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本片来说实在不好看,情节拖沓,节奏混乱,笑点也是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但是,为什么这样一部作品,刘小姐要练拳半年,打到一身肌肉去拍摄?
那是因为本来黄先生是想拍一部关于女性拳击手的文艺片,而不是喜剧,黄先生有自己的想法,因此才甘愿卖楼筹钱去开拍此片,因此刘小姐才愿意用半年时间去正真的练习拳击。
可惜事与愿违,因为一些不能说的原因,原剧本不能开拍,面对着早已筹备的一群工作人员,和已经花费半年时间训练的刘小姐,黄先生只有两条路,一、解散剧组,及时止损;二、用仅剩的一个月时间重写一个关于拳击手的剧本来开拍;当一个项目进入流水线的时候,很多东西就已经不是导演黄先生一个人的事了,也许是为了投资者或是电影从业人员的生计,又或是不想辜负刘小姐的一身肌肉,最终呈现出的影片就是现在这部《乜代宗师》。
也许这部电影在很多观众心中不怎么样,但和很多影片一样,它已经完成了它自有的一些项目责任。
《乜代宗师》是2020年黄子华卖楼自筹资金拍的一部电影。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黄生对于大银幕有着非凡的执念,他曾经在回答观众提问时说,不赚钱也要去做,你话我有几热爱。
黄生自导自演票房只有12万的《一蚊鸡保镖》我慕名看过,正如回顾1998年至2003年低潮期香港电影的《萧条 CULT 爆炸力》一书作者黄晓南在书中评述的那样,是一部并不算差的喜剧电影,但文中亦写到黄生栋笃笑和电视皆大受欢迎,唯独在大银幕虽历年拍了不少高水准作品却不获观众买账的宿命。
我看完《乜代宗师》觉得此片也还算不错,看到豆瓣评分不过4点几,便想起黄晓楠对黄生人生的感叹。
这部电影片名一看便知是化自王家卫的《一代宗师》,既是黄子华执导,其意趣必定与之大相径庭。
故事开场讲述马家雷拳传人马飞龙将祖传拳法发扬得甚是光大,不料一日当街因为一件小事被一名叫做陈真的女拳击手痛打落败,不仅被路人拍下整个过程,更经媒体炒作,势必要与对方进行一场生死较量,然而此时,马飞龙方才发现,自家拳法原来并没有自己认为的那么厉害。
故事到此都是熟悉的武林故事,不外乎门派之争,拳脚高下之争,输赢之争,面子之争,接下来或要悟出本门武功之真谛,或要悟出武术之大德,如《一代宗师》里一块饼亦能见世界之大格局,但是黄生要讲的不是这些烂熟于观众胸中的套路,因为这里第一次出现了“上善若水”的意象,用漏水的方式。
拳馆第一次漏水,马飞龙以为是祖先显灵,要他一雪前耻,然而当他看到陈真击败拳王,发现自己是真的打不过,只得作罢。
第二次漏水,是马飞龙发现无论是师弟师妹还是徒弟都在打假拳欺骗自己,而徒弟留在拳馆的理由竟然是为了温饱和发财,这时天花板不仅漏水,还出现了祖先的声音,上善若水。
而解释上善若水含义的,是马飞龙的徒弟小云,用的还是英文。
这是马飞龙对上善若水的第一次领悟,他听了徒弟的解释,认为做人应当如水一样,随形就势,不必执着,于是连续两次分别用金钱和权力来劝诱陈真打假拳,替他挽回颜面,但都被陈真拒绝了。
紧接着故事情节发生逆转,陈真的父亲陈铁心自愿充当马飞龙的教练,为的是训练他打败女儿,好让人重新认识到他这个亚洲第一的教练的存在。
一般来说,这种的训练徒弟的情节,港片中太多先例,要想翻出花来也并不容易,相信黄生也并非不清楚这一点,因此马飞龙的训练着墨不多,反倒是精心设计了陈真姑姑与小云的恋爱支线,用了个常见的下药却用错对象的色情笑料,将教练从陈铁心换成陈真,制造陈真和马飞龙的相处机会,紧接着用一个电话,让陈真看到马飞龙失败的婚姻和崩塌的自尊心,并借助生日这种特殊时刻,让两人感情迅速升温,因此电影刚进行到一半,就出现了陈真主动提出退赛,两人不必打的结果,再次反转了故事。
此时推动剧情发展的是马飞龙变化无常的前妻。
这位前妻才真的叫做水无常形,善于反复,她对马飞龙召之即来挥之即走,随时把他当备胎,她跑到陈真面前将马飞龙的真心说成利用,使得陈真愤而出走回家。
马飞龙前去求情不成,回到拳馆,才又遇到一次上善若水的漏水。
意识到无论何门何派的功夫,只要能打赢,就是好功夫。
这一层含义并不新鲜,或许也正因为如此,影片里从马飞龙被水浇,听到祖先声音,到去找徒弟拜师之间完全没有“领悟”的段落过渡。
既然大家都很熟,也就没必要说太多,这是黄生电影中十分尊重观众智商的一点。
同前面陈铁心训练一样,两个徒弟训练师父的情节也没有持续多久,马飞龙急于求成受了伤,而这时,陈铁心再次出现,将马家雷拳的真相告诉了马飞龙。
这一幕才是第二次悟道的真正目的所在,彻底揭开马飞龙这个男人人生中最虚假的东西,借陈铁心之口揭示马飞龙为何不能学习时新,因为他不敢承认马家雷拳从初代之后都是骗人的事实。
所以,其实马飞龙对上善若水的第二次领悟也以失败告终。
知道了真相的马飞龙跳下天台变“死马”,但在睡梦中得到了陈真的鼓励,于是马飞龙重新振作,改以拳击的训练方式备战。
故事再次变得顺理成章,然而,真正上了赛台的马飞龙却再次显露出他本来懦弱的一面,这似乎在说,一个人并不可能一次实战都没有经历就真正改变。
但改变也最有可能发生。
输了两个回合的马飞龙在恍惚中看到了祖先马家雷。
从不出声只是漏水,到又漏水又出声,从一滴很大的水珠,到如雨痛浇的水,到祖先亲自显灵,仿佛祖先看到不成器的子孙,一次比一次无奈,眼见只是漏水停电都不足以点醒,只能亲自现身,这中间自然是编剧的幽默。
祖先亦由黄生亲自扮演,他不仅坦然承认自己曾经的失败,还告诉马飞龙,重要的是从输里学到东西,并且再次提点马飞龙,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还要他记住,水往低处流。
我个人认为,黄生的电影之所以独特,很重要的一点便在于其中浓厚的哲学思辨气息,情节的每一次反转是说故事的人自己推翻自己的答案,将人物推入绝境,再寻出路。
我们都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但我们又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朝好的地方去,和水往低洼处去一样,是天理。
马飞龙一开始也很困惑,比赛之中,怎么往低处去,因为比赛就是要赢。
但在被连续痛打之后,他终于想到,如果说低,现在就是最低,最糟糕的时候了。
不打也是输,打也是输,就打呗。
所以,在再次被陈真打了一拳之后,他不躲了,连陈真都吓了一跳。
而这自然就是马飞龙这个人物真正转变的时刻。
我想黄生这部片用“水往低处流”来作为“上善若水”的最终注脚,是要打破“人往高处走”的迷局,为何我们既要说“水利万物而不争”,又要用“人往高处走”作为“水往低处流”的对应面,故事一开始其实已经暗示了马家雷拳创始人是一个失败者,但人们看到的却是他留下来的拳脚功夫,马飞龙努力维持祖传拳法的地位,维持家庭完整的美好假象,却没有发现假的东西不堪一击,从遇到陈真开始,他过去人生中的种种虚假便被逐个打破,他的宗师名头,爱情,婚姻,甚至赖以为生的祖传拳法,马飞龙的人生掉入了谷底,他要重新生活,便需要面对过去的虚假,用真的东西去替代假的。
水往低处流,才是天道。
这部电影的姿态亦是很低的。
人物领悟某种大道,通常是故事的高潮,激动人心。
以前看《太极张三丰》,看到张三丰创出太极之后,去把变坏的兄弟教训一顿,认为这就是得饶人处且饶人的大德,只是无奈坏人要作死,后来有一次重看,发现这一情节不过在说“我可以打你但我选择不打”,说的还是必须成为强者,因为我可以不打的前提必须是“我比你强”,标准就是我能打过你,打不过怎么有资格说得饶人处呢。
但马飞龙悟道之后,改变的是整个比赛的氛围,先前滑稽可笑的比赛,变成了一对有情人在认真的对抗中展示对彼此的真心真意。
有时候看黄生演戏,最奇妙的就是会感觉他的人物特别真诚。
马飞龙和陈真的真情让评委忘记了比赛本身,太过投入而忘记了敲钟,导致比赛无果而终,奇妙地达到了两人追求的“不胜不败不和”的目的。
不胜不败好理解,“和”就是中国人追求的一种至高境界了,但是这里连“和”都不要,因为这亦是结果的一种,电影没有强调马飞龙悟道之后变强,这场比赛本来就只是要赢回一个女人的心,就这么简单。
一场甚至不够大型的栋笃笑。
然而我笑得很开心整部电影都为了喜而服务,剧呢就轻轻带过,全片最“be water”的就是剧情。
大概黄生给自己的标准是合逻辑就可以,又或者他是一个善良的编剧,因为不愿得罪除了他自己之外的任何人,所以只能写出这种完全没有反派的故事。
(也许他有受《饭戏攻心》影响,但《饭戏攻心》至少敢于塑造令观众不满的人物)讲真的,我觉得黄子华写故事的水平不应该只是如此。
作为一部电影来讲,剧本一般;丑衣服丑设计就不多说了,反正都是剧情需要而已;有几个镜头不错,音乐不错(黄生你是真的很喜欢rap啊),意境和思考也不错。
但是不够。
这部作品作为电影的优势不够突出,又失去了栋笃笑最大的优势。
这导致安排得太刻意的笑点我都没笑,但每次抒情都让我笑得很开心。
非常喜欢那场关刀的戏,的前半部分。
也就是还没见到老婆之前。
司机说“香港确实多疯子”的时候我笑得很开心。
所有人都避开他,让我觉得很安心。
这是一个正常的世界。
想必黄生也非常爽,毕竟他会享受痴情,以及特立独行。
从感情戏码来看,首先,黄子华对这个世界的爱情好像有着很浪漫的误解。
(又或者说他的确会对一些看起来很伤心的人一见钟情,比如他自己。
)其次,他对自己的影视形象有着非常到位的概括:loser,死心眼,情痴。
对男人来讲,这样的角色设定只能说是很讨巧。
但黄子华把那位出轨的女士拍得也很有魅力,这点很好。
以下有嬷言嬷语。
能看出来女主刘心悠是确确实实身体素质很好。
练了。
而黄生嘞,只拍跑步,上山还要靠剪辑。
哥,我非常理解你的懒惰,那么我请问,你这么瘦是纯饿的吗。
你看起来就是不肯放过自己。
还非要安排人喊“回水”,实在像一种执念——这么钟意受虐真的好么?
虽然我确实笑了。
以及,片尾难得(好像也不难得)听到黄生玩这种非常直接的谐音梗,做冰做气做兵器。
总而言之,四星里有三星是因为他敢拍,敢暴露自己的一部分给观众看。
我很欣赏。
剩下一星给剧情。
至于这单独的三星和一星为什么不用加权平均而用加法,当然是因为我是他粉丝,我会像他恨自己一样恨他❤️最后送他一句劝慰作结。
见标题。
最近几年黄子华的电影在香港的票房都还挺不错的,比如说《毒蛇律师》,比如说今年的《破·地狱》,还有之前的《饭戏攻心》等等,在香港的票房都创造了很多记录。
甚至今年的《破·地狱》还获得了香港2024年度票房冠军。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黄子华已经64岁了哦,大家对黄子华比较熟悉的应该是栋笃笑,还有在TVB拍摄的一些剧集,比如《男亲女爱》、《栋笃特工》等等,收视率都很不错,但是呢,后来黄子华去转行拍电影,2002年,他自导自演的《一蚊鸡保镖》,尝试走属于自己黄子华的喜剧路线,但是缺失败了,当时票房只有11万港元。
而直到2022年的,《饭戏攻心》电影破了香港记录,收获7700多万的票房后,这三四年来,黄子华每一年推出的作品,票房宗师能在香港破记录,比如说《毒舌大状》,居然破亿了。
神奇不?
当然,我看过《毒舌大状》我认为,黄子华的这个大状,并不毒舌,而且也没什么毒舌的桥头,能破亿,我也不明白其中究竟。
但是呢,《破·地狱》黄子华又破了自己的记录,票房现在已经突破1.3亿港元,我还没看过《破·地狱》,不知道质量如何,但是我选择了看2020年黄子华自编自导自演的《乜代宗师》,这部电影是一部喜剧电影。
我觉得这部电影一开始还是有喜剧成分的,就是说,黄子华的这个概念,一定是取材于我们内地网红马保国事件,相信很多人都曾经或多或少刷到过马保国的视频。
也子城是宗师。
那么电影一开始,就是这样,黄子华自称是一代宗师,然后开武馆教武术。
直到有一天,在路上遇到了一个人冤枉他打人,刘心悠饰演的陈真,就路见不平,觉得黄子华欺负人家,就打了黄子华。
被陈真一个女的打之前,黄子华饰演的马飞龙,是一个网红,很多人都以为他很厉害,可是被一个女的一拳打败,于是大家纷纷发现他不会武功,是个骗子。
而在这个时候,马飞龙的亲戚还骗他,继续和徒弟表演,好像他很厉害一样。
黄子华的喜剧在一开始的时候,确实有笑点,也有讽刺的味道在里面,可是剧情走到后面,就完全乱了套,就是最后,为了保住自己的名声,硬着头皮答应和陈真进行比赛,可黄子华和刘心悠,最后居然搞到了一起,你说是不是编着编着,黄子华乱了套?
无论在剧中陈真是多少岁,黄子华是多少岁,黄子华看上去也是50多岁的男人了,但是刘心悠怎么看也是30左右,你说,可以当自己爸爸的人,刘心悠是怎么突然喜欢对方的呢?
看上对方哪一点呢?
一直都觉得马飞龙不是个好人,怎么就突然转性了呢?
虽然《乜代宗师》在香港地区收入总票房超过3000万,但是在内地今年5月份上映,最终票房一千万都没,甚至600万都没超过,只有570多万。
那么我看完后,我觉得这部电影以讽刺马保国事件开始,是很新颖的题材。
因为内地没人敢拍。
但是这样的好题材的最后,我觉得最后的什么上善若水,什么不输不赢不和,我不认为有怎样的隐喻,我更加觉得看完这部电影,不知道它想表达的是什么,如果是周星驰无厘头喜剧,至少我们可以一直哈哈大笑,可是黄子华的,开头笑过后,中间到结尾,完全不知道想表达什么。
我觉得豆瓣的4.8分,很合理。
至于香港为什么能那么高票房,我想和我们内地一些烂片一样吧,明明很烂,票房,排片却高的出奇。
我就不建议去花2个小时去看《乜代宗师》了,因为我只给3分。
作者:龚翔图片:网络编辑:龚翔审核:龚翔字数:1300+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查了下,这部电影居然上映在马保国擂台战几个月前,2020年一月上映,2020年五月擂台战,难道是看了电影的启发,才有此一战吗?
那么这部戏的现在价值,对现代人生活的观察,太有意思了吧!
看了抖音的片段,对比了马保国视频,太讽刺了,要去看看!
子华要多出作品,很多生活的观察在他讲来很有意思!
有趣!
本人是子华神粉 术业有专攻 子华你还是回去栋笃笑吧~~~ 看了四十分钟忍不住删了 看不下去 尴尬 全程尬演~哎 一蚊鸡保镖都比这更好 真的!
刘心悠演得很落力 支持~农夫和my盛lady班底 都浪费了 不会用演员~ 那几个舞台剧演员都很牛的 跟了詹瑞文很久 。
总体 1星不能再多!!
春节假期间,中国内地全部影院闭门谢客,香港地区所有影院则正常营业,不过市场热度受疫情影响显著下滑也是在所难免。
黄子华自资自导自编自演的电影《乜代宗师》是香港今年贺岁档票房冠军,累计票房逾2500万港元,成绩比亚军美国片《多力特的奇幻冒险》高出一倍以上。
由于3月底香港影院也暂停营业,5月上旬复工后也有上座率控制,所以《乜代宗师》的冠军头衔应该保持到了至今。
黄子华内地知名度一般,但他在香港可是大明星,他的“栋笃笑”(“stand-upcomedy”的意译英文)很受欢迎。
2018年香港春节档,他主演的《栋笃特工》就狂收了4525万港元,轻松拿下春节档冠军以及年度港片冠军。
乜,读音miē,粤语里表示“什么”,常说“乜事”。
《乜代宗师》的片名很容易联想起《一代宗师》。
王家卫的叫TheGrandmaster,黄子华则来个TheGrandGrandmaster。
《乜代宗师》的资源近日流出,豆瓣目前700多人评分,只有4.7分,看来内地观众并不喜欢。
跟《一代宗师》自然没得比,连海报品质都有点low。
黄子华的这部影片主要还是走港式喜剧路线,他的造型和演法都有点周星驰的影子。
本片的女主是她↓
贾静雯?
No,是刘心悠。
刘心悠不算一线红星,在内地的名气主要是她出演了穿越剧《步步惊心》里的若兰。
其实她的电影处女作阵仗很大,号称八大影帝为她做嫁衣的《阿嫂》,也提名了2006年香港金像奖最佳新演员,不过这部片内地没上,影响力有限。
此后似乎没有大爆作品,但坊间封她“姬圈天菜”,很关心她的感情八卦。
前段时间,传闻刘心悠在受访时突然透露有意退出娱乐圈,小范围引发了热议。
《乜代宗师》的剧情其实很乏味。
黄子华饰演的马飞龙是马家雷拳第十九代传人,开馆收徒生意兴旺,有一次在路上他被一个老人碰瓷,引发刘心悠饰演的女拳手陈真见义勇为。
结果一番过招,马飞龙惨败又出洋相,名声臭掉了,事业也受重创,陈真则成为网红“神拳女侠”,她的绝招是古巴劈蔗手。
陈真这个名字的设定,就寓意了本片有点无厘头风格。
陈真来自拳击世家,作为业余拳手有四十场不败纪录,只输了一场职业比赛就退出了拳坛。
炒新闻不嫌事大的电视台,撺掇马飞龙和陈真上擂台再比试一次。
剧情套路自然是男女主不打不相识,从仇人要发展成恋人,最后的高潮戏就是此前明明已经发生了关系的两人,要在擂台上比武相亲,正式定情。
为了主题更丰富,在笑闹中有升华空间,所以陈真当初为什么退出拳坛成为悬念,马飞龙有过婚史却被绿还当接盘侠成为获得女主同情的触媒,但依然令女主的情感转变、男女主的惺惺相惜显得说服力不够,两人的CP感也不足。
男女主身边那些助攻角色的设置也都是香港老式喜剧里的老模样。
例如马飞龙的两个主要男徒弟,却一个叫小云一个叫小玲,一个憨傻一个娘骚;陈真有个老姑娘恨嫁的姑姑,对憨傻徒弟一见钟情。
《乜代宗师》套了一个功夫喜剧的壳,但片中并没有太多武术场面,陈真的拳击倒是有很多展示。
但毕竟是饰演一代宗师类的人物,打戏总是有的,何况还有擂台上的挨打戏,对1960年生人的黄子华来说也是不容易了。
影片最后的花絮展示了刘心悠苦练拳击的场景,从正片中的呈现来看,架势还是可以的。
刘心悠也快四十岁了,拍戏这么敬业,退圈之说看来确属误传。
片中有创意的笑点也欠奉,还真不是嘴刁,衰人头顶漏水、提着关公刀上街、汤中下催情药、祖先显灵……这些都不是很好笑啊。
之前为了增加戏剧性,安排了马飞龙接受陈真父亲的魔鬼特训,但吃了苦,上了擂台后却无成果展示,那特训的戏份就成了鸡肋。
虽然面对心爱之人,下不了手的心情是有的,但好歹是武术世家出身的几十年练家子,表现得毫无宗师气度和身手,这种“笑果”真心消化不良。
上善若水,攀山过岭,乜水,都可以系宗师。
“乜代”是很港味的词,但观影选择粤语版,并无感受到特别的必要,无论台词还是文化特色,即使是普通话版,也不会有多少损益。
作为一部纯正的港片,原本至少是可以看个情怀的,可到终了,感觉连爆米花的享受度都没达到。
《乜代宗师》能拿下香港票房冠军,看来还是黄子华的明星滤镜加持,而且前期宣传重点是黄子华为拍该片卖方筹资,多少也收获了观众的同情票。
黄子华自己也说了,这部片是完全只想拍给香港人看。
我们内地观众还是别太走心了,还是看看黄子华的粤语栋笃笑好了,那要好笑得多。
看了开头就过来评论了,开始以为是因为马保国的视频才拍的,原来这个还在那个之前;我觉得高校部分挺好的,可能是我在广州待的时间足够长了,会开始喜欢听粤语原声。
目前国内电影的豆瓣评分基本没法信,很多都是感情分;最近几个月看了不少国内的电视剧(陪女友看),那种最多6分的评分都是8分以上,而且那些设定的逻辑大多都在侮辱我的智商,只能说一言难尽啊;
《乜代宗师》在调侃功夫之余,更应拓展到两性议题之前三年五月的评述链接https://www.douban.com/people/1180239/reviews 以及相关“电影人”评述豆列(应该需要登录豆瓣)https://www.douban.com/people/1180239/doulists/all还有香港电影魔鬼辞典https://www.douban.com/doulist/152095448/(计算机页面 可点击“香港电影魔鬼辞典”各条目开头的“李翼的广播”链接 进入比较“人性化”的排版:(“练家子”中的“败家仔”“子华神”自编自导自己投资的《乜代宗师》,曾是2020年香港地区的华语片票房冠军,时隔四年,终于在内地上映,片名当然是调侃《一代宗师》,而马家雷拳,没准也容易让人联想起2017年和“雷公太极”有关的那场武林闹剧。
其实就算在过往的电影故事里,一开始自认功夫了得的“练家子”也很多,比如《败家仔》中元彪饰演的梁赞,因是九代单传的独子,于是他爹虽然给这个武痴儿子找来了不少师父,但都被买通,练武时假装被打败,于是梁赞得意忘形,自认“打通街”,直到遇上林正英饰演的梁二娣,才被打出了“原形”……不过接下来的故事发展,也很套路,无非是“浪子回头”,拜师学艺,习得真传,终成一代宗师。
而黄子华的《乜代宗师》从整体结构上,也不脱这个套路,于是与其说接近周星驰那部小人物逆袭的《破坏之王》,还不如说更像是“堕落天使下凡”的《食神》。
不过,《败家仔》中元彪的角色一开始是因为年少无知,再加上九代单传,老爹呵护有加,于是让师父作假,还情有可原的话,那《乜代宗师》中黄子华饰演的马飞龙,当掌门这么多年还不自知,门下俩徒弟也跟着一起“作假”,就有点太过“无厘头”。
而之所以有这样的问题,应该都在于子华神的创作思路,通常是从真实的社会新闻中找灵感,既而撰写栋笃笑的段子,以及电影故事。
但真实事件虽然鲜活,却未必系统,常常是没有鲜明的来龙去脉,只是一个现象本身,就好比雷公太极的创始人雷雷,好象来头也不小,还扬言可以单手破解搏击术的裸绞,在真上场后却是不堪一击,那他为什么如此缺乏自知之明呢?
这背后涉及到的,可能就不只是他自己,以及身边一圈人的问题……而这些看起来复杂的因素,很难在电影里,只用一个人设来搞定。
反观《破坏之王》中吴孟达饰演的“魔鬼筋肉人”,初看也是个开小卖部的骗子,唯一的特长就是切蛋来假扮“咸蛋超人”,但只要后面给他一个曾是高手,后被踢断了腿,于是自暴自弃的“出厂设定”,这个人物就又立住了,还能在后来的《少林足球》中反复使用……之所以那么好用,主要还是因为这种“虎落平阳”的设置,只局限于个人,怎么编都可以,而不像没有自知之明的雷公太极,是一个可以不断延伸和放大的社会事件,很难简化,归纳与演绎。
功夫“神化”中的两性问题《乜代宗师》和《败家仔》的共通点,不只是整体结构与主角人设,甚至还包括林正英扮演的梁二娣一角,他原本是在戏班里演旦角的,将六点半棍法融入到了咏春拳器械中,而到了《乜代宗师》里,干脆就真成了一个女角,那便是由刘心悠饰演的陈真,一个职业生涯里只输过一次假拳赛的拳后。
《乜》中有一些将传统武术商业化,泛社会化的桥段,比如开发了马家雷指甲钳,卫生巾等等衍生品,但这显然也不算独特,因为在《食神》中早就有过这样的商业包装思路,而《乜代宗师》恰恰忽视,或者回避了一个最应该演变成电影情节的社会议题,那就是两性问题。
周星驰在《食神》中是败给了谷德昭扮演的唐牛,而不是莫文蔚所演的火鸡,而在《破坏之王》里也是同理,他的对手是林国斌扮演的断水流大师兄,而不会是同样练武,由钟丽缇扮演的阿丽……但《乜代宗师》不同,据说原本黄子华是打算开拍一部文艺片,片中也有一个会打拳的女角,刘心悠为此训练了半年,但临到开拍,突遇变故而取消,他便和监制兼编剧钟继昌商量,如果能在二十天内“度”出一个喜剧剧本,就继续拍,最后在第十九天,想出了《乜代宗师》的故事,还保留了女拳手这个人设。
不过刘心悠这个女角,多少还是被浪费了,因为她充其量只是子华神身边一个欢喜爱情冤家,没费多少周折,便成了“打是疼,骂是爱”,而且和历史上,或者更准确的说,是武侠小说里那种“比武招亲”里的女角,也没有太大的分别,但今时今日,一个“金刚芭比”式的港女主角,难道就只能局限于此,而无法拓展出更多的外延吗?
如果说两性话题在今年贺岁片《热辣滚烫》的电影之外,太被放大,甚至有点“误导”的话,那这一社会议题在四年前的香港贺岁档票房冠军中,恰恰相反,就有点被忽视,或者回避了。
黄子华和刘心悠的角色,不应只是代表自己,而是该延伸出去,涵盖到各自的性别,从而由简单的拳坛,或者门派之争,变成更多元而立体的“性别之战”。
邵氏老片中的男女比拼和《月亮上的男人》其实这样的主题呈现,在过往的港片中也不是毫无端倪……比如,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邵氏出品,由刘家良导演,倪匡编剧的《洪熙官》《中华丈夫》中便有男女比拼的桥段,不过都局限于夫妻之间,比如洪熙官和方咏春在洞房花烛夜的“二字钳字马”较量,以及何滔和弓子之间有关中日功夫与兵器的比拼。
只不过此二者都只是点到为止,很快故事又回到再传统不过的朝野报仇,和中日对抗上,武侠和战争一样,也“让女人走开”,最后的决战便又落到了洪文定的虎鹤双形,以及和仓田保昭扮演的日本武者对决上。
而在西片中,男女对决的桥段,让我个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倒是1999年由《飞越疯人院》导演米洛斯·福尔曼执导,金·凯瑞主演的传记片《月亮上的男人》,讲述美国喜剧怪才安迪·考夫曼不按常理出牌的一生。
老实说,喜剧演员原本的职业要求,就是得剑走偏锋,而安迪则偏得更厉害,甚至有点邪门,打破一切常规框架,超越套路,出人意表。
其中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公开在电视节目中叫板女性观众,表示愿意放下身段,和她们在摔跤台上一决雌雄,安迪故意表现得比平常还要嚣张,完全触怒了整个女性群体,于是一个个巾帼英雌上台来,不惜一切代价都要痛殴他……虽然最后真正教训他的,还是一位男性职业摔跤手,但安迪对抗的毕竟不只是一个女性对手,而几乎是整个女性群体。
子华神和星爷的喜剧异同黄子华先生职业生涯里最大的关键词,当然还是栋笃笑,在此之余,参与的影视剧,不管成败,都和这一关键词,脱不了干系。
《乜代宗师》是他继2002年的《一蚊鸡保镖》,十八年后再次自编自导,虽然和再之后的电影《还是觉得你最好(饭戏攻心)》和《毒舌律师(大状)》的大获成功相比,尚有一些距离,但不管如何都称得上是一场翻身仗,而子华神自己不管在采访,或者栋笃笑演出中,也从不讳言当年《一》上映时的窘迫,特别是跟同行间的差距。
身为港式喜剧绕不过去的代表人物,他的电影代表作虽然算不上多,但也不可避免要跟“喜剧之王”周星驰加以比较。
星爷的电影比较天马行空,在日漫和粤语长片里不断寻找灵感,虽然在一些小细节上,也会从侧面关联到现实,但整体来说,不会直接去表现社会矛盾与议题,而是自成一个电影世界和宇宙。
同时戏仿也是他最常用的手段与技法,比如《破坏之王》一开始便戏仿《终结者》系列,赤身裸体的星爷完全模仿阿诺·舒华辛力加,不但是整个环境氛围,以及环视的机械眼神也是如出一辙,但这么用心营造的科幻氛围,在下一秒就被自己打破,变成了虽然荒诞,却也能自圆其说的“好人做到底(裤)”的慈善动人故事。
电影最典型的应该就是氛围感,而星爷的电影擅长前一秒营造特定类型的氛围,然后在下一少突然打破,两者间的反差便产生了效果,虽然那常常只是一个桥段,而不是在整部电影中一以贯之。
但这样的处理,在黄子华的喜剧电影中是不常见到的,包括《乜代宗师》中也是如此,而且这通常不是因为成本预算的问题,而是决定于创作思维本身。
因为一般栋笃笑的舞台口头艺术,是不需要这种电影感氛围的破与立,而只关乎包袱的埋设与抖响。
而且虽然子华神是学哲学的,但他的哲学思维更多是运用在一些金句的思辨上,而不常真正表现在“电影语言”中。
反观星爷的电影,除了刘镇伟擅长的一些哲学思辨外,就连王晶《九品芝麻官》这样的电影里,也有达叔把老鼠放到禁锢豹子头的石像里,然后周星驰出场,不是把老鼠弄出来,而是把蛇放进去,要把老鼠吃掉,从而表面上解豹子头之困……这样的“脑筋急转弯”未必有多高明,笑果却非常明显,也不会太过低俗。
刚才提到《月亮上的男人》里安迪在摔跤台上挑战整个女性群体,而最后被一个男性职业选手痛扁的场面,其耍无赖的样子,也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乜代宗师》和《破坏之王》里的相关桥段,就是不理会比赛规则,一再消极回避,甚至大玩心理战术的做法。
但要是具体到安迪·考夫曼本人,他在子华神和星爷之间,还是更接近前者,因为《月》虽然是一部传记电影,但安迪本人更多从事的还是电视综艺,以及俱乐部的现场表演,也就是和观众面对面,会实时得到现场反应的那种,而这与电影那种隔着一层“银幕”的演出,是有着不小的区别,甚至是“隔行如隔山”的。
而子华神整体说来,还是更擅长在舞台上,和观众面对面,即时收到现场的反应……电影银幕虽然只是薄薄的一层,而其中蕴藏着的能量和技巧,是需要太多创作者穷其一生去参悟和领会的,不管是乜代,或者一代宗师。
李翼。
黄子华饰演的马飞龙是马家雷拳第十九代传人,开馆收徒生意兴旺,有一次在路上他被一个老人碰瓷,引发刘心悠饰演的女拳手陈真见义勇为。
结果一番过招,马飞龙惨败又出洋相,名声臭掉了,事业也受重创,陈真则成为网红“神拳女侠”,她的绝招是古巴劈蔗手。
黄子华的这部影片主要还是走港式喜剧路线,他的造型和演法都有点周星驰的影子。
“乜代”是很港味的词,观影选择粤语版,无论台词还是文化特,作为一部纯正的港片。
為什麼可以這麼差,兒戲和九唔搭八到一個點。硬著頭皮還是看完了,我可憐的子華,真的是賣樓拍的嗎
助养黄子华
五星纯粹因为黄子华,是真纯粹。好好的搞栋笃笑就好了,电影真不适合子华,女主像张柏芝,剧情什么的直接忽略就好了。
呃⋯⋯⋯⋯⋯⋯⋯⋯⋯⋯⋯⋯⋯⋯⋯⋯⋯⋯
“面斥不雅”。
表面上像是无厘头,但实际上隐隐约约有一丝丝zz味道,可能是代指某某,比如两岸三地关系,以hk为载体,假功夫港男的陆和真功夫台女,不胜不败不和。以及中间段子华神与离了婚就和洋人好上的老婆就像是代指港,儿子water像是澳,这些年子华神很多作品都有点以人代角的味道,可能我想多了。
堅持一半後舉白旗,救命呀。雖則賀歲片無需講營養,但都唔應該係咁…
女主神似郝蕾,听懂掌声!!!电影呢,尬出天际,一点都不好笑,两个多小时看睡了三次。无数造假、媒体暴力,结果立马开始谈恋爱。
黄子华你听好,我这四星里只有一星是给剧情的,你可别开心哈。
六十大寿,花甲之年,还能打成这样,导演水平二十年毫无长进我都不好意思说你了,就当继续助养你吧子华,谁叫你那么爱做导演,老老实实写剧本不做男主本份参演不好么... and 刘心悠是整容失败了吗?
为什么要看无聊的烂片,因为其它的比这部更烂。。。。。
为你噶精神喝彩
故事挺应景,表演较粗糙。
终于看到了传统港片的无厘头!港片就应该是这样的!
男神,你还是开栋笃笑吧,别导戏了……真的,求你!
师父最多也就是骗自己,随带着骗了别人:上善若水,古中国人的智慧,be water my friend,头顶漏水对应了宗师的水面镜像;传武和现代搏击的暧昧关系;不输不赢不和;人马合一,只有前十年是真的,后来是代代相传代代假;生死较量不如打情骂俏,打架不如打炮;居然有同样的主题:生命中最无法超越的巅峰既是生活本身
金盆啷口之后只能在电影里表达自己的吐槽,结果太专注吐槽和段子了,忘了在拍电影…
卖屋拍电影确实很了不起,但至少先把剧本写好吧……
真得蛮烂的。听说是资金临时被抽了,最后拍出了这个样子。我比较好奇原来的剧本是啥样
虽然挺喜欢黄子华的,但的确有够烂