,屈服了,同意收了钱闭嘴。
16, 人身攻击,而不是解释问题和议员连线上节目,议员上来就说你们烟草公司都是伪君子,声称抽烟对人体无害。
主持人说抽烟真的无害吗?
男主说,议员怎么有脸说我们伪善伪君子?
他先是呼吁要烧光所有的烟草农田, 然后又坐着私人飞机去参加活动,呼吁大家要关注凄惨的农民和民生情况, 你自己想要烧了农民的烟田,又呼吁大家关注农民的凄惨,到底是谁伪善?
议员哑口无言。
不要解释问题,而是人身攻击。
17,论据不重要,论点和包装最重要儿子小学作业写演讲稿,说是为什么美国政府是全世界最好的政府,男主教儿子不要认真写,而是胡说八道,只要用点新词包装一下就行。
儿子写了很多糟糕的论据,比如资本主义,自由市场,关税减免,转移产业到第三世界,盈利或者说对世界的剥削第一。
但是他说了这些废话之后,用了两个很好的词来包装:美国政府做了这么多事情,说明我们国家里,passion无处不在。
人人充满热情的社会,还有另一个词:love所以残酷事实不重要,重要的只要用美好的词汇包装,人们就喜欢这种。
18,诉诸弱势男主被绑架了,贴满了尼古丁片,差点死了。
醒来后接受了大量的采访,把自己描绘成受害者,就连老板都夸,现在我们烟草公司居然是受害者,几十年以来破天荒头一次,公众对我们烟草公司居然报以同情,我们得抓住机会,把所有的节目都上一遍。
20,诉诸道德+混淆视听+人身攻击色诱被曝光后,男主很快就召开记者招待会道歉了,但他道歉的重点却不是自己工作用了多少肮脏的技巧,贿赂对方,让好莱坞植入香烟广告等等。
他道歉的重点只有一个:我不该和女记者上床。
因为我和女记者上床了,导致我的很多机密泄漏了,连累我的同事,公司,朋友,显得我非常没义气,不专业。
女记者听到这个话整个人都傻了,惊呆了,现在全DC的所有人都知道她是一个为了拿到信息不择手段,下场色诱的人,而且也知道她的报道是通过色诱这种不正当手段拿到的,对她整个人都充满厌恶,可信度大大降低。
男主靠这个翻身了。
21,不当类比+利益攻击 男主最后参加了听证会,决定是不是真的要在香烟盒上印骷髅头,男主说如果因为香烟有害健康就应该印骷髅头,那么飞机,汽车都应该印,每年死于车祸的人不比香烟少,而且每年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比香烟多多了,都是因为饱和脂肪胆固醇导致的,那我们第一时间应该封禁芝士,也就是议员的出身地费蒙特州的特产,为什么不在费蒙特芝士上印骷髅头?
22,马车与金币 议员问那孩子们呢,警告孩子们还不行?
男主说警告孩子和图片无关,和教育有关,要家长和老师教育啊,老师家长不教育,印骷髅头也没用。
最重要的是个人选择的自由啊。
议员问,那你亲生儿子呢,他要吸烟你会愿意么?
他说等他满18岁了想抽烟,我会亲自给他买一包。
但是说完这句话男主就意识到不妥,显然是在说假话,于是他快速的离职了,不干了,不再为烟草业打工了。
23,诉诸科学+片面真相 以科学的证据来说服人最有用,告诉你真相,但不是全部的真相。
最后男主做了高科技公司的说客,用手机可能导致脑癌,于是他教手机公司的高管们练习这句话: 虽然我们正在持续关注这个问题,但目前没有直接的科学证据显示,使用手机会导致脑瘤。
完毕。
这个片可以和《斯隆女士》放在一起看,都是讲的说客职业生涯,而且都有类似情节,斯隆女士重点在于禁枪,本来推进比较顺利,突然有一则新闻,一个劫匪路边抢劫还是怎么的,被另一名勇士给拿枪击毙,成了英雄,这起新闻让禁枪完全无法推进,因为公众都坚信持枪可以保护自己——这个和本片中男主被绑架,炒作,诉诸悲惨的思路其实一样,只是这里用的是诉诸不安,煽动焦虑,炒作英雄而已。
此外,本片中出现的诡辩场合,基本分为四种: 1,必须说服对方, 2,无法说服对方,但必须说服听众 3,无需说服对方,没有辩论对手,但必须说服听众 4,无法说服对方,且没有听众,自然也就无法说服听众。
「必须说服对方」的是儿子说服母亲答应他去加州,男主说服牛仔接受贿赂这两个场合。
这两个场合用的技巧一致,都是道德绑架+伪两难困境。
由此可见,平时想要操纵一个人,说服一个人,采用道德的确是最好的方法,没有之一。
「无法说服对方,但必须说服听众」的场合有,电视节目,听证会辩论,男主被记者曝光后开的招待会。
这里用的通用技巧都包括: 1,抹黑对方,诉诸动机,诉诸人身,诉诸私德,让对方显得不可信 2,马车与金币,即转移话题,抛出一个无法辩驳的事实,让对手和听众承认,这样大家都认可你。
比如要学会独立思考,最重要的是教育,要给他人自由,采用自由为借口。
「无需说服对方,没有辩论对手,但必须说服听众」,这种就是广告,广告那没别的,就是诉诸名人,让名人带头示范就行。
「无法说服对方,且没有听众,自然也就无法说服听众」,这种场合下诡辩就完全没有用处。
比如: 1,男主被绑架,对方不听他的,口才无用, 2,男主被老板开除,老板不听他的,口才无用, 3,男主被色诱,口才不仅无用,而且害了他。
由此可见,在三种事情面前,口才无用: 1,暴力, 2,权力, 3,性。
在现实世界里也不断上演电影中展现的技巧: 说服他人最好用的永远是道德绑架,家长用孝绑架孩子,老板用敬业负责绑架下属,同事用好人善良绑架不会拒绝的你,老师用考不上大学你的人生会完蛋了的伪两难绑架你,丈夫用贤惠绑架太太,太太用男主外女主内绑架丈夫。
当然,权力面前口才无用,所以孩子无法用别人家的父母来绑架父母,员工无法用别人公司的老板来绑架老板,暴力面前口才也无用,所以妻子无法说服家暴的丈夫。
社会上的名人效应,饭圈文化越发严重,越是现代化,大家对名人的推崇越是深入骨髓。
以及无法说服对方,但必须说服听众的时候,常见的案例: 诉诸动机:吴亦凡案,说都美竹就是想红,就是不怀好意, 诉诸人身:钱枫案中,说女主是外围,就是卖的, 马车与金币:滴滴案中,大谈特谈滴滴解决了多少就业和出行难题,国家如果封了滴滴会带来多少出行不便。
这个片几乎把现实里经常出现的诡辩技巧一网打尽。
唯一的遗憾就是很少出现中国人常用的滑坡谬误,可能是因为太过低级,老外知道现实里出现也不好用吧。
注:滑坡谬误指,夸大事实后果,造成荒谬,以此来驳倒对方,比如: 你不生孩子可以,但如果全国人人都像你这样,国家就完蛋了。
人人都去学做生意,销售,没人做基建了,国家就完蛋了。
公司里每个人都像你这样,公司就完蛋了。
一場吸煙與不吸煙的戰爭, 在美國以大規模的攻勢展開。
Nick代表煙草協會; 參議員Ortolan代表反吸煙團體, 兩大集團打著各持己見的旗號, 不把對方殺下馬來, 絕不心息。
辯論題目可以涉及上帝是否宇宙、人類、地球的創造主? 麥當勞是否需要24小營業? 正反雙方先要搜集有關數據, 再在答辯大會陳述利弊, 言詞及論據說得動聽, 說得情理俱在, 可以撥亂反正, 撥正反亂。
問100人, 相信99人認同吸煙危害健康。
Nick已經失去了先天優勢, 然而, 他身處的國家著重人權、言論自由, 這是國家可愛的地方。
美國抽煙的人為數不少, 父母抽煙的大有人在, 他們對於15歲, 電療而脫光了頭髮, 罹患未期肺癌的「癌症男孩」(Cancer Boy)深表同情, 他戒了煙, 並用樂觀心情面對頑疾。
男孩不需要煙草, 縱使生命不知可以維持多久? 觀眾不慲的目光投射在煙草商說客整齊的西裝身上, 他處境不妙, 可是他提出了一個論點: 我們不希望病患死亡, 這會失去一個顧客, 我們想他活著, 並且繼續吸煙。
這看來是離經叛道: 吸煙者是否抽煙直到無能為力, 直到肺部漆黑一片, 是否要把金錢長期放入煙草商家口袋才是你們心願? 說客的真正意思是選擇權在你手中, 要做個健康快樂人, 還是倚在欄杆, 青煙嬝升, 愁容舒解的都市人? 利與弊可以從觀察、父母、朋友、同事、資料中分析, 沒有人把槍口放在太陽穴, 說:「不做就斃了你!」的強迫威嚇。
要選出哪一條道路, 只要依循心願, 方向就會為你打開。
身邊人儘管儘管不抽煙, 二手煙還是經鼻孔侵占戶外活動的人, 政府在今年1月1日頒布法令, 食店及誤樂場所不准抽煙, 不錯, 餐廳及酒樓空氣的確清新了不少, 但街道上吸煙人數及站在垃圾箱旁邊的人多了, 室外的空氣瀰漫一股煙臭味道。
吸食二手煙的禍害不用多說了吧? 酒喝多了肝臟會有毛病, 垃圾食品只有賣相可取, 廣告策略攻佔了消費人口市場, 卻口感過濃, 缺乏營養。
Nick和兩個分別從事酒及槍械代表的朋友每逢周末到餐廳聚會, 桌子擺著插上美國國旗的奶黃色鮮忌廉芒果班薄餅, 肥胖的友人銀刀一切, 忌廉逸出了黃色餅皮, 他吸食了猶如肥膏的無益膏塊, 美國人可以不煙、不酒、不藏有合法槍械、不吃垃圾食物, 但合乎上述條件的又有幾人? 他們總會和上述四項之一扯上關係, 這是商人肯投資大筆資金拍電影、廣告, 在地鐵燈箱張貼海報宣傳產品, 不怕賺不倒錢的主因。
參議員Ortolan辦公室內放置了乳酪, 它含高脂, 吃得多會積聚高膽固醇, 阻塞血管, 引發心臟病, 他知道, 然而, 乳酪供應商是高官的贊助人, 他和Nick是同一鼻孔呼吸: 一個是神憎鬼厭, 代表商品百害無一利, 另一個是捉中了市民痛恨公敵心理, 坐在聽證會禮堂上方, 以民心依歸姿態質問煙草說客, 勝負難料, 辦公室的贊助品, 泛著油黃的光芒, 嘲笑只懂煙、酒、槍械的毒害, 忽視了進食過量垃圾食品會危害健康, 饞嘴的地球人。
Patrick Chan寫於2007年2月18日
一个以站在公共道德对立面为职业的人,如何过得了自己和别人那一关?
他是烟草公司发言人,棘手任务包括:在电视辩论上抵抗各种责难;在儿子的亲子课堂上阐述自己的职业存在;和文艺界合作制作软性广告;收买要以受害人身份出现的代言人;立法听证上反对香烟贴上骷髅标志。
且看自信满满腰杆挺挺的他如何对付:mission 1: 烟草公司才不希望人们得病,反烟草协会才是。
得病的人越多,他们获取的经费和名誉越多。
烟草公司当然希望人们健康,这样它才能盈利。
烟草公司还出资制作广告号召青少年不要吸烟。。。
mission 2: 母亲说的话就一定对么?
她是医生么?
这个社会给予你的各种劝谕都是真理么?
我们要独立思考,避免成为思想的奴隶。。。
mission 3: 这个好办。
好莱坞的人精太知道怎么做了。
一对巨星,宏大的题材, 华丽的布景, 曼妙的形象。。。。
足够强大的糖衣迷幻药,从者一定众。
要谈的只是价钱而已。
为虾米一个要200万一对倒涨到500万?。。
mission 4: 这个开头貌似有难度。
已经得了绝症的牛仔明星,带着愤怒的道德力量。
可是,只要他是人,只要他给机会让大摞的钞票落在面前,道德霎时渺小起来。。。
更何况,我们的主人公提供的乃是慰问金,您要么收了别吭声,要么收了也可以照样骂,只是这慰问金恐怕不能自己保留,要按照游戏规则,人们的期盼,把它捐出去。。。
mission 5 :正方:因为有害,所以要贴。
反方:这样说所有汽车、飞机是不是也要贴?
美国人死于心脏病最多,某奶酪州的特产是否更应该贴?
正方:因为有不识字的人群存在,所以要贴。
反方:贴的作用是什么?
是教育。
教育的责任不该由烟草公司承担,那是父母,家庭,学校,社会的责任。。。
正方:是否承认吸烟有害健康?
会给你儿子买烟么?
反方:总算问到点子了。
是的。
另外,儿子到了18岁,如果他想吸,我给买第一包。
一气呵成的节奏,还附赠一个传媒道德故事。
聪明的社会教育片。
套用深圳有线的广告语就是:透过诡辩看本质。。。
--即兴评论,欢迎勘误--主线/辅线影片剧情并不复杂,基本是线性叙事并且参与方基本可以分为烟草公司方和反烟草人群,说白了,就是一场大辩论。
主线故事是作为烟草公司说客的Nick工作中的一系列故事,辅线是作为父亲的Nick在离婚之后维持与儿子Joey的关系进而开展家庭教育。
一开始主线和辅线互不干涉,工作的归工作,家庭的归家庭。
在情节推动下渐渐交织在一起,发展到结局相互产生了推动,Joey一番话激励了Nick重新振作起来,Nick也用自己的“辩论”技巧帮助Joey赢得了奖杯,更深远来说Joey更是找到了人生榜样。
人物Nick作为唯一的主角,具有说客和父亲这两重身份。
两次因公出差都有儿子陪同,模糊了工作和家庭的边界,直接将工作场景当作了实景教学基地。
这种模糊工作与家庭边界的做法,严苛点说是不负责的,首先要指责的就是携款探访罹患肺癌的前广告代言人Lorne的情节中,Nick让儿子暴露在了枪口方向。
Lorne是越战老兵,Nick应该不难想到Lorne有枪,而且烟草公司很可能不是第一次试图与他交涉,Nick在不明确对方态度的情况下就不打招呼登门,很难保证对方不会做出过激反应。
假如同样的事情发生在现实也许这就是一起枪击伤人甚至致死的案件,剧本我都写好了:Joey从副驾驶位置突然冲出来,吓到了紧张过度的Lorne,后者下意识地扣了扳机,遂酿成悲剧。
如果说边界感模糊这个人物缺点,被影片剧情的快节奏推进和主角Nick的巧舌如簧掩盖了的话,那另一个缺点则是对人物合理性造成了更大的破坏。
女记者Heather的出场是带着光环的,在DOM三人组先前的闲谈中,观众已经对这位女记者有了初步印象,尤其是军火商说客Bobby反复强调"Amazing Tits"和记者身份之间的关系,已经几乎明示了这位记者可能会采取突破道德底线的采编手段。
然而即便如此Nick还是非常顺畅地滑入了这位——假如在黑色电影中毫无疑问是标准蛇蝎美人的——女记者怀中。
Nick在他与Heather的“若干夜情”中坦露心声无所不谈,基本上等同于把剧本交出去了,后者对这些猛料自然是照单全收,之后一篇特稿通通抖搂出来。
这件事也成为了Nick在片中遭遇的最大的一次挫折,其实对于此事编剧借Joey之口尝试找补了一下,称其爆料行为是“信赖危机(dependency issue)”造成的。
然而这样的解释并不能让人满意。
首先作为说客,嘴上把关不牢是大忌,他摸爬滚打这么多年,竟然就这样毫无预兆地倒在了石榴裙下,实在是说服力不足;其次Heather出场前,密友Bobby才刚提醒过他,警惕女记者打色诱牌,居然扭头就忘了,叛逆期到了是吧;最后,以Nick的财力地位样貌身材,日常接触到的有魅力的女性绝对不少,尽管影片没提及,但显然也没有相关线索可以否定这一点,假如必须用所谓“信赖危机”解释的话,为什么偏偏挑了一个最危险(指容易被其利用)的人作为宣泄出口呢?
最令人难以理解的是,一个这么容易就被色诱泄密的说客,居然轻松地东山再起自己开了公关公司?
诚然他在听证会上机敏地回答了所有问题,体现了极强的业务能力,但是仍无法解释泄密问题,难道客户不会担心这一点吗?
如果有合理的解释我非常乐意听一听。
其他角色都是工具人,而且写得并不好。
儿子出场时无来由地质疑父亲“别毁了我的童年”生怕Nick在分享会上一番演讲会败坏自己形象,然而到了影片后半段Nick被重挫丢了工作一败涂地,母亲却带着儿子来称“他仍视你为神”,如果父子共度几个周末就能令儿子态度改变如此大,那之前怎么沦落到被儿子嫌弃质疑的地步的?
表演Nick的表演难度不大,角色大部分时候只需要呈现一种机敏善辩的状态就足够,最难的应属听证会最后一答,回应参议员F质问“你会如何对待你的儿子,当他18岁时?
(指是否会给儿子香烟)”这个镜头中Eckhart的表演将作为父亲的犹豫和作为说客的狡黠连接在一起,几秒之间神色的变化恰到好处。
Joey的表演非常糟糕,作为一个重要配角,台词如念经,出差加州之前的那一段,儿子首次效仿父亲用“辩论”为自己争取出行的机会,几句台词重音断句零散不堪,任何一个母亲听到了只会觉得是父亲教他背的,毫无说服力可言,然而剧情居然就被这样一段糟糕的台词演绎推进了;后来Nick消沉在家emo,儿子前去劝慰的那一段也很糟,最简单的例子是儿子的最后一句"He's not my dad, you are."这句的重心就是"dad"一词,这个"dad"明显应该语气上扬,而Bright却念得很低沉,导致重心变成了"He",这合理吗?
视角剧情节奏把控流畅有序,得益于作为一个“大主角”剧本,视角一致性保持得很好。
观众跟随Nick的视角有条不紊地推进,在工作和家庭两个场景之间来回切换,中间偶尔用酒馆聚会作为衔接,视角统一性仅在两次参议员Finistirre(F)与副官Ron在办公室内对话的场景打破,其他部分Nick总是在场景中,如果不是已经在画框内的话,又或者是作为旁白叙述引入别的信息。
弹性道德观这件事就很烦。
作为基督徒,我也时常因为同性恋,婚前性,招妓合法化,色情影片,过不过万圣节,入不入党之类的事情头痛。
生活平顺时,这些问题通常可以用信仰或个人追求的大前提轻松解答:你有一个既定身份(是个体面人),怎么可以做xxx?
但当利益变成谈判绕不过去的环节,一切都要为利益让道。
曹公言“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就是这么的讽刺。
又所谓“顺我者昌,逆我者亡”,难道推翻一切传统就能过得去吗?
也并非如此。
人生最后讲究的是风险控制。
所谓人在世的一切修炼,一切斡旋,说到底还是为了生存,并且要生存得好。
至于忏悔,到时候再说吧。
这是第一层思考。
第二层思考,这部电影让我想起前段时间网上吵得沸沸扬扬的疯马秀事件。
不光跳的人要封杀,看的人也要被株连。
虽然教会和党的关系时好时坏,国外的人看不惯国内的各种政治宣发已经是常态,但在某些事情上传统又还是和传统能统一阵线。
试想如果跳一次艳舞的报酬是你平时报酬的好几倍,你愿意去跳吗?
好人(传统捍卫者)会拒绝,工作狂会答应。
为了利益而活是最有效率最简单最不容易内耗的生活方式。
第三层思考,我想大众对社会精英存在一种期待误区,总觉得因为他们是超人,所以他们必须有利于我,有利于自其以下的所有人。
其实就我小半辈子的观察来看,精英一定是工作狂,却不一定无私。
细想人们对好人的定义,无非是对自己有利,万事成就我,万事顺从我,万事考虑我甚至我的子孙后代,乃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
好笑的是,世界上所有的精英基本都是目标明确,不择手段的。
人有A面必定带连出他的B面,从工作狂的A面推倒出的应该是其利益至上坚韧勤奋的B面,从好人的A面倒推出的是其乐善好施不求名利的B面,何苦把人放在不合适他的位置上呢。
好人就像全职太太,如果家庭,学校,企业和社会不奖励好人,那么做好人就没有价值。
有一个情节蛮引人遐想。
尼克和儿子发生了一场关于“香草味的冰激凌好吃”还是“巧克力味的冰激凌好吃”的争论。
Joey坚定的认为这场争论是两个观点的争论,Nick却说你和我的观点都不重要,其他人的观点才是重要的。
只要证明了你不一定对,就会有人为我的观点买单。
确实是诡辩,但确实令人兴奋。
你在和我谈道德,但我心里关心的其实是利益。
只要能挣够养家糊口的钱,什么样的观点都是值得为之站台的。
你能说他是个坏人吗?
确实,对烟瘾患者来说他是个坏人代表,但对其他人来说。。。
未必,至少儿子还觉得他是个英雄。
男主人公是个标准的利己主义者,说什么为了儿子的将来放弃烟草事业太虚,为了人身安全,加上大领导挂了公司马上要reorg直属上司又有弃车保帅的前科才比较正常。
不说了,我要去看两本逻辑思维书,练练嘴皮子也是一口饭吃。
刚看到名字时觉得应该是纪录片,用反讽劝导人们远离烟,结果它给了我更大的惊喜,太多猛料,太多可以长篇大论的点,太多给予我们对现实社会的某些方面的启发了。
它包含信息量真的大到可以称之为“大片”的地步了。
首先影片的手法,或者说风格很具有娱乐性,毋庸置疑,让我想到以前看的很多有意思的电影,譬如《baby on broad》,《the ugly truth》,《the accidental husband》,《knocked up》等,不过区别于以上这些极具娱乐性的影片相比,本片注重于实实在在告诉人们一些信息,一些虽不是很深奥但却很少人意识到的信息。
其实影片让我有了另一个想法,05年上映的,现在来看很有现实意义嘛,前不久全球都聚焦到美国枪击儿童案事件,把什么枪支管理协会推上了风口浪尖,it's time to make a move,as they say.这部片子就把烟、酒和枪支在美国大捞美刀的三个文化的标志一并搬上台面,大谈到底谁祸害的人多,而相比之下平均一天之内杀人数量“少的可怜”的枪支成了现今最让美国人头痛的问题(为什么枪支问题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答案想必就是它对人们来讲是唯一一个不属于慢性自杀范畴的,它要发威一定是风风火火,立竿见影的,所以人们才会在烟年杀人千百万的情况下依旧艰难抗争,平均下来烟每天杀人上百〈其中也包括男女老幼〉,而枪支问题一天杀了几十个,却能如火如荼的进行,人,还是有惰性的)。
为什么这些对人利大于弊的物品会成了日常生活用品?
为什么会有合法的机构来保证这些害人利器得以良好流通,促使它们更加受欢迎?
影片的答案是贷款。
人人负债,为了偿还支付生活支出的贷款,甚至可以说是为了经济稳定快速发展,富民强国,一切看似不合理的事物一下子都变得很有立足点,先不谈是不是饮鸩止渴,或者不可持续发展,人们已经默认了这种现象存在的合理性。
而正如巧舌如簧的发言人能屡占上风,一方面他懂得辩论,另一方面,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好的事物总会有不好的一面,不好的事物也总能找到好的一面,只要找到翻身的那一点,就像片中要表达的,愚蠢的大众是不管这些粉饰的极佳的营销言论后有什么荒谬逻辑。
只要结论是他们听起来合理的,他们就心服口服的买账。
而聪明的发言人也明白自己的对手其实不是那些针锋相对的有关部门,而是这些愚蠢的顾客,只要他们买账,一切都不是问题了(当然,这份工作不是什么人都能胜任的,它需要有“道德弹性”的人,说服他人的同时也让自己问心无愧,这点枪支协会和酒协会的发言人也都做的很好)。
另一方面,那些抱以拯救普罗大众为己任的某些机构由于本身存在于利益食物链之中,它就不算是无懈可击的了,它的利益诉求提供给对手一个攻击的软肋,自己的理论也不能站的住脚,反驳就显得苍白无力了,甚至无力反击。
它失去了立足点,聪明,乃至狡猾的对手懂得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就显得他们在哗众取宠,失去公信力是必然的。
关于娱乐公司那段,看他们的言谈举止,我只能说和普通大众绝对不是一个世界的,that is pure Horror to me.说服万宝路代言人的段子也很精彩。
站在对方角度思考问题,替对方着想,沿着他的思路进行设想,最终让他意识到在利益面前,任何人跟钱作对都是不明智的,前提是他的社会责任感 必须 不会强到能牺牲个人利益为大众牟福利的地步,否则就没戏唱了,当然,这种人是想找到都很难的,所以说客才会如此胸有成竹,有钱能使磨推鬼嘛。
在利益的驱动下商人们的金钱嗅觉变得无比敏锐,懂得抓住任何时机条件进行利益最大化。
譬如,利用娱乐业巨大的影响力来为自己做形象工程,做营销利器。
这种随之而来的利益链条让纯粹的艺术几乎无生存余地。
人的悲哀。
片中真的把记者塑造成了妓者,这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人们在另一方面的迷失。
什么是好记者?
具有社会责任感,实事求是挖掘新闻,起到惊醒督促改良社会,为弱势群体发声的媒体人吧。
至于他们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就不在讨论范围内了。
但片中记者也给出了不择手段获取信息的目的,为了还贷。
说到头,也还是利益至上的。
这也是说客唯一一次无法反驳的争论,被自己的石头砸到脚。
发言人的儿子是个不可或缺的人物,他对父亲的崇拜敬仰让身为人父的发言人时刻保持最佳状态,树立模范形象,并且看到儿子跟自己一样有很高的天赋,很快就能跟上父亲的脚步'这让他意识到他不能再继续下去助烟为虐,到头来也危及儿子的生命健康。
所以,依然为了还贷,他选择了另一个相对来讲危害人群小的职业领域,通讯业。
当然,这么一个有能力的诡辩高手转移到了通讯业,是不是暗示着下个会导致问题的隐患领悟就是“隐形伤害”(辐射无形嘛)的通讯业哪?
why the American goverment are the best goverment?Bescause of our endless appeal systeam这是整部电影印象深刻的一句话 美国精神之所以深入人心 因为他在各个领域对自由的诠释如果我的孩子想抽烟 18岁的时候我会给他买第一包这是会让自己孩子佩服的五体投地的话
(芷宁写于2008年9月4日)影片《感谢你抽烟》是《朱诺》的导演贾森·雷特曼于2005年自编自导的喜剧长片处女作,和去年大放异彩的《朱诺》相似,《感谢你抽烟》也探讨了严肃的社会话题,却也被呈现的风趣幽默、妙趣横生。
子承父业的贾森(其父为好莱坞著名商业片导演伊凡·雷特曼,代表作《龙兄鼠弟》、《六日七夜》等),显然有超越老爸的优质细胞,其思维的活泛性跳跃性和驾驭幽默语言及画面的能力,都让他的这些小成本独立电影闪现出快乐而机智的光芒。
虽然片名《Thank you for smoking》有偏“文艺”之嫌,文艺片迷们会由此想起很多相关片名,如阿伦·雷乃的《吸烟,不吸烟》,但这部于言谈举止、嬉笑怒骂间极尽讽刺调侃之能事的喜剧片,却毫无文艺匠气,其节奏明快、架构简洁、叙事清晰(除却中后段的略微脱线),以惯常的顺序却营造出搞笑诙谐又洋溢着智慧的辩论,仅凭语言包袱就达到了令人捧腹的效果。
虽然影片内容涉及了社会道德范畴,却被呈现得毫无沉重晦涩之感,还有那么点的阳光,仿佛四两拨千斤般的避重就轻,所谓严肃话题轻松表达。
拍摄手法和后期处理的新颖别致,一直是贾森·雷特曼的强项,影片片头有关香烟烟盒和品牌的逗趣画面和男主人公、烟草研究协会代言人尼克·内勒(艾伦·埃克哈特饰)的另类独白,就轻易抓住了观众的注意力,之后通过尼克的巧舌如簧——说服大众继续热衷于香烟消费,反驳公益组织或相关部门,以协助制造商扩大利润,配以合理的运用场景,呈现出一副美国当下社会的“现形记”——各行业的人士各怀利益企图,粉墨登场,如政坛、商人、好莱坞、媒体等等,这些人在雷特曼的镜头中,煞有介事的亮相,被奚落讽刺一通、“现眼”一番,从而揭开了一些内幕和真相。
针对儿子的作文题目“为什么美国政府是最好的”,尼克给出了现实的回答,它是可以拿钱买的,政府可以为了钱而做任何事,烟草这一行业得以生存的原因只有一个——纳税大户。
片中参议员奥特兰(威廉·梅西饰演)在公众面前总以鲜明的禁烟立场示人,而事实上,他反对吸烟并极力支持在烟盒上印上骷髅死亡标志,只是为了树立良好的形象、多拉选票罢了,在此人的办公桌上摆满了名酒、墙上还挂有大幅的干酪广告,这些非健康类食品能在这里占有一席之地,皆因是奥特兰的竞选赞助者而已……片中“MOD组合”(即谋害性命组合)的呈现显得十分有趣,由尼克和两个“臭味相投”的好友组成,这两个人分别是为酒业做代言的波莉(玛丽娅·贝罗饰演)和为枪支行业做代言的鲍比。
他们每周末聚餐,或交流心得,或相互出谋划策,有时甚至PK谁代言的产品最能杀人,结果,尼克代言的香烟以每天导致美国1200人死亡而获胜,继而,他也遭遇了夸张的兜转人生,当然,结局一定是Happy Ending。
对于美国人的实用价值观,影片也做了适度的探讨,还涵盖了“判断与选择”的等现实命题,尼克选择做这份“谋财害命”的工作,固然是因为他擅长说话,但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和其他被囚于工作的人一样,都有“债”要还,每天从事或协助贩卖死亡,并不是工作者的本意。
尼克既然以说话为生,那么他的台词自然精彩:如作为反面人物被邀请上脱口秀,面对肺癌病人和鄙夷他的现场观众时,尼克说:“我们并不希望肺癌患者死去,因为这样我们等于失去了一个消费者,我们都希望他们活着并继续吸烟”;当儿子的学校邀请家长谈谈选择职业的话题时,尼克对一个说“妈妈说吸烟有毒”的小女孩说:“如果你们的妈妈说巧克力是有毒的,你们信吗……”,在得到否定的答案后,“所以我们要做出自己判断”;当被问及他为什么要推广吸烟时,尼克答曰:“为了控制人口”;尼克告诉同样口才出众的儿子:“辩论的精髓在于证明对方是错的,而不在于证明自己是对的”,这似乎是尼克舌灿莲花的秘笈。
在表演方面,除却阿汤哥的老婆凯蒂·霍姆斯饰演的记者希瑟逊色外,其他人都恰当而妥当的胜任了自己的戏份,特别是艾伦·埃克哈特,他很好地再现了“话术家”尼克的思维活跃、机敏过人及巧舌如簧,其中一场戏,当上司要求属下脑力激荡,突破公益组织所带来的压力时,尼克巧妙地讲起了老影片中演员们性感抽烟的镜头带给观众的刺激,从而引发的销售黄金时期,其间不仅有美式幽默的台词,还有夸张的肢体动作辅助,一个活灵活现的超级职男便跃然眼前。
片尾,参议员奥特兰依旧坚持对香烟的“战争”,担当了类似《天堂电影院》里审片神父的工作——组织人手对抽烟镜头颇多的经典黑白老片进行了“大清洗”。
于是,但见经典镜头中那些摆出酷酷或浪漫POSE的俊男靓女们,手里拿的已不是袅袅香烟,而是彩虹糖或咖啡,如吉娜·戴维斯手持棒棒糖的性感微笑,面对这组不伦不类、毫不搭调的画面,令人在啼笑皆非的同时,不禁感叹“剪刀手”无处不在。
http://nicolew.blog.hexun.com/22773027_d.html
《感谢你抽烟》8.5①《是,首相》的S01E03,医学博士出身的卫生部长提出一份全面禁烟法案,首相吉姆与首席内阁秘书汉弗莱于是有了以下讨论——吉姆:「这份报告说,吸烟引起的疾病每年花费卫生部1.65亿。
」汉弗莱:「是的,但是我们调查过,结果是这10万人如果活下来并且寿终正寝,他们需要的养老金和社保金,比医疗费还多,所以从财政角度来说,毫无疑问保持现有的死亡率再好不过了。
」吉姆:「1833年,霍乱造成3万人死亡,我们得到公共卫生法案,1952年,工业废气造成2500人死亡,我们得到空气净化法案,一种药物造成6人死亡,我们会马上禁止它出售,香烟每年杀死10万人,我们得到什么?
」汉弗莱:「40亿英镑税收,25000个烟草业工作岗位,涵盖了零售贸易包装等诸多领域,蓬勃发展的出口业,能有效平衡贸易额,另外,烟草公司是体育的重要赞助商,真是没法想象失去赞助的BBC体育频道会是什么样子。
」吉姆:「汉弗莱,我们正在讨论每年10万人的死亡。
」汉弗莱:「对。
但是烟草税占了公共卫生资金的三分之一,我们之所以能挽救那么多生命,是因为这些烟民自愿为拯救同胞积极纳税并提前牺牲自己。
烟民都是国家的大恩人啊!
」当然首相并不真正支持禁烟法案,从一开始他就知道自己会输,禁烟法案只是他的筹码,他因此和财政部达成了交换,用别人提出的40亿税收禁烟法案的搁置换取了自己主导的15亿减税计划的通过。
卫生部长呢?
尽管是个自命清高为民请命的技术官僚,他还是乐呵呵地连升三级,晋升去了财政部。
首相安抚他说,「禁烟法案之所以不能通过,都是因为敌在财政部,你要打入到敌人内部去,好好干!
」然后一转手,首相把空缺出来的卫生部长职位给了体育部长,一个老烟枪,烟草集团的门下走狗,这同样是个大晋升,前体育部长吞云吐雾,喜不自禁,尽管一再强调自己不愿意和烟草集团作对,他已经兴奋地说不出话来。
②写《是,大臣》&《是,首相》系列的时候,台词倒是不要脸地抄了一大堆,最核心的感受忘了写出来,这里强行走题写了一大段,借机补上——「政治说到底,就是利益的交换和妥协啊!
」另外,菲利普·莫里斯曾经在捷克做过测算,综合考虑烟草销售的税收、治疗烟草引起的疾病的医疗花费,以及烟民因为早死而节省的医疗费用、养老金、社保金,每年会为捷克政府带来1.47亿美元的净收益。
再另外,菲利普·莫里斯就是万宝路的母公司,是美国股市知名的历史级别的超超超级大牛股。
80年里面年均回报17%,这还不算每年4%的股息率。
这种股票,买入一次,一辈子不必卖出,只吃股息基本就能财务自由,当做传家宝留给子孙后代就行。
③中国烟草集团是整个地球上最赚钱的公司,每年的利润比四大行三桶油BAT华为什么的加起来还要高。
绝大多数的利润最终都上缴国库了。
几乎所有的税收都令人深恶痛绝,烟草和彩票是极少极少的,人们踊跃缴纳的税。
抽烟就是为国纳税,很光荣,当然早死也光荣。
据测算,烟民平均早死3年。
全世界每三例死亡中就差不多有一例死于心血管疾病。
吸烟和接触二手烟是主要因素。
吸烟者罹患肺癌的风险比不吸烟者高22倍。
使用烟草导致口腔癌。
口腔癌确诊之后存活五年以上的机率很低。
幸存者必毁容。
另外,烟民平均比非烟民多掉3颗牙齿。
在组成烟草烟雾的多种化学品中,已知至少有70种致癌。
已知使用烟草会导致十几种各类癌症。
我感觉罗列这些真没意思,最后说一条吧,吸烟限制血液流向阴茎,导致阳痿。
而且,除非尽早戒烟,勃起功能障碍很可能永久存在。
④说了半天才终于轮到《感谢你抽烟》这部电影本身。
那么,《感谢你抽烟》是通过戏谑和反讽来宣传禁烟么?
倒也不是,它主要还是关于营销、市场和公关。
尼克·内勒,烟草公司发言人,英俊潇洒,面带微笑,幽默机智,随机应变,强词夺理,不择手段,总而言之,顶级说客。
他的开场白是,「我为一个组织做策划并以此为生,一个每天就能杀死1200人的组织 。
我们说的是两架巨型喷射引擎飞机的载客量,包括了男人、女人和小孩 。
古时候有匈奴王阿提拉、成吉思汗,而今有我,尼克。
」他有两个死党挚友,分别为枪支协会和酒业协会工作,他们每周聚会,互相吐槽,交换心得,为彼此出谋划策。
他们自称为「M.O.D」,merchants of death,死亡批发商。
每次聚会比拼谁更能杀人,都是尼克占尽上风。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的不是谈判,而是辩论。
那么辩论的精髓是什么呢?
不在于证明你是对的,而是证明别人是错的。
」尼克很少抽烟,烟草的危害以及他这份工作的不道德性他当然心知肚明,所以他从来不试图证明自己的正确——「烟草公司才不希望人们得病,因为这样我们等于失去了一个消费者,我们都希望他们活着并继续吸烟。
反烟草协会才希望你们得病,因为得病的人越多,他们获取的经费和名誉越多。
烟草公司当然希望人们健康,这样它才能盈利。
事实上,我们烟草公司积极出资制作广告号召青少年不要吸烟。
」「你说要在烟盒上贴骷髅头?
因为烟草有害?
那么汽车飞机也要贴吧?
美国人民的头号杀手是胆固醇,胆固醇过量会造成动脉硬化及心脏病,佛蒙特切达奶酪阻塞着整个国家民族的动脉。
奶酪都没有贴骷髅头,凭什么让烟草贴?
」「你妈妈说抽烟不好是么?
她是医生么?
如果她说巧克力也有害,你相信么?
这个社会给你的那些条条框框难道都是真理么?
孩子,我们要学会独立思考,避免做教条的奴隶。
」⑤关于独立思考——为什么金融那么复杂?
因为要用复杂到莫名其妙的规则把那些不乐意思考的人隔离开来,让他们乖乖把钱交给金融从业者打理。
很多人一辈子都在付出各种代价,以此避免独立思考。
当有些人劝谏你独立思考的时候,实际上他的意思是,让你不再听从第三方的意见建议,转而听从他的。
我有一段时间很迷茫,同一个问题,我看了不同的报道分析,正方的观点我觉得有道理,反方的观点我竟然也觉得有道理。
那时候我以为自己脑子有问题。
要到很久很久以后,我才终于能站在自己的所知所思,去拆解别人的观点,你是对的,你是错的,或者,抱歉,你们都不对。
可能我现在脑子依然有问题,至少我不能证明我是对的。
对一件事物下定论,你有无数个证据,但别忘了,我是找茬方面的专家,依然可以颠覆这个定论。
电影中的内勒就是靠说话和说服谋生的人,每天说服就像吃饭一样利索。
我可以得到任何妞,我可以得到任何工作,我可以说服任何人,我是这方面的天才,但与此相比,我的过人之处在于可以随意颠覆你们对世界的认知,而我只用两句话,就可以搞定这一切!
最牛逼的说服,让固有牢不可破的世界,发生了一场认知的颠覆。
-二十一世纪什么最重要? -人才!
这是喜剧片么= =
说话当然是种才能。
看不下去 味儿太冲
即使你做着全世界都反对的事情,也要坚持你的立场并为之努力。
负能量的电影,提倡吸烟
还挺有趣的喜剧〜〜
到底是誰给这么无聊做作庸俗的电影打高分??
ok funny. 三寸不烂的舌头。
懂不起 一声都没笑
= =。对这类题材无爱,3颗星。飘过。
三星半
就……不咋好看。
不错
ur mom is a doctor? then shut up.
还算可以
这个叫NICK的一定GMAT逻辑作多了
白话(huo) 蛋
不谢
挺有意思的轻喜剧。但这水平就Lobbyist啦?在中国肯定行不通,起码我就糊弄不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